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xinhua9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第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教案
一、空想社会主义(十九世纪上半叶)
联系前面所学内容加以说明
1、产生背景:①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法、德等国的工业化,也在深入推进中(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xx年前后。法国工业革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804-1848为起步和缓慢推进阶段,1848-1870为全面展开阶段;18代德意志工业开始活跃,1830年代迎来突飞猛进时期)从而引起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②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开始到19世纪初期的的捣毁机器运动,
③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2、代表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所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
3、评价:
内容①:(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作用: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内容②:(局限性)但它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内容③:(局限性)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九世纪中期)
1、产生背景:①社会经济前提: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①,即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②,即经济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更凸显了社会矛盾。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③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产生过程:
①理论初创:1846年到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正义者同盟。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后,他们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丰富完善:a、革命实践:1848年革命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①他们不仅创办报纸宣传革命,②还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b、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在英国活动,①在继续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②还结合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新的实践,不断吸取新的经验,不懈地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4、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篇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巴黎公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在欧美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国家确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不平等的加剧,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等等,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在和资本家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来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第一国际的建立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巴黎公社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重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是本课重点。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为自己挖掘了坟墓。巴黎公社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的典型例子,恩格斯说“想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请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峰。同时,公社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和研究。
难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本课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要分析透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巴黎公社不同于以往的无产阶级运动,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些都体现在巴黎公社的原则中。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要紧密联系工业革命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阐明矛盾发生的根源及不可调和性,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并对经济危机、早期工运特点加以解释。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工人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从历史条件分析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由学生概括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原则,并得出结论:巴黎公社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也有局限性;公社的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可适当增加些资料,吸引学生兴趣和进行革命主义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篇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学生阅读教材第76-78页并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和工业革命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建立了新兴国家政权;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
1.第四单元 复习
6.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7.初一第四单元作文
9.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