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煎饼小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现正处于夏季,儿童出行游玩公共场所较为频繁,故而手足口病也正值高发期,我市手足口病发病数出现增多现象。为了向社区居民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我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现简要地总结如下:
我中心积极应对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通过门诊滚动电子屏、宣传室视频播放、讲座、咨询、社区张贴宣传画,并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张,同时我中心通过微信向家长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加大了对本辖区居民,尤其是0-5岁儿童及家长的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和分发宣传资料,已经全面覆盖我社区居民,做到了家喻户晓,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全方位向广大群众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防范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防病意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宣传力度,群策群力,就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决心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预防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篇2: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通过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我镇上半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XX例,无重症病例报告,结合近两年来的疫情发病趋势,为有效的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和传播蔓延,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救治,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现就此项工作小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要求大家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来抓。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坚守岗位,保持通讯工具畅通,确保遇到紧急情况,人员及时到位。
二、进一步加强卫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为有效应对今后手足口病的发生,我院又7月5日召集了本单位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努力提高乡村医生和我院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水平。
三、认真做好转诊工作,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接诊医生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时,及时转送市县定点医院救治。防止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四、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处置
我院疫情工作人员坚持每日浏览国家传染病报信息系统,发现辖区有病例报告及时通知院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进行应对处置。
六、切实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自手足口病暴发以来,在我院无治疗科室的.情况下,我们重点对辖区内病号较多的卫生室进行了重点督导,要求卫生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规范手足口病诊疗流程,防止患者间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执行我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并加强了对辖区内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幼托机构晨检制度的规范合理性。
七、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进入村庄、尤其是历年来手足口病高发村庄、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积极开展面向辖区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面向群众深入开展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用卫生院宣传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通过有效地宣传群众对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为今后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打好了基础。
篇3: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为做好我镇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和传播蔓延,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救治,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现就此项工作小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要求大家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来抓。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坚守岗位,保持通讯工具畅通,确保遇到紧急情况,人员及时到位。
二、进一步加强卫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我院在3月17日召集了母婴保健员、本单位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努力提高乡村医生和我院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水平。
三、规范预检分诊工作
设立预检分诊台,配备专人,工作不流于形式,完善诊疗记录,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做好有关病史的采集及相关检查,做好排查和分诊工作,防止漏诊和误诊。
四、认真做好会诊和转诊工作,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接诊医生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时,及时转送市人民医院救治。防止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五、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我院防保组工作人员坚持每日统计发热病人数据,并按照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六、切实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自手足口病暴发以来,我院一直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规范手足口病诊疗流程,防止患者间的传播,各医务人员严格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执行我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七、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在门诊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积极开展面向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面向群众深入开展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利用卫生院宣传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水平。并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
篇4:中心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中心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手足口病传染疫情,我院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在院长的带领下,我院全体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社会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目标,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结合我院实际,精心组织,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使所有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在我辖区的传染,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现将我院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本次活动院领导亲自挂帅,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职工为成员的卫生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真抓实干,开展全镇的爱国卫生活动。
二、宣传广泛,认识明确,营造了爱国卫生运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结合我院实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利用镇区集会发放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使社会所有人了解到手足口病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和传染。号召所有人参与治理环境,重点死角、周边地区的`卫生。
三、认真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
防控手足口病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院立即启动预防传染病的紧急预案。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各村防疫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加强厕所的清洁和管理,做好各村的消毒处理工作,做好各家各户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
全年我们一共督导了18名手足口病患者,每名患者都有随访记录,患者病历等相关材料。
四、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不断提高预防诊治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卫生资源,打好防控手足口病的攻坚战,确保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篇5: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从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以来,其一直是我县重点防控传染病之一。根据我县手足口病发病趋势预测分析,5月份手足口病疫情将会上升及5月2日我县已出现1例重症病例的情况,为提高对手足口病监测的灵敏度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并及早治疗,县卫生局组织县疾控中心相关专业人员对县城13所幼儿园、2所农场幼儿园和2所镇上幼儿园进行督导检查以及进行现场宣传教育。现将督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通过询问,多数幼儿园没有成立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即使被告知有成立的,也并无文件等资料显示。
(2)发现可疑手足口病病例,有报告记录的幼儿园在督查到的幼儿园中只占1/4。没有一所幼儿园电话报告手足口病或可疑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方面,通过询问,开展过培训的幼儿园在督查到的幼儿园中也只占1/4,但几乎没有培训签到表。
(4)晨检情况:督查的幼儿园都备有体温计,但开展晨检的幼儿园只占1/3,且晨检不规律进行。
(5)被督查的幼儿园都有学生缺课/病假记录。
(6)被督查的幼儿园每周至少一次对学生用具和活动场所进行简单清洁剂消毒,但无消毒记录,无专人管理及专业消毒设施。
(7)部分幼儿园有简单张贴手足口病宣传海报进行宣传,少数幼儿园有简单板书预防知识。
(8)被督查的幼儿园都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1)被询问到的老师基本上都知道手足口病,有的通过学校宣传知道,有的去卫生院时看到宣传栏知道,有的通过跟亲戚朋友聊天时知道。
(2)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很多人知道的不是很准确。
(3)对手足口病预防,通过街上、卫生院等地方悬挂的横幅基本上都知道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
三、宣传资料的'发放
对督查的幼儿园,都发放了相关的手足口病宣传折页,海报,小册子等,并进行现场宣传教育。
四、建议
(1)县委县政府继续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县卫生局继续把手足口病作为重点传染病防控并及早做出工作部署,继续贯彻以传染源管理和重症病例救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提高各医疗机构对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以便及早实施有效救治。
(2)县疾控中心需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的督导,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建立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例聚集性发病的报告渠道,做好手足口病防控的“四早”工作,最大限度的压低疫情,避免手足口病的蔓延流行。
(3)各医疗机构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加强对本辖区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督导,防治知识的培训及宣传教育工作。
篇6: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点。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和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可能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时把持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和流行法令,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供应科学依据,201X年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防备控制指南(201X年版)》,发展了防控工作,现将201X年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市疫情概况
(一)201X年疫情分析
1、地分辨布
201X年常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785例,发病率为83.63/10万,较201X年(45.29/10万)回升了84.65%。报告重症病例1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全市除西洞庭区外,其他1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鼎城区(815例),澧县(779例),武陵区(638例),石门(619例),安乡县(568例),上述五县区累计病例数(3419例),占全市病例数的71.45%。(详见表1)
表1 常德市201X-201X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相比201X年201X年
县市区
发病数发病率死亡数死亡率发病数发病率死亡数去世亡率
合 计
258845.2950.19%478583.630-
武陵区
457101.3010.22%638141.150-
鼎城区
38350.000-815105.230-
安乡县
32259.110.31%568104.030-
汉寿县
15621.630-33145.750-
澧县
23728.920-77995.080-
临澧县
10425.320-451109.740-
桃源县
64570.1420.31%34237.190-
石门县
15623.3310.64%61992.560-
津市市
5523.160-11950.230-
德山开发区
4457.090-96124.250-
西湖管理区
49.180-2250.400-
西洞庭区
2255.800---0-
贺家山区
19.550-328.920-
不详县
2-0-2-0-
注:发病率(1/10万)
2、时光分布
自201X年5月纳入丙类沾染病报告治理以来,每月均有病例呈文。201X年3月份病例开始增多,4月份发病达到高峰,为1347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28.15%,5月份发病逐渐下降,8-12月发病坚持在较低水平,大抵与去年同期持平。与201X年发病高峰在5月比较,今年的发病高峰期提前了一月左右,详见图1。
3、职业散布
4785例病例中,主要为散居儿童(3369例,占70.41%),幼托儿童1257例(占26.27%),学生141例(占2.95%),其他职业情况详见表2。
表2 常德市201X年手足口病例职业发病情况职业发病数死亡数发病形成比(%)幼托儿童1257026.27散居儿童3369070.41学生14102.95老师100.02工人100.02民工100.02农民400.08干部人员100.02不详700.15其它300.06合计47850100
4、性别、年龄分布
4785例病人中,男性3020例(占63.11%),女性1765例(占36.87%),男女性别比为1.71:1。最大年纪59岁,最小出生后8天;病例主要集中在0~4岁春秋组儿童,共4339例(占总病例数的90.68%),详见表3。
表3 常德市201X年手足口病年事、性别发病情况
年龄男女小计构成比0-31818350110.471-60535295720.002-865525139029.053-60636396920.254-34218052210.915-154822364.936-5826841.767-229310.658-810180.389-96150.3110-2723501.0415-66120.25总计30654785100.00
(二)聚集性病例疫情
201X年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集合性病例疫情119起,累计报告病例428例,占总病例数的8.94%。时间主要集中在201X年3~4月份,以澧县最多(34起),报告病例120例,占28.04%,详见表4。
表4 常德市201X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统计县市区疫情数量(起)病例共计(例)所占比例(%)武陵区148519.86鼎城区196715.65安乡县12337.71澧 县3412028.04石门县197016.36汉寿县7153.50桃源县5112.57津市市4102.34临澧县3102.34德山区151.17西湖区120.47合 计119428100.00
(三)重症和逝世亡病例情形
201X年全市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2例,均已治愈,无死亡病例报告。地区分布为鼎城区5例(占41.67%),武陵区3例(占25.0%),汉寿县2例(占16.67%),安乡县和临澧县各1例(辨别占8.33%)。12例重症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男女性别比为1.4: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10例(占83.33%),其次为幼托儿童2例(16.67%);发病年龄均在0-3岁组儿童,其中以1岁组儿童最多,发病7例(占58.33%),其次为0岁和3岁组儿童(各2例,各占16.67%),2岁组最少(1例,占8.33%)。对12例重症病例均进行了采样检测,检出阳性8份,阳性率为66.67%,其中:ev71型4份(50%),coxa16型3份(37.5%),ev型1份(12.5%)。
(四)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X年全市共采集手足口病标本86份,检测86份,阳性55份,阳性率为63.95%,其中:ev71型10份(18.18%),coxa16型27份(49.09%),ev型18份(32.73%),各县市区采样数目见表5。
表5 常德市201X年各县市区手足口病检测统计表县市区采样数阳性数阳性率(%)ev71coxa16ev武陵区292275.863136安乡县1616100.00592津市市5480.00031澧 县5120.00010桃源县200.00000鼎城区10440.00004汉寿县7228.57200临澧县3266.67011石门县9444.44004合 计865563.95102718
二、疫情特点
1、发病率与去年比拟,回升了84.65%,增幅较大。重要起因有以下多少个方面:一是手足口病自去年5月份开端纳入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201X年1~4月份,我市无手足口病例报告,而201X年1~4月报告1863例。二是部分医生对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掌握欠准确,通过我中央专家组深入到发病较多的澧县和石门县公民病院进行调查,认为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处于临界线,部分病例仅1个红点或1各丘疹,即诊断为手足口病,进行网络报告,是3-4月份疫情大幅上升的原因之一。二是对病例不严厉隔离。病例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发现首例后不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导致幼儿穿插感染。三是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幼儿园的监护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欠缺,预防措施不够也是造成疫情上升不可忽视的因素。
2、发病顶峰集中在4~5月份,通过将对疫情监测资料比拟,表明201X年跟201X年的疫情发病趋势一致,我市手足口病流行期为3~7月份,属肠道病毒流行节令,合乎该病的风行特色。今年通过对卫生专业技巧职员手足口病防治常识的再培训,进步了病例诊断与讲演的及时性、准确性,强化了病例救治才干,重症患者比例大大下降,且未产生死亡病例。
3、发病广泛,但以散发为主。全市除西洞庭区外,其他12个县市区均有报告病例。另外,今年共报告聚集性病例428例,仅占病例总数的8.94%。
4、发病以婴幼儿为主。患者主要集中在0~4岁年龄组婴幼儿,共有4339例(占总报告病例的90.68%);病例以散居儿童最多,达3369例(占总病例数的70.41%),其次为托幼儿童1257例(占26.27%)和学生141例(占2.95%)。
5、试验室检测成果显示, coxa16型肠道病毒成为201X年我市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而201X年以ev71型流举动主,但重症病例检出的病毒型别仍以ev71型为主。
三、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今年3月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快速反应、有效应答、迷信戒备,做了大量工作:
1、迅速进行了安排安排。3月13日,市卫生局召开了全市疾病防范操纵工作会议,对手足口病等重点感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跟部署。
2、加大了对手足口病疫情的网络巡查和主动监测力度,动摇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医治。特殊是对发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苗头时,及时反馈给相干县市区,引导各县市区开展相关调查和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3、密切关注幼托机构和小学等重点部位手足口病疫情,对聚集性病例、暴发疫情和重症病例及时发展了盛行病学考核,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4、加强了业务指导和督导。市疾控中央于3月26日下发了常疾控函[201X]6号《关于切实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告诉》;4月3日又转发了湘疾控[201X]35号《对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告知》。4月7日市疾控中央派专家赴澧县、石门等疫情高发地督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4月8日,局长郑家火同志亲自带领局部专家专程到石门、澧县、安乡等地入病房、访病人、召开座谈会,调研和指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4月9日,市疾控核心周应育副主任率领消杀灭科人员到城区6个幼儿园开展防控工作督导,并现场领导幼儿园消毒工作。
5、利用发放宣传单、电视访谈、报纸先容等多种情势开展了手足口病健康教导工作,向广大市民宣扬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四、工作倡导
1、进一步尺度病例诊治,严格疫情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按卫生部《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能指南(试行)》、《肠道病毒(ev71)沾染诊疗指南(201X年版)》的恳求,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手足口病常识再培训,强化与其余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认真落实转诊制度、病例筛选制度和分类救治准则,及早发现和及时救治危重并发症患者,防止浮现死亡病例。
2、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暴发疫情处置。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要增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发明凑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苗头时,及早核实疫情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病例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
3、强化预检分诊,做好病人隔离救治,落实消毒隔离办法,避免交叉感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预检分诊轨制,防止手足口病与其余常见病混淆就诊,预防医源性沾染。对危重病例,组织专家全力救治或转至上级有定点医院救治。各地疾控中心及时做好辖区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考察和标本采集。
4、加强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防控工作,请求各托幼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落实消毒制度、晨检制度、缺席起因追踪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任务查究制度,预防托幼机构疫情暴发。
5、开展健康教诲,提高民众防病知识程度。以各种形式正面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矫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留心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篇7: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自今年以来,我镇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秘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积极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疫情比较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范围5岁以下儿童总数为人,3岁以下儿童总数为人。幼托机构共有所,在园儿童数为人。近期,我镇手足口病发病率较群同期明显上升,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二、目前采取的工作措施
1、加强了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了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我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手足口病技术小组,设立体温检测点、专人预检分诊,专门的发热诊室,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好转诊和报告制度。
2、加大了疫情监测控制力度。对容易形成疫情暴发点的托幼机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托幼机构加强宣传教育,指导落实家庭、个人防护措施。
3、加强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及时组织我院和乡村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强调临床医务人员临床中要高度排除手足口病,减少临床中误诊、漏诊的发生。
4、加强督导检查。多次对辖区乡村医务人员的手足口病防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5、广泛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单3000余份,使群众认识到手足口病可防可治,消除恐慌心理。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努力,我们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工作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医务人员的对手足口病疫情形势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二是对群众宣传还不到位,三是对乡村医务人员督导检查还不够细。四是我院和村卫生室设施条件差,乡村医务人员人员技术水平偏低。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要明确认识到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 要进一步提高对防控工作的认识,明确个人职责,落实责任。二是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疫情管理,继续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控制院内感染。三是继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篇8:手足口病半年工作总结
1、前言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按照浑江卫发〔xx〕148号文件《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针对重点场所目标人群和医护人员以及广大群众,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社会、家长、幼托和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对减少和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婴幼儿的健康。
2、组织领导与部门协调
我中心领导深入领会文件和主题精神,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安排, 要求我们切实开展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和有利条件大力营造全社区共同参与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氛围。经过讨论决定以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宣传情况
这次宣传活动我中心共出动医务人员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份,专版一副,累计接受咨询20人次。在4楼会议室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相关治疗方法。
(二)宣传效果评价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设置专栏、医师为辖区群众讲解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等宣传方式,使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更加注意婴幼儿患者的发病情况,开展对家长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同时使目标人群和广大群众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掌握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方法,消除恐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护广大婴幼儿健康。
4、存在问题
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对家长起到应该的宣传效果,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引导作用;宣传方式及道具简陋,宣传效果稍差。
5、工作建议
加大对辖区学校的沟通,加强对学校老师健康教育意识的培训,让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健康知识的传播。医疗机构加大对宣传道具的更新力度,让健康知识更容易传播,更易于被接受。
篇9:手足口病半年工作总结
自今年以来,手足口病呈流行趋势,根据市卫生局和*卫生局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和的实际,采取了积极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疫情比较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范围5岁以下儿童总数为人,3岁以下儿童总数为人。幼托机构共有所,在园儿童数为人。从xx年1月至xx年5月7日,共报告手足口病例,重症病人例,无死亡病例。今年报告手足口病例,目前住院病人0人,无危重和死亡病例。发病人群中以0-5岁儿童居多,总体呈散发状态。由于逐渐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7月份),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二、目前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了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了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我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手足口病技术小组,设立体温检测点、专人预检分诊,专门的发热诊室,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好转诊和报告制度。
二、加大了疫情监测控制力度。对容易形成疫情暴发点的托幼机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托幼机构加强宣传教育,指导落实家庭、个人防护措施。
三、加强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及时组织我院和乡村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强调临床医务人员临床中要高度排除手足口病,减少临床中误诊、漏诊的发生。
四、加强督导检查。多次对辖区乡村医务人员的手足口病防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五、广泛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单3000余份,使群众认识到手足口病可防可治,消除恐慌心理。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努力,我们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工作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医务人员的对手足口病疫情形势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二是对群众宣传还不到位,三是对乡村医务人员督导检查还不够细。四是我院和村卫生室设施条件差,乡村医务人员人员技术水平偏低。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要明确认识到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 要进一步提高对防控工作的认识,明确个人职责,落实责任。二是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疫情管理,继续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控制院内感染。三是继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篇10: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及时发现、有序应对、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降低发病率,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及原则
工作目标: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指导和规范全镇范围内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全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坚持专业队伍防控与群防群控相结合,以村级群防群控为基础,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为重点,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抓预防、抓控制、抓基础;坚持属地管理,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针对今年手足口病发病形势,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做深做细防控工作,确保全镇防控工作深入、扎实、有效。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要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周边乡镇的疫情情况,充分估计镇内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和应急准备工作;镇教育办公室要加强对学校和各幼儿园的卫生监督检查。发现病例要及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对辖区群众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对与疫区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主动搜索发现病人,一旦发现儿童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诊治疗;要对疫情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隔离观察管理,对辖区内的出院病人要跟踪调查一周。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要在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时,根据疫情性质和危害实行日报告制度;诊断的手足口病要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出现暴发疫情,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二)抓好环境消毒。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组织专业队伍,对全镇各村、各单位居住、办公和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集中消毒处理,对5周岁以下儿童家庭、出院病人家庭及其四邻进行环境消毒。厕所用石灰消毒,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必须用84消毒液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镇村卫生环境。要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三)完善救治措施。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要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作用,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杜绝村卫生室截留5岁以下发热儿童现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掌握手足口病诊治标准,做好药品、消毒液等主要物资供应工作。在救治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分析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致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程规律,及时总结救治经验,尽早发现重症患者,及时转运,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
(四)严格落实包村包户制度。各管区、村及包村机关干部要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监督作用,切实担负起包村包户责任。包村包户的对象为5岁以下儿童,具体工作要求:对每名5岁以下儿童登记造册,保证每个儿童有人管理;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保证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对儿童进行晨检、午检,保证及时发现病人;对有不适症状的儿童实行随访,保证能够及时送诊;对发病儿童和家长的隔离及环境消毒,保证疫情不传播扩散;家庭环境卫生治理,保证清洁卫生。
(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张贴宣传画、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避免“扎堆玩”现象;要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三、明确责任,严格疫情扩散责任追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负责、靠上抓,真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协调部门合作。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负责对全镇防控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镇教育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托幼机构晨检、午检制度,发现发热、皮疹病人迅速采取防治措施;大码头派出所要加强对网络有关手足口病信息的监管;镇城建委要切实督促搞好垃圾清理,保持环境卫生;镇精神文明办要大力宣传防控知识,正确引导舆论。
(三)狠抓责任落实。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隐瞒、缓报、谎报疫情,以及人为原因造成疫情扩散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篇11: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之一。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X年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X年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科学、及早诊断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防止死亡病例,加强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 总体目标
为加强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及时处置重症病例,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各负其责:以人为本,分级处置。
(三)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手足口病的防控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二、手足口病防控的组织管理及职责
成立“白头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统一指挥、协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成立 “白头镇卫生院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小组”(附件2),负责手足口病病例的报告和配合留观患者的转运,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手足口病流调与消杀工作和依法对有关单位开展卫生监督执法。
卫生院、村卫生站及个体开业诊所职责如下:
(一)卫生院负责疑似手足口病病例的诊断、报告和留观患者的转运。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工作,负责院内及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在手足口病暴发期间,负责辖区托幼及儿童集体人群的主动监测。
(二) 村卫生站、个体开业诊所负责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发现、报告和对病例按要求进行门诊登记,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有关手足口病的疫情处置工作。
三、手足口病防控的分级
根据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需要,将手足口病防控应急分四级。
(一)一般(Ⅳ级):本镇未发现手足口病疫情,但相邻地区已发生手足口病疫情。
(二)较大(Ⅲ级):本镇有散发手足口病例疫情报告。
(三)重大(Ⅱ级):以下情况之一者,
1、本镇出现1例及以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2、1周内集体人群中出现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3例及以上的手足口病患者;或集体人群中出现出现手足口病第2代病例的。
(四)特别重大(Ⅰ级):以下情况之一者,
1、本镇出现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2、1周内多点(2处或以上)集体人群中出现手足口病暴发事件。
四、病例诊断和疫情发布
卫生院、村卫生站及个体开业诊所无权向社会发布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须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信息的应经市卫生局主管领导批准。
五、手足口病的分级确定和响应
按崇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开展工作,一旦有集体单位内发生手足口病或突发疫情流行,即启动本预案。
(一)一般(Ⅳ级)响应:
1、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警、预测。
2、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质准备。包括:制定应急预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处置小组,人员培训,演练,储备消杀药品,采样器材,必需的药品等。
3、卫生院、村卫生站及个体开业诊所开展常规疫情监测。
4、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群众防控手足口病知识水平。
(二)较大(Ⅲ级):
在Ⅳ级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卫生院、村卫生站及个体开业诊所开展手足口病疫情“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等工作,幼儿园每日进行晨检,发现疑似患儿及时向卫生院报告。
2、配合市疾控中心对手足口病患者的采样和送检。
3、在流行季节对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主动监测,镇中心幼儿园为哨定监测点。
4、疫点根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开展消杀工作。
5、居家隔离治疗患者、密切接触者由公共卫生科组织乡村医生开展医学观察并做好记录。
(三)重大(Ⅱ级):
在Ⅲ级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手足口病应急监测,全镇实行手足口病疫情“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制度。
2、按照《手足口病防控指南(201X年版)》开展防控,根据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做好医学观察。
4、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疫情的消杀处置工作。
5、做好疫情调查处理,医疗救治等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6、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减少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性,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7、全镇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开展晨检,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划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对同一班级发生聚集性病例(2例以上)的学校或幼儿园报请白头镇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学校或幼儿园停课等防控措施。同时由公共卫生科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消毒处理工作。
9、对各学校或幼儿园开展主动监测。
10、依法对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学校等进行监督检查。
(四)、特别重大(Ⅰ级):
在Ⅱ级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院领导必须在岗带班,保持通讯通畅,随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2、按市人民政府要求,采取部分或全镇学校和幼儿园停课等防控措施。
六、预案的终止
Ⅰ级响应的终止:按市卫生局通知终止。
Ⅱ级响应的终止:手足口病患者预后良好,暴发疫点最后病例经7天后无二代病例,转Ⅲ级响应。
Ⅲ级响应的终止:最后1例手足口病患者治愈,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7天后,无新病例发现,转Ⅳ级响应。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卫生院对所有医务人员开展全员培训,要求首诊医生都要掌握手足口病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等相关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能力和诊疗水平。手足口病诊治管理工作,严格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要严格诊断标准,注意鉴别诊断、科学合理诊断疑似手足口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公共卫生科防保人员要提高手足口病的防控能力,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消毒处理能力。
(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公共卫生科组织人员,对各村卫生站及个体开业诊所在不同阶段认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重点督查疫情报告、门诊日志等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玩忽职守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篇12:什么是手足口病
问题: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什么意思?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什么是手足口病
,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篇1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报告发病数一直高居我国法定传染病前列,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
二、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其中EV 71是我国引起手足口病病死率最高的元凶,可导致76%的重症病例、93%的死亡病例。
三、手足口病严重吗?
绝大多数病人不需要特殊治疗,一周左右可自愈。但有少数病人可并发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导致死亡。
四、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品或患者水泡破溃后流出的液体等均可感染;亦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手足口病不会在人与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五、家长或老师该如何对待可疑病人呢?
(一)如果发现孩子有下列症状:
发烧、口腔粘膜散在疱疹,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疱疹或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二)儿童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方可复学,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六、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以支持疗法、对症治疗为主,以减轻发热及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措施:
(一)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二)避免与患儿接触,托幼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三)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
(四)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尤其可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手足口病的发生几率。)
篇14:口手足病怎么治疗
治疗口手足病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一)普通型
临床表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性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咽痛、流涎,倦怠,纳差,大便多秘结,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参考处方:金银花、野菊花、黄连、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肠、直肠点滴。此外,对于高热、抖动、易惊者加羚羊角粉冲服;便秘加生大黄;咽喉痛加元参、板蓝根;咳嗽加杏仁、炙杷叶。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颗粒、清开灵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金莲泡腾片,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二)重型
1.临床表现:高热不退,汗少,疹出不畅,嗜睡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无力,甚则昏睡等,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热祛风。
参考处方:生石膏、生大黄、栀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龙骨、生牡蛎、赤石脂、广地龙、全蝎、羚羊角粉(冲服),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肠、直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2.临床表现:发热,喘促,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迟缓,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参考处方: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浓煎鼻饲或直肠滴注。重症患儿发病急,传变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对于口咽部疱疹者还可选用中医药外治法进行治疗,如选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蜜调外涂敷用,2~3次/日。
手足口病在饮食上的误区
误区一:患病期间吃素
在手足口病期间,有人说要食素,不吃荤,这个说法不能算全对,因为这时身体需要抗体,而抗体就是蛋白质,如果把牛奶、鸡蛋等含蛋白的食品排除在外,那么平时吃的素几乎就没有蛋白质可摄入的了,又怎么去对抗病毒呢,所以全吃素也是不对的。
误区二:让宝宝喝冷牛奶祛暑热
因冷的东西对肠胃的影响是很大,更何况是此时肠胃出问题的时期呢?所以牛奶还是需要加温再喝的,而冷的牛奶中的蛋白如果过敏的话,也会导致铁的流失,会使营养失衡。
误区三:鲜榨豆浆放久点没关系
鲜榨的豆浆,既然是鲜的,当然是榨完后尽快喝完是最好的,一般是在榨完后两小时内喝完最好,如果放得时间过长,细菌会繁殖,食物就会变质,如果超过四个小时,那就不要再喝了,喝了只会引起肠胃的更加不适了。
误区四:急性期口味重
在生病时,胃口都会受到影响,而手足口病因口腔内破损,所以会有疼痛感,可能会更影响食欲,所以许多的妈妈会做些比较重口味的食物或刺激性大的食物来增加宝宝的食欲,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宝宝的肠胃不适,不适合做重口味的食物,这会影响消化的,同时生病时,要尽量给病人吃些清淡易消化、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为宜,流质食物可以让宝宝用吸管吃,这样可以减少接触到口腔内部,引起疼痛。
篇15: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岱岳区201X年3月24日手足口病疫情上升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患儿日趋减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王笃峰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强调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岱岳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雷建民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张义岭、区卫生局王笃峰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
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间断滚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人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
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统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督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是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特别是对群集性爆发疫情在对患儿采集标本的同时,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每天下午5点前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四、加强督导检查,群策群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畅通,每天下午5点前负责乡镇防控工作的人员要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当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写出调查分析材料,随着工作的深入区政府要求,包干人员每天下午5点前向区政府办公室汇报一天的工作开展情况,为指导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目前,我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中,防控措施到位,疫情日趋平稳,救治规范,门诊量稳定下降,出院患儿日渐增多。截至6月6日全区共发病523例,其中北集坡90例,累计康复480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特别近期手足口病例已明显下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不断提高预防诊治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卫生资源,打好防控手足口病的攻坚战,确保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篇16:卫生局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总结
一、我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发病分析
自1月1日至3月30日,我区手足口病累计病例62例,儿童医院收治死亡1例。其中男性34人,女性28人。聚集发病3起共12例。所发生的62例病例中、北院门街办2例、青年路街办1例、桃园路街办1例、枣园街办1例、土门街办26例、红庙坡街办14例、环西街办4例、西关街办3例、北关街办9例。0岁2例,1岁1例,2岁19例,3岁17例,4岁12例,5岁8例,6岁1例,7岁1例, 10岁1例。2―5岁组为发病高峰期。
进入3月份,我区手足口病发病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结合手足口病发病规律,近期我区手足口病发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工作情况
(一)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置。
3月份以来我区明珠幼儿园、育才幼儿园、西安电缆厂幼儿园先后发生手足口病聚集发病,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及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转发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重症及聚集性病例调查监测的通知》(市疾控发[]121号)及5月7日XX省手足口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时函告区教育局对3所发生2例以上手足口病,幼托机构采取了停园措施。要求对确诊或疑似为手足口病的患儿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对未住院的轻症患儿,必须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患病儿童必须待痊愈或明确排除手足口病后方可入托(园)。幼托机构对患病儿所在班的其他儿童进行严密观察,并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
区疾控中心还对幼托机构执行消毒、通风制度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贝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教室园舍每天严格执行通风措施。
3月22日儿童医院专家会诊一例重症病例患儿,区疾控中心赴医院对患儿进行调查,并连夜对患儿居住地、曾就诊的个体诊所进行了调查,采取了消毒措施,对周围群众进行了防病知识宣传。
(二)认真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加强幼托机构及学校疫情信息报告工作。
3月5日,我局疾控中心联合区教育局卫生保健所对全区中小学校医进行了传染病防控培训,培训人数80人,要求各学校幼儿园加强晨检、因病缺勤排查工作,重点为:一看、二摸、三问。要观察儿童的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卡他症状,皮肤与口腔粘膜是否有皮疹、溃疡等。当发现有发热、皮疹现象的儿童,要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区医院就诊。带教老师应每天了解缺勤儿童的缺勤原因,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要求托幼机构要落实专人负责手足口病和其它传染病的疫情信息报告工作。在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并积极配合疾控中心,采取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三、下一步重点开展的工作
(一)提高防范措施,加强对重点人群及场所的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属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多见,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5-7月高发。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二)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树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不可怕的信念。
我局疾控中心已印制“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问答”宣传折页10万份,通过托幼机构、学校下发给每个儿童家长,同时给每个托幼机构印制“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栏”,要求托幼机构在醒目位置张贴,下发“手足口病预防与消毒方法”,以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从源头上减少疾病传播。
(三)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对聚集性、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控制疫情蔓延。
(1)加强疫情监测,降低风险危害
在高发季节,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必须进行采样检测,以更加广泛地开展手足口病原监测,从而科学掌握手足口病疫情的动态和病原流行情况。
(2)应急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暴发苗头或暴发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依据手足口病防治预案,组织医疗、疾控、监督队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疫情风险危害。
(3)二十四小时值班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在规定事件内赶赴到场。
(四)、卫生、教育联动,加强巡回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区卫生局将联合区教育局对辖区学校、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掌握疫情报告、消毒及预防措施的再培训,并加强对幼托机构预防传染病工作的督导。组织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健康教育所对全区托幼机构、小学校医再次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晨检、因病缺勤排查、查验接种证培训和督导,指导托幼机构建立和完善各种卫生管理制度,坚持做好环境和食品卫生管理、预防性消毒等工作。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疾控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诊疗技能。
卫生局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自5月份开展省级卫生县城复审迎检工作以来,我督导检查组严格按照县政府关于印发《XX县迎接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对各相关单位进行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督促各相关单位开展集中消杀灭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灭鼠、灭蚊蝇、灭蟑等措施的落实。二是认真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根据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XX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并按照方案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分别对集中整治前、后的鼠、蚊、蝇、蟑螂密度进行了监测和效果评价;三是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预检分诊、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等工作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和培训,指导各医疗单位对传染病疫点进行规范处理。四是指导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省级卫生县城复审标准要求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五是按要求对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二、督导检查基本情况
按照县政府迎接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6月10日至25日,我们对相关单位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及材料收集整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导检查,检查中发现大部分单位均高度重视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工作,积极落实县政府工作部署,努力开展病媒生物和传染病防治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基本齐全;大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并要求进行了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规范到位,对传染病法律法规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全员培训,对重点传染病疫点按要求进行了规范处理。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病媒生物防制方面
1、存在的问题:一是苍蝇密度高。外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够,垃圾管理不到位,蚊、蝇、蟑螂孳生地未得到有效治理,导致部分外环境、垃圾池附近、污水沟、塘蚊蝇密度较高,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二是部分饭店、商场、医院等行业防蝇、防鼠设施不到位,部分单位未按要求设置灭鼠毒饵盒,或未在毒饵盒中投放灭鼠药。三是部分公厕化粪池未加盖,垃圾屋、中转站等地不能做到密闭储存和运行,没有进行定期消毒。护城河两岸等公共活动场所“除四害”工作没有形成制度。
2、问题存在原因:城市基础卫生设施薄弱,四害孳生地清除不彻底。政府对“除四害”工作投入资金少,致使“除四害”整体效果提高不明显。
3、整改建议:继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灭鼠防鼠、灭蚊蝇、灭蟑等措施的落实。落实综合防制措施,科学合理用药;加强政府资金投入,落实“除四害”经费保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动员全社会,多部门协作,人人动手,消灭“四害”,确保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二)传染病防治方面
1、存在的问题:个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责任人意识不强,部分传染病病种有漏报现象,门诊日志使用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未使用规范的门诊日志,门诊医生未做到对每位病例进行登记,漏登率较高,登记项目存在填写不完整的现象;个别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流于形式,无人坐诊,工作落实不到位;个别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重点单位(托幼机构、学校等)传染病督导力度不够,督导材料保存不全。
2、整改建议: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各类疫情报告资料的记录和管理,继续将传染病疫情报告作为医院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诊疗水平;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提高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卫生局涉农犯罪专项检查总结
为了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长效机制,确保涉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真正把政府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根据XX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全市涉农资金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蚌预发〔〕1号)、《关于落实全市涉农资金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蚌预发〔2013〕2号)、《全市涉农资金领域预防犯罪专项行动督查工作方案》(蚌预发〔〕2号)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我局积极组织所属单位进行认真清理,对-主管的涉农资金项目的薄弱环节进行认真摸排,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紧紧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村卫生室体系建设、一般诊疗费发放、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补助资金的申报、管理、发放、使用等环节开展预防工作,分析涉农资金管理状况、职务犯罪风险点及隐患,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检查政策和制度执行、工作流程、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
二、资金使用及管理
一是收支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上级划拨的所有涉农资金都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专户,实行专款专户专账统一管理。资金使用方面,我委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严格按照资金用途合理安排资金。通过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有效避免了资金管理混乱、去向不明问题的发生。二是及时拨付资金,保障项目及时实施。及时将资金拨付至项目实施单位,保证项目及时有效开展。使用情况公开透明,监督管理落到实处。涉农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按照资金分配使用程序划拨资金,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督促检查。
三、具体举措
我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涉农资金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开展自查自纠,突出重点环节,根据涉农资金及项目检查工作部署,全面摸清上级下拨及本级财政安排涉农资金和项目,对拨付涉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重点自查资金使用方向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发放对象、标准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等。局属各单位都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积极自查,填报表格,确保了清理检查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度。要按照“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切实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度,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作。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要合理分配项目和资金,做到统筹兼顾,切实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加强对业务人员特别是新到岗人员的财政惠农政策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业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综合业务素质,保证涉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
篇17: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针对我国手足口病传染疫情,我校俩个月来共发生手足口病5例,其中4例已经痊愈复课,根据我校发生病例,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全体教职员工会议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对照中小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督查表认真开展自查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精心组织,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在我校的传染爆发流行,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将我校开展的预防控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认真落实责任。
我校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卫生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真抓实干,开展学校的传染病防治活动。
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有专人负责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疫情报告员,明确其职责。
二、宣传广泛,认识明确,营造了良好防控氛围。
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在全校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以 全员参与 为主,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和发家长校讯通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到手足口病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和传染。通过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确保我校师生身体健康。
重点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全面多次动员,使广大教职工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消毒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号召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治理环境,重点清理校园死角、周边地区的卫生,并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营造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宣传。
三、认真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落实工作。
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各班班主任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实行晨、午检制度、疫情零报告制度、病因追踪记录制度、要求病愈学生入学出具医院的痊愈诊断证明,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四、不足之处。
1、教师传染病工作有待提高。
2、对有些学生的观察和教育不到位。
3、消毒不够彻底。
五、改正措施。
1、加大对教师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传染病带来的后果和并发症。
2、做到认真仔细的观察每一个学生绝不放过蛛丝马迹,避免传染病在我校蔓延。
3、坚持每天用84消毒液进行课桌和楼道的消毒。
篇18: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
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控知识。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家长会、板报、队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2、少先队发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主题:“动员师生,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各中队要根据活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队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防控传染病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之人人知晓,营造出良好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氛围。
3、活动内容。
①全面清理环境。各班级要立即开展卫生大扫除,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室内外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搞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各班级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使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对部分生活污水要定点集中排放;对低洼处污水坑立即进行填埋。
③开展灭蝇、灭蚊和定期消毒杀菌活动。
④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班级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全体师生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保持户厕清洁,防治病从口入。学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扫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饮食、饮水卫生监管力度。
⑥各班级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应急处理能力,做好晨检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防控救治应急预案。
⑦示范引路,树立一批爱国卫生的典型,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树立环境综合治理好、辐射效应强、管理规范的典型班级。
三、严格晨检制度,及时报告疫情。
要求各班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对本校师生的疫情监测。落实晨检制度,填写晨检日志,记录学生缺课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及时做好隔离和上报工作,切实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
四、加强环境整治,提高防控能力。
学校经常性地对教学生活环境和基础卫生设施进行自查。动员师生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图书室、专用教室等室内场所经常通风换气。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师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抓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群防群控。
广泛宣传预防疾病的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群防群控。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等宣传媒体,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宣传春季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要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宣传到每一个师生和家长,使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引发原因、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
3、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意识。
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为具体责任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自评活动,并加强信息的送报工作,确保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目标全面实现。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学校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