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天使狗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秋天在哪里》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秋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秋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我为秋天画张像。
教师带领学生们把自己看到、想到的秋天美景,通过手中的画笔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主题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
二、美丽的秋叶娃娃。
1、将准备好的树叶做成面具,每人一个。
做法:⑴将较大的树叶直接盖住脸部,在眼睛处挖洞。
⑵形状较小的树叶贴在硬纸板上,眼睛处挖洞。
2、自我介绍。
学生一个一个地戴着面具出场,向大家介绍自己叫什么叶子、什么形状、有何特点等。
3、树叶知识竞赛。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如:杨树的叶子什么样?
柳树的叶子什么样?
哪些树的叶子变黄?
哪些树的叶子变红?
哪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的?
三、小制作创意大赛。
1、教师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进行留住秋天的美工活动。
⑴树叶印画:把树叶蘸上颜料,压在白纸上,轻轻拿起树叶后,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树叶画。
⑵树叶贴画:利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拼摆粘贴成各种图案。
⑶种子贴画:用瓜子、花生、红豆等制作各种贴画。
⑷制作项链:用树叶把各种小红果或树叶穿成一串做成项链。
⑸制作小乌龟:用半个核桃和橡皮泥一起做小乌龟。
⑹制作小橘灯:把橘子轻轻地捏软,用刀平切带把的一面,利用筷子等工具把橘子瓣掏出来,用线在橘子开口的一面把橘子拴起做提手,放上一小节蜡烛。
⑺花生耳环:用花生壳做耳环。做法:沿花生开口的地方轻轻挤开一个口,然后夹在耳朵上做耳环。
篇2:《秋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在哪里》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的一课。这一单元目标是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愿望,初步了解秋天季节变化特点,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验秋天收获的喜悦,懂得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体会和感受秋天季节的特征,学会欣赏秋天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表格、秋天的儿歌
学生准备:小日历或台历、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果实、卡纸、剪刀、胶棒,赞美秋天的诗文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疑,导入新课。
小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它要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季)
你们知道今年的秋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查一查吧,将准备好的日历翻开,找找哪天有秋的节气。翻到 8月7日这一页, 20xx年8月7日这一天是什么节气?(立秋)再看9月23日这一天又是什么节气?(秋分)
(“立秋”“秋分”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节气,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按照季节的变化,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秋分代表着气候正式进入秋天)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寻找秋天的足迹。(板书:秋天在哪里)
(二)找秋天,说秋天。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天气变化,天气有了什么变化呢?
2、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去找找秋天,你在哪里找到了秋天?(学生回答)
下面就请你把你秋天里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交流。
3、刚才老师发现各小组的同学交流的非常热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秋天说给大家听?指名说说。
刚才同学们从植物方面找到了秋天,除了树,其他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吗?
人们经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什么呢?。
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果园里许多水果也成熟了,你们发现了吗?果园里也藏着秋天呢,大家说说果园的秋天吧。
4、除了从这些植物身上找到了秋天,你还能从哪儿找到秋天?
小动物秋天在做什么呢?
5、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我们这儿的秋天,其实不同地方的秋天有不同的景色,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秋天的美景。
(三)赞美秋天
过渡小结:秋天是如此的美丽迷人,你想怎样表达心中的喜爱与赞美呢?(学生发言)
小精灵非常高兴,同学们帮助它解决了难题,它在夸奖你们呢!它还准备了一首秋天的儿歌,我们一起读读吧。
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
秋天一片景象好。
高粱乐得红了脸,
水稻谷子笑弯腰。
秋天到,秋天到,
树上挂满果宝宝。
红红苹果黄黄梨,
石榴模样最最俏。
秋天到,秋天到,
云儿随着风儿飘。
像鸡像狗又像猫,
秋天景色真正好。
(四)留住秋天。
1、秋天的美丽,你们想留住吗?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呢?指名说说。
2、下面就拿出你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做吧。
3、作品展示。
(五)总结拓展。
在你们的一幅幅作品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是啊,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创作,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丽,一定会享受更多的快乐,一定会创造更多的惊喜。
六、板书设计
篇3: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 -作文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纷纷飘落的树叶里,
秋天在哪里?
。秋天风儿微微吹,
一群蝴蝶满天飞。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丰收的季节里。
苹果娃娃、香蕉娃娃……都长大了,
离开自己亲爱的妈妈,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多么精彩!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一场生日聚会里,
夏天过去了,
咱们给它开个离别会,
也给秋天开个生日聚会,
作文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圆圆的月饼里,
也在我的生日里。
我爱秋天!
我爱这美好的季节!
成都银都小学紫荆校区二三班周文h
指导教师:李慧娟
篇4: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今天我想起了这个问题,我想,秋天是在好吃的水果里,还是在金色的稻子里呢?最后,我觉得秋天是在火红火红的枫叶里。因为枫叶在每个季节都和其它叶子一样,可是到了秋天很多叶子都枯死了,可枫叶偏在这时候变得火红火红的,你说秋天是不是在“枫叶”里?
唐 克 琪
二○○五年十月三日
篇5: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田野里:
高粱涨红了脸,大豆粒粒饱。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我的眼前:
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
篇6: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美丽的秋天,
感觉在一幅美丽的图画里。
广东省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北校区二年级:刘畅
篇7:秋天在哪里
秋,你在哪?
来到田野,我望到了秋。秋姐姐送到落叶信果然管用。在田野,落叶信飘落各处,金灿灿的稻谷看见了,笑弯了腰,平时不爱张嘴说话的玉米今天都把绿嘴唇笑破了露出了整齐的牙齿。瞧!西红柿高兴的都把口红涂到脸上去了。“嗡——嗡——”咦?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收割机正一边干活一边唱着歌。快看,农民伯伯的皱纹里也满是快乐,真是丰收年啊!
来到果园,我尝到了秋。甜甜的苹果有像红似火的灯笼鲜红地挂在枝头,有的如害羞的小女孩红彤彤的脸,只露出了一半,另一半被嫩绿的叶子遮住了。梨子挂在枝头,看上去像极了金黄金黄的葫芦,美极了。晶莹剔透的葡萄,水莹莹丰厚饱满,一见就使人生了爱慕之心。
来到山林,远远望去,看连绵起伏的高山像是披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薄纱,走进山里,看到了红、黄、绿这三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了这件薄纱。飘落的树叶像舞动的蝴蝶,似玩耍的小精灵时而落上枝头,时而飘落泥土之中,而有的树叶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让风婆婆送它们一程。
秋在田野,秋在果园,秋在山林,秋在……
哦,原来秋天就在我们的身边。
篇8:秋天在哪里
火热的夏天已经放肆了三个多月了,看看被蚊子叮的大红包,还有额头上总也擦不完的汗,我在心理呐喊,谁能告诉我秋天去哪里了?
答案藏在树叶里,看一看,树叶的边已经微微泛黄,树叶说“秋天一直在挠我,挠得我乐呵呵地笑。”看来秋天已经从这里走过。
答案藏在野菊花里,它们偷偷地从花苞里探出头,缓缓地站起身来,慢慢地舒展开身子,静悄悄地绽放开来。看一看,黄的白的,一朵朵,一簇簇,花儿的裙子可鲜艳了。花儿们齐声说:“秋风姐姐给我换上了美丽的衣裳,我们可开心了。”看来秋天已经从这里走过。
答案藏在丝瓜地里,看一看,丝瓜穿着绿色的军装在架子上笔直地排排站。它们说:“别闹别闹,秋姐姐在给我们军训呢”。看来秋天已经从这里走过。
答案藏在雀跃的雨滴里。看一看,雨滴从高空中落下,有的跳到小溪里,有的落到花朵上,还有的蹦到房顶和雨伞上跳舞。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秋天姐姐可好了。把我们从又闷又热的云里救出来。让我们尽情地玩耍,呀!太好玩了!”。看来秋天也已经从这里走过。
泛黄的树叶,美丽的花朵、青绿的丝瓜、开心的雨点……看来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
篇9:秋天在哪里
秋天,不像春天百花齐放,不像夏天树木茂盛,也不像冬天冰天雪地。秋天,是什么样的呢?秋天有什么呢?秋天在哪里呢?
噢,秋天,它在田野里!田野里五颜六色,多姿多彩。金灿灿,是玉米,它们露出甜美可爱的脸蛋;黄澄澄,是稻谷,你瞧一个个谷穗笑弯了腰,它们仿佛在跟人打招呼;红艳艳,是高粱,快看,一个个似乎举起了火炬,活像一个个自由女神,挺直了绿色的背,多自豪啊!
噢,秋天,它在果园里!果园里又是一派什么样的景象呢?你看,那棵是苹果树,红通通的苹果挂在树上,像是满天的灯笼。这棵是橘树,黄澄澄的橘子躲在绿叶里,就像是一个个胖娃娃。那棵是石榴树,一个个石榴胖嘟嘟的,绽开了“笑脸”,露出了亮晶晶的“牙齿”。
噢,秋天,它还在树林里!树林里又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看那,叶子像手掌的是枫树叶,你瞧,公路上全是枫叶,像小蚂蚁的厚被子。那棵叶子像扇子的是银杏树,好像蚂蚁的大扇子。那棵开满点点小花的是桂花树,有金黄色的,有橙黄色的,只要风轻轻一吹,就下起了一阵阵桂花“雪”。
噢,秋天,它就在我们的眼里,就在我们的心里。秋天是五谷丰登的,是瓜果飘香的。我爱秋天!
篇10:秋天在哪里
秋天来了,她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的身边。
秋天在五彩缤纷的公园里。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菊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绿叶衬托着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菊花好像一个个出色的舞者,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咦,半空中那一团团火焰似的小东西,是蝴蝶在飞舞吗?原来是火红的枫叶,在空中盘旋、飞舞、嬉戏,落到地上似涂上一层红色。忽然,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桂花悄悄地绽放了她美丽的笑颜。
秋天在硕果累累的果园里。果园里,石榴姐姐咧开嘴笑,大胆展示自己红里透亮的牙齿;柿子妹妹头戴绿色小帽,身空红色衣裙,提着一盏盏小灯笼高高悬挂在枝头。橘子弟弟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压得树枝直不起腰来。
秋天在生机勃勃的田野里。听,“刷刷刷,刷刷刷”那是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沉甸甸的谷穗跳起欢快的舞蹈;“沙沙沙,沙沙沙”那是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火红的高梁穗唱起嘹亮的歌曲。
秋天在山林里,在草地上,在小河边……秋天无处不在,犹如片片落叶飘入每个人的心里。
篇11:秋天在哪里教学反思
秋天在哪里教学反思
《秋天在哪里》教学反思《秋天在哪里》一课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这三个特点来设计所有活动。
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随孩子的发言进行引导,顺学而教,因势利导。课堂上我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在生活中发现,如:说到动物身上藏着的秋天时,有的孩子说到了家里养的小狗、小猫;说到田野,有的孩子就联系去乡下时看到的玉米、大豆、花生等来说;甚至有的学生说到了教室里的夏天开电风扇,现在不开了。这些生活中的场景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来源,更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土壤。课堂上我力求在活动中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如学蛐蛐叫、回味冰糖葫芦的美味这些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加深了对秋天的了解。适时地加以拓展,层层推进,如了解日历中立秋和秋分,在老师的巧妙的评价语言中使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真正让课堂为生活服务。
《秋天在哪里》这一课的教学,不只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而是把课前、课上、课后的活动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前带孩子到熟悉的.校园里感受一下秋天,课堂上使认识有所提高,使孩子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感得到了升华。课后,让学生准备留住秋天创意大赛的作品展示,制作留住秋天的作品,准备展示。再有,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秋天优美的景色,并配上《希望的田野上》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篇12:《秋天在哪里》教学反思
《秋天在哪里》这课教学活动中,我围绕品德与生活这门活动型综合课程的三个特点,即: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来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
首先,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教学活动,分别是“找秋天”、“欣赏秋天”、“留住秋天”。
其次,本课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校园内有柳树、杨树、冬青、小草,校园周围有野花、野草、农作物。课前,让学生分别从天气、人们的衣着、花草树木、农作物、动物这几个方面去寻找秋天。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亲自去观察、去采集,实际上就是去体验、去发现、去自主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品德与生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过程。正是由于在课前开展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活动,才使得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得以顺利进行,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生活性。
再次,《秋天在哪里》这一课的教学,把课前、课上、课后的活动融为一个整体。课前,师生都在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秋天景物的变化,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课堂上,多种方式的介绍交流,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评价,认识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赞美秋天”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倾听、欣赏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留住秋天”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创造、合作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同时还融入了环保教育。课后,用自己的美工作品装饰教室或送给亲人朋友,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美化生活的能力,并融入了亲情教育。以上教学教育活动,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体现了综合教育思想,也体现《品德与生活》这门综合课程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中,我还借助电脑配乐欣赏了《秋天的雨》和不同地方的秋天美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最后,借用学生们熟悉的《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创编《秋天在哪里》的歌,并进行唱歌比赛。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高涨,小组讨论歌词,把大家认为最美的写下来编进歌里,然后积极练习合唱,不一会儿,秋天的美景不只是在学生眼里、心里,而且还是从他们心底里唱出来的。
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课前加强对学生观察活动的指导;课堂上进一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主导作用,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调整课堂结构,努力做到有张有弛,收放自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篇13:《秋天在哪里》教学反思
美丽的三亚秋天的季节特征不明显,作为生活在市区内的孩子来说,他们心中的秋天只是在书上,电视上等各种媒介间接地了解到的。于是,我希望通过有代表性的图片、精彩的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带领孩子们真正地走入秋天,让孩子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体会秋天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与对劳动者的敬佩。通过课堂四十分钟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一节课过去了,我思考了很多,这四十分钟里有精彩也有不足。
首先,一开课,我让孩子跟我有节奏的拍手,我诵读了一首描写秋天的小诗,很自然地导入今天的主题——秋天。这一环节,很简单,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聚拢了,眼、手、心都与课堂融为一体。在感受秋天这一环节中,当多媒体展示秋天的花朵与果实时,由于课件很好地反映了花的美与果实的丰富,孩子们见到之后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如:我喜欢一串红,它的颜色火红火红的,我画画的时候也喜欢用这种颜色。我喜欢一串红,你看它的样子就像晚上出去吃的羊肉串。呵呵,多么流畅的表达,多么仔细的观察与有趣的联想。还有:我喜欢蝴蝶兰,你看,它就像一直翩翩起舞的蝴蝶。多么美的语言!老师们的掌声是对孩子们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我知道,课,不是为听课的老师们上的,但是如果能很好的发挥观众的作用,以掌声作为鼓励,相信孩子的表现会更加令人惊叹!在果实图中,孩子们说了认识哪些,爱吃哪些,味道如何,此处课堂异常活跃,孩子们回味着自己曾吃过的水果,直舔嘴,动作相当可爱,那一只只胖胖的小手举过头顶,争着要说自己吃的感受,其实水果的味道就是那几种,酸、甜,孩子们说的几乎都一样,但他们仍是乐此不疲,我为了不扫他们的兴,将时间交给了他们,相信他们对秋天的果实一定记忆犹新。
在整个活动中,还有一处我认为是很出色的创意:通过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情感体验,即兴创作小诗,这不仅回答了“秋天在哪里”,也以文学创作的特别方式留住了秋天,孩子们读着自己的小诗,心里高兴,自豪,秋天自然也在他们的心中生根,由此激起对秋天的热爱是挡也挡不住哦!在这我将板书重现: 秋天在—— 多姿多彩的树叶里 五彩斑斓的花朵里 硕果累累的果园里 稻麦飘香的田野里 大雁南飞的天空里 我们明亮的眼睛里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欣赏了很多生动的秋景,“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水果,“走进”了五彩斑斓的花园,稻麦飘香的田野……孩子们太高兴了,每个人都积极的想把自己看到美景的心情,吃在嘴里的感受跟同学们交流。说的津津有味,听的是兴趣盎然,以至于后面对于秋天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感悟留下的时间略少。这让我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还要合理的把握教学时间,真正的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篇14:《秋天在哪里》教学反思
《秋天在哪里》一课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课前的观察、课上多种呈现方式的交流口头描述、实物展示、记录表或图画的介绍、欣赏录像等,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的变化,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留住秋天的活动,激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这三个特点来设计所有活动。
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精心设计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活动。第一个活动:秋天在哪里;第二个活动:留住秋天。在这一课的活动中,我们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我们属县城学校,许多孩子的老家都在农村,他们对校园田地里的农作物、蔬菜也有一定的了解,野草野花,校园内有石榴树、柿子树、冬青、松树、柳树等各种树木。另外,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有菜园。根据本校的地域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合,分别从花草树木、农作物、动物、天气这四个方面去寻找秋天。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亲自去观察、去记录,这个寻找秋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发现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品德与生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过程。正是由于在课前开展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活动,才使得课上各组的汇报、同学之间的互相补充这一系列交流互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篇15: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四、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五、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激发兴趣,畅所欲言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秋天在哪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9.秋天教学设计
10.秋天 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