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

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

2022-05-27 22:03:0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哇aaa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

篇1: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

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产品测量系统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分析评价确保测量系统的质量,从而满足测量的需要。为此,主要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在选煤厂中的应用,阐述测量系统分析在选煤厂浮选工序中介质跑介中的应用,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测量系统分析;选煤厂;降低成本

1测量系统概述

在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对生产的分析、监控与改进,数据的使用极其平凡和相当广泛,而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就是这些从生产制造中获取的数据与信息,所以生产产品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测量系统经过测量过程获取到的数据质量决定的。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该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及测量精度四个要素。在测量过程中,除了给定对象外,还应有合格的操作者、量具、必要的设备和环境以及规定的操作方法,若将测量过程看成是一个制造过程,其产品就是数据。将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组合起来完成赋值的功能,获得测量数据,这样就形成一个人机料法环的`集合,所以测量系统的完整叙述是用来对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系统。

2测量系统分析在选煤厂的应用

本文根据某A选煤厂的实际情况,即该选煤厂级主要产品为炼焦用精煤,因此,合理的原煤配比、精湛的浮选操作工艺以及工艺技术参数的精确控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在煤炭块煤的洗选过程中由于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行为习惯等存在差异,导致悬浮液即介质的流失,加剧了生产成本,所以本文仅介绍测量系统分析在原煤块煤浮选过程中介质稳定性检测能力中的应用,通过测量系统分析方法,一方面识别出整体测量系统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分析出各检验员的检测能力。

2.1实例分析

为了确定原煤浮选过程介质消耗测量系统稳定性是否可接受,某小组选择了3个检测人员每班一人测3次,三个检验员依次标为“A、B、C”,共测50个班次,跑介情况用“0”表示,没有跑介情况记为“1”,收集数据以后,进行分析。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2.2测量系统数据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计算要求,这时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数据处理软件具有的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提供了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工具:如过程能力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可靠性分析等。应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下图2、图3、图4所示。如图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B与C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A与B,A与C之间一致性交叉,总体分析可知该测量系统中三个检验员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说明三个检验员之间检测能力参差不齐。图3为三个检验员与基准之间的一致性情况,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检验员与基准的一致性还是符合要求的,意味着每个检验员最后综合来看可以判别准确。图4说明了整个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情况,由分析结果知3个检验员的有效性均低于90%,并且均存在漏报和误报情况,因此整体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是不符合要求的,需要进行改进。

3结论

通过测量系统分析并对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才能及时有效的指挥选煤厂的日常生产。显然,对于企业来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就需要对选煤厂由测量人员等组成的测量系统进行培训以及标准化作业从而在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确保煤炭企业产品质量。

作者:祝栅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高丽,于涛,杨俊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8-9.

[2]董祺.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01):13-17.

篇2:学校德育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对学校论文的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学校德育系统的模型化、要素化、环境化与三维结构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学校德育系统;模型化;要素化;环境化;三维结构

一、学校德育系统的模型化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德育内容包括“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要素”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

根据系统论原理,学校德育应当是一个系统。学校德育系统,需要研究者进行整体构建,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系统的要素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等系统的层次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各阶段的衔接,以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用。于是,学校德育系统可以建构为一个双向结合的二维结构模型(如图1)。

“学校德育二维系统模型”是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3行6列矩阵(结构),共18个元素。矩阵的行向量表示学校德育的“层次系统”,矩阵的列向量表示学校德育的“要素系统”。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着一个学校德育系统的非空子系统。比如,第一行表示“大学德育系统”,第二列表示“学校德育内容系统”,行列相交处的元素a12表示“大学德育的内容系统”,它是“学校德育内容系统”的子系统。系统论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和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功能和最优的整体效应。

二、学校德育系统的要素化

“学校系统模型”是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层次为经,以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要素为纬,纵横交织而构成的,具有时间的全程性、空间的全面性,能够产生整体效应的开放系统。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过程控制,根据矩阵分块的原理,研究模型矩阵可以转化为研究矩阵的六个列向量,即是说,学校德育系统可以要素化为六个子系统。

1.德育目标子系统

学校德育目标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一列子系统。

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目标子系统确定的依据,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是根据党和国家对学生在“德”方面的要求,遵循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德育目标要力求达到方向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力求达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成长需要的统一。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构建德育目标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

2.德育内容子系统

学校德育内容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二列子系统。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子系统主要包括:德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由德育目标所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制约;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

构建德育内容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德育内容,循序渐进;德育规范,形成序列;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注意衔接,螺旋上升。

3.德育途径子系统

学校德育途径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三列子系统。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子系统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以我国国情和各级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提出的。学校德育途径子系统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其他各科教学、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

构建德育途径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德育途径,对应内容;一项内容,多项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4.德育方法子系统

学校德育方法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四列子系统。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的手段。概括起来,德育方法子系统可分为4类18法:

(1)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如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

(2)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

(3)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

(4)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

构建德育方法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内容,对应途径;多种方法,优选组合;辩证思维,法无定法;留有余地,鼓励创新。

5.德育管理子系统

学校德育管理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五列子系统。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之间、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增强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

德育管理子系统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

构建德育管理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理顺健全领导体制;稳定提高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6.德育评价子系统

学校德育评价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六列子系统。

德育评价是根据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政策、法规、文件、大纲等要求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条件、过程和绩效进行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德育评价子系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校长对班级德育工作和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班主任及教师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品德评价三部分内容。

构建德育评价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三级评价,体系健全;指标体系,科学简明;认真研究评价原则,正确掌握评价方法。

德育评价的难点是指标体系的量化。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标准)、权重、评价方法等项内容,既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学校德育系统的环境化

学校德育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层次和结构,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向高序、从二维向三维演化和发展,这就是系统的开放性。

学校德育系统的开放性的主要表征是德育系统的环境化。所谓德育系统的环境化,是指学校德育要从直接实施德育的学校环境向间接影响德育的家庭环境和间接作用德育的社会环境全面开放,以环境为载体,以社会规范为主要手段,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道德进步为目标,从而使德育的首要地位得到真正提升,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得到切实体现。因此,德育系统环境化的“环境”需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指优化的环境;三是指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而学校德育系统的环境化的要旨,在于通过设置一定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和自觉思考,在良好的氛围和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基于上述对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认识,可以提出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三条基本原则。

1.学校德育活动要与环境相谐调

学校德育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因而德育过程不应自我封闭,要使之成为开放系统,实施开放性教育,把握好德育与环境的'谐调性。

谐调性就是要求学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联系社会现实,这是学校德育系统化的首要原则。这即是说,要求德育过程既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又具有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学生心境和需求合意的一面;要求德育活动能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做出较敏捷的反应和较有力的调节,发挥积极作用,抑制消极影响,使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学校德育活动要以环境为载体

思想教育不可能到学生头脑中去直接作业。它是通过说理、形象感染、社会交往这些外在形式在学生心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耕耘的一种特殊活动。这些外在形式就是德育环境。

比如,现实环境(包括自然或人造的环境、家庭环境、人际环境、社区环境、社团环境等),就总是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校环境更是最经常、最集中、最系统和最具目的性地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此外,情景环境(包括师生的共振关系、群体压力、个性心理以及德育实施的时间、空间及条件等),对德育效果也有着至深的意义。因此,如何以环境为载体实现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是学校德育环境化的根本任务。

3.学校德育环境要综合优化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也是一个大染缸,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学生,不能不打上深深的环境印记。从影响学生德育的环境性质来看,有引导和推动人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积极因素,也有侵蚀人的灵魂、玷污人的思想、干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影响良好行为培养的消极因素。因此,环境的综合优化和德育合力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重要原则。

四、学校德育的3维系统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应当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除了由要素系统、层次系统组成一个二维矩阵结构外,还必须考虑与环境系统(运载系统)相协调,合成一个三维系统,使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合理互动,优势互外,以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大德育观。因此,可以建构一个学校大德育的三维系统模型。

篇3:情报系统分析论文

情报系统分析论文

1问题描述与需求分析

原情报通播系统采用单线程模式设计,同时支持1名终端用户使用。该系统使用SQL数据库与C++开发,支持通播语音采集,对接气象信息系统获取报文,并做相应处理转换成相应报文明码,并组合明码语音进行整合成完整情报通报,通过天线进行信号辐射供机组接收。同时提供终端给塔台管制员监视通报情况与插播内容。进过与用户沟通,进近管制室目前仅需要获取情报通播内容,特别是气象信息,辅助管制服务,只需要信息获取,而不需要进行信息交互。若以旧系统模式配置,将会需要三台服务器加三台客户端的新设备,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与投资经费的增加。

2系统开发设计

根据系统问题描述与用户需求分析,为了避开原系统单线程的限制,笔者考虑抛开原系统客户端软件,直接进行数据库的数据表分析,寻找数据库中存放通播信息的区域,分析其间关系,并沿用原服务器系统,增加进近管制室显示终端,进行WEB页面开发,以输出三亚空管情报通播系统分析与二次开发文/吴强通过对进近管制室情报服务需求与目前面临问题分析,进行简易情报通播系统设计,对系统可行性进行分析,测试后上线运行,为项目改造建设节约经费。系统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结合SQL数据库,重点介绍了问题提出,需求分析,数据库分析,页面开发,以及实现方法。摘要用户需求信息。这样设计,将会减少三台服务器的建设投入。

2.1数据表分析

笔者进入服务器系统,查看数据库表,存在5张用户表,通过对其中数据与命名分析,其作用如下:Element表:系统将原始报文信息中的气象信息进行译码并拆分,以时间为行,信息单元为列,存放在该表中,用于终端界面单位信息的输出。Element_表:用于单元数据拆分的`中转数据表。Play表:根据需要的通播内容将Wave表中的音频进行组合,在该表中存放组合好后的音频信息与通播文字信息,软件直接播放和显示输出至客户端界面。Telegram表:用于存放获取到的气象原始报文,系统根据原始报文信息进行处理。Wave表:存放单位音频数据与用户插播音频数据,软件可按照报文译文进行音频组合,供Play表组合使用。

2.2关键数据对应根据数据表分析,可知关键数据存放在Element表中,经过分析,其中单位信息与原客户端信息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大部分数据内容为源码输出,不需要做数据转换,个别数据需要做条件判断,以便能还原原系统显示形式,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如下所诉。风向小于100度时,则需在源数据前加0显示,源数据为-1时,显示为VRB,代表无确定风向。风速小于10米/秒时,则需在源数据前加0显示。

3系统实现

关键算法介绍,系统设计过程中有三处关键算法。第一,设定定时刷新页面,此举能保证终端显示信息为最新通播信息。第二,新增专用用户,并赋予只读权限,此举是为了原数据库服务器安全考虑,避免终端计算机病毒等对服务器信息造成威胁。第三,使用ID键倒序排序,能保证WEB页面能读取最新一条源数据进行处理,符合预期。

4结语

经过努力,新的通播终端现已开发完毕,后续仍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相应的更新。考虑到进近管制室的用户需求有限,不要插播信息,也尽可能的避免对原系统数据库的写入操作而造成系统的不稳定,新的通播终端没有植入插播功能。改造后,新的通播终端界面友好,也可以灵活的对界面进行二次开发。系统配置简单,稳定,维护成本低。为我站节约了大笔建设资金。

作者:吴强 单位:三亚空管站

篇4:交通系统分析论文

交通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湘南地区的古民居建筑,在村落布局和建筑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道路交通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思想和生活习惯。

关键词:湘南地区道路交通务实文化

湘南古民居的道路交通系统,是指包括村外交通系统和村内交通系统在内的人为建造的交通体系,本文主要对村落内部的交通系统进行研究。

湘南地处南岭山脉北麓,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素有“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说法,这里被认为是“农惰、工拙、商贾断绝之地”,是历朝遭贬文人士大夫流放之所。湘南先民崇尚自然务实的生活态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崇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湘南地区的村落大多以姓氏和宗族为单位实行聚居,“父子兄弟多族居,或至百口,盖其俗朴古然而也。”(《桂阳直隶州志》)自然环境、人文内涵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湘南民居古村落交通系统的特征,也促使村落的交通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

一、道路

湘南地区进出村落有一条相对宽大的道路,称之为官道,一般设在村落前方,是进出村落的必经之路,也是联系外界的唯一纽带。道路以碎石和泥土铺设而成,亦有青石路面。官道是村落的“颜面”,官道的宽窄和好坏直接影响宗族的形象,因此这条道路由宗族内部共同维护和修缮。进入村落前一小段距离处,常设有凉亭,多为石柱框架,覆盖青瓦或毛石。凉亭主要供途经路人歇息之用,也是对村落范围的界定。此外,凉亭还有风水功能。

村落入口处一般设有朝门,是正式进入村落内部的标志。在朝门外设有拴马石,外来人员在此下马落轿,徒步进入朝门,以示尊重。朝门体量不大,但十分考究,多为砖木结构。防御性较强的村落朝门还采用青砖、青石构建,使其更为牢固。如果族中出了名人,还会在朝门外建立牌坊,或直接以牌坊代替朝门,以示旌表传颂。朝门的另一个作用是确定村落的朝向。

二、桥梁

一般湘南地区多山多水,大多村落有小溪、小河绕村而过,道路在跨越时就会架设桥梁。桥梁一般有梁式和拱式两种形式。跨度不大的小桥,多以青石板或木板、树干直接搭过,稍大石桥借助于桥墩,分成若干跨,比如,永兴县马田镇板梁村村口石板桥,桥身分成两跨,每跨桥身由三块宽大石板组成,每块石板长四米有余,宽约70厘米,厚达30厘米。如果是较宽的河流和汛情较大的溪流,则以石拱桥构建,湘南地区的石拱桥多为圆拱,起拱较高,多在半圆以上,为行洪泄洪之便,这主要由该地区河面狭小、雨季水流量大的特点决定。拱桥有单拱和多拱之分,主要根据河面宽窄而定,如郴州市宜章县的寡婆桥、汝城县热水镇的仙人桥等。

三、街、巷

街巷是村落内部的主要交通系统。单体建筑之间的地面间隙,正、背立面之间为街,侧立面之间为巷。湘南地区的街巷都比较窄,宽约1—2米,一般街比巷宽,有“大街小巷”之说。巷道狭长笔直,主要功能是交通,而街还有建筑门前庭院的功能,可以堆放一些杂物,亦可作纳凉歇息等一些简单活动的场所,因此较为宽敞。街巷的分布尽可能规范、平直,平坦地区的村落街巷形成“井”字形,交通十分便捷。山区或者丘陵地区的村落,地势较为复杂,街巷的分布受地势的影响富于变化,街一般随着建筑物的`前后错落而弯弯曲曲。巷道则由于地势的影响前低后高,有缓和的坡度,坡度较大处以台阶进行连接。由于建筑物外形十分相似,街巷也十分接近,较大的村落内部,街巷四通八达,蜿蜒曲折,像迷宫一样,如果没有村落内部的人引路,外来人员不敢擅自进入。

四、门、廊

门是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或者建筑物内部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依据封建礼制,门分成若干个等级,大门的级别是最高的。在湘南民居中,大门的朝向就是建筑物的朝向,多朝正南方向开设,讲究风水,并且与主人的生辰八字相符。进入室内要跨越门槛,大门门槛多为青石制成,一般较高,象征屋主地位。大门是建筑的主要交通要道,一般重要的活动必须由大门出入。大门外侧部分设有廊道,内侧部分设有过厅,均作交通停顿之用。如果是多进多天井建筑群,还会设有多重大门,当然,级别是逐渐降低的。

二进以上的较大体量建筑物设有腰门,腰门设在前后两进的交接处。如是多进,则有多个腰门。腰门对称出现,连接的是巷道。腰门的地位次于大门,在进深较大的房间中缓解了大门的交通压力,使家人出入方便。

在建筑物的后方,设有后门,规模很小,多为单页门,平时很少打开,只为方便之用。室内各房间的入口设有一扇简易小门,门框、门页、门槛均为木作,体量很小,便于开关,也少有装饰。

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称之为廊。廊在湘南民居中也很普遍,主要出现在较大公共建筑物的正面,暗间墙体向内收缩形成廊道。廊道地面稍作抬高,以石阶与街道相连,一般为三级,公共建筑级数更多,更显威严。廊道上空多以柱头支撑,形成一个半敞开式的庭院,廊道内沿墙角处设有石凳或木凳,供人歇息。另一种廊道体现在受客家建筑影响较大的封闭的村落或大型民居中,此类建筑对外十分封闭,内部浑然一体,各单体建筑之间四通八达,相互连接,在一些相互连接的街巷庭院上空设有屋顶,即是为廊。有的在单体建筑之间的二楼和三楼亦设有廊道,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建筑浑然一体,能更好地共同防御外敌入侵。

湘南古民居的交通系统是湘南先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利用环境,改造自然的智慧的结晶。它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利用科学的手段,结合具体的材料和工艺,将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思想。它在满足生活需要、保护宗族利益、加强与外界沟通、促进邻里关系以及建筑美观等方面均起到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汤国华.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5:信息系统分析论文

信息系统分析论文

信息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该文阐述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分析了信息安全的发展和重要性。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信息安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跨系统,跨平台的交流已经成为了全新的管理环境,因此在网络环境中的医疗信息管理也将进入了崭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医院信息系统是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和经济效益。信息化的发展中信息数据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医院信息系统

1.1医院信息系统的介绍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一个混合体系下架构的大型数据库应用的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的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的综合管理,对各种医疗活动采集、存储、处理加工成的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以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既可以存储文档数据,也可以存储医学影像信息,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对医院内大量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现代信息系统,是整个医院应用系统的主干和医疗数据中心,起到了整合其他辅助系统的作用。现在医院的信息管理从简单的行政、财务管理系统向复杂的多功能系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

1)HIS是采用C/S的架构,通过客服端处理病人基本数据、诊断、医嘱、治疗和病历等数据。2)HIS是以病人的用户标识快速地在数据库查询和调用病人的有关资料,通过整个治疗过程的优化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和提高服务质量。3)HIS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覆盖了医院的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医师和对医院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1.3医院信息系统实现的目标HIS是为医院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覆盖了整个医院的所有部门和所有环节,旨在提高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电子病历为中心,实现与医疗保险的接轨,HIS以更强的兼容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健全了医院的控制体系,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疗的工作质量。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医疗信息的架构,实现医院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统一,整合资源和提高医疗高效的运转。医院信息化是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和重要支撑,加快卫生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国卫生系统科学的管理水平,促进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2、信息安全

2.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安全,信息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数据和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威胁和侵害,狭义的信息安全指的是信息系统软的硬件和信息数据不受破坏和泄露,信息可以保持连续的可靠的运行。对于个人而言,信息安全更加侧重于后者,要求信息要保密性,完整性,人们对信息的安全的概念理解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绝对的信息安全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应用适度风险的观点、积极防御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做好信息的安全工作。做好信息的关键在人,掌握信息安全的知识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2信息安全的地位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国家的安全基石和核心,信息安全是国家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网络信息战将成为21世纪典型的战争形态,黑客的`攻击和军事机密危及国家的安全,控制信息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信息安全也是国家文化的关键,信息安全影响着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也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信息安全也是国家经济安全发展的前提,信息产业在国民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金融安全。制定国家的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是应对国际信息化竞争,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优化信息产业的结构,提高国家的信息安全的保障,为迈进信息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引发着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人们对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系统,21世纪的重要特征,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但是信息的发展伴随着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涉及国家的各个层面,所以国家的信息安全发展也是重中之重,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重点包括国家关键的基础建设和社会稳定,主要是着力发展和提升基础支撑能力、防护对抗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的稳定。

3、结束语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的比较晚,我们初步取了一定成就,但是和发达国家的水平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发展技术和水平是任重道远。信息安全的保障也是我们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王丽娜,赵利敏,张东军.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41-43.

[2]张静薇.浅析科学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7):198

[3]张丽.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J].科学之友,(3):114-115.

[4]王佳,王伟,程实.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中问题的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3):20-23.

[5]马中立,张凌.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5):350-351.

篇6: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论文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研究 交通 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 经济 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综合功能;运输能力

一、引言

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 网络 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 工业 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二、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

由系统 科学 理论可知,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综合整体。从系统及交通运输枢纽的基本定义角度来看,交通运输枢纽本身是一个由多个相关要素组成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它不仅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性,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功能与目标的统一性。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种运输设备组成,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或运输设备在交通运输枢纽中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与作用,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统一的功能与引示。这就是完成枢纽内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确保客货运输全过程的实现及运输生产的连续性,满足统一运输网及枢纽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经济 发展 及人民生活对运输的需要。

2.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同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条干线运输组成,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又由为实现其运输过程的多种运输设备按一定布局原则和技术要求统一配置而成。为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相互协调,有关运输设备的布局与配置又须统筹安排。由此构成了运输枢纽结构的复杂性。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由多个多级子系统构成的多级梯阶的复杂结构。

3.交通运输枢纽与其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就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而言。它由线系统与点系统两类子系统群构成,交通运输枢纽属点系统,就一个交通运输枢纽而言,它既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以及特定功能的系统,同时又是交通运输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以交通运输大系统为其外部环境,同时,交通运输枢纽又是它所依托的城市或地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以城市或地区为其外部环境,因此,交通运输枢纽与其所在的城市或地区间具有十分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4.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结合部,其内部各子系统间、要素间的相互协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交通运输枢纽的各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性和技术差异性。基于各交通运输枢纽形成的 历史 过程及 自然 条件等不尽相同,枢纽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形成过程及发展也不尽相同和平衡。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的具体作业过程和技术设备配置各有特点,这就决定了交通运输枢纽内各子系统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性,为此,在具体分析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

6.交通运输枢纽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或自组织性。当交通运输网或城市系统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或调整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及目标时,交通运输枢纽的自身结构及特征即可进行相应的改变。如城市交通运输网个别区段负荷过大,从而导致了运输流自身进行调整,自动寻求负荷较小的方向,保证向稳定状态过渡。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枢纽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且具有诸多系统特性。因此,我们必须将交通运输枢纽视作一个客观系统对象,结合其特性,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三、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功能

1.交通运输枢纽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干线的汇集点,是大宗客流和货流中转、换乘、换装与集散之点,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和联运的主要基地。交通运输枢纽的布局决定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联运转换点的分布,因而对于大宗客流、货流的运输路径、运输效率、货物转运速度有着决定性影响。它在良好地完成运输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起到促进作用。

2.交通运输枢纽是同一种运输方式多条干线相互衔接,进行旅客和货物中转或对运营的车辆、船舶、飞机等进行技术作业和调节的重要基地,同时还为各种运输工具的周转和检修等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3.交通运输枢纽大多与城市相共生,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它是城市实现内外联系的桥梁与脉络,是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城市交通运输的各种设备和建筑也是构成交通运输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基本功能是保证完成四种主流作业: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联系的相关作业。

四、 交通 运输枢纽布局与运输设备的配置原则

五、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协调

参考  文献 :   [2]沈志云,邓学钧。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刘灿齐。 现代 交通规划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4]邵振一,董千里。道路运输组织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邱荣祖。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6] 中国 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K]。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7]刘舒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篇7: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一、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根据工程管理系统的总体思路,可大致将工程管理系统功能分为以下几点:对工程档案的管理、对工程安全的管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及对工程技术的管理。

1.1档案管理

工程管理系统当中对于档案管理主要是用到了清华紫光档案管理软件,其利用MIS系统将数据连接与清华紫光系统联合起来。在工程管理系统当中,当文件进行审批后,档案管理人员就可将文件归档,通过数据接口文件将会进入清华紫光系统的档案管理当中,这样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工程档案数据库,也就完成了工程档案的管理。

1.2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主要要求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安全管理当中,我们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规范。首先是安全资料台账。所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台账信息(如安全人员监督表、特殊工种人员登记、特殊工具入场登记等)录入到系统当中,并要进行及时的数据更新,以保证系统中的数据与现场的实际情况一致。其次是安全会议信息。其中主要包括会议纪要的起草、签发等,同时还要提供有关会议信息的查询功能,以方便随时调出会议纪要。再次就是对于施工的规定。其中主要包括有关安全监督人员的责任区登记及监理工程师的通知及回复等内容。另外,还有有关安全执法及事故管理方面的内容,其中安全执法的主要内容是日常的安全检查记录及安全设施的规范,这主要是由安全监督人员或是企业的管理者来录入。事故管理则包含伤亡事故管理及报表,另包括机械事故及交通事故等,这主要是由安全监督人员或是现场的治安管理人员来录入。

1.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施工的核心,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质量的基本信息、质量的考核管理、质量的管理记录、质量的问题管理及质量检查的监督管理。

1.4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往来工程文件的录入及查询、台账的缺失统计以及竣工图的统计。对于往来文件可进行网上审批,对于需要备份的文件可打印再让由审批人员签字盖章后再进行归档。而台账的缺失统计则保证了各项缺失的台账能够落到实处,保证工程管理的透明性。竣工图统计则是对整个工程完成之后其真实情况的体现。

二、工程管理系统的实施成效分析

工程管理系统的实施首先将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并且将管理行为也进行了规范,同时还将管理水平也提升了。通过工程管理系统,各部门的业务处理更加规范与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效率高超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增强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利用工程管理系统可实现文件的共享与传递,让各部门工作人员做到实时的信息了解,以让决策更准确更及时。再次,其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不仅方便各部门人员的.查询,也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在工程管理系统当中,所有数据,包括人员数据及工程管理数据都会被录入到一个集中的数据库,并且在其中也会进行流转,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

三、结论

工程管理系统的使用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尽管目前我国工程管理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已将工程管理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在实践当中也看到了工程管理系统的成效。因此,在今后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当中,我们还是应该重视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

篇8: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分析论文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在当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数字化电视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电视节目,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数字电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IP技术,文章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分析了IP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前端系统优势进行了相关阐述和探究。

关键词:IP技术;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IP技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应用,通过系统化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发挥IP技术优势,对系统容量进行扩大,从而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观看需求。本文在对IP技术下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分析过程中,主要探讨了ASI架构模式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对IP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从而对前端系统进行较好的优化。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涉及了ASI前端系统情况、IP技术实现路径、基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势3个方面内容。

1ASI前端系统概述

ASI前端系统是当下数字化电视应用的一种重要系统结构,其主要由一个总前端和多个分前端构成,能够满足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需要。ASI前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信号由总前端进入,并借助于各个分前端实现信号的传输。在信号传输时,借助了ASI码流切换模式,更好地对ASI信号进行输出。ASI前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总前端具有信号检测功能,在对信号检测完成后,总前端才能够进行信息传输。这样一来,ASI前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总前端+分前端”的传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系统整体较为复杂,并且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传输码率影响较大,这样一来,将影响到电视节目的拓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不断增加,传统的ASI前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对ASI前端系统进行变革,使之更好地满足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需求。

2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优势

IP技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电视的发展和应用。利用IP技术对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进行改进,可以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2.1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利用IP技术对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进行改造,可以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了IP技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能够对传输信号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重新配置编码器和调制器,实现了对数字化信息的集中处理,从而解决了信息容量不足、信息处理速度较慢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信息处理时间,更好地提升信息处理效率。

2.2统拓展性较强

IP技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应用,能够改变原有ASI前端系统拓展性较差的问题,使得系统拓展性增强,更好地拓展数字电视业务。IP技术在ASI前端系统的应用,能够利用IP技术的分流处理技术,使数据信息进行较好的传输,使系统拓展性得到了提升,从而使ASI前端系统能够解决系统空间不足问题,更好地提升系统运行质量,进而满足数字化电视发展需求。

2.3提升系统安全性

数字电视在节目播放过程中,安全性问题较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信息传输过程中,ASI系统性能较差,不能对数据信息进行较好的保护,导致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信号干扰,从而降低节目质量。IP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前端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设计,利用交换机设备实现1:1备份机制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对交换机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并未成熟,虽然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保障,但是对节目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来,就需要利用IP技术对其进行解决,保证数字电视节目更加清晰。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在对IP技术应用时,通过对前端系统的有效设计,以双绞线的发展模式替代原来的同轴线,能够对线路进行简化,降低线路设计复杂性,保证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由此可见,在对IP技术应用时,要注重立足于现阶段ASI前端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系统设计,更好地提升数字电视节目质量。

3IP技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实现路径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IP技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数字电视质量,满足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发展需要。如何将IP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建设,成为当下数字电视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3.1系统设计总体思路

在进行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实际情况,并能够结合ASI前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利用IP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系统设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同时,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IP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对于IP技术的推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P技术在应用时,需要对其应用步骤进行明确划分,并能够对前端系统加以改造,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再者,ASI前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码流切换问题影响到了系统效率,并且对系统拓展性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在应用IP技术过程中,就需要对码流切换以及码流分配问题进行较好地处理,保证在总体设计时,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较好的考虑。同时,系统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对IP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进而满足整体设计需要。

3.2总前端信号IP化

结合ASI前端系统结构情况来看,在利用IP技术对其进行改造过程中,首先需要从总前端信号IP化问题入手。总前端信号的处理,关系到了各个分前端的信号处理,影响到了系统整体性能。这一过程中,在对总前端信号IP化时,要着重从以下几点对问题进行考虑:首先,在进行信号源设备安装过程中,要确保电视信号能够以ASI格式进行IP打包,并利用打包器对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这一方式,能够保证信号进行有效传输,避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缺失现象,更好地提升电视节目质量;其次,在对信号进行封装处理过程中,需要借助于总前端节目信号打包器进行,在进行信号输出时,采取IGMPV3的形式进行输出,这样一来,能够确保IP对应的`组播地址更好地进行信号接收,提升信号传输效率;再次,IP技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对高清转码器的有效应用,实现对电视节目的转码处理。这一过程中,IP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前端系统的拓展性,并能够利用UDP端口号,保证电视节目具有较高的清晰度。高清转码器和UDP端口号的结合应用,能够对原有ASI前端系统存在的信息传输质量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视信号拓展性,并保证电视节目的质量;最后,IP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PSI/SI信号的有效应用。PSI/SI信号的应用,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效传播,并且保证信号由总前端系统更好地分配到分前端系统中,保证信号传输具有较大的覆盖面积。

3.3分前端IP信号的接收

在对总前端信号进行IP化处理后,保证电视信号能够进行较好的接收,接下来就需要考虑总前端信号与分前端信号的传输问题。总前端信号接收,是对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效接收,而分前端IP信号的接收,则是对总前端传输信号的有效处理,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需要。分前端IP信号的接收处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3.4系统层面问题

分前端IP信号的接受处理,为了更好地提升信号传输的清晰性,需要从系统层面对该问题进行较好地考虑。一般来说,在利用IP技术处理这一问题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构建IP处理系统,并能够根据信号传输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IP打包器和交换机,对总前端传输的信号进行有效处理,使之转化为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系统层面处理过程中,主要考虑到了总前端以及分前端信号传输问题,并能够从这一角度出发,对电视节目信息质量进行较好地处理。

3.5信号处理的高效率问题

在进行信号处理过程中,信号处理的效率性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电视节目的质量以及电视节目的信息传输质量。这样一来,信号处理时,要注重在省干网接收前提下对本地信号进行快速转发,使之对信号处理具有快速性和高效性。

3.6提升信号处理水平

分前端IP信号接收信息过程中,要注重对IP信号传输的ASI格式信号进行较好地处理,这就需要配备IP打包器和处理器,能够保证信号处理具有较高的水平,从而满足分前端对信号接收的实际需要。总之,在进行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对IP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保证IP信号接收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保证对信号的有效接收和高效处理,满足前端系统信号接收需求,更好地提升数字电视节目质量。结合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原有的ASI前端系统模式在进行信号接收以及处理过程中,由于其系统设计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并且相关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数字电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利用IP技术对前端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提升数字电视节目质量,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冲.数字电视IP前端系统的构建[J].有线电视技术,(20):18-22.

[2]赵静,杨苏卫.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223-229.

[3]杨吉超,徐玉辉.基于IP架构的安徽地面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解决方案[J].声屏世界,2015(S1):10-11.

[4]王伟,徐军.基于IP技术的新型数字电视前端的研究与构建[J].广播与电视技术,(12):67-70.

[5]张琪信.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IP化改造[J].中国有线电视,(6):694-697.

篇9: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反映,各级医院要适应医院改革和医疗体质变革的需要,实现医院全面化的信息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病人提供现代化的、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从而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和支持。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各级机构的广泛应用,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者们都面临着这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的迅猛发展。今天的医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采取先进的、优质的管理模式。那么,一个系统稳定、设计全面、性能良好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则成为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2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工具的选择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本系统基于SQLSERVER数据库平台进行设计,用以满足医院的大数据量需求;采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使用ASP.NET技术和C#语言进行开发,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篇10: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MS)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决策者决策,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使医院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医院患者就医流程一般是门诊治疗,医生开处方,门诊划价,住院治疗,护士执行医嘱等。对于医院基层管理者来说一般分为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房管理、药库管理、手术室管理、实验室管理、影像室管理等。对于医院决策者来说又分为统计报表与决策分析等。本系统主要划分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住院管理信息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

4数据库设计过程

4.1需求分析

为了开发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医院信息管理子系统,对门诊部、住院部和药房等医院的核心部门分别使用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的性质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存在了什么样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掌握了每个部门对数据进行如何的加工以及加工的次序,最终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字典。现在以住院管理系统和药品管理系统为例,将它们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归纳如下:患者信息,包括患者挂号编号、姓名、既往史、体重、身高、血压等;药品编号,药房编号、生产批号、有效日期、库存总额以及供货单位等;

4.2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就是在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的基础上,将用户的数据以概念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完全独立于任何的一种DMBS,表达的是用户的实际需求。在设计阶段,一般采用E-R法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概念设计,所谓E-R法就是实体-联系法,通常以E-R图的方式表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E-R图通常包括3个部分:实体、联系和属性。

4.3逻辑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就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适合的DMBS,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成数据模型。而本子系统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就是把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并且依照3NF范式的规则对其进行优化。由于篇幅限制,现将本子系统中的部分关系模型展示如下:病人信息类(姓名,性别,联系地址,出生日期,年龄,职业或单位,婚姻状况,门诊卡号,门诊号,联系电话);门诊挂号管理类(挂号日期,挂号流水号,挂号类别,门诊科室,门诊医生,病人性质,门诊号,挂号登记);住院信息登记类(病人姓名,病人身份证号码,病人电话,主管医生,注册登记,缴费登记);药品费用类(药品名称,价格,药品费用);出院结算信息类(入院登记号,病人姓名,主管医生,药费,治疗费用,费用总计);从以上关系不难看出,实体名就是关系名,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最终形成了关系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4.4物理设计

在物理模型设计环节,主要完成的工作是为数据从DMBS中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式,也就是为数据库设计定义系统所需要的各类表,为系统的各项功能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持。

5系统的测试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过程,这给系统的安全带了很大的威胁,整个系统的设计是否存在着缺陷不得而知,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对医院信息管理子系统进行测试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6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的编写,不仅使各项知识得到了一次具体的实际应用,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拓展和细化,在论文的编写过程中又得到了总结和提炼。对我国以及世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的充满信心和期待,也相信我国的医院信息管理子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医院,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11:除灰系统分析论文

关于除灰系统分析论文

1气力除灰系统的组成

1.1系统结构

该气力除灰系统采用干灰正压浓相气力集中系统。每台炉除灰系统出力按不小于设计煤种排灰量的150%同时不小于校核煤种排灰量的120%进行设计,系统设计出力不小于39.5t/h。电除尘器及省煤器的每个灰斗下均安装1台气力输送仓泵作为主要输送设备,各个灰斗收集的干灰,依次经过手动插板门、气动进料阀进入仓泵内,当仓泵灰位到达预定位置,进料阀关闭,仓泵的出料阀开启,干灰由压缩空气输送到灰库。本工程设3座灰库,1座原灰库,1座粗灰库,1座细灰库,每座灰库有效容积约1000m3。相邻两座灰库之间设连通管,用于平衡各灰库间压力,连通管上设手动关断阀。

1.2仓泵输送系统

在气力输送系统中,采用正压浓相仓泵作为系统的关键输送设备。系统包括仓泵、气动进料阀、气动出料阀、进气组件、进气调节机构、料位计及压力变送器、仪表等必需的设备。

2气动阀门的控制

2.1气力除灰系统的输送过程

本工程的气力除灰系统的输送过程分为3个阶段:进料阶段:输送系统投入运行后排气阀和进料阀打开,物料自由落入泵体内,当料位计发出料满信号或达到设定时间时,进料阀自动关闭,随后排气也自动关闭。在这一过程中,料位计为主控元件,进料时间控制为备用措施。只要料位到或进料时间到,都自动关闭进料阀。输送阶段:出料阀打开→小助吹阀组打开→进气阀组打开→补气阀组打开→流化阀组打开,输送开始,仓泵内物料逐渐减少。吹扫阶段:当泵内物料输送完毕,压力下降到等于或接近管道阻力(关仓泵压力)时,流化阀组、补气阀组、进气阀组、小助吹阀组等关闭,然后出料阀关闭,从而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2.2气力除灰系统的程控

本工程的.气力除灰系统主要用于粉煤灰的输送,利用DCS控制整个输送过程实行全自动控制。该程控系统实现系统的运行监视和程序控制,操作员站布置在除灰就地控制室,监控功能纳入全厂辅助控制网络。

2.3电磁阀箱的设置及气动控制原理

由于气动阀门随设备及输灰管道分散在就地,阀门的动作需要由电磁阀进行自动控制,为了方便集中控制且利于气源的集中设置,需就地设置电磁阀箱,将各气动执行机构配设的电磁阀集中安装(或作为阀岛)于电磁阀箱内,仪用气源接入箱内,再通过电磁阀将气源引至各自的就地安装的气动执行机构,通过执行机构的动作带动阀门的机械机构,实现阀门的开闭。本工程中每两个发送器配置一面电磁阀箱(包括电磁阀、过滤减压阀、气源截止阀等),外型尺寸为1000mm×800mm×400mm(高×宽×深),前开门,气路侧面进出,端子排布置在箱体另一侧,底部出线。电磁阀箱上设有远方/就地切换开关,在电磁阀箱上设置每个气动阀门的就地操作按钮,能够实现就地控制,并留有与除灰控制系统的远方控制硬接线接口。信号包括气动阀的远方开关指令信号(DO,220VAC,5A)及开关状态信号(DI,无源干接点)。

2.4电磁阀控制原理及其接线

气力除灰系统中气动阀门无保位要求,因此都可采用220VAC单线圈电磁阀进行控制,在就地执行机构处设置位置开关,用以反馈阀门的开关到位信息。端子排仅表示至DCS和就地设备的电缆出线,盘内接线需在电磁阀箱出厂前接好。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在DCS机柜侧一端接地。

3结论

本系统中采用的气动阀门是由气动执行机构去进行阀门开闭控制的一种形式,气动执行机构的动作通过远程控制电磁阀的线圈得以实现,此种控制形式对于远程操作较方便灵活,且气源由主厂房仪用气而来,相较于电动阀门可极大地降低能源和成本的消耗。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是控制领域中的发展方向,该方案通过使用总线型的阀岛,并可将系统中的其他输入输出量融合于阀岛中,实现与DCS或PLC等控制系统的总线连接。

作者:孙良环 单位: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篇12:锅炉系统分析的论文

锅炉系统分析的论文

1引言

天钢集团锅炉存在能效低下,管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单一产能不能满足用能需求,急需多样化产能结构出现,因出产高煤过盛,始建富裕煤气发电项目,实现生产、发电同步进行,能源分级利用。

2热力管网改造

2.1锅炉蒸汽调拨模式

在原管网主蒸汽母管末端接入富裕煤气发电项目,确保正常生产前提下利用锅炉划拨蒸汽发电,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用能级别低于汽轮鼓风机组。锅炉在确保汽轮鼓风机组安全运行下,将蒸汽划拨发电机组,当汽轮鼓风机组用汽过大或锅炉故障导致缺汽时,锅炉将少拨或切断供发电机组蒸汽,确保无生产事故。此模式可解决各类突发情形的用汽需求,节省供汽时间,同时利用现有资源风电联产,创造了更高经济效益。

2.2锅炉用能结构调整分析

2.2.1锅炉燃料结构调整

过去锅炉主燃天然气、高煤,焦煤保火,耗费大且用能结构不合理。现投入新机组,修改相关技术参数并取消保火,非必要时全燃高煤,高煤压力降至4kPa时投天然气,降至3kPa时切断高煤改燃天然气的联锁装置。

3改造完成前后经济对比分析

管网改造后能源调配

燃料结构调整全燃高煤后,蒸汽除供汽轮鼓风机组与发电外,少量蒸汽供给外网用户,实现风电热联产[2]。外网用能级别同样低于汽轮鼓风机组。6月至8月,锅炉点二备一模式运行,蒸汽主用于汽轮鼓风机组生产,其次供给外网。期间启停炉炉水、蒸汽、燃料浪费,既不利于能源环保,又使成本增加,影响生产力。设备冷热交替伴生诸多问题,如各部件损坏频率增高进而维护费大增,同时停炉备用也是损失。随着发电投入迫使锅炉蒸汽需求量提升,促使锅炉全部点燃转型热备,降低了各设备久置腐蚀或忽冷忽热,损坏频率[4],避免因排障使鼓风机低负荷运行可能性。锅炉故障不影响管网划拨蒸汽供给汽轮机,锅炉维修也不影响汽轮机组运行,降低或暂停外网与发电即可;汽轮机组若停机或休风,锅炉不必停炉,将过盛蒸汽划拨发电即可,带动了用汽效率提升,促使整体效益提高。9月发电用气量55337t、蒸汽88元/t,同比蒸汽增效4869656元,约发电8300550kWh,电0.65元/kWh,月创效5395358元,可见改造的必要性。3.2改造完成蒸汽成本情况改造前后参数对照表见表1。9月发电机组正常运营,吨蒸汽成本73.55元,同6至8月平均74.57元相近,同比下降1.4%,各月蒸汽产量及成本,产量大致在17万t至19.5万t,成本74元/t左右,各月差距不大。富裕煤气发电项目投入未使蒸汽总量与吨成本发生较大变化,却提高用能效率带动整体效益骤升,促进了企业节能创效。

4结论

锅炉燃料结构调整与热力管网改造建立发电项目是发展的必然;不断挖潜对标利用各种潜热,提升技术保证零排放,实现绿色生产、生态生产是发展的趋势。目前锅炉仍有很大节能空间,排烟温度160℃携带大量汽化潜热直接排放大气,造成能源浪费与热污染,可改造为冷凝式燃气锅炉,回收烟气中的汽化潜热,降低排烟温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锅炉热效率,使之成为下一个效益增长点。

篇13:牵引变电系统分析论文

最新牵引变电系统分析论文

【摘 要】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牵引变电所两种不可或缺的保护: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因馈线开关没有远后备保护,故应设开关失灵拒动保护。迅速切断电源是一切继电保护的最终目的,直流电路尤其如此。为迅速切断电源,在短路电流上升过程中将其遮断,是直流保护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文中分析了三种保护上“死区”形成的原因,为使馈线开关保护更加完善,直流馈线应设开关失灵拒动保护,以使列车运行更加安全。

【关键词】牵引变电所 内部联跳 馈线开关 开关失灵拒动 短路电流 死区。

【Abstract】Based on authe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metro projects, put forward two kinds of protection method which are absolutely necessarily for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the inter-tripping of breaker and the breaker failure and tripping disabled protection, because no remote standby protection is installed in feed breaker. Cutting off the power supply immediately is the final aim of all relay protection, especially for the DC system. In order to cut off the power quickly, the principle that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should be cut off in its rise process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protection of DC system. Three causations which lead to the skip area of protection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make the protection of feeder breaker perfect much more, The trip disable protection for failure of breaker should be installed in feed breaker of DC system to insure the safety of the train operation.

【Key words】traction substation, inter-tripping, feed breaker, the breaker failure and tripping disabled, short circuit current, skip area

一、概述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保护,可以分为两部分:牵引整流机组保护和直流馈线保护。牵引供电系统保护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的“多电源”和保护的“多死区”。所谓多电源, 既当牵引网发生短路时, 并非仅双边供电两侧的牵引变电所向短路点供电, 而是全线的牵引变电所皆通过牵引网向短路点供电。所谓多死区, 是因牵引供电系统本身构成的特点和保护对象的特殊性而形成保护上的“死区”。任何保护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当发生短路故障时, 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消除死区”, 针对这两点, 牵引供电系统除交流系统常用的保护外, 还设置了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牵引网双边联跳、di/dt △I 等特殊保护措施, 这就可以完全满足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切断电源、消除死区的要求。对任何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而言, 可靠性总是第一位的, 而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速动性可以看成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 所以直流侧保护皆采用毫秒级的电器保护设备, 如直流快速断路器、di/dt △I 保护等, 目的就是在直流短路电流上升过程中将其遮断, 不允许短路电流到达稳态值。至于选择性, 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则处于次要位置, 其保护的设置应是“宁可误动作, 不可不动作”。 误动作可以用自动重合闸进行矫正; 不动作则很可怕, 因为牵引供电系统短路时产生的直流电弧, 如不迅速切断电源,电弧可以长时间维持燃烧而不熄灭; 而交流电弧则不同, 其电压可以过零而自动熄灭。

关于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常用保护,已为业内人士所熟知,这里不再多作介绍。下面谈一下容易被人忽视的两种保护。

二、引变电所内部联跳保护

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的定义:当发生短路故障引起两台整流机组直流引入断路器或交流断路器同时跳闸时,应迅速跳掉全部直流馈线断路器,以及时切断电源。见图(01)

当牵引变电所内部发生短路时,如 K2点短路,则流向短路点的短路电流有6路,两台整流机组2路:IK1 、IK2 ,相邻牵引变电所通过4路馈线开关流向短路点的有4路: IK3、IK4 、IK5 、IKy 。若只跳掉两台整流机组的直流开关或交流开关是不够的(只切断 IK1 、IK2 ),相邻牵引变电所仍会通过牵引网继续向短路点供电( IK3、IK4 、IK5 、IKy),因此必须跳掉直流母线上所有开关,以切断电源,实现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

当牵引变电所外部发生短路时,如 K1点短路,则流经DS6开关的短路电流有5路,两台整流机组2路: IK1 、IK2,相邻牵引变电所通过3路馈线流经DS6开关的短路电流有3路: IK3、IK4 、IK5,此时若馈线开关DS6拒动,而又没有远后备保护,此时只能通过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及时切断电源。

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的保护范围:无论是牵引变电所内部短路还是外部短路,凡引起两台整流机组同时跳闸的故障均应实行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

由图01可以看出, 流经馈线开关DS6的短路电流IKZ 是由 IK1→IK55个短路电流组成的, 这就说明, 如果馈线开关DS6失灵拒动, 要切断短路点的电源, 只跳掉DS1、DS2是不够的, 还要跳掉DS3、DS4、DS5等5路开关, 即必须跳掉牵引变电所直流母线上的所有开关。

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保护, 就是为当发生短路故障时, 迅速切断电源的一种保护措施。如发生一路馈线开关失灵拒动或两台整流机组直流侧两路开关同时跳闸(或两路交流中压开关同时跳闸),为迅速切断电源, 都必须实行变电所内部联跳, 既跳掉直流母线上的所有开关, 否则不能切断电源, 如图(01)所示。

图中 K1 (牵引变电所外部短路)和 K2 (牵引变电所内部短路) 点短路时, 如果DS1 、DS2 两台直流断路器或DL1 、DL2 两台交流断路器同时动作, 则必须实行变电所内部联跳, 跳掉所有直流馈线断路器。即跳掉DS3、DS4、DS5等馈线开关, 否则不能切断电源, 相邻牵引变电所继续向短路点供电。

三、直流馈线开关失灵拒动保护

目前国内地铁直流馈线开关设置了多种保护和自动装置,这些都是必要的,但尚缺少一种重要的保护:开关失灵拒动保护。当开关失灵拒动时,开关本身设置的所有保护均失效,而馈线开关又没有远后备保护,这是直流馈线保护的“软肋”。众所周知,从牵引变电所的主接线上看,直流馈线开关没有远后备保护设备,这是由地铁供电网络的构成特点所决定的。在直流母线上共设置6路开关:2路直流引入开关、4路馈线开关,见图(01)。从电源角度讲,每路馈线开关的上一级有5路电源开关,这和交流电路不一样,交流电路上一级只有一路开关,所以当下一级开关失灵拒动时,上一级开关可以作为它的远后备保护。直流则不然,它的上级5路开关都不是它的远后备保护设备。从图(01)中可以看出,当 K1点发生短路时,如为变电所出口短路,馈线开关失灵拒动可能引起2路直流引入线开关跳闸,引起变电所联跳,及时切断5路电源。如果发生远端短路,馈线开关失灵拒动就非常危险,此时将有5路短路电流IK1 、IK2 、IK3、IK4 、IK5 持续不断流入短路点,短路点的直流电弧将烧毁一切,对于运行的电动车辆,尤其危险,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需要什么高深技术和增加投资,直流电路保护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快”,迅速切断所有电源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通过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迅速切断电源。

判断馈线开关失灵拒动有两个条件:

1. di/dt △I / △t动作;

2. 经一定的时限馈线开关不动作(开关辅助常开接点仍处于合闸位置)。

将上两个条件组成“与”电路,即di/dt △I / △t动作信号、经一定可调整的延时(30~100ms),而开关辅助常开接点仍处于合闸位置,既判断为开关失灵拒动。应及时实现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切断短路点的电源。

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馈线开关失灵拒动两种保护,希望能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三、直流馈线保护的死区

直流馈线保护, 在牵引供电系统中是最重要的保护, 这是由它的供电方式和供电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因供电方式不同而形成保护上的不同的“死区”; 因供电的对象是随时变化并移动的负荷, 还需要在保护上进行配合, 这就形成了保护上的特殊要求。直流馈线保护首先是以保障列车的正常运行、保护旅客的人身安全为第一要素。

1.死区的形成 因供电方式的不同, 保护设置不同, 形成保护上的死区也不同, 单边供电死区发生在供电区段的.末端附近; 大双边供电死区发生在供电区段的中点附近, 运行列车主保护不能断弧时死区发生在电动车辆的上,可以发生在列车运行区间的任何位置。

死区的大小和供电方式、供电距离、保护措施有密切的关系, 采取适当的供电方式和保护装置, 死区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⑴ 单边供电死区发生在末端

死区的大小, 取决于开关整定值的大小和供电距离的大小, 当只靠开关本身整定值保护时,形成死区的范围见图(02)。

由图02可见, 单边供电时, 开关整定值越大, 死区越大; 供电距离越长, 死区也越大, 图中Izd为馈线开关整定值。 1.2Izd是考虑开关整定值有10%的误差时确定保护死区的范围。

⑵ 大双边供电死区发生在中点附近

如果只靠开关的大电流速断保护, 死区会出现在两端变电所的附近, 这里所说大双边供电死区发生在中点是指馈线保护设置了双边联跳装置以后形成的死区。正常双边供电是不会形成死区的, 因为区间任何一点发生短路, 都可以使一端开关跳闸, 并使另一端开关联跳。而采用大双边供电时, 在供电区的中点附近可能出现死区, 见图(03)。

图中Izd为馈线开关整定值。

⑶ 列车主保护不能断弧形成的死区

这一死区发生在车上, 范围在整个供电区间都可能发生, 直接威胁旅客的生命安全, 非常可怕。要求变电所的馈线保护和车辆的主保护要相互配合和协调。

牵引变电所保护和地铁车辆的主保护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是:

① 地铁车辆主保护应当“自己保护自己”, 即地铁车辆在运行中无论在任何地点, 当车辆发生短路故障时, 其主保护应动作可靠, 不允许有拉弧现象, “要动作就可靠动作并断弧, 不动作就拒动”。绝不允许开关动作而出现燃弧现象。

② 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应当延伸至车上, 作为车辆主保护的后备, 以防万一。

消除以上三种保护上的“死区”,可靠的办法就是馈线开关设置双边联跳、di/dt △I / △t保护装置及开关失灵拒动保护装置,以使地铁列车运行更加安全。

篇14:论选煤厂企业管理的论文

论选煤厂企业管理的论文

引言

选煤厂是煤炭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煤炭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生产的终端环节,它担负着来煤的分选、产品装车外运等任务。选煤厂的管理水平、工作状况对煤矿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国产大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重介质浅槽分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煤炭洗选加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选煤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因此各煤炭企业都高度重视煤炭的洗选加工和综合利用,新建和改扩建了一大批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并对选煤厂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研究,对加强选煤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生产管理

1.1 “以尾煤,保洗煤”。把煤泥水处理环节的管理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选煤厂管理最棘手的就是水的管理。如果煤泥水处理不好,泛滥成灾,洗煤污水外排,不但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煤质本身特性是难以改变的,但应该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尽量减少煤泥量和泥化程度,如改变采煤方法、尽量减少运输环节和过破碎程度、缩短煤炭在水中的浸泡时间等,从而降低煤泥水处理的负担和费用,使循环水浓度降低。实现洗水闭路循环的其处理方法可分两大类:一是重力沉降,即将尾煤水放到厂外沉淀池,尾煤挖出晾干,溢流水返回复用;二是采用浓缩设备(加絮凝剂等),其溢流水循环复用,底流用不同设备回收。

1.2 基础管理。这是与选煤厂面貌相关的根本工作,选煤厂各环节、各工序问的联系十分密切、环环相扣,一台设备、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厂停产。因此,基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工人的技术素质、劳动纪律必须严格,班前会制度、安全“戴帽”、点名制度、交接班制度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岗位责任制要狠抓落实,有检查、有督促、更要有奖惩。因为这几项是关系到工作秩序、工作质量、文明生产等,是基础的基础,抓好了必有实效。

1.3 保两头,抓中间,以中间,促两头。这是选煤厂生产管理的核心。所谓“两头”是指原煤处理系统和产品的装车外运系统。原煤仓储是有限的,选煤厂能否及时把矿井原煤翻卸、筛分、入洗、运走,关系到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全矿的原煤产量。产品能否及时装车外运关系到外销产品的数量、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要保证两头,中间部分的洗煤生产必须正常。只有洗煤生产正常了,原煤仓才有能力及时“吞下”井口来的原煤,也只有洗煤生产正常了,各个产品仓内随时都有产品,才能做到车皮一到即装车,保证外销任务的完成。这就是“保两头,抓中间”。另一方面,洗煤生产正常,井口来煤随时处理掉,形成一种入洗原料煤紧张的状况,而各个产品仓随时煤满,对外销形成一种压力。这样既可以促进井下多出煤,又可以促进销售人员千方百计拓宽销路,谋求解决运力及销售问题,最终使井口生产、洗煤生产、产品外销相互促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是“以中间,促两头”。所以选煤厂生产管理的重点要放在抓原煤处理、抓洗煤生产、抓产品装车外运这三大环节上。

1.4 选煤厂生产管理都必须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由于选煤厂的生产过程基本是一个闭环式的流程,因此质量应该是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管理。首要任务是加强对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教育,并要把质量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而不是只对单个环节、单个岗位强调提高质量。

2 安全管理

安全检查是选煤厂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查明生产系统的各种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检查和了解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控制和消除各种危险,选煤厂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真正做到:主动的事故预测和事故预防,克服被动的事故调查和事后处理。

安全目标管理就是把一定时期内应完成的安全指标任务作为目标分解到本系统各个部门和个人,管理人员围绕自己的目标和下级的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就是定目标、定方针、排日程,依靠自觉行动和严格检查,保证目标实现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与体制。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基础,认为一切行动的开始就是确定目标,行动的过程以目标为方针,行动效果以目标实现度作评估。

目标管理包括设计目标体系、制定实现目标的控制方法以及达到目标的测定和评价方法。目标管理的目标从不同角度可分为总体目标,分体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等。安全目标制定后,还要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首先由选煤厂根据家的方针、政策、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指示精神,厂内的现实条件提出安全总目标。选煤厂是地面生产,厂房的设计和建设以及设备运转操作和检修,都应考虑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因此选煤厂的安全总目标应该是:“死亡和重伤事故为零”。在总体目标制定后,就要逐级提出分目标,落实到有关车间和职能部门。安全目标制定之后,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以保证达到所制定的目标。

在进行安全目标管理时,安全第一责任者要强调,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服从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长期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选煤厂的各级领导要把这个原则不折扣的贯穿于整个选煤生产的始终。用经济手段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上级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了解和检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各方面协调,基层的执行者若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对实现目标全过程有影响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尽快帮助解决,以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3 机电管理

3.1 机电管理的制度化。

首先,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厂的生产现场实际,制定设备检修检商制度,有关电气设备操作标准和流程,各机操作工种和电工、维修工人的岗位制,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使设备的管理做到科学化和制度化。

其次,严格执行相关停产检修制度,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检修计划书,明确规定检修频率和检修时间,每年进行两次大修,检修计划书中必须包括检修内容、技术措施、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等,确保检修质量,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加强机电队伍的学习能力,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煤炭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减轻了社会就业的压力。加强对企业现有职工的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具体做法有:①根据企业工作实际和工作需要,开展各类安全技术技能培训,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考核制度,对教与学双向考核进行评比。同时,推行各种奖励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利用职工技能大赛等途径,积极给员工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梯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②从高等院校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给新学员提供就业的机会,从高等院校请资深教授进行讲座,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考核指标

历年来对机电工人的考核只能定性而不便定量,弹性较大,考核难于具体化。以补连塔选煤厂为例,近几年试行了定额工时管理考核办法:根据各车间机电工人数,预先算出总工时数,再根据当月的工作安排项目,估算出每个项目所需工时数。考虑到工时的误差及日常零星工程,在做生产作业计划时留有一定余地,作为“机动工时”。制定“机电设备完好检查评分标准”,比较详细地把定额工时、安全、文明生产等内容纳入标准,使评分内容具体化,便于操作。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分,按评分多少实施奖惩。对设备的完好状况进行检查考核,重点放在“影响生产时间”上的考核,使机电工人更加注意检修质量,注意设备实质性的完好,而不只是满足表面状态。

4 经营管理

选煤厂由于没有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使得选煤厂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4.1 抓好入洗原煤的质量和成本,这是洗煤成本的最主要构成。现在大多数选煤厂在入洗本矿原煤的同时,还要购买部分小窑煤入洗。对外购煤,一定要坚持按质论价,把好质量关,

不得以次充好,这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对本矿原煤,随着二级单位走向市场,也必须严格执行按质论价。首先要想办法、下决心解决计量问题,对井口来煤的质量检测要建立严格的检测制度。要让选煤厂的经营真实反映出选煤厂的盈利,从根本上克服目前煤矿管理中用选煤厂减少盈利来掩盖矿井亏损的做法,以真正调动矿井和选煤厂的积极性。

4.2 制定合理的、切合实际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选煤厂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煤厂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较多、较细,指标制定得是否切合实际和合理,关系到生产经营结果,更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经营管理者一定要深入车间、班组,必要时跟班作业,以求熟悉生产,取得第一手资料,不要只限制在办公室算死帐,要算活帐。在保持制度、办法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适时的调整和补充,以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3 建立每月一次的经营活动分析制度是搞好选煤厂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入洗原料煤的构成、质量、数量,外销的品种、数量、质量,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工资奖金发放等都是影响选煤厂经营效果的因素。及时对当月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盈亏原因,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指导下月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矿井选煤厂一定要克服由于“经济核算不独立,选煤厂算经营帐实际意义不大”的糊涂、依赖、被动思想,自觉地由“干了算”发展过渡到“算了干”,使经营活动分析逐步制度化、自觉化、正规化。

4.4 把降低材料消耗作为降低洗煤成本的又一重要途径抓紧抓好。选煤厂的材料消耗主要是油脂消耗(包括浮选药剂、助凝剂、汽油、柴油等)和钢材配件消耗。对钢材、配件通过测定、制定指标外,还应把回收、修复使用的工作抓好,尤其是配件、材料一定要坚持能用旧的就不用新的,能修复用的就不领新的,非标准件的制作一定要充分发挥厂内机加工设备、人员的潜力,努力做好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外购件。为鼓励职工的积极性,应制定备、配件回收、修复、再生的各项奖励办法。

5 技术管理

选煤厂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选煤厂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应注意和着手抓好以下工作:

5.1 注重月综合资料的分析,及时解决工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月综合资料的代表性强,能够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当月各项分析指标,可以看出各个工艺环节的工作状况,对于各工艺环节特别是跳汰、浮选、过滤、压滤这几个主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务求达到目的。

5.2 抓好洗水平衡是技术管理的核心。洗水是否平衡关系到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关系到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选煤厂只要实现了洗水平衡、洗水闭路,这个厂就算管理得不错。因此在技术管理中一定要把管好水、用好水当成中心问题来抓。对煤泥水处理设施,如分级脱水筛、浮选机、过滤机、压滤机等设备设施一定要管好用好,用水、管水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

5.3 认真抓好日常生产技术检查。选煤厂日常生产技术检查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质量指标的反映,指导洗煤、浮选工的操作,保证产品的质量。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要取有代表性的煤样这一点很关键,因为正确的结果,才是洗煤、浮选工调节风水、药剂等操作规程的依据。

5.4 技术改造一定要全面平衡,不要顾此失彼。对选煤厂的技术改造一定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无论改造的项目内容大小,都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细致全面地由此及彼、由彼及此地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利弊,切忌盲目列项目。在进行技术改造时,要着眼于发展,要有一定应变能力,避免今天刚改造,明天情况稍一变就不适应,又要进行改造的不明之举。

6 结语

选煤厂的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企业逐步走向市场,选煤厂现场管理中也必然会注入新的、丰富的内容,因此,每一个从事选煤厂现场管理的人员,都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认真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力争把选煤厂管理得更好。

篇15:选煤厂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安全要求及安全成本的增加,由于安全生产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肯定带来额外的事故。本文从分析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开始,阐述了潘一东选煤厂三个方面的安全管理经验及做法。

【关键词】潘一东选煤厂;安全生产;管理

前言

从安全生产四大因素(人、机、环境、管理)分析出发,笔者认为,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着手从三个方面进行控制,注重各岗位各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就能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和平的工作环境。

1选煤厂的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就是从设计、工艺、生产组织、操作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发生。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不在少数。比如:通风和照明差,工作空间拥挤、防护措施不足,安全操作规程不规范、不完全等。结合实际工作,各岗位均制定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制度的形式来要求职工规范操作和注意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事项,从技术层面帮助职工搞好安全,维护好正常生产。由于选煤厂设备、设施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地方多,岗位司机应定时巡视检查,机电维修人员应定期维修,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避免设备“带病”作业,消除事故产生的根源,将事故消灭在摇篮里。某厂皮带机司机李某在巡岗中发现机尾滚筒粘煤,就用铲子刮滚筒上的煤,不料铲子连同左手臂被带进皮带滚筒。从这次事故看,岗位司机没有遵守皮带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在开车前巡视各滚筒周围是否堆煤或其它杂物,在输送机运转过程中,不可清理机架和滚筒上的存煤。因为本厂年轻人较多,实际出勤人数较少,只能采取“一人多岗”,增加了职工的劳动量和不安全系数。我们给排污泵安装了浮球液位开关,在重点岗位增设摄像头,增加水池液位计,在合适地点增加高处或低洼处设备的开关,等等,提高了部分设备运行自动化、可视化、可操作化水平,从技术层面解决了职工心头一部分难题。

2选煤厂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为了提高一个厂、一个班组、一个人预防和处理灾害和事故的.能力。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强化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操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群体保护意识,增强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减少事故发生。在部分单位生产经营中,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由于新工人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事故不断发生,已经占事故总量的30%以上。本厂每月定期出版由领导带头编制的《安全简报》,利用协同工作平台发给各位管技人员学习,出版粘贴在本厂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方便职工学习。展示了每月安全工作动态,用数字说明了管技人员巡查偏远岗位、盲时盲点巡查、查找安全漏洞和反“三违”等情况,并利用身边切切实实的案例,针对某一环节,提醒职工注意安全。为了方便职工携带、学习,编制了《安全管理文件汇编》,将本年度单位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汇总到这本口袋大小的册子上。为了强化业务和安全知识的学习,每周四天学习“一日一题”,学习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关技术方面的资料,学习各安全文件相关内容。周五学习“一周一案”,案例全都是选煤分公司曾经的事故案例,都是从血淋淋的教训里总结、摸索出来的,讲解、分析、总结,提升大家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周末复习并组织大家月底考试,考分要排名并评优。以“质量第一”为指导方针,按照“实学、实训、实用”的原则,开展本厂培训工作,重点突出对工种操作规范、操作要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的培训。近期笔者把培训课堂搬到现场,与职工、设备面对面沟通,对于培训知识点可以指着设备一一比对着讲解。

篇16:选煤厂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论文

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在技术强、素质高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到严管理。安全管理就是落实一系列维护、营造安全生产环境的检查制度、规章制度,从厂领导班子到班组每个职工,形成从上往下逐步落实安全任务和制度、从下往上反馈安全漏洞的安全工作空间。本厂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由厂长、书记直接负责。排查和梳理本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安全监管,严防事故发生。要求全体管技人员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三基”和反“三违”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规定执行到位。2012年9月正式总结、出台了《七个重点环节的安全监控及针对性防范措施》,从把住七个重点环节、加强三个层次监控入手,建立了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后问责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上,我们一直在路上,管理者(职工)的安全管理是为了职工自己,职工对待安全管理工作不可也不应该有消极情绪,要把“三惯”行为消灭掉。比如2011年,望选厂司机刘某在处理筛网沉降离心机压车时,未进行停电,当盘起车后因为离心机瞬时加速,旋转的盘车器钢管击中刘文祥左上臂,这就是在“三惯”的工作氛围中发生的一起生产性责任重伤事故。从历史数据看,因为作业标准不明确,缺乏检查制度,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实际工作中去等等原因而造成的生产事故也是偶有发生。笔者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到,一些微小的不良工作习惯在时间的累计下可能会酿造出较大的事故。笔者统计了各岗位、各环节工作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各职工工作经验,然后让大家再相互弥补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把握重点,抓住难点,把工作干得越来越轻松、安全。另外,这项工作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让岗位新职工能较快掌握关键,短时间内能胜任、安全上岗。

【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选煤厂个人工作总结

2.城郊选煤厂实习报告

3.选煤厂工人劳模事迹材料

4.淮北选煤厂实习报告

5.绝缘电阻的测量论文

6.网络系统分析工程师笔试题目

7.选煤厂员工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8.测量求职信

9.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论文

10.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分析论文

下载word文档
《选煤厂测量系统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