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节日的诗词
“烟雨蒙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表达节日的诗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表达节日的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 表达节日的诗词
表达节日的诗词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寒食》
2、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5、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6、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7、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寒食》
2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3、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2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7、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8、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篇2:节日诗词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拜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除夜有怀》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田家元日》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元日有题》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竞渡曲》 ?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端午日》 ?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塔》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临江仙》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七夕》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七夕》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七夕》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七夕诗》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七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长安清明》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 ?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苏堤清明》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送陈秀才》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途中寒食》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清明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中秋登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倪庄中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八月十五夜》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中秋见月》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中秋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玄》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九日登高》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九日登山》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九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 ?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篇3:节日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 唐诗宋词欣赏
《一》
【原文】
清 明 (唐)杜 牧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解说】
清明节是中国人踏青扫墓、祭念先辈的日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雨中清明图:纷纷细雨中,一群失魂落魄的扫墓人,匆匆赶路,疲惫不堪,到处打听哪里有可以避雨、歇息的酒家,一牧童用手指向,远处一片杏花盛开的地方!
【点评】
踏青扫墓,祭念先辈、亲人,是清明节的核心灵魂,正是怀着对先辈、对亲人一颗感恩的心,在外漂泊的游子才会奔走千里,回到家乡扫墓,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精神才能代代相传。
《二》
【原文】
端午 (唐)文 秀 节 分 端 午 自 谁 言, 万 古 传 闻 为 屈 原。 堪 笑 楚 江 空 渺 渺, 不 能 洗 得 直 臣 冤。
【解说】
端午节的起源是从谁开始的呢从古到今都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
的。可惜楚江,虽然长年奔腾不息,却不能为正直的大臣,洗刷掉冤屈!【点评】
一代名臣屈原,才华横溢,忧国忧民,志向高远!却不断受到黑暗政治势力的打压,报效祖国、施展才华无门,投奔楚江而亡,遗憾千古!屈原虽然死了,但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三》【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解说】
中国古代重阳节,有登高望远和喝菊花酒的习俗。本诗描绘的.是一幅重阳节思乡图:一个人独自在异乡作客,每逢过节,就加倍思念亲人。又到了重阳节,又到了登高地时候,遥想兄弟们在分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到,今年比往年少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
【点评】
思乡之情,人皆有知。故乡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人在旅途,身不由己,要想常回故乡,谈何容易!故乡只能是我们心灵上的驿站,精神上的家园。
《四》
【原文】
水 调 歌 头 (宋)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解说】
端起酒杯,问一问青天,明月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不知此时此刻,天上的皇宫里是何年何月我想乘着东风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天上的琼台楼阁中,承受不了寂寞和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摇曳,天宫哪里比得上美好的人间啊!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从雕花的门窗洒进来,照在失眠的游子身上。月亮不应该对人产生怨恨,为什么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却变得特别圆呢人间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又何必为离别而悲伤呢但愿人们都能够健康长寿,在千里之外也能共同领略感受月亮的清辉。
【点评】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的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紧扣人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宇宙与人生的自然规律,大自然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难以保持长圆,人生又怎能苛求永远团聚、没有分离呢!最后祝福人与月亮的和谐共处。全词境界高远,构思奇特,感情真挚又极富有浪漫色彩,千年来传诵不衰。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受到环
境制约, 悲欢离合也在所难免,只要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五》
【原文】
青 玉 案 (宋)辛 弃 疾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更 吹 落 , 星 如 雨。 宝 马 雕 车 香 满 路。 凤 萧 声 动,玉 壶 光 转,一 夜 鱼 龙 舞 。
蛾 儿 雪 柳 黄 金 缕,笑 语 盈 盈 暗 香 去。 众 里 寻 她 千 百 度。 蓦 然 回 首,那 人 却 在 ,灯 火 阑 珊 处。 【解说】
这是一首描绘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景的作品。描写树上张灯结彩,布满各种花灯,好象东风吹开了万树鲜花。满天飞舞的烟花,似繁星洒落人间。十五之夜,美女如云,坐着华贵的马车,香水味道弥漫一路。笛箫悠扬,令人心醉,明月当空,时光流转,一夜劲舞。尽情狂欢之后,身着华丽的美女们,说说笑笑,体态轻盈,暗香浮动,飘然而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千百次地寻找她的身影,结果在不经意间,忽然回首一瞥,她却独自一人,在远离众人之处。
【点评】
这首词将元宵节的繁华和热闹,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展现了作者在茫茫人海中能够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篇4:节日诗词
节日诗句
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端午节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篇5:端午节节日诗词
端午节节日诗词
《端午帖子·皇帝阁》
年代: 宋 作者: 周必大
令节传千古,休祥属圣时。
炎图如日永,赫赫照华夷。
《端午》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
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
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
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
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
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
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
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
《端午》
年代: 宋 作者: 陈宓
雨淬菖蒲剑,云荣角黍丝。
光阴惊老大,节物媚童儿。
谗口千年恨,怀贤一日思。
兰蒿无好丑,采系用逄时。
《端午日》
年代: 唐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小重山 端午》
年代: 元 作者: 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戊戌端午》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退休敢望赐宫衣,破箧重寻旧暑絺。
梅子黄时端午又,葵花红处故园非。
画符焉用元无病,标锦休争但合归。
赖有故人饷新煮,一杯草草勒鱼肥。
《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
年代: 宋 作者: 黄庚
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银瓶。
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佼独醒。
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读骚经。
他乡记节聊随俗,艾虎朱行挂户庭。
《端午夫人阁》
年代: 宋 作者: 罗公升
黄金角黍照盘明,秋月弓湾斗彩赢。
应是君王方右武,内家仙子亦知兵。
《端午东湖观竞渡》
年代: 宋 作者: 黎廷瑞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端午》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世乱逢端午,凄凉吊古心。
空存蒲长绿,不见黍包金。
蛇壑横人骨,鳌江绝古音。
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篇6:七夕节日诗词
李商隐(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节日诗词]
篇7:节日的诗词
关于节日的诗词
1、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4、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5、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6、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7、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8、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0、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11、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2、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3、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14、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15、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张埜《夺锦标·七夕》
16、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7、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8、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19、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20、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1、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24、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5、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2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7、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8、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9、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3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31、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32、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3、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34、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5、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36、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3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38、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9、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40、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1、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42、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4、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45、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6、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张镃《寒食》
47、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8、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49、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50、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1、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52、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53、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54、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5、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6、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57、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58、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59、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60、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邵谒《长安寒食》
61、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62、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63、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64、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65、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66、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67、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68、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69、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70、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7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72、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73、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7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75、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76、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77、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78、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79、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80、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81、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2、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83、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84、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篇8:2022清明节节日诗词
2022清明节节日最新诗词大全
1、《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3、《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4、《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5、《 清明》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谚语
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清明节的习俗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表达节日的诗词】相关文章:
1.表达相思的诗词
4.诗词
5.节日诗
6.日历节日
7.节日问候
8.母亲节日
9.英国节日
10.节日由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