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

《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

2022-12-25 08:04: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剥小白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

篇1:《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

今天,我去看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水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最终,杂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不是坐在电脑前面,按一下鼠标的。现在想发明东西的人,还有多少人拥有袁隆平这种勤劳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败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在逆境中他还常开玩笑,他痴心地总是想着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就算没有人支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一样有干劲!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崇拜!他“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九十后的我们,是不是开始“做袁隆平”了。有许多已经开始努力了,难道我们还想袖手旁观?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吧!

篇2:《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篇3: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历史课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学家;他是创造水稻亩产1200多公斤神话的当代神农;他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杂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梦想吗?他的追梦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种法,从14000多个稻穗中仔细搜索出6株不育株,两年春播、翻秋,仅有四株繁殖了两代。1970年,他翻山越岭跟助手到海南,终于找到“野败”取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种技术。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闲时光,忍受了多少无知无聊者的冷嘲热讽啊!从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级杂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实研究成果的“三产四丰”工程,他风里来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今,他名满全球,水稻亩产早超一千公斤,个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依然不辞劳苦在田间忙碌,追求着水稻高产的“上不封顶”。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快乐是任何吃穿、豪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然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高远的梦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

篇4:社区工作心得与感悟

本人以前在红星社区做计生协管员,工作期间能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尤其是对居民群众的服务方面,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协助社区做好一些其它工作,使我对社区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这次通过招聘,街道将我分配到怀德苑社区,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工作的促进。但我不能辜负上级对我的希望,到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岗位。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深入居民办实事,向社区同志学习。怀德苑社区是省、市、区示范社区,各项工作都做在前列,在完成各条线工作的同时,还要接受上级部门的考察指导,兄弟单位的.学习取经,以及活动的开展。

在这严峻的工作环境下,首先理顺工作思路,分清工作重点,对街道布置的条线书面工作尽量晚上带回家来完成,上班时间配合社区的中心工作,如开展活动,上门走访,接待工作,会务准备,属地单位事务衔接等忙时要加班到8、9点,有接待任务和活动的时候,还要提前上班,星期天基本上不休息。我所分管的八项工作的手工台帐,基本上利用晚上时间来做,尽管这样忙,但我毫无怨言,因为我追求的是这份工作。

社区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刚来社区在人员不熟悉的情况下,首先翻开原来台帐,了解各类人员书面情况,例残疾人、退休人员、育龄妇女、困难人员以及协作单位、妇联、协会等一些成员,掌握我所分管工作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台帐所提供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工作,例如社区内10个残疾人中,哪些属于肢体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都掌握在手中,通过一一上门,互相沟通,了解其兴趣爱好,目前有何需求,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征求本人意见,一一推荐出去,培养其兴趣爱好,发挥其所长。对于双下岗失业家庭,首先通过电话预约,上门了解,该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经济收入,在了解过程中发现有两户家庭,虽然不属于低保对象,但生活确实比较困难。怀德苑2-甲-501周文英家,本人5月份住院开刀,由于没有钱去办理医保,住院的所有费用靠亲戚、朋友支持帮助解决,儿子在校读书,丈夫在西新桥菜场开热炒生意不景气。

回到社区我将这一情况向社区领导汇报,通过商量买了一些慰问品,看望了周文英。80多岁的居民夏粉英儿子、儿媳双双下岗,小孙子在读书,一家四口靠其丈夫单位抚恤金和儿媳在外打工挣来的600多元维持生活,我们了解这一情况后,让其与郁记酒家结对,在生活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和实物援助。又将这两家困难情况上报街道民政,有机会给予相应的补助。对80多岁高龄,有重病在身的退休人员经常上门探望,并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和夏季用品。与计生协管员配合上门为育龄妇女服务,尤其是最近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宣传资料,针对各类对象进行访视。平时为社区居民办一些实事,如介绍保姆,发放牛奶卡,介绍工作,办理优惠证等有关证件,宣传一些优惠政策,上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义务办理老年卡,配合同事之间其它条线工作。

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不管刮风下雨,我每次都认真参加,从不迟到早退,努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为了不缺课,我晚上加班,把白天要做的工作做完,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以上是列举几项工作所涉及到的事,三个月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做好社区工作有待于实践探索,要虚心向其他干了多年的老同志请教,在街道领导同志的指导下,我必须不断学习业务和理论知识,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一个合格的社区工作者。

篇5:社区工作心得与感悟

在新的一年里,自己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社区的创建,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我想我应努力做到:第一,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第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真正做好领导的助手

社区工作心得27月15日早上,外公送我去居委会报到并参加社区活动。一到居委会,就看见前去参加活动的人很多,有跟我同龄的小朋友,还有跟外公差不多年龄的爷爷奶奶。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对大家说:“今天我们的活动是在社区捡易燃物品。”接着,发给我们每人一个袋子和一个捡垃圾的镊子。当我拿起镊子时,心想:这个可真沉啊!环卫工人在炎热的夏天拿着这么重的镊子,一定很辛苦!

我们沿着马路边走边在地上寻找易燃物品,有时还看看路边的矮树中是否有易燃物品。走了一段路,我已经捡了好多烟头放入袋子里。突然,一阵风吹来,袋子打到我的.腿,感觉腿有点疼。仔细一看,原来是袋子里捡来的香烟头没有熄灭,把我的腿烫了一下。我想:如果香烟没有熄灭就扔在草丛中,很容易发生火灾!我们捡完易燃物品回到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给我们讲解了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时应该做什么等等。

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的广告牌上写着“草木绿,花儿香,空气新鲜真真好!”。是啊,环境是需要我们去保护、爱护和珍惜的!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一些原来只是从书本上知道的知识。

篇6:社团活动心得与感悟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我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我校优秀艺术人才,经校领导批准,决定开设素描社团。本兴趣小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素描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我校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活动目的:

1.学习素描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方法,锻练同学科学的绘画理念。

教学中以短期素描、长期素描相结合;以素描、速写相结合。

2.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对事物认真观察的能力,手的表现力,及对素描、对速写、对西方绘画科学的认知。

3.让学生明白素描、速写是绘画的基础,加强孩子的意志锻炼,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活动地点及时间:

地点:素描教室

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1、使学生系统了解一些简单的素描常识知识,(美术种类,绘画工具,素描基本绘画方法)。

2、以素描为主,一对一对学生进行素描基础培训(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

3、凡有绘画比赛,辅导学生自己创作作品。

第二——四周:

单个几何体写生配单色衬布,如球体、正方体、圆锥体、棱锥体、圆柱体等,初步学习素描造型的观察方法、构图知识、简单的透视知识,简单的明暗关系。

第五——六周:

主要进行两个几何形体及贯穿体写生,经过本期的学习,学生作品基本达到:构图适当,比例形体基本准确,结构完整有简单的黑白灰关系。第七——八周:

主要进行多个几何形体组合写生(三个以上)及陶罐、水果等其他三个以上的静物写生配合单色衬布及稳定光线,深入学习素描造型知识,通过本期的学习,画面达到构图完整、比例、结构准确,能较好的表现几何形体的立体感、明暗关系明确。

第九——十周:

训练学生进行陶罐与两至三个几何体、水果、玩具等静物组合写生,配有灰色衬布和稳定光线,继续学习训练素描造型知识和绘画技巧。通过本期的学习,使画面构图完整、比例、结构准确,黑白灰关系明确,能较好的表现各静物的立体感和质感。

第十一——十二周:

静物增加:瓷碗、白盘子、各种水果、石膏手、脚或个别石膏五官写生训练,深入学习素描造型能力,画面:构图完整,比例形体准确能

准确的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刻画深入。

第十三周——第二十周:

主要进行石膏像五官写生(口、眼、鼻、耳、大卫局部)训练及速写训练。画面构图完整、人物五官比例透视准确、素描关系完整、刻画深入,有质感和体积感。

篇7:夏令营心得与感悟精选

美好的时间总是十分短暂的,一眨眼的工夫,短短三天的夏令营便过去了。这三天里,虽然让我感到有些疲惫,但我过得十分快乐和充实。此次夏令营让我初步体会到了中学生活的形式,这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第一天上午,我和几位同学主动去体育馆为同学们搬教科书书,汗水湿透了那件崭新的校服,但我们却毫不在乎;中午原有30分钟的午休时间,原本我们都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可因为心里还担心着体育馆里剩余的图书,我们就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同学们搬回了所有的教科书;下午,我又坚持加入了广播操的学习…… 小 荷 作文网

第二天……第三天……第三天下午,学校组织进行了一次广播操会操的评比,我们认真地做着那些不是特别熟悉的动作,大家都争取能得到一个好成绩。

最后一刻的结营式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有:同龄同学的精彩表演,有学长学姐的精心演出,更有激动人心的表彰活动……

没有一个一个的团队合作,就没有这次夏令营的圆满成功。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小组,每一个为这次夏令营服务的工作人员们,各尽所能,使我们的夏令营圆满举行。这次活动中,我们虽然十分辛苦,但丰富的夏令营活动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篇8:央视袁隆平电影观后感个人感悟

观看了《袁隆平》电影,我学习到很多。

学习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科学家气质。面对国际权威科学家对杂交水稻宣判的“死刑”,袁隆平没有胆怯没有退缩,而是打破“教条”、勇闯“禁区”,通过千百次的不懈实验,成功实现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为全人类的粮食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解法”。立足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云变幻,面临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多重考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具备这种开拓创新精神,敢于在荆天棘地中筚路蓝缕,善于在穷山恶水间另辟蹊径,敢蹚“地雷阵”,敢下“深水区”,奋勇当先地为党和人民探索出一条独树一帜的中国道路。

学习他勤干务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让我不下田,除非田里没有水稻了。”带着这句话,袁隆平耕耘田野数十载始终不曾停歇。三系配套、两系法、超级稻……一次又一次科研突破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身为院士仍亲自下田,直到耄耋之年仍苦耕不辍,身价千亿,却不慕半分荣华,躬耕半生,也不曾叫苦一句,他埋首田间,却托举起了全国人民的“铁饭碗”。广大党员干部应学习这种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要记住,不论官做得多大,仍是人民的公仆,不论位置站得多高,也是田间的老牛,只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将文章写在大地上,才能耕出肥沃的“发展田”,结出丰硕的“复兴稻”。

学习他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为民者情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怀着这样崇高的觉悟,袁隆平将研究方向选定为杂交水稻,开始了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真正做到了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他将个人理想熔铸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他所惦念的,从不是一家一姓的享受,而是万家百姓的温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党员干部应提高思想站位,增强大局意识,涵养为民情怀,怀揣“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觉悟,深刻认识到肩负责任之重,承担使命之巨,用“但愿苍生俱饱暖”的爱国襟怀鞭策自己“不辞辛苦出山林”,学习袁隆平老人为苍生谋,不为己谋,谋天下利,不谋私利,在为国为民的征程中奉献自我、实现自我。

后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白头。先贤已逝,唯有怀念,让我们在悲痛中汲取力量,在瞻仰中学习精神。只要我们挺直腰杆、不懈奋进,尽快成长为党和国家新的脊梁,“禾下乘凉”的梦想就必不遥远、计日可期!

篇9:央视袁隆平电影观后感个人感悟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要面子,追求高档次,往往是“点得多、点得贵、吃得少”。签订承诺书只是一种表面的宣传形式,效果还是微不足道,要想人人都把“光盘行动”牢记心中去执行,就要有制度这道“紧箍咒”,使公务消费不敢浪费,整个形成“不想浪费、不愿浪费、不能浪费和不敢浪费”的社会氛围。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向餐饮浪费说不,引导健康理性消费,取得扎实成效。相信结合各地实际,建立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管,进行有效引导,“光盘行动”就会更加有成效。

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院士曾经痛心地说:“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又这么少,人均耕地这么小,好不容易国家投入很大,每年都增加科技投入,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当前,有的地方党政机关虽已建立食堂,“餐票”一词已经淡化在餐馆周边。但还存在公务接待按最高标准执行、食堂饭菜因不合胃口导致大量浪费等现象。可见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能够做好表率,带头“光盘行动”行动,带头勤俭节约,这不但能够引领社会崇朴尚俭的风气形成,也能够有助于塑造机关干部清正廉明的形象,有助于树立党员干部成为群众学习的好榜样,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让勤俭节约风气深入人心。

思想意识决定行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都应当自觉遵守。但是很多人的节约意识还是有所欠缺,要从根本上解决铺张浪费的问题,必须从全民的思想认知上开始,节约意识时时萦绕于脑中,节约行为自然而然付诸行动,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你我做起”的社会风尚,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美德,让节约的警钟在人人心中长鸣。

袁爷爷曾经说:“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投入了毕生的精力,袁爷爷的伟大创举和杰出贡献,必将载入史册,为时代所铭记。其实,不浪费一粒粮食,坚持践行“光盘行动”,也是对袁爷爷的最好怀念。

篇10:央视袁隆平电影观后感个人感悟

读懂“胸怀天下”的情怀,立志献身“新梦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院士是这样说,更是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地去做的。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农大学生,经历过挨饿的他,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在他因病住院前夕,每天坚持下田,孜孜不倦。这正是因为他有“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作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强劲地激发他全力以赴,鞠躬尽瘁。现在,他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追梦的身影,依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感动得网友纷纷泪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时代的我们要自觉涵养家国情怀,牢固树立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大事”之中,耐住寂寞,踏平坎坷,在干事创业征程中“追梦”,在孜孜以求中“逐梦”,在任劳任怨中“筑梦”。

读懂“敢于创新”的精神,大胆尝试“新品种”。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众所周知,全世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但大多数人都在攻坚过程中因缺乏创新思维,导致没有成功。而袁隆平院士却是敢于创新的“有为人”,凭借在十几万株稻穗的采集和观察过程中发现了“突破口”,找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反复试验直至培育出超级的杂交水稻,进而用“一粒种子”解决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甚至是缓解了世界粮食危机。创新如同导火索上“呲呲作响”的火花,能引爆震撼无比的力量。新时代的我们要勇立潮头,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坚持把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放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考量,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去品悟,敢于突破不合时宜的传统束缚,大胆探索应用新科技新手段,选准选好摆脱瓶颈的“突破口”,如袁隆平一样使自身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不断推广这样优质的“新品种”,持续不断地开拓新局面。

读懂“业精于勤”的品质,丰富开拓“责任田”。实践反复证明,业精于勤荒于嬉。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和实验,91岁高龄的他依然经常奔波于田间地头。他参加完“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后,第一时间就跑到千里之外的试验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只有看着沉甸甸的稻穗才是他最大的快乐,即使是已经仔细观察过几十万株。他习惯于“50元”的衬衫衣着和简单的饮食起居,以便心无旁骛地集中精力投入科研之中。只有实践和奋斗的汗水,才能让每个人的“责任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新时代的我们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时刻强化“勤奋敬业”“孜孜以求”的意识,学习袁隆平院士“业精于勤”的品质,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丢”掉架子、“深”入基层,时刻记挂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诠释为民情怀,用“辛勤汗水”不断开拓干事创业的“责任田”,不断提升新时代我们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如今,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摆脱饥饿的英雄已如巨星般陨落。在沉痛的哀思和缅怀中,我们更加读懂了您,更加明白了该如何传承您来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在米香弥漫的中国,会有千百万个像您一样胸怀天下,开拓创新、勤勤恳恳的民族脊梁,时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相关文章:

1.暑假安全教育个人心得与感悟500字

2.《情书》电影心得与体会500字

3.守护清明祭英烈个人心得与感悟

4.职场礼仪培训个人心得与感悟202

5.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心得与感悟

6.生命重于泰山观后心得与感悟

7.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8.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9.袁隆平电影观后感

10.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心得与感悟

下载word文档
《《袁隆平》电影个人心得与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