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中国》第一集解说词:风雨如磐
“迟到的蚂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筑梦中国》第一集解说词:风雨如磐,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筑梦中国》第一集解说词:风雨如磐,供大家阅读。
篇1:《筑梦中国》第一集解说词:风雨如磐
《筑梦中国》第一集解说词:风雨如磐
【解说】 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生动诠释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梦。
【习近平同期声】
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解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既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夙愿,也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
【解说】 南京静海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的。名字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四百多年后,这座昭彰郑和海上赫赫功绩的所在,却见证了海上而来的屈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两年后的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国侵略者在这里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侵略与压迫的屈辱历史。
也是从那时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儿女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将我们带回到历史时空之中,去感知一个民族的复兴轨迹。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同期声】
大家这边请。接下来,各位观众随我欣赏面前的这台织袜机。这台织袜机,是由英国莱斯特城的宾得利公司生产的,距今已经历史悠久了,但它依然能够使用,这在全球才不足三十台。
【解说】 这台机器制造时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进入后期,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高速转动的机械,正在将世界版图迅速缩小。而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十八世纪末,占据着世界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三分之一,并在中西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的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垂涎欲滴的扩张目标。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无法用合法贸易打开中国市场的英国商人,开始了非法的鸦片贸易。短短三四十年间,中西贸易的天平迅速逆转,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大约有四十万箱,从中国掠走三亿至四亿银元,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鸦片流毒之深,让林则徐发出了“几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的哀叹。
【解说】 1839年6月,虎门外滩上的浓烟,飘荡二十三天。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而来的近两万箱鸦片销毁,史称虎门销烟。一年之后,珠江口外的海面上,出现了四十艘英国军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中的这尊大炮,是历史的见证者。1841年2月26日,向虎门要塞发起总攻的英军割断拦江锁链,攻占几座炮台之后,全力向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所驻守的靖远炮台攻击。从正午到深夜,年近六旬的关天培,坚守其职,拒绝后撤,最终与四百多名将士壮烈殉国。这只是长达两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烈的一幕。
曾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尽管拥有八十万人的军队,面对着初来只有七千人,高峰时不过两万人的英军,屡战屡败,丧权辱国。
当战事未开之时,即使是号称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战前也乐观地相信,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外国人无以为生。当英军只用了三个月自珠江口打到天津之时,直隶总督琦善告知道光皇帝,山海关一带,本无存炮,只能从废弃仓库内拣出几尊“前明之物”,“蒸洗备用”。战前无备,战中无奈,岂能不败!
【解说】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艰难探索。
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主持虎门销烟,并力主抗英的林则徐,被罢官发配新疆伊犁。他特意将自己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交给了老朋友魏源。一年后,在《四洲志》基础上扩编而成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在书中,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呼吁。然而,在那个时代,他的呐喊却像一片树叶飘落到大海,没有引起统治阶层的一丝涟漪。
【采访】 钱乘旦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如果说当时的清政府能够睁大眼睛看一下整个世界的变化的话,也许它可以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态度。可是,这二十年时间,基本上是被荒废的,也就是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引起清朝廷的高度重视。当然,当时的整个中国从上到下都没有意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那样巨大的变化。
【解说】 1850年,二十岁的爱新觉罗奕詝登上皇位,他就是咸丰皇帝。在文武大臣的万岁声中,清王朝腐败日深,天灾连年,民生维艰。咸丰登基未满一年,1851年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咸丰皇帝不会想到,终其一朝,他也没能看到太平军的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影响波及十八省。其规模之大,发展之快,斗争威力之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就在金田起义爆发的同一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伦敦海德公园为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来自世界二十五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聚集在一起,欣赏着一万多种工业进步的成果。当天晚上,四十二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们英国历史上最隆重的日子,最美丽、最堂皇的日子。”当时,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普鲁士等国也奋起直追。落后就要挨打。
【解说】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历经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荟萃了世界园林艺术的精华,却在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三天三夜的大火。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焚毁了清王朝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惊醒了更多的有识之士。
内外交困之下,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王朝主导的自救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它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洋务运动”一时风生水起。但这场自强求富运动终究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二十余年之后,清王朝的中兴之梦终于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破灭了。
【解说】 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内,保存着从海中打捞的北洋水师济远舰双主炮,每座竟重达二十吨。这支清王朝洋务派举全国之力打造,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被视作是“洋务运动”的得意之作,曾寄托着国人御敌海上的自强希望。可它最终留给历史的,却是无限的悲凉和愤恨。
1894年9月17日,历时五个小时的海战之后,北洋水师损失惨重,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随后,日本进攻中国辽东,并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1895年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了。
【解说】 甲午战争当年秋天,二十八岁的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拟订的《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振兴中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这样的民族心声。
甲午战争一年后,曾留学英国的严复,发表《救亡决论》,提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为中国人敲响了变法图存的警钟。
《马关条约》签署一年后,谭嗣同写下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喊出了中国人的悲怆和忧愤。
【解说】 此时的世界,一个群雄逐鹿的帝国主义时代已经来临。甲午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中国的贫弱无助,助长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觊觎之心。中国,面临着随时被帝国主义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机。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同期声】
甲午战争之后,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着任人宰割的凄惨境地。这时,康有为大声疾呼,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
【解说】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这段痛彻心扉的话,来自康有为。力主变法的他认为,在所有的政体之中,只有君主立宪才是“救国之大经”,专制政体不能生存于当今世界是大势所趋。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就要改变祖宗成法,学习西方的各种制度。按照这样的逻辑,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维新运动开始了。18,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宣布变法。改革行政机构,编制国家预算,发展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等……但是仅仅一百零三天后,这些新政就因为触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利益而被断然制止。1898年那个烦闷的夏天,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人们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幻想。
【解说】 二十世纪的帷幕拉开了,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却是无尽的黑暗。
19前后,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为镇压义和团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巍峨的紫禁城太和殿中,中国清王朝皇帝的龙椅,成了侵略者摄影留念的道具。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战后所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不平等条约体系完整化。中国,已经完全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采访】 张海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辛丑条约》给中国的打击是最深重的。《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捆住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和东西方各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格说起来,大约有四百多个。这四百多个条约都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解说】 尽管清王朝进行了最后的挣扎,不得已开始进行一系列所谓新政。但它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早就没有了信用,这些新政也无法阻止革命火种的传播。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仁人志士开始救亡图存的新的努力。
“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一篇篇檄文,在二十世纪初,喊出了新的时代主题。与其它探索不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19,孙中山在日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革命纲领。
【解说】 这是位于广州市先烈路的一座墓园。这里安眠着194月黄花岗起义牺牲的七十二位年轻的革命党人。“夫男儿在世,若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在广州起义前写给父亲的绝笔信。明知必败、必死仍然起义,这是属于一代人的青春之歌,也是属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之魂。
恰如孙中山所言,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不到三天,武汉三镇光复。不到一个月,全国十三个省宣布独立。八十三天后,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暗夜中的长空。它是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变革。但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它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势力支持下,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解说】 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国仍旧没找到那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是不可能推翻封建制度的;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成果的被窃取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同样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长夜难明赤县天,风雨如磐暗故园。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究竟在哪里?那个带领中国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先进力量,又将如何揭开历史的新序幕呢?
篇2:《筑梦中国之风雨如磐》观后感
《筑梦中国之风雨如磐》观后感
7月23日上午,县环保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在职党员观看了大型纪录片《筑梦中国—风雨如磐》,通过观看记录片,我重温那段屈辱又充满奋斗的革命史,内心澎湃,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愤恨不已,又对旧中国的落后、腐朽感到惭愧,同时对中华民族勇敢、智慧、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前辈表示高度敬佩,为中国坚持不懈苦苦寻觅救国路而备受鼓舞。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风雨如磐》有了些许体会。
一、身为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腐败。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甲午海战之时,山海关一带战前竟无存炮,只能从废弃仓库内拣出几尊“前明之物”,“蒸洗备用”。大清王朝拥有八十万人的军队,面对着初来只有七千人,高峰时不过两万人的英军,屡战屡败,丧权辱国。
在新形势下,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已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时刻防止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接受群众监督,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每个党员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考虑、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保持共产主义纯洁性,从而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这是党不变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进一步胜利的根本保证。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党员干部中通过教育与制度建设,预防腐败,把反腐倡廉的警钟时时敲响是必要的。
二、要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广大党员干部要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三、要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这种自信一是来源于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二是来源于对中国近百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三是来源于我们党对现实实践的科学判断。《风雨如磐》告诉我们,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也不能救中国,经过党和人民九十年奋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其次要有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和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一理论体系,才能领导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调动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历史创造性。所以,我们才对自己的理论体系充满了自信,倍加珍惜,不断发展。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作为环保局的党员干部,要时刻接受群众监督,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腐败,切实做到清廉、务实、为民,同时做好本职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为建设天更蓝、水更绿的临邑而努力工作。
篇3:观看《筑梦中国》风雨如磐心得体会
观看了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我感触很深。对我国近代百年的沧桑变化由衷的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筑梦中国》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共7集。每一集都是那么的主题鲜明突出,版块脉络清晰自然,叙事说理恢宏大气,以事论理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凝炼,史实性强。把握探路寻路、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叙事生动感人,教育性强。解说思维严密、朴实生动,注重用典范文物和典范细节说话,一些故事细节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给人力量。
“风雨如磐”“中流击水”这两集主要向我们阐述了中华民族革命前辈是如何千方百计的寻找让国家强盛,不受压迫的方法。无论是清王朝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都没能改变中华民族被压迫的命运。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催生了中国共产党,19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确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共产党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外国列强的压迫了。看完这两集让我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只有强硬的工农阶级才能打破中国被压迫的命运,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道沧桑”“伟大转折”这两集向我们说明了新中国发展的艰难历程。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但是却迎来了朝鲜战争。美国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安全,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方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志愿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把战线维持在了“三八”先附近,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从此中华民族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此后,我国的工业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两弹一星”计划的成功让我们感到自豪。但是“”的十年**让我国的工业及科研停止甚至倒退。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从此新中国的发展道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最具有创新的政党,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些波折但还是能够找到新的出路,走上正确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带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走中国人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新的理论 篇章。
“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这三集向我们展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面貌。199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共产党2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中国这二十多年来是经济腾飞的二十年,虽然期间发生了国企改革的阵痛、特大洪水、的非典、的汶川地震等事件,但是都被我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给很好的克服了,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11月29日,中共中央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
一整部记录片看完,我感慨万千。深刻的领悟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真正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4:《筑梦中国》第一集心得
《筑梦中国》第一集心得
观《筑梦中国》,风雨如磐,沧桑历史,让我既为我国千年辉煌而自豪,又为百年沧桑而感慨,更感到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真切,让全中国人民充满希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不是梦想,而是通过我们全国人民共筑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的!
有梦想的人才能走的更远,而有梦想的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超越。中华民族走过曲折的历史是繁荣一世的辉煌,也有屈辱没落的沉沦。现在的中华民族再慢慢变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文化再慢慢的没落我们的心慢慢没有了归属,所追求的慢慢都是物质金钱权利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没钱的渴望金钱,有钱有势的内心空虚有的甚至拿吸毒来排遣寂寞空虚。总之我们没有一种成就感没有快乐的在世上过好每一天。而新一任的领导人却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的内心有了追求有了动力那就是实现中国梦。
习主席在国家博物馆,在新一任领导人第一次集体亮相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
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习主席的讲话将中国梦赋予了具体的含义不再是开空头支票,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中央的指挥棒带领下,全体各族人民积极响应。梦没有大小贫富贵贱之分,我认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能用我们十三亿同胞的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篇5:筑梦中国第一集简介
unjs网为您带来《筑梦中国》 第一集 风雨如磐。
第一集 风雨如磐
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国仍旧没找到那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是不可能推翻封建制度的;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成果的被窃取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同样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筑梦中国第一集简介]
篇6:第一集《筑梦中国》观后感
2019年11月29日,党的xx大刚刚闭幕不久,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生动诠释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在参观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既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夙愿,也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
南京静海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的。名字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四百多年后,这座昭彰郑和海上赫赫功绩的所在,却见证了海上而来的屈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两年后的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国侵略者在这里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侵略与压迫的屈辱历史。也是从那时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儿女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将我们带回到历史时空之中,去感知一个民族的复兴轨迹。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无法用合法贸易打开中国市场的英国商人,开始了非法的鸦片贸易。短短三四十年间,中西贸易的天平迅速逆转,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大约有四十万箱,从中国掠走三亿至四亿银元,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鸦片流毒之深,让林则徐发出了“几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的哀叹。
1839年6月,虎门外滩上的浓烟,飘荡二十三天。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而来的近两万箱鸦片销毁,史称虎门销烟。一年之后,珠江口外的海面上,出现了四十艘英国军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中的一尊大炮,是历史的见证者。1841年2月26日,向虎门要塞发起总攻的英军割断拦江锁链,攻占几座炮台之后,全力向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所驻守的靖远炮台攻击。从正午到深夜,年近六旬的关天培,坚守其职,拒绝后撤,最终与四百多名将士壮烈殉国。这只是长达两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烈的一幕。
曾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尽管拥有八十万人的军队,面对着初来只有七千人,高峰时不过两万人的英军,屡战屡败,丧权辱国。
当战事未开之时,即使是号称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战前也乐观地相信,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外国人无以为生。当英军只用了三个月自珠江口打到天津之时,直隶总督琦善告知道光皇帝,山海关一带,本无存炮,只能从废弃仓库内拣出几尊“前明之物”,“蒸洗备用”。战前无备,战中无奈,岂能不败!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艰难探索。
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主持虎门销烟,并力主抗英的林则徐,被罢官发配新疆伊犁。他特意将自己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交给了老朋友魏源。一年后,在四洲志基础上扩编而成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在书中,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呼吁。然而,在那个时代,他的呐喊却像一片树叶飘落到大海,没有引起统治阶层的一丝涟漪。
1850年,二十岁的爱新觉罗·奕詝登上皇位,他就是咸丰皇帝。在文武大臣的万岁声中,清王朝腐败日深,天灾连年,民生维艰。咸丰登基未满一年,1851年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咸丰皇帝不会想到,终其一朝,他也没能看到太平军的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影响波及十八省。其规模之大,发展之快,斗争威力之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就在金田起义爆发的同一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伦敦海德公园为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来自世界二十五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聚集在一起,欣赏着一万多种工业进步的成果。当天晚上,四十二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们英国历史上最隆重的日子,最美丽、最堂皇的日子。”当时,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普鲁士等国也奋起直追。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历经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荟萃了世界园林艺术的精华,却在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三天三夜的大火。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焚毁了清王朝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惊醒了更多的有识之士。
内外交困之下,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王朝主导的自救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它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洋务运动”一时风生水起。但这场自强求富运动终究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二十余年之后,清王朝的中兴之梦终于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破灭了。
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内保存着从海中打捞的北洋水师济远舰双主炮,每座竟重达二十吨。这支清王朝洋务派举全国之力打造,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被视作是“洋务运动”的得意之作,曾寄托着国人御敌海上的自强希望。可它最终留给历史的,却是无限的悲凉和愤恨。
1894年9月17日,历时五个小时的海战之后,北洋水师损失惨重,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随后,日本进攻中国辽东,并占领大连、旅顺等地。1895年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了。
甲午战争当年秋天,二十八岁的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拟订的《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振兴中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这样的民族心声。
甲午战争一年后,曾留学英国的严复发表《救亡决论》,提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为中国人敲响了变法图存的警钟。
《马关条约》签署一年后,谭嗣同写下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喊出了中国人的悲怆和忧愤。
此时的世界,一个群雄逐鹿的帝国主义时代已经来临。甲午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中国的贫弱无助,助长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觊觎之心。中国,面临着随时被帝国主义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机。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段痛彻心扉的话,来自康有为。力主变法的他认为,在所有的政体之中,只有君主立宪才是“救国之大经”,专制政体不能生存于当今世界是大势所趋。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就要改变祖宗成法,学习西方的各种制度。按照这样的逻辑,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维新运动开始了。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宣布变法。改革行政机构,编制国家预算,发展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等……但是仅仅一百零三天后,这些新政就因为触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利益而被断然制止。1898年那个烦闷的夏天,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人们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幻想。
二十世纪的帷幕拉开了,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却是无尽的黑暗。
192019年前后,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为镇压义和团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192019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巍峨的紫禁城太和殿中,中国清王朝皇帝的龙椅,成了侵略者摄影留念的道具。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战后所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不平等条约体系完整化。中国,已经完全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尽管清王朝进行了最后的挣扎,不得已开始进行一系列所谓新政。但它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早就没有了信用,这些新政也无法阻止革命火种的传播。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仁人志士开始救亡图存的新的努力。
“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一篇篇檄文,在二十世纪初,喊出了新的时代主题。与其它探索不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192019年,孙中山在日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革命纲领。
位于广州市先烈路的一座墓园,这里安眠着192019年4月黄花岗起义牺牲的七十二位年轻的革命党人。“夫男儿在世,若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在广州起义前写给父亲的绝笔信。明知必败、必死仍然起义,这是属于一代人的青春之歌,也是属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之魂。
恰如孙中山所言,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半年后,192019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不到三天,武汉三镇光复。不到一个月,全国十三个省宣布独立。八十三天后,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暗夜中的长空。它是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变革。但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它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势力支持下,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国仍旧没找到那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是不可能推翻封建制度的;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成果的被窃取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同样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长夜难明赤县天,风雨如磐暗故园。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究竟在哪里?那个带领中国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先进力量,又将如何揭开历史的新序幕呢?
【《筑梦中国》第一集解说词:风雨如磐】相关文章:
3.筑梦中国观后感
4.共筑中国梦演讲稿
6.共筑中国梦征文
8.观筑梦中国观后感
9.筑梦中国观看心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