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名言
“夏日秀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李贺名言,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李贺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李贺名言
李贺名言
李贺留下来的诗词不多,关于李贺的名言有哪些呢?
1、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5、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6、雄鸡一声天下白。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8、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9、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10、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11、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12、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13、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6、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7、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8、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9、天若有情天亦老。
拓展:
李贺简介
李贺(公元790年——8),字长吉,汉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
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人物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昌谷。后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篇2:李贺的名言介绍
1、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
2、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 李贺
3、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李贺
4、男我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5、东风方来满眼春—— 李贺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
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李贺
9、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
10、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李贺
11、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李贺
12、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
13、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
14、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李贺
1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篇3:李贺的简介以及名言
1、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5、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6、雄鸡一声天下白。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8、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9、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10、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11、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12、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13、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6、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7、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8、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9、天若有情天亦老。
篇4:李贺的简介以及名言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篇5:李贺
关于李贺
关于诗人李贺有哪些事情呢?他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7年,但他在人们心里却是活了上千年,至今仍被人们所怀念着。
一
公元768年,深秋。在美丽的汉江平原上,一位叫杜甫的诗人,正在送一个远房亲戚去四川。
这位亲戚的名字有点拗口,叫做李晋肃。“远房”究竟有多远呢?已知的一条是,杜甫的外公的外公的八叔,是李晋肃的先祖。
这时的杜甫,已是人生最后两年,很瘦,很憔悴;那位亲戚还是少年,很质朴,很阳光。
杜甫是个重感情的人。对这个超级远的远亲,他依依不舍,写诗送别:
“我们的船啊,
就要相背远离了。
那天上的雁啊,
也排成一行在悲鸣。”
秋风中,年轻人含泪紧握杜甫的手:“表兄,我也喜欢写诗,可什么时候才能写到你这个水平啊!”
杜甫拍了拍他肩膀,安慰说:“加油,你可以的。下次我们再交流。”
以上对话是我的揣测。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次别离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杜甫大概想不到的是,虽然李晋肃的诗最终默默无闻,但他的儿子,却会成为一代文豪。
40年后,这个孩子将会从自己手中接过熊熊火炬,照耀唐诗的辉煌之路。
二
790年,这个男孩出生了。他身体很差,又瘦又小。父亲李晋肃却很爱他,希望他健康幸福。
“我要用最吉利的字给他取名。”李晋肃想。他给儿子取名“李贺”,字“长吉”,希望他一生都吉祥。
李贺的气质很忧郁,不爱说话,眼里经常闪着奇怪的光。
“孩子,你将来打算做什么?”家人问。
“我要写诗。”李贺淡淡地说。
“快算了吧!”家长头都大了。“写诗早就没出路了,你以前的那些猛人,什么王维李白杜甫,把这个世界上能写的好诗都写完了!你看后来那什么‘大历十才子’,不肯认怂,非要继续搞诗,搞出了什么鬼。现在不都时兴写散文了嘛。”
李贺不吭声。他的目光穿越云层,直达苍穹。
冥冥之中,仿佛有个声音对他说:“你真的想清楚了?诗的殿堂里,已经没有你的位子了。”
李贺四面看去,果然,在唐诗的光辉圣殿里,诗仙、诗圣、诗佛、诗狂、诗魔、诗豪、甚至诗囚都已经就位,真的没位子了。
“一定还有位子的。”他坚定地说。
“有是有,可是……只剩一个诗鬼了。”
李贺仰天长笑。我就来做这个诗鬼吧。
三
李贺慢慢长大了。
他的家乡在河南昌谷,一个神秘寂静的地方。他常常骑着父亲送的小毛驴,独自走出很远。他会爬上充满神话色彩的女几山,看兰香女神升天的古庙。他还来到残破的福昌宫,那里人迹罕至,是龙和凤凰出没的地方。
在这神奇的地方,小李贺郑重宣布,自己确定了写作风格。
“现实?浪漫?武侠?言情?”家人问。
“都不是,我的主攻方向是——魔幻。”李贺淡淡地说。家人又仆倒一片。
转眼到了十八岁。李贺整理好了诗,准备走出家乡,征服外面的世界。他的目标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东都洛阳。
家里很担心:“你虽然是大唐王孙,但是家道败落了,说是富农都够呛。现在考试都要托关系,你的写作风格又这么魔幻,谁帮你啊?”
李贺反问:“现在文坛上,最大的腕是谁?”
“这……当然是韩愈院长。”
“好,我就找他。”
“人家是大V,你是个小号,你找他做什么?”
李贺傲然一笑,说出了让家人再次晕倒的话:“互推!”
四
别误会,所谓“互推”,不是互相推倒,而是互相推荐。
比如两个微信公号,互相说对方好,欢天喜地一起涨粉丝,这就叫做互推。
小李贺想去找韩愈互推,难比登天——无论文坛还是武林,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大号不和小号搞互推,怕吃亏、掉粉。
以我的主业读金庸为例,《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热情地邀请老爸黄药师和江南七怪搞互推:“爹,我给你引见几位朋友。这是江湖上有名的江南六侠,是靖哥哥的师父。”
有数十万粉丝的大号黄药师粗鲁地拒绝了。他“眼睛一翻”,臭屁地来了一句:“我不见外人”。
韩愈在文坛的地位,相当于黄药师在武林。当时文坛最牛的原创文学号叫“古文运动”,是一个几十万粉丝的超级大号,运营者就是韩愈。
韩愈也写软文,因为腕儿大,开价贵死人。他给人家写个墓志铭,收费动不动“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或是“绢五百匹”,值好几百贯钱。而当时京城里三品大官不算禄米和职田,月俸也就6贯钱。
小李贺要打动大文豪韩愈,只有一条路:拿出最猛的诗,让韩院长吓一大跳。按照惯例,开卷第一首尤其重要,必须放代表作。
他想了很久,终于作出了决定:“第一首,放《雁门太守行》吧”。
篇6:李贺简介
李贺简介50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传世作品
《高轩过》 | 《梦天》 | 《雁门太守行》 | 《致酒行》 | 《李凭箜篌引》 |
《秦王饮酒》 | 《野歌》 | 《马诗二十三首》 | 《感讽五首》 |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
《老夫采玉歌》 | 《苦昼短》 |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 《天上谣》 |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
《秋来》 | 《苏小小墓》 | 《南园十三首》 | 《浩歌》 | 《罗浮山人与葛篇》 |
诗词特点
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篇7:雄鸡一唱天下白 李贺
雄鸡一唱天下白 李贺
李贺这首《致酒行》诗就是李贺酒宴上明志之作。“致酒”即劝酒之意。“行”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全诗如下: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开头“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两句,在叙述中突出了自己的处境“零落栖迟”。“零落栖迟”就是说诗人潦倒闲居,飘泊落魄。“捧觞”即举杯奉觞,也就是“敬酒”之意。“客长寿”,这是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首句是说,诗人正处于落魂潦倒,困守京都处境中,这酒宴上的一杯酒,就正好借酒浇愁。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平淡的叙述中,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愁情,也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感激之情。接着“主人奉觞客长寿”,叙述主人举杯祝酒,愿客人(指李贺)长寿。这一句表现了主人对李贺的深情,以及对李贺处境的同情。
接下来的“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这几句承上“主人奉觞客长寿”而来,具体描写了主人在祝酒辞中的劝勉之意。这里,主人先用汉代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据《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这句的意思是说,你久困不归,就像主父偃困守长安那样,家人盼你归去,大概要把门前的柳枝都攀折了。这里充满了对客人的同情、关怀,洋溢着人间温馨感人的情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紧承上而来,“马周”,据《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 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注:贞观五年为公元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这里,主人以遭遇与主父偃相似的马周推进一层来说。就是说,科场上失败了并不要紧,人们的成功并非只有一种途径。我听说马周在新丰客舍时,受店主人的冷遇,处境就更加狼狈了。这里,诗人用了“天荒地老”一词,极富想象之能事,不但夸大了马周处境的因厄,而且也反衬下文“请恩泽”的顺利。在历史上,无论主父偃,抑或马周,他们共同点是曾经都潦倒穷困,最终凭着给皇帝上书而得到赏识、重用。主人借此劝勉和激励李贺,希望诗人不要灰心,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自己的出路。
以上通过对主人语言的描述,不但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谆谆长者的形象,而且表现出主人对诗人的关切和真挚的慰藉。
接下来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诗人对主人劝勉的回答。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这里,诗人李贺用“迷魂”一词是自谦的说法,其实就是诗人的志向。“招不得”意思是难以改变。虽然现在诗人不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样走,但是,诗人总是相信前景是光明的。所以,下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含蓄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分的信心,充满了希望。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云”即高举入云。“呜呃”即悲叹。这最后二句的意思是说,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可是谁能想到我却如此凄凉寂寞呢?诗人以豪迈的气魄,不可遏制的激情作结,不但表现出自己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志向,也把读者带进了积极情绪的境界。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话,不但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主人公和客人),而且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志向。同时,典故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审美意蕴。
相关解释
一唱雄鸡天下白 (yī chàng xióng jī tiān xià bái)字面解释: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
出处: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全文如下: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雄鸡代指中国,天下白指的是全国取得了光明;于阗乐指天底下最美妙的音乐,毛泽东当时是赋柳亚子先生而作,代指举国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赤县:战国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翩跹(pian1 qian1):跳舞轻盈状。一唱雄鸡天下白: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万方:古人称国族为方,《易经》有“鬼方”。于阗(tian2):汉朝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兴会:兴致、兴趣。
【附】 柳亚子原词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历史渊源: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篇8:李贺代表作
李贺代表作
李贺生平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 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 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作诗态度严肃,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到。 |
代表作品鉴赏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篇9:诗人李贺
诗人李贺
李贺的一生虽然中只有27岁,但是人们永远记住他,赞赏他的佳作。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年-约8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名篇。
李贺的诗词作品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大历三年(768),李晋肃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贞元二十年(8),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起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
元和五年(8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年的幕僚。元和十一年(8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李贺的名人名言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3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4少年心事当拿云。
5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6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9东风方来满眼春。
10男我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篇10:李贺 七夕
李贺 七夕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首联作者通过对比,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层的刻划;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作者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颈联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进行渲染;尾联貌似平淡,其实蕴含无限缠绵的情思。全诗构思新奇,抒情深细,语言工整,妙语天成。
七夕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注释
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
⑵浦:水边。别浦:指天河、银河。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⑶罗帷:丝制帷幔。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⑷“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事见应劭《风俗通义》。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⑸花:黎简校作“萤”。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⑹金镜:圆月。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⑺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⑻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⑼更:《全唐诗》校“一作又”。一秋:即一年。
赏析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后就天各一方,重会无日。此刻已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浓时;而
人则只能怅卧罗帷之中,瞪大了眼,在相思中煎熬,心头的愁云越压越重,何况今后能否再见一面也在未知之天,真是“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远远超过了牛女。首联透过对比,宾主分明地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层的刻划,可谓出手不凡。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一夜容易,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般漫长。新月终于悄悄地挂在天边,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岁月之中。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本来,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绕着那远去的恋人;如今七夕刚过,只有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可见。这一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望着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真成了破镜。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然而人间的破镜却难能重圆。望着望着,他多么想借助天上的玉钩把两颗破碎的心钩连到一起,有情人总该重归于好。颈联又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给这一幕爱情悲剧渲染上几丝美丽的光彩,虽然这毕竟属于幻想。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幻想终于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年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袭上诗人心头。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恨不尽的意味。
全诗以构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他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特别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会映衬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充分显示出作者过人的功力。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创作背景
朱自清《李贺年谱》提到此诗,但未详作年。从内容看,这首五律当是诗人因七夕而怀念所眷恋的女子的抒情之作。据诗人另作《恼公》所述,他们定情之日,正是前一年的七夕。
篇11:李贺简介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关于李贺的生平大家知道吗?
李贺个人资料
中文名:李贺
别名:字长吉、李昌谷、鬼才、诗鬼
信仰:道教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唐朝
所处时代:唐朝时期
出生地: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出生时间:约公元790年 逝世时间:约公元87年
职业:诗人
成就:开创“长吉体”诗歌
代表作品:《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名言】相关文章:
1.李贺的名言介绍
3.李贺作诗
4.马李贺拼音
5.感春 李贺
6.李贺的诗词
8.马诗李贺翻译
10.唐代诗人李贺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