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2023-11-13 08:17: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sdfn8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诗词中的诗情画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诗词中的诗情画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篇1: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摘要:

作边塞诗,或述征戌之苦,或表怀乡之思。(塞下曲每言征战之苦,还乡之念。) 凡作边词者,每言塞外春迟,而各人诗笔不同。 凡作宫闺诗者,每借物喻怀,词多幽怨。 作宫怨诗者,每言羊车不至,或抚纨扇以兴悲,或弹箜篌以寄怨。 凡作宫怨闺怨诗者,深院无人,花开花落,此意最易想到,几成习见语。凡赋山寺者,每喜咏钟声,以表其幽逸之趣。

游山寺者,每喜言其静趣。凡临水寄怀者,或借水以写离情,或借水以书客感,而用笔各殊。作闻雁诗者,每言旅思乡愁。楚江怀古者,湘君最艳称往史,词客每以入咏。 临别赠言,令人增朋友之重。戒人游至者,则云莫向临邛去;勉人节操者,则云慎勿厌清贫。大历以后之诗,格调则秀雅为多,词句则雕镌是尚,去盛唐浑厚之风渐远。

Abstract:

For Poetry, or references Xu Zheng suffered, or table nostalgic thinking. (Cypriot under each statement Qu battle the pain of the study returned home.) Where the word for edge, and every statement beyond the Great Wall late spring, and each poem different pens. Where women's apartment for the palace poetry, and every lyric by objects, words and more sad.

Temple Tour, and every statement of its static-hi interested. Where to send HUAI Water, or by water in order to write off the situation, or by water in order to book off flu, and the special pen. Wen Yan for poetry, and every thought made nostalgia trip. Old Chu River, the most-yan said Xiangjun to the history of each customer in order to enter the word Yong. His farewell remarks, it is by the re-Friend. People who traveled to quit, then cloud Mo to go Linchiung; Jiemian fuck festival, we are not tired of the poor cloud. Dali beyond poetry, the Su style for more than words are carved engrave is yet to Tang immense wind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关键字:古典 诗境 佳句 鉴赏

Key words: Classical  Poetry  Sentence  Appreciation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说班婕妤应以《怨歌行》开篇,说杨贵妃更应该拿《长恨歌》来作题,可是不,有了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有了开始存在的理由。夜深不睡,读《饮水词》,通书看下来,我仍觉得这句最好。其实这一阕词着实平淡,但这一句又实在叫人哑然,像张僧繇画龙的一点,又像西门吹血的剑,准确,优雅,无声地吻上了你的脖子。感觉到的时候,已经回不到最初。 “何事西风悲画扇”,讲的是汉成帝妃班婕妤,史书上著名的幽雅贤德的女子,名门闺秀。成帝初年入宫,因美而贤,深获殊宠。一次,成帝想与她同辇出游,她言道:“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退而不敢奉诏。那是君王爱恋正浓的时候,因赞她贤,后宫亦逢迎她,传为美谈,仿佛她是那楚庄王的樊姬,李世民的长孙贤后。她也自得,以为深承君恩,又不没家训,如此地相得益彰。许皇后愚钝,她是不动声色宠冠六宫的人,这样好的日子哪里找去?只愿恩爱长久,如宫名长信。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如果说生活在南宋中前期的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人,他们以梅花的标格比拟自己,意在表现无论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抗金救国的爱国之志的话,那么到了南宋末年,宋亡已成定局的`情势下,大多正直文人的咏梅之作,则是表明他们学梅花洁身自好,宁当亡宋遗民也不愿委身事元的悲苦无奈的心态。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都是爱梅成痴之人。这些人当中不乏才智高绝的,却再也没有人能写得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不过这并不奇怪。这些人爱是真爱,只是对梅的爱有太多洁净刚硬的味道在,于是更像是纳喀索斯的顾影自怜,谁分得清是爱水仙,还是爱着像水仙的自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两句应该是这首《临江仙》的精华所在,精妙之旨。它的绝妙之处是融情而入景,以景传情。

从表面来看,两句似在冷静的描写着景物,十个字却无一字提到情、愁而字,可是情自无限,愁又不尽也。

“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佳期难再;“微雨”状出心境的阴郁和苦闷。以“落花”之动,衬托着人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着思念的专一不二,又以“燕双飞”来配“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这种景致,可谓之“妍美”,评价精确,因为鱼戏清波,燕舞轻风,加上细雨洒地,清爽无比,可构成一幅恬静、自适、清新、自然的图画了。而这里的“落花人独立”一句,是用落花的凋落衬托人的凄婉,是正衬,非反衬也。“微雨燕双飞”固然是反衬,然而在这两句中,上句为主,下句从之,下句是为了坚强上句的意识。

说到这,则应该再从整首词的角度再提一下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句转入相思,又回到了落花、微雨的实境中来。同时,也和落花、微雨句一样,把主观情感熔融于客观景物中去,没有正面说出自己的情绪,极深致沉婉。乃佳句也。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很多年后,当那个与她携手一生的人死前,念的是多年以前她写给他的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他一直耿耿得是当年,那件伤她至深的事.

突然之间,她早已枯竭的眼眸里,又荡漾起水意,因确知他的死,而日渐荒芜的心,如梦方惊. 想着他当年衣锦荣归的场面,她笑了笑,连苦涩的意思都没有了.

人生弹指芳菲暮,当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男人,如今成了缠绵病榻的老叟.若想到人生的虚无苦短,很多事就没有了计较的必要.

篇2:诗情画意中国风

诗情画意中国风

夜色漫 青莲月 墨迹绘不尽红妆;

桃花面 菩提下 白蕊漾成了流光;

诗几章 隔镜花 不是蒹葭也苍苍;

敛眉眼 谁酿弦中宫商成双。

篇3:沉醉在诗情画意中作文

沉醉在诗情画意中作文

若说人间至爱,苏轼有言:“人间至味是清欢”。他的至爱是美食,而我的至爱是诗词。

小时候常听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自那时起,我就深深眷恋上了诗词。“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首诗让我想到了飘飘成仙的嫦娥和雪白灵动的玉兔。在老家的土炕上睡觉时,看着月光透过玻璃撒在床脚,我想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又天马行空地想,李白这个时候是不是也在思乡?

等到长大了些,便爱上了宋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秋雨绵绵里,想到的不是烦闷,而是对生活的'向往。“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去西安参观博物馆时,想到的不是旧时皇帝别院的豪华,而是李白笔下《凤凰台》的奇景。看到富家子弟违法犯罪的消息传出时,想到的不是嘲讽,而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有了物理这一学科后,讲参照物时,别人都理解不了,可我,只因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而能理解得透彻。在和姥姥分别时,想到的不是离别,而是老话“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这句经典。在妈妈同意我学特长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庆幸,不是惊喜,而是想到了国外诗人的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别人对我们的期盼。”而她带给我的不是枷锁,是自由!

长歌行,楚歌起,落花时节又逄君。在诗情画意里生活,寻找丢失的初心,愿诗歌常在,伴我到生命的永恒。

篇4:诗情画意、画意诗情-“读”“画”结合学诗词

诗词,特别是古代诗词,寥寥数语,浓缩了语言之精华,是价值极高的“营养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诗词教学中若能“读”“画”结合学诗词,以诗还画,以画明诗,帮助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诗词,可以在顺利达到理解诗情诗里的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品析语言,揣摩意境,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读”“画”结合学诗词立足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所创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诗揣意说画卷

诗词理解中,“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西施”。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掌握大意。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应该有些什么景物,再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些景物?答案不要求唯一,这样,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如《钱塘湖春行》一文学生听完后很容易罗列出下列景物:小山、云、莺、燕、花……这时,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就大致了解了春意。就此一点,教师加以适时的引导:你认为还有哪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就可以说出许多。再问:为什么作者选取了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去揣摩文义,与此,为进一步加深,还可以引用《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比较,找出其中的景物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在揣摩比较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得更有效一些。

二、读诗明意勾轮廓

学生在揣摩比较之后,教师引导作关键词的欣赏,体味用词的精妙,离不开学生的诵读。学生根据听诗的范例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这样读?(2)为什么这里写这种景物,另一种景物在另一处?(3)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找到景物安排的理由、“画”的细节及色彩搭配,重点的.确立也就迎刃而解。如《钱塘湖春行》中,春意融融,春水涣涣的景物分布等,学生的理解就会呈明显的个性色彩。在作画的过程中,诗中的细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增或删。然后在小组共同欣赏评议,学生个人阐述理由,小组成员作出评议,在小组中修改,在讨论中去明晰。

三、品诗析意添细节

教师为启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发现诗与“画”的绝妙搭配,引举“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深山藏古寺”等一些诗画的绝妙搭配,品诗析画,品画名诗,让学生对诗画有浓厚的兴趣。在看自己的诗画有哪些尚不如人的地方进行分析探究:我这样画来表现诗是最好的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法?为什么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之后,再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独特视角中发现诗的意蕴,明白诗人通过这么一幅画或几幅画想表达什么,诗情也就凸现出来。而且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完成真正的画,配上诗句,成功的自豪感自不待言。

四、借画还景品诗情。

诗情画意,画意诗情。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他们结合自己的体验逐步理解诗情的过程。用绘画的方式学诗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空洞的评述,放飞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因为学生的体验不一样,所以绘画的内容也有差别,理解也会显出不同的色彩。在品的过程中,由个人创作到集体合作,一品诗,二品合作的快乐。在快乐中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篇5:数学中的诗情画意日记

数学中的诗情画意日记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四年级数学日记(数学中的“诗情画意”):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篇6:美文欣赏:《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美文欣赏:《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多情的人所寄托的文字里描绘花谢花飞,潮起潮落。读后让人的心也随之脉脉含香,沉浮不定。烟波江上,断鸿声里,声声慢,点点愁。久而久之,心底因此就郁结了一股缠绵的思绪,带着这种情感去吟风诵月,那种述之不尽的寂寞感叹,就会不停息的沿着历史的虅曼绵延,它在不经意间,或隐或现的藏匿于文字一隅。“白露为霜,青青子衿,驿外断桥,旧山松竹”,发于心,形于笔墨,世代流传下来。从古至今流淌的文化长河中,注定有历史原因淹没的英雄壮志,却也不乏因时势造就的让人意想不到的灯火阑珊。个人有着不同的志向和诉求,有人要拣尽寒枝,有人要诠释出悠然南山,有人含泪吟诵天地悠悠,有人登临长叹千古江山,“山一程,水一程,梦里乡关;杜鹃声里,斜阳日暮;怀古凭吊,一樽还酹江月”。沿着前贤行走于庙堂江湖的足迹,看红巾翠袖,念冯唐易老,一路朝圣。因为自身经历的肤浅,所以不能妄然去评价古人志趣,只是试着从个人的视野角度,用心去触摸一下先人如水如月色般的梦幻情怀。

随着江枫渔火的忽明忽暗,望断寒水流沙的月映烟笼,凤凰台前,岳阳楼下,感悟回首的萧瑟与归去的释然。如今的我们很难尽悉,当时究竟面临怎样的境况,经历过如何愁苦的遭遇。只是坚定的相信,他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应该执着的热爱生活、并且懂得欣赏,他的开心和不开心都会影响着周边同种志趣的一个或大或小的群体。抒发情感的作者也许仕宦,也许布衣,也许塞外随军看长河落日,也许一生长伴山水田园,“醉里吴音,羌管悠悠”,不管文字是喜是愁,“小舟从此逝,独立小桥风满袖”,不论生前落魄失意还是风光风流,这都已不在重要,我们看到的是他在中华文化的烟波中留下的那点燿眼的.璀璨……

想来漫长的生命旅途中,路程艰难跌宕,一路走来坎坷。也许心中期盼过高,面对现实的不如意而频发感慨。或者情感上有过美丽的错失,空留下一生的遗憾,“红酥手,黄藤酒,林亭感旧,泉路断肠谁知?”。不难想象他也曾经面对过难舍的别离,“朝雨浥轻尘,琵琶声里,执手相看泪眼”。总之,种种感情的积压和叠加,使他变得柔弱,使他变得忧郁,因之使此刻记录下来的文字缠绵悱恻,读了让人荡气回肠。正是如此,才知道他的可爱可敬之处,叹服他们的才华,试着触摸那如水的眷眷柔情,同时感动其中,由衷的钦佩他们用心营造的美丽情怀。此刻,真正体会到万千真挚和悠悠感叹。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一坚持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一伤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一祝福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一开阔

“多情反被无情恼,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一面对情感迁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一静对失之交臂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一博大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一侵入骨髓的怀念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一淡淡思恋、怅然、无奈

“如此星辰如此夜,为谁独自立中宵”一一浓浓牵挂........

这种言语的罗列,很简单,为此感叹也不难,但发自内心的理解,却又谈何容易!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透过文字之间,感受炙热浪漫的情怀,两行热泪不知如何就会自然流淌。此时,你或许知道了他写来的艰辛,多少能窥视到他曾经面对的苦痛,由此,自己的心已经穿越过浩渺苍茫的历史时空,去体会和品味他们的人生故事…….

篇7:《诗情画意:生活中到处都有你》教案

《诗情画意:生活中到处都有你》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唱歌、绘画

教学目标:

1、在诗歌、绘画作品的欣赏中,发现它们选择景物的特点。分析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发现其中的色彩、空间、透视等问题。

2、在音乐作品中发现符号对情感的表现作用。

3、运用独特的眼睛来观察世界,从新颖的角度来表现常见的事物。

教学准备:

1、音乐: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乐曲。

2、图片;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

3、诗歌:通过自然景色进行情感描写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

4、美术活动工具准备:自选。

课型:综合

教学过程:

乐曲中的色彩

1、欣赏《秋日的私语》。

2、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试着用语言描述和塑造一个情景,并谈谈这情景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3、教师拿出曲中的某一片段,带领学生尝试分析此片段的旋律对情感的表达。

4、根据乐曲请学生试着写一首小诗,用诗歌来表达乐曲的情感。

光在变化

1、教师和同学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诗歌,绘画作品及摄影作品。

2、教师选择诗歌,请同学指出诗歌中所描述的色彩。

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谈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的色彩有:“绿”、“红”、“青”。

3、请同学分析色彩的组合关系,用语言描述这些色彩在画面上是如何分配的。

整个画面是以绿色调为主的画面,画面中的红色和绿色形成对比的关系。绿和青色逐渐相接,绿色在逐渐变远的时候,色彩的明度、纯度会降低,与天空的青色变得相似。

4、欣赏莫奈的《睡莲》。进一步体会色彩之间的关系。

5、请同学利用对比色来表现此诗歌的意境。

活动三:夕阳山外山 。

1、欣赏有关夕阳,晚霞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夕阳下物体色彩变化的注意,通过晚霞的红色,让学生理解物体在光色的作用下,本身会反映光源的颜色。

2、利用不同色彩的灯泡,打在白颜色的纸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在阳光下,白纸的固有色基本没有变化;在白炽灯下,白纸的颜色会偏红橙色;在日光灯下,白纸的颜色会偏蓝紫色。

3、听赏歌曲《送别》谈谈歌词中描写的景物给你带来的`情感体验。

4、运用光源色的原理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四:不变的景物,多变的眼睛

1、请同学根据诗歌用语言描述自己准备创作的绘画作品,描述内容包摇构图、色彩运用、景物造型、取景角度。

例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景色。

3、人们在欣赏诗歌时,往往将自身放在诗歌以外,其实在很多时候,将自己做为诗歌中的一个人物或许效果很好。不一定要做诗人的角色,也不一定要做诗人描写的那个人物,可以将自己虚拟在某一场景中,选择场景中的某一点,做为观察位置。

4、请学生根据描述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要求:反映诗歌的意境,而不是诗配画。角度选择要新颖。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是否能自觉运用对比色,光源色。

2、学生是否能用语言较丰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学生是否能根据教师的启发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学札记:

个别学生不懂得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添加景物。

【诗词中的诗情画意】相关文章:

1.诗情画意中国风

2._诗情画意

3.数学中的诗情画意日记

4.《诗情画意:生活中到处都有你》教案

5.诗情画意个性签名

6.诗情画意的句子

7.诗情画意元宵节散文

8.诗情画意古代句子

9.诗情画意生日祝福语

10.中考诗词积累(中)

下载word文档
《诗词中的诗情画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