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句子大全>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

2022-10-11 08:44: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eepblu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

篇1:兰亭集序重点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 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篇2: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篇3:兰亭集序的重点翻译

兰亭集序的重点翻译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以 游 目 骋 怀,足 以 极 视 听 之 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兰亭集序全文赏析: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还是比较恰切的。

篇4:兰亭集序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简介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兰亭集序》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篇5:《兰亭集序》重点字词

《兰亭集序》重点字词

【禊事】

偏正结构式。即祓禊之事。古代民俗,三月上旬之巳日,欢聚水边洗濯,以消除不祥。(犹如今天傣族的'泼水节)后来发展为郊游和水边饮宴活动。

【少长咸集】

主语结构式,老少有名望的人全都聚集在兰亭。

咸(xián)──副词,全,都。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如:

1、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

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张衡传》)

3、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

【曾不知……】

偏正结构式,竟然不知道……

曾(céng):

1、副词,曾经,如:“人道寄奴曾往”,“相逢何必曾相识”。

2、“层”的通假字,如:杜甫《望岳》“荡胸生曾云”。

曾(zēng):

1、表示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

2、“增”的通假字,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副词,竟然,连……都,表示出乎意料,超乎限度,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流觞】

偏正式结构,顺着水流而下的酒杯。

篇6:兰亭集序重点实词

兰亭集序重点实词

一、实词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全到;毕:全、都;咸:都。

2、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3、茂林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

4、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5、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8、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

9、信可乐也:实在。

10、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1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12、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13、向之所欣:过去、以前。

14、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旧迹。

15、以之兴怀:以,因;兴,发生、引起。

16、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17、终期于尽:至,及。

18、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19、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2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2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2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2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二、通假字

1、趣舍万殊: “趣”通“取”, 取向。

2、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三、古今异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② 次要的地位。 3.是日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判断 4.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5.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

四、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小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死生亦大矣, 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5、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

6、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

7、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 动词的使动用法。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的使动用法

9、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10、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

11、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奔驰

五、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二)一

1、若合一契:一起。

2、其致一也:一样。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将......视为一样。

4、一觞一咏:一边……一边……。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7、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满 、满一年

(七)之

1、及其所之既倦:(往,到达。动词)

2、以之兴怀:(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代词)

3、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4、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5、暮春之初:音节助词 衬足四个音节

6、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 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 表定语后置

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 的

(八)犹

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还,而且,仍然

2、亦犹今之视昔:好像

(九)所+n 结构

1、或因寄所托:指所爱好的事物

2、录其所述:指所作的诗

(十) 虽

1、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即使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然

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尽管,虽然 (十一)以

1、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2、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六、句式

a) 判断句

修禊事也 死生亦大矣 其致一也

b) 倒装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七、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游目骋怀

八、重点句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篇7:兰亭集序重点虚词

1、所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用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

2、所 本课中的所字都为所字结构,即所+动词=名词性短语。(除上述“所以”外)(重庆)(浙江)(山东)

3、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 把,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湖南) 因为,介词

4、之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

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每览前人兴感之由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用翻译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湖南)

曾不知老之将至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代词 感慨系之矣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不能喻之于怀

5、因 或因寄所托 随着,依着

6、于 介词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在

当其欣于所遇 (山东) 对,为

暂得于己 在

终期于尽 到

不能喻之于怀 在

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

信可乐也 (副词,确实,实在)

曾不知老之将至 (副词,乃、竟)

信可乐也 (副词,确实,实在)

曾不知老之将至 (副词,乃、竟)

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高的)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动词,到达)

临文嗟悼 (动词,面对)

不能喻之于怀 (动词,明白)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情趣)

列坐其次 旁边

俯察品类之盛 各种事物,万物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篇8:兰亭集序重点词语

兰亭集序重点词语

《兰亭集序》中的重点字词整理

【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ⅰ【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ⅱ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兰亭集序最有名的话

2.《兰亭集序》判断句

3.兰亭集序复习

4.文言文兰亭集序的翻译

5.兰亭集序中特殊句式

6.兰亭集序第四段翻译

7.兰亭集序的'赏析

8.兰亭集序的作品感情

9.《兰亭集序》语言风格

10.兰亭集序字词翻译

【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翻译

2.劝学重点句子翻译

3.兰亭集序的重点字词

4.《木兰诗》重点句子翻译

5.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6.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7.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8.兰亭集序的原文翻译

9.《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

10.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翻译

下载word文档
《兰亭集序的重点句子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