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2022-11-20 08:43: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lz1987112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1: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读画三拼音节、形近字比较、读词语描红、看图填空读句子、写字、读背儿歌和成语、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

练习七

作业安排和设计:

画三拼音节、组词、描红、填空、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

2. 指导。

(1) 观察四幅图,问: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 学生自读。

(3) 指名读,指导学生在直呼音节的基础上,快速地连词组句。

(4) 复习三拼音节的组成。

(5) 学生自行画出本题中的三拼音节。

(6) 判断正误,

3. 练习。

区分题中三拼音节的声母、韵母、介母,进行直呼训练。再反复读拼音句。

4. 反馈。

让学生上黑板,规范地写出所画的三拼音节。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出示卡片;我--找

(2) 比较音不同。

(3) 比较形不同。

(4) 比较义不同。

(5) 学生组词,教师纠正错误。

(6) 按以上步骤,学习其他两组易混字。

3. 练习。

学生填写。

4. 反馈。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提醒写字姿势,表扬姿势好、写字好的学舌感。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读词语。

(2) 指名读词语。

(3) 引导理解词义。

左思右想 自由自在

(4) 分析字形。

(5) 复习笔顺,重点指导:黄、急。

3. 练习。

学生按笔顺描红,师巡视。

4. 反馈。

展示写的好的字。表扬姿势好的学生。

二.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齐看图,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谁带谁去天文台?

(3) 反复读正确句子。

(4) 按以上步骤,学习其他两句。

3. 练习。

学生口头填空,再认真地填写。

4. 反馈。

齐读句子。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真读。

(2) 引导学生回忆写字的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4. 反馈。

老师展示学生写的好的字。

二.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 学生自由读儿歌。

(3) 指名试读。

(4) 教师范读。

(5)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诗句的意思:在困难面前,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就可以战胜困难。

(6) 教师再次范读。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三. 教学第七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2)范读成语。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练读。

(2) 同座对背。

4. 反馈。

(1) 集体齐背。

(2) 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八题

一. 揭示谈话,提出要求

1. 从六一活动如题。

2. 板书话题:六一国际儿童节

3. 提出要求。

二. 指导看图,弄清图意

1. 看图,弄清图上画了哪一天的事情,有哪些活动场面,人们表情怎样。

2. 指导学生回想学校的活动。

三. 指导说话

1. 先说好第一句话。

(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举行了庆祝活动,同学们表演了许多节目……)

(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热闹极了,物品参加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

2. 指导说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表演了很多节目,有--,有--,有--,还有--。)

(我也表演了节目,我为大家唱了一首歌……唱完后,大家给了热烈的掌声,我高兴极了。)

3. 学生自由说。

4. 指名说。

5. 同桌对说。

6. 再指名说。

7. 指名连起来说说。

四. 指导学生说一句喜欢这一次活动的话

今年的六一我真开心。

今天我开心极了。

我真愿意天天都是六一儿童节。

五.表扬说的好的同学

[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练习八(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看图选合适的词、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读词语描红、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写字、读背气象谚语和成语、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

练习八

作业安排和设计:

选合适的拼音、描红、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填写反义词、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彩色图画,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学生说的时候要随机进行说话训练,抓住动物特点,表达清楚。

(2) 学生轻声读拼音。

3. 练习。

(1) 指导学生在四线格里填写。

(2) 进行矫正。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学生依次说出六个偏旁。

(2) 说说这些偏旁通常出现在字的什么部位。

(3)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小组说三个,看哪一小组讨论得好,说的字多,小组长汇报。

(4) 全班讨论交流并补充。

3. 练习。

(1) 指导学生书写。

(2) 教师巡视。

4. 反馈。

请学生上台书写。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读一读,读后说说哪个词语意思不理解。

(2) 指导学生互帮互助。着重理解“开发区”。

(3) 指导学生再读。

(4) 说说书写注意点。

3. 学生练习描红。

4. 反馈。

(1) 表扬写的好、姿势正的同学。

(2) 展示写的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读“早”并说一句话,理解“早”的意思,然后再说说与“早”相反的词。

(2) 指导小组讨论,找出与“多、里、先”意思相反的词。

(3) 指导书写。

(4) 教师指导用同样的方法读词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自学第二行4个字。

3. 练习。

(1)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2) 教师巡视。

4. 反馈。

(1) 请学生上台书写,师生评议。

(2) 朗读这8对反义词。

二.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放录音,听范读句子,要求听清每一句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2) 指导学生看看后面的标点符号。

(3) 分别指导学生说出标点符号的名称。

(4) 告诉学生,在不同语气的句子里,因为表达的意思不同,所以标点符号也会有所不同。并分别说说这四种不同的语气。

(5) 范读,学生跟读。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四人小组轮流读。

4. 反馈。

(1) 请学生读句子,看谁读得准。

(2) 表扬声音响亮、读得好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读。

(2) 启发学生说说大概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随机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句。

(3)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说说这两则谚语的意思,并告诉学生这是两则谚语。

(4) 教师领度、带读。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四人小组比赛读。

(3) 学生各自练习背诵。

4. 反馈。

请学生背诵、齐背。

二. 教学第七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同桌练读。

(2) 同桌练背。

4. 反馈。

(1) 集体背。

(2) 指名背。

三. 教学第八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读准字音。

(2) 分析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3. 练习。

(1) 指导写好这4个字,每个字写一遍。

(2) 说说书写注意点。

(3) 学生再自行练写。

(4) 教师巡视。

4. 反馈。

第四课时

教学第九题

一. 审题

提出本次训练的要求。

二. 指导

(1) 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 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仔细听,想象故事的情境,记住故事的内容。

(3)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 教师再讲一遍,要求学生每幅图能说出几句话。

(5) 请学生大致说说图意,教师板书提纲。

(6) 指导说好第一幅图。

三. 练习

(1) 学生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2) 同桌互相启发说。

(3) 教师巡视。

四. 反馈

1. 请学生连起来说说,教师评议。

2. 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边说边表演。

3. 配上音乐,请学生表演。

[练习八(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3:练习8(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写出同偏旁的字。

2. 读一读,把短语读通顺、读流畅。

3. 熟记成语。

4. 读背几副春联。

5. 写字练习。

6. 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说一段完整的话,并且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写话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8。

作业设计:

课外:读读背背。

课内:写出同偏旁的字、写字、读背、写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说出偏旁的名称。

(2) 分别说说有这些偏旁的字跟什么有关系。

(3) 学生自由说说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练习。

(1)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2) 各自轻声读。

4.反馈。

检查学生读写的情况。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句子,让学生认读。

(2) 老师引导理解句子。

(3) 教师小结。

(4) 学生齐读句子。

3. 练习。

学生反复读句子。

4. 反馈。

指名读句子。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认读要写的字:因 圆 围

(2)说说这些字的结构以及书写注意点。

(3) 老师板书范写。

(4) 学生上黑板练习。

3. 练习。

全班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4. 反馈。

检查学生写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学生再自由读。

(4)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背。

(2) 同座位练习背诵成语。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2)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春联,让学生认读。

(2) 老师结合插图讲解有关春联的知识。

(3) 学生自由读春联,

(4) 老师讲解春联的意思。

(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练习。

(1) 学生练读。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 审题。

二. 指导。

1. 指导观察:

(1) 启发谈话: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3) 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4)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放学后

操场上 小足球运动员 踢足球

小观众 观看

3. 指导说话:

(1) 老师启发学生按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的顺序把图意说清楚。

(2) 老师启发:穿红色运动衣的队员小明是怎样一脚把球踢进门的?

(3) 这时候,对方的守门员小文是怎样扑这个球的?结果怎样?

(4) 场外的观众又是怎样看的?

.三.练习

1. 自由练说。

2. 同桌互说。

3. 指名练说。

4. 把说的话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4. 老师指导,评议。

[练习8(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4:练习七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训练学生学会做客,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

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同、连

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问:这上面画的是什么?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点?

3、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4、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5、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

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3、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4、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5、齐读成语。

6、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7、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生互相交流。

9、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

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日

问: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1)生练习书写“日”,体会所写的笔顺规则。

(2)以此规则类推到“四、田”上,请学生板书这两个字的笔顺。

(3)其他学生仿照练习。

(4)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井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

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取最好的组合。

教学后记:学生学会怎样做一个好客人,怎样做一个好客的人。

[练习七 教案教学设计]

篇5: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案设计时间10月11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  题 练习2  总92课时

三维目标 1、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

3、拼拼读读、画画说说的综合练习。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本课1-4教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  点  1、写字训练。2、读背训练。3、学习字词句。

难  点 口语交际训练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明确目标、课前预习: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2)认读拼音词。(3)小结。

2、指导画小手。

(1)出示挂图。思考: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小手的?画小手需要哪些东西?

(2)指名回答。

(3)小结。

3、指导说小手。

4、拼拼读读。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一幅一幅依次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把图画和拼音词结合起来。

三、练习

图上画了什么地方?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5、说说手还能为你为别人做哪些事?从不同的侧面启发学生说说手的用处。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审题

1、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  作业,认真写出这几课的生字词。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第题目。

2、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

3、学生借助拼音练读。

4、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5、练习读。 说一说这几句儿歌的意思,用自己的话练习说。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一、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画的意思。

三、练习

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四、反馈

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4、学生演练。

5、评价小结。  2、指导说话。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

教学反思

[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6:练习五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 字词句的综合训练。

2. 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3. 知道我国主要节日的名称。

4. 朗读并背诵儿歌。

5. 仔细观察图画,能根据图下问题说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重难点】写字训练、读背训练、学习字词句、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一至三题。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审题。

(1)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语句。

(2) 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 指导观察。

(2) 指导涂色。

(3) 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

(4) 看图编故事。

3、练习。

(1) 分小组看图讲故事。

(2) 每组选一人上讲台。

(3) 课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教师讲解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认读。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有什么共同之处。

(3)观察这3个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复习描红、临写的要求。

(5)教师范写。

3、练习。

(1) 集体书空练习。

(2) 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 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进行个别辅导。

4、反馈。

(1)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书写时存在的问题。

(2) 指名到黑板上写,集体评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初步了解我国主要节日名称及其时间,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儿歌,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一、教学第三题:综合性学习

1、审题。

(1) 教师讲解本题的要求。

(2) 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本题先练习什么,再练习什么。

2、指导练习。

(1) 自读最后两排的日期。

(2) 指名读这8个日期。

(3) 1月1日是什么节日?

(4) 分别说说那些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5) 分组互说,指名说。

(6) 把自己知道的节日写下来。

3、反馈。

(1) 检查说写的情况。

(2) 对不会写的字,给以辅导。

二、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说说题目有哪几个要求。

2、辅导。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小鸟在干什么?为什么说千千万万鸟儿就是一支护林军呢?

(5) 读了儿歌后,你喜欢这些鸟儿吗?为什么?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些鸟儿呢?

3、练习。

(1) 指名读。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想像。再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集体练读。

(3) 练习背诵。

4、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3) 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加强学生口语训练。

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教学录象带。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下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上画的意思。

第一幅图上两个小朋友在马路上干什么?

第二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第三幅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第四幅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什么情况下过马路?

2、讨论:图中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如果你正好在路边,看到图上的情景,该怎样劝告他们?

3、读一读录象上的歌谣。

四、练习

1、说说在马路上应该怎么做。

2、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说说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

[练习五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7: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

3、拼拼读读、画画说说的综合练习。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思维发展目标:

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训练重点】

1、写字训练。

2、读背训练。

3、学习字词句。

4、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图上画了什么地方?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2)认读拼音词。

(3)小结。

2、指导画小手。

(1)出示挂图。思考: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小手的?画小手需要哪些东西?

(2)指名回答。

(3)小结。

3、指导说小手。

三、练习

第二课时

一、审题

1、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第题目。

2、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

3、学生借助拼音练读。

4、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5、练习读。

第三课时

一、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画的意思。

2、指导说话。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

三、练习

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四、反馈

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4、学生演练。

5、评价小结。

[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8: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要求:

1.字词句综合练习。

2.了解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朗读背诵儿歌。

4.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训练、读背训练、字词句综合训练、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1、审题。

2、指导。

(1)看右边小图,问:你见过这幅画吗?能背诵有关的课文吗?出现的数字你认识吗?

(2)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3)认识基本笔画。指认笔画。

3、其余两组按什么步骤进行教学。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3、指导观察临写

(1)观察3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上黑板临写。

(3)评价,纠正,提醒学生运笔时注意撇捺的写法。

(4)学生按要求临写,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学习字词句。

教学题1:你认识这几种动物吗?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1、审题。

2、指导练习。

3、过渡:小动物很能干,它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想出办法保护自己。

教学题2:你知道它们遇到困难时怎么保护自己吗?

1、审题。2、指导练习。

(1)读例句。

(2)问其他动物遇到危险怎么做?

(3)分组讨论。

(4)推荐代表说。

(5)同桌互读写的句子。

教学第3题:说说你遇到了危险,会想什么办法保护自己?

1、审题。

2、指导练习。

(1)分组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二、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指名试读,正音,齐读。

(3)讲述课文意思。

(4)看图做游戏。

3、练习。

(1)边做游戏边念儿歌。

(2)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课前准备。

2、审题。3、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说话的一般要求。

(2)指导说话,练习。

指名依次回答五个问题,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将1、2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将3、4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自由练习说。

指名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同桌互相练说。

[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9: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字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2.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朗读[更多教案请访问教案910-www.jiaoan910.cn]背诵儿歌。

4.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节。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指导学习第1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指导。 教师范读,边读边勾画山冈、太阳。

教师:小朋友这时你站在山冈上,面对刚刚升起的太阳,读读儿歌,就知道该怎样辨别方向。学生自由读儿歌。

讨论:你学会怎样辨别方向了吗?

请一名同学上台辨别方向,集体评议。

同桌互相演示,集体演示。

⑶齐读儿歌。

2.指导学习第2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谁能说说刚才学过的辨别方向的儿歌?齐背儿歌。

⑶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填空,追问: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表扬填写正确的同学。

小结:

3.指导学习第3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资料,想想中午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二、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大家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明白了中午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第二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非常了不起。以后,小朋友要继续这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⑴出示卡片认读:花、点、前。

⑵指导辩析3个字的异同。

⑶复习描红和仿影的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学生练习描红,仿影,教师巡视。

3.指导练习临写。

⑴观察3 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指名上黑板临写“花、点、前”。

⑶评价、纠正。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学生按要求练习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⑴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在干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打电话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投影片。

2.准备电话两部。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打电话。

2.解题:打电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赤字高,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学生借助拼音读图旁边的提示。

讨论:是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

三、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要求。

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⑵图上的小朋友在打电话时会说些什么呢?

⑶结合看图,提出说话要求:

2.指导说话。

⑴指名一人扮演小亮,另一个同学和他表演电话。

指导分析:哪些值得表扬?还有什么不足?

⑵同桌练习。

⑶指名上台表演,评分。

3.小结。

[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0:《练习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京剧脸谱,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知道有关人物的故事。

2、读背成语,了解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能联系自身谈谈对贤文的理解。

2、按规则,把“述”、“淡”、“趣”写正确,写端正。

3、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教学重难点:

1、运用解析字面、结合课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成语及古文的大意

2、初步学习如何买卖东西,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

教学准备:

了解京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查找有关人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一)认识京剧脸谱

1、放映京剧片段,认识不同颜色的脸谱,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红、黑、白、猴的脸谱,说说在哪见过的。

3、师:我国京剧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净”这一行当就是在脸上绘画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试者说说这些脸谱是谁?是什么人物?(小组学习,集体交流)

(1)关羽,《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与刘备、张飞结拜兄弟,作战英勇;

(2)包公(包拯),是民间传说的铁面无私的清官;

(3)孙悟空,《西游记》中的美猴王;

(4)秦烩,南宋时的大奸臣,相传是害死岳飞的主谋。(学生完成练线)

(二)说说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

1、指名读题,注意读准:“忠勇”、“奸诈”、“正直”

2、说说各色脸谱代表什么个性:

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奸诈;猴脸有红色和黑色,表示孙悟空的忠勇的正直。

(二)讲讲有关人物故事: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人物讲讲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一)成语

1、回顾《军神》一课,激发学生对军人的敬佩之情。

师:今天我们走近军人,去学习一组描写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的成语。

2、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语(同桌互读检查)

3、指名朗读正音,重点指导:戎马一生、秋毫无犯、运筹帷幄

4、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成语的意思,想想哪些读懂了,哪些没读懂?

5、集体交流,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戎马一生、秋毫无犯、刮骨疗毒(补充故事)、运筹帷幄

6、边想象词语情境边朗读成诵7、指名背,齐背

(二)《古今贤文・劝学篇(下)》

1、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

2、师范读,生边听边思考语句的含义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不懂什么?(学生发言,互相补充启发)4、熟读成诵

二、写好钢笔字

1、读读小发现,观察字帖,掌握捺变点的规律

2、师举例范写“淡”

3、学生描红练习

篇11:《练习七》教学设计

《练习七》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要求:

1、运用京剧脸谱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捺笔变点的钢笔字。

4,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提。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京剧脸谱图,请学生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指名说。

(2)介绍:脸谱是中国京剧中花脸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3)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人物的名字。你了解他们吗?指名读说。

师总结: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与刘备、张飞结拜兄弟,作战英勇;包公就是包拯,是民间传说中铁面无私的大清官;孙悟空就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中的美猴王;秦侩是南宋的大奸臣,是害死岳飞的主谋。

(4)试着说一说这些脸谱分别是谁。

(5)请学生连线。

2、第二部份

(1)指名读题目。

(2)结合上题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插图,指名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性格。

(3)教师总结:脸谱的.颜色符合人物的性格,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正直,白脸代表奸诈。

3、第三部分。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知道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要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齐读述、淡、趣。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要提醒大家注意。指名说。

(3)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重点强调捺要写成点。

3、练习。

(1)请学生练习描红,仿影。要求:边写边想为什么原来的捺要写成点?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趣字申右边的又捺改点,是为了让下面的长捺托住,使字体紧凑好看。淡宇右边上下有两个撩,那么上面的捺改写成点,避免与下面的捺重复,写来比较好看;述字中右下的捺改为点,也是为了避免与下面的捺重复,并让下面的捺托住,使字体美观。

4、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迸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或者请教老师、同学。

(3)指名读成语,做小老师领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个成语之间的关系)

(5)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6)学生练说所了解的成语含义。

第一组指军人的戎马生涯,第二组指军人的严明纪律,第三组告诉我们一个烩炙人口的典故,第四组指军中指挥者的机谋(也可联系《军神》来理解)。教学时让学生多诵读,大体懂得意思即可。

(7)练习:自由读,同桌互相练背。

(8)反馈:指名试背,集体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这段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这段贤文的含义。

(3)指名读:你读懂了哪句话?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个例子吗?

(4)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能帮他解答?

(5)练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试背。

(6)反馈:检查朗读(要求学生评议朗读者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检查背诵。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提的写法。指导:提。有提和竖提。

2、教师书写提,指导运笔方法:起笔逆锋向左上人纸,旋即向左转折,蹲锋向右上挑出,力送锋尖,露锋提笔回缩收笔。

学生练习书写提。

3、教师书写竖提,指导运笔方法:是竖与提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行笔至提处稍驻,提笔微向左,旋即折向下蹲锋,得势后向上挑出,收笔同提。

学生练习书写竖提。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出价格。

一、审题

1、读题目,说一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谈话,宣布班级举办小小展销会。

2、交流指导。

明确交流要求。

(1)卖物品的要说清楚用途,如:图书的内容,玩具怎么好玩;新旧程度,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完好;原来价格多少,现在价格如何公道、合算等。买物品的同学对以上各项内容要询问清楚,并商定价格。

(2)交流时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三、练习。

1、学生先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一对同学上台买卖物品,对话时,如有不足之处,师生可以共同修正。

3、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在展览会中的表现给予点评。

2、将所得的钱款献爱心。

篇1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4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练习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教学重点::

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3.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4.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读读背背

1.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2.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3.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4.开火车读。齐读。

5. 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6. 交流。

7.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二、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 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说漫画》

一、组织教学,引出要求1:

(虾米歌)师:一个小虾米。生:咦!

师:卧在浅水中。生:噢?

师:弯腰又驼背,生:哈哈!

师:我们坐起来。生:不学小虾米!

请评价一下,我们的对话怎么样?

(根据评价,引出要求--注意语气[板书])

二、联系实际,激发说的欲望。

1.谈谈你此时的心情,可以根据早上你的经历、昨天的梦境来谈。(指名说,尽量多说,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2.引出要求--大方真实。[板书]

3.谈谈你对张老师的看法?(根据学生实际,抒发内心的感情。)

4.引出要求--发自内心。[板书]

5.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帮助学生保持本次口语交际的参与热情。

三、引入正题,进行“说漫画”口语交际。

1.提问:同学们喜欢漫画吗?(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不同的见解,可以喜欢也可不喜欢,但一定要讲出自己的理由。)

2.欣赏课文中的漫画[实物投影展示](刚放出画时不要立刻提出要求,留出空白,学生小声议论也可,暗暗赞叹也可。)

3.谈谈你的感受。(鼓励学生按口语交际的要求,大方的、真实的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感受。)

4.根据漫画中小花狗的神态编故事,与同学交流。

5.集体交流,讲讲寓意,你明白了什么?(这一环节有难度,要注意引导)[板书:相信自己不过分自卑、不过分自大、]

四、总结,课堂延伸实践活动。

1.再看图,总结一下漫画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吗?

2.根据回答,教师总结: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

3.谈谈你还看过的漫画有哪些?引出漫画种类。

(卡通漫画、生活漫画)

4.老师与学生同看漫画,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杂志《少年漫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5.师生同看漫画,个别交流。

6.集体交流一、两幅可笑的或印象深刻的写好钢笔字

写好钢笔字

漫画。

五、提出希望。

短短40分钟过去的太快了,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很快乐!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引出口语交际的要求--发自内心、大方真实、注意语气)下节课再见!

板书设计:

练习4

口语交际 说漫画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4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3:练习1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案设计时间10月11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  题 练习1  总76课时

三维目标  1.字词句综合练习。

2.了解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朗读背诵儿歌。

4.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本课1-4教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  点 写字训练、读背训练、字词句综合训练

难  点 口语交际训练。

教  学  过  程

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一、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1、审题。2、指导。

(2)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3)认识基本笔画。指认笔画。

3、其余两组按什么步骤进行教学。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3、指导观察临写

(1)观察3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上黑板临写。

(4)学生按要求临写,老师巡视。 看右边小图,问:你见过这幅画吗?能背诵有关的课文吗?出现的数字你认识吗?

评价,纠正,提醒学生运笔时注意撇捺的写法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教学第三题:学习字词句。

教学题1:你认识这几种动物吗?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1、审题。2、指导练习。

教学题2:你知道它们遇到困难时怎么保护自己吗?

1、审题。2、指导练习。

(1)读例句。(2)问其他动物遇到危险怎么做?

(3)分组讨论。(4)推荐代表说。

(5)同桌互读写的句子。

教学第3题:说说你遇到了危险,会想什么办法保护自己?

1、审题。2、指导练习。

(1)分组讨论。(2)交流讨论结果。(3)教师小结。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一、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指名试读,正音,齐读。

3、练习。

(1)边做游戏边念儿歌。

(2)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3)讲述课文意思。

(4)看图做游戏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一、教学第二题: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课前准备。

2、审题。3、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说话的一般要求。

(2)指导说话,练习。

指名依次回答五个问题,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将1、2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将3、4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自由练习说。

指名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同桌互相练说。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练习1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4: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2、读词读句。

3、练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一句古文。

6.看图选词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句的训练。

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计划:练习1、4、5等抄写在小黑板上。(略)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完成书上各练习。

课外:背诵、写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 指名读题。

(2) 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 复习背诵《标点符号歌》。

(2) 指名朗读第一句话,根据标点符号歌的意思确定应用什么标点.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明确逗号、句号要写在句末后一格的左下角,问号、叹号写在句末后一格的左半格里。

3、练习。

(1) 指名朗读第三个句子。

(2) 学生在自己书上练习加标点。

4、反馈。

(1) 展示标点点得正确的同学的作业,表扬符号书写形状规范、位置正确的同学。

(2) 指出存在不足,进行纠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学习要求。

2、指导。

第一组句子。

(1)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第一行的两个词语:“一遍”和“一遍又一遍”。

(2) 比较两个词,知道“一遍又一遍”表示好多遍。

(3) 指导读,“又”要读重音,强调遍数多。

(4) 指名读小黑板的两个句子。

这封信我读了一遍。

这封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5) 讨论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

(6) 指导朗读两个句子。

第二组句子

(1) 指名认读三个句子。

(2) 比较这三个句子的不同点、相同点。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要写的字。

(2) 说说以前描红所提出的要求。

(3) 老师范写,说出书写注意点。

3. 练习。

学生描红、临写,师全班巡视、指导。

4. 反馈。

表扬写字好和姿势好的学生。

[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司马光(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搬石砸缸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积极动脑 解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练习七的教学设计

练习七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先将读音相近的前后韵母对比读:in—ing,en—eng,然后让学生组词对比读,如·淋湿一电铃”“辛苦一幸福”等。

(3)翻到生字表,找出韵母为in或ing,en或eng的生字读一读。易读错的字再读几遭。

2.指导练习第2题。

(1)学生拼读写词语。

(2)交流反馈,自己批改。写错的词语多写几遍。(出示校对答案:怔住、确信、志气、仰慕、循声、久闻大名、三顾茅庐、不由自主。)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审题。

(2)完成作业。学生如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典解决。

(3)交流反馈,井校正。井将用错的字再组个词。

4.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2)阅读5段话,说说文章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排列句子,再读一遍。

(4)交流,校对,答案是:3、5、4、2、l。

5.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反复读三句格言,讨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个别字解教师作重点辅导。逆:指听起来不顺耳;行:行为;欲:希望;施:加;维:是;恒念:经常想到。

(3)交流: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

(4)读背三句话,并将其抄录下来。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6题。

(1)读综合修改的一段话。

(2)复习各种修改符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这一段话。

(3)交流、订正。总结修改时的步骤。

2.指导练习第7题。

(1)带着问题[第(1)、(2)练习题)细细地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作业第(1)、(2)题。教师重点指导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题目:乘车买票。详写的是“我”不买车票,姑姑替“我”补票这件事。略写汽车刹车时一个中年人撞了‘‘我”,“我”态度很凶,姑姑批评了“我”。

(3)三读课文,想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完成练习(3)。

答案:③. 赞美姑姑自觉遵守制度,不讲私情。

【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2.dtnl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3.莫高窟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4.习作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5.《家》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6.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

7.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8.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

9.一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

10.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