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之一
“白色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之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材理解
本课为科普小品,介绍了青蛙的习性和眼睛的特点,以及人们利用这一特发明“电子蛙眼”,并用于监视飞机的情况。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样是死苍蝇,当面它不动时青蛙不吃,但让它动起来时,青蛙很快就把吞了。第3自然写对发生上述现象原因的解释: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第4自然段写人们据此制成了“电子蛙眼”,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了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动物的研究。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3个新词,知道“敏锐”和“迟钝”是一对反义词。
3、能给第1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意,能根据第4自然段的意思把概括意的句子补充完整。
4、读懂第3自然段,能按要求划出句子。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对什么最有兴趣,还有哪些问题。
2、教学第1自然段。
这一段有4句话。第1、2句写青蛙最爱吃什么。第3、4句写它捕捉昆虫的本领极大。
“跳”、“伸”、“卷”写出了它动作的敏捷,“只要……就……”表明它一旦出击决不失误,“鼓着一双大眼睛”则暗示了青蛙捉虫“百发百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眼睛。可着重让学生通过有关词语体会青蛙善于捉虫的表现和原因,再完成课后第3题。
3、教学第2自然段。
本段共5句。第1、2句写青蛙不吃死苍蝇:第3、4句通过一问一答,告诉我们青蛙并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才不爱吃:第5句写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现象:青蛙把死苍蝇给吞了。可引导学生比较第2、5句中青蛙的表现有哪些不同,并据此推测原因,初步解释这种矛盾现象。
4、教学第3自然段
这一段揭示了前一写到的.矛盾现象发生有根本原因,在于青蛙的眼睛很特殊。可利用作业本第5题进行教学。对于说明青蛙看动的东西很“敏捷”那句话,还可通过与“虫子在飞……它都能分辨清楚?”一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话是怎样用“只要……不管……”的句式把青蛙眼睛有“敏锐”写具体。
5、教学第4自然
这一段写人们利用青蛙的眼睛制成了“电子蛙眼”并用于监视飞机。“立刻判断”写出了“电子蛙眼”的敏锐,“准确地指挥”突出了它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段段意可概括为:人们制成了“电子蛙眼”,用来监视飞机,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
篇2:《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们根据青蛙眼睛的特点制成了“电子蛙眼”,知道“电子蛙眼”的作用。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了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动物的研究。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的眼睛》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当小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眼睛的特点,谁来把你的研究成果向大家说一说?
2、哪位小科学家还能用不同的说法来说吗?
3、同学们,听了刚才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你对青蛙眼睛的特点一定更加了解了,我们来读一读吧!(多媒体出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近的东西却很迟钝。)
4、同学们现在还想对科学家提出什么问题呢?(或: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这些小科学家,你们为什么要研究青蛙眼睛的特点呀?)
5、过渡语:噢,我明白了,科学家研究青蛙眼睛的特点,发明了“电子蛙眼”。在地球上,动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员,动植物身上有许多特殊的本领,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研究动植物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发明出来的,这门科学就叫仿生学。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对于“电子蛙眼”,你想了解什么?(生提问:“电子蛙眼”是怎样的?“电子蛙眼”是怎么工作的?“电子蛙眼”有什么优点?……)
2、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书本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提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通过自己的朗读体会,你能读懂什么?自己读好想好后,与边上的同学交流一下。
3、指名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电子蛙眼”的作用,它是怎么工作的,你们都读懂了。好,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句子:机场上的指挥员凭着“电子蛙眼”的帮助,就能立刻判断出空中的飞机在哪个方向,飞得多高,飞得多快,正朝哪个方向飞。有了“电子蛙眼”,人们就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
谁来读读这段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指导学生在读中通过重点词“立刻判断”、“准确地指挥”,体会感悟“电子蛙眼”的灵敏。
5、通过研究,你发现“电子蛙眼”与青蛙的眼睛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答后,出示青蛙的眼睛与“电子蛙眼”的两段话。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话,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体会“电子蛙眼”与青蛙的眼睛的敏锐。
6、“电子蛙眼”太厉害了,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电子蛙眼”的威力来。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7、出示填空练习:
“电子蛙眼”相当于,飞机相当于( )。青蛙的眼睛看动的东西(),只要虫子在飞,它都能( ),而且还能( )。“电子蛙眼”也一样,只要飞机在飞,机场上的工作人员,凭着()的帮助,就能(),还能()。
四人小组讨论后,再交流。红字出示答案后齐读体会。
三、拓展延伸。
1、过渡语:
动植物身上有好多神奇的本领,远远超过人类。而我们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善于从动植物身上发现它们的长处,学习它们的长处,为我们人类所用,为人类造福。
2、观看一段拓展录像。
3、看后你有什么感慨?
4、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填空,小组先交流讨论。
人们研究了青蛙的眼睛,制成了( ),用它来()。人们研究了(),制成了( ),用它来()。
我想研究(),制成( ),用它来( )。
交流讨论
5、这道题能做得完吗?为什么?
6、师总结:是啊,在这奇妙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动植物特殊本领还等着我们去发现研究,许许多多的东西有待于在座的同学去发明创造。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勇于实践,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就在我们中间。
教学反思:
1、从教学效果看,教学目标达成。
2、成功之处在于:
(1)合理处理教材,突出重点,突破本教时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对“电子蛙眼”与青蛙的眼睛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验,领会“电子蛙眼”的灵敏。
(3)课文的拓展练习作业设计富有层次性,从课文仿生发明,引入在社会生活中已有的其他仿生发明,再激励学生说出自己所想到的仿生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不足之处:还可设计课外延伸,结合班队课对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拓展交流,让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看看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开火车读)
喜欢因为迟钝准能
再看看课文中有那些生字(指读)
喜、因、喂、线、迟、能
四、这节课就学习这6个生字。
1、请你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看看你想怎么学习这些字。
喜、喂——比较难
线、能——左右结构
因、迟——比较简单,可以自学
2、先来学习这两个比较难的字
(1)先来看喜字,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拆分法:士+口+..+口——喜
我们再看看这几部分有时怎么组合成这个字的。
老师指导书写。
学生练写、评改。
(2)再来看看下一个字。指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重点看看右半部分写时注意什么?
竖提的起笔位置在哪儿?
捺在哪笔出锋才好看呢?
师指导书写。
生练字、评改。
3、接下来我们学习2个左右结构的字。
这2个字相请同学们分小组研究学习。先找找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别说说2个字是怎样记和写的。
汇报:相同点:结构相同,左右结构。
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不同点:线:头不齐脚也不齐
能:头不齐,脚齐
字形不同
记字方法
线:熟字换部件,浅——线
熟字换部首,红——线
能:拆分法….+月+匕+匕
写字注意:
线:二倾斜,较短。斜钩长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能:左、右两部分收笔位置要对齐。
匕写实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分别指导书写。生练写,评改。
4、最后2个字请同学们自学,选出其中一个字来学习。
汇报。
因:师生同写。
生练写,评改。
迟:请你自己试着写一个。
生练写,评改。
五、齐读6个字。
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一个。
六、练习,形近字组词。
因( )尺( )线( )蛙( )
困( )迟( )钱( )娃( )
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3:青蛙的眼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青蛙的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加入时间:-6-8 黄金教育资源网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看看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开火车读)
喜欢 因为 迟钝 准能
再看看课文中有那些生字(指读)
喜、因、喂、线、迟、能
四、这节课就学习这6个生字。
1、请你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看看你想怎么学习这些字。
喜、喂--比较难
线、能--左右结构
因、迟--比较简单,可以自学
2、先来学习这两个比较难的字
(1)先来看喜字,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拆分法:士+口+..+口--喜
我们再看看这几部分有时怎么组合成这个字的。
师指导书写。
生练写、评改。
(2)再来看看下一个字。指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重点看看右半部分写时注意什么?
竖提的起笔位置在哪儿?
捺在哪笔出锋才好看呢?
师指导书写。
生练字、评改。
3、接下来我们学习2个左右结构的字。
这2个字相请同学们分小组研究学习。先找找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别说说2个字是怎样记和写的。
汇报:相同点:结构相同,左右结构。
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不同点:线:头不齐脚也不齐
能:头不齐,脚齐
字形不同
记字方法
线:熟字换部件,浅--线
熟字换部首,红--线
能:拆分法….+月+匕+匕
写字注意:
线:二倾斜,较短。斜钩长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能:左、右两部分收笔位置要对齐。
匕写实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分别指导书写。生练写,评改。
4、最后2个字请同学们自学,选出其中一个字来学习。
汇报。
因:师生同写。
生练写,评改。
迟:请你自己试着写一个。
生练写,评改。
五、齐读6个字。
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一个。
六、练习,形近字组词。
因( ) 尺( ) 线( ) 蛙( )
困( ) 迟( ) 钱( ) 娃( )
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青蛙的眼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青蛙》教学设计
《青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青蛙》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说明文。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青蛙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看、读、议等学习方式,抓住“小青蛙都有哪些本领”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相互补充,从而感受青蛙的可爱,并懂得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及它的多种本领,从而感受到青蛙的可爱,并懂得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
2.认识本课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文感受到青蛙是一种可爱的'、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前查找关于青蛙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个小动物,本领真是大,游泳、跳远、唱歌、捉虫,样样都数它,如果你还猜不到,呱呱叫的就是它。”谁知道,这个小动物是什么?
同学们说得对,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就带领我们来到池塘边,一起走进青蛙的世界。(师板书课题)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遇到比较长的句子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读通、读顺。(老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指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生字标出,借助注音多读几遍,不认识的问老师和同学,记住它的读音。(老师巡视)
(通过多种形式的初读,使学生对青蛙这种小动物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同学们通过读书,知道了课文主要介绍了可爱的小青蛙,那么小青蛙都有哪些美称呢?(让学生把青蛙的美称向大家作介绍。)
正是由于小青蛙有许多本领,才会获得这么多美称,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小青蛙的这些本领呢?
2.自学3~6自然段。
(1)自由读,读后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把自己了解到的青蛙的本领向同学说说。
(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补充。
(3)指导学生看图并讨论:为什么说青蛙是农作物的好卫士?
3.质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4.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倾听,通过想象将文字变为画面,体会青蛙的本领之大。
5.教师小结:青蛙不但是农作物的好卫士,我们的许多科学实验也都少不了它,它真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
(引导学生围绕“青蛙都有哪些本领”这一中心议题进行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老师适当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懂得青蛙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从而增强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对青蛙还有哪些了解?向同学们介绍。
(通过收集资料、相互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检查识字情况
1.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识。
(通过自读、互查,使学生对字音有更深刻的记忆。)
六、指导课外阅读
选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袋鼠》,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
(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篇5:《眼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能够把同学和自己闭眼画画的过程感受写具体。
2.能将活动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生动地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完整、生动地记叙活动的过程,并能通过活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是呀,在你们的眼中花是鲜艳的,草是多彩的,雨是甜润的,世界是芬芳迷人的。图画是你们美好内心世界的展示。这节课就给你们画画,不愿意吗?但是今天的画画跟平时大不同,那就是“蒙着眼睛画画”。
(板书:蒙着眼睛画画)
2.我看到了有些同学的表情很惊讶,能说说你现在想些什么吗?
3.是呀,蒙着眼睛画画简直不可思议!
二、展示积累
1.蒙着眼睛怎么画画呢?请听规则(出示):画画者:两分钟之内,将太阳、白云、草地、苹果树、小鸟、小花构成一幅画。
2.一人画画,其他同学就是观察者,要观察什么?(观察同学画画时的动作、神态、揣测一下他画画时的心理活动。) (板书:动作 神态 心理)
3.说到动作,老师有一个问题,你平时积累了哪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学生开火车展示)
4.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开火车展示)
三、观察同学蒙眼画画
过渡:你们积累了那么多词语,后面的写作一定能用到一些。
1. 蒙着眼睛画画,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指名一生)老师蒙着学生的眼睛,其他学生观察老师怎么做?(老师)
2.老师宣布:2分钟,蒙着眼睛画画开始,其他同学观察。(出示观察要求)细致观察该生画画的动作、神态,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猜测他想什么?
3.说一说这位学生是怎样走上讲台,怎样摸索着画画?(指1名学生说。)
词语超市(出示): 捏着 摸索 蒙上 牵着 递 试探 茫然 摸来摸去 小心翼翼 战战兢兢 忐忑不安 不知所措 大步流星 昂首挺胸 连蹦带跳
(出示): 同学 上了讲台,老师 ,他 一支粉笔, ……
4.请画画的同学看自己的画,谁来讲XX看到自己的一幅怪“画”,有怎样的表现样?
5.谁来描述一下同学的一幅怪画?
(出示)“哈哈哈,哈哈哈――”教室里一阵爆笑。 画得也太出格了吧!太阳;白云 ,小草,像 ;苹果树 ;小花 ,更奇特的是那只小鸟了, ……
四、自己亲历蒙眼画画的过程
1.第一个同学画画,怪模怪样,那我们自己亲自画一画又会是怎样的呢?先想一想自己要画什么?(板书:第一个画 自己画)
2.学生蒙上眼睛自由画画,老师巡视。
3.两分钟时间已经到了,大家都睁开眼睛看看自己的绘画“成果”,再看看同学的画。看到自己的画你想到了什么?(蒙着眼睛画画只不过是一个游戏,但是也提醒我们眼睛的重要性,没有眼睛什么事也办不好;我们闭着眼睛只两分钟就这么麻烦,盲人一辈子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那是多么痛苦啊!可千万不能嘲笑他们啊……
4.小结:这是我们画画之后的感受,感受这么深,不写下来有些可惜。(板书:感受)
5.写一写:(出示)把自己画画的过程写下来:写清自己是怎样画的?(抓住动作、心理、语言)画了一幅怎样的画?
(出示)词语超市:拿 提 移 握 攥 搓 捏 按 扶 摸
估计 约摸试探 茫然 随意 心急如焚战战兢兢 忐忑不安 心神不定迫不及待 心乱如麻
目瞪口呆 呆若木鸡惊慌失色 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欲哭无泪 张口结结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不知所措小心翼翼
5.交流评议。(评议:准确表达画画时的动作和心理。)
五、习作构思
1.如果这次游戏写下来,你打算取什么题目?
2.这次游戏作文我们要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板书:前、时、后)(交流后出示)
(先写做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自己的猜测和同学们的反应;再写第一位同学是怎样闭着眼睛画画的,重点写自己是怎样画的过程,还可以再选择其他的一两个同学画画的结果;最后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篇6:《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师:大家一定都出去旅游过,你旅游时身边总要带个什么呢?
生:照相机。
师:用它干什么呢?
生:用来拍照留念。
师:好,那么大家肯定有自己最难忘或最得意的照片,给大家展示一下好不好? (让几位同学拿出自己的照片和底片展示给同学)
师:这些照片都很精彩,大家的拍摄水平也很不错,那么,你在拍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照相机是怎样把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留在这张小小的胶片上的呢?(停顿)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先请大家看一下手里的照相机说明书,同时思考二个问题:(投影片)①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②你能简单说说照相机成像的过程吗?
(每个学生自学说明书)
师:哪位学生来告诉大家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呢?
生: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师:哪位学生能简单介绍一下照相机拍照的过程呢?
生:(要求能简单说明一下即可)(用投影放映照相机成像的过程)
师:我们用照相机可以拍近景,也可以拍远景,可拍集体照,也可拍个人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投影:小明照完一张全身照后,还要利用同一架照相机再照一张面部特写照片,那么他该怎么做呢?请一位学生来亲自表演一下,然后让大家得出结论)
生:人靠照相机近一些,同时底片远离镜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大家肯定都会拍照了,但要拍出一张好的照片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下面我请大家看两张照片。(投影)
师:如果由你来拍这两张照片,你会站在什么地方拍好呢?
生:一张在摄像机面前,另一张要站到空中或在飞机上。
师:我们在飞机上看这个田野,是不是觉得它变小了?
生:是。
师:它是不是真的变小了呢?是什么原因使大家有这种感觉的呢?请大家认真阅读手中的材料再作解释,并把眼睛与照相机相似的地方填入表格内。
(学生看材料,填表)
师:我们的眼睛比照相机更复杂,更精巧,更神奇。有没有同学能来向大家解释一下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
师:他讲得很好,请大家一起来看一遍眼睛成像的过程。(放映)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好好爱护。教室里已经有好几个同学戴眼镜了,你们知道他们戴的是什么眼镜吗?
生:近视眼镜。
师:那怎么会形成近视眼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不知道,那请大家看这段录像;若有同学知道,先请他讲一下,然后一起看录像) 师:有些老人也戴眼镜,他们戴的也是这种眼镜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眼镜呢? 生:老花眼镜。
师:老花眼镜也可叫做远视眼镜,它是远视眼戴的,远视眼和近视眼完全相反,请大家看投影,自己分析一下。
(请一位学生看图讲)
师:近视眼和远视眼戴上眼镜就能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了,那这个眼镜是如何矫正他们的视力的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个探究活动,先看清桌上的器材,然后分四人一小组开始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视力的矫正)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放投影)
师:下面我想请大家看一段影片,同时大家想一想这个电影是怎样制成的?
生:是一张一张连接起来的。
师:但看上去我们觉得人物的动作是很连贯的,没有停顿的感觉。下面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向大家演示一下他们课外的制作,并想一想这与我们看到的电影是否有联系。
(学生表演鸟与鸟笼)
师:他们演示的结果向大家说明的是视觉暂留现象。(看书)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原因,并知道如何来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许多知识与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有关,课后,要求大家完成下列任务。
(放投影)教学结束。
篇7:《眼睛》教学设计
湘教版《眼睛》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草、的、空、灯、过”5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课文。
2、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里、星、么、入、太、中”
2、用以上字口头组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正确读课文,师注意正音。
2、出示生字,学生在文中画出,认读。
“草”是平舌音,“珠”和“着”是翘舌音。空”“晴”“盲”等字是后鼻音。学生反复认读。
“的”“与”“着”应读轻声,在朗读中师进行指导。
3、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草”与“空”是上下结构,“的”“灯”是左右结构。
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指导书写:注意“的”“空”“过”等字的“点”。“灯”的火字旁与“火”字进行比较,注意笔画的变形。
(3)学生书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展开一定的想象,能背诵课文。
3、培养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
1、掌握字义,朗读课文。2、展开想象,学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指名板写。
3、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文。
1、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2、师领读,注意停顿,本课的句式基本相同,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露珠/是小草的/眼睛
3、学生反复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生字词不达意意及课文的.表达方式。
4、听录音,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
1、领读诗句的时候,可借助图画,展开联想。
2、讨论:我们应怎样帮助盲人爷爷。
3、学习课文:“————是——————的眼睛”的表达方式,补充句子。
如:窗户是楼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
花朵是树林的眼睛,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
路灯是街道的眼睛,月亮是夜空的眼睛。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句子。
篇8:小学语文三年级《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们根据青蛙眼睛的特点制成了“电子蛙眼”,知道“电子蛙眼”的作用。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了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动物的研究。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的眼睛》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当小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眼睛的特点,谁来把你的研究成果向大家说一说?
2、哪位小科学家还能用不同的说法来说吗?
3、同学们,听了刚才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你对青蛙眼睛的特点一定更加了解了,我们来读一读吧!(多媒体出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近的东西却很迟钝。)
4、同学们现在还想对科学家提出什么问题呢?(或: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这些小科学家,你们为什么要研究青蛙眼睛的特点呀?)
5、过渡语:噢,我明白了,科学家研究青蛙眼睛的.特点,发明了“电子蛙眼”。在地球上,动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员,动植物身上有许多特殊的本领,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研究动植物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发明出来的,这门科学就叫仿生学。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对于“电子蛙眼”,你想了解什么?(生提问:“电子蛙眼”是怎样的?“电子蛙眼”是怎么工作的?“电子蛙眼”有什么优点?……)
2、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书本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提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通过自己的朗读体会,你能读懂什么?自己读好想好后,与边上的同学交流一下。
3、指名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电子蛙眼”的作用,它是怎么工作的,你们都读懂了。好,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句子:机场上的指挥员凭着“电子蛙眼”的帮助,就能立刻判断出空中的飞机在哪个方向,飞得多高,飞得多快,正朝哪个方向飞。有了“电子蛙眼”,人们就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
谁来读读这段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指导学生在读中通过重点词“立刻判断”、“准确地指挥”,体会感悟“电子蛙眼”的灵敏。
5、通过研究,你发现“电子蛙眼”与青蛙的眼睛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答后,出示青蛙的眼睛与“电子蛙眼”的两段话。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话,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体会“电子蛙眼”与青蛙的眼睛的敏锐。
6、“电子蛙眼”太厉害了,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电子蛙眼”的威力来。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7、出示填空练习:
“电子蛙眼”相当于( ),飞机相当于( )。青蛙的眼睛看动的东西( ),只要虫子在飞,它都能( ),而且还能( )。“电子蛙眼”也一样,只要飞机在飞,机场上的工作人员,凭着( )的帮助,就能( ),还能。
四人小组讨论后,再交流。红字出示答案后齐读体会。
三、拓展延伸。
1、过渡语:
动植物身上有好多神奇的本领,远远超过人类。而我们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善于从动植物身上发现它们的长处,学习它们的长处,为我们人类所用,为人类造福。
2、观看一段拓展录像。
3、看后你有什么感慨?
4、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填空,小组先交流讨论。
人们研究了青蛙的眼睛,制成了( ),用它来( )。 人们研究了( ),制成了( ),用它来( )。
我想研究( ),制成( ),用它来( )。
交流讨论
5、这道题能做得完吗?为什么?
6、师总结:是啊,在这奇妙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动植物特殊本领还等着我们去发现研究,许许多多的东西有待于在座的同学去发明创造。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勇于实践,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就在我们中间。
教学反思:
1、从教学效果看,教学目标达成。
2、成功之处在于:
(1)合理处理教材,突出重点,突破本教时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对“电子蛙眼”与青蛙的眼睛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验,领会“电子蛙眼”的灵敏。
(3)课文的拓展练习作业设计富有层次性,从课文仿生发明,引入在社会生活中已有的其他仿生发明,再激励学生说出自己所想到的仿生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不足之处:还可设计课外延伸,结合班队课对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拓展交流,让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篇9:《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
一、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三、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
教学用具:
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
教学过程:
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音乐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老虎、狮子、鸟儿、松鼠……他们也要参加,播放《青蛙音乐会》音乐,让更多的动物也来表演。
六、动物狂欢。
课件出示动物狂欢节情景,播放《动物狂欢节》音乐一起在歌声笑声中结束课堂。
篇10:《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
有的欣赏课不一定是单纯的器乐欣赏,歌曲欣赏,它体现的是一种综合课型。例如我在教学管弦乐《青蛙音乐会》时,我以青蛙作为故事主人公,设计参加青蛙音乐会的情境,教师扮演一只青蛙,给大家唱一首《小青蛙找家》,(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欣赏),接着又有一个小朋友跳出来给大家跳了一个青蛙舞(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再出来一群青蛙拍着手儿表演唱歌跳舞诠释这首乐曲。根据音乐的三部曲我又设计了举办音乐会的活动动敲唱让学生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这绝对做到了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一堂好的欣赏课有时并不要搞的很花哨,但是也不能一条死胡同走下去。怎样能让低段的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快地容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开拓他的视野,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达到精神愉悦的效果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也许他一辈子爱听音乐的好习惯就是你这样浇灌起来的!
篇11:《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青蛙音乐会》。
2、音乐的二次创作。
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大自然的美。
3、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
教学手法:
学科综合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尝试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设计:
一、欣赏美
师在教室里布置好充满夏天气息的场景,播放背景音乐:合唱曲《夏天的阳光》,并展示一幅青蛙图画。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感受到什么了?
生:夏天来到我们身边,荷花开了,青蛙呱呱叫,天气变热了 ,知了叫„„
师:对啊,“映日荷花别样红”、“听取蛙声一片”,只要你细细观察,到处都能感受夏天的气息。小溪的泉声,蝴蝶翩翩起舞,荷花微微散发出香气,暖暖的阳光撒在我们身上,啊,夏天多美好啊! 师: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 学生描述夏天的种.种趣事。
师:夏天的诗和画虽然很美,但我们只能欣赏到静止的画面却听不到夏天的声音,现在老师请大家唱唱学过的有关夏天的歌曲。
学生齐唱歌曲《小青蛙要回家》。
师:这首歌把夏天的热闹和小青蛙活泼可爱的表情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下面这首音乐。
初听《青蛙音乐会》的录音
二、表现美
师:啊!池塘里真热闹啊!原来小青蛙们在举办音乐会,我们也来凑热闹吧!
师带青蛙头饰扮演青蛙主人:“我的同胞们,欢迎你们来参加今晚的音乐会,为了表示欢迎,我先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
学生跟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表演青蛙演唱。 师:我们的青蛙小公主也来为我们献上一段优美的舞姿!
师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请班里的舞蹈队员跟着音乐旋律即兴表演,请其他同学表演其它爱跳舞的小蝴蝶、小蜻蜓。
师:音乐会开始有活泼的气氛了,但是我觉得这还不表达青蛙们的欢乐心情,让我们一起来载歌载舞吧,把欢乐释放出来!
播放《青蛙音乐会》,师生即兴表演,教师对大胆表演、动作设计有创意的同学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表现美是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变被动为主动,变旁观为参与,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通过表现美可以强化对美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演唱、表演动作等活动形式,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动觉感受。同时,学生的节奏、情绪、情感体验、音乐协调性也由此得到强化。
三、感悟美
师:小朋友你们表演得真好,那我们也加入它们的音乐会,先献上一首歌好吗? 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老师准备了几样打击乐器,几只哨子。我想用这些小东西来模仿夏天的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很有趣。大家听一听,它们分别像谁的叫声?
学生讨论回答:哨子——蟋蟀;圆舞板——青蛙;碰铃——金玲子;沙球——纺织娘。 师:现在我们来有节奏地演奏这些打击乐器(哨子)。 教师指导打击乐练习。(简易节奏型)。
师:如果我们一边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效果会怎样?让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现在,在青蛙的音乐会上不仅有了我们愉快的歌声,各种小动物也来加盟这个音乐会了,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篇12:《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
《青蛙音乐会》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本节课安排为欣赏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上课时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要想学生认真的欣赏音乐,聆听音乐是不容易把握的,所以我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主来聆听,欣赏乐曲。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
一、以激趣为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欣赏乐曲
本节课,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和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边玩边欣赏乐曲,让学生在玩中感受体验乐曲,首先,课的开始,我不急于揭示课题,我先引导学生初步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结合音乐的情绪展开想象这段乐曲是描述什么样的场面,学生就在这样氛围中聆听第一遍乐曲,学生的想象很丰富,说法不一,有的说像青蛙快乐玩耍的场面,有的说像火车在飞快的奔驰,有的说像鸭子在叫&&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我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把自己想象的结合音乐旋律表演,学生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快乐、轻松地聆听第二遍音乐,体会音乐。
二、以思考讨论为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欣赏乐曲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我主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就如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每聆听一遍音乐我都会把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对所听到的音乐表达独立的见解,如:乐曲中描述的什么事物?说一说你联想的情景。;音乐会中,青蛙们都在做什么?你能模仿一下吗?;仔细聆听乐曲,听听乐曲中的哪些部分的音乐是强和弱吗?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的音乐,你就举手,弱的的音乐你就趴在桌子上,可以做到吗?;小组讨论合作,请你们结合乐曲演一演。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是非常认真的,注意力很集中,学生就在思考中认真地聆听音乐,体会音乐,走进音乐。
三、以感受体验为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欣赏乐曲
欣赏课是以感受为主,只有围绕着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才能真正地使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感受和体会音乐,让学生在感受和体会音乐中理解音乐,我主要以演、玩、动、说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听赏音乐。
【《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之一】相关文章:
2.《眼睛》教学设计
3.小青蛙教学设计
10.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