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唯美古诗
“看真不是兔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雪的唯美古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雪的唯美古诗,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雪的经典唯美古诗
关于雪的经典唯美古诗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关于雪的经典唯美古诗,我们来看看。
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知名诗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知名诗人:卢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知名诗人:范云《别诗》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知名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知名诗人: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知名诗人:柳宗元《江雪》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知名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知名诗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知名诗人: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名诗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知名诗人:毛泽东《沁园春·雪》
1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知名诗人:杜甫《绝句》
1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知名诗人: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知名诗人:李白《行路难·其一》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知名诗人: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6、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知名诗人:关汉卿《大德歌·冬》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知名诗人:高适《别董大二首》
18、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知名诗人:佚名《采薇》
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知名诗人:黄景仁《别老母》
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知名诗人: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知名诗人:卢梅坡《雪梅·其一》
2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知名诗人:张谓《早梅》
2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知名诗人:韩愈《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知名诗人:李白《北风行》
25、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知名诗人:陈毅《青松》
2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知名诗人:祖咏《终南望余雪》
27、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知名诗人: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8、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知名诗人: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29、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知名诗人: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3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知名诗人:王维《观猎》
3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知名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知名诗人: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3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知名诗人:赵嘏《喜张沨及第》
3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知名诗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5、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知名诗人: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3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知名诗人:齐己《早梅》
3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知名诗人:郑燮《山中雪后》
38、夜雪初霁,荠麦弥望。知名诗人: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3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知名诗人:白居易《夜雪》
40、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知名诗人: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1、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知名诗人:洪升《雪望》
42、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知名诗人: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4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知名诗人: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44、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知名诗人:李商隐《对雪二首》
45、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知名诗人:崔道融《梅花》
4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知名诗人: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7、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知名诗人: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48、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知名诗人:欧阳修《戏答元珍》
49、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知名诗人:王守仁《春晴》
50、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知名诗人:杜甫《阁夜》
篇2:雪的唯美古诗
关于雪的唯美古诗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⑴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译文
雪花飘舞着飞进了窗户,我坐在窗的面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了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注释
⑴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⑵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⑶恶路歧:险恶的岔路。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作者简介:
张孜,开封人。母微时生孜,后入宫乳悼献太子。孜方在襁褓,真宗以付内侍张景宗曰:“此儿貌厚,汝谨视之。”景宗遂养以为子。荫补三班奉职、给事春坊司,转殿直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指的是应该。
篇3:描写雪的唯美古诗
描写雪的唯美古诗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一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整一首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一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整一首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二、《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一个“雪”字放在整一首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一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整一首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一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三、《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赏析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一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诗人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诗人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诗人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诗人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诗人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一首《春雪》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五、《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一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诗人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诗人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一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篇4:雪和梅的唯美古诗
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
凌寒飘香九千里。
霞光照彻万仞山,
节烈垂尽千秋史。
生来爱斗三冬雪,
报春报得万民喜。
篇5:雪和梅的唯美古诗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篇6:雪和梅的唯美古诗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篇7:雪和梅的唯美古诗
【作者】王稚登 【朝代】明
二月春光雪尚飘,看梅独坐思无聊。
银花乱缀难分萼,玉树交加莫辨条。
粉似傅来容易褪,香偏留却不同消。
一般飞入妆台里,独让残英点额娇。
篇8:雪和梅的唯美古诗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篇9:雪和梅的唯美古诗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篇10:雪古诗
1)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2)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咏东海》
3)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4)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梨花》
5)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6)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北风行》
7)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望江南·燕塞雪》
8)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送僧南归》
9) 浴凫飞鹭澄波绿。——《菩萨蛮·梅雪》
10)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高阳台·除夜》
11) 月下夜风寒,雪里梅花笑。——《五绝·咏梅》
12)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踏莎行·元夕》
13)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送人从军》
14)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望蓟门》
15)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16)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
17)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久别离》
18)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雪》
19)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20)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满路花·冬》
21)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赤谷》
22)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癸卯岁十二月中作》
23)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24)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南归阻雪》
25) 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寄杨五桂州谭》
26)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27)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南归阻雪》
28)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
29) 靖康耻,犹未雪。——《满江红·写怀》
30)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观放白鹰·其一》
31)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雪的优美语句
1、那飘逸的雪花,飘飘洒洒的落下来,看到那无数的雪花飘下来,好像无数个花瓣特意合拢起来,又像给人们在跳舞,还象无数个小天使,在给我们奉献出清香的气息。真美啊!
2、傍晚时分,雪停了,学校那宽大的操场,像盖了一床巨大的羽绒棉被。踩上去,脚底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好悦耳啊!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四季常青的松柏上,则背负着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3、漫天飞舞的梨花落在掉光了叶子的老树上,好似孙儿为他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大衣。我试探着用手去接住那一个个可爱的精灵,看着它们在我手上嬉戏,一切都是那么有生机。
4、雪太美了,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美的让人陶醉,犹如这里就是自己的故乡,可以尽情的释放,两旁碧绿的垂柳上全都被雪笼罩着显得格外的银色,小河里的水也已经结成了冰块,这更增添了几分北国风光的味道。
5、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
6、我想起了远处的大山,皑皑的白雪覆盖在她那温柔起伏的曲线上,将她银装素裹的包装。假如这时你进山赏雪的话,那就好比进了童话世界了!
7、我认出,那些雪地上凌乱闪烁的脚印,是诗。而被踩得黯淡板结的路,是散文。落在树上的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披上雪纱的世界,终于出现了轮廓。
8、只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外面就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雪很淘气,它奉着雪后的命令,把小树压得弯下腰来,它还说着好玩好玩。雪又很可爱,从天上降下来就一直躺在屋顶上,懒洋洋的睡大觉,看,那笔直的水泥路像盖上了一条百地毯,雪大概有6、7厘米厚,踩在上面,还能听到咯吱咯吱非常好听的声音。
9、山顶上积雪未融,如白银宫阙。向阳的山头上冒着乳白色的烟雾,缭绕,蒸腾,汇集成云朵,澹澹的几朵白云,一半镶在天空中,一半粘在山峰上,似乎是个安琪儿,展开了一幅冰绡,更替这山加冕。
10、我凝望天空,闭上我的双眼,任雪花与我娇柔地缠绵,我仿佛听到了雪花在我的耳畔轻轻地吟唱,仿佛听到了遥远的天际里传来的琴音。
11、寂静的深夜,下起了大雪。一片片的雪花,像鹅毛,如玉片,纷纷扬扬,铺天盖地。有的落在树梢。有的落在屋顶。还有的调皮地落进了行人的脖子里。不一会儿,树枝白了,屋顶白了,道路白了,大地换上了洁白的银装。
12、我穿好衣服到窗前一望,院子白茫茫一片,房顶象盖上了厚厚的新棉被。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人们都在清扫自家门前的积雪,行人被厚厚的棉衣裹得严严实实,小心地慢慢走着,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司机叔叔开的车走得也特别慢。刚到校门口,我就被同学们打雪仗的雪块扔了一身,走进校园,发现我们的教学楼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加漂亮了!
13、雪,轻柔过我的脸颊,期待着雪中漫出的恬然与欢乐,真的出现,才懂得,那种幸福是一种聚在一起的满足,也许这一刻就是自己心中的分外妖娆!
14、雪花飘飘,整个绥芬河变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在学校门前,轿车像一个个雪白的大面包,叶子落光了的树上挂满了洁白的雪花,风一吹,雪花仿佛春风中的桃花瓣愤愤地落下来。
15、春雪——这北国之春的使者,你委实太美丽了,虽说冬雪洁白可爱,但哪抵得春雪的潇洒自然?冬雪太庄严了,是沉静的,又哪有春雪的体柔骨净呢?
16、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在冬天里打雪仗,真是特别的有意思。到了冬天,我就非常的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去打雪仗,堆雪人,大家在一起有着欢声笑语,整个冬天都是那么幸福与欢乐的时光!
17、雪越下越大,渐渐模糊了我的视野,慢慢地,整个世界变白了。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光秃秃的树枝上,高高低低的屋顶上,都铺上了一床厚厚的白白的绒被子似的,真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18、没有雪花陪伴的冬天,总是显得那么的苍怜,少了那份仅有的冬暖。任凭冬风的呼唤,冬雨的祈求,任性的冬雪始终不来。折磨了多少像我这般爱雪的`人儿的心!没有雪的冬天,很沉寂。没有雪的冬天,无生机。开在冬天的生命花,不现了!
19、在这沉重而深邃的天空下,漫天飞舞的春雪,温婉而宁静,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轻轻地吻着我的脸颊,轻轻地滑进我的衣领,千年不变的娇容给我带来了一缕春的柔情。
20、我喜欢,我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因为冬天可快乐地打雪仗。我喜欢,我喜欢鹅毛大雪的冬天。因为冬雪是那么赏心悦目。冬天给人们带来特别的惊喜,北国风光是那么吸引游客。人们在雪地里尽情地划着雪橇,欢乐的笑声响彻云霄。
21、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22、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23、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24、雪花像鹅毛、像柳絮、像蒲公英的种子,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整座城市都被一层银装裹住了,寻是冬爷爷做给这座城市的新衣服。
25、没过几分钟,地上便积了一层薄薄的雪,大地被这珊珊来迟的雪装点着、滋润着。雪以铺天卷地之势地下着,越下越猛、越下越大,看上去像一副雄伟壮阔的图画。
26、雪,对于冬天是必不可少的,她把冬天装饰的如此富丽堂皇,试想一下,如若没有雪,冬天会是怎样?但是,今年的冬天怎么就那么贫雪呢?记忆中,直到现在,就几乎没下过雪,怎能不让人倍感失望?
27、人就是这样矛盾,明明不喜欢冬却向往雪的浪漫。雪是冬季里特有的风景,它给予冬季圣洁般的心灵,就如同我现在对它洁白的期盼。没有雪的冬天,就像没有童话的童年,是寂寞、单调无味的,雪是冬天的魂魄,有了雪,冬天才有韵味,才有诗意。
28、早晨起来,冬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针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树洁白的秋菊。那落叶乔木的枝条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的树。垂柳银丝飘荡,灌木丛都成了洁白的珊瑚丛,千姿百态,令人扑塑迷离,恍惚置身与童话世界中。
29、外面静悄悄的,仿佛只有雪花在轻轻飘落,在上演着一场好戏,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王国。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
30、冬天,松树、腊梅向我们展示了不怕严寒,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冬天,大雪把过冬的虫卵冻死了,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大雪也给冬季作物送来了及时雨。大雪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冬天真美!我爱冬天!
【雪的唯美古诗】相关文章:
1.古诗雪梅
2.江雪 古诗
3.雪的古诗
4.唯美诗句古诗
5.唯美感伤古诗
6.雪春雨的古诗
7.描写雪的古诗
8.于雪的古诗
9.雪的古诗精
10.写雪的古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