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一斤青豆散文

一斤青豆散文

2024-04-23 07:33: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uyue55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一斤青豆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一斤青豆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一斤青豆散文

篇1: 一斤青豆散文

一斤青豆散文

在省农科所工作的二叔回到家里,从挎包里掏出他们所研制的青豆新品种,给我和哥哥二人一人一包。包装袋上印着:新研制等字样.其言外之意不外乎让我和哥把其种到地里,增收经济收入。

对于叔父的好意,大哥却不宵一顾,等叔父走后,他把青豆往仓储里一放,就忙别的事情去了。而我在妻子的催促下,牺牲两天假日,顶烈日光脊背,把青豆种在楼下的空地里。尔后,便是浇水、锄草、松土、施肥、捉虫、打药;遇到星期天,我只好牺牲喜爱的写作,走出斗室,在强烈的阳光下,对着豆地劳作一番。

时间可真快。转眼又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着在树阴下悠闲自得下棋的大哥,我的心里涌上一股兴奋的心情。我和妻从邻居家借来刀把成熟的`青豆割倒,然后捆成个,运到楼下的便道上出籽晒干。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春天种植的一斤青豆,秋天收获后却只有那么一小撮瘪瘪的毫无光泽的青瞎豆。面对窘境,我抹去额上的汗珠向下棋的大哥讨问诀窍。大哥没抬头,只顾下自己的象棋。末了,冲着我说:放着自在你不干,非要去干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

遭到大哥这顿莫名其妙的抢白,我才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辛勤的劳动并得不到全部的回报,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辛勤劳作一辈子结果付诸东流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篇2:十三元一斤散文

“什么?一激?”

“是斤。13元一斤。”

“哦哦。”

二、

午睡醒来,时间是中午一点半,我还是不想吃午饭。心情有点郁闷,感到无聊,我不知道做什么好。空荡荡的房间实在太空了,空得有点怕人。我对着厕所门外的镜子,随便收拾了一下自己,逃一样离开了这里。

出了小区的大门,向左还是向右呢?我有点迟疑。向右,可以走到体育中心,那里比较清静;向左,可以走到世贸百贷中心,那里绝对热闹。

无奈地叹一口气,晒着冬天温暖的阳光,双手插进裤袋,我选好了方向,迈着疲倦的步子缓慢地向左走。我想去书城走走,选一个安静的角落,看看喜欢的书,打发这个下午剩余的时间。

三、

一个小时后,我走到了世贸百货中心,这里果然人山人海。相向的,同步的,单人的,成群的,各种各样的人把路挤得水泄不通,真真令人有一种人满为患的感觉。

照例,路旁有许许多多摆摊,卖着许许多多商品。有卖吃的有卖穿的有卖玩的,还有舞台加歌唱加表演呢。

这一切,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年前促销活动,我都不怎么感兴趣。只是一边走马观花,一边心中不停地感叹着:这就是城市呀!这就是生活呀!这就是现实呀!

四、

突然,我看到了书,看到了卖书的摊位。两张又大又长的桌子,中间隔开,上面还算整齐地放着各种图书。有专业书有文学书有儿童书,适合男女老少阅读的书都有,不过数量都不多。

遇到卖书的,我自然是要走过去看看。这里翻翻,那里翻翻,书都很平常,有的我之前看过,有的我一辈子都不会看,它们对我的吸引力倒不大,反而挂在帐篷墙上的一块招牌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书有贵有便宜的,有精装有平装的,有正版有盗版的,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按斤来卖书的。我以为看错了,再确认了好几遍,挂牌上的字依然直愣愣地、一副傲然的样子盯着我,仿佛在说:“怎样,我这里就是按斤来卖书的。一斤13元。要就买,不要就走开……”

我有点被唬住了,情不自禁地笑了,摇摇头,像是接受小孩子的恶作剧一样接受这个事实。这里的书确实是按斤卖的。

原来,书还可以按斤卖呀?

五、

书确实可以按斤卖。

小时候,我和同村的许多小伙伴就卖过书,当时就是按斤卖的。当然,那时的卖跟这里的卖,还是有区别的。这里是卖给读者,我们那时是卖给收废品的一个中年男子。最起码的一个区别,这里卖的书比较高档,价格也比较贵,自然得到的待遇也好很多。

小时候,我是绝对不可能有课外书的,所以卖的都是用过的课本和作业本之类的纸。记得那时,一斤书就几毛钱吧。好像比塑料品贵一点,与铁呀铜呀就没得比了。拿书卖了钱,自然是用来买零食。我们那时跟普通孩子一样都特别口馋,对甜食更是宠爱有加。尽管如此,我们的小手还是紧紧地把卖书得来的几毛钱抓在手心里好几天,直到最后终于忍不住美食的诱惑,才极开心又极不情愿地花掉。

想想那时,想想现在,恍然一梦。

六、

尽管上午在亚马逊卓越网刚刚网购了几本书,我还是觉得不要错过这次机会(说得更确切一点,我是没有抵住这个诱惑)认真地在摆放着的图书中挑选了几本。在我的观念里,在路摊上卖的东西应该都比较便宜吧。这论斤来卖的'书应该也不贵吧!

我随手拿起一本书,掂量着一本书到底有多重呢?

我拿的书不是很厚的那种,也不是很薄的那种,感觉应该没有一斤吧。换句话说,没有一斤,那一本书差不多就是十块钱咯。如果一本书,真的是只卖十块钱,那比到正规的书店买书就便宜多了。想到这个,我顿时满心欢喜,双眼也放出了猎人锐利的目光,准备随时捕获入眼的猎物。

最终,我挑选了四本书,分别是:《青年文摘(合订本)》、《丁玲小说精选》、《简爱》和《司马彦钢笔楷书》。这几本书的质量都还不错,不像是盗版的,甚至比书店卖的书的质量还好呢。其中《简爱》的书中还有很多彩色插图呢。

我高兴地捧着它们来到老板的电子秤面前。

七、

你猜猜?四本书一共多少斤?

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老板把书往电子秤上一放,重量多少价格多少都一清二楚。“二斤九两,差一点三斤,收你38元。”老板这样对我说。直到这时,我还是有点迷迷糊糊的感觉,有点不敢确认我是在现实生活中。

三斤九两?38元?4本书?还有一本钢笔字贴?

我的大脑里冒出这几个数字,一边付钱,一边想好像书也不便宜呀。这时,我竟然产生了后悔的念头,觉得自己太冲动了。这几十块钱,本来是吃饭用的,现在却被我用来买书了,而且是在我已经网购了好几本书的情况下买的,这更加令人不爽了。

我的开销就这样超支了!!

书,我是不嫌多的,只是在购买之前还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工作到本月15号应该就结束了。距离这天已经不远,而我还买这么多书,能不能看完暂且不说,到时搬运它们还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呢。掐指算算,两个月不到,我买了差不多三十本书,大部分看完了,寄放在离这里坐公交车大概要1个小时的叔叔家。

回归正题,四本三斤九两,原来书还是挺重的!!你说呢?

篇3:咀嚼甜香的青豆散文

咀嚼甜香的青豆散文

现今社会。发现人们越来越注重品味。注重文化,大到社会文化。小到企业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等。经济昌盛。文化繁荣,并驾齐驱。

在这样的盛世,书刊杂志如雨后般的春笋不断地涌现。精神食粮丰厚。

最近,闻听青浦文联主办的湖畔杂志庆祝25期纪念。我除送上生日祝福,一直在想记下点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话实在是太多,太多。毕竟我们分湖诗社和青浦文联已经有了近五年的交往,两家协会情同手足,水乳交融。

记得那年的夏天,两协会第一次相约在朱家角见面。放生桥为我们作了见证。青浦的陈沄纪念馆。我们一同倾听革命前辈的跫音,在枇杷园里,我们惬意徜徉同赏,上海后花园让人徘徊。海派风情使人兴奋。

同样,我们江南水乡,着实让他们迷恋。不久,青浦文联组织来分湖采风,听山歌。赏荷花。访午梦堂叶小鸾。瞻仰张应春纪念馆等等。每次。我们的雅聚。都会留下了一串串诗行。一篇篇鸿文。你来我往。发表在对方心爱的杂志上。增添的作者名。有了新鲜的熟悉感。越来越亲密。分湖杂志出现了凌耕。张烨文。戴仁毅。钟惠娟。蔡静盈等老师。湖畔杂志则有了张舫澜。徐忠明。费秀华。张建林。查文荣等文友。

杂志是个平台。让两协会有了交流。切磋的机会。也是一条纽带。紧紧地心系着文友挚爱文学的心。

我说到湖畔杂志。不得不提张烨华老师。一位热衷于文学的长者。他和我说。曾在芦墟读过三年书。现在杂志社担任校对工作。6年来。他兢兢业业。把校对当作自己的事业。不放过一个错字,漏字。哪怕一个微小的标点符号。

湖畔杂志。可以说已经融入他的生活。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为此。每次杂志的诞生。就如同他的一个孩子出生。他捧着她及时送达分湖之畔。回程时。他又将同期的兄弟分湖杂志。秋鲈诗苑带回青浦交流。

有次。我就见张烨文老师来芦墟拜见张舫澜社长。我们仨在快餐店边吃边聊。听他们谈各自的'杂志。商量今后的合作计划。张老师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青浦文联主席凌耕。

张老师是协会的义务联络员,他乐此不彼,来回穿梭。有次,湖畔杂志发出青浦诗歌邀请赛的通知,分湖诗社文友积极响应,纷纷撰写诗文,投稿青浦文联参赛。由此,青浦文联精心策划的诗歌吟诵表演,一阵阵高潮叠起,协会两地美美地同享一次精神的盛宴,用最美的诗歌来讴歌新时代,令人振奋,创作更有了激情!而湖畔杂志的一支独秀,自会引来凤凰。

去年。我在吴江通网站看到一篇关于陈沄及其他姐姐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陈沄是青浦人。他的姐姐从文章中看出是吴江人。其中有什么渊源呢?我联系了文章的作者。吴江党史办陆建忠主任。他和我娓娓道来:吴江和青浦一衣带水,亲情浓得化不开。就说老一辈革命家陈沄姐弟与吴江的关系吧。作为他们的出生地练塘。历史上曾为吴江所辖。在练塘划归青浦后,姐姐陈星在抗战后期离开练塘到吴江定居,直到后来去北京颐养天年。更难得的是,陈星还让她唯一的外孙在吴江认了一门过房亲,对吴江又多了一份亲近,改革开放后,两家还经常走动和联系。陈沄对吴江也是关爱有加,早在开展地下工作时,作为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他曾巡视过苏州、无锡等地的革命斗争,他对苏州的传统曲艺苏州评弹十分的喜爱,对评弹的发展也十分关注。他的伟大赢得了吴江人民的尊敬,也带来了吴江人民对陈星的关爱。

但这份关爱,让陈沄心生感激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安。于是,他连续2次给吴江来信,慎重谢绝吴江对陈星的帮助,不经意间给吴江送来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他们的家乡,这笔财富既是送给吴江的,也是留给青浦的,并为两地增添了又一段佳话。

正因为陆主任的有心和努力。才揭开了那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弥足珍贵。填补了青浦史料的空白。我将稿件发凌主席审阅。他连呼好文。说马上刊发。前天。张烨文老师在电话中。还和我提起这篇文章。说此文一经他手。眼前为之一亮。击节赞叹。我告诉他。陆主任这篇史料文后来获得吴江区档案局征文一等奖的好消息。是呀。杂志沟通了你我他。无形中杂志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正是她把我们送到了金泽水乡。让我倾听頣和浩寺玄妙的佛音。咀嚼甜香回味的青豆。聆听姚老诉说水乡泽国的故事。感念船过金溪似老歌的浪漫。同时。青浦带给我许许多多的灵感。难怪我会在放生桥上独自徘徊。迷恋至今而难以忘怀。写出心灵之作。我在江南画卷中穿行的诗篇。期待枫红的日子。赞神歌中船橹摇……

篇4:苦瓜青豆烧老鸭散文

苦瓜青豆烧老鸭散文

有这样一道菜,它的味道既不肥腻甘厚,也不麻辣刺激,但是却久久在我心中萦绕不绝。这是川西平原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这道菜的地域特色浓郁,时令性很强。每到金秋时节,稻子熟了,鸭子肥了的时候,到市场上买来新鲜的鸭子,当场点杀;除了挑选上好的鸭子,还要准备其他食材,如:诱人的青红辣椒、深紫色的茄子、粒大饱满的青豆、鲜嫩水灵的仔姜。如果想要做一道美味,食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然后,将买好的食材拿回去,一一清洗干净,根据食材的质地,将它们切成大小不同的形状。首先将鸭子砍成小块,锅内放油,倒入姜、花椒煸香。然后往锅内倒入砍好的.鸭块,炒到鸭肉略有收缩,放入家常豆瓣酱。加入水,大概煮20分钟,再放入青豆米、苦瓜丁、茄丁烧20分钟。放入盐、味精调味,挂芡、起锅、装盘,一道清新爽口、清火去热的苦瓜青豆烧老鸭就做好了。

在整个做菜的过程中,从买菜、选材,到调味、火候、用时,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可以说,很要一些功夫。在我的印象中,大姑、父亲最爱做这道菜。在秋天这样干燥的季节,这道菜还有清火、降温的功效。

青豆的清香、仔姜的脆嫩、茄子的软滑、苦瓜的清爽、鸭肉的醇香,这些滋味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家乡味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佳肴,不仅是因为这道菜做工精细、选料考究,而且还因为这道菜出自父亲和大姑的妙手。还折射出厚重的亲情、深深的乡愁……

后来,我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很久都没有机会吃到苦瓜青豆烧老鸭这道菜。不知道在多少个梦里,我都会梦见大姑在厨房,做菜时专注的表情。还有她那亲切的呼唤,“开饭了——”我就会喜滋滋地搬根板凳坐下,用手拿一块鸭子放到嘴里。大姑就轻轻地拍下我的手,说:“小馋猫,饿了吧?吃饭前,应该先把手洗干净!”

童年的我是多么地快乐,大姑总是对我笑咪咪的。再后来,我回到父亲身边,父亲也很爱做这道菜。所以我很熟悉这样的味道,这道菜有我成长的印记和童年的回忆。

没有远行过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浓烈的思乡情怀;没有热爱生活的激情,品尝不出独特的美味。思乡情在歌里,在父亲和大姑精湛的厨艺中。后来我也按照父亲教给我的方法,做这道苦瓜青豆烧老鸭,但是总觉得差点火候,或者差点味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自己的厨艺不够精湛,也许是没有注入深情。也许是我的心情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再也找不回儿时的感觉。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做一道菜的选材很重要,但是比选材更重要的是心情。父亲在这道菜里,注入的是他对我满满的爱,还有对儿女成长默默的付出。

大姑已近古稀,父亲也逐渐老了,也许没有那么旺盛的精力做一桌子美味。但是苦瓜青豆烧老鸭这道菜却在记忆中长存,因为它承载着大姑和父亲对我的关心,也承载着我心中抹不去的乡愁情结……

【一斤青豆散文】相关文章:

1.咀嚼甜香的青豆散文

2.《来一斤母爱》观后感

3.一天一斤的减肥方法

4.散文作家

5.杂音散文

6.感怀散文

7.散文 童年

8.散文读后感

9.勿以恶小而为之散文

10.蝴蝶梦散文

下载word文档
《一斤青豆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