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五章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五章

2024-09-08 11:37:0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uang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五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五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五章

篇1: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考纲要求】

1.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①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②胃肠激素及其作用。

2.口腔内消化:①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唾液分泌的调节。

3.胃内消化:①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胃液分泌的调节;③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

4.小肠内消化:①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来源:考试大

5.肠内消化:排便反射。

6.吸收: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考点纵览】

1.支配胃肠的交感神经一般对消化活动起抑制性调节作用;副交感神经主要有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一般对消化活动起兴奋性调节作角,少数是肽能纤维,起抑制作用。

2.由胃肠粘膜层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等。这些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的作用主要有: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③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即营养作用。

3.唾液分泌的调节全为神经反射活动,包括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传出神经以副交感神经为主。

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碳酸氢盐和内因子。盐酸的作用是:①杀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作角提供酸性环境;③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④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⑤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粘液和碳酸氢盐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内因子可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其吸收。 来源:考试大

5.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主要有乙酰胆碱、促胃液素和组胺。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头期、胃期和肠期。头期的胃液分泌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尤其高。胃期的胃液分泌酸度也高,但胃蛋白酶含量较头期为弱。肠期的胃液分泌量较小。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主要有:盐酸、脂肪和高张溶液。 来源:考试大

6.胃的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和蠕动。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在三种营养物质中,排空速度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一般需4~6小时。

7.小肠内的消化液包括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均为碱性液体。胰液是消化能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

8.小肠的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等,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平时保持轻度收缩状态,此处腔内压力高于结肠内庄力。主要功能是:①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的完全进行;②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

9.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通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原因有:①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它通过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这些结构使其面积增加约600倍,达到200m2左右;②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③小肠粘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④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篇2: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病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考纲要求】

1.动脉粥样硬化:(1)血管的病理变化;(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2.原发性高血压:(1)血管的病理变化;(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3.风湿性心脏病:(1)基本病理变化;(2)心脏的病理变化。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病因;(2)心脏的病理变化。

【考点纵览】

1.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继发性改变。

2.最常见的心肌梗死都位是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

3.高血压病各期的病变特点。

4.风湿小体是由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成纤维细胞、少量炎细胞构成。

【历年考题点津】

1.高血压病脑出血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

a.小脑齿状核

b.小脑皮质

c.桥脑

d.基底节

e.延脑

答案:d

2.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

a.颗粒性固缩肾

b.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

c.肾动脉动脉瘤形成

d.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凹陷

e.肾脏淤血

答案:a

3.下列有关风湿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

b.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c.心脏病变的后果最为严重

d.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e.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答案:e

4.高血压病脑出血死亡患者,心脏重550克,左心室壁厚1.6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应诊断为

a.肥厚性心肌病

b.心脏肥大(代偿期)

c.心脏肥大(失代偿期)

d.心脏脂肪变性

e.心肌脂肪组织浸润

答案:b

5.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

a.左心室肥大

b.颗粒性固缩肾

c.脑软化

d.脑出血

e.视网膜出血

答案:d

篇3: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物化学第五章

第五章  氧化磷酸化

【考纲要求】

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①atp循环有高能磷酸键;②atp的利用;③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2.氧化磷酸化:①氧化磷酸化的概念;②电子传递链;③atp合成酶;④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来源:考试大

【考点纵览】

1. atp是体内能量的直接供应者。

2.细胞色素aa3又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3.线粒体内有两条重要的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4.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为:b cl c  aa3。

5.氰化物中毒的机制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历年考题点津】

1.通常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

a.脱氢反应

b.营养物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

c.加氧反应

d.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

e.释出电子的反应 来源:考试大

答案:b

2.生命活动中能量的直接供体是

a.三磷酸腺苷

b.脂肪酸 来源:考试大

c.氨基酸 来源:考试大

d.磷酸肌酸

e.葡萄糖

答案:a

3.下列有关氧化磷酸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在氧化时伴有adp磷酸北生成atp的过程

b.氧化磷酸化过程存在于线粒体内

c.p/o可以确定atp的生成数

d.氧化磷酸化过程有两条呼吸链

e.电子经呼吸链传递至氧产生3分子atp

答案:e

篇4: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药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

【考纲要求】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阿托品的不良反应及中毒。

【考点纵览】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阿托品扩张皮肤、内脏血管的作用与阻断m受体无关。

3.阿托品用于有机磷酸酯中毒的抢救时能缓解哪些症状?

篇5: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  生  殖

【考纲要求】

1.男性生殖: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来源:考试大

2.女性生殖:见“妇产科学考试大纲”。

【考点纵览】

睾丸的功能是生成精子,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

【历年考题点津】

1.男性性腺分泌的激素

a.肽类激素      b.氨基酸      c.糖蛋白      d.儿茶酚胺      e.类固醇激素

答案:e

2.下列有关睾酮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来源:考试大

a.促进精子生长发育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促进骨骼生长

d.促进副性征的出现      e.维持正常性欲

答案:b

【解析】本章主要考查睾酮及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篇6: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九章

第九章  内分泌

【考纲要求】

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②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①腺垂体激素的种类;②生长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甲状腺激素:①生物学作用;②分泌调节。

4.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①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②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①生物学作用;②分泌调节。

6.胰岛素:①生物学作用;②分泌调节。

【考点纵览】

1.下丘脑与腺垂体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通过下丘脑-垂体束与神经垂体发生功能联系。 来源:考试大

2.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有4种:①促甲状腺激素;②促卵泡激素;③黄体生成素;④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幼年缺乏引起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而成年后分泌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生长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在代谢因素中,以血糖浓度对生长素分泌的影响作用最大。血糖浓度降低,可引起生长素大量分泌,血糖升高,生长素分泌减少。

4.甲状腺激素生物学作用:①对代谢的影响:使机体产热耗氧增加,是产热作用最强的激素,使血糖升高;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多则加速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及胆固醇分解。②促进脑与长骨的发育,故幼年缺乏引起呆小症。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④使心脏活动增强。

5.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饮食中缺碘。

6.甲状旁腺激素具有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的作用,是调节血钙和血磷水平的最重要的激素。来源:考试大

7.糖皮质激素生物学作用: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使血糖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分解,促使脂肪发生重新分布(向心性分布)。②提高血管平滑肌对ne的敏感性。③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而使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④参与应激反应。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使血中糖皮质激素升高,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如果突然停药,机体就会因缺乏糖皮质激素而引起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

8.胰岛素生物学作用: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合成。胰岛素缺乏引起糖尿病,胰岛素缺乏会使脂肪大量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引起酮症酸中毒。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

【历年考题点津】 来源:考试大

1.生长素的作用是

a.促进骨髓的发育      b.促进软骨生长      c.促进脂肪代谢

d.刺激生长素分泌      e.刺激肝细胞分化

答案:b

2.能直接刺激甲状腺腺体增生和甲碑腺激素分泌的物质是

a. trh      b. tsh      c. crh      d. t3和t4      e. acth

答案:b

篇7: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考纲要求】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纵览】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6.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指调节结果反过来使调节原因或调节过程减弱的调节方式,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降压反射等。正反馈指调节结果反过来使调节原因或调节过程加强的调节方式。

7.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特点是点对点投射。非特异投射系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8.内脏病的特征:①发生缓慢、疼痛持久、定位不精确;②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③常伴有不愉快或不安等精神感觉和出汗、恶心、血压降低等自主神经反应。

9.正常脑电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四种。α波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β波在睁眼和接受其他刺激时出现;θ波在困倦时出现;δ波在睡眠时出现。

10.牵张反射是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肌紧张是维持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是梭外肌,牵张反射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在同一块肌肉内。

11.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作用是抑制肌紧张。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兴奋抑制区。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作用是加强肌紧张。平时,易化区的活动略占优势。当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运动区和纹状体不能再兴奋抑制区,结果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相对增强,使肌紧张增强,引发去大脑僵直。

12.小脑的主要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前庭小脑);调节肌紧张(脊髓小脑);协调随意运动(皮层小脑)。

13.震颤麻痹的病变部位在黑质,是多巴胺能递质系统受损,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亢进所致。舞蹈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纹状体,其中的胆碱能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

14.自主神经系统的特征:双重神经支配;持久的紧张性;其外周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交感神经作用广泛,副交感神经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15.左侧大脑半球因在语言功能方面占优势,因此称为优势半球。①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损伤出现失写症;②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损伤时发生运动失语症;③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损伤引起感觉失语症;④视觉语言中枢:位于角回,受损时出现失读症。

【历年考题点津】

1.感觉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经三级神经元接替后弥散地投向大脑皮层

b.引起各种模糊的皮肤、内脏及视、听感觉

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d.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e.不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而改变其功能状态

答案:c

2.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的可能部位是

a.外侧区      b.腹内侧区      c.视前区      d.视交叉上核      e.室旁核

答案:d

3.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肌梭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b.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      c.α运动神经元受抑制

d.梭外肌舒张      e.梭内肌收缩

答案:e

4.有关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单突触反射      b.感受器为腱器官      c.缓慢牵拉肌腱而产生

d.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e.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答案:a

5.脑内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部位是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答案:a

篇8: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六章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考纲要求】

1.能量代谢: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2.体温:①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②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③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 来源:考试大

【历年考题点津】 来源:考试大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c.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d.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e.1g食物所含的能量

答案:c

2.由于存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应注意

a.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b.调整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比例      c.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总量

d.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总量    e.细嚼慢咽,以减少这种特殊动力效应

答案:c

3.食物中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供给能量(kcal)分别为 来源:考试大

a.4,4,9      b.9,4,4      c.4,9,4      d.4,9,9      e.9,9,4 来源:考试大

答案:c

14.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答案:d 来源:考试大

【解析】本章考查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以及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五章】相关文章:

1.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章

2.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病理学第二章

3.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物化学第七章

4.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物化学第十章

5.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药理学第七章

6.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物化学第二章

7.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药理学第三十一章

8.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药理学第二十章

9.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10.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内科学第十五章

下载word文档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生理学第五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