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与狮子》
“云出无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与狮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与狮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与狮子》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与狮子》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赫》与《蚊》两则故事
2、每人准备一则《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其它寓言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3、选定两组学生排演《赫》《蚊》,三人一组(一人旁白,两人表演)。
4、搜集或查找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二、情境表演
1、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2、表演《赫 》与《蚊》(情境一:由三个学生或素描代替宙斯、赫拉、赫耳墨斯雕像;情境二:支一网子)
3、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三、寓意新探
1、看表演后,师生再读故事,同找故事寓意。
2、抛开故事原有的寓意,再读故事,你有新的见解吗?
(师生同读、同说,教师可先从一个方面说出自己的见解以此给学生以思维的导引。如:从赫耳墨斯角度:人要有自知知明;人要谦逊,但不等于不自信;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价值;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从蚊子的角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如果你是赫耳墨斯或是蚊子或是狮子,你想说点什么?
(师生同说,教师可先说,也可在学生说完后说。师生与文中人物对话。)
4、教师小结: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简介,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寓言的欲望。
四、拓展延伸
1、分小组讲寓言故事――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讲故事――师说寓意
2、教师出示准备的寓言故事――学生说寓意
3、自由编写寓言故事――师生共同编写――全班交流评比
篇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设计策略】
情境表演、寓意新探。
【创意说明】
文所选《伊索寓言》两则故事中的人物语言、神情、个性十分鲜明,适于情境表演,在文章结尾都点明了寓意,教师应鼓励学生突破原有的寓意,大胆地、多角度地、创造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见仁见智。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赫》与《蚊》两则故事。
2、每人准备一则《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其它寓言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3、选定两组学生排演《赫》《蚊》,三人一组(一人旁白,两人表演)。
4、搜集或查找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二、情境表演
1、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2、表演《赫》与《蚊》(情境一:由三个学生或素描代替宙斯、赫拉、赫耳墨斯雕像;情境二:支一网子)
3、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三、寓意新探
1、看表演后,师生再读故事,同找故事寓意。
2、抛开故事原有的寓意,再读故事,你有新的见解吗?
(师生同读、同说,教师可先从一个方面说出自己的见解以此给学生以思维的导引。如:从赫耳墨斯角度:人要有自知知明;人要谦逊,但不等于不自信;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价值;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从蚊子的角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如果你是赫耳墨斯或是蚊子或是狮子,你想说点什么?
(师生同说,教师可先说,也可在学生说完后说。师生与文中人物对话。)
4、教师小结: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简介,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寓言的欲望。
四、拓展延伸
1、分小组讲寓言故事──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讲故事──师说寓意
2、教师出示准备的寓言故事──学生说寓意
3、自由编写寓言故事──师生共同编写──全班交流评比
篇3:《赫 尔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优秀教案
《赫 尔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艺术特色,学写寓言;
2、迁移经验技能,把握文意;
3、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寓言创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续写寓言,感受特色。
师生共同创作《龟兔赛跑》续 篇,感受寓言的艺术魅力。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作,并进行适时的鼓励)
总结:同学们,寓言的创作过程要求我们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进行生动的创作。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寓言的特色,感受它独到的艺术魅力。
二、寓言简介
1、什么是寓 言?具有什么特点?
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 篇幅一般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现象。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讽今、借小喻大等寓意深 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
是一本古希腊寓言集。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 称《伊索寓言》。
三、对比教学,学习寓言。
[教学构想]
结合学生已获得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法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个故事。
1、小组学习,教师参与
2、检验小组学习效果
问题设计: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2、《蚊子和狮子》是怎样运用对比刻画形 象来表现哲理的?(提示:两次战斗的细节描写)
分析提要:
1、“想知道……” 自命不凡、爱慕虚荣
三问价钱中的心理 进一步表现他的小人之心和自高自大
“比你强得多” 敢于挑战
2、蚊子和狮子 吹着喇叭冲过去 勇敢善斗
唱着凯歌 得意忘形
蚊子和蜘蛛 “却”、粘住 败得很惨
“不料” 至死不悟
3、引导完成如下补充板书,并做第二次总结:
人物 故事梗概 寓意 创作手法
赫耳墨斯、雕像者 问身价 人不应爱慕虚荣 语言(对话)
蚊子、狮子、蜘蛛 挑战与失算 人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动作、心理
[知识拓展]
(人、神)万事万物 情节简单 言此意彼 想象与联想
[总结语句]
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做为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寓言故事 大多情节简单,但虽然情节简单却内藏寓意,那我们应如何进行寓言创作呢?一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二是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进行描写,藏 寓意于故事中。
四、拓展教学,创 作寓言
[教学构想]
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尽情展现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成就感吧!
1、出示“给题目写寓言、给开头写寓言、给寓意写寓言”等几种不同要求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自主构思:
给题目写寓言:水滴与石头、新龟兔赛跑、口与鼻的对话等
给开头写寓言:老虎回家之后……树干对树叶说:“……”等
给寓意写寓言: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等
自主创意写寓言:自拟题目,自找寓意进行创作
2、进行讲故事比赛
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上台讲故事比赛,教师给予及时地表扬适时评价。
3、总结
师生互评:可结合讲故事情况展开互评,也可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篇4:寓言《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篇5:寓言《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
篇6: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学案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学案)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和概括寓意。
2、翻译《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积累文言 词语。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 注音:
赫拉z {宙斯z {庇护z {饶头z { 较量z {粘住z {塞翁z {
何遽 z{ 堕z { 将骏马z { 折其髀z { 跛足z {
2. 解释加点的词
⑴天雨墙坏( )不筑,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
⑶ 其家甚智其子( ) 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⑸马无故亡而人胡 ( ) ⑹此何遽不为福乎 ( )
⑺居数月( ) ⑻家富良马 ( )
⑼其子好骑 ( ) ⑽堕而折其髀( )
⑾死者十九 ( ) ⑿此独以跛之故( )
课堂探究
1.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2.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寓言的意思吗?
3.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智子疑邻》寓言的意思吗?
4.《塞翁失马 》告诉你怎样的道理?由《塞翁失马》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
5、课内精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 B.天/雨墙/坏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其家甚/智 其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 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项,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 水暴甚( )② 乘小船绝湘水( )③ 今何后为?( )④ 益怠( )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 身且死,何以货 为。________
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则寓言,回答问题
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 另一只空无 所有。前者一路上沉静地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后者跳跳蹦蹦,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的躲在一边。然后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1.请说出文中“前者 ”“后者”各指代什么?
“前者”指
“后者”指
2. 末尾的“前者那样的价值”一句话,怎样理解其含义?
3. 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
盛着酒的桶 :
空无所有的桶:
参考答案
1. 通过天神赫耳 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即使取得大的胜利或成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反之可能可能从处受到挫折。
3. 在给人 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 的麻烦。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
世事变幻无常,或比喻因祸可以得福,坏事可以变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好事与坏事,这矛盾的对立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C 2.(略) 3.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的意料之中。 4.(略)
(一)1.( 1 )涨(2 )横渡(3 )落后(4 )疲惫 2. ( l )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 2 )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3. ( l )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 ( 2 )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二)1.一只 盛着酒的桶 一只空无所有的桶2. 肚里有货,对人有用,受人欢迎的人
3. 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 比喻不学无术的人。
篇7: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猜内容:
《掩耳盗铃》。引入课题。
二、了解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其他事物。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寓言故事集。
三、分析情节,感悟寓意
1、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情节,感悟其寓意:
学生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
⑴ 本文主要写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其中也穿插了赫耳墨斯的`神态和心理描写,请找出来,说说这些描写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概括寓言的寓意: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带着对寓意的感悟,分角色朗读课文,想想收获。
⑶ 小结:
寓言,寓理于事,所以读寓言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概括寓意。
2、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⑴ 诵读感知,思考:
① 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② 蚊子为什么败给了蜘蛛?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智者胜,骄者败。)
看起来,不管是神,还是动物,都能给人启迪,就看我们是不是有一双慧眼,能从有限的故事情节里抓住它。
3、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寓意:
下面,我们抛开前面的分析、结论,换个角度,看看会得到什么启示。
⑴ 蚊子是很聪明,但也有失败的时候,说明智者也未必常胜。
⑵ 蚊子战胜了狮子,但蜘蛛却战胜了蚊子,说明一物降一物。
教师示范第一题,第二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一篇寓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人很多不同的启示。激励学生从更多角度分析情节,概括寓意。
4、要表现以下寓意,该选用那些情节呢?
警示人们,危险常在麻痹大意时发生。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5、师生共同总结:
⑴ 故事表现寓意,读好寓言,就要从情节入手,概括寓意。
⑵ 寓意决定情节,写作寓言,就应该根据寓意安排情节。
⑶ 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要写好寓言,就必须好好想象并安排具体情节。
四、拓展与延伸
读故事,说寓意。
狮子和兔
狮子发现兔子正在睡觉,便想趁机吃掉他。这时,狮子又看见有只鹿走过,便丢下兔子去追赶鹿。兔子听到声响,马上跳起来逃跑了。狮子使劲追鹿,仍没有追到,于是又回头来找兔子,却发现兔子早已逃之夭夭。狮子说:我真活该!丢掉已到手的食物,却贪心去追求那更大的希望。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伊索寓言》,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在下节课向同学们讲述。
2、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一篇寓言:
嘴和眼睛的对话。
【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篇8:寓言《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导学案设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能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情节。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聚焦】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什么?
这则寓言运用巧妙的反衬手法,讲述了天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 《智子疑邻》寓意是什么?(或者给你什么启示或者告诉什么道理?)
答:《智子疑邻》告诉我们偏见往往使人理智混乱,看不清楚事实。在生活中,我们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是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来的,对人不能有偏见。
【难点突破】
1.《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寓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阐明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道理: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的结果,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所以要辩证的看待事物。福祸相依,没有止境,启发人们冷静的对待意外的不幸与幸运,以减轻精神折磨。
2. 学习《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
答:做事要不骄不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成功只是暂时的,不能得意忘形。
【走进作者】
1.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2.韩非(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 作品。
【拓展链接】
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人们对寓言的看法: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自主学习案】
1.字音
赫拉(hè) 宙斯 (zhòu ) 庇护 (bì ) 粘住 (zhān ) 其父( fù )
何遽(jù) 将(jiāng) 髀(bì) 跛(bǒ) 堕(duò)
2.词语
①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②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3.一词多义
①A.暮而果大亡其财(暮:夜晚)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老)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果然)
③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B.马无故亡而入胡 (动词,逃跑)
④其: 其子曰(代词;代指他的) 其家甚智其子(这)
⑤之:他/她。(的//语气助词:不译//去、到)
⑥A.暮而果大亡其财(表承接)B.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⑦A.必将有盗(读jiāng,副词,将要)B.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读jiàng,动词,带领)
⑧A.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B.家富良马(动词,富有)
4.古今异义
①亡 (古义:丢失今义:死亡)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古义:说 今义:常做“云朵”讲,在空中悬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体。)
③人皆吊之(古义: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今义:悬挂)
④居一年(古义:经过,今义:住宿)
⑤死者十九(古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今义:数次十九)
5.词类活用
①智子疑邻(形容词做动词,以……为聪明)
②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③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④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⑤胡人大入塞(形容词作状语,大举)
6.走进文本
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自大的赫耳墨斯化作凡人,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本以为是商人的庇护神的自己的价格会很高,没想不过是宙斯、赫拉雕像的饶头而已。
②《蚊子和狮子》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文主要讲了一直骄傲的蚊子去欺负狮子,结果害得狮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正当它得意之时,却没呈想自己会被一直毫不起眼的蜘蛛当成大餐。
③《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答:客观分析: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因身份不同及与主人亲疏关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
积极方面:(富人角度)听取人意见时不能因其身份不同、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不同而决定是否存在偏见。消极方面(邻人角度):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④简要概括《塞翁失马》的主要内容。
答:赛翁的马走丢了,大家劝他不要伤心,他反而问大家他为什么要伤心,后来他的马果然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马,后人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有转机。
【合作探究案】
1. 【人物心理】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答:“想知道……” 自命不凡、爱慕虚荣;三问价钱中的心理 进一步表现他的小人之心和自高自大.
2. 【句子赏析】“不筑,必将有盗”一句在文中作用是什么呢?
答:本句是故事的关键处,这是“其子”与“邻人之父”都说过的话,但因为亲缘关系不同,就遭到不同的对待;对其子是夸奖,对邻人之父则是怀疑。
3.【人物性格】阅读《塞翁失马》一文,小组讨论: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答: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学法指导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即我们常说的“信、达、雅”。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是“六字法”,即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意译法:对少数文言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 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 组是(C)
A.庇护(pì) 爱慕(mù) 赫拉(hè) 宙斯 (zhòu )
B.俯视(fǔ) 乏味(fàn) 饶头(ráo) 塞翁(sài)
C.惭愧(cán) 妒忌(dù) 粘住 (zhān ) 星宿(xiù)
D. 烟囱(chuāng) 矗立(c hù) 何遽(jù) 中伤(zhòng)
解析:A选项里“庇护”的“庇”应读“bì”;B选项里“乏味”的“乏”应读“fá”;D选项里“烟囱”的“囱”应读“cōng”。故选C。
2.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的意思。
①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 ②天果积气(果然、果真)
③只使坠(即使) ④充塞四虚(四方)
⑤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⑥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慰问)
⑦居数月(经过) ⑧ 此何遽不为福乎(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答: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②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③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答: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
④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答: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5.文学常识填空
①《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②韩非(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③《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④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智子疑邻》,完成第6~8题
6.解释加点的字
①其子曰 (他的)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说)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丢失) ④而疑邻人之父 (的)
7.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
译文: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②其家甚智其子。
译文: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
8.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
①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②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二)阅读《塞翁失马》,完成第9~11题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 原因) ②居数月 (经过)
③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带领 ) ④堕而折其髀 (大腿 )
⑤死者十九 ( 绝大部分 ) ⑥人皆吊之 (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10.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答: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
(2)丁壮者引弦而战
答: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11.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或: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班级开展以“走进《伊索寓言》”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在横线上填上相应故事的寓意。
《伊索寓言》中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狼和小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诫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或: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诫我们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或:奋发图强必胜,骄傲自满必败)。(意对即可)
2.你还知道《伊索寓言》里哪些有趣的故事?请列举两个。
例如:《狐狸和山羊》《乌龟和老鹰》《骆驼和宙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C )
A.以荻画地 (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 (作为) D.及其稍长 (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 D)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答: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2)唯读书是务。
答:只是致力读书
4.太夫人在欧阳修幼年时是怎样教他读书的?(用原文回答)
答: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找出“太夫人在欧阳修幼年时是怎样教他读书的”即可)
5.欧阳修的勤奋好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以荻画地写字,借书抄录,昼夜读书。
6.读完选文后,你有何启示?
答:只要不畏艰苦、发愤苦学,最终能获得巨大成就。
(二)阅读《守株待兔》 ,完成第7~10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
[注释]①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②耒:即“耒耜(sì)”,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
7.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兔走触株--古义:( 跑 ) 今义:( 步行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古义:( 于是 )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而身为宋国笑--古义:( 自身 ) 今义:( 身体 )
④身为宋国笑--古义:( 被 ) 今义:( 为了 )
8.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思。
A.折颈而死( 然后 )
B.因释其耒而守株(然后 )
C.而身为宋国笑( 却 )
9.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他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了。
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不劳而获只是偶尔的幸运,想要获得成功,不能只是靠偶尔的幸运。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与狮子》】相关文章:
2.狮子与鹿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