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蝶恋花》王诜宋词鉴赏

《蝶恋花》王诜宋词鉴赏

2025-01-22 10:13: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hda65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蝶恋花》王诜宋词鉴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蝶恋花》王诜宋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蝶恋花》王诜宋词鉴赏

篇1:《蝶恋花》王诜宋词鉴赏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睛迴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篇2:蝶恋花王诜词作鉴赏

蝶恋花王诜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蝶恋花·小雨初晴逥晚照》是宋代词人王诜创作的一首触景抒怀、感慨生平的词。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以盎然的自然景物与黄昏夕阳反衬着写作者的衰老心情,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表达了作者流落异地、老大无成之悲慨与不幸遭贬的苦闷压抑之心情。词的主旨至末句方才跃出,结句既总括全词,又有点题之妙,透露出作者的一种空洞迷茫、时光流逝的失落感。

【原文】

蝶恋花⑴

小雨初晴逥晚照⑵。金翠楼台⑶,倒影芙蓉沼⑷。杨柳垂垂风袅袅⑸,嫩荷无数青钿小⑹。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⑺,到了心情少⑻。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⑼。

【注释】

⑴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名“鹊踏枝”,后用为词牌名,改名为“蝶恋花”,取义于南朝梁元帝 “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仄韵。

⑵逥(huí):同“回”。晚照:夕阳的余晖;夕阳。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⑶金翠:金黄、翠绿之色。晋陆机《百年歌》之五:“罗衣綷粲金翠华,言笑雅舞相经过。”

⑷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李善注:“山临水而影倒,故曰倒景也。”芙蓉: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洪兴祖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⑸垂垂:低垂貌。唐薛能《盩厔官舍新竹》诗:“心觉清凉体似吹,满风轻撼叶垂垂。”袅袅(niǎo):纤长柔美的样子。明杨慎《升庵诗话·余延寿折杨柳》:“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袅垂来久。”

⑹青钿(tián):此指铜钱。

⑺流落: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唐钱起《秋夜作》诗:“流落四海间,辛勤百年半。”

⑻到了:到底;毕竟。唐吴融《武关》诗:“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间。”

⑼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楚辞·大招》:“嫭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稚朱颜只。”王夫之通释:“稚朱颜者,肌肉滑润,如婴稚也。”

【白话译文】

小雨初停云消散,夕阳余晖照庭院。金碧楼台,芙蓉池中倒影现。微风习习,杨柳亦依依。无数嫩荷尖尖角,好似铜钱真娇小。

如此园林,风景无限美。流浪归来,毕竟无心去欣赏。独自坐到天黄昏,悄悄庭院无一人。惆怅凄苦心烦闷,朱颜已改人垂老。

【创作背景】

王诜约与苏轼等同时代,官做得很大,曾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但在元丰二年(1079年),曾因罪贬谪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后移颍州安置,直到元祐元年(1086年),才复任登州刺史、驸马都尉。从词中“流落归来”、“更添得朱颜老”等句看,此词可能是他官复原位后所作。

【赏析】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楼台本身与其倒影,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过片“似此园林无限好。”将上片作一绾结。园林如此富丽,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就这位驸马之府邸。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又岂是“归来”二字所可去之以尽。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妻子下世,园林纵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韵脚之“少”字,极含婉厚重,有千钧之力。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更重要的,还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更应添得朱颜老。”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中间具一大跌宕、大顿挫,笔势变化有力,是此词又一特色。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足可玩味。

名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小军: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以婉约之笔寓硬转之势,具有东坡在《与子由论书》提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一种特美。(《唐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介绍】

王诜,北宋大臣。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居开封(今属河南)。出身贵族,娶英宗赵曙之女蜀国公主为妻,官驸马都尉及定州观察使、利州防御使。元丰二年(1079年)坐罪落驸马都尉,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卒谥荣安。能诗善画,亦工词,词风清丽,然欠丰容宛转。今有赵万里辑《王晋卿词》。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篇3:王诜《蝶恋花》的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有关王诜《蝶恋花》的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解析] ①园林富丽,春色迷人,但“似此”二字却流露出这好风景已与自己无关的感受。因为词人遭遇贬谪外放,虽然重回汴京,又到旧时园林,但已物是人非,词人临老,妻子过世,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了。②“流落归来”看似轻轻一笔,却内涵丰富,概括了词人七年的迁谪生涯,包蕴无穷的辛酸。

(2)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解析]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境况凄凉孤寂,苍茫暮色与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义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 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

[诗词简析]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迴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楼台本身与其倒影,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过片“似此园林无限好。”将上片作一绾结。园林如此富丽,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就这位驸马之府邸。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又岂是“归来”二字所可去之以尽。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妻子下世,园林纵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韵脚之“少”字,极含婉厚重,有千钩之力。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更重要的,还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更应添得朱颜老。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中间具一大跌宕、大顿挫,笔势变化有力,是此词又一特色。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足可玩味。苏轼《与子由论书》诗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以婉约之笔寓硬转之势,正是具有东坡所论之一种特美。

篇4:王诜《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简析

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戴的细巧青细?然而,时光毕竟已流过七载,故园依旧,良月好侣却已零散!过片的赞美由此化为惋叹,朱颜已老的词人,已再无心情赏景主。于是斜阳渐隐,金翠的楼台上,只剩下这位落拓归客的身影,坐对着暮霭四起的黄昏……

赏析: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楼台本身与其倒影,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过片“似此园林无限好。”将上片作一绾结。园林如此富丽,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就这位驸马之府邸。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又岂是“归来”二字所可去之以尽。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妻子下世,园林纵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韵脚之“少”字,极含婉厚重,有千钩之力。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更重要的,还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更应添得朱颜老。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中间具一大跌宕、大顿挫,笔势变化有力,是此词又一特色。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足可玩味。

篇5:蝶恋花宋词鉴赏

蝶恋花宋词鉴赏

李冠——《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作者:

李冠 字世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以文学著称,与王樵、贾同齐名。官乾宁主簿。其词婉约多姿,风格近张先。有《东皋集》,不传。《全宋词》存其词五首。

注释:

①亭皋:这里指城郊有宅舍的地方。

②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赏析: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

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与张先、宋祁作风极相类,设混于子野词中,几乎无从辨认。

刘逸生《宋词小札》:这首词写一个青年人常会碰到的意外和因此惹起的无端烦恼。事情本是琐细的。他在春夜的`闲行中偶然听到隔墙的笑语声,如此而已。但正因其琐细,要写得委婉动人,又实在不易。

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恰当地安排了一个同青年人的伤春情怀十分和谐的环境和气氛,然后让那感情自然地伸展开去。

篇6:《蝶恋花》宋词鉴赏

《蝶恋花》宋词鉴赏

蝶恋花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道词作鉴赏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采,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倍“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也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他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篇7:宋词鉴赏:《蝶恋花》

宋词鉴赏:《蝶恋花》

冠绝古今的一代文豪苏东坡曾经为他的亡妻王弗写过一篇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的《江城子》,道尽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情。其情之深,其伤之痛,感人至深,读来让人肝肠寸断。

其侍妾朝云与他也相知甚深,曾调侃说苏轼装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史料记载,“侍妾朝云二十三年,敏而好义,忠敬如一。”在这短短的一句话里有对朝云的肯定与赞美,也有对二人感情的界定与评价。

据说苏轼在惠州参禅悟道时曾作《蝶恋花》一首,“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朝云听完深感人生无常以至于掩面痛哭流涕。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虽为一己之情怀,却颇具人生的哲理,在伤感之中又有勘破人生的旷达豪情。全篇寓情于景,清婉雅丽,深笃超迈,不缠绵悱恻却感人至深,很能体现东坡写情的特点。

上阙写景,抒发伤春之感。词人既善于把握暮春的特有风光,又善于借景抒情,在客观的描摹景色时融入了自己的深沉感受。“花褪残红青杏小”通过写景点出时令。“残红”再加以“褪”字,不禁给人几分伤春之意。杏已结子,但“青”又“小”,说明夏天刚到。“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通过写景交代地点。这两句将视线从枝头移开,转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空中轻燕斜飞,在村头盘旋飞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兴味,增添了动态美。舍外绿水环抱,于幽静之中含富贵气象。一个“绕”字,生动地描绘出具体的形象,让人油然而生美丽遐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最为人称道的两句,先一抑后一扬,在跌宕起伏之中,表现出词人深挚的情感和旷达的襟怀。柳絮纷飞表明春已逝去,更何况“吹又少”呢?这种写法与“花褪残红”相似却又不露痕迹,故不觉重复,倒有缠绵悱恻之感。“何处无芳草”即皆是芳草之意。伴随放草茂的必然是百花残,这对立又统一的自然规律给人的艺术感染却是疏朗中有感伤,深婉动人。

下阙写人,表现情不为人解之恼。由于“绿水人家”环以高墙,“墙外行人”只能看到露出的秋千。“行人”听到佳人荡秋千的欢声笑语,却看不到佳人的.容貌姿态,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这种一藏一露的艺术描写,绝妙的创造出一个瑰丽的诗的境界,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情感真率而不落于轻,在词史上实属难得。黄蓼园说他的这句词“奇情四溢也”。诗词特别是文字无多的小词,最忌语言重复,而此词“墙里”、“墙外”的往复循环却妙趣横生。词人将男女之间的“单相思”做了高度精当的集中,把“墙外行人”与“墙里佳人”的“多情”与“无情”作了绝妙的对比:佳人欢笑,行人多情,结果是佳人洒下笑声一片,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烦恼徒生。最终得出了“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一极富人生哲理的感悟。

初读此词,或许会有下阙单相思的喜剧同上阙深沉的伤春情调不甚协调之感。其实“春逝难留”与“佳人难见”都是在感慨“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繁华易逝而已,可谓词意流走一脉相承。

人们在用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以“天涯何处无芳草”来自我安慰,对词人寄寓的本意并没有真正的体味到。在写这篇文字之前和朋友交流了对苏轼的一些看法,无论如何,这位大才子他对王弗算得上是一往情深,那他对朝云的好,或者其他姬妾的存在算什么呢?词人的感情生活我们且不去妄作评论,我把他归结为时代,人总是时代的产物。我想对王弗的怀念或者遗忘都应该是一种爱吧,有时候,忘记也是一种美丽,看一个男人,不在于他曾经如何信誓旦旦,而是看他如何对待他当下的亲人。

篇8:王诜的蝶恋花的赏析

王诜的蝶恋花的赏析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迥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简析下片首句中似字的妙处。(3分)

2、对照上下阕,请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的?(6分)

参考答案

1、(3分) 似意为似乎好像,词的上片将园林之景写得非常美好,但作者刚刚经历过七年的被贬生涯回到京城,重到了旧时园林,妻子早已病故,物是人非,自己又已垂老,园林纵然美好,可实际上在词人眼里哪还有美好可言,一似字写出了词人的无限辛酸、悲苦。

【评分标准】:先解释字的基本含义(1分),联系该词进行简析并写出运用该字表达作者的情感(2分)

2、(6分)【参考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上片写了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极写雨后初晴、夕阳晚照下,园林建筑的`金碧辉煌及园林内的景色之美,一派生机盎然,此为乐景,然而词人此时正值流落归来,妻子已故,自己又已朱颜老,面对此景只能是心情少,哪还有当年朝夕乐于斯的心情呢,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坐到黄昏,因此,写景写得越富丽美好,则愈反衬出词人的伤心悲苦之情。

【评分标准】: 写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分),结合诗词具体写出以怎样的乐景写出怎样的哀情(4分)

(如学生答其他答案,如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又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只要言之有理,便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4分)

附赏析:

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以讥讽新法之罪名被逮下狱,王诜受牵连致遭重谴。哲宗元祐元年(1086),始得召还。此词即作于元祐元年。词人经历了七年贬谪,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垂垂老矣。此词正是其当时心境之写照。

小雨初晴迥晚照,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与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多么相似。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但就词面以观之,起句之基调还是明快的。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再以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此金碧辉煌之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嫩荷无数青钿小,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角目春意盎然,词人之心,宜乎为之得到一份抚慰,获得一份生机了。似此园林无限好一句为上片作一小结。园林如此富丽,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但似此二字,实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重到了旧时园林,已是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妻子已故,园林纵好,可是,哪还有当年朝夕乐于斯的心情呢?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词有绾合圆满之美。更重要的,还在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人悄悄,倍增孤身一人之哀。更应添得朱颜老,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全词结束于苍茫暮色与人之垂垂老矣!

【《蝶恋花》王诜宋词鉴赏】相关文章:

1.王诜《蝶恋花》的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2.宋词之《蝶恋花》

3.辛弃疾宋词鉴赏

4.《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宋词鉴赏

5.蝶恋花 李清照 鉴赏

6.蝶恋花古诗鉴赏

7.苏轼蝶恋花鉴赏

8.《蝶恋花》诗歌鉴赏

9.宋词《苏幕遮·怀旧》鉴赏

10.声声慢宋词原文鉴赏

下载word文档
《《蝶恋花》王诜宋词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