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日本
“茹陶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盂兰盆节日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盂兰盆节日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日本盂兰盆节的习俗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在中国也很盛行,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可是现在民间的盂兰盆活动已荡然无存,中国人已经不知盂兰盆为何物。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现在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
盂兰盆节是每年一次的纪念先祖的佛教活动。人们相信在每年的盂兰盆节期间,祖先的灵魂回到这个世界来拜访他们的亲戚。一个传统是把灯笼吊在房子前面以给祖先的灵魂带路,并且表演盂兰盆舞蹈(盆舞节),拜祭坟墓并且在家中祭坛和寺庙里供奉食物。在盂兰盆结束时,漂浮的灯笼被投入江河湖海以引导灵魂回到它们的世界里去。不同地区的风俗很不一样。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 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
8月中旬的盂兰盆周是日本3个主要节日之一,此期间的国内和国际旅行活动非常密集并且住宿率增加。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见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现在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 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现在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每年的8月16日盂盆节期间京都都会举行五山送火活动,以送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
8月16日晚上8点,京都盆地周围的山上会先继出现火焰的字样。有四种类型。鸟居形,大字形,妙字形,船形。
小结:每年的日本京都的盂兰盆节都会有熊熊烈火包围着,能吸引很多游客。如果你不是想要感受他们的节日氛围,那建议错开这一时期。
篇2:中国的中元节和日本的盂兰盆节是一样的吗
在我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这一风俗代代相传。而与我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对这一节日也非常重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过节。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
早先盛行于中国和印度,后传入日本。盂兰盆节现已成为日本除元旦以外的最大节日。在盂兰盆节前后,学校放暑假,公司企业也都要放假7天到15天。大部分日本人会利用这个时间返乡祭祖。此时,日本家家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
每到盂兰盆节,日本的交通系统会格外繁忙,沿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行列可长达几十公里,像是中国的“春运”时期。盂兰盆节除了家家户户扫墓、祭奠先祖外,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日本人合家团圆的节日。日本德岛县的阿波舞会就是盂兰盆节的盛大庆典之一。在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祭奠祖先、祈祷风调雨顺。另外,京都的“大文字烧”——点燃松木烧出一个辉煌的“大”字,也已经成为日本盂兰盆节的一个重要标志。
日本人过盂兰盆节的气氛静谧、庄重,对谢世的阴魂来说,这是阎罗王一年一度放假的时候,也是他们能回家与家人重逢的日子。日本有些地区将供品装在盆舟或灯笼里,点上蜡烛,放入河川大海,这叫“精灵流”,相当于中国的放水灯民俗活动。节日期间,也有人在玄关装饰“精灵马”,用牙签或竹子当四肢插在黄瓜和茄子上比拟为牛、马。在日本岐阜县郡上市八幡町,等待多时的当地民众身着艳丽的夏季单层和服,在晚上8时开始,随着名曲《古调川崎》的节奏,人们踏着嘎嘎作响的传统木屐,投入到舞蹈的行列。街道成为欢乐的海洋,舞蹈给当地的“盂兰盆节”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这一活动被称为“郡上舞”,因当地地名而得名。
尽管民族不同,方式不一样,可是,祭奠先祖,缅怀逝者,祈求团圆的愿望是一样的。
篇3:盂盆兰节习俗说明文
盂兰盆节这一天,饥饿的阿飘们又要重返人间食各地烟火,人们会在路边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还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但这个特殊的节日其实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鬼门已大开,七月也近半,让我们忆念累世父母恩德,供佛斋僧,回向久远先亡。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世界各地盂兰盆节的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
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从有关盂兰盆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盂兰盆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是很有人情味的,所以“盂兰盆节”在当前崇尚“和谐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除中国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过“盂兰盆节”的习俗。
篇4:盂盆兰节习俗说明文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篇5: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3]。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
在台湾,中元普渡不仅是民间的活动,公家也会借此机会祷祝社会安和乐利。台北市政府亦举行中元普渡,还请来台湾省城隍庙、台北府城隍庙、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及松山霞海城隍庙等“台北四大城隍庙”的城隍尊神主镇于台北市市民广场,为国家、社会与八八水灾的灾民们祈福,供品全部捐赠基督教圣道儿童之家等慈善团体。
篇6:佛教盂兰盆节各国习俗
佛教盂兰盆节各国习俗
1、日本
盂兰盆节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日本民众会用黄瓜和茄子插上筷子或牙签,意为“黄瓜马”、“茄子牛”,黄瓜马让阴魂快快回来,茄子牛让阴魂慢慢回到人间。盂兰盆节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日本人称之为“盆休”,人们会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
2、朝鲜
朝鲜的“中元节”被称为“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传统节日,发源于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的特色。朝鲜的中元节保留了较多秋季农民庆丰收的意思,而祭祖、祀亡魂等仪式次之。
3、新加坡与马来西亚
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华人居住区,中元节除了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整个七月都有表演,当地福建人称之为“七月歌台”,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是在空地上搭建的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亡灵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在夜晚时分,表演内容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
篇7:中元节的作文:盂兰盆节
中元节的作文:盂兰盆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
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篇8:小学三年级盂兰盆节作文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篇9:小学三年级盂兰盆节作文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起初因佛教盂兰盆会施舍饿鬼为始,因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部派佛教时期,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儒、释、道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
篇10:关于中元节盂兰盆节的精选作文
1 寄托情思在中元,从此合家永团圆;展望幸福在中元,接得福寿是双全;吉祥信息现中元,完美生活总如愿。
2 中元节到了,开心鬼祝你一生快乐,幸福鬼祝你一切如意,运气鬼祝你一帆风顺,平安鬼祝年一生安康,中元节快乐!
3 中元节,祈求神灵保佑你:大鬼小鬼,鬼怪都远离你,大难小难,苦难都与你无关,大事小事,事事都顺利。全家健康平安!
4 今天是中元节,为你求来这道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平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5 中元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开心鬼,下班撞上发财鬼,身边全是平安鬼,总之都是好运鬼!最后祝你这个小鬼,中元节快乐!
6 今天是鬼节,我托开心鬼、好运鬼、发财鬼、健康鬼去看你,愿你从此以后:忧愁少、好运绕、金钱抱、烦恼消、身体好。
7 中元节到了,愿我亲爱的朋友,放飞心中的河灯,点燃美好的愿望,迎来幸福的生活。烦忧全被击溃,一生大福大贵!
8 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9 传说七月十五群鬼闹节,为避免你惹鬼上身,送你吉祥平安符,保你平安!送你真心的祝福,愿你安康!中元节快乐!
10 你的身材象魔鬼,鬼斧神工长得美,人人看了人人追,左躲右藏都不行,铁杆粉丝一大堆。中元节到了,你晚上千万别出门哟,小心更多“人”来追!
11 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12 长得帅,罪不轻;中元节,莫出行,大鬼小鬼缠上你,紧紧抓住不放松,美女小倩就在其中,你若躲闪,她生气,踹你上天做财神!
13 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的!
14 七月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15你鬼头鬼脑鬼精灵,古灵精怪有人疼,色鬼贪鬼都怕你,不敢对你露笑容,吓得通通现原形。今天是中元节,你快把你的任务来执行:速让它们现原形!
篇11:关于中元节盂兰盆节的精选作文
中元节在民间又被称为“鬼节”,被认为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而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每一天都会有婴儿降生,中元节也不会例外。那么,在中元节出生的人好吗?在中元节出生的人有什么禁忌吗?
中元节属于道教节日,其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元宵节即上元节又被称为“上元天官节”,是为农历正月十五;中元节则被称为“中原第关节”,是为农历七月十五;而下元节则被称为“下元水官节”,是为农历十月十五。
对于中元节出生的人的说法,民间流传着不少的说法,有传说中元节出生的朋友能够看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不过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当不得真。此外,也有人说,中元节出生的人的命运大多比较坎坷,而一个人的八字命理如何,仅仅知道出生的月与日是不能随便下结论的,出生的年与时辰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还有一个比较可靠的说法,就是不少人认为,中元节出生的人,大多与地藏王菩萨有缘。地藏王菩萨曾经发下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因而地藏王菩萨是一位有着大智慧、大毅力的大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好菩萨,因而与地藏王菩萨有缘,是极大的好事。
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在中元节出生的朋友,从小就被家人把生日改了,或是放弃农历生日,只过阳历生日,借此来避开中元节。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人们也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命运还需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该如何取舍,还得命主自己决定。
篇12:关于中元节盂兰盆节的精选作文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将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介绍大盘点,供各位阅读,望内容对您有所启示和帮助。
什么叫中元节?生活常识介绍说,中元节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鬼节,也叫祭祖节或盂兰节。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是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下面介绍中元节的来历。生活小常识上说,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的由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据健康生活小常识上说,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行动,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用印度话说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女性健康小知识介绍说,在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由于人的贪念太强而遭到报应,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于是大麻烦就来了贪念使到口中的食物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据养生小常识介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和睦相处的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目标越大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生活小妙招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元宵节吃汤圆是必不可少的。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元节的意义: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和感恩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健康生活小贴士:盂兰盆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家庭财产多少、家庭生活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开展祭奠行动。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盂兰盆节日本】相关文章:
3.日本教育制度
4.日本之我见
5.半盆冰棒的绕口令
6.小盆友生日祝福语
7.难忘那盆竹子散文
8.二月兰读书笔记
9.二月兰读后感
10.兰花花叙事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