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亲我快乐叙事散文
“chenlingling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做母亲我快乐叙事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做母亲我快乐叙事散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做母亲我快乐叙事散文
做母亲我快乐叙事散文
摇篮就放在旁边,不时要摇上一摇,念上那么一段唐诗宋词。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将小家伙抱在怀里。小家伙刚出生,外婆就警告:不要老抱。结果她自己常抢着抱,还一手托头一手托屁股地把小家伙举在空中,念念有词,说小宝宝多有劲呀,会蹬腿了。
而我自己,初为人母,自然新鲜得很,别说听不得他哭,有时候他睡着了,在旁边看着,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要亲他一下,抱抱他。很快就知道厉害了。半个月之后,小家伙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多,眼睛乌溜溜的,只要在怀里,怎么折腾都行,渐渐他闭上眼睛,似乎睡着了,一副乖乖宝模样,等你轻手轻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刚一贴床,他就把眼睛睁开了。赶快抱吧,不然就呜呜哇哇哭起来了。也还真是他爹娘的孩子,夜猫子的习性越来越明显了,都11点了,还精神得很,外婆抱着他看电视,他也把小脑袋转过去,眼睛直愣愣盯着,煞有介事,弄得人又笑又恼。一早,大家正睡得香,他可醒了,哇的一声,就是军号令呢。
于是,做妈妈的,腰也酸了,肩膀也疼了,做爸爸的也不轻松,有一天,抱着抱着,实在困得不行,睡过去了三次,每次都是在突然的恐惧中惊醒过来:以为他掉下去了。也试过任他哭。都说小孩子是哭大的,“你就当他是唱歌呢。”
外婆这么说,有一天我们就说,让他唱吧,看他能唱多久。结果他没唱多久,我就先忍不住了,一伸手把他捞了起来。失败。自我安慰,说书上说了,常抱着的孩子,体形优美。
既然左看右看,怎么看他都不像一个帅哥哥,体形优美,长大了也好骗个小媳妇儿。但是自己,终于做不了任何事了。因为除了抱他之外,他可又有这样那样的事呀,一会儿尿了,一会儿拉大便了,一会儿要洗澡了,一会儿又要吃奶了,鼻子又塞了……有心坐下来写点什么,刚开了个头,那边又有动静了。干脆抱起来,一只手敲键盘,这么敲了几个字,又担心起电脑辐射什么的`,赶紧罢了。有一次实在累了,烦起来,说:“送给捡垃圾的算了。”
可是这只是一时气恼罢了,恼过了,看着他伸胳膊踢腿的,做出种种表情来,突然,他笑了,那么甜蜜那么天真,直笑得你的心也醉了。哎,就是拿全世界来换,也不愿意呀。而实在,他就是你的整个世界,使你甘心情愿,把自己完完全全给了他。
篇2:《我的母亲》叙事散文
《我的母亲》叙事散文
《我的母亲》叙事散文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 ,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屁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们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没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作好作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人道是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
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我母亲慢慢止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净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篇3:我的亲生母亲叙事散文
我的亲生母亲叙事散文
我是在生下十天时被人抱走的,三十多年没有见过亲生母亲的面。那年我在乡里工作,去一个叫曹庄铺的村子蹲点,没想到这个村的村主任,竟是我亲妹妹的公爹。我在他们家吃饭时,妹妹把我被抱走的经过讲给我听,妹妹要和我相认。
说实话,我早就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但我始终没有相认的想法。一是怕伤了养父母的心。二是我很怕我的养母。她从小就对我实施高压,疼也疼你,但绝不让你有半点违背她意愿的语言和行动。我怕一旦相认,家里会失去平静。我觉得,我的一切行动都在养母的监视之下,所以自己尽管孤独,也不敢有和家人来往的想法。和三妹的巧遇,打乱了我的阵脚。经常和村主任研究工作,常常被叫到家里吃饭,妹妹哥哥长哥哥短地和我说话,我无法拒绝,只好默认。和妹妹相认后,母亲早就想见我,可我一直不敢答应。
和亲生父母相见,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为了生活我偷着做小买卖。就是从石家庄贩回毛线星期天骑车到外乡的村庄去卖。一次,我卖毛线来到母亲所住的村子。实际上,也是为了赶在中午在二姑家吃饭。二姑是养父的妹妹,就是她把我从母亲身边抱走,送给养父母的。这个村子是我常来常往的地方。二姑和儿媳关系不好,儿媳有精神病,病一重就会打婆婆,二姑常常被儿媳打得头破血流,不能起炕。每当这时,我就得赶着毛驴拉的平板车,把二姑接到我家,一直将养个把月,等伤好彻底,身体强壮才送回去。养父母和二姑感情很深,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高兴。我知道生父母和哥哥的住处,但不敢见他们,每次来都是绕开他们的门,悄悄接了二姑走。这次我用自行车带着毛线,鬼使神差竟走到生母门前叫卖,不一会儿,从院里走出三个人来,一个年轻女子,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
年轻女子说:“妈,看看毛线好不好,我给您织件毛衣。”
老太太说:“我有毛衣哩。”
“那就给我爸织一件。”
老太太说:“你爸也有呢。咱看看好不好,要是好,我想织个背心。”
我从他们的谈话中听出,这三个人,一个是我母亲,一个是我父亲,另一个就是我的二妹妹。
三人让我打开装毛线的包,拿出来挑拣着。二妹和母亲向我讨价还价,我要了最低价,她们最后决定买一斤。
听二妹说买,父亲转身回去从家里取出一杆秤来:“我看看你这毛线够不够分量。”
我心里暗暗发笑,老子查看儿子卖的东西够不够分量,真是笑话。
我回家路过三妹村,和三妹说了经历的事情,三妹很快把消息告诉了父母。他们都后悔只顾了看毛线,儿子站到跟前竟毫不知情。
不久,养母知道了我和妹妹相认消息,就和我大吵大闹,骂我骂的又毒又恨。原来相亲相爱的母子,一下成了敌人。我实在想不通,我半辈子了,身边只有个养父母,再连半个亲人都没有。我明明还有七个弟兄,为什么就不能相认,我的兄弟姐妹和我相认了,只会帮着我孝顺养父母,不会伤害到他们。养母为什么这样对我。
在我心情极度悲伤时,三妹夫妇领我到了父母家。那天我极想把多年窝在心里的委屈和亲人们倾诉一番。可父母根本没有给我这样的机会。除了对我的归来感到高兴外,他们一个劲向我道歉。母亲说,我生的子女多,实在没办法,你三哥也是给了人,八岁上养父母都死了,自个儿才跑回来了。你上面还给出去一个哥哥,小时候病死了。不管怎样,你现在过的还不错。我们对不住你,你也知道我们的难处。母亲还说到我后面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说当年的口粮是按人头定哩,不管大人孩子,一人一年集体给分三百六十斤口粮和一丈八尺布,不是那,他们也都姓了别人了。
我从来没有埋怨父母的想法。一个家庭八、九个孩子,在极度贫困的岁月,谁能养活得了。
说起我的养母,母亲的一番话让我再不敢难过。母亲说,你妈(指养母)是把你看得太重了,爱得太深了,才那样对你。她养你那么大,你可不敢有不尊敬的想法。她不想让你认我们,以后就尽量少来往。我生了你,没养你,你得记他们的恩,报他们的好。咱们这家人家还没有出过忘恩负义的人呢。父亲随和着母亲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父母见了一次面后,我浮躁的心境有所改变。对于养母的常常发难我有了和以前不同的理解,心情渐渐好起来。
养父母去世后我和父母的来往多了,母亲常常向我表示她的愧疚心理。我劝母亲说,我不怪您,世上这样的'事多得很,父母都有苦衷,并不是嫌弃子女才送人。可母亲那个难解的结却常常挂在心头。一次母亲从木箱里取出一个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是六块银元。母亲说,我保存下几个银元,弟兄八个每人给你们五个,留个念想,多给你一块,是妈的一点心意。我鼻子酸酸的,感觉那六块银元好沉重好沉重。
母亲非常节俭。在我回到母亲身边的时候就深深感到了这一点。母亲在做饭时,把茄把子切在菜里。我提醒说:“妈,茄把子掉进菜里了。”
母亲说:“知道,我爱吃茄把子。”
三妹说:“妈舍不得丢,就说自己爱吃。”
吃饭时,母亲给每个人碗里都放了足够吃的带骨鸡块,自己却只舀了些鸡肉汤在菜里。我和妹妹妹夫把肉搛到她碗里,她说啥也不要。别人吃完的骨头,母亲却把每一块都要重新啃一次。不能把肉块给她,我只好带头把肉骨头啃上一两口,就扔到放骨头的盘里。
母亲看出了我的意思,才不好意思地说:“家里一直人口多,就是凭着省吃俭用过哩,要不,七、八个孩子哪能都拉扯大。”
饭后,母亲洗锅。我看到她用水特别讲究,洗第一次,用水很少,把杂七杂八的东西刷下倒进了鸡食盆;第二次把锅碗洗干净,把水给外面的驴喝了。
母亲说:“你爸常年在外做买卖,我一个人拿不回水,一点也不敢浪费。”
三妹讲了许多母亲节俭的事,比如,别人用过的卫生纸,母亲会把脏的一面叠回去,继续用干净的那一面。比如看到别人家把没有烧尽的煤核倒出来,母亲会早起趁夜色把煤核筛回来。她说,白天去筛怕给你们丢人。母亲有晨练的习惯,但每天早晨回时准要捡一小捆树枝或柴草。其实母亲现在并不穷,因为夫妻两一直开着小卖店,加上儿女们孝顺常常给钱,家里有存款四、五万,村里许多人向他们借着钱。母亲也不小气,村里有什么大事需要集资,夫妻俩带头捐款,成百上千地捐,甚至还代子女捐,她要为子女们撑脸面。村干部有事常常找老两口商议,老两口成了干部的参谋。
母亲在我面前一直很多心,总觉得欠着我。那年夏天,母亲病了,村里的医生说是阑尾炎,治了四天病情不见好转。三妹给我打电话,我说,赶快送到我这里来。母亲七十九岁了,无论哪里的医生都不会放心用药。我多年学医,对常见病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还有一定经验。可母亲被妹夫带来后,哥哥们也打来了电话,让妹夫把母亲送到医院去,他们怕把母亲的病耽误了。路上我详细问了母亲的病情,初步诊断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进医院用B超检查了,果然不错。我没有听哥哥们的话,把母亲带回了自己家。医院条件差不说,医生绝不会下重药给一个年近八十岁的老人,而像母亲的病情,没有重药,消不下炎症,疼痛绝不会减轻。我在为母亲静脉滴注青霉素、灭滴灵和氨苄西林的同时,抓了草药给母亲服。母亲的病拉得日子有些长了,五天没有大便,中西药用下去竟毫无反应,用开塞露通便也不起作用。我非常着急,夜里守在母亲身边,细心听着母亲的动静。母亲偶然呻吟一声,我就坐起来,问母亲是不是疼得厉害。母亲怕我着急,忍着说,轻多了,你安心睡吧!我心里明白,大便不通,高烧不退,病情就不会好转。第二天,大哥、二哥、三哥和二妹纷纷打电话,探问母亲的病情,催我赶快送母亲到大医院。我和母亲说,无论去哪,做手术就得消炎,不做手术更得消炎。母亲不想走,怕路上出了事。为使母亲尽快退烧,我把草药的服用时间作了调整,四小时就加服一次。第三天早晨,三妹陪母亲上卫生间,我守在门外不安地听着动静。突然三妹高兴地说:“哥,妈大便了!”我说:“真的?”母亲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从卫生间出来,感觉轻松了许多。中午,母亲的高烧退了,腹部的疼痛减轻了,吃饭也香了。我赶快把这个喜讯告诉大哥、二哥、三哥和二妹。大家都高兴地嘱咐我,让母亲在你家多住几天。他们说,多亏有你,不然花钱不说,母亲不知要受多少罪呢。
我们全家像过节一样,为母亲做了各种好吃的,一家人说说笑笑,几天来,罩在头上的愁云一扫而空。第四天,母亲担心九十三岁的老父亲在家里不安,说啥也住不住了,一定要三妹和妹夫送她走。临走,母亲拉着我的手一定要把几百块钱给我,说:“妈啥都没有给你,你这样对妈,妈真过意不去。”我推掉了钱说:“妈给了我聪明和善良,比啥都贵重,儿有这些就够享用一生了。”我告诉母亲:“今后,您二老有病就给我打电话,我一定早早赶到,绝不让您们受苦。”母亲含泪点着头,紧紧攥着我的手。
入冬,我抽时间骑着摩托车去看父母亲。那天的气候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我戴着头盔,脸却被从眼罩缝儿透进的风刺得生疼,双手和双脚都被冻得麻木了。推车进了母亲院,我赶忙往屋里跑,进屋一阵儿,摘去头盔的脸一个劲儿冒火,麻木的手脚在恢复的过程中钻心地疼。父亲和母亲围在我身边,每人捧着我一只冰凉的手,为我揉着搓着,看着我难受的样子,心疼地问着。那时的我被亲情包围着感觉有父母的日子真好。我竟潸然泪下。
父亲活了九十九岁去世了。如今只有生母还活在世上,八十六岁的高龄,眼看能陪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我经常在心里为她老人家祈祷,希望她能多活几天。人生在世有父母健在是最幸福的事。无论儿女多大,在父母眼里,他们永远是孩子。我们兄弟姐妹抢着接母亲到自己家里。我们真希望母亲永远能在自己身边。
篇4:母亲快乐我便快乐散文
母亲快乐我便快乐散文
一个人活了多少年,就会有多少个生日要过。今天是我的生日,亲戚,朋友和家人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摆龙门阵,大家都很高兴。我想到了母亲,40多年前的今天,母亲在生死阵痛中,我悄然来到了这个世界。疼痛留给了母亲,迎来了新生的我。
从我出生后的每年的今天,母亲就记住这了这一天。那些年贫穷,家里什么也没有,温饱都成问题,生日这天,母亲只有从心里唠叨着记住这个日子。后来家境好了一点,生日来了,母亲天没亮就起床,往锅里放一个平日不可能吃到的鸡蛋,点燃柴火就煮熟这一个鸡蛋,用碗装好放到灶沿上,就上地里忙农活去了。等我醒来,欢喜地捧着鸡蛋,削去蛋壳,记忆中满口美好的味道,用手很小心地揿开蛋清,撅起小嘴用牙一点点咬嚼蛋黄,满足兴奋的穷吃相,一直藏在我深深地记忆里。每当喝茶闲来无事,或在夜深人静之时,漫漫想起,回味便成了一种最好的享受。
再后来,农村搞了责任田地包产到户,张家的大伯李家的嬢孃每天都早出晚归地在自己的责任田地里辛勤劳作,农村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了,我们的家境也好多了,我的生日也便有了过春节般节日的待遇。每当我的生日快到了的那段时间,我在心里便盼望着,盼望着一份喜悦。母亲总是趁空闲时间去场镇上买回布料,张罗着请来“裁缝匠”,为我置办一件衣服或裤子。记得小学要毕业那年的生日,我特别高兴。放学回到家里,看见制衣的工匠在家中的堂屋摆开架势缝制新衣新裤,来不及放下书包吃饭,被母亲喊我站好,制衣匠拿来软尺,先比好上身的长短,再比划下身的尺寸,我将拥有一件新衣服和新裤子,在我儿时常常睡梦里的事情,如今已经梦想成真。从那以后,走姑姑姨妈舅舅家里去,我再也不会借邻居家衣服裤子穿了。四十多年过去了,辛酸己成过去,回忆变成努力,珍惜现在,开心过好每一天,就当天天过生日!
如今外出二十年,拼搏二十年,成就二十年,母亲也成了我一生的牵挂。从农村来到城市,母亲也和我生活在一起。过惯了农村劳作日子的母亲,一下来到城市,很不自在。无聊的日子根本成不了母亲的习惯,母亲每天除了把我的家收拾成农村田地里茁壮长出的庄稼,更多的时间是一人孤独的站在窗台边,没有心思看窗外都市的风景,焦急地等待早出晚归的我。往日辛苦的脸上没有笑容,没有了开心。母亲对我说,她心堵得慌,想出去走走,想每时每刻和我们在一起,一起吃每顿的饭,一起看看电视,一起说说话。母亲的这点侈求,我却时常不能满足,我很内疚!直到有一天,母亲说要搬出去,她住不惯几十层楼高的楼房,那时上时下的电梯,晃得母亲心慌意乱。母亲有了新的打算:要去我厂场旁开荒种菜。
母亲说干就干,先开辟一块空地,像在农村一样,种上了许多疏菜,葱葱蒜苗。春天到了,看着自己种出的各种时令疏菜,母亲笑了,笑得十分开心!从此,我忙完着自己的事,总会抽时间帮母亲搭把手,松松土,除除草。母亲把种出的菜,整理得干净利落,拿给我们吃,也送些给厂里的工人和附近的人吃。母亲种的菜新鲜,不施化学肥料,更不用农药灭虫,吃过母亲种出的菜的人见着母亲便夸。那菜的清香,母亲爽朗地笑声和高兴劲,仿佛又回到了农村的'从前,感染着我。偶尔有剩下的菜,母亲便拿到附近的市场去卖。时常只有一把,有时只有二三斤叶子菜。这时,我便开着小汽车,载着母亲,母亲的笑声,母亲的心情去几里外的菜市场一起卖菜。
其实,母亲要卖的几斤叶子菜的价钱,还不够我开车送母亲去趟菜市场的油费。母亲时常说,她卖的不是菜,她要的是每天愉悦的心情,是每天开心的过程!我也时常在想,只要母亲每天快乐,开心,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孝顺!
每年的生日,每年过,每年的生日很给力。童年时的生日是母亲给我做,长大了,我的生日,我要做给母亲。我要把我的生日歌,一直唱给母亲。在心底,黙黙地祝福母亲,感谢母亲!
篇5: 我快乐是因为我做到了散文
我快乐是因为我做到了散文
“沉住气!不要慌!冲过去!你一定能做到!”这句话就是在我五年前去珠海游览时,我朋友对我的鼓励。
那年的国庆节,我随家人及朋友来到珠海游玩。我们入住的酒店旁边有一游乐场。住下以后,我就同爸妈朋友迫不及待的奔向那里。
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即使如此,也无法打消我们的兴致。因为那里的设施太先进,太有诱惑了。我们想玩遍的其中的所有游乐设施。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一个名叫“挑战自我”的游乐项目前。这个设施下是水池,上面有吊桥之类。如果想要到达终点,就必须要经过这道惊险关口。看到这个惊险场面,我心里便产生了畏惧,再加上还下着小雨,桥上湿漉漉的,一走上前,腿直打颤,我只感觉胆战心惊,六神无主……我真害怕爸妈会叫我去尝试。果真,先是爸爸叫我去玩一下,虽然心中百般不情愿,正犹豫着,妈妈又鼓动我去“闯险”,但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也只能豁出去了……
前几关还算简单,我也算是完成了。这时我来到了最难的一关,这一关之后便是终点。这是一座独木桥,两边完全没有护栏。我心想:“就这样冲过去,我就赢了!冲――”可是还没上桥,我就退了回来。看看这桥,再看看下面的水,顿时我感到头晕目眩,不知如何是好……
脚一下子就软了。我呆呆的站着,感觉周围非常沉寂,沉寂得有点恐惧。这时,耳边响起了鼓励的'声音“沉住气!不要慌!冲过去!你一定能做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阿鹏。这句话增添了我的信心,我也因此鼓起勇气“没错!有什么好怕的,我一定会成功”!我忘记了一切,鼓足勇气,一鼓作气直冲向独木桥……最终,到达了终点!
我回头一看,真是不敢相信,我居然独自闯过了那令人畏惧的独木桥!我心花怒放,在大家的赞叹声中,我有点飘飘然了。一高兴,我就兴奋的跳起来,想向世人宣告:我是一个真正的女汉子了!
可是,我太得意忘形了,一脚踩空,跌落水中。真是乐极生悲。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我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
我狼狈地爬上岸,抖抖身上的水,仰望天空,虽然还是阴雨蒙蒙,但这个池塘边却是其乐融融;尽管我浑身湿透,但是我内心却很快乐,因为我做到了。
篇6:我是母亲放飞的风筝-叙事散文
豫歌
当我呱呱坠地的时候,想必母亲已经非常非常疲惫了,母亲的第一个亲吻虽然我不曾有记忆,但那情景肯定是温馨而甜美的。我的降生,给家里带来了勃勃生机,因为母亲是在三十岁上才怀上了我,而我又是家中的长子。
一岁多了,别的孩子都已经在咿呀学语的时候,我还不会叫一句“妈”,以至被人怀疑“这孩子会不会是个哑巴?”听到这些话时,母亲总是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好像稍一松手,我就会不见似的。
上学了,家里没钱买不起新书包,母亲就让父亲到集上扯了几尺洋布,我记得是蓝底白点的那种图案,手感光滑如丝绸。晚上母亲坐在油灯旁给我缝制新书包,我坐在母亲的旁边,突然看见母亲皱了一下眉头,我凑上去一看,原来是针扎了手,随即母亲的手指上开出了一朵鲜红的梅花……我的新书包缝好了,由于是连夜缝制的,时间紧,没有花边,做工也不那么精致。可我仍然激动得半夜睡不着觉,那书包上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寄托着母亲对我的关爱与希望啊!
上中学了,我要离开家到乡里去读书,由于路远,母亲一咬牙,用她当时整整三个月的工资托人给我买了一辆新的飞鸽牌自行车。从此,我便骑着它,带着母亲的期望与自己的梦想,跳出了“农门”。然而,这纵身一跳,也让我离开了深深眷恋着的土地,离开了爱我的以及我爱的母亲。
现在,我已经成了家,立了业,好像完成了父母给我布置的人生作业。心中虽时常牵挂着已经年迈的母亲,可总是因为事情多,工作忙,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手上的事情千千万,似乎每一件都比回家,都比看望母亲重要。有时几个月也难得回家一次,我心中怀有对母亲的愧疚,可她从不埋怨,任何时候都不会把她的儿子忘掉。从小到大,从生活到工作,我永远是母亲心中的牵绊:遇到挫折的时候,母亲为我祈祷;工作顺利的时候,母亲为我骄傲。
如今,母亲老了,头发花白,背也驼了。母亲的`形象让我想到秋天里的落叶,也曾绿过,也曾风里起舞,雨里轻唱过。此刻,却在秋风中日渐泛黄。我更多想起的是一座碑,母亲的一生正如那历经风雨的青石板一样,刻满了苦难和沧桑。我多怕余光中所写“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有一天也会变成现实啊!我已经记不得最后一次牵母亲的手是在什么时候,但残留在我手掌上的余温和着我的血液,仍在我的体内流动。
母亲常念叨:儿女是母亲手里放飞的风筝,无论你飞得多高、多远,线的那一头永远牵在母亲的手里!
篇7:母亲,我愿做一只候鸟现代散文
母亲,我愿做一只候鸟现代散文
一个人坐火车跨过了北回归线,从南方来到了遥远的北方。在时空的经纬网中,我和候鸟擦肩而过。
临行前,妈妈突然停下整理行装的动作,问我,“你确定你真的要走那么远吗?”
我疑惑地说:“现在交通这么方便,用不了半天的时间我就可以回到你的身边;通信这么发达,您想听声音了给我打个电话,想看我了网上点击下视频,所以远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母亲微皱的眉峰略微舒展,“你还小,说了你也体会不了做母亲的心情。”说完便神情黯然的转身进了厨房。剩下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母亲冲的热奶茶,水汽氤氲将我紧紧包裹。
母亲总是反反复复的问着同样的问题,“中午想吃什么?”不管我怎么回应,她却总是自顾自的念叨着“一个人刚毕业出去工作要多注意。”“不要还像现在这样傻傻的。”“不如意了就回家来妈妈养着你。”然后就去厨房开始忙活起来——我不清楚她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厨房浸满了细碎的说话声和浓浓的饭香。
母亲帮我收拾行李的'结果是,衣服,鞋子,袜子,一系列她认为该扔进水里的,都给我洗了,然后又费尽心思的想办法晾干,哪怕是最细微的一缕阳光都落在了我的衣物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忙手忙脚却不知道自己可以干点什么,视线不停的围着她旋转,一时间,好像回到了某个午后,某个母亲为我忙碌的午后。
临别,她坚持送我去车站,那些她装好的皮箱和大包小包的东西母亲拎了最重的,一路无语。时间并不充裕,到了车站竟然就已经在检票了,于是我急忙拎着东西进去。听到她在后面喊我的名字,我回头看时,她落泪了,我不由得心酸,张了张口,却只讲出一句话:“我给你打电话!”然后再也不敢回头快步走开,不去看她满脸泪花的样子。站台上很多人两两相望地站着,叮嘱声、祝福声、啜泣声交织在一起,我忙回过头来,默然地坐下,捏着手机发呆。
她说,你走得越远越好。
她说,其实,你在我身边也没什么不好。
她说,就是不在身边,离我近一点也好,可是你走了那么远。
母亲,我会好好工作,争取以后有了能力,可以再跨过回归线重新回归您的身边,那时,您的女儿也会依偎在您的身前,轻声的问:“妈妈,想吃点什么,女儿给您做”。
母亲为了您,我愿做一只候鸟,我迁徙之日是你想念我之时。
飞过远洋,越过浅海
穿过漆黑的丛林
山谷如此寂静,我几乎不敢呼吸
飞过沙漠上沙丘变幻的平原
越过燃烧着火焰的山峦
穿梭在呼啸的疾风骤雨中
我无法解释我为何如此
但是我知道,我有充溢着爱的翅膀
今夜我也许将飞向远方
但明天我终究会回到你的身旁
篇8:来世,让我做您的母亲散文
来世,让我做您的母亲散文
近些日子,一直忙碌,总算是把来沈阳将近七年的住房的问题搞定了,感情问题也大体上有了着落。这些,无疑都是我父母帮助的结果。我知道,以我自己的实力在这么短的时间是无法凑到这么多买房钱的,这总算是让我的老妈减轻了一些担忧和顾虑。如今,我已经到了法定的大龄青年的时候,感慨自己三十多年来走过的道路,真可谓坑坑洼洼,不是一帆风顺,我也是最让母亲操心的一个儿子。
在我们家,兄弟一共三个。二弟和我一直读书,而三弟却中学毕业一直在家里务农,业余时间做点小买卖什么的,倒是也让父母省心很多,以我母亲的话说,从小到大我一直是让她最操心的一个。
谈到母亲,我的心里总是有些愧疚和惭愧。这一点我自己心知肚明,在初高中学习读书的那段日子,我备受煎熬,心情非常不好,母亲也跟着我着急,我知道她是担心我上火,安慰我在学习上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人生的路途选择有多种,毕竟非高考一条独木桥,但是性格倔强的我到底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大学。
2006年,刚刚考上研究生那年,是我比较低落的时候。因为,我在大学毕业三年以后考上研究生,其实这本来是个喜事。然而因为我是个自费生,家里面对的压力是不小的,而且我三年的工作攒的钱也就一万多,至少需要父母的资助。保守的父亲,比较反对。他的理由是读书的成本太高了,而且三年以后不知道啥情况。我当时也很为难,不过,我知道读书本无可厚非,但是父母的意见我也必须听取的。甚至那时候为了读书的事情跟父亲闹得很不愉快,感觉到不知所措。母亲劝我别跟父亲吵架,在晚上的时候,给我凑足了读研的钱。说不上为什么,那一次在我上从家里奔赴火车站的车上眼泪哗哗的流,我知道没有母亲默默无闻得支持,我是读不成研究生的,那是我第一次为母亲落泪。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每每都要回家帮助家里去做一些农活。尤其是秋收时节,我每次回家都帮家里收花生和高粱、苞米之类的,不管干多少,毕竟这是子女应该尽的本分。而且这时候的'母亲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二弟已经去美国进修,只有我和三弟在国内。可惜三弟虽然已经有了孩子和家庭,但是在对于父母的关照上还似乎少了些成熟。应该是在2008年,那次我回家里的时候,家里正在打花生,人手不够,而且母亲也得跟着干。或许是她做的时间长了,累得有些伤心她感慨道: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很没用,一点也不能分担家里的负担,倒是给她添堵……我知道她这是气话,倒也是大实话。二弟去了美国三五年不回来,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有些自私的味道,而三弟年龄小不太懂事,我确实正在读硕士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是我二十多岁以来,看她第一次那么伤心,着实让我和三弟不知所措。而后来我跟美国的二弟通话说起此事,我痛哭流涕,二弟也感觉到有些愧疚和难过。这一次也是我为她的子女们的不争气感觉到无奈而伤心,也是为她第二次流泪,也发誓将来好好孝敬父母。
第三次应该是我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那年,那年我正全力以赴参加南开大学全国的博士研究生考试,我以初试第二的成绩进入复试,却因为招生名额有限没能如愿以偿到南开大学读博士。我的母亲恰好在那一年,胳膊被家里的牲口弄折了,三弟给我打来电话,是母亲在医院等着做手术。听到此信,我的心里感觉到一阵疼痛。那年硕士论文答辩完之后,我急忙地赶往家里,我也害怕母亲有个闪失。到家里的时候,母亲的手术已经做完了,正在床上静养。我的几个姑姑、姨姨、舅舅都来看她。由于自己时间有限,在家仅陪了母亲几天。当我正犹豫是否如期回学校犯愁之际,母亲她倒是没有像父亲那样跟我翻脸,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你想好了就成,人生的抉择吗?不能走让自己后悔的路就行了!说实话,当时感激母亲的支持,也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让母亲到最好的医院就医感觉到辛酸,也是我第三次流泪。
中国的古人常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揭示出了母亲对于自己儿女的关爱,我知道母亲却很少关心她自己,她除了关心家里老三的一家人之外,还牵挂着我和美国的老二的生活。尤其是去年,老二半年以来一直杳无音讯,即便是我以电子邮件和QQ的形式,转告他给家里稍些他们一家人的信息,因为母亲一直担心他们生活境况。老二始终还是杳无音讯,我终于有一些恼火,几次三番地数落老二的不是,描述了母亲的牵挂和不易,这可能也是我这个长子所能做到的吧!我直到大学以后,才知道父亲和母亲的生日,尤其是母亲的生日。而母亲却一直记着我的生日,尤其是每每我的生日的时候,她都要打电话提起,人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这让我这个做儿子的感觉到深深地愧疚。
如今,母亲已过花甲之年。还好近些年来,新农村的建设日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医疗保障也日趋健全,唯可惜之处在于其他和同村的老人都有了社会养老保险,而母亲却没有。那次她跟我提起时,我感觉到再一次辛酸,说是可怜母亲,倒不是为自己的目前情况为母亲做的事情太少而感觉到痛苦。或许,这一辈子拖欠母亲的恩情无法偿还,唯有来世吧。如果有转世轮回的可能,让我也做一次她的母亲,为她操一辈子的心!
按照佛教的解释,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母亲是儿子前世的情人。不难看出,母子之间有难以割舍藕断丝连的关系。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有一天尽快实现自己理想,让母亲早享几年清福。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有多么的成就,多么伟大的事业,如果你享受着荣华富贵,而您的的母亲还很清贫,那么做子女的都是最大的失败!百敬孝为先!你的母亲是美国总统也好,街上扫大街环卫工人也罢,他们都是您最值得我们尊敬人,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做母亲我快乐叙事散文】相关文章:
2.写母亲的叙事散文
5.我母亲的蒲扇散文
6.我和母亲的散文
7.我逝世的母亲散文
8.我拾荒的母亲散文
9.我只做我自己散文
10.我的快乐六一叙事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