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jinyif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郭浩字充道,顺德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人有名有字,自称用字,称人以名。“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B.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而“谥号”指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C.年号,指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立年号至十数次,一年之中改立年号至数次者。
D.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犹明清的`省;元时的路,犹明清的府。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B.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C.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D.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7.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B.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C.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D.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5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分)
参考答案
5.【答案】A,应为“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6.【答案】A,根据句意。
7.【答案】D解析: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8.(1)考点“按”(核查,调查);“阴”(暗中,私下);“鞫”(审讯)“不协”(不和);句意1分。
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
(2)考点,“作难”(应翻译为起义、作乱。闹事)1分;三处被动对一处给1分;“隳”(毁坏);“仁义不施”宾语前置1分;最后判断句语气1分。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顺德军陇干人。宋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抵达灵州城下,夏国人率领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从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用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乱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声呼喊,活捉到敌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人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中州刺史。
宋钦宗即位,因为种师道推荐,郭浩被皇上召见问答,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装军队,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的时候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防。”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郭浩任原州知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抓获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两地,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为邠州观察使,调任兴元知府。饥民在米仓山聚集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利州知州。金人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非常严重,住户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放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依靠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他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官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篇2: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参考答案
1.A
2.A
3.C
4.(1)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2)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后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中,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口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篇3:《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
郭浩字充道,顺德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篇4:《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人有名有字,自称用字,称人以名。“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B.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而“谥号”指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C.年号,指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立年号至十数次,一年之中改立年号至数次者。
D.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犹明清的省;元时的路,犹明清的府。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B.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C.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D.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7.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B.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C.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D.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5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分)
参考答案
5.【答案】A,应为“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6.【答案】A,根据句意。
7.【答案】D 解析: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8.(1)考点“按”(核查,调查);“阴”(暗中,私下);“鞫”(审讯)“不协”(不和);句意1分。
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
(2)考点,“作难”(应翻译为起义、作乱。闹事)1分;三处被动对一处给1分;“隳”(毁坏);“仁义不施”宾语前置1分;最后判断句语气1分。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顺德军陇干人。宋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抵达灵州城下,夏国人率领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从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用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乱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声呼喊,活捉到敌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人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中州刺史。
宋钦宗即位,因为种师道推荐,郭浩被皇上召见问答,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装军队,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的时候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防。”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郭浩任原州知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抓获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两地,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为邠州观察使,调任兴元知府。饥民在米仓山聚集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利州知州。金人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非常严重,住户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放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依靠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他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官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篇5:宋史郭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郭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参考答案
1.A
2.A
3.C
4.(1)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2)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后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中,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口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名词知识点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语文常见的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篇6:《宋史娄机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宋史娄机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5分)
(2)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
5分)
参考答案
4.C从语法、虚词、句式、文言知识等判断。
5.D“致仕”也是指请求辞官归家。
6.B“将帅专权”有误,应是“将帅和手下的偏将副将结党,不知训练检阅军队加强军纪”。
7. (1)改任西安县知县,有大户人家买地作坟场,掘开地碰到石头,又要索回原价。( “巨室”、“发”、“元”各1分;句意“知西安县”“买地为茔域”各1分)
(2)如果不用纪律来约束,并考核他们的勤勉懒惰,他们一定会成为后患。(“绳”、“课”、介词结构后置 ,各1分;句意“其勤惰”“必为后害”各1分)
参考译文:
娄机字彦发,是浙江嘉兴人,乾道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盐官县尉。(不久)母亲去世,娄机为母亲守孝,服丧期满,被调任含山县主簿。州府委派他治理铜城堤岸八十四处,当时在这里服役的民工有三千多人,娄机建房屋给他们居住,工具木料一概由官方供给。(措施实行后)百姓都非常乐意工作,二十天宣告完工。改任西安县知县,有大户人家买地作坟场,掘开地碰到石头,又要索回原价。娄机说:“假如挖到金子,那将归谁?”升为宗正寺主簿,请求朝廷抚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当时太子出宫跟老师学习,朝廷选择学官(老师),让娄机兼任资善堂小学教授。娄机每天对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又将历代侍奉双亲、修养身心、治理国家、爱护百姓的事,手抄献上,太子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每天早晚观看自省。遇事翻看了就明白,多有帮助。京城大火,娄机奉诏上密封奉章,强调说朝廷官员专事奉承,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国家政策有所裨益;地方官员不称职,以致苛刻而使百姓财用困乏;将帅与偏将副将专事结党,却不知训练检阅军队加强军纪。娄机时年七十岁,请求退休,皇上不允许。升为右正言兼侍讲,首先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令从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中各举荐可充边州将帅的`一二人 ,(并由)皇上召问选拔,享受优厚待遇以行危急之事。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娄机说:“公正可以使天下信服,有权势的大臣因为私心膨胀,败坏国家伤害百姓,现在应该实行公正之道。”又说:“两淮招募勇猛的士兵,最困难的事不是招募新兵,而是管理军队。如果不用纪律来约束,并考核他们的勤勉懒惰,他们一定会成为后患。”便请求查核权势大臣、内侍太监等人没有收入官的家产,专门作养兵费用。升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时正是战争刚刚停止,信使开始往来,战争所造成创伤最严重,破败坏损到处都是的时候,娄机提出了很多弥合创伤有助于国政的政策。嘉定二年八月,朝廷颁布册立皇太子的诏命,娄机代理中书令宣读册命。娄机多次上疏请求辞职,皇帝不同意,皇太子派属官极力挽留他。娄机去世后,被追封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娄机进士登第之初,父亲娄寿告诫他说:“能够做官虽然是值得祝贺的事,但做官真正是不容易啊!”娄机抚育弟弟娄栋,他最终成为有道德的人。娄机居住在乡里时诚恳待人接物,是非曲直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人们都非常畏惧而信服他。他夸赞人才,不遗漏任何一点点特长,访问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都会将他们的姓名及其可以任用的事实记录排列出来 ,以供选拔,他所举荐的,也不想让人知道。娄机精通书法,书信大多被人收藏。
篇7:《宋史·张逊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宋史·张逊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逊,博州高唐人。数岁丧父,养于叔父职方员外郎干,后随母归魏仁浦家,驸马都尉咸信,其异父弟也。太宗在晋邸,召隶帐下。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止岁入贡通关市。并海商人遂浮舶贩易外国物,甗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至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逊请于京置榷易署,稍增其价,听商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以济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雍熙二年,录其劳,迁领妫州刺史。三年,与安忠并命为东上阁门使。数月,会许仲宣罢判度支,即以逊为度支使。端拱初,迁盐铁使。二年,授宣徽北院使、签署枢密院事。未几,兼枢密副使、知院事。与同列寇准不协,每奏事,颇相矛盾。
一日,逊等晚归私第,准与温仲舒并辔,有狂民迎马首拜呼万岁。街使王宾旧与逊同事晋邸,逊又尝举宾,雅相厚善,因奏民迎准拜呼万岁。准自辩:「实与仲舒同行,盖逊令宾独奏斥臣。」辞意俱厉,因互发其私。太宗恶之,下诏切责,逊左降右领军卫将军,准亦罢职。会判右金吾街仗蔡玉冒奏富人子为州大校,黜官,命逊代掌其事。
西蜀李顺为乱,诏发兵水陆进讨,以荆渚居其要害,命逊为右骁卫大将军、知江陵府,赐钱二百万,白金三千两。逊既至,会峡路诸漕卒数千人聚江陵,有告其谋变以应蜀寇,府中议欲尽诛之。逊止捕首恶杨承进等二十一人斩于市,余党亲加尉抚,飞奏以闻。太宗嘉之,诏以其卒分配州郡。数月,逊卒,年五十六,时至道元年也。赠桂州观察使,归葬京师。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其訏谋献替无闻焉。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B. 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C. 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D. 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11. 下列与文中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驸马都尉:汉武帝时始置,掌副车之马。设置之初即为帝婿称号,也简称驸马,汉代称恶妇。
B. 左驿:官吏被贬降级。如白居易有诗云:“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C. 路:宋代的路最初是 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D. 赠:这是封建社会的封赠现象,封建王朝推恩大官重臣,把官爵授给本人或先人,对于死者城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逊幼时丧父,后随母得遇。他只几岁就丧父,先有叔父抚养,后,随在家的母亲到了魏仁溥家,成了魏仁浦的`儿子驸马都尉魏咸信的弟弟。
B. 张逊有经济头脑,开放理财。他从诸国入贡和关市行情中看到商机,互通关市可补充国家经费,每年获得50万钱的收益。
C. 张逊官运亨通,但与同列不合而被降职。在太宗登位后,他一路春风得意官至枢密副使,应与寇准闹矛盾,被降为右领军卫将军。
D. 张逊治乱,力排众议。在讨伐西蜀李顺叛乱时,遇数千漕兵聚集江陵闹市,府中意欲尽诛之,而他只捕首恶二十一人斩于市,余党亲加抚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逊请于京置榷易署,稍增其价,听商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
(2)会判右金吾街仗蔡玉冒奏富人子为州大校,黜官,命逊代掌其事。
参考答案
10. C
11. A(A项“驸马都尉” 这一官职在魏晋以后采用以成帝婿,并非设置之初就简称 “驸马”。汉武帝时始置驸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皇帝出行时自己乘坐的车驾为正车,而其他随行的马车均为副车。正车由奉车都尉掌管,副车由驸马都尉掌管。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司马懿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晋武帝司马炎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12. A(A项由原文第一节“后随母归魏仁浦家,驸马都尉咸信,其异父弟也。”可知,因是驸马都尉魏咸信成了张迅的异父弟弟。 张迅年龄大)
13. (1)张逊请求在京城设置榷易署,稍微提高府库中贡品的价格,允许商人交纳钱物来购买贡品,任由他们进行贩卖。
(2)恰 逢判右金吾街仗蔡玉草率上奏,让富家子弟担任州中大校,被罢官,朝廷任命张逊代为主持他的事务。
参考译文
张逊,博州高唐人。几岁时,父亲就逝世了,被担任职方员外郎的叔父张干扶养,后跟随母亲改嫁去到魏仁浦家。驸马都尉魏咸信是他的异父弟弟。太宗做晋王的时候,诏令张逊案属于帐下。太平兴国初,不认左班殿直。后跟从太宗出征太原,回朝后,因功升迁为文思副使,再升迁为香药库使。岭南被平定后,交趾每年都向宋廷敬献财务处查,互通关市。滨海商人于是用船只运输交易贩卖外来物品,,甗婆、三佛齐、渤泥、占城各国也每年到宋廷进贡,因此犀角象牙,香料药物,珍贵奇异植物充满府库。张逊请求在京城设置榷易署,稍微提高幅度中共品的价格,允许商人交纳钱物来购买贡品,任由他们进行贩卖。每年可获利50万,来补益国家经费。太宗答应了这件事,一年中确实获利30万。从此每年都有增加,最终到达年获益50万。雍熙二年,因张训的功绩,生前担任妫州刺史。雍熙三年,和安中一同受命担任东上阁门使。几个月后,适逢徐仲轩被免除制度支一职。就任命张训担任度支使。端拱初年,张逊生前为盐铁使。端拱二年,被授予宣徽北院使,签署枢密院事的官职。不久,又兼任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和同僚寇准不和,每每小皇帝陈述事情时,多与寇准有抵触。
一天张训等人很晚回住所,见寇准和温仲舒骑马一起走。有一狂人面对着码头叩拜并高呼万岁。街使王宾过去和张逊共事晋王府。张迅又曾经举荐王兵,两人素来交情深厚,王斌于是上奏说有百姓面对着寇准叩拜并高呼万岁。寇准自己辩称:“那晚实际是温仲舒同行,大概是张训令王兵独自上奏指斥我。”两人言辞都很严厉,趁此互发私愤。太宗很厌恶,下达诏令,严词斥责,张训被贬为右将军卫将军,寇准也被罢免职务。恰逢判右金吾街仗蔡玉草率上奏,让富家子弟担任州中大校,被罢官,朝廷任命张逊代为主持他的事务。
西蜀李顺作乱,皇帝下令发兵,水陆同时进攻讨伐。因为处要害之地,皇帝任命张训担任右骁卫大将军、主管江陵府,并赏赐两百万钱,3000两白银。张逊到达后,恰逢漕卒数千人聚集江陵,有人告发他们图谋叛变,来响应西蜀贼兵,府中商议全都杀了这些人。张逊志抓捕了首恶杨成静等21人将其在街头斩首,于导,亲自加以抚慰,随即飞快表奏朝廷,让皇帝知晓。太宗夸奖他,诏令把那些漕卒分散安置到州郡。几个月后,张逊去世,享年56.当时是至道元年。赠官桂州观察使,回京城安葬。张训为人小心谨慎,只是凭借着投靠了有权势之人而去高位并显扬于世,他谋划朝廷大事,对君主进谏,劝谏规过之举则很少听闻。
篇8:《宋史郑清之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宋史郑清之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嘉泰二年,入太学。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理宗即帝位,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帝问外人因阁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帝曰:“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注],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注]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帝嘉纳。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罣[注]误者悉蠲[注]之,全活甚众。沿江算舟之赋素重,清之次第停罢,如池之雁义有大法场之目,其钱分隶诸司,清之奏罢其并缘渔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者从朝廷偿之。报下,清之方与客饮,举杯曰:“今日饮此酒殊快!”
十一月丁酉,退朝感寒疾,危甚,犹以未得雪为忧。俄大雪,起曰:“百官贺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观之。累奏乞罢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三日,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忠定。
清之不好立异,汤巾尝论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谁为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尝论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赵葵视师年余,乞罢,上未有以处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遽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上讫从之,然葵竟不果来。
(选自《宋史郑清之传》,有删改)
【注】[宁考]即亡父。
[舄] xì①鞋;②同“潟”;③姓。
[罣]guà同“挂”。
[蠲] juān
①除去,免除; ②显示,昭明; ③古同“涓”,清洁;④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B.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C.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D.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丁酉,古时计时方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至今仍在沿用。文中“丁酉”是指这年的十一月为丁酉月。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郑清之从小就能写文章,受到楼钥赏识。调任峡州教授之后,向统帅赵方汇报事情,赵方置办酒席款待他,并准备将儿子托付给他。
B.嘉泰年间,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教授之职,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崇政殿说书,后来向皇上建议要俭以养德,崇尚简朴之风,受到皇上的嘉许。
C.郑清之依法处理了盐商违法之事后,并依次废去长江沿岸很重的船税,还建议朝廷补偿归属各衙门的钱,获得了朝廷同意。
D.郑清之不喜欢树立异己。他先后挽留汤巾、徐清叟这些与他有矛盾的人一起共事,并向皇上建议赵葵担任宰相。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5分)
(2)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5分)
参考答案
4、D
5、C
6、B
7.(1)按旧例,每月进贡鞋子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招致谤议呢?(“故事”“易”“何由”“致”各1分,句意1分)
(2)各路盐额亏损,负责这件事的人都倾家荡产来偿还亏损的盐数,郑清之核实了那些违犯盐法的.人加以追究处治。(“诸”“执其事者”“破家”“犯科”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翻译
郑燮,字德源,又字文叔。少年时跟从楼昉学习,能写文章,楼钥十分赞赏他。嘉泰二年(1202),他进入太学。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为峡州教授。统帅赵方处事认真、严肃、庄重,不轻易许诺什么,郑清之去他那儿汇报事情,他给郑清之置办酒席,让他的儿子赵范、赵葵出来拜见,赵方拉着郑清之没进行答拜的礼仪,并说:“他日希望能照顾我的两个儿子。”湖北茶商群集暴横,郑清之向总领何炳建议说:“这些人很精悍,应该把他们编入军籍,紧急时可使用。”何炳马上下达招募他们的命令,来的人很多,号称“茶商军”,后来多次依赖这支军队。
理宗即位后,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皇上询问外人为什么对阁子库进丝鞋有谤议,郑清之说:“宫中穿的用的都十分讲究新的、干净的。”皇上说:“按旧例,每月进贡鞋子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招致谤议呢?”郑清之奏说:“孝宗继高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容易表现出来,陛下继宁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难显现出来。宁宗自己的日常供养就如同寒士,衣服多次洗涤,多次补衣服鞋子,现在想使节俭的美德显著,必须超过宁宗才行。”理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各路盐额亏损,负责这件事的人都倾家荡产来偿还亏损的盐数,郑清之核实了那些违犯盐法的人加以追究处治,受牵连的人都被免去了罪责,使很多人得以活命。长江沿岸的船税一向很重,郑清之一项一项地废去,如池州的雁义有大法场这样的税目,这部分钱分别归属各衙门,郑清之上奏请求废除它并追究那些从中渔利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公家的好几倍,那些分别归属各衙门的钱由朝廷补偿。(皇上同意了郑清之的请求,)消息传下来,郑清之正与客人饮酒,他举杯说“:今天饮这个酒特别痛快。”
十一月十二日,退朝后郑清之得了寒病,病势很重,他仍然因为天没下雪而担忧。不久天降大雪,他起身说:“百官庆贺下雪,皇上一定十分高兴。”他命令人把雪捧到床前观看。郑清之多次上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他不停地上奏,皇上授予他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任醴泉观使,他被加封为齐国公后退休。郑清之去世,遗表送到朝廷,皇上十分震惊,追悼他,停止朝政三天,特赠给他尚书令的官职,追封他为魏郡王,赐给他的谥号是“忠定”。
篇9:《宋史彭乘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宋史彭乘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 而图一身之荣乎!”翌日,奏乞侍养。居数日,授汉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卒,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帝颇嘉之。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少以好学称州里 称:扬名
B. 乘适按郡至境 适:适逢
C. 因遣人间之间:离间
D. 无以易之 易:改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3分)
①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② 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③ 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④ 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⑤ 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⑥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 ①④⑤ B. ②③⑥C. 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彭乘担任汉阳军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3分)
(2)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4分)
(3)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3分)
参考答案
4.D
5.B
6.C
7.(1)曾和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国寺楼阁,同行者都眺望家乡,显出做官的快乐。
(2)彭乘的父亲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们认为这是彭乘的孝心感动天地(的结果)
(3)彭乘厚道庄重少言寡语,生性质朴有孝道,不喜欢置产业。
4:
试题分析:此类试题应将实词放入原文句子中理解,从而确定词义。原文“无以易之”应译为“没有人可以替换他。”易:替代
5:
试题分析:④兴办教育,突出彭乘办实事,⑤为皇帝赐医赐药,不能表现彭乘“恬退”。
6:
试题分析:“大肆入侵”“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于文不符。
【参考译文】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年少时因为爱好学习在州里扬名,(后来)考中进士。曾和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国寺楼阁,同行者都眺望家乡,显出做官的快乐,唯有彭乘西眺,若有所失地说:”父母年纪大了,我怎能放弃对父母早晚的侍奉,而(只)考虑自己的荣耀呢!”第二天,奏请朝廷允许(他)回家侍养父母。过了几天,任命(他为)汉阳军判官,于是得以实现回乡的愿望。很长时间之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后来又就任了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年,因为寇准的推荐,(彭乘)任馆阁校勘,改任天平军节度推官。参与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升任本省丞、集贤校理。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得任普州知州。蜀人能够担任故乡的长官就是从彭乘开始的。普州人很少懂得学习,彭乘就为他们兴办学校,召集他们的子弟作为学生进行教育。彭乘的.父亲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们认为这是彭乘的孝心感动天地(的结果)。服丧期满,任荆门军,改任太常博士。(后被)召回朝廷,同判尚书刑部,又出任安州知州,调任提点京西刑狱,改任夔州路转运使。恰逢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向内地进犯,彭乘正好巡视州县来到此县境内,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防备,贼人逃离。(彭乘)于是派人进行离间,贼人斩了田忠霸,杀了他全家。(之后彭乘又被)召入任修起居注,提升为知制诰,多次升职为工部郎中,进翰林为学士,统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做群牧使。生病后,仁宗命令太医诊治,赏赐宫内的珍贵药物。(彭乘)去世,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为彭乘赠官,朝廷没有允许,诏令彭乘的一个儿子给奉服丧。
当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彭乘在候选人当中,皇帝指着彭乘说:”这是位老儒生,很有淡泊谦虚的名声,没有人可以替换他。”等到召见时,皇帝告知说:”你是先朝旧臣,一直在外地任职,却从来没有自己申述。”(彭乘)回答说:”臣本出生在偏远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能力,怎敢有过分的希望呢。”皇帝很赞许他。彭乘厚道庄重少言寡语,生性质朴有孝道,不喜欢置产业。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到了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