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2025-01-30 09:58: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lyenglis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篇1: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1、准确清晰

准确,即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清晰,是指表达时要条理清楚,意思明白。具体应做到:

(1)用词造句要准确。用词准确是指能把握词语遣用的分寸感和合适度。应精选中心词,用准修饰语。能仔细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对词义轻重。范围宽窄、程度深浅、感情褒贬、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都能烂熟于心、姻熟于手。如:“分散”和“涣散”都有“不集中”的意思,“涣散”是具有贬义性质的形容词;“分散”是具有中间性质的动词。“士气涣散”就准确,“士气分散”就不准确。另外,应用文常用数字说明问题,揭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数字运用要准确无误。

(2)用词造句要通顺。指合乎语法,合乎逻辑。通顺也是实现语言准确的保证。

(3)要注意语意鲜明。有时由于特殊需要,还必须使用一些模糊语言,即用一些在外延上不确定、表意比较含糊,以及在运用上具有弹性的词语,如“近年来”、“各地”、“时有”、“大多数”。“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等。该类词语使用恰当,不仅能增加行文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意思,但应谨慎使用。

2、简洁明了

(1)简洁。所谓简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把话说到点子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善于观察事物,深刻理解事物,明确认识写作对象,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二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现象;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

三要删除一切套话、空话、意思重复的话,向繁冗开刀。克服繁琐冗长的毛病是语言简洁的前提。

四要适当地采用文言词语及短语。文言词语(包括成语、典故)行文简练,富有表现力,写作时适当采用,言简意赅。然而,“简”要得当,“简”得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也不行。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以及一概排斥某些行文必需的程式化语句。(2)明了。所谓明了,就是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是一,二是二。要做到明了,一是要考虑周到,言尽意止;二是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三是在运用数字的时候,只须写出计算的结果,而不须表述具体的计算过程。

3、平实自然

应用文用语应平易通俗,浅显流畅。说明事实、讲清道理即可。不搞“曲笔”,不作夸饰,不堆砌辞藻,不追求华丽,不矫揉造作,不用生僻词语,以明白、实在、自然为上。

4、得体妥帖

(1)得体。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用词、语气、语体风格应符合特定的要求。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祝谢哀问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语言要委婉,合同书的语言则要精确,颁布政策法令应庄重严肃,报喜祝捷要热烈欢快,提出申请该委婉平和,分析问题须有理有据。

二是语言适用于所写的'应用文体的需要,做到需要文雅时,决不粗俗;需要委婉时,决不直露;需要明确时,决不含糊;需要模糊时,决不精确。

三是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写作的目的,甚至还要考虑到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到好处。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的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2)妥贴。语言的妥帖则是指语言要合乎语法的一般规范。

5、生动具体

生动,即言词形象、逼真、有活力,能吸引人。应用文中有些文种的语言也是要求生动的,如讲话稿、调查报告、总结等。选择词语(尤其是动词的运用)时要精心,恰当、传神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某篇调查报告中写当今择偶观时说:“婚姻的含金量增大了。”就十分传神。语言具体,可使文章内容有血有肉,说理深刻有力。其关键在于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

篇2: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1、准确清晰

准确,即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清晰,是指表达时要条理清楚,意思明白。具体应做到:

(1)用词造句要准确。用词准确是指能把握词语遣用的分寸感和合适度。应精选中心词,用准修饰语。能仔细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对词义轻重。范围宽窄、程度深浅、感情褒贬、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都能烂熟于心、姻熟于手。如:“分散”和“涣散”都有“不集中”的意思,“涣散”是具有贬义性质的形容词;“分散”是具有中间性质的动词。“士气涣散”就准确,“士气分散”就不准确。另外,应用文常用数字说明问题,揭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数字运用要准确无误。

(2)用词造句要通顺。指合乎语法,合乎逻辑。通顺也是实现语言准确的保证。

(3)要注意语意鲜明。有时由于特殊需要,还必须使用一些模糊语言,即用一些在外延上不确定、表意比较含糊,以及在运用上具有弹性的词语,如“近年来”、“各地”、“时有”、“大多数”。“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等。该类词语使用恰当,不仅能增加行文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意思,但应谨慎使用。

2、简洁明了

(1)简洁。所谓简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把话说到点子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善于观察事物,深刻理解事物,明确认识写作对象,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二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现象;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

三要删除一切套话、空话、意思重复的话,向繁冗开刀。克服繁琐冗长的毛病是语言简洁的前提。

四要适当地采用文言词语及短语。文言词语(包括成语、典故)行文简练,富有表现力,写作时适当采用,言简意赅。然而,“简”要得当,“简”得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也不行。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以及一概排斥某些行文必需的程式化语句。

(2)明了。所谓明了,就是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是一,二是二。要做到明了,一是要考虑周到,言尽意止;二是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三是在运用数字的时候,只须写出计算的结果,而不须表述具体的计算过程。

3、平实自然

应用文用语应平易通俗,浅显流畅。说明事实、讲清道理即可。不搞“曲笔”,不作夸饰,不堆砌辞藻,不追求华丽,不矫揉造作,不用生僻词语,以明白、实在、自然为上。

4、得体妥帖

(1)得体。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用词、语气、语体风格应符合特定的要求。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祝谢哀问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语言要委婉,合同书的.语言则要精确,颁布政策法令应庄重严肃,报喜祝捷要热烈欢快,提出申请该委婉平和,分析问题须有理有据。

二是语言适用于所写的应用文体的需要,做到需要文雅时,决不粗俗;需要委婉时,决不直露;需要明确时,决不含糊;需要模糊时,决不精确。

三是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写作的目的,甚至还要考虑到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到好处。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的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

(2)妥贴。语言的妥帖则是指语言要合乎语法的一般规范。

5、生动具体

生动,即言词形象、逼真、有活力,能吸引人。应用文中有些文种的语言也是要求生动的,如讲话稿、调查报告、总结等。选择词语(尤其是动词的运用)时要精心,恰当、传神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某篇调查报告中写当今择偶观时说:“婚姻的含金量增大了。”就十分传神。语言具体,可使文章内容有血有肉,说理深刻有力。其关键在于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

拓展:其他要求

一、准确

(一)辨析词义,选对词语。

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公文写作。在汉语中,有大量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譬如,“优异”、“优秀”、“优良”粗看相近,细看则程度不同。“鼓舞”、“鼓动”、“煽动”从表面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很不相同。因此,在应用写作中首先要做的是选择正确的词语表达。

(二)精确用语,确切无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公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一两个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说了很多话,却仍然说不清楚。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是足以能够表达常规的思想和情感的,而应用写作,要求语言明确,使人一看就懂,一懂就可执行、答复或办理,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有再创造的余地,不用或少用比喻,不用或少用具有描写性和感性色彩的词语,特别是公文写作中若有用语繁多但仍不明白意思的时候,大多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不断增加新的语句弥补,以致适得其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45条:“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其中的“保障”、“抚恤”、“优待”表现出对三种人明确不同的政策。我国对台问题的一贯提法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3月8日,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几个字的改动强调了两岸都是中国人,消除了“中共大、台湾小”的疑虑,有利于平等协商。

各行各业的应用文中有各种专业术语,作者应考虑受文对象,如果面对社会公众行文则必须用语通俗易懂、明白通晓。例如《中国金融》一篇名为“信用是扩大积累的有力杠杆”的文章中,这样解释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从财政学的观点来说,财政的钱只能一个顶一个用……决不能把拨给张三的钱交给李四支配,反之亦同。信贷资金则不同,张三把一笔钱存入银行……银行把这笔资金贷给李四,李四就取得了对这笔资金的支配权;李四归还贷款后,银行又可以把这笔资金的支配权交给第三者,如此等等。”一个专业的问题就这样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了。

(三)活用文言词语。

公文语言的模式化及程式化,是源于对文言词语的继承问题,文言词语在很多时候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现代汉语为“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要换成真正的白话文则为“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意思不变可看上去却大煞风景。

二、质朴

(一)开门见山,自然质朴。

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是庄重而朴实。毛泽东曾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我们熟知的文学作品属形象思维范畴,主要“以情动人”;论文写作属逻辑思维范畴,是“以理服人”,语言上特别重视语法、逻辑和专业术语的准确;应用文是一种处理公私事务的工具,是用来说明事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侧重于“以事告人”,语言最忌华丽、造作,要求朴实无华、开门见山。例如在述职报告中就写“该干什么、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直陈直述,不论述、不夸张、不掩饰、不虚构。叶圣陶先生在谈公文写作时说:“公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例如我国《现金管理条例》第一条是:“为了改善现金管理,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制定本条例。”直接了断地回答了制定条例的目的。

(二)遵循管理,约定俗成。

一般说“文无定法”,但写作应用文应当遵循惯例,结构相对稳定,格式相对固定,使用习惯的语言。标题、开头、结尾、转折过渡采用习惯的用语。例如,公文中的“请示”的正文采取三段式,为“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请示结尾”,“请示缘由”是文章重点。法律文书结构一般为“断—事—析”三段,即第一段写根据事实得出诉讼请求和结论,第二段写引起法律纠纷的事实,第三段写以某种法律条文为依据,对所述事实进行透彻分析。再如公文标题语95%以上是“关于……”介宾短语;复函的引语常用“……来函收悉”;报告的结尾多用“特此报告”。

三、简明

(一)言简意赅,文约事丰。

“简”本来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由于这种书写材料制作的困难,就要求作者言简意赅,尽量争取以少的文字,融进多的意思。“练”指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这里要求把文字写明白。

应用文写得简练是提高办事效率的需要,是高速传递信息的需要,也是朴实、明确在“文字量”上的体现。列宁曾说:“写报告、文件要像电报那样写得简短。”应用文写作中要反复锤炼语言,毫不可惜地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二)巧用短句,以短制胜。

著名作家老舍说,他写文章,总喜欢写短句子,七八个字一句,十个字左右一句。其名篇《济南的冬天》中,超过11个字的句子只有6句,超过14个字的句子只有两句。公文要做到简练,不妨学学老舍先生。再如美国总统原来签署命令是这样开头的:“我秉承合众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合众国总统的权力,兹发布命令……”自卡特当总统始,把签署命令的开头改为:“我作为合众国总统命令……”27个字简化为10个字。从北京三次申奥口号不同,更体现了简练的特征。1991年申奥口号共7条107字;1992年申奥口号为6条67字;申奥口号仅2条18字。第一条是“新北京、新奥运”仅两个短语,第二条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短语,两条口号鲜明地表现出北京申奥的新理念。

四、得体

(一)活用语言,感染读者。

应用文中有一些文种如调查报告、总结等,在写作中也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事理、吸引读者、感染读者。例如:1983年《人民日报》的新春献词标题为《恭喜发“才”》。这个标题巧妙地采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把人们习以为常的“财”字换成“才”字,把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求才若渴的局面鲜活地体现出来了。1993年一名作者对安徽凤阳县小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写出了《一个小厂崛起的启示》的调查报告,在这个调查报告中作者总结凤阳县对发展小企业的经验是“五借”,即“借鸡下蛋、借巢引凤、借花献佛、借船出海、借题发挥”。采用这样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归纳总结,读者倍感亲切。

(二)注重语境,尊重受众。

语言的运用要与语言环境保持和谐一致,恰如其分。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中,大多只重视文体,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范本,把各种文体,以至公文各文种的写作特点、结构、格式要求逐一讲授,认为学生掌握这些就会写作了,应用文虽然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化用语,但不能生搬硬套,实际教学中,学生尽管掌握了基本写作格式,但写出的文章存在分寸把握不当,不看场合任意用语,不看对象缺乏基本的谦逊等问题。应用性文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文化及工作交际背景下,语言是有明显差别的。在写作中我们应该看准对象,把握分寸;适应场合,恰当用语;注意遣词,谦敬恰当;把握语体,用语准确;认清问题,注意差别。

篇3: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语言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语言

1. 准确

准确,就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要把握词语的分寸感和合适度。特别是要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搭配功能、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注意语意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产生歧义,延误工作。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含糊的词应谨慎使用。

2. 简明

简明,指文字的简洁、明白,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文意,压缩篇幅,突出主干,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其次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第三,要推敲词语,锤炼句子,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概括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恰当地运用成语、文言词语等,也有助于语言的简明。第四,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得当,不能苟简,要以不妨碍内容的表达为前提,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不能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3.平实

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语言重在实用。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用文语言应力求平实。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述,恰当的议论,简洁明了的说明。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此,用语必须朴素、切实,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口语。

应用文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应用文,同时又是文学佳作。

4. 得体

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一方面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社交文书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要委婉,合同书则要精确等。另一方面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行文的目的,甚至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如其分。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总而言之,作者应有针对性地运用得体的语言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篇4:写作基础知识:应用文的语言

朴实

文学作品属形象思维范畴,主要用场景渲染、人物描写、心理刻画等手法塑造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读者,即“以情动人”。语言上特别重视积极的修辞手法,特别讲究动词、形容词的锤练。论文写作属逻辑思维范畴,以对事理的解剖分析、综合归纳、逻辑推论“以理服人”,语言上特别重视语法、逻辑和专业术语的准确。应用文是一种处理公私事务的工具,是用来说明事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侧重于“以事告人”。所以语言要求朴实无华、开门见山。例如在述职报告中就写“该干什么、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直陈直述,不展开论述,不夸张、不掩饰、更不能虚构。大多数的应用文中不宜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叶圣陶先生在谈公文写作时说:“公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例如我国的《现金管理条例》第一条是:“为了改善现金管理,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制定本条例。”直接了断地回答了为什么制定此条例。朴实特征还表现在多用庄重典雅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歇后语。例如某财务大检查通知中写道:“费用错误列支的,务必纠正。今年的要纠正,去年的也不要放过。今后不论超产奖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都得在利润中支付。”这段文字里的“不要放过”、“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等词语口头表述尚可,但不宜用于应用文中。

沿习

一般说“文无定法”,但写作应用文应当遵循“惯例”。应当符合相对稳定的格式、表述规定的内容、使用习惯的语言。标题、开头、结尾、转折过渡采用习惯的用语。例如,公文中的“指示”是要求受文者干什么的,通常结构安排是:“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希望和要求”四段式。“请示”的正文为“请示起因、请示事项和请示结尾”三段,而且把“请示起因”确定为行文重点。法律文书结构一般为“断——事——析”三段,即第一段写根据事实得出诉讼请求和结论。第二段写引起法律纠纷的事实,第三段写以某种法律条文为依据,对所述事实进行透彻分析。以上说明应用文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再如公文标题语95%以上运用“关于……”介宾短语;报告的结尾多用“特此报告”;复函的引语常用“……来函收悉”等等,不同的行文者沿习约定俗成的格式、内容和用语,有助于提高行文速度,也有利于受文者的阅读理解,提高办事效率。

多元

一般文章多用文字表述,应用文除了用文字表述外,还可以用数据、表格、图形来说明事理,可谓“语出多门”。特别是财经类应用文则大量采用数据、表格、统计图形。例如:“某银行储蓄网点储蓄存款新增1650万元,员工人数15人,人均存款增量110万元;储蓄存款增量为1200万元,员工人数12人,人均存款增量100万元。19比19人均存款增量增长了10%。”以上文字也可以下表格方式来表述:××银行××储蓄点人均存款增量表

项 目 年份 单位 1999比上年±%
储蓄存款增量 万元 1200 1650 37.50%
员工人数 12 15 25%
人均存款增量 万元 100 110 10%

以上表格表述更为简洁、清晰。如果我们要深入分析,就会从直观的表格中发现:该储蓄网点的员工增长幅度高于人均增量的上升幅度。又如某城市调查酒类销售情况的一篇调查报告中写到:“今年夏季酒类销售与去年同期比较,啤酒上升1.8倍,葡萄酒上升90%,白酒下降19%……”,以上数据可以说明该城市酒类销售的趋势是从烈性酒向低度酒转变。

明确

文学创作讲“文贵曲”,而应用文有很强的政策性、实用性。要求语言明确,使人一看就懂,一懂就可执行、答复或办理,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有再创造的余地。明确特征要求,不用或少用比喻,不用或少用具有描写性和感性色彩的词语。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45条:“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该条中的“保障”“抚恤”“优待”表现出对三种人明确不同的政策。周恩来总理1954年4月28日在日内瓦会议上分析当时的形势时说:“我们认为,美国这些侵略行为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证,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该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对亚洲各国的内政干涉应该停止,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事基地应该撤除,驻在亚洲各地的军队应该撤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应该防止,一切经济封锁和限制应该取消。”这段讲话,诸如“制止”“保证”“保障”“撤除”“撤退”等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庄重。我国对台问题的一贯提法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3月8日,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几个字的改动强调了两岸都是中国人,消除了“中共大、台湾小”的疑虑,有利于平等协商。各行各业的应用文中要用到许多专业术语,作者应顾及受文对象,如果面对社会公众行文必须用明白通晓,读者能够看懂的语言诠释专业名词。例如在《中国金融》一篇“信用是扩大积累的有力杠杆”的文章中,是用如下语言解释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区别的:“从财政学的观点来说,财政的'钱只能一个顶一个用……决不能把拔给张三的钱交给李四支配,反之亦同。信贷资金则不同,张三把一笔钱存入银行……,银行把这笔资金贷给李四,李四就取得了对这笔资金的支配权;李四归还贷款后,银行又可以把这笔资金的支配权交给第三者,如此等等。”这就把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有利于读者理解。

简练

“简”本来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由于这种书写材料制作的困难,就要求作者必须言简意赅,尽量争取以少少的文字,容进多多的意思。“练”指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这里是要求文字写得明白。应用文写得简炼是高速传递信息的需要,是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需要,也是朴实、明确特征在“文字量”上的体现。列宁曾经提出过:“写报告、文件要象电报那样写得简短”。应用文写作中要反复锤炼语言,像鲁迅先生提出的那样,毫不可惜地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为达到语言简练可多使用单音节词,酌情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合理使用简称。

生动

语气庄重、言简意明、直来直去、明白显露是应用文用语的基本要求。但在调查报告、总结等应用文种里,也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事理、吸引读者,感染读者。诚然,上述应用文文种不会象文学作品那样借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塑造形象,只可以有限使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技巧,穿插使用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新鲜感。例如:1983年《人民日报》的新春献词标题为《恭喜发“才”》。这个标题巧妙地采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把人们习以为常的“财”字换成“才”字,把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求才若渴的局面鲜活地体现出来了。1993年一名作者对安徽凤阳县小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写出了《一个小厂崛起的启示》的调查报告,在这个调查报告中作者总结凤阳县对发展小企业的经验是“五借”,即“借鸡下蛋、借巢引凤、借花献佛、借船出海、借题发挥”。采用这样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归纳总结,读者倍感亲切,也好记忆。

篇5:写作基础知识:应用文的语言

应用文书具有独特的专用语言,常见的有以下8类:

开头用语

用于说明发文缘由,包括意义、根据,或介绍背景材料及情况等。如:

为、为了;

根据、按照、遵照、依照;

鉴于、关于、由于;

目前、当前;

兹(指现在)、兹有、兹将、兹介绍、兹派、兹聘。

承启用语

用于连接开头与主体文部分,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惯用语。如:

根据······决定,根据······特通告如下,依据······公告如下;

为了······现决定,为······通报如下,现就······问题请示如下;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现就······问题提出如下意见,经······批准(同意)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拟采取如下措施;

经······研究,答复如下。

引述用语

用于批复或复函引述来文作为依据的用语。如:悉(知道),收悉,电悉,文悉,敬悉,欣悉。

批转用语

用于批转批转、转发、印发通知时的用语。如:批示,阅批,审批,批转,转发,印发。

称谓用语

对各机关称谓的简称。如。我(部),贵(局),你(省),本(部门),该(处)。

经办用语

表明工作处理过程或情况。如:

经,业经,兹经,未经;

拟,拟办,拟定;

施行,暂行,试行,可行,执行,参照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

审定,审议,审发,审批;

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指出,会议通过了,会议决定,会议希望,会议号召,会议要求,会议恳切呼吁。

表态用语

用于表态的语言。如:不同意,原则同意,同意; 不可,可办,照办; 批准,原则批准。

结尾用语

(1)用于请示。如:当否,请批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妥否,请批复。

(2)用于函。如:请研究函复;盼复;请与复函;不知尊意如何,盼函告;望协助办理,并尽快见复。

(3)用于报告。如:请指正;请审阅。

(4)用于批复、复函。如:此复;特此专复;特函复

(5)用于知照性公文。如:特此公告

篇6: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语言的特点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语言的特点

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1、信实性

要使各种信息得到读者的信任,其语言就应信实可靠,去伪存真,弃浮留实,不言过其实,在真实中获得自己的生命。要做到语言的信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掌握表述的分寸。在当用与不当用、偏高与偏低、偏大与偏小之间加以区分;事物的范围、性质要描述和归纳得恰如其分。要求表述的含义清楚,词语的内涵、外延明确,一切会导致歧义、多义和似是而非的象征、隐喻等等都应在排除之列,以免引起误解而致误导。如“成绩”与“成就”之分,“错误”与“缺点”之分,“大多数”与“绝大多数”的不同,“部分”与“大部分”的界限。

(2)表现要诚达。“诚”,就是要求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能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不能装腔作势,哗众取宠;“达”,就是要求语言能原原本本地把内容表达清楚,忌浮言、假话。如介绍商品,性质、功能、售后服务、价格等都须实事求是,不吹嘘、不护短,才能在感情上取得顾客的信任。那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花言巧语,那种动辄“领导世界新潮流”、“誉满全球”的陈词滥调只会失信于读者,最终削弱商品的竞争力。

(3)数字要精确,字词运用要恰当。借助极富科学性和说服力的数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应慎重,不能混用。如数字发生变化时表达要清楚,“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并不一样;有关数字的词语要概念明确,比如“以上”、“以下”、“不足”、“超过”、“小于”、“大于”的'用法不应给读者造成疑窦,如不要在“100公斤以上的”、“100公斤以下的”之后给读者留下“100公斤的”该怎么办的问号。

2、针对性

即看对象说话。许多应用文的语言,受客观环境和政策法规的制约,都应看准表述对象,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不可千篇 一律。给领导看的,要求语言庄重,文字简约;给群众看的,则要求深入浅出,语言通俗;介绍一件商品,要注意具体的对象、环境、内容和要求,做到随机应变,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针对性强,就能使文章有的放矢,有助于解决问题。

3、规范化和专门化

应用写作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写作,以书面语言为主。尤其在某些文种中,如命令等,只能用书面语言而不能掺杂其他语体,并大量使用规范化、专门化的词语。体现出以下特点:

(1)具有词语的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所谓词语的稳定性,是指某些固定的词语相对稳定地使用于某些应用文。如介绍信的开头总以“兹有”开启下文,许多公文的结尾都以“特此”收束全文。所谓词语的选择性大多数的应用文都有一套比较固定的规范性习惯用语,供人们在写作时选用。这些习惯用语多用于应用文的标题、开头、引文、过渡与结尾处。例如:开头用语中的鉴于、为、为了、由于、遵照、按照、根据、随着、兹有、奉、近来等;结尾用语中的本、为荷、为要、为盼、此令、此复、希即遵照执行、希酌情办理、现予公布。特此函达、以上报告,请审核、当否,请批示、以上妥否,请指示等。

(2)具有句法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所谓句法的稳定性,是指某些类型的句子在应用文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如总结中要汇报情况,请示时要阐述原因,求职信中要作自我介绍等,主要使用陈述句。应用文在有所陈述的基础上,往往要提要求,无论是上级对下级,还是下级对上级。如“以上通知,请遵照执行”,“以上请求,望领导批准为荷”等等。所谓句法的灵活性,是指在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当地求新、求变。灵活恰当地选用句式,可使行文变化多姿,从而增强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外在美。例如,对事物下定义时宜用长单句、判断句;叙述事物时宜用短句;发号施令时宜用短句、单句、主动句。总之,选用什么样的句式,要根据表述内容灵活掌握。

(3)力求简洁,具有庄重感。应用文中,经常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如常用的有“经、业经、业已、兹、兹有、兹将、特、者、荷、取、于、而、则、为、为此、与之、依、逾、至、其、亦、以、尚、须、未、予、示、之……”,可增强文章的庄重感。

(4)用图式替代语言文字。图式包括图、画、符号、照片、表格、公式等。在应用文特别是科技应用文中大量使用,成为一种常见的辅助书面语言,从而形成应用文语言的又一大特色。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相关文章:

1.中职应用文写作基础

2.应用文写作

3.应用文写作范文

4.应用文写作总结

5.应用文写作教案

6.应用文写作收获

7.应用文写作指导

8.应用文写作试题

9.应用文写作修改

10.应用文写作格式

下载word文档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