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记忆诗歌
“joej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远去的记忆诗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远去的记忆诗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远去的记忆诗歌
远去的记忆诗歌
一
记忆之中,那年十九岁
你我相识在一场婚宴中
缘分让我们相识
彼此一见钟情
短短的两天时间
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只因一见如故
初见也是最后的见面
你走以后
我们的联系方式只有网络和书信
你走以后
你曾经默默地鼓舞着我
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
我穿上了戎装
意外之中我收到了你的信
你从此漂泊四海
我站在月亮之下
默默地望着你所在的地方
寄拖明月捎去我遥远的思念
多想去看你,看望远方的你
繁忙的工作之中
我不断收到你的佳音
你鼓舞着我
我却到生命的今天也未能够再见你一面
事过千秋
彼此已无音讯
再也无法探询你的`消息
今宵的你身在何方
二
两年后的某天
我结束贵州一行
踏上了你的家乡
却怎么也无法联系到你
从乡亲们的话语中
听说你为了这一见钟情
美丽的相遇
你漂泊异乡
从此
我们天各一方
我站在你家的村口
默默地
望着前方渺茫的山川原野
希望你能够再次出现在我面前
可这种无期的奢望也无法寻到你
两年之后的某天
我意外中收到你的来信
你漂泊了许多城市
要我把你忘记,永远忘记
一切都是虚拟的幸福
你从此以后消失在我的生活中
是那么的无影无踪
一切皆因相距太远
走吧,都走吧
我再也不需要你的一见钟情
多少年已经走过
忆起你,忆起我们的情谊
苗寨乡情
那年少的美好记忆
伴随着明朗的月光
永远落下
篇2:关于远去的时光诗歌:爬满青苔的记忆
童年和少年的美好,
在记忆里封存。
一点点风吹草动,
它就会疯长在欢笑里。
不提下河捉鱼,
弄得满身是泥。
母亲拿着棍棒,
追得气喘吁吁。
不提想掏鸟蛋 ,
爬上墙头。
一不小心,碰坏了马蜂窝,
被蛰得'嘴巴像充了气。
……
那一桩桩调皮和贪玩的趣事,
遗忘在远去的时光。
只要你偶尔轻轻一提,
便会花落满地。
本文作者:刘玲玲(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3:我该如何收藏那些远去的记忆诗歌赏析
一直想告诉你
在你离开的那个夜晚
我彻彻底底地数清了叶子的`零落
那声音,灼伤了我的双眸
不再期盼,关于山顶的传说
无力挣扎的话语
都被你的身影死死地绑架
我只想回到那片属于我的地方
黑夜或者白天
甚至,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岁月的变迁和固态的思想
但是,有一种心情能让太阳开花
我开始重拾清晨的花语
设想一场又一场的重逢盛宴
即便如此,那些陪伴我的鸟儿
和我一样,在牢笼内仰望蓝天
终究不敢迈出半步
我必须驱散它们,就像屠杀眷恋一样
阻止一些茂盛的思维
在这个冬天,谈何容易?
很想继续写下,诗句或者别的
然而手指所能触及的恐怕深夜也无法诉说
翻阅所有,鸟儿的足迹
曾是那么清晰可见
最不想对比今夜
篇4:六年级远去诗歌
六年级远去200字诗歌
花朵,
带走了艳丽,
留下了无色的.芬芳。
夕阳,
带走了光辉,
留下了无尽的温暖。
音乐,
带走了琴声,
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流星,
带走了心愿,
留下了幸福的瞬间。
月亮,
带走了夜晚,
留下了柔和的月光。
鞋底,
带走了雪花,
留下了白色的脚印,
春风,
带走了严冬,
留下了春天的气息。
童年,
带走了时光,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失败,
带走了失望,
留下了坚定的信心。
篇5:那些远去的记忆的经典散文
那些远去的记忆的经典散文
又逢年关,那浓郁的气氛总会勾起心中太多的记忆,零碎的片段被轻轻串起,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冬天的早晨有些清冷,一抹晨阳升起,空气里流动着年的味道。感觉天气不错,于是,走出家门,不知不觉中竟然走向家里的老房子。走到老房子旁的猪圈停下脚步,呈现在眼前的冷乱与荒凉让自己感觉内心有些凄楚。时光静静流淌,那些如水般的岁月里,很多事物被轻轻带走,许多记忆却被尘封在心底……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不去外边打工的时候,便在家干点农活,为了增加点收入,贴补家用,于是便用砖砌了一个猪圈,准备养几头猪。这样可以赚点钱,猪圈的围栏有一米多高,里面是用混凝土浇筑的,四围还用水泥轻轻刮了一遍。自从有记忆起,就记得猪圈的地面总会被猪拱得不成样子,露出了鸡蛋大小的鹅卵石,赤裸裸地摆放在那里。在猪圈的一角,留了一个宽大约六十厘米的猪圈门。猪圈的位置十分巧妙,靠着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柿子树不仅可以遮风挡雨,夏天的时候还可以提供阴凉。猪圈的另一角种的是竹子,翠绿的竹子长大后能够遮风挡雨提供阴凉,而且还能做一些农用工具。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总是抓了两头小猪,或者说猪圈的空间也只能容纳两头猪。猪仔抓了过来,就开始了特别繁琐的养猪过程。刚刚开始的时候,不需要多少食物,到了后来猪渐渐长大了,也就增加了,我也就更累了。那个时候我还是在读小学,爸妈也忙,一般中午给猪喂食也就落在了我的头上。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给猪喂食的桶是那种农村家庭用的水桶,挺大的,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可得费很大的力气。我一个人拎的话,要用两只手,还不能直接拿到猪圈那个地方,中途还要歇几次。有时候,桶里面装的猪食有点满,一晃荡,就泼洒在我的脚上,甚至会溅到身上。有时,我感觉一个人拎太费力了,就会把弟弟叫来,拿根棍子或者用扁担从中间穿过去,两个人抬着走。
以前家里面养猪,给猪吃的都是些炒菜洗锅水之类的泔水,再在里面加些饲料搅拌一下,加点粥或者是剩余的饭和米糠,直接给猪吃。每次到了我去喂猪的时候,加的糠和粥会多一点,拌出来的猪食也就显得浓稠一点。印象中,以前母亲会用南瓜熬粥给猪吃。要是碰上家里吃了鱼,会把吃剩下的鱼骨头或者其它的骨头之类的加到里面,猪那吃得可香了。有时候觉得,猪在圈里吃食的画面,感觉挺温馨的!
有时候到农田里帮忙干点农活,母亲看见我把稻田里的鸭舌草拔了丢掉就说道,这些又大又翠的鸭舌草是猪的最爱。猪可喜欢吃这种草了,叶子很大,油绿绿的。猪还喜欢吃其他的草,生长在水边或者是潮湿的地方,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更迭,很多草的名字我都已经忘记了,不过在脑海中,还是能够清晰地记得那些草的模样。站在破旧的猪圈旁,我仿佛还是那个少年,那个会养猪的少年。也正是它们,这些花草,那些给猪喂食的'日子里,让我懂得了很多人生的经验,丰盈了我的童年岁月,留下了一串串金色的回忆。
菜园子里种满了菜,吃不完的时候或者把菜给拔回来了又没空吃,就会把那些大白菜啊,大白萝卜啊之类的剁细,抛到猪圈里,让猪吃。有时候我也懒得弄,直接一棵大白菜、一个大萝卜抛到猪圈里面,让两头猪抢着吃。那个时候,开了一个大冬瓜,吃不完,最后还有点烂了,就捧着这个大冬瓜“嗵”的一声扔进了猪圈。猪看见此物,兴奋地跑过来争抢。这样的情景,仍旧那么熟悉,恍如昨日。
养猪可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单单这样给猪喂食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直接把猪食喂给猪吃,在那种热天还可以,可是冬天呢?冬天可不能这样给猪喂食。冬天天气比较冷,这样给猪喂食,猪根本就不太会吃,就不用说长肉上膘了。所以呢,为了解决冬天猪吃食冷淡的问题,便多加了一道工序,就是——把猪食加热。这样一来,猪就不会“冷淡”了。不过这样一来,就更加麻烦了。以前家里用的都是那种大锅灶,用火钳的递柴火,不好用。就这样,我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烧火,学会了做饭,自力更生。冬天的时候,看着猪在吃食的样子,觉得好可爱。有时候把猪食加热的温度有点高了,那猪食倒下去,饿得咩咩叫的猪看到来了食物,那肯定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冲过来。不过,嘴巴一碰到猪食,大吃一口,紧接着便是听到“嗷”地一声,两头猪同时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瞟了我一眼,似乎能听到了:哼!太坏了。
后来,我就用大铁勺把猪食给舀起来,在空中稍微凉一会儿再倒下去。在舀猪食进猪槽的时候,也有讲究。猪在进食的时候,你添加不能直接那样加进去,不然猪稍微一动,你手里面舀着的猪食就会洒出来。得从猪槽的侧面慢慢倒进去。有时候我也调皮,悄悄地靠近猪圈,趁猪不注意把猪食倒进去,倒在一头,然后慢慢添加;若是被猪发现了,我就先不喂它们,过一会儿再来。喂完猪食之后,看到猪把猪食全部给吃完了,我才走。看着两头猪吃饱喝足以后,迈着悠然的步子朝着睡觉的地方走去,我的心里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冬天的时候,为了怕猪会着凉,每天都会把稍微弄散了一点的稻草丢进猪圈,以保证猪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可是给猪清理粪便的时候可就特别麻烦了。清理粪便的时候,要人钻到猪圈里面去,用铁铲一铲一铲的弄出来。小时候力气本来就不大,弄这个可费劲了。那些给猪睡的稻草,会把它弄出来进行晒干再用。如果每次都是用新的,家里存放的稻草很快就会用光的。把粪便铲完以后,还要拿扫把把里面扫干净,最后再用水冲。当时提水也不容易,得到湖边去提,还好不是很远,靠近家旁边就有。不过这样提水也很累,把猪圈清洗干净,得要好大几桶水呢。
清洗猪圈的时候可不容易,你进去得一直半弯着腰,不能站起来。当时为了解决夏天的晚上猪会被蚊子叮咬,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就是把整个的猪圈全部用那种很密很密的网罩住,整个的封闭住,才不会进去蚊子。在夏天,蚊子特别多的时候,还会点一些蚊香,防止有漏网之“鱼”。不然猪可就白长了,吃了那么多的食物,不长肉,不上膘。所以清理粪便、打扫猪圈的时候,就很累了。每次要清理猪圈,得是黄昏的时候,在打扫完以后,看见猪的身上脏兮兮的,便要多提几桶水,顺便也给猪冲个澡,凉快凉快!
随着猪一天天长大,季节也在时光中更迭,转眼便到了秋天。秋天的时候,猪圈旁的柿子树上的柿子也就慢慢成熟了。乌鸦看到红彤彤的柿子,也来咬上一口。有时候,柿子已经成熟了,乌鸦轻轻啄了一下,整个的柿子便“啪”的一声,掉进了猪圈里。正在熟睡的猪听见声响被惊醒了,看着眼前红红的柿子,便一骨碌爬起来,把红彤彤的柿子娴熟地一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如同一个孩子。当然,有时候乌鸦也不服输,眼看着到嘴的柿子飞进了猪圈,很不服气,便想要把它给夺回来。每每乌鸦悄悄地溜进猪圈,嘴里叼着柿子准备逃跑的时候,猪也会一声怒吼,乌鸦便有些害怕了,丢下柿子仓皇逃走,猪猪便有滋有味地享受着它的战利品。
记得有一次,猪饲料吃完了便到集市上去购买。事也巧,原先的那种饲料刚好卖完了,于是就随便拎了一袋回来。可是这种饲料不怎么好,里面没有添加防止猪跳栏的成分。也就是这个秋天,猪圈里的猪开始了胜利大逃亡,从猪圈里面跳出来了。这一下子可不得了,猪一跳出来,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四处跑。刚好我家边上是自己家的稻田,但不远的地方就是别人家的菜园子。这一下,猪把别人家的菜园子里的菜给拱得东倒西歪,还留下了一连串的痕迹作为证据,那足迹“定格”在别人家的菜上。之后父亲在几位邻居叔叔的帮忙下,费了好多力气才算把猪给弄回来,把他关进了“牢笼”的时候,父亲坐在猪圈旁的石头上长长出了口气。
要过年的时候,猪也就可以出栏了。那时候,我家养猪在村子里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养出来的猪总会比别人家的好,个个膘肥体壮,足有三四百斤重。当时村子里的很多人问我妈,给猪吃了啥,长得这么大,年年猪圈里养出这么膘肥体壮的年猪?这时候母亲总会笑着说,没啥,就是每天俺多喂一遍。到了年关,处理猪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省事一点,直接估卖给村子里或附近的屠夫,或赚或赔一点;二是自己家请屠夫帮忙杀,猪肉在村子里卖掉。后来觉得第一种方法划不来,就沿用了第二种方法。每年自己家杀猪的时候,都要打爆竹。把肉卖完了,中午还会请那些买了猪肉的亲戚朋友到家里吃饭。于是,小时候总会盼着杀猪,因为杀猪的时候,就要过年了。如今想想,那时候过年才有年的味道。
这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家里面早已经不养猪了,就连整个村子养猪的也寥寥无几了。虽然现在吃猪肉非常的便利,可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吃不出原来的那种感觉。而关于养猪的一段段记忆,也成为了记忆深处甜蜜的回忆,那岁月里的痕迹,在这个冬日里被我轻轻拾起,依旧是那么的清晰、亲切。用手轻轻触碰猪圈的墙壁,上面布满青苔与杂草干涸的痕迹。猪圈上面盖的那个棚子,也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木头。随着风雨的侵袭,岁月的无情,如今用手轻轻一碰,竟然可以掉下碎末来,是的,记忆犹在,猪圈却老了。
沿着一缕冬阳的光线,望了望头顶的那颗柿子树,静默地伫立在北风中,凝重的目光写满了沧桑。那光秃秃的柿子树枝丫,在犀利的风中摇曳着。似乎也在嘲笑那破败的猪圈,经不起岁月的无情,一缕怅然浸染了我的心境。
记忆如一柱檀香,在这样一个冬日里悄然无息地被点燃。那些曾经的记忆在心海,轻轻划过,携思绪飞向远方。一抹冬阳洒在脸上,光晕若即若离。那暖暖的光线下我仿佛再次看到曾经熟悉而温馨的场景,也是在这个晨阳升起的时刻,我站在猪圈外的石板上,看着猪圈里的猪“吧唧吧唧”吃食的样子,我笑了……
篇6:远去的记忆作文
又去了公园的广场,依旧是那熟悉的灯火,熟悉的人群,熟悉的娱乐项目,熟悉的广场舞......
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没去过那地方,不是因为心不在想,而是在那撒落过一地回忆的地方,不知道该怎么去捡-------曾有过的欢声,曾有过的难忘。而如今,却沧桑得像枯老的树,有了年轮,却不再青春!
广场的高阶梯上树立的英雄纪念碑,永远都是寂静的,那些一代代的英雄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这座城,这座城的人们,这座城的一切......想起的一句话:仿佛终身相依,却又永远分离。
夜都是寂静的,而孤独的夜就是夸张到了听得见针掉落的声音。不是因为没有声音,而是那颗孤独的心永远都停留在寂静的角落,找不到倾诉的地方。
后山依旧是那个后山,仍然是那么地荒暗,没有路灯,只有几丝老奶奶老大爷练太极用的收音机闪出的微弱灯光。大理石的板凳上坐着的依旧是各种年龄段的情侣,相互在慰藉着对方,相互倚靠在倾诉过去、今生与来世。
我,我们,我与我们都曾经有这些过去,但那毕竟是远去的记忆,终究只能停留了。一起玩的碰碰车。一起看的电影。一起溜冰的溜冰场。一起打球的球场。一起走进的“鬼屋”。我用了句号,那是因为这些,这些,都划上了句号。
生命永远是前进着的,生活也是日渐美好的,只是我们永驻的不是青春,是青春留下来的美好记忆。可是,那些都已经远去......
篇7:远去的记忆作文
我一遍又一遍地走过破旧的小砖房,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生锈的铜锁。回忆,就像雨滴打湿了水墨画,渐渐被渲染。
木门打开了,骨瘦如柴的70岁老人慢慢走了出来。他看到我蹲在门前,眼里闪过一丝疑惑,然后充满了关心和爱。
姑娘,怎么了?爸爸妈妈打你了吗?奶奶轻声问,用手摸着我的头,让我很安心。嗯。我把头埋在两臂之间,声音沉闷嘶哑。快点,别蹲着,进来!奶奶把我扶起来,让我坐在凳子上。
你吃过了吗,姑娘?奶奶轻声问。不,我父母不让我吃。我还是低着头,越来越觉得委屈。奶奶做痘痘怎么样?嗯。
我坐在壁炉旁,看着祖母生火。跳动的火星很活跃,让我的心跳了一下,但奶奶还是很平静。奶奶不怕火?火势越来越大,越来越嚣张,贪婪地吞噬着柴火和稻壳。炉火映在奶奶的脸上,使构图看起来平静安详,像。/。
锅里的水烧开了,奶奶把一把面团扔进开水里。她动作熟练迅速,一阵风从窗口吹来,弄得我两眼无神。我其实看到奶奶的绿发还在,样子也不老。
女孩,女孩?奶奶在我眼前摇摇手,看着我恢复,问我,姑娘,要不要来点酱油?我不想要。爸爸说吃酱油会变黑。我小心翼翼地端着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坐在椅子上享受美味。
看着奶奶那碗面,我恍然大悟。哦,原来奶奶是吃了太多酱油才这么黑的。爸爸是对的!
吃了一碗痘痘,肚子暖暖的,感觉父母生气打我,太转瞬即逝,无足轻重。
现在,奶奶不在了,我知道奶奶为什么这么黑这么瘦了。这是我们努力工作和幸福生活留下的明显证据。痘痘的味道还在空气中挥之不去,久久不能散去。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就像梦一场梦,持续很久,味道很新。
篇8:远去的记忆作文
曾一次又一次路过那栋破旧不堪的小砖房,一次又一次抚摸着那锈迹斑斑的铜锁。记忆,像雨滴打湿了水墨画一般渐渐渲染开去。
木门被打开,骨瘦如柴的七旬老人慢悠悠的走了出来,看到蹲在门前的我,眼里闪过一丝疑惑,随后又充满了关心和怜爱。
丫头,咋啦?爸妈打你了?奶奶轻柔的问道,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让我安心。嗯。我把头窝在双臂间,声音显得沉闷而沙哑。好啦好啦,别蹲着了,进来啊!奶奶把我扶起来,让我坐在凳子上。
丫头吃过饭没?奶奶轻声问道。没,爸妈不让我吃。我依旧低着头,感觉越来越委屈。那奶奶做面疙瘩好不好?嗯。
我坐在灶台边,看着奶奶生火,跳动的火星异常活跃,看得我心惊肉跳,而奶奶却依旧风平浪静。奶奶不怕火?火势越来越大,越来越嚣张,贪婪地吞噬着木柴和稻壳。火光映在奶奶脸上,显得那样平静安详。
锅里的水沸腾了,奶奶把面团一小撮一小撮的丢进沸水里,动作娴熟麻利,一阵风从窗口吹来,迷了我的眼,我竟看到了奶奶青丝依旧,容颜未老的模样。
丫头,丫头?奶奶用手在我眼前晃了晃,看我回神,边盛面疙瘩边问我:丫头,要加点酱油吗?我不要,爸爸说吃酱油会变黑。我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碗热气腾腾的面疙瘩,坐在椅子上享受着美食。
我看着奶奶那碗面疙瘩,心里恍然大悟,哦,原来奶奶是酱油吃多了才那么黑的呀,老爸说的真没错!
一碗面疙瘩下肚,胃里暖烘烘的,感觉爸妈生气打我的那件事也是过眼云烟,微不足道。
现在,奶奶已经不在了,我也知道了奶奶为什么会那么黑,那么瘦,那是勤劳耕作,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留下的显而易见的证据,面疙瘩的香味还弥留在空中,久久不能散去,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似梦非梦,历久味新。
篇9:那些远去的记忆散文
那些远去的记忆散文
那些记忆,在光阴的变换中,似乎渐行渐远。还记得儿时那个年代,幸福的元素溶解了酸苦的期待,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历历在目。深藏在书包里的躁动和不安,楼板床上的幻想和失眠,正如从贫脊的地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任凭牛羊的啃嗜野火的摧残……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其实,过去并不意味着丢失,生活留下的是一座金矿,那就让记忆去开采吧!
记得三岁左右的时候,爸妈上山干活去了,我在火塘边打瞌睡,不小心跌在了火坑里,妈妈因此又提起抱养的事,爸爸还是没吭声,只管背着我四处求医。爸爸说,他从老家到县城,天不亮就出门,爬山涉水,脚起泡,背流汗,腰酸背痛,忍饥挨饿,口干舌燥,天黑才到县城,找个小旅社随便住一宿,第二天去医院看看医生,开了药又得背着我回家。妈妈说,她有一次背我进县城看病,在回家的半路上天就黑了,很是害怕,肚子又饿,多想找个落脚的地方。无独有偶,幸好在半路遇到一位亲戚从山上干活回家,是我堂族里的一个舅舅,他家就在妈妈渴望的附近,于是,妈妈就去他家歇了歇脚,饱饱的吃了顿晚饭。这是妈妈记忆最深刻的一顿晚餐――白菜豆腐汤,那年头难得的美餐。饭后,那位舅舅又送妈妈回家,更是让妈妈感动难忘――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离不开妈妈,这叫妈妈无论如何都得当天回家的。这一晚餐,这一护送,妈妈是感动得热泪盈眶。五十年了,妈妈还记忆犹新,常常提起。我这一烧伤,长达半年之久,三番五次往返县城,在爸妈的背上,反复重复昨天的故事。
那时候,由于家里穷,就算是冬天,也没裤子穿,总是光着个屁股,还赤着脚,在大人眼里,颇有些淘气。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爸妈都上山干活去了,我带着弟弟妹妹在家,把家里一个漏水的烂磁盆钻上三个洞,绑上三根铁丝,弄成升火的炉子。在院子升起了火,提在手里使劲的甩,人一转,盆底就与地面平行,火苗就旺。谁也没有想到,盆底毕竟是有洞的,一个烧红的柴头飞到了隔壁人家门口,正好就落到了堂族大伯家小姑娘的脖子上,这下惹祸了。大伯听到他姑娘在哭,一问原因,出门就骂“你,你这个小野人,不,不得了了,敢,敢欺负到,到我家头上来了,你,你是不想活,活了吗?”他是个结巴,讲话总是不连贯,尤其是心急的时候。嘴里骂着,眼睛四处搜寻,我和四弟都被吓了跑到楼上躲藏起来,他找不到我们,就不停地在我家门口大骂。不一会,爸妈也就从山上回来了。爸妈得知此事后,一个劲的给大伯道歉,陪不是。大伯还是不依,一个劲的继续骂着。妈妈气不过,把我从楼上拖下来当着大伯的面就是几巴掌,我是哭都不敢哭。爸爸呢,忙着找酒给大伯家小姑娘擦烙伤的脖子,好一阵子了,气氛才缓和下来。
后来上学了。我们的学校,远古是座庙,现在是学校,走进去一看,沿面是壁墙,两侧是耳房,爬上九级台阶见正堂。六间正堂改成了六间教室,正堂前面是长方形花坛,花坛右前方放个大水缸,学生轮流挑水,供全校师生饮用,一天要喝两大缸。左侧耳房一层用一间做教室,一间做保管室,一间专用养猪,二层专做学生宿舍;右侧耳房一层用一间做教室,一间做会议室,一间专做教师办公室,二层专做教师宿舍。全校共有8个教学班,一至五年级各一个班,初中一至三年级各一个班。学校有3个公办教师,他们都是从外地调来的,一般都住在学校。学校坐落在一个半山腰上,围墙右侧修了一块蓝球场,山下有一条路通往村委会,是学生上学的主要通道。左侧和后山都是坟堂,还有很多古老的石碑。左后侧有一条通后山的路,左前方有一条通往水井的路,大约一两百米,延长线便是我们上学的路,大约有三、四公里。晚上住在学校,很清静,也很害怕。后来很多石碑被拆了,坟被挖了,变成了一大片校地,既是学生的劳动基地,也是住校老师的蔬菜基地。可以种植包谷(玉米)、洋芋、红薯、白菜、辣椒之类的,因此,学校每年要养一头猪供全校师生过新年时聚餐。
我们村的孩子,去这儿上学,隔河渡水,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秋季学期,我们每天都是吃早早饭(早上六点多钟)去上学的。进入枯水季节,天寒水冷,无论时间早晚,还是天阴下雪都得自己过河,腿部常常被冻得开裂,走路时就出血,唯一的防冻就是擦猪油。哪来的猪油呢?一年过年杀一头猪,还要上交半头,并且必须是带尾巴那一半头要交给公社食品小组,这是生猪任务,同时,还要交上3元钱的宰猪税。因此,我们用来擦脚的,只有杀猪时割了丢掉的那个猪脐,当时就要收捡好,千万别让狗吃了,要不就没有擦脚的油了。冬天到了,把猪脐放火上一烧就出油了,然后往腿上一擦,就可以防冻了。为了不把裤腿弄脏,就把裤筒高高卷起,要不寒风一吹,两腿沾满黄灰,于是便成了泥腿学生,也成了其他村的女生谈笑的对象。
曾记得,爸爸出差给妹妹买了一件拉链衣服,妹妹试衣服的时候,采取狗钻洞式的从上往下套,套不进去,我就无意中把拉链拉开了,本来这才是对的,要拉开拉链才可以穿。结果呢?被妈妈狠狠的打了几巴掌,说是我多手,闲不住,一下子就把好端端的一件衣服给弄坏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啊,怎么这衣服会是这样的,那么不经事。现在提起来,妈妈也觉得好笑。上小学三年级时,放学后就得上山或拔猪草或砍柴或割牛草,或者在家煮猪食喂猪,煮晚饭。由于我们家属于搬家人,也就是村人眼里的“野人”,这样的人家,属于自家的财产,除了居住的房屋和房屋里的东西就别无其他了。哪像大姓家庭,可以有满山的果树和其他用材林。上山砍柴割草都是有限制的。有一天,弟弟嘴馋,摘了田姓家的两个梨吃,就被主人家大儿子连骂带辇追到家门口。那家伙比我大两岁,看上去大处差不多。他们骂人的习惯,开口便是“你这个野人,敢偷我家的东西。”正好遇上我在家,人虽小,听到这话还是挺敏感的,提起木棍拦着就问,“你要是再骂,老子就不客气了。”嘴里说着,棍棒就高高举起来了,对方也被吓住了,他没有意识到我会那样大胆。他也就只敢边骂边回头就跑,我辇出去几步也就罢了,只是对骂了几声了事。晚上大人做山活回家来了,他家又找上门来,说我四弟偷他家的梨,只是在也没有像白天那样的骂了,可弟弟还是免不了妈妈的一顿咒骂和几巴掌。我呢?他也在我爸妈面前一并给告了,说我还想用棍棒打他。结果爸妈教训了我一顿,反复对我说,不经别人同意拿别人的东西总是不对的,做错了事,就得认错,不许强词夺理。爸爸说,做人要实在,一不拿,二不偷,三不抢,凡事要凭本事吃饭。
我看着爸爸那气急难堪的样子,连连点头,记住了,记住了。
有一天睡过了,早上没吃饭就去上学,中午饭就去亲戚家吃,他家养了一条狗,招待我的是腊排骨焖蚕豆饭,啃了的骨头就随便丢在地上,狗就在饭桌边转来转去的,我只是顺便用脚挡了一下,那狗回头就把我的小腿咬了一口,虽说只是当时疼了一阵子,可我往后的一段时间就下不了河水了。我二哥和本村的同学们就轮换着背我过河,一周后,伤口结盖,看着好了,我就大着胆子自己下河,不料伤口感染发炎,化脓,整个身体持续发热,走路走不了,实在想动,也只有坐在地上t。连医带拖就是半个月才慢慢好了。当时,我们的校长李鹏清老师,十分注重礼仪教育,他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每天早上都要站在学校大门口查岗,所有的`学生到了学校门口都要向他敬礼问好,直到上课铃声响了,他才离开校门,去各教室清点人数。下午五点半钟放学,他也要站在校门口,送别所有的学生回家,同样的,我们学生要给他敬礼问好方可离开。我们一天到晚,只有下午放学回家了,才能吃上一顿相当于中午饭的或者是酸汤饭、或者是白酒水泡饭,有时甚至是烧几个马铃薯或红薯吃就不错了。吃好了还得上山或砍柴或割草,有时也在家做饭。说起在家做饭的事,也不是一件安逸轻松的事,包谷面常常是自己亲自端去石磨上现磨,白菜要去地里割,豆子要去地里摘。一般是先把猪食煮着,就去推磨,面磨好了,猪食也就煮熟了,然后再把饭蒸着,接着又得上山找菜,回到家饭也就熟了,煮菜也就正好合适。春季学期,雨季来临,大河涨水,我们就乘小木船渡河,一趟可以载三四个人,每人付费一角钱;要是河水太大,渡河不成,就得去学校寄宿。要是河水涨到平河两岸的时候,小船也划不成了,怎么办呢?我们就背着粮食顺河往上游走,用将近一天的时间,途中经过大河边,青龙河,庄子山,新田冲,范家坝,老街上,大河街,小铺子,王二塘,茨托,河湾,菜地沟十二个村子才到学校,我们当时称作“绕水上学”。为了避免这一绕,当然就只有过上住校的日子了,学校没有床,只有在楼板上铺地铺,一床草席铺在楼板上就是睡觉的铺,一个漏水的磁盆就是升火用的炉子,一个锑锅里放一个用竹篾编的竹碟就是蒸饭的用具,下面还可以煮菜。中午或下午放学的钟声一响,我们住校生就忙着各自升火做饭,升火的燃料都是学校统一准备的干柴,每学期全校师生上山拾柴一次,就够全校住宿的师生烧一个学期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们自己做的饭菜很简单,只有包谷饭,还是稀一餐干一餐的,菜的品种就更是单一了,反正只有一样蔬菜。先别说要吃好了,只要是能吃饱就不错了,何况我们大多时候都是饱一餐饿一餐的。要想吃好的,除非是过年的时候,全家人杀一只鸡,煮个猪脑壳,蒸一E大米饭,炒几样蔬菜,就可以美美的享用了。平常的日子,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哪还谈得上什么营养呢?在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参加高中录取时的体检,身高只有一米四七,体重34公斤,属于严重偏瘦型,大概就是营养不良的原故吧!可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中午能饱饱的吃上一顿饭,就是一种幸福!
我很庆幸,没有从大河中冲走,没有从山坡上滑下,没有在丛林中迷路。在青春的旅程上,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脚印,村庄的山雾里升起了一轮稚嫩的太阳。我也将用一生去把这些珍贵的记忆,珍藏,细细重温!
篇10:远去记忆的作文
有关远去记忆的作文
可惜明年的夏天坐在教室里的便不是我们——题记
秋风吹走夏的炎热,也吹走了绿叶的梦幻。时光的飞逝,却带不走远去的记忆
站在母校操场上,我仿佛看见运动员们矫健的步伐,看见同学嬉戏玩耍的背影,听见赛场上那激烈的呐喊,可惜如今已成为了泡影。
忘不了大家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的情景,忘不了运动会时,大家高响的助威声,忘不了获奖时,同学那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忘不了失败时,同学们那沮丧的心情。
曾并肩奋斗过,曾一起欢笑与伤心过,六年待在同一教室里,患难与共,共享欢乐。坐在原来的位置上,面向黑板,看见老师的粉笔还在吱吱咋咋写个不停。当我要伸手去抓时,才发现这是我的幻想。
母校里那栀子花又开了,如往常一样,开的那样茂盛,发出淡淡的清香。操场上吧,小草枯黄退了,一阵秋风吹过,感觉有些凄凉。
花谢了还可以再开,草枯了,来年春天依旧会绿。时间从身边流去,却不能从头再来,随着季节的轮回,我一天一天地长大。现在,我毕业了,离别我的母校, 与同学分开了。毕业意味着长大了,变得成熟,身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
我站在操场中间,仰天高喊:“亲爱的同学,珍重!今天的离别只是暂时,等大家事业有成时,记着回来看看与你共同经历风雨的母校,你曾经的同学在母校等你哦!”
虽毕业离别,数隔千里,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让离别远去的记忆,永驻于心中!
篇11:美文:远去的记忆
美文:远去的记忆
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喜欢回忆往事,都喜欢咀嚼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如果谁坐下来张口就说过去那时候啊,不用说一定是有了年纪的老人。人老了就爱叨叨过去的事情,年轻的时候事情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可是在他们心里却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述说起来是那么得津津有味,不管听的人多么厌烦,总是那么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娓娓道来。听的人心不在焉,说的人充满感慨。这时候听不听的无所谓,说的人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已经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在听,他们在追忆往事的过程里,又重新过了一次年轻的时候。
人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回忆过去的?说不清楚,年轻的时候都不爱听老人回忆往事。到了一定的年纪,却希望有人能够坐下来听自己叨叨些过去。
这些日子就陷在了这样的 困惑中,那么的爱想过去的事情。那些童年的日子,那些少年的时代,还有青春的岁月。天气不好的日子,就爱一遍遍回想过去。不知为什么,最近常常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日子。现在的孩子没有那种体会,他们说起看电影,那就是去电影院,或者看电视里的电影频道,或者从电脑里看,又方便又快捷,小的时候看电影可没有现在这么舒服。那时候一说起看电影,就跟过节一样,大人,孩子都兴奋得了不得。那时侯电影队下乡放电影还没出发呢,村里人就知道了,大人们就赶快忙着干活,生产队长也变得有了人情味,让大家早干完早回家,早去看电影。孩子们傍晚放了学早早的去占地方,也叫占场。用石头或是树枝划出一个个长方行,那是一家人晚上看电影的地方,谁也不能侵占谁的。有时候为了占地方都能打起。 到了傍晚,收工早的小伙子帮着放影员树起两根长竿子,拉起幕布,只等天一黑就看电影了。天还没完全黑,大人、孩子就来到放电影的地方准备看电影,一个个都兴高彩烈的等着。放映员却总是姗姗来迟,等天黑严了,才酒饱饭足来放电影。那时候电影放映员在乡下是很吃香的,到了那儿都被奉为上宾。好吃好喝伺侯着,就怕得罪他们不好好放电影,或是下次不来了。看一次电影是多么不容易呀。
那时候的电影都是战斗片 ,《双枪老太婆》,《烈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小兵张嘎》........,能够一口气写下许多电影的名字不带重复。还记得电影开始的时候,幕布上出现一个闪闪放光的大五角星,出现八一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还有那振奋人心的乐曲。六零后七零后都有这样的记忆,现在听到那熟悉的乐曲还是那么的激动。那些老电影是抹不去的记忆。那时候孩子没有别的游戏玩,男孩子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女孩子喜欢踢毽子。课间操的时候,男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好人,一组扮坏蛋。常常冲啊杀啊的满校园地跑,弄得尘土飞扬。到上课的.时候在水井里打上一桶水,洗洗那些小花脸才能坐在课桌前,要不真没法看。坐在课桌前听着老师的讲课,心里还在惦记着那场没结束的战争,心急火燎的等着下课,下了课可以接着去战斗。
放了学更是满村子的疯跑,不到天黑不回家,都得等到大人扯着嗓子喊回家吃饭 ,才恋恋不舍得走回家去吃饭。第二天又开始新的一轮战斗。不知为什么那些男孩子那么痴迷战斗游戏,乐此不疲。都争着去当英雄,那时的男孩子特别崇拜英雄,就像现在的孩子崇拜明星一样痴迷。雷锋啊,董存瑞啊,李向阳啊,张嘎子啊,潘冬子啊.......那些英雄都是他们模仿的对像。女孩子不喜欢那些游戏,可是喜欢唱歌,那些老电影里都有优美的歌曲,常常看不了几遍,女孩子就学会了唱。红岩上,红梅开........,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那些优美的的歌曲让女孩子们唱得声情并茂。
不光是孩子喜欢看电影,大人们也喜欢,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论电影情节,也喜欢哼唱电影歌曲。一部电影在自己的村子放映以后,去别的村子放映,大人孩子会成群结伙的去别的村子看。那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不知道消息怎么就那么灵通。在哪个村子,放什么电影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晚饭过后就结伴去往外村看电影,常常惹得村子的狗狂叫很久,电影散场回村的时候又是一场狗叫。有时候也有消息不灵的时候,常常去了别的村子到了放映场,结果却是黑黢黢一片,根本没有电影放映,他们也不恼,说笑着回村睡觉了。
那时候除了战斗影片,还有敌特片,爱情片是后来才有了,还有外国电影,就是那时候知道了上海电影译制厂,知道了乔榛,丁建华,童自荣,喜欢上了那些经典的电影对白。看见爱情电影上映喜坏了那些姑娘小伙,可让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生气。恨不得拿线缝上那些年轻人的眼睛。姑娘小伙,一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人堆里挤来挤去,互相眉来眼去的传情达意。惹出了不少风言风语,也促成了许多姻缘。
哦,那些日子呦,那些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岁月,那些令人怀念的看电影年代,那些夏天一边打蚊子,一边盯着影幕,那些冬天一边跺脚一边为电影情节流泪,欢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那些日子永远留在记忆里,那些远去的记忆任凭斗转星移,岁月流逝永远不会失色。
【远去的记忆诗歌】相关文章:
3.记忆,烟云诗歌
4.诗歌:细数记忆
5.奠·记忆诗歌
6.记忆河的诗歌
7.七秒钟的记忆诗歌
8.知青记忆的诗歌
9.曾经的记忆诗歌
10.左岸记忆抒情诗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