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

2025-02-11 07:54: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anyup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

篇1: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秋》作者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填空题。

1.《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是中国杰出的____________

2.《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____》。

3.《秋》是____________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也就是结局。

4.《秋》主要讲了____________家的艰苦生活。

5.《秋》这一故事中写了一位叫____________的父亲连续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入火坑。

6.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威胁下,惠才得到存身之地。

7.惠的弟弟叫____________,才17岁就患上____________。

8.淑英的丫头叫____________,她敬佩觉新的为人,觉新娶了她。

9.觉民是个____________的人,他的妻子是____________

10.《秋》这本书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秋》里,巴金给了( )一个幸福的结局。

A.觉新B.觉民C.觉慧D.四小姐淑贞

2.在高家,( )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

A.克定B.克明C.枚少爷D.惠

3.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 )收房。

A.喜儿B.婉儿C.海儿

4.觉新抱着( )的愚蠢念头,别人就会谅解他,感激他。

A.一切总会过去的B.往后混C.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

5.觉民是个( )的人。

A.唯唯诺诺B.默默承受C.独立的,有自己信仰和追求

6.倩儿生病了,主人的态度是( )。

A.积极治疗B.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C.请四小姐照顾

7.倩儿、淑贞等许多人都死于( )。

A.生病B.别人的打骂C.封建礼教

8.在《秋》的结局处,( )也反抗了一回,顶天立地的当了次男子汉。

A.觉新B.觉民C.琴

9.《秋》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B.委曲求全事情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C.做人不能没有个性和原则,要按自己的想法去活。

10.关于觉民与琴的婚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婚礼B.举行封建式婚礼C.举行了新式婚礼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在《秋》里发生了几件大事,但是都是悲剧。( )

2.《秋》揭示了高家这个大家庭正在逐步走向灭亡。( )

3.《秋》写的第一件大事是周家的枚少爷结婚,新娘是冯乐山的女儿。( )

4.枚少爷的婚姻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 )

5.四小姐淑贞最后投河自 杀。( )

6.《秋》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大家庭最终的必然结果。( )

7.“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句子都是在激励我们: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大风大浪之后,必有属于我们的春天!( )

8.鲁迅笔下的“旧礼教吃人”真的在《秋》中出现了。( )

9.《激流三部曲》中最有光辉的形象是家庭的叛逆者,但最成功的是觉新。( )

10.克明被他的两个弟弟气得去世。(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巴金 李尧堂 文学大师

2.《家》《春》《激流三部曲》

3.《激流三部曲》

4.高

5.周伯涛 女儿 儿子

6.觉新 觉民

7.枚 肺病

8.翠环

9.有信仰 琴

10.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

二、选择题。

A B A C C B C A C C

三、判断题

√ √ × √ × √ √ √ √ √

篇2: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巴黎圣母院》作者 法 雨果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一、填空题。

1.《巴黎圣母院》是__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谁)的作品。

2.《巴黎圣母院》中最丑陋的敲钟人名叫____________。

3.这本书以一四八二年的“____________节”起篇。

4.经常在广场上跳舞的吉卜赛姑娘名叫____________。

5.公爵小姐叫他的表哥请广场上正在跳舞的爱斯梅拉达到房子里来,趁爱斯梅拉达忙时,百合花小姐将山羊引到一旁,想知道爱斯梅拉达所说的秘密,看山羊拼写“____________”,生气不已而晕倒。

6.弗比斯在与爱斯梅拉达约会时被____________用匕首刺伤。

7.____________(谁)冒死在刑场上救下爱斯梅拉达。

8.在接受了笞刑之后,卡西莫多面临的将是一个小时的示众。他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但人群中依旧只有嘲笑和咒骂。这时,____________却给他送上了水。

9.一天晚上,副主教摸索着来到了爱斯梅拉达的身边,他想占有她。爱斯梅拉达奋力挣扎,情急之下吹响了卡西莫多送给他的____________。

10.吉卜赛女郎身边的“佳丽”是一只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副主教说:“这个将毁来那个。书籍将毁灭( )。

A.建筑B.寺庙

2.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 )收养。

A.甘果瓦B.克洛德?弗罗洛

3.《巴黎圣母院》中作者把( )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

A.爱斯梅拉达B.百合花

4.( )虽然外表丑陋,但他的内心还是很善良。

A.弗比斯B.卡西莫多

5.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爱斯梅拉达接受诗人( )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

A.甘果瓦B.克洛德?弗罗洛

6.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有个弟弟,名叫( )

A.卡西莫多B.约翰

7.愚人节的晚上,克洛德指使( )去抢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被国王卫队撞上。

A.甘果瓦B卡西莫多

8.《巴黎圣母院》讲述的是五百多年前法王( )统治时期的历史。

A.路易十一B.路易十三

9.最后的流浪汉暴 乱,是冲着( )而来的。

A.大 法官B.国王路易十一

10.“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歪,不成个架式,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勉强并拢,从下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这段话描写的是( )

A.卡西莫多B.甘果瓦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克洛德叫甘果瓦代替爱斯梅拉达死,而甘果瓦不愿意,他便想出流浪汉突袭计划。( )

2.当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快要执行绞行时,卫队长弗比斯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 )

3.卡西莫多亲手把克洛德从高耸入云的钟塔上推下,使他摔得粉身碎骨。( )

4卡西莫多最后拥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殉情了。( )

5.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所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

6.弗比斯在与爱斯梅拉达约会时被克洛德用匕首刺死。( )

7.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被副主教陷害、被卡西莫多救助最后难逃绞刑的命运,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

8.对流浪艺人恨之入骨的修女与爱斯梅拉达因互相珍藏的小鞋子而得以母女相认。( )

9.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但他心地善良。在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就是爱斯梅拉达的守护神。( )

10.临刑前,克洛德以生为条件引诱爱斯梅拉达就范,爱斯梅拉达答应了他的要求。(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法 雨果

2.卡西莫多

3.狂人节

4.爱斯梅拉达

5.弗比斯

6.克洛德?弗罗洛

7.卡西莫多

8.爱斯梅拉达

9.口哨

10.山羊

二、选择题。

1A 2B 3A 4B 5A 6B 7B 8A 9B 10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篇3: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书目:《季羡林散文选集》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一、填空:

⒈季羡林,当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____________”。他的散文,___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___。

⒉季羡林在《读书治学写作》一书中集中道出了学人的人生三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春归燕园》中季羡林引用了____________国浪漫诗人____________的两句诗____________,表达春天还会来临的思想。

⒋季羡林的散文集《____________》获全国新闻一等奖。

⒌季羡林认为,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____________,他的散文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他的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从描写“____________”出发。

⒍季羡林在《____________》文中提及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但在黎明前从未到广场上看过清洁工人劳动的场景。

⒎季羡林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3月,93岁的季美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⒏因为季羡林是个外面冰冷而内心极热的人,所以友人送他一个绰号:____________《三个小女孩》

⒐季羡林在《黄昏》一文中引用李商隐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黄昏不能久留。

⒑季羡林在《佛教圣迹巡礼》中提到中国唐代商僧玄奘九死一生到印度,回国后完成的名著《____________》,给当时的印度留下极其着实的记载。

二、选择题:

⒈季羡林是哪省人?( )

(1)山东(2)山西(3)南京(4)北京

⒉季羡林散文中提到的“Wala”是什么?《Wala》( )

(1)一条狗(2)一个人(3)一只猫(4)一只鹦鹉

⒊季羡林作品《春满香园》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

(1)上海(2)南京(3)北京(4)山东

⒋季羡林作品《难忘的一家人》中普拉萨德是哪里人?( )

(1)东京(2)哥廷根(3)巴基斯坦(4)印度

⒌季羡林作品《枸杞树》一文中写提的是哪儿的枸杞树?( )

(1)山东(2)上海(3)南京(4)北平

⒍下面哪篇文章不是季羡林的作品:( )

(1)《春满香园》(2)《春归燕园》(3)《故乡》(4)《火车上观日出》

⒎季羡林作品《春城忆广田》中的春城指的是:( )

(1)云南(2)昆明(3)广州(4)桂林

⒏季羡林在《西谛先生》中提及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谁的诗句?( )

(1)杜甫(2)陆游(3)李白(4)王安石

⒐季羡林在《那提心吊胆的一年》中提及教员休息常互问“你拿到了没有?”指的是什么?( )

(1)聘书(2)工资(3)课表(4)大字 报

⒑季羡林在《梦萦水木清华》中用八个字概括了当时清华的校风,“清新,活泼,民主,向上”,新生入学要过的第一关正是清华校风“清新活泼”的体现,这一关是什么?( )

(1)“拖尸”(2)“入水”(3)“撞墙”(4)“军训”

三、判断题:

⒈《忆章用》一文中,章用是季羡林的好朋友,也叫俊之。《忆章用》( )

⒉季羡林在哥廷根生活了十年,所以认为那里是自己的第二故乡。《重返哥廷根》( )

⒊在火车上观日出,季羡林的感受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有变。《火车上观日出》( )

⒋季羡林在《年》一文中没有写过年时的情景。《年》( )

⒌季羡林特别爱黎明前的北京,主要原因是在黎明前没有哪里会找他开会,自己可以静下心拿起笔“文思”。《黎明前北京》( )

⒍贫困、单调、死板、固执是季羡林童年生活的写照,他小时连电影也没看过。《我的童年》( )

⒎季羡林觉得绿是庐山的精神,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登庐山》( )

⒏季羡林认为代沟标志着变化,标志着进步,标志着人类前进,因此他赞美代沟。《赞代沟》( )

⒐季羡林散文结构追求的是起头与结尾是文章的关键部位,文章起头就必须立刻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捉住,让他非读下去不可。( )

⒑季羡林是佛学家,研究佛教,但从来不相信什么生死轮回,再世转生。(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⒈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学界泰斗;质朴;典雅;率真;睿智

⒉读书,治学,写作。

⒊英国、雪莱、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⒋《清塘荷韵》

⒌真实、身边琐事

⒍《黎明前北京》

⒎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⒏铁皮暖瓶。

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⒑《大唐西域记》

二、选择题:

⒈(1) ⒉(2) ⒊(3) ⒋(4) ⒌(4) ⒍(3) ⒎(2) ⒏(1) ⒐(1) ⒑(1)

三、判断题: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

篇4: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作业。

轻轻的一声叮咛

轻轻的一声叮咛,给人以无限的关心和温暖。无论是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受到了哪些人的关爱?在生活中,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关爱?你是不是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呢?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

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

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以)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遣、遗)产。

我感动至极。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空气(轻、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出差( chā,chāi)小花伞( sǎn,shǎn )

着想(zháo,zhuó)似乎( shì ,sì )

浏览(lǎn,nǎn )

2.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3.从文中找出几对近义词。

( )—( ) ( )—( )

4.把文中空缺的标点补上。

5.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用“ ”画出来。

6.三至七自然段中的“我”与文中其它地方出现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两个“我”分别是谁?

7.“我”听不懂马来话,为什么知道男童的母亲说的话?

(三)

“假币?”尖尖的嗓门足以让全院的人都听得见。原来一个卖菜的找给爸爸一张50元的钞票,等我爸拿着这5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时,验钞机验出来是张假币。现在好了,这张麻烦的假币被推到我们家了,看来我们也要想法子“甩掉”它,而这项“艰巨”的任务被我自告奋勇揽了下来。

下午,我便上街溜达了。爸爸先前是在大商场“翻船”的(因为的验钞机),看来得从小店下手了。我选择了一家烟酒小百货店,老板娘这会儿有点忙,我就先站在旁边看着。前面两位顾客是买烟的,他们给了老板娘一张100元的钞票,老板娘拿到钱后,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然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两下,确定是真的后才找钱给那两个人。我的手不知不觉地伸进了口袋,纸尖摸到了那张像草纸一样的50元钱,心里顿时感到一种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肯定会识破的。要是识破了,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呢。我越想越害怕,干脆扭头就跑。

我继续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哎 那边有两个卖气球的老人 生意挺兴隆 去那儿花掉这钱吧反正老人家眼神不太好买两个气球我递过去50元钱,那个老奶奶笑眯眯地帮我解下了两个气球。老爷爷转身翻着钱柜找钱给我。看着这对慈祥的老夫妇,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他们无儿无女,就*卖气球为生,也许50元钱他们三天也赚不到,而我却……老爷爷翻了半天也没找到零钱,转身对我说:“孩子,我这里也没有钱找给你,你就先拿着这两个气球,过两天再把钱还给我们,反正我们一直在这里卖气球。”我内疚地接过钱,放进口袋。

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无力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唉,到底该怎么办?猛然间,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假币,三下五除二地把它撕成了碎片。我轻轻松开手,碎纸片连同气球一齐飞了出去,望着气球欢快地飞上天空,我突然感觉到天真蓝。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甩掉:

翻船:

2.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用“ ”画出描写“老板娘太精明了”的语句。

4.发挥想象力,将文中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5.“我”回到家,会这样向“父母”解释:

6.写一个反义词,对制假币、贩假币的现象进行谴责:

7.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①

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②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流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g)。

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 出。

暖和(he huo) 疾风(jī jí)

乘虚而入(chéng chèng)

结结实实(jiē jiě) 劣迹(liè liě) 叮嘱(zǔ zhǔ) 宁肯(níng nìng)

呜咽(yàn yè) 问候(hóu hòu )

2、仔细阅读文中画“......”①处的内容,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

①他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省略了。②他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3、仔细阅读文中画“......”②处的内容,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

①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省略了。②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4、仔细阅读文中画“ ”的句子,“他”愣住的原因是( )。

①在寒流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南国的儿子,却忽略了北国的母亲,而此时母亲却惦记着他。

②他没想到母亲那边还下着大雪,感到惊讶。

5、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6、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一句什么谚语或诗句?

7、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为你的爸爸或妈妈做些什么?

篇5: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课外阅读练习题

(一)蚂蚁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 ),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2分)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2分+2分)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2分+2分)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瞬间——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____比喻为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 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

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 nuó dòng 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 qīng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 。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 qì fèn 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níng zhòng nuó dòng

() ()

qīng cuì qì fèn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 )知晓( ) 振奋( )

3.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 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____________

②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 ......” 这一句的 “居然 ”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 ”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

①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jí tī

2.如果 …… 就 …… 不是 …… 而是 ……

3.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4.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 ;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 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蚂蚁如果都单独地离开火海,将无一幸免 ;抱成团以后,外面的蚂蚁可能被火烧死,但里面的蚂蚁就可以活下来。抱成团是一种保护措施,所以说是一种智慧。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5.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6.我想到了抗洪战士,他们不顾危险,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怕苦,不怕累,日夜不停在抗洪最前线。他们为了集体的利益,完全不考虑自己,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

1、应划掉的字依次是:搏、奈、豪、影

2、粗略的反义词是 “细致 ”、瞬间的反义词是 “永恒 ”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5、作者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

6、阅读书籍

7、【改题标准】表明你的观点(得 1 分),引述作者观点( 1 分)、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论说自己观点( 1 分)、语言通顺( 1 分)。

三、

1.凝重 挪动 清脆 气氛

2.入神 知道 兴奋

3.我有什么比不上了?我比得上他。

4.①《喀秋莎》、《北国之春》、《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采茶调》、《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路平安》

②竟然 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的举动 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5.第 1 自然段‖第 2-4 自然段‖第 5 自然段

第二段:在 20 路电车上, 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为乘客们用口琴吹奏,博得乘客们的赞扬,引起了 “ 我”的遐想。

6.①因为乞讨者的举动让 “我”振奋,让 “我”心情舒畅,更让 “ 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②他是一位正视挫折,敢于、乐于庄重地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人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相关文章:

1.小学课外阅读工作计划

2.六年级课外阅读题试题

3.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练习题

4.小学六年级英语语法时态练习题

5.小学六年级统计同步练习题

6.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

7.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小学600字

8.小学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9.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10.小学六年级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