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最美职工”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幼稚的花生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齐鲁最美职工”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齐鲁最美职工”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齐鲁最美职工”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白晓卉,女,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杰青人才,荣获“全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当选“齐鲁最美职工”。自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带领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一直奋战在一线,先后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与病毒正面交锋。
甘心奉献 白衣执甲为苍生
20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派“山东医学检验队”支援北京。白晓卉担任检验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对口支援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队员们在一天内完成集结,携省卫生健康委紧急筹集的5套仪器及配套试剂等物资,逆行北上。抵达北京后,白晓卉作为队长,承担总协调、优化流程的工作,并迅速提出了实验室的改建方案,在48小时内就紧急改造完成了布局相对合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具备4个功能区和高压灭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经过多日的艰苦奋战,白晓卉所带领的山东医学检验队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累计完成核酸检测数万人份。
主动请缨 直面病毒战疫情
年7月,刚刚结束在北京20多天的“战斗”,疫情又在新疆出现。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白晓卉在隔离期间就写下了激情澎湃的“请战书”。刚出隔离期,白晓卉再次作为队长,带领山东第二批援疆医学检验队41名检验人员从济南出发,奔波近万里,驰援新疆。队员们在喀什与当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累计完成了20多万人份的检测工作。为提高喀什地区的整体核酸检测能力,白晓卉等队员们对当地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开展了为期9天不间断的全程培训,为当地培养了60多名业务骨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队伍。
2022年1月5日,接到省卫健委支援河南的命令后,白晓卉又一次踏上征途,作为领队,带领我院6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河南疫情处置检测队,先后赴郑州、安阳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为了加快标本检测速度,队员们分工明确,每天四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白晓卉作为领队,更是一直在进行各方协调部署,尽全力保障战友没有后顾之忧。
身先士卒 一腔热血践初心
2022年3月8日晚,我省疫情爆发,接到省卫健委支援命令,白晓卉再一次作为领队,与5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白晓卉作为支援威海疫情处置省直检测队领队,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随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14时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每次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防护服厚重封闭,一轮实验下来,往往汗水浸湿了衣服,脸上布满了护目镜的压痕。白晓卉在紧张的工作间隙,不断学习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并多次通过视频会议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培训。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及检测质量,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方案、优化流程,进行精细化岗位管理,形成流水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和检测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3月20日6时45分,白晓卉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她用生命搭建起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强防线,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尽我全力 守护患者保健康
工作中的白晓卉在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除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还针对遗传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进行分子基因层面上的诊断,主要是围绕着遗传性耳蜗的致病基因进行研究和筛查,通过预警尽最大可能避免耳聋的发生。
从医10余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白晓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200余分,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26篇,单篇论文的最高他引次数达70余次,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研究摘要1篇。白晓卉还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培养过多位优秀的青年医学人才。
“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白晓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篇2:“齐鲁最美职工”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月20日,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山东医疗界痛失英才,全省为之悲恸。听闻噩耗,很多人在网上留言,“心痛到泪流满面”“看到这个消息太心疼了”。人们心疼的是,她这么年轻、优秀、敬业,而天不假年,英年早逝。
白晓卉在3月9日凌晨抵达威海后,即带领4个小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中。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是冲锋在前线的“侦察兵”。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无论早晚,无论寒暑,以“火眼金睛”在第一时间识别病毒。短短十几天,威海疫情社会传播风险就得到了有效控制,白晓卉用成绩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承诺。
曾在20被评为“齐鲁最美职工”的白晓卉,有着防护服和护目镜遮挡不住的美。她是落落大方的知识女性,作为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她达到了很高的专业水准,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但是她并不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是心怀天下,哪有有需要就往哪里冲。隔离期间,她写下了激情澎湃的“请战书”,只要病毒不退,战斗就没有终止。这两年,她转战于北京、新疆、河南等地,为当地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援,创造了交口称赞的“山东速度”,为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的检测队伍,在实战中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白晓卉说到,也做到了。她是和平时代的英雄,以自己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无数人的岁月静好。春分时节,乍暖还寒,在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候,白晓卉永远告别了她热爱的事业,她的事迹也将被人民永远铭记——
白晓卉,英雄之花,你的“最美”永不凋谢。
篇3:2022白晓卉先进事迹
白晓卉,女,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当选“齐鲁最美职工”。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带领医院检验医师们一直奋战在一线,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
她在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表示,“每次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其间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加上防护服厚重封闭,一轮实验下来,往往汗水浸湿了衣服,脸上布满了护目镜的压痕。”
作为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在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即带领4个工作小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中。
核酸检测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提高标本检测速度,9日至12日连续四个夜班高强度工作,截至3月19日共连续工作11天,其中7天为夜班。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避免浪费时间,他们工作6小时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3月19日凌晨3时,白晓卉结束夜班后返回酒店休息,午餐时与同事共同就餐,16时48分与同事微信联系后即再无回复。23时同事发现一直无回复即前往其入住的房间查看,敲门无人应答手机在屋内无人接听。
同事便请酒店工作人员打开房门,发现白晓卉在卫生间内俯卧位摔倒在地,无脉搏心跳,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120急救人员到达后随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等一系列救治,并前往威海市立三院急诊科进行抢救。
3月20日6时45分,白晓卉经抢救无效去世。临床专家初步诊断系心源性猝死。
据《大众日报》报道,在3月22日的告别仪式前,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等看望了白晓卉同志的家属代表。
他说,白晓卉同志是党的好干部,疫情发生以来,她奋战在一线,用生命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值得全社会学习,我们对失去这样一位好同志深感悲痛。有关部门要做好白晓卉同志的后事处理工作,关心关爱家属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总结好表彰好宣传好白晓卉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全社会以白晓卉同志为榜样,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篇4:2022白晓卉先进事迹
决定指出,白晓卉胸怀“国之大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奔赴抗疫最前线,毫无畏惧投入防控救治工作,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展现了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承诺,是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女性代表。
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妇女向白晓卉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永葆初心、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她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意志品质,学习她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立足岗位、接续奋斗,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
据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一直担任山东医学检验队队长,辗转奋战在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地疫情防控第一线,曾率队创造了48小时改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山东速度”。在2022年3月驰援威海期间,她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
篇5:最美职工“白晓卉”个人事迹感悟
3月20日,威海,春寒料峭,惊闻山东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牺牲在抗疫一线,让人深感悲痛和惋惜,同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在了解您的事迹后,我忍不住想对您说:
越是艰险越向前,您勇当抗疫排头兵。作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师,您不是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而是与病毒正面交锋。每次的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其间您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在厚厚的防护服封闭下,您的衣服被汗水浸湿,脸上布满了护目镜压痕。做为离病毒最近的人,为了准确的检验结果,您面对种种困难无怨无悔,不断学习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技术规范,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方案、优化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和检测能力。在艰苦的抗疫一线中,您勇挑重担,谋事干事,扛红旗、炸碉堡,为消灭疫情夙兴夜寐,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抗疫最前线。
党旗所指即方向,您纵有千难绝不让。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您忙碌的身影。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您担任检验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对口支援有效提升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在圆满完成北京期间任务后,疫情又在新疆出现,正在隔离期间的您立马写下激情澎湃的“请战书”,隔离期一结束便带领山东第二批援疆医学检验队奔波万里驰援新疆。3月份威海市出现疫情后,您作为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即带领4个工作小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中。疫情一线党旗高高飘扬,您也一直追寻党旗所指的方向。
蜡炬成灰泪始干,您无私奉献身许国。在谈及20的新年愿望时,您曾许下一个心愿:“我希望能换回原来的隔离服,当我换回原来衣服的时候,就说明疫情已经结束了。” 为了尽快遏制新冠疫情发展,您带领着核酸检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以提高标本检测速度,其中3月9日至12日连续四个夜班进行高负荷工作,坚定着用实际行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信念。然而天妒英才,由于连续高强度工作导致突发疾病,3月20日,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2岁。您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生命守护生命,诠释了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担当。
逝者已矣,白医生,您放心,我们会接过您的“接力棒”,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高昂的战斗意志,更加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在疫情防控战中奋勇向前、砥砺前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篇6:2022年三八红旗手白晓卉个人先进事迹(精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2年1月5日接到省卫健委支援河南命令后,白晓卉又一次踏上征途,作为领队,带领医院6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河南疫情处置检测队,6日凌晨5点集合后仪器设备装车出发,与山东省直支援检测队汇合,增援河南省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当日抵达郑州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实验室筹备工作中,至7日凌晨2点,完成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在实验室验收后随即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为了尽快遏制新冠疫情发展,核酸检测不仅要求准确性,也要求检测速度。为了加快标本检测速度,队员们分工明确,每天四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每个班次6小时,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几乎所有队员都是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每个人心中都坚定着用实际行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信念,常常是一个班次结束后回到酒店已经精疲力尽,一觉醒来又再次投入到下个班次的“战斗”中。
1月14日在完成了8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后接到紧急通知部署,全体队员于凌晨完成了所有援助设备的拆机装箱,于15日赴河南安阳市滑县支援核酸检测工作。队员们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再次踏上征程。
抵达安阳滑县方舱实验室后,白晓卉又带领队员们迅速调整人员配置投入到了新实验室的工作中,因为工作条件有所改变,原先的各项工作流程都需要重新梳理,作为组长甘愿牺牲休息时间,出舱后还在不断探讨如何提高检测效率、改善工作流程等,在完成本职任务后从不着急出舱休息,而是帮助队友们加快工作速度,完成实验室打扫卫生和消毒工作。
篇7:2022年三八红旗手白晓卉个人先进事迹(精选)
在工作中,白晓卉又会变得十分认真。
白晓卉的同事邱旸回忆说,白晓卉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和领导能力。此前跟白晓卉共事时,曾被她的严谨和执着打动。“有一次我负责一个文件,我俩前前后后改了不下十遍,工作中的她真的非常仔细。”回忆起曾经相处的时光,邱旸一度哽咽,“白姐永远在我们心里,我们不会忘了你,还会按照你的要求来努力工作。今天很多同事她们还得上班,没办法全都过来,我替他们来跟白姐说声再见。”
“她尽全力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科研平台,想让我们快点成材。希望她能好好休息,不要担心科研上的事。她的学生们也都很优秀,我们在她身上学习到了很多。”白晓卉的同事徐璐璐说,在工作上白晓卉一直给予她鼓励和支持,会将个人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他人。
同事刘凯南介绍,尽管他与白晓卉在工作上的交集不算多,但他眼中的白晓卉,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仍然可以用“尽自己全力”来形容,且平时的工作非常辛劳。“她是比较受大家爱戴的人。白主任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临床一线工作,这段时间基本在做抗疫检验的援助。”
篇8:2022年三八红旗手白晓卉个人先进事迹(精选)
3月8日晚,山东省疫情爆发,接到省卫健委支援命令,白晓卉再一次作为领队,与赵胜梅、吴晓本、路超、许瑞、张倡志共6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其中四位队员是在刚结束支援河南核酸检测工作不久后,再次与家人分别踏上抗疫征程。
白晓卉作为支援威海疫情处置省直检测队领队,带队于3月8日22时赴威海支援核酸检测工作,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随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14时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为了尽快遏制新冠疫情发展,核酸检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提高标本检测速度。9日至12日连续四个夜班高强度工作,截至3月19日共连续工作11天其中7天为夜班。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避免浪费时间,工作6小时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常常是一个班次结束后回到房间已经精疲力尽,一觉醒来又再次投入到下个班次的“战疫”中。
19日凌晨3时,白晓卉结束夜班后返回威海铂丽斯国际酒店休息,午餐时与同事共同就餐,16时48分与同事微信联系后即再无回复。23时同事发现一直无回复即前往其入住的房间查看,敲门无人应答手机在屋内无人接听。同事便请酒店工作人员打开房门发现白晓卉在卫生间内俯卧位摔倒在地,无脉搏心跳,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120急救人员到达后随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等一系列救治,并前往威海市立三院急诊科进行抢救,20日经抢救无效牺牲。
据了解,工作中白晓卉除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还针对遗传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进行分子基因层面上的诊断,主要是围绕着遗传性耳蜗的致病基因进行研究和筛查,通过预警尽最大可能避免耳聋的发生。
从医10余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白晓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200余分,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单篇论文的最高他引次数达70余次,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研究摘要1篇。当选“齐鲁最美职工”。
“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白晓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篇9:2022年三八红旗手白晓卉个人先进事迹(精选)
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派“山东医学检验队”支援北京。白晓卉担任检验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对口支援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队员们在一天内完成集结,携省卫生健康委紧急筹集的5套仪器及配套试剂等物资,逆行北上。
抵达北京后,白晓卉等人立即赶到实验室,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中。白晓卉作为队长,承担总协调、优化流程的工作,并迅速提出了实验室的改建方案。山东队员们和北大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一起分工协作、争分夺秒,在48小时内紧急改造完成了布局相对合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具备4个功能区和高压灭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每天可检测1万份样本。
山东医学检验队与北大人民医院检验科人员混编,停人不停机,24小时轮班工作。同时,他们健全了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了PCR扩增仪的性能验证,建立了室内质控判读规则及复检规则,组织了多次的业务培训,参与撰写及完善SOP文件30份、记录表格31份等。
此外,他们还拍摄了原创的检测流程视频,并剪辑加入文字和配音,为后续实验室人员工作的规范化操作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多日的艰苦奋战,白晓卉所带领的山东医学检验队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累计完成核酸检测数万人份。
篇10:2022“白衣战士”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
3月20日6时45分,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这一悲痛的消息传到了她的家乡聊城市高唐县,亲朋好友、老师同学,无不深感悲痛与惋惜。在大家的眼里,白晓卉自幼品学兼优、刻苦努力、乐于助人,她是高唐人的骄傲。
从初中到高中,现在高唐县人民医院就职的苗静与白晓卉是六年的同学,在她的记忆中,白晓卉是妥妥的“学霸”。
“她在高三的时候,因为身体不舒服,休学了一段时间,但是她在家从未放弃过学习,非常非常自律,最后以我们班非常高的成绩,考到了当时的山东医科大学,现在的山大。”苗静说,从中学起,白晓卉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高中时期,白晓卉是班里的班长,还当过学习委员,在她的带动下,班上近10名同学走上了学医之路,如今正奋战在临床一线。
“检验人员是我们的幕后英雄!白晓卉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誓言!”苗静说到。
篇11:2022“白衣战士”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
全国妇联3月22日作出决定,追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原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白晓卉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自20_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一直担任山东医学检验队队长,辗转奋战在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地疫情防控第一线,曾率队创造了48小时改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山东速度”。在2022年3月驰援威海期间,她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
决定指出,白晓卉胸怀“国之大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奔赴抗疫最前线,毫无畏惧投入防控救治工作,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展现了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承诺,是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女性代表。
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妇女向白晓卉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永葆初心、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她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意志品质,学习她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立足岗位、接续奋斗,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篇12:2022“白衣战士”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
3月20日,山东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
天妒英才!白晓卉是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学术骨干,当选“齐鲁最美职工”。作为项目负责人,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曾发表SCI论文50余篇。在山东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白晓卉不幸离世,将生命刻度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42岁,令人无比悲恸,众多网友纷纷留言哀悼,由衷表达敬意与惋惜之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白晓卉用生命践行了《医学生誓言》里的这句话。自20_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带领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一直奋战在一线。他们不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却与病毒魔鬼正面交锋。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也是冲锋在抗疫前沿的“侦察兵”。每次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其间他们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加上防护服厚重封闭,一轮实验下来,往往汗水浸湿了衣服,脸上布满了护目镜的压痕。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他们的使命和职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当前,白晓卉视疫情为命令,不顾个人安危,曾多次义无反顾踏上“逆行”征程,马不停蹄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带去山东医护战线的精湛医疗技术和山东素有的情义与担当。当一些地方紧急按下暂停键的时候,他们却按下了加速键,充分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努力搭起支撑生命的港湾,用生命奔赴使命,用誓言托起生命的方舟,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舍生取义。白晓卉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齐鲁儿女的优秀代表,是这场战“疫”当之无愧的英雄。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颗颗勇敢无畏的心、一个个坚毅逆行的背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无畏逆行,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英勇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美守护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告慰逝者,让我们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斗。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战斗还在继续,我们必须继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唯有胜利的消息,方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我们致敬逝者、哀悼逝者,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在当下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该做的,就是循着英雄的足迹戮力前行,凝心聚力、坚定信心,继续砥砺奋进,共同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斗,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篇13:2022“白衣战士”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
3月8日晚,接到山东省卫健委支援命令,白晓卉再一次作为领队,与其他六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其中四位队员是在刚结束支援河南核酸检测工作不久后,再次与家人分别踏上抗疫征程。
白晓卉作为支援威海疫情处置省直检测队领队,带队于3月8日22时赴威海支援核酸检测工作,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随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14时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为了尽快遏制新冠疫情发展,核酸检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提高标本检测速度。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避免浪费时间,核酸检队工作6小时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常常是一个班次结束后回到房间已经精疲力尽,一觉醒来又再次投入到下个班次的“战疫”中。
3月20日6时45分,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临床专家初步诊断系心源性猝死。
记者了解到,除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白晓卉还针对遗传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进行分子基因层面上的诊断。从医10余年,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项。
“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劳动者。”白晓卉曾说,“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神圣的医学誓言。白晓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白晓卉,一路走好!
篇14:2022“白衣战士”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
她是白衣天使,她是白衣战士,她更是逆行的勇士。
3月20日6时45分,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疫情当前,山东医疗界痛失英才,无数人为之心痛、为之泪目。
年仅42岁的白晓卉生前系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自20_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带领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一直奋战在一线。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他们虽不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却与病毒魔鬼正面交锋。
在北京,她带领山东医学检验队创造了48小时紧急改造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山东速度”;在新疆,她为当地培训了核酸检测人员60余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检测队伍。在河南,她用实际行动助河南打赢疫情阻击战,不管在哪里,她都为当地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苦仗、硬仗。
作为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即带领4个工作小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中。为了尽快遏制新冠疫情发展,核酸检测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提高标本检测速度。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避免浪费时间,工作6小时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常常是一个班次结束后回到房间已经精疲力尽,一觉醒来又再次投入到下个班次的“战疫”中。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奋斗在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第一线。疫情当前,她是普通人,她也是英雄,她将医生的职业铭记于心,夜以继日的奋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让人肃然起敬。“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白晓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承诺。
不忘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勇于担当护佑生命的使命。2021年她当选“齐鲁最美职工”。她的“美”,是危急关头的坚定逆行;她的“美”,是精益求精的专业与专注;她的“美”,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英勇无畏。她的坚守与赤诚、她的果敢与勇毅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她用善良勇敢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大爱担当。
【“齐鲁最美职工”白晓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职工先进事迹范文
10.疫情最美志愿者先进事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