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诗歌
“老样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华兹华斯诗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华兹华斯诗歌,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华兹华斯诗歌
思想滋养我们。使得流言蜚语,
急躁的武断,自私者的冷讽热嘲,
缺乏同情的敷衍应付,以及
日常生活中全部枯燥的交往,
都不能让我们屈服,不能损害
我们欢快的信念,毫不怀疑
我们所见的一切充满幸福。因此,
让月光照耀着你进行孤独的漫游,
让迷蒙蒙的山风自由地
吹拂你;如此,在往后的岁月里
当这些狂野的惊喜转化成
冷静的低意,当你的心智
变成一座集纳众美的大厦,
你的记忆像一个栖居的家园招引着
一切甜美而和谐的乐音;啊!那时,
即令孤独。惊悸,痛苦,或哀伤成为
你的命运,你将依然杯着柔情的喜悦
顺着这些健康的思路追忆起我,
和我这一番劝勉之言!即便我远走他方
再也听不见你可爱的声音,
再也不能在你野性的双眸中
看见我往昔生活的光亮一一你也不会
忘记我俩在这妩媚的河畔
一度并肩站立;而我呀,一个
长期崇拜大自然的人,再度重临,
虔敬之心未减:莫如说怀着
一腔更热烈的爱情——啊!更淳厚的热情,
更神圣的爱慕。你更加不会忘记,
经过多年的浪迹天涯,漫长岁月的
分离,这些高耸的树林和陡峻的山崖,
这绿色的田园风光,更让我感到亲近,
这有它们自身的魅力,更有你的缘故。
5、《威斯敏斯特桥上》
大地再没有比这儿更美的风貌:
若有谁,对如此壮丽动人的景物
竟无动于衷,那才是灵魂麻木;
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
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
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
在烟尘未染的大气里粲然闪耀。
旭日金挥洒布于峡谷山陵,
也不比这片晨光更为奇丽;
我何尝见过、感受过这深沉的宁静!
河上徐流,由着自己的心意;
上帝呵!千门万户都沉睡未醒,
这整个宏大的心脏仍然在歇息!
6、《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
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
在鸽子溪边住家,
那儿无人赞颂这位姑娘,
也难得有人会爱她。
她像不为人见的紫罗兰
被披青苔的岩石半掩!
她美丽如同一颗寒星
孤独地闪烁在天边。
她不为人知地活着,也几乎
无人知她何时死去;
但如今露西已躺进坟墓,
对于我呀,世界已非往昔。
7、《我有过奇异的心血来潮》
我有过奇异的心血来潮,
我也敢坦然诉说
(不过,只能让情人听到)
我这儿发生过什么。
那时,我情人容光焕发,
像六月玫瑰的颜色;
晚间。在淡淡月光之下
我走向她那座茅舍。
我目不转睛,向明月注视,
走过辽阔的平芜;
我的马儿加快了步子,
踏上我心爱的小路。
我们来到了果园,接着
又登上一片山岭,
这时,月亮正徐徐坠落,
临近露西的屋顶。
我沉入一个温柔的美梦——
造化所赐的珍品!
我两眼始终牢牢望定
缓缓下坠的月轮。
我的马儿呵,不肯停蹄,
一步步奔跃向前:
只见那一轮明月,蓦地
沉落到茅屋后边。
什么怪念头,又痴又糊涂,
会溜入情人的头脑!
“天哪!”我向我自己惊呼,
“万一露西会死掉!”
8、《昏睡曾蒙住我的心灵》
昏睡曾蒙住我的心灵,
我没有人类的恐惧;
她漠然于尘世岁月的相侵,
仿佛感觉已失去。
如今她不动,没有力气,
什么也不听不看,
每天与岩石和树木一起,
随地球循环旋转。
9、《我曾在陌生人中间作客》
我曾在陌生人中间作客,
在那遥远的海外;
英格兰!那时,我才懂得
我对你多么挚爱。
终于过去了,那忧伤的梦境!
我再不离开你远游;
我心中对你的一片真情
时间愈久煜深厚。
在你的山岳中,我终于获得
向往已久的安恬;
我心爱的人儿摇着纺车,
坐在英国的炉边。
你晨光展现的。你夜幕遮掩的
是露西游憩的林园;
露西,她最后一眼望见的
是你那青碧的草原。
华兹华斯诗歌
篇2:华兹华斯诗歌
村舍密布的田野,簇生的果树园,
在这一个时令,果子呀尚未成熟,
披着一身葱绿,将自己掩没
在灌木丛和乔木林中。我又一次
看到树篙,或许那并非树篱,而是一行行
顽皮的树精在野跑:这些田园风光,
一直绿到家门;袅绕的炊烟
静静地升起在树林顶端!
它飘忽不定,仿佛是一些
漂泊者在无家的林中走动,
或许是有高人逸士的洞穴,孤独地
坐在火焰旁。
这些美好的形体
虽然已经久违,我并不曾遗忘,
不是像盲者面对眼前的美景:
然而,当我独居一室,置身于
城镇的喧嚣声。深感疲惫之时,
它们却带来了甜蜜的感觉,
渗入血液,渗入心脏,
甚至进入我最纯净的思想,
位我恢复恬静:——还有忘怀己久的
愉悦的感觉,那些个愉悦
或许对一个良善者最美好的岁月
有过远非轻微和平凡的影响,
那是一些早经遗忘的无名琐事,
却饱含着善意与友爱。不仅如此,
我凭借它们还得到另一种能力,
具有更崇高的形态,一种满足的惬意,
这整个神秘的重负,那不可理解的
世界令人厌倦的压力,顿然间
减轻;一种恬静而幸福的心绪,
听从着柔情引导我们前进,
直到我们的肉躯停止了呼吸,
甚至人类的血液也凝滞不动,
我们的身体进入安眠状态,
并且变成一个鲜活的灵魂,
这时,和谐的力量,欣悦而深沉的力量,
让我们的眼睛逐渐变得安宁,
我们能够看清事物内在的生命。
倘若这只是
一种虚妄的信念,可是,哦!如此频繁——
在黑暗中,在以各种面目出现的
乏味的白天里;当无益的烦闷
和世界的热病沉重地压迫着
心脏搏动的每一个节奏——
如此频繁,在精神上我转向你,
啊,绿叶葱笼的怀河!你在森林中漫游,
我如此频繁地在精神上转向你。
而如今,思想之幽光明灭不定地闪烁,
许多熟悉的东西黯淡而述蒙,
还带着一丝怅惘的窘困,
心智的图像又一次重现;
我站立在此,不仅感到了
当下的愉悦,而且还欣慰地想到
未来岁月的生命与粮食正蕴藏
在眼前的片刻间。于是,我胆敢这样希望,
尽管我已不复当初,不再是新来乍到的
光景,即时我像这山上的一头小鹿,
在山峦间跳跃,在大江两岸
窜跑,在孤寂的小溪边逗留,
听凭大自然的引导:与其说像一个
在追求着所爱,倒莫如说正是
在躲避着所惧。因为那时的自然
(如今,童年时代粗鄙的乐趣,
和动物般的嬉戏已经消逝)
在我是一切的一切。——我那时的心境
难以描画。轰鸣着的瀑布
像一种激情萦绕我心;巨石,
高山,幽晦茂密的森林,
它们的颜色和形体,都曾经是
我的欲望,一种情愫,一份爱恋,
不需要用思想来赋予它们
深邃的魅力,也不需要
视觉以外的情趣。——那样的时光消逝,
一切掺合着苦痛的欢乐不复再现,
那今人晕眩的狂喜也已消失。我不再
为此沮丧,哀痛和怨诉;另一种能力
赋予了我,这一种损失呀,
已经得到了补偿,我深信不疑。
因为我已懂得如何看待大自然,再不似
少不更事的青年;而是经常听到
人生宁静而忧郁的乐曲,
优雅,悦耳,却富有净化
和克制的力量。我感觉到
有什么在以崇高的思想之喜悦
让我心动;一种升华的意念,
深深地融入某种东西,
仿佛正栖居于落日的余晖
浩瀚的海洋和清新的空气,
蔚蓝色的天空和人类的心灵:
一种动力,一种精神,推动着
思想的主体和思想的客体
穿过宇宙万物,不停地运行。所以,
我依然热爱草原,森林,和山峦;
一切这绿色大地能见的东西,‘
一切目睹耳闻的大千世界的
林林总总,——它们既有想象所造,
也有感觉所知。我欣喜地发现
在大自然和感觉的语言里,
隐藏着最纯洁的思想之铁锚,
心灵的护士、向导和警卫,以及
我整个精神生活的灵魂。
即便我并没有
受到过这样的教育,我也不会更多地
被这种温和的精神所腐蚀,
因为有你陪伴着我,并且站立
在美丽的河畔,你呀,我最亲爱的朋友,
亲爱的,亲爱的朋友;在你的嗓音里
我捕捉住从前心灵的语言,在你顾盼流转的
野性的眼睛里,我再一次重温了
往昔的快乐。啊!我愿再有一会儿
让我在你身上寻觅过去的那个我,
我亲爱的。亲爱的妹妹!我要为此祈祷,
我知道大自然从来没有背弃过
爱她的心灵;这是她特殊的恩典,
贯穿我们一生的岁月。从欢乐
引向欢乐;因为她能够赋予
我们深藏的心智以活力,留给
我们宁静而优美的印象,以崇高的
篇3:华兹华斯诗歌
华兹华斯诗歌
1、《孤独的割麦女》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
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
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俏悄走过!
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
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
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
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
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
在沙漠中的绿荫间
抚慰过疲惫的旅客;
还从未有过杜鹃迎春,
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
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
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她唱什么,谁能告诉我?
忧伤的音符不断流涌,
是把遥远的不聿诉说?
是把古代的战争吟咏?
也许她的歌比较卑谦,
只是唱今日平凡的悲欢,
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
昨天经受过,明天又将重逢?
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
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
只见她一面唱一面干活,
弯腰挥镰,操劳不休……
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
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岗,
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
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
2、《我们是七个》
我碰见一个乡村小姑娘:
她说才八岁开外;
浓密的发丝一卷卷从四方
包裹着她的小脑袋。
她带了山林野地的风味,
衣着也带了土气:
她的眼睛很美,非常美;
她的美叫我欢喜。
“小姑娘,你们一共是几个,
你们姊妹弟兄?”
“几个?一共是七个,”她说,
看着我象有点不懂。
“他们在哪儿?请给我讲讲。”
“我们是七个,”她回答,
“两个老远的跑去了海上,
两个在康威住家。
“还有我的小姐姐、小弟弟,
两个都躺在坟园,
我就位在坟园的小屋里,
跟母亲,离他们不远。”
“你既说两个跑去了海上,
两个在康威住家,
可还说是七个!――请给我讲讲,
好姑娘,这怎么说法。”
“我们一共是七个女和男,”
小姑娘马上就回答,
里头有两个躺在坟园
在那棵坟树底下。”
“你跑来跑去,我的小姑娘,
你的手脚都灵活;
既然有两个埋进了坟坑,
你们就只剩了五个。”
小姑娘回答说,“他们的坟头
看得见一片青青,
十二步就到母亲的门口,
他们俩靠得更近。
“我常到那儿去织我的毛袜,
给我的手绢缝边;
我常到那儿的地上去坐下,
唱歌给他们消遣。
“到太阳落山了,刚近黄昏,
要是天气好,黑得晚,
我常把小汤碗带上一份,
上那儿吃我的晚饭。
“先走的一个是金妮姐姐,
她躺在床上哭叫,
老天爷把她的痛苦解了结,
她就悄悄的走掉。
“所以她就在坟园里安顿;
我们要出去游戏,
草不湿,就绕着她的坟墩――
我和约翰小弟弟。
“地上盖满了白雪的时候,
我可以滑溜坡面,
约翰小弟弟可又得一走,
他就躺到了她旁边。”
我就说,“既然他们俩升了天,
你们剩几个了,那么?”
小姑娘马上又回答一遍:
“先生,我们是七个。”
1798
卞之琳 译
3、《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4、《丁登寺》
五年过去了,五个夏天,还有
五个漫长的冬天!并且我重又听见
这些水声,从山泉中滚流出来,
在内陆的溪流中柔声低语。――
看到这些峻峭巍峨的山崖,
这一幕荒野的风景深深地留给
思想一个幽僻的印象:山水呀,
联结着天空的那一片宁静。
这一天到来,我重又在此休憩
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之下。远眺
村舍密布的田野,簇生的果树园,
在这一个时令,果子呀尚未成熟,
披着一身葱绿,将自己掩没
在灌木丛和乔木林中。我又一次
看到树篙,或许那并非树篱,而是一行行
顽皮的树精在野跑:这些田园风光,
一直绿到家门;袅绕的炊烟
静静地升起在树林顶端!
它飘忽不定,仿佛是一些
漂泊者在无家的林中走动,
或许是有高人逸士的洞穴,孤独地
坐在火焰旁。
这些美好的形体
虽然已经久违,我并不曾遗忘,
不是像盲者面对眼前的美景:
然而,当我独居一室,置身于
城镇的喧嚣声。深感疲惫之时,
它们却带来了甜蜜的感觉,
渗入血液,渗入心脏,
甚至进入我最纯净的思想,
位我恢复恬静:――还有忘怀己久的
愉悦的感觉,那些个愉悦
或许对一个良善者最美好的岁月
有过远非轻微和平凡的影响,
那是一些早经遗忘的无名琐事,
却饱含着善意与友爱。不仅如此,
我凭借它们还得到另一种能力,
具有更崇高的形态,一种满足的惬意,
这整个神秘的重负,那不可理解的
世界令人厌倦的压力,顿然间
减轻;一种恬静而幸福的心绪,
听从着柔情引导我们前进,
直到我们的肉躯停止了呼吸,
甚至人类的血液也凝滞不动,
我们的身体进入安眠状态,
并且变成一个鲜活的灵魂,
这时,和谐的力量,欣悦而深沉的力量,
让我们的眼睛逐渐变得安宁,
我们能够看清事物内在的生命。
倘若这只是
一种虚妄的信念,可是,哦!如此频繁――
在黑暗中,在以各种面目出现的
乏味的白天里;当无益的烦闷
和世界的热病沉重地压迫着
心脏搏动的每一个节奏――
如此频繁,在精神上我转向你,
啊,绿叶葱笼的怀河!你在森林中漫游,
我如此频繁地在精神上转向你。
而如今,思想之幽光明灭不定地闪烁,
许多熟悉的东西黯淡而述蒙,
还带着一丝怅惘的窘困,
心智的图像又一次重现;
我站立在此,不仅感到了
当下的愉悦,而且还欣慰地想到
未来岁月的生命与粮食正蕴藏
在眼前的片刻间。于是,我胆敢这样希望,
尽管我已不复当初,不再是新来乍到的
光景,即时我像这山上的一头小鹿,
在山峦间跳跃,在大江两岸
窜跑,在孤寂的小溪边逗留,
听凭大自然的引导:与其说像一个
在追求着所爱,倒莫如说正是
在躲避着所惧。因为那时的自然
(如今,童年时代粗鄙的乐趣,
和动物般的嬉戏已经消逝)
在我是一切的一切。――我那时的心境
难以描画。轰鸣着的瀑布
像一种激情萦绕我心;巨石,
高山,幽晦茂密的森林,
它们的颜色和形体,都曾经是
我的欲望,一种情愫,一份爱恋,
不需要用思想来赋予它们
深邃的魅力,也不需要
视觉以外的情趣。――那样的时光消逝,
一切掺合着苦痛的欢乐不复再现,
那今人晕眩的狂喜也已消失。我不再
为此沮丧,哀痛和怨诉;另一种能力
赋予了我,这一种损失呀,
已经得到了补偿,我深信不疑。
因为我已懂得如何看待大自然,再不似
少不更事的青年;而是经常听到
人生宁静而忧郁的乐曲,
优雅,悦耳,却富有净化
和克制的力量。我感觉到
有什么在以崇高的思想之喜悦
让我心动;一种升华的意念,
深深地融入某种东西,
仿佛正栖居于落日的余晖
浩瀚的海洋和清新的空气,
蔚蓝色的天空和人类的心灵:
一种动力,一种精神,推动着
思想的主体和思想的客体
穿过宇宙万物,不停地运行。所以,
我依然热爱草原,森林,和山峦;
一切这绿色大地能见的东西,‘
一切目睹耳闻的大千世界的
林林总总,――它们既有想象所造,
也有感觉所知。我欣喜地发现
在大自然和感觉的语言里,
隐藏着最纯洁的思想之铁锚,
心灵的护士、向导和警卫,以及
我整个精神生活的灵魂。
即便我并没有
受到过这样的教育,我也不会更多地
被这种温和的精神所腐蚀,
因为有你陪伴着我,并且站立
在美丽的河畔,你呀,我最亲爱的朋友,
亲爱的,亲爱的朋友;在你的嗓音里
我捕捉住从前心灵的语言,在你顾盼流转的
野性的眼睛里,我再一次重温了
往昔的快乐。啊!我愿再有一会儿
让我在你身上寻觅过去的那个我,
我亲爱的。亲爱的妹妹!我要为此祈祷,
我知道大自然从来没有背弃过
爱她的心灵;这是她特殊的恩典,
贯穿我们一生的岁月。从欢乐
引向欢乐;因为她能够赋予
我们深藏的心智以活力,留给
我们宁静而优美的印象,以崇高的
思想滋养我们。使得流言蜚语,
急躁的武断,自私者的冷讽热嘲,
缺乏同情的敷衍应付,以及
日常生活中全部枯燥的交往,
都不能让我们屈服,不能损害
我们欢快的信念,毫不怀疑
我们所见的一切充满幸福。因此,
让月光照耀着你进行孤独的漫游,
让迷蒙蒙的山风自由地
吹拂你;如此,在往后的岁月里
当这些狂野的惊喜转化成
冷静的低意,当你的心智
变成一座集纳众美的大厦,
你的记忆像一个栖居的家园招引着
一切甜美而和谐的乐音;啊!那时,
即令孤独。惊悸,痛苦,或哀伤成为
你的命运,你将依然杯着柔情的喜悦
顺着这些健康的思路追忆起我,
和我这一番劝勉之言!即便我远走他方
再也听不见你可爱的声音,
再也不能在你野性的双眸中
看见我往昔生活的光亮一一你也不会
忘记我俩在这妩媚的河畔
一度并肩站立;而我呀,一个
长期崇拜大自然的人,再度重临,
虔敬之心未减:莫如说怀着
一腔更热烈的爱情――啊!更淳厚的热情,
更神圣的爱慕。你更加不会忘记,
经过多年的浪迹天涯,漫长岁月的
分离,这些高耸的树林和陡峻的山崖,
这绿色的田园风光,更让我感到亲近,
这有它们自身的魅力,更有你的缘故。
5、《威斯敏斯特桥上》
大地再没有比这儿更美的风貌:
若有谁,对如此壮丽动人的景物
竟无动于衷,那才是灵魂麻木;
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
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
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
在烟尘未染的大气里粲然闪耀。
旭日金挥洒布于峡谷山陵,
也不比这片晨光更为奇丽;
我何尝见过、感受过这深沉的宁静!
河上徐流,由着自己的心意;
上帝呵!千门万户都沉睡未醒,
这整个宏大的心脏仍然在歇息!
6、《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
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
在鸽子溪边住家,
那儿无人赞颂这位姑娘,
也难得有人会爱她。
她像不为人见的紫罗兰
被披青苔的岩石半掩!
她美丽如同一颗寒星
孤独地闪烁在天边。
她不为人知地活着,也几乎
无人知她何时死去;
但如今露西已躺进坟墓,
对于我呀,世界已非往昔。
7、《我有过奇异的心血来潮》
我有过奇异的心血来潮,
我也敢坦然诉说
(不过,只能让情人听到)
我这儿发生过什么。
那时,我情人容光焕发,
像六月玫瑰的颜色;
晚间。在淡淡月光之下
我走向她那座茅舍。
我目不转睛,向明月注视,
走过辽阔的平芜;
我的马儿加快了步子,
踏上我心爱的小路。
我们来到了果园,接着
又登上一片山岭,
这时,月亮正徐徐坠落,
临近露西的屋顶。
我沉入一个温柔的美梦――
造化所赐的珍品!
我两眼始终牢牢望定
缓缓下坠的月轮。
我的马儿呵,不肯停蹄,
一步步奔跃向前:
只见那一轮明月,蓦地
沉落到茅屋后边。
什么怪念头,又痴又糊涂,
会溜入情人的头脑!
“天哪!”我向我自己惊呼,
“万一露西会死掉!”
8、《昏睡曾蒙住我的心灵》
昏睡曾蒙住我的心灵,
我没有人类的恐惧;
她漠然于尘世岁月的相侵,
仿佛感觉已失去。
如今她不动,没有力气,
什么也不听不看,
每天与岩石和树木一起,
随地球循环旋转。
9、《我曾在陌生人中间作客》
我曾在陌生人中间作客,
在那遥远的海外;
英格兰!那时,我才懂得
我对你多么挚爱。
终于过去了,那忧伤的梦境!
我再不离开你远游;
我心中对你的一片真情
时间愈久煜深厚。
在你的山岳中,我终于获得
向往已久的安恬;
我心爱的人儿摇着纺车,
坐在英国的炉边。
你晨光展现的。你夜幕遮掩的
是露西游憩的林园;
露西,她最后一眼望见的
是你那青碧的草原。
篇4:华兹华斯诗歌水仙花导读和赏析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以上中文翻译复制自网络,不知译者何人)
诗的开头直接就是一个明喻: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这个明喻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一朵云,它是高高在上的,漠然的,被动的,轻如空气,无意又无力。我们也许就此感知了诗人此时的`心神状态,像天上一朵云,从上看下来,却并不特别留意什么。
而这时,他遇到了花丛。如果诗人的心神是散漫的,超然的,不被这俗世所羁绊的,那么这些花却是恰恰相反的,它们不仅是植根于大地之上,而且也是成群结伴的,正和诗人的孤独相映对照。
我们不妨再看看诗人采取的拟人手法。第一段中,诗人选择了把自己D去人化‖,为什么呢?部分原因在于他和花之间的关系,那种连续的交换,因为他在不断对照着水仙花来审视自己的情形。作为一朵云,他不再那么D人‖了,而作为舞者,水仙却拥有了人形。
再看看诗人的用词,例如:host。为什么他已经说了 crowd,还要用 host?这俩在此处的字面上,不是一个意思吗?我们读过第二段中那无限的感触后回过来看,host 也许也隐含这天国的意境,因为 host 也有D圣体‖的意思。此外,host 也有迎宾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感受到花儿对他展现出的欢迎。
再看第三段结束的地方: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直接表达的意思,不过是?I was happy‘。然而一方面,诗人没有说 I,而用了第三人称;另一方面,他说?怎能不快乐‘,似乎留下了一点?不快乐‘的余地,削弱了?快乐‘。这是为什么呢?且按下不表。
再读几遍,你可能就会感觉到,诗人不断地在重复。每一段对花儿的描述,其实都是重复的意思,而采用了不同的变化。再仔细看,诗人逐一注入了四大元素:气,空气搬的云;地,花儿植根之所在;水,波光粼粼的湖面;而最后一段中的火,花儿在记忆浮现时的flash。
接下来看,在所有段落中都被重复的重点词是哪个?找到了没有?对了,dance!到了第四段中,诗人和花儿最终更是在一起 dance!
而这第四段,实在是整诗之力量所在。其实我们可以把第四段当作把前几段的概括和重述: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C 这正是第一段诗人如一朵云般同样的情绪。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C 两年前的场景在脑海中重现,诗人重新再次获得那样的体验。注意这句话用的时态是现在时。前三段都是过去时,而第四段是记忆的再现,在持续的D现在‖的再现。
这 诗不仅仅是叙述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更是把人的记忆戏剧性地呈现出来。注意高潮的最后一句中的介词Dwith‖。如果你再读一遍的话,请务必把这个with 重重地读。我们前面说过,诗人在现场的反应,似乎有一种D有保留‖的快乐,D怎能不快乐‖,或者说D不得不快乐‖。而这个with,却是诗人沉入记忆时, 完全地主动地快乐着。
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们不常常会在记忆中体会到一种比在现场更强烈的感受吗?
好了,就说这些吧。对于诗意,不要说,不能说,不必说。每个人应该读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故而再说只能是画蛇添足了。
篇5: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论文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论文
一、对大自然充满虔诚的爱
由于生活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他从小喜爱大自然。自然中的花鸟树木、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着他,并渐渐进入他的作品。华兹华斯表现在诗作中对自然的情感已经不能用我们所习惯的诸如“欣赏”、“放情”等范畴来界定了,以“对自然虔诚的爱”来概括较为合适。华兹华斯将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将自己的道德与自然的外在形象相联系。他把自然看成自己的朋友、母亲,或慰籍者DD既可以平等地与其交流,聆听她的教诲,接受她的滋养,更可以在人生失意时从中得到安慰, 包扎好伤口,再重新站立起来。他笔下的湖光山色、流水行云、歌鸟林禽、树丛野花,这其中蕴涵着诗人与大自然的契合,对宇宙万物的热爱。如,在《黄水仙》中他将自然视为人的精神依傍:“独行徐徐如浮云/横绝太空渡山谷/突然在我一瞥中/金色水仙花成簇/开在湖边乔木下/微风之中频摇曳/有如群星在银河/行影绵绵光灼灼/湖畔蜿蜒花茎长/连成一线无断续/一瞥之中万朵花/起舞翩跹头点啄”。一开始,诗人写出独自徘徊无所寄托的心情, 恍惚得有如天空漂浮的一朵孤云。当他看见湖畔黄水仙,有如少女在微风中翩跹起舞,又如银河里闪烁的万点繁星时,他的愁云才渐渐消散,代之以满心喜悦。诗人接触到大自然,有如旅人到家,航船着陆,心灵与造物合一。正像他在《丁登寺》中所表达的一样,无论在何种时间,何种环境,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与大自然的交往都能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二、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
华兹华斯在其漫长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创作了无数经得起考验的佳作。在这些佳作中,华兹华斯运用自己推崇的写作原则,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摄取描写的对象。华兹华斯独特的写作风格就在于,他不是单纯就事论事,就景论景,他赋予这些事物与景色一定的想象力。华兹华斯独特的想象力就在于,他的想象力的保持是与对大自然的虔诚分不开的,而自然又是与童年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在华兹华斯的写作技巧中,想象、童年、自然就融为一体了。他在《致杜鹃》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杜鹃的歌声远远飘来,把诗人带回到童年的黄金时代,在林中,在草场,在大自然怀抱中享受到无比幸福。然而,这首诗的涵义远不止如此,诗人的想象飞得更加遥远,他把杜鹃声幻化成“一个谜”、一种“希望”、一种“爱”,甚至成了“缥缈的仙岛”的象征,引起诗人无限的欢乐和向往。这首诗与其说在歌颂杜鹃,不如说是借题发挥,沉醉于幻想的仙境之中。这里,想象、童年、自然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我心驿动》中,华兹华斯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证明他对童年的态度: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儿童在哪些方面是成人的父亲呢?我们相信,从儿童到成人的发展过程对应的是人类从原始到文明的发展过程。诗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像是乐园,那时人是完整统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界现象在成年人看来已经是司空见惯,所以熟视无睹。可是在儿童眼睛里,自然界的现象样样新鲜。他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编织出许多美丽的幻想。这里,诗人用简单的语句将想象、童年、自然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让我们不觉耳目一新。华兹华斯的许多诗作都是以自然和人的关系为主题的,中心思想是大自然乃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童年的天真含有永恒的征兆。这类诗作以清丽、流畅、丰富的第一文库网语言阐发人生的哲理, 实乃艺术上的精心杰作。
三、华兹华斯诗作例析
华兹华斯的语言质朴而优美,笔法精巧而凝练。在讴歌自然与描绘童年的过程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和人生的深深热爱。他与柯勒律治合作编写的《抒情歌谣集》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中,他的许多诗作都巧妙地将想象与童年、自然融为一体,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时代。 在他所创作的优秀诗篇中,《我似一朵孤独的流云》是一首名作。该诗就完整体现了诗人这两大艺术特色,下面我们就对这首诗作一浅析。 本诗第一节告诉我们诗人在山谷中游荡时突然发现一片片水仙花,开在湖边,开在树下,随风摇摆,风姿绰约。首先诗人用了明喻开篇,把自己比作孤独的流云,游荡在山谷上。孤云这一形象突出了诗人的无边的孤独。 第二节进一步写了水仙花的明亮,闪耀及其数量之多。诗人又用了一个明喻,把无数支水仙花比喻成天上的繁星无数,它们的相似点有二:一是繁多,数不清;二是明亮。 第三节写到了湖水,拿湖水和水仙花作对比,更突出了水仙且舞且乐,就连诗人自己都不由自主地快乐起来,因为他被这份天然的美景包围着,感染着。面对着这天然美景,诗人的灵魂几乎超脱了。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四节,诗人告诉我们,当他无所事事或忧心忡忡时,水仙花的影子就在脑海里闪过,给诗人孤独的心带来一丝安慰,一份快感,于是诗人的'心里便充满乐趣,诗人的心便与花共舞了。 在前三个诗行中,诗人用了留影机似的描述手法,为我们拍下了山川,峡谷,湖水,树木和微风中婀娜多姿的水仙花。在这里有颜色:水仙的金黄色;有场景:白云在山谷上游荡,水仙在湖畔树下盛开。另外,置身其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风儿的拂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只是客观的景物,不过诗人是伟大的,他把个人的感情融入其中。毕竟浪漫主义不同于现实主义,它有强烈的主观感受与丰富的想象。华兹华斯本人就认为诗歌是主观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他能把人与自然合一,把主客观合一。 在这首诗中,华兹华斯对自然美景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美好与快乐。他的方式委婉而含蓄,并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直接用“美丽”,“可爱”这些词,而是由自己内心的转变DD从孤单到快乐,暗示了水仙花明艳而绚烂的美,热烈而激情的美,美得无与伦比,美得令人沉醉。这种含蓄的方式,比直接说“啊!水仙花,我爱你!”显然要高明得多,它不落窠臼,不入俗套,别具一格,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最优美的意境,于平淡处见神奇,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另外,我们注意到,在本诗中,动词dance以不同的形式在诗中反复出现。第一节中的dancing(第6行)描绘水仙在树下迎着微风欢舞。第三节中的danced(第13行)描绘湖波起伏,似乎同样在欢舞,这就把水仙与湖水联系在一起。第三节中,诗人逐渐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最后一节中dances描绘诗人的心灵和水仙一起舞蹈,暗示了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和谐,从而揭示出想象的作用。尽管“外部的眼睛”(outer eye)可以体验到肉体感官的愉悦,但“内心的眼睛”(inward eye)却可以体验到更大的精神愉悦。作为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撤离了现实的世界,并转向了内心想象的眼睛,用劳动人民朴素的语言,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又饱含着激情,对水仙花的美作出了由衷的赞叹,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好,创造了诗歌的奇迹。
【参考文献】
[1]杨德豫.华兹华斯抒情诗歌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华兹华斯.19世纪英国诗人论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篇6:诗歌鉴赏:「英国」华兹华斯《露西》中对自然的崇拜
诗歌鉴赏:「英国」华兹华斯《露西》中对自然的崇拜
《露西》
【英国】华兹华斯
1
我终于领会到往昔,
那阵阵情感的侵袭。
却只敢向恋人耳里.
人诉我那一次织历
那是我爱的她,每日里
娇艳得赛六月的玫瑰,
我随意去她住的茅屋,
乘着黄昏月色的柔媚。
我的目光凝视着明月,
广阔的草原一望无际,
朝向我最亲切的小路,
我的马蹄儿愈行愈疾。
我们走到那边的果园,
我们又爬上那座小山。
月亮斜坠在露西屋椽,
愈来愈靠近我们跟前。
我曾作过一个甜美的梦一一
这仁慈自然温情的赐赏。
我的眼睛竟在那个梦乡,
直盯着那斜坠的月亮。
马向前赶路,一步又一步,
它腾跃而前,且不肯停驻。
她那茅屋屋顶的最后面,
是皎月突然间的坠落处。
一些多情而任性的想法,
忽然在恋人的脑中闪现。
啊!恕我!我内心在呼喊:
“露西该不会,离开了人间!”
2
幽居在人迹稀少的地方,
她家就住在鸽泉的边上。
她是个极少有人去赞美,
更少有人去疼爱的姑娘。
开在藓石旁的紫罗兰,
她躲避着世人的眼;
美好得如同一颗孤星,
独自个在天空忽闪。
露西活着,很少人认识,
她何时死去,更少人知道。
但她已埋葬入土,啊,
只有我的心儿,独自哀悼。
3
陌生人中,我独自旅行,
越过大海,去他乡飘零。
英格兰啊,此时我才知,
对你怀有多么深的`爱情。
过去的,是个忧愁的梦,
我不愿再一次离开国境。
因为我对你的爱情似乎,
随年华逝去而更加深沉。
祖国那边的层峦叠嶂,
我心中最欢欣的地方。
手摇着纺车,亲爱的姑娘
正端坐在英国的火炉旁。
清晨它显现,黑夜它隐藏。
露西嬉戏在那几座凉亭旁。
祖国啊,你那碧绿的田野,
露西的眼睛最后去眺望。
4
三年,阳光雨露使她生长;
然后,大自然昭告我说:
比她更加美丽的花朵,
以前还未曾在世间培养。
我将把这孩子认领,
她将是我的,而我将要
造就她成理想的女性。
既合乎法律,又近人情,
她是我至爱的女性。
在山岩,在平原,
在天上,在人间,
在丛林,在凉亭。
她有权力凌驾这一切,
或去照亮,或去压制。
她将玩耍嬉戏如小鹿,
在草原欢乐地奔驰,
将在山泉上面跳跃。
她又如一缕微微的香气,
具有默默无言的静物的,
深沉和宁静的美。
浮云借与风韵,
碧柳纤腰低垂,
甚至风暴的来临,
也呈现出别种妩媚,
静悄悄的赞许中,
添加姑娘体态苗条的韵味。
深夜的星辰与她相亲,
在静寂处她仔细聆听,
那小溪流水回旋奔腾,
美音来自潺潺的水声,
水光在她的面颊辉映。
朝气蓬勃,更喜气盈盈,
养育她的身体玉立亭亭。
处女的胸脯日渐见圆匀。
和露西同住在快乐山谷,
我将给与她以这种欢欣。
自然如是说,杰作已完毕一一
我的露西啊,竟早早逝去。
她已死去,留给我是
她的出生地,这静寂的景象
往日里的回忆,
只剩下一片空虚。
5
我陷入沉睡,
无忧亦无惧。
她也无感于,
岁月的流去。
她已不移动,
亦复无气力。
不复听或视,
却只与山岩,
树木与众石,
伴着地球每日的行程,
已经永远消失了自己。
(茅于美 译)
【诗歌鉴赏】
这五首诗是系列组诗,应该放在一起,而不应该分开来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华兹华斯对于爱情,对于大自然,对于祖国,对于理想女性,以及他的生死观念的看法。《露西》是华兹华斯比较重要的诗。
第一首诗是组诗的楔子。这诗体现了作者对于朴素、深沉、真挚的爱情的赞许。关于爱情的诗盈篇累牍,可谓多矣,这首却颇具特色。首先要领会原文第一行第二个字“fit”的意思。这是很难译成中文的一个字,我姑且译之为“侵袭”。字典里查,它有“犯病”、“痉挛”、“癫痫发作”、“激发”等解释。总之,就是控制不住的“情感爆发”。从这个“爆发”起头,诗人有如骨硬在喉,急于倾吐内心的痛苦。可他又不能逢人便讲,而是要找。一个有恋爱经验的人来倾诉,这样容易引起同情。
在回忆中,诗人描写的经历是寓情于景的,有朦胧幽静之美。情感的跌宕曲折,写来细腻如见。自然界的瞬息变化使青年忽喜忽悲。天上的明月富有象征意义,它在诗中出现了五次,每次都与青年的心密切相连。第一次正值黄昏,月色朦朦胧胧。青年想念那位“每日里,娇艳得赛六月的玫瑰”的姑娘,于是策马前进。他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第二次出现是当青年穿过广阔的草原的时候,野旷无人,灿烂的月光照耀着广袤的土地,使青年视野开阔,春风得意马蹄疾,行走分外快捷。第三次,青年骑马走人果园,越过小山。这时月亮渐渐偏西,眼看露西的茅屋愈走愈近了。青年此时庆幸结识这样美好的姑娘,感谢上帝的恩赐。另一方面,他凝望着那逐渐下沉的月亮。月亮最后一次出现是快近露西的家的时候。马儿很领会青年的意思,飞快地疾驰而行。正在这时,茅屋屋顶后面的月亮跌落下去了。这月亮的突然陨落使青年心上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露西该不会离开了人间。这种心理状态与中国唐诗中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相近的。行人将要到家,只怕亲人出了什么事,见不了面,写来相当真实。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这位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组诗的第二节三首给我们以答复。
热爱自然,华兹华斯一直提倡人应该顺从自然的法则生活。这位理想的女性是“幽居在深谷”的平民。她是大自然的女儿,没有受到工业文明的污染。她动若小鹿,静若幽兰,浮云给风韵,垂柳斗轻盈,星辰与相亲,溪水她聆听。她是开在藓石旁的紫罗兰,又似黑夜闪烁的孤星。她又是古老黄金时代的英国的象征。她坐在炉火旁,手摇着纺车的形象,使旅居异国的人,加倍地思念祖国和家乡。
然而,在19世纪工业文明的英国,这样的女性只存在于诗人的理想之中。露西在世有如昙花一现,她生不为人知,逝去时只有青年独自为她哀悼。第二、第三和第四首的末尾都写出了露西早夭带给青年的悲哀。这样的重复的结尾使全诗前后呼应,产生融合完整的效果。华兹华斯的生死观表现在第五首短诗里。尽管露西已不再活动,不再能听能看,但她并没有死,她离开了短暂寄居的人世,却投向了与山岩、丛石、树木同在的永恒。物质永不灭,死亡又何足惧?这个观念与他那首《我们是七个》是一贯的。露西的眼睛最后看到的是祖国绿色的田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伴随着她走向永恒。最后,她悄然化去,与天地融合为一了。所以读者又从哀悼惋惜姑娘的早逝的心情,转向对永生的信念,精神上得到一丝慰安。
【华兹华斯诗歌】相关文章:
2.即景-诗歌
3.诗歌故事
4.诗歌:心路
5.有缘无份诗歌
6.诗歌自创
7.《活着》诗歌
8.诗歌节奏
9.母爱诗歌
10.浮云诗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