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笼的聚会》教案
“江湖管狸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小灯笼的聚会》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小灯笼的聚会》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小灯笼的聚会教学教案设计
小灯笼的聚会教学教案设计
活动名称:小灯笼的聚会
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u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u展示制作步骤。
u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u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篇2:小灯笼的聚会教学反思
小灯笼的聚会教学反思
根据《纲要》中“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的理念,我设计了这一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实现自己的愿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春节小朋友都看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挂着灯笼,感受到过年的喜气。小朋友对灯笼是比较熟悉的,都带来各种灯笼,也很想尝试自己做或画一个灯笼,所以画各种灯笼小朋友还是能表现的,而且中班幼儿的想象力较丰富,能根据不同的轮廓、线条想象出不同的形象,并尝试动手画出具体形象,所以在活动中我们的重点是要求孩子画出灯笼表面的各种背景,体现一定的主题。
这个活动开始时,我先带领孩子欣赏灯笼的`实物,引导孩子观察灯笼的表面会有哪些图案,为后面孩子自己设计图案做铺垫,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引导。然后出示老师自己制作的灯笼,引导孩子观察自制灯笼的特别之处,使孩子明白每个“灯笼”上有一个主题,要围绕主题装饰画面。由于前面的引导比较细致,所以孩子设计时大都胸有成竹,没有孩子拿着笔发呆的情况出现。
水果、烟花、动物、人的简单形态我们以前都画过,所以这次我没示范,也没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画一下,直接让小朋友自己设计。通过小朋友的画,最大的问题,就是小朋友没有把画面布局好,有的把彩灯挂到脚底下了,太阳连着人的头了,还有的脚底下在放烟花了,什么都有。从中,使我知道了,中班的小朋友,虽然有的内容会画了,但要把这些零碎的内容放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他们还不会组合,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当时,我要是稍加引导,小朋友肯定组合的不错的,画面看上去也一定会比较合理。
在孩子完成作品以后,我组织了一个“灯笼舞”,孩子拿着自己设计的灯笼边舞边欣赏,从孩子的笑脸中看到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过年时的气氛仿佛又在眼前。
篇3:灯笼教案
活动名称:小灯笼的聚会
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展示制作步骤。
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篇4:灯笼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议题导课,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题目猜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不容易读好的字、词、句反复练习。
2、帮读。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再互相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交流。
2、质疑解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
3、讨论“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下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5、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师同学互相交流。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巩固会认字。
2、教师指导写字,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篇5:灯笼教案
活动名称:
美工活动《灯笼》——小班
活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涂染,初步掌握正确涂染的方法。
2.巩固撕贴的技能,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及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蜡笔、皱纸、剪好的铅画纸灯笼、固体胶若干,灯笼范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放音乐,拉动灯笼。
教师:“看,谁在跳舞?”(幼儿回答)
教师:“灯笼宝宝要去参加联欢会,瞧,老师把它们打扮得怎样?你们喜欢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灯笼,示范装饰方法。
(1)把灯笼上方拉的线比喻成灯笼的辫子,将穗子比喻成灯笼的裙子。
(2)把用蜡笔涂色的部分比作灯笼的衣服。
(3)请幼儿探索辫子、裙子的装饰方法。
(4)教师重点示范讲解涂染的方法,要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涂染,形象地告诉幼儿灯笼宝宝的衣服要穿得整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即颜色要涂得满满的)。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灯笼宝宝还有许多好朋友,也要去参加联欢会呢!可它们还没有打扮,怎么办呢?”(幼儿回答)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爱帮助别人,来,我们一起把它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2.提出要求:
(1)先做辫子、裙子。
(2)在给灯笼宝宝穿件漂亮的衣服。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四.展示交流,结束活动。
1.看看哪个灯笼宝宝最漂亮,幼儿互相评价。
2.师生带灯笼宝宝去参加联欢会,音乐响起,一起翩翩起舞。
篇6:灯笼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花边的纹样来装饰灯笼。
2、能够按老师的要求正确地制作灯笼。
3、能够合理配色、制作色彩鲜艳的灯笼培养幼儿对制作灯笼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白卡纸、剪刀、钉书机、线、花边纹样6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几天就是元旦了,大街小巷都布上了漂亮的环境。
你们想不想把教室也布置成节日的环境啊!
二、观察花边纹样,学习用花边纹样装饰灯笼。
1、出示灯笼让幼儿观察、灯笼上的花边纹样。
2、指导幼儿画花边的纹样装饰灯笼,及制作灯笼。
三、幼儿制作
要求:
1、画三条花边纹样,每一条的花边纹样都要画满格。
在花边上涂上颜色,然后涂上底色。
2、在两边涂上颜色,按线剪出形,制作成灯笼。
四、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布置环境。
篇7:小灯笼作文
小灯笼作文
小 灯 笼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夜晚里很需要小灯笼,也喜欢小灯笼,可是要做一个小灯笼可有点难度,我就做好一个小灯笼。我先准备的材料是胶水、白纸、硬纸、剪刀、绳子,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做了。先放一片硬纸,再把白纸粘在硬纸上。可做到这可把我给难住了,怎么样把它们俩儿粘起来呢?我想呀想呀,突然我眼睛一转想:“对呀我把白纸抵出一条线,在线上粘点胶水,再放到和硬纸粘上一条边,不就行了。于是我主这样交硬纸的四周粘上了竖直的白纸,可上面比较难一些了,我先把白纸后面放上一个小硬纸方块,用一根绳子穿过白纸和硬纸,把绳子的一端系上一个结,这样做是为了不轻易让纸破掉,做完这一步后我大可放心了,因为只要再把硬纸和白纸的结和体跟前面一样粘起来就行了,前面做的时候我有了大概的技术,所以我大可放心了,说完我就把这最后关键一步给做完了,再点上一根蜡烛就这样完工了。此时我十分高兴,因为我深信有付出就有回报,就这样一个小灯笼做好了。小灯笼作文350字篇8:小灯笼制作方法
小灯笼制作方法
小灯笼制作方法
1.先把一次性杯的周围的圆圈用刀割掉
2.然后将纸杯周围划成条状,均匀地分哦!
3.接下来就是给杯子的`美化咯,(*^__^*) 嘻嘻……,给它弄点尖尖的形状出来。
4.这就是完成的大致外形啦,上面的尖角漂亮吧!
5.然后将准备好的另外一个一次性杯子的底部割下来,如图所示,再用双面胶将底部部分粘贴到上图的尖角方向。
6.粘贴方法,如下图所示:
7.然后再把割了底的杯子的周围剪一圈下来。
8.剪下来的一圈一次性纸杯用双面胶这样粘上灯笼上。
9.手工制作灯笼大致就完成了,有模有样的啦,呵呵,怎么样,这个手工制作灯笼的方法还是蛮简单的吧!
10.手工制作灯笼剩下的几步就相当简单了,这里就不细说了,看图吧!
篇9:小灯笼童话故事
小灯笼童话故事
天黑了,一只萤火虫挑着小灯笼,正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她要去参加朋友们的舞会。
突然,河边的草丛里传来一阵低低的哭声。
“哦,小青蛙,是你在哭吗?”萤火虫靠近了小青蛙,说:“你准是迷了路,来,我送你回家。”
小青蛙说:“不,我在等妈妈!”
原来,小青蛙的.妈妈出门了,临走前,妈妈说:“天黑前,我一定回家。”
可是,天黑了,妈妈没有回来,小青蛙害怕了。
萤火虫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陪你吧!”
萤火虫给小青蛙讲故事,讲化妆舞会,讲自己做过的梦。
小青蛙听着听着,迷迷糊糊地说:“你的小灯笼真可爱……”说完,小青蛙将头偎在小灯笼的旁边,呼呼地睡着了。
“哎。”萤火虫叹了口气。
萤火虫抬头看看河对岸,那儿挤满了小灯笼,朋友们的舞会就要开始啦。
“哦,孩子,去吧!”不知道什么时候,青蛙妈妈悄悄来到萤火虫的身边。
原来,青蛙妈妈一直躲在一块小石头后面,他想锻炼小青蛙的胆量。
萤火虫飞到河对面去了,小青蛙还在做梦,他说着梦活:“小——灯——笼。”
小青蛙半夜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妈妈的怀里。他紧紧搂住妈妈:“哦,妈妈,我的小灯笼呢?”
“看!”妈妈指了指河对面。
那里小灯笼闪闪烁烁,可是,哪一只是照亮过小青蛙的小灯笼呢?
小青蛙眨着眼睛,看呀看呀,真是分不清啊!
篇10:小猴灯笼
俗话曾说:“灯笼一样薄蜡纸,莹如云母含清光。”就表明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灯笼这一样物品。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於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於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的。所以因为历史的原因,灯笼的发源我们无法考究,好在制作灯笼的办法已经流传了下来,所以有一些人为了不让这种习俗失传,仍然制做着从古流传至今的灯笼样式,不过越来越多的新品种开始取代这些老品种,这种古代的样式已经濒临消失的风险。
寒假过后没几天,老师群发了寒假作业,我目不转睛的看着那一堆作业山,特别是做灯笼、写春联这几个字特别“刺眼”。画个画还好,但是做手工嘛……我不擅长啦。要是只有材料没有设计图那怎么办?虽说我大脑里一直可以想象出用那些材料制作出来的样子,不过无奈怎么拼也拼不出来。只能说明头脑比四肢发达一些。哎!“杯具,杯具啊!”
好在老妈懂我心思,从淘宝那里淘到了一个现代创新出来的灯笼和一个古代宫灯,这样我总算松了口气。
昨天晚上正好有时间,我兴冲冲地把还没做的小猴灯笼的材料拿过来,我按照图纸,抠了半天那些材料上要去掉的地方,掉得满桌子都是那些不要的纸片,如果没弄好,还会把背面弄得坑坑洼洼的,所以我尽量把材料弄得美观,做得快速一些,仍然耗费不少时间。但是更艰巨的地方在后面,那就是装两脚钉。要把两脚钉从外面插入,从里面穿出,然后再把两只脚扒开,牢牢的固定在上面。一开始穿一面还容易,但是穿第二面就不行了,因为两个面是连在一起的,要把手从旁边的空隙里插进去然后只能靠触觉在里面一边摸索一边将两脚钉的两条腿分开,那可又把我宝贵的时间浪费了一大半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眼看已经全部把脑袋那一块弄好了,当我看到身体应该安到哪里时瞬间懵了原来是要安在脑袋的下方。我没办法,只好把两脚钉拆开重新装入身体。哎,真是“好事不敲门,坏事有千里。”啊!
我把提灯装进去后认为总算告一段落了,但老天爷仍不放过我。老妈指着放在桌子上的中国结说:“你把那个装上去啊。”“呃,还有?”我瞧了瞧那个中国结,看上去应该没什么难度吧?结果我对着孔插了半天,连毫毛也不见进去一根:“我就不信了,这么大的孔还插不进去?”我一瞄眼看到桌子上的两脚钉,灵机一动“有了!把中国结的带子放在中间,然后把两脚钉插进去把两只脚一扒开,中国结不就固定好了嘛!
皇天不负有心人有心人,小猴灯笼终于做好了,我可以尽情享受完成的喜悦了。
篇11:《做灯笼》教案
《做灯笼》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议题导课,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题目猜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不容易读好的字、词、句反复练习。
2、帮读。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再互相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交流。
2、质疑解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
3、讨论“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下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5、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师同学互相交流。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巩固会认字。
2、教师指导写字,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篇12:做灯笼教案
活动背景
灯笼这种中国所独有的物品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春节,人们会在大门口挂上两个红红的大灯笼,元宵节,也是离不开灯笼,还有就是马上就要来临的中秋节,人们也是要提着灯笼赏月,让我们与小朋友们一起来自己动手制作灯笼吧。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图示将灯笼卡片取下,并做好灯笼。
2、引导将灯笼在活动室,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浆糊,灯笼图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的过年的时候,在我们的家门口会挂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有灯笼)。
2、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老师准备的范例灯笼。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灯笼,到了过年的时候,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做的灯笼挂到自己的家门口,这样为新年增添热闹喜庆的气氛。
3、出示制作灯笼的材料。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制作灯笼需要哪些材料才能做好一个漂亮的灯笼呢?
师:制作灯笼要用到灯笼图卡,浆糊。
二、老师边示范制作的步骤边讲解制作方法。
1、师:把制作灯笼的卡片取下后,小朋友发现图卡上有什么?(有一条虚线,像折痕一样)。先沿着虚线对折。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一条一条的实线)。我们把这一条一条的横线撕开。
2、再把灯笼图卡卷成筒状并粘贴好。
3、粘贴好后,再把图卡2取下来,粘贴在卷好的灯笼上端口的两边做成提手,这个灯笼就做好了!
三、老师交代作业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个灯笼,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份制作灯笼的材料,浆糊放在桌子的中间大家一起用。
2、小朋友操作,老师观察小朋友的制作情况,帮助能力差的小朋友。
3、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幼儿园做灯笼教案,灯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代表着吉利,喜庆的物品,也是我国独有的物品,是中国文化中比较有象征意义的一种物品,做灯笼的课程主要是想要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篇13:做灯笼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王京和李良做灯笼的过程,懂得合作愉快的道理。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赞扬、布置、漂漂亮亮”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的问题理解课文。
重点
难点 了解王京和李良做灯笼的经过,懂得“合作真快乐”的道理。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做 灯 笼
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王京是班里公认①的小画家。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②,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句导读:“不光……还……”写出了王京的画儿画得好。要读出称赞的语气。]
段导读:介绍了王京画画儿好的特长。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但是他的手很巧,会捏泥人,会做飞机模型,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句导读:用称赞的语气读。]
段导读:介绍了李良会做手工的特长。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王京和李良的特长,王京会画画儿,李良手巧。
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行动③起来,想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王京想画一幅画儿,把它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她发现已经④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了。那做什么好呢?[句导读:读出很为难的语气。]王京把心事⑤告诉了李良,没想到李良也在烦恼⑥呢。原来李良扎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正在发愁⑦白白的灯罩缺少点儿色彩呢。[句导读:交代了李良发愁的原因。]李良想了想,忽然⑧有了主意。他对王京说:“咱俩合作⑨吧!你在我扎的灯笼上画画儿,好不好?”[句导读:要读出郑重的语气。]王京听了很高兴,使劲点了点头。[句导读:“很高兴”“使劲”写出王京很愿意合作。]
段导读:写李良真诚邀请王京与他合作。
王京在李良做的灯罩上,画了花草,画了树木,画了可爱⑩的小金鱼……还写下一句话:“合作真快乐!”[句导读:具体写王京在灯笼上绘画和写字的情形。]
段导读: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
同学们看了,使劲鼓起掌来。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李良和王京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并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
字 词 导 读
①公认:大家一致认为。
②赞扬:称赞表扬。(例句)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③行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
④已经:表示时间过去或事物完成。
⑤心事:心里盘算的事。
⑥烦恼:烦闷;苦恼。
⑦发(fā)愁:因为没有主意或办法而感到愁闷。“发”还读fà,如理发。
⑧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⑨合作: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句)这个风筝是我和小方一起合作完成的。
⑩可爱:令人喜爱。(例句)妈妈用巧手给我做了一个可爱的洋娃娃。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合作真快乐”的道理。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生字卡片;一个灯笼。
一 揭示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个灯笼,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它?(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灯笼,说说这个灯笼的样子。引导学生从灯笼的形状和图案等多个角度介绍灯笼的样子。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做灯笼》。
4.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谁做灯笼?做了个什么样子的灯笼?怎么做灯笼?)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仔细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对照拼音,朗读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3.同桌检查朗读。注意纠正对方的读音。
4.认读生字卡片。
5.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题目,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指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3.学生汇报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王京和李良的特长,王京是个小画家,李良手很巧。
第三段(第4~6自然段):王京与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并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
四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李良和王京的特长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2.李良和王京的特长分别是什么?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3.了解王京的特长。
(1)出示句子1:王京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追问:“公认”是什么意思?(大家一致认可。)
(2)出示句子2: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分析“不光……还……”表示什么意思。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4.了解李良的特长。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找一找李良有哪些爱好。
(他的手很巧,会捏泥人,会做飞机模型,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5.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五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两个人合作的经过
1.这两个人为什么要做灯笼呢?(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行动起来,想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2.这两个人是怎样合作的?
(1)学生自学课文第4、5自然段,并请同学说一说。
(2)你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创作的?
(3)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上“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呢?(两个人一起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为布置教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发挥了两个人不同的特长。因此,他们感受到合作真快乐。)
3.指名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同学们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和他人合作的经历。
六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1.本课选材贴合学生实际,大多数同学都有因为某一节日而布置教室的经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以实物——一个红灯笼为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设置的情境当中。
2.王京在灯笼上所写的“合作真快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的提问理解课文。
篇14:做灯笼教案
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1. 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 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 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小灯笼的聚会》教案】相关文章:
1.幼儿园灯笼教案
2.制作小灯笼作文
5.大班美术灯笼教案
6.动物聚会的教案
10.大班语言教案《动物聚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