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2024-09-29 07:51: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eruiqu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篇1:《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朝中官员。

【试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穷: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1)假装(2)穷尽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3、(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补充注释】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过:过失,过错。不喜欢记别人的过错。

是:这。

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同列:同事。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佯:假装;闻:听见。

令诘其官位姓名。令:让;诘:责问。

故不如无知也。故:因此。

悔不穷问。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

蒙正遽止之,遽:迅速;止:制止。

一知其姓名。一:一旦。

时人服其量,时:当时;量:肚量。

【译文】

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行的人非常愤怒,叫他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一时间,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肚量。

【简评】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本文描写了主人公的言行举止,这是对宽容和忍让美德的很好诠释。作者通过吕蒙正不计前嫌,没有问一位官吏的姓名的故事,赞扬了吕蒙正的这种宽容和忍让所体现出的良好品格。启示我们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篇2:吕蒙正不计人过阅读答案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 ( )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③蒙正遽止之( ) ④一知其姓名( )

2.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A同列

②蒙正遽止之 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 C吕蒙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

A:

B:

4.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①过错 ②这 ③立刻 ④一旦

2.①C ②A ③B

3.A吕蒙正假装成没有听见就过去了 B 这时(同事们)都佩服他的气量

4.包涵别人的错误,能够宽容、气量大;心胸宽广,不小肚鸡肠,能宽容

篇3:吕蒙正不计人过阅读答案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干涸就制止了他们。

14.(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篇4:吕蒙正不计人过阅读答案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 )

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③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④蒙正遽止之( )

13.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A同列

②蒙正遽止之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C吕蒙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

A:

B:

15.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2.①过错 ②这 ③假装 ④立刻,急忙

13.①C ②A ③B

14.A: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就走过去了。B: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大。

15.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篇5:《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僚。⑤量:气量。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不喜计人过       (2)蒙正遂止之       (3)时人皆服其量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14.与要追究朝士的同列相比,吕蒙正的量体现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2.(3分) (1)过:过失、过错。 (2)止:制止、阻止。 (3)皆:全、都。

13.(2分)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表述1分,译出佯1分)

14.(2分)  阻止同僚,(1分)并用不问之何损开导说服同僚。(1分)

参考译文: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他。退朝以后,吕蒙正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固然不如不知道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

篇6:《吕蒙正不计人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吕蒙正不计人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吕蒙正不计人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过错) ②是小子亦参政耶(这) ③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假装)④蒙正遽止之(立刻,急忙)

13.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C)②蒙正遽止之(A )③不问之何损(B) A同列B朝士姓名C吕蒙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

A: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就走过去了 B: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大

3.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篇7:《吕蒙正不记人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吕蒙正不记人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犹 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

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

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

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

篇8:吕蒙正不记人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吕蒙正不记人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不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不喜己人过

是小子亦参政耶

2、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不知也不问之何损

3、议事 两度写了“同列”对那“朝士”的态度,这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4、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3分)

答案:

过失 这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不知也〃不问之〃何损

将同列的愤愤不平与吕蒙正的“佯为不闻”作对比,突出吕正宽容豁达的品质

不记人过,宽宏大量,不拘一格,待人诚恳

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篇9:吕蒙正不记人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犹 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篇10: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②孝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选出与“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昔贤之所难也

B、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C、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D、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B、闻者叹服

C、魏王雅望非常

D、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4.在作者看来,倡廉拒贿应该做到哪两点?

参考答案

1.C

2.C

3.(1)他的弟弟等待到机会后就神态自若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2)喜欢一样东西却不被这件东西所牵累的人大概是很少的,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啊!

4.(1)严以律己,秉公处事;(2)胸怀坦荡,不为物累。

附加注释

1. 吕文穆公:吕蒙正,字圣功。曾三次登上相位,谥号“文穆”。

2.以:凭借。

3.眷遇:赏识 ,眷:器重宠信。

4.遇:礼遇。

5.鉴:镜子。

6.因:凭借、依靠。

7.知: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

8.伺间:等待空闲。

9.从容:不慌不忙。

10.于:介词,比。

11.盖:发语词,表示将发议论。

12.好:嗜好。

13.之:主谓间。

14.安:哪里,怎么。

15.以为:认为。

16.李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7.逸事:前代或前人流传下来的不记于正史中的事迹 。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18.尤:尤其,特别。

19.累:牵累;连累。

参考译文

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宽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赏识。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员,家里藏有(一面)古镜,自己说这面镜能照二百里。 (朝士)想凭借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他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闲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告诉他,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说这事了。听到这话的人都赞叹佩服吕蒙正,认为他比李卫公更贤德。大概他的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篇11:《吕蒙正不计人过》文言文试题练习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 )

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③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④蒙正遽止之( )

13.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A同列

②蒙正遽止之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C吕蒙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

A:

B:

15.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文言文阅读《吕蒙正不计人过》练习及答案

2.《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3.文言文阅读不计人过练习及答案

4.《宋史·吕蒙正传》原文及翻译

5.《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6.《鲁肃过蒙屯下》原文及翻译

7.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8.《南史·吕僧珍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9.王劝吕蒙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0.吕蒙传文言文翻译

下载word文档
《《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