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高考诗歌鉴赏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

2024-01-22 08:57: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微笑任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高考诗歌鉴赏习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高考诗歌鉴赏习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

篇1:高考诗歌鉴赏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8.下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简要分析全词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6分)

参考答案:

8.[参考]下阕描绘了一幅冬日悲凉、凄冷、苍茫的边塞夜景图。(答出特点1分;时间、地点任答出一点1分,共2分)作者仰望夜空,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描述画面2分)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1分)。

9.[参考]⑴细节描写的角声。乡思望中天阔,生动地刻画出了征人因思乡而于孤独

中眺望远天,却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其浓郁的乡愁(2分)。

⑵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在月明之夜,因思家而倍感金甲冰冷,戍楼的苦寒。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更是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2分)

⑶视听结合(1分)残星暗淡,飞雪漫漫是视觉,将尽的漏声,画角呜咽是听觉;(1分)视听结合渲染出惨淡凄寒的氛围,烘托了征人的'愁苦。(1分)

⑷以景结情(1分)下阕主要抒发乡愁,却把浓郁的愁情收束在不尽的苍茫的飞雪中、间或传来的呜咽的画角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回味。(2分)

(还可答动静结合。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两种表达技巧,答出一种3分,共6分。)

8.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是怎样描写塞外景物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篇2: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考点对应直练

鉴赏技法

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

B(不超过40字)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4.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①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②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从诗歌的描写来看,筝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筝声的?请作简要分析。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7.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8.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宕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②。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②斗画长:画出长长的眉毛去同别人争妍斗丽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第十六),请结合具体语句简析本诗是怎样刻画贫寒士人形象的。

(2)这首诗有怎样的艺术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②,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②“雕胡”,就是“菰gū”,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称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

(1)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①“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2答案示例:(1)A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B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2)“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两诗各取一例即可。)

3答案示例:(l)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4答案示例:①《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②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5答案示例:(1)悲怨(无限秦人悲怨声);包含的情感有: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2)①比喻。颔联中写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绕着花啁啁啼血,是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

6答案示例:(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

7答案示例:(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畏春残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改清阴”的讴歌,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

8答案示例:(1)一指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 三指生前生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 (2)非常妥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作对比; 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

9答案示例:(1)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2)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意双关,蕴涵丰富。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之情。

10答案示例:(1)“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字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2)用典故并稍作解释 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可以“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面前,他表现得目中无人,桀傲不驯,可是在一位农民老妈妈面前,他却如此谦卑,毕恭毕敬,像小孩一样老实腼腆,这就是李白,天真可爱的李白,有可贵品质的李白。

篇3: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篇4: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念念有词B.心无杂念C.念念不忘D.念过大学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欣然起行 欣然:

(2)遂至承天寺 遂: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答案

【小题1】 C(2分)

【小题2】(1)欣然:愉快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3分)

【小题3】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分)

【小题4】 D(2分)

篇5: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2分)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

(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试题答案: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10. ⑴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

⑵“锁”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味无穷。

⑶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

篇6: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两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江西雨景?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4分)

(2)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 《登城》写的是和风细雨,《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2)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篇7: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唐多令

(南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8.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9.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8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

9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篇8: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除夜

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有怀

崔 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1.白诗首联、崔诗歌尾联分别点明了题旨,请分析各自的作用。(4分)

答:

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白诗首联点题,写出年末而漂泊在外、有家难归的情形,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2分)崔诗尾联点题,前三联写诗人在三巴路上跋涉的艰辛和孤灯下只与僮仆相伴的孤独,结尾才点出是除夕,这样写既照应了标题,又使诗人的感情更推进了一层。(2分)

2.白诗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思乡思亲的浓浓伤感之情。(2分)崔诗是除夕之夜旅居的感怀,侧重抒发了作者羁旅在外的孤苦心境。(2分)

崔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篇9: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哭李商隐(其二)

[唐]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 踠:屈曲,弯曲。

(1)本诗题作“哭李商隐”,一“哭”字极写作者内心的悲痛。请结合全诗,说说“哭”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又送文星入夜台”中,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哭李商隐的怀才不遇,哭李商隐的死亡,哭自己失去知音,也哭天下才子共同的不幸遭遇。

(2)“又”字表示多次,重复,表达出才子不遇、赍志而殁情况的普遍性,表达对普天下才子不幸命运的哀痛以及对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篇10:诗歌鉴赏习题作业

诗歌鉴赏习题作业

8.秋夕 《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8.秋夕 《20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作业:

诗歌一、三句写景,你认为那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结合全市简要分析。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阴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谄,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老师笔记《8.秋夕 《年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篇11:高考诗歌鉴赏

辛弃疾《清贫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方回《戊戌生日二首》

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

循彝须答礼,恃熟莫忘形。

把笔迟赓和,开樽共醉醒。

五儿一随侍,心窃愧椿庭。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情。竹马琅锵冲掉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藕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功名。

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床头瓦檠灯煜~,老夫冻坐书纵横。

暮年於书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万锺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袁中道《朝耕》

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晓。

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

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

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

王迈《别刘孟容岁提干二首》

吾莆诸寿隽,习静鲁灵光。

有子麒麟种,群孙鸳鹭行。

此行青眼众,见谓白眉良。

通籍何愁晚,庭椿乐未央。

姚勉《梁新恩送龙涎香杯》

神龙侧枕琼瑰卧,表里透薰香玉唾。

巧工廴∑铺燔埃碎悄沉兰百芳和。

制成七宝金霞觞,犹带岭外梅花香。

X一酌发奇馥,满中滟滟浮龙光。

感君遗我真情厚,归拜庭椿一杯酒。

峻第高官不足荣,人生只愿亲庭寿。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相关文章:

1.高考诗歌鉴赏

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

3.高考:鉴赏诗歌的语言

4.怎么做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5.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

6.高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7.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

8.诗歌鉴赏

9.雪晴晚望诗歌鉴赏习题及解析

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

下载word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