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木兰诗中的成语

木兰诗中的成语

2023-04-01 08:31: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饼熊饼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木兰诗中的成语,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木兰诗中的成语,供大家阅读参考。

木兰诗中的成语

篇1:木兰诗中的相关成语

木兰诗 / 木兰辞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贴 通:帖;惊忙 一作: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故事】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相关成语】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 解释: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篇2:木兰诗中的成语有哪些

读 音

pū shuò mí lí

释 义

扑朔:乱动;迷离:眼睛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出 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

示 例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3章:“踩着鼓点,操练起来,由慢而快,~,看得人眼花缭乱。”

近义词

虚无缥缈、眼花缭乱、错综复杂

反义词

一清二楚、一目了然、显而易见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篇3:木兰诗中的成语并解释

木兰诗中的成语并解释

读 音

pū shuò mí lí

释 义

扑朔:乱动;迷离:眼睛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出 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

示 例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3章:“踩着鼓点,操练起来,由慢而快,~,看得人眼花缭乱。”

近义词

虚无缥缈、眼花缭乱、错综复杂

反义词

一清二楚、一目了然、显而易见

成语典故

古时候,有个女孩叫花木兰,她是个非常勤劳孝顺的姑娘。织得一手好布,每天,她总是天刚刚亮,就把自己关在织房里精心地纺线织布。

有一天,她却一直留在自己的闺房,坐在窗前叹气。她的父母觉得很奇怪,就问她有什么心事。木兰在父母的'一再追问下,不得不说:“没有什么心事,只是昨晚看见国王征兵的文书,那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可是父亲的年纪大了,已经禁不起征战的辛劳,小弟弟年龄又小,不能代替。女儿我就为这件事焦急。”停了一会儿,木兰又说:“我从小跟父亲练就一身好武功,可以替父亲去从军。”母亲为难地说:“可你是个女孩,怎么能去从军呢?”

木兰坚定地说:“我有办法。”征期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告别了父母,随大军到了边塞作战。战争中,木兰表现得很勇敢,立了很多大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战斗,

战争终于结束,木兰胜利归来。论功行赏,皇帝要赏给木兰很多钱物,并封她为尚书郎。但是木兰说:“感谢皇上恩典,但我不想做官,只求皇上允许我回到故乡与父母团聚。”皇上答应了木兰的请求。木兰回到家,立刻来到自己房里,换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辫子,戴上花,露出自己原来女孩的模样走出来。送木兰回来的同伴们一见,都十分惊奇地说:“哎呀,同行这么多年,怎么不知你是个女孩。”[1]

后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木兰诗》,诗的最后几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雄兔前进的时候,脚跳跃起来。雌兔是眯着眼睛。如果两只兔子同时在一块奔跑,谁能分辨出哪一只是雄、哪一只是雌呢?

这个成语指事物在人心目中模糊不清、难以看清真相。

篇4:木兰诗中对偶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中的互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中的成语】相关文章:

1.木兰诗中的修辞

2.木兰诗中的比喻

3.木兰诗中的排比

4.木兰诗中古今异义词

5.木兰诗中描写营地空寂

6.木兰诗中扑朔的意思

7.木兰诗中的复沓

8.木兰诗中一词多义辨析

9.木兰诗中的文言知识点

10.顶真在木兰诗中的作用

下载word文档
《木兰诗中的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