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小米启示:永远保持创业心态
“dhghkjk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雷军的小米启示:永远保持创业心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雷军的小米启示:永远保持创业心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雷军的小米启示:永远保持创业心态
从8月正式发布第一款小米手机之后,小米手机出货量高达719万部,销售额高达126亿元。可供对比的是,20京东商城销售额为605亿元。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小米手机不过几款,而京东商城的品类将近300万。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单一品类,小米手机的确是最具“苹果”像的。因此,销售额605亿元的京东商城估值72亿美元,而销售额仅为京东商城1/5的小米手机,估值却达到40亿美元,也是不无道理。 对于一家创立不满3年的公司而言,这样的成绩不亚于“放卫星”,而小米董事长雷军更是放言,小米手机产量将翻番,达到1500万台。 多次否认饥饿营销 奇迹自然引来奇怪,很多人也在质疑,小米手机是否真的卖出那么多?小米手机的质量是否真的那么好?这样的疑问,从小米手机开卖之日起,一直相伴而行。雷军也在不同场合中屡屡澄清。在日前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雷军再次表示,“小米的销量讲实在的,大家也不用质疑了,真是非常巨大的销量。 尽管雷军多次澄清,但质疑并未消弭。但不论怎样质疑,应该说,至少走到今天的小米是成功的,而且很大程度上而言,雷军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要归功于其创办了小米。雷军曾经担任金山公司CEO近十年,但那时的他,离大会堂很遥远。 那么,小米手机走到今天,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呢?有观点认为,主要依靠饥饿营销。不过,对于饥饿营销,雷军从来都是否认的,一贯的解释都是由于产能不足或各种偶发因素。不过,在百度百科里,有关“饥饿营销”一词的解释中,苹果与小米被列为饥饿营销的两个典型。 抛去外界的质疑,在雷军心目中,小米走到今天,依靠的是什么呢?“一是坚持真材实料;二是坚持跟用户交朋友;三是坚持创业心态。”雷军总结道。 同仁堂是小米榜样 “同仁堂已经有340年历史,历经朝代的变革、无数的冲击能活下来,跟他的古训是密不可分的,就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我简单理解这个话就是真材实料,再往下更简单说就是诚信”,雷军表示,“当然小米现在面临各种质疑和批评比较多,但是我坚持一条就是真材实料,而且我在公司大会上强调,如果小米将来要成功,最最重要一条就是永远坚持真材实料”。 对于第二点的解读,雷军首先进行了“破”。“以前中国有个提法,把用户当上帝。但是在中国极少有人信上帝的,所以我认为把用户当上帝实际上是虚话、空话、落实不了的话,把用户当上帝是瞎扯”。 那么,应该把用户当什么呢?“如果把用户当朋友,朋友手机坏了,你愿意给他修7天吗?你敢吗?如果朋友买了我的手机,坏了,我大汗淋漓啊,我两个小时修不好就已经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了。要把所有消费者当朋友,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想办法第一时间解决。”雷军表示。 “第三,永远保持创业心态。我觉得小米创办时间不长,两年11个月,但是就企业规模来讲,这个企业也不小,所以我们处在一个很纠结的领域里。我自己观点就是,创业不分大公司小公司,不分成熟还是不成熟,要永远保持创业进取的心态。所以你问我小米经验是什么,我们过去是按照这三个要求去做的。我觉得我对别的企业的建议,如果坚持真材实料,坚持跟用户交朋友,坚持创业心态,不吃老本,那么这个公司是有很大机会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的。”
篇2:小米创始人雷军创业故事
小米创始人雷军创业故事
小米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了,雷军相信很多人也听说过了,但雷军创业的故事大家又有没听过呢?下面分享一下雷军的创业故事给大家。
雷军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他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军感慨地说:“人是不克不及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天是12月16日,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四个月后,他正式创立小米公司。
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与金山时代的雷军相比,小米时代的雷军确实飞了起来,从软件业的“老革命”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在207月回归金山软件(03888HK),出任董事长。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
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40岁。“四十而不惑”,雷军自己也说,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的商业经验之后,“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全新测验考试。
“前面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他说。
这些“无形的东西”,也就是雷军对人生的感悟:“任何时候都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网的创始人林军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势比人强,即即是雷军这样的强人”。
雷军极聪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结业设计。大四那年,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的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但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价格更低,出货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经营艰难。半年后,公司解散。清点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大学结业后,雷军只身闯荡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关村与求伯君结识,随后加盟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两年之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堪称年少得志。
但是雷军在这个台阶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年底离开。这段时光,也是雷军“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让金山成为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民族软件企业,理想之路步履维艰,金山历经从办公软件到词霸、毒霸,再到向游戏和网络的多次转型,几经起落。雷军带领金山五次冲击IPO,最终还是依靠网络游戏的业绩,在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不如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互联网企业。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结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t也才加入工作,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t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短短几年后,这帮“小字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幻化间,时势使然尔。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时,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敷好,还是技术不可,还是自己不敷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利剑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快乐喜爱,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势”。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要。,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择。”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跨越40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成预估的。雷军自己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此外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年卖出719万部手机,20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人,他就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财新记者,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了过去。
雷军自己做投资的原则也是只投资人,不熟不投,投资后只辅佐不添乱。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看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决定做小米之前,雷军给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打了一个极长的电话,打光了三块电池。事后,刘芹说,其实那晚主要是雷军在说,他在听。
“雷军做事情很周全,计划很缜密,他不需要被说服,只是在做决定前需要有人PK。”刘芹说,他和雷军很熟悉,一直觉得雷军会自己做一摊大事。整个过程,刘芹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雷军回答,“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第二天,雷军带林斌和黄江吉去上海见刘芹。见面后,刘芹给他们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三个,一个来自微软、一个来自谷歌,一个来自金山,整个土洋结合,怎么合作?”第二个问题是,“你们怎么看待创业?”一个半小时之后,刘芹就敲定了投资,整个过程并没有聊小米具体要做什么。
20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评价雷军:“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
“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一位投资人总结小米模式曾说,小米在思路上领先两年,产品上领先一年,传统的手机厂商很难追上。手机行业对小米的态度也经历了从“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不见”的几度演进。小米起势之后,几乎一骑绝尘。
很多人都曾问过雷军一个问题,市场和大势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他人学不会小米模式?雷军说,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是先进的互联网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胜利。具体展开,又是雷军常讲的七字箴言――专注、极致、口碑、快。
外界对小米的误读,会让雷军非常在意。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说小米的核心是营销,下来之后,雷军特意找马云解释,小米的`核心在于产品。雷军对外界贴在小米身上的“期货”“饥饿营销”等标签也感到委屈,甚至多次发文辩解,小米每个月的产能达到200万台,已经跨越很多传统厂商。为此,雷军还在今年年初承诺,的供应量至少会达到4000万台。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雷军看来,最终还是落在产品自己。雷军也对财新记者说,当营销和产品并举的时候,就说明产品不敷极致了,“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一谈到小米的产品,他不由自主地就会音量上升,身体前倾。每逢有采访或其他公司前来交流参观,雷军总会拿出小米手机、盒子、路由器等产品进行展示。他会用小拇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划开塑封,逐层逐件地讲解,对每一处细节了如指掌。好比,小米盒子塑封侧面的中线没有恰好对准中间,他也会找到王川(小米盒子负责人)埋怨一番。甚至,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图片都是雷军亲自定的。
雷军的勤奋,也是圈内知名的。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的“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这个习惯也被连结到了小米。多位小米员工向财新记者证实,好几次在凌晨两三点时,看到雷军的司机在楼下等他。分歧的是,雷军在金山的时间更多花在管理上,而在小米,时间更多花在了产品上。在金山,他会要求员工穿正装上班,连结工位的整洁;在小米,他会用十多人的团队花一个月的时间修改发布会的演讲PPT,最多修改100多遍。
雷军将“让用户尖叫”作为衡量产品的第一准则――如果配置不克不及让你尖叫,那么价格就一定要让你尖叫。去年7月发布的红米,配置参数被提前曝光,市场预期价格是999元,最终发布的价格为799元,结果是红米手机持久处于供不该求。
所有行为都围绕产品之后,雷军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小米公司员工不打卡,不进行KPI考核。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公司合伙人一层,团队带头人一层,工程师一层,会议也很少。雷军说,互联网时代,KPI容易被量化,也容易造假,所以小米选择去管理层、去KPI,目的是提高效率,专注于产品创新。
黎万强是雷军的金山旧部,对此感触颇深:“之前在金山,老大(雷军)会直接挑战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现在,他还是很难被说服,但给了我们一个权限,这件事情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可以去做。”
篇3:雷军和小米手机的创业故事
天使投资人雷军第一次真正创业,豪华团队,高调亮相,“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
从商业逻辑上看,小米公司还有待验证。从人性逻辑上看,雷军创业小米顺理成章。雷军今年42岁。尽管雷军早已成为雷军,但他尚未成为他最想成为的那个人。现在,他有一个机会,如果成了,将是中国第三家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如果你是雷军,你会做吗?有另外六个疯子,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雷军:四十岁生日
雷军看到一个百亿美元的成功机会,他不会放过。那不仅是他成就梦想的机会,也是他治愈心结的药。
2009年12月16日雪夜,北京燕山酒店对面,酒廊咖啡馆。
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气氛却有些奇怪。寿星是个高个子男人,很瘦,穿着牛仔裤,神情谦和。他的朋友们并未频频举杯为他庆祝,而是一直围着他聊天。后来,寿星说了些什么,激动起来,有个小个子举起了杯子,大声对他说:
“四十岁才刚开始,你怕什么!”
寿星是雷军。中关村风云人物之一,金山软件公司前任总裁兼CEO。他刚刚经历过一次重大的职业变故。一年前,金山软件在香港上市,短短两个月之后,雷军宣布辞职,从这家工作了15年的公司离开。对于这次离职,绝大多数“旧金山”人感到震惊。其中一位回忆说:“我非常意外。当年雷军一直跟我说,金山我离不开啊,他还老拿新浪的王志东(微博)打比方。这话他说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最后还是走了。”有未经证实的江湖传言说,雷军之所以在上市之后离开金山,是因为他向董事长求伯君逼宫未遂。
说话的小个子叫黎万强(微博),是雷军的老部下、金山词霸总经理。其他几个人,说出来名字大家都熟。有个戴眼镜的胖子,叫李学凌(微博),多玩网CEO。有个戴眼镜的瘦子,叫赵剑,英文名字Tony,多玩网CTO,
还有个戴眼镜的不胖也不瘦的人,叫毕胜(微博),乐淘网CEO。
说实在的,雷军不是个失意的人。从经济上讲,他不缺钱。早在2004年,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亚马逊,外界估计,雷军个人获利上亿人民币。从职业上讲,即便已经离开金山,雷军仍然通过做天使投资在业界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多玩和乐淘,这两家公司都是雷军投资的。截至2008年底,他还投资了拉卡啦、我有网、多看、乐讯、优视科技(UCweb)、凡客诚品……这是一个还在不断增长的名单。
不过,在40岁生日的时候,雷军却很有些低落。
这是一段雷军不愿意详细回忆的时光。对于离开金山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只愿意说个大概:“IPO之后,很落寞,迷失了,每天早上起床不知道要干嘛。”在黎万强的记忆里,金山共事7年,他从未见过雷军这个样子。
“那是他的调整期。他开始刻意不要司机,每天背个包去徒步。2008年,金山还在柏彦大厦办公,有一次他回来,也不多待,就带我去楼下的胖胖烧烤吃饭。他很不适应这种状态,说,我怎么成了退休老干部了。”
雷军少年成名,如此清闲的生活在他的一生中都非常罕见。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仙桃是个小地方。事实上,当年的仙桃还是个县城,称为沔阳县。1986年,仙桃撤县建市。一年之后,雷军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92年,雷军23岁,进入金山软件工作。金山是雷军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长的一份工作。6年之后,雷军29岁,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15年之后,金山上市,雷军也不过38岁。
少年成名,急流勇退,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人生很完美,雷军大可以自由淡定,想干嘛干嘛。但是,此时的雷军身为一个成功者,却有着深刻的挫败感。
【雷军的小米启示:永远保持创业心态】相关文章:
3.雷军内部公开信
4.保持成功者的心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