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后练习七》教案
“乱起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一年级数学《课后练习七》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一年级数学《课后练习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一年级数学《课后练习七》教案
一年级数学《课后练习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练习。
出示猴子头饰,这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小猴子自告奋勇要当导游,它带我们参观动物园,让我们边参观边学习,你们欢迎它吗?
二、主动参与,边看边练。
1、去动物需要门票,64页第一题有5道题,你只要作对了其中的4道,就可以获得参观动物园的资格,同学们可要努力。
集体订正时,请生口述一二小题的计算过程。
2、祝贺同学们顺利通过关卡进入动物园。刚走不久,就碰见了啄木鸟医生,它呀,正要给三棵树看病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小结: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将数位对齐,个位满十要记得向十位进一,遇到不够减时不能倒着减。
3、树治好了病,结出了很多果子,你看小松鼠集了满满一篮子果子,它已经吃了25个都还剩下17个,你们知道它原来有多少个果子吗?
小结:原来的,包括吃了的和剩下的。
4、小猴子看见小松鼠吃得欢,于是它也爬上树上去摘果子。正吃着,忽然听到树下有说话的声音,它伸出脑袋一看,原来是小花、小点、小黄三只小鹿在比高矮。左边的小花说:“我92厘米高。”中间的小点说:“我73厘米高。”右边的小黄说:“真巧,我比小花矮,比小点高。”笑笑看见小猴子就考它:“我给你四个答案:56厘米、73厘米、80厘米、95厘米,你想想小黄是多高?”
5、小猴子离开了小鹿,又往前走,在草地上碰到大象、小象和小狗。小狗看见象这么大,很好奇地问:“你们今年多少岁。”小象说:“我今年3岁。”象妈妈说:“你出生时,我29岁。”
同学们,你们算一算象妈妈今年到底多少岁?
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6、小猴子和象妈妈告了别,又碰到了很多小熊。在每只小熊的身上都有一算式,算式的结果就是小熊的'体重,它们正两个两个去坐跷跷板,准备比轻重。你们看,第一组右边的的小熊就要重些,跷跷板都往它那边沉。小猴一看那些算式,马上说:“这还用比吗?我眼就看出谁轻谁重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7、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很快就判断出了每组小熊谁重谁轻,真能干。小鱼也想请大家帮它们把顺序排一下。试一试吧。
8、小猴子带大家走了老半天了,很辛苦。淘气看见一个商店,于是准备去买些东西送给小猴子。你们看,淘气拿出20元钱,他有几种不同的买法?
如果是你,你准备买哪些东西?要花多少钱?
小猴子看见大家都想买礼物送给它,非常高兴。不过,它最想和肯动脑筋、作业完成好的同学交朋友。它决定,这节课谁在这两方面表现最好,它就到谁家里做客。你们想请它到你家里做客吗?
9、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64页3题和5题。其中第5题先请学生明确题意再完成。
四、拓展性练习
完成66页第10题。通过检验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感悟其中的数量关系。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篇2:穷人教案及课后练习
穷人教案及课后练习
一、通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字的音、形、义,会用生字组词;课后第三题读读写写中的词要会写、会讲,会用,能看拼音写出这些词语。
二、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中心思想。
五、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桑娜和渔夫神态、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桑娜的心理活动)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桑娜的心情变化。
七、试着说说你对本课结尾的理解,想一想这样结尾的好处。
八、查阅有关本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加深对作者及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
一课一练
一、正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对勾)
汹涌澎湃(pēng péng ) 勉强(qiǎng qiáng ) 倾听(qīng qǐng ) 魁梧(wú wǔ )
自作自受(zuō zuò ) 仍旧(réng rēng ) 模样(mú mó ) 蜷缩(quán juǎn )
二、形近字组词:
阁顷()参()澎()霉()
搁()倾()惨()膨()悔()
卷()惜()昔()悟()奏()
蜷()借()措()捂()揍()
倦()错()醋()梧()凑()
三、多音字组词:
qiáng ( ) mú( ) zuò( )
强qiǎng ( ) 模 作
jiàng ( ) mó( ) zuō( )
四、填空组词语:
汹()澎() 狂()怒() 心()肉()
自()自() 又()又() ()()不安
自()自()
五、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三个各造一个句子:
1、沉思:
2、沉默:
3、抱怨:
4、顾惜:
5、忐忑不安:
6、非不可
六、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写渔夫的'妻子()和她的()不顾自家生活的( ),收养邻居()的两个()的故事。
七、中心思想填空:
本文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宁可自己(),也要帮助()的高尚品质。
八、仿照课文第九自然段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断。
篇3:八年数学课后练习试题
八年数学课后练习试题
一、基础训练之填空题:
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 ,则它的底角为 35 度.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和 ,则其周长为__17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是5,底边长是6,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4
4、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D为AB的中点,则CD= 5 cm.
5、如图AD与BC相较于O,AB∥CD, , ,那么 的度数为 60 度。
二.基础训练之选择题:
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D )
A. B. C. 或 D. 或
2、在 中, ,则 的度数为( D )
A. B. C. D.
3、如如图(四),点 是 上任意一点, ,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 .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能推出 的是( B )
A. B.
C. D.
4、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A )
A.15B.16C.8D.7
5、如下图,OA=OB,OC=OD,O=500,D=350,则AEC等于 ( A )
A.600 B.500 C.450 D.300
三、能力训练
1、如下图,Rt△ABC中,B=90,AB=3cm,AC=5cm,将△ABC折叠,使点C与A重合,得折痕DE,则△ABE的周长等于_____7____cm。
2、如图5,D是AB边上的中点,将 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若 ,则 _____80_____度。
3、已知:如下图,△OAD≌△OBC,且O=70C=25则AEB= 120 度。
篇4:数学一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6页至87页《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数学交流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对学生进行文明、环保等品德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好同学带到学校的各类玩具、学习或生活用品。物品标签牌、售货员、回收员挂牌。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同学们去过超市吗?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售货员阿姨手里拿着是什么呀?
中国的'钱叫做人民币。你知道人民币分哪些类型吗?(元、角、分)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幻灯出示样币图片)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又有哪些?(幻灯出示样币图片)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因为面额太小,现在已经很少用到了。
二、活动准备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用,我们购物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它。今天我们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商店,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自己购物的乐趣。我们先进行一个有奖问答的游戏。答对问题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长那里得到一张5元的现金代用卷。
幻灯播放问题,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问题,汇报:
到商店购物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该怎么做。
老师归纳:
三、分小组活动,一部分同学扮演售货员,另一部分同学进行购物。
四、小组之间交流交流,说得好的同学组长奖励现金代用卷,每一小组选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五、角色调换进行第二轮的购物。
六、小结:
数一数回收站收了多少个瓶子。
说一说用剩下的钱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我们要学以至用,以后可以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篇5:数学一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
的减法)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
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
篇6:数学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七巧板,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形四边形。
2.利用七巧板拼摆平面图形并创造性地拼其他图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来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多问,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他们表现欲强,好胜心也强,但自制力不强,且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空间想象这类程序性比较弱的内容”比学习“计算这类程序性比较强的内容”更难,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时间,不同的人空间想象力差异巨大,而发展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引导学生亲自去做。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七巧板”,能利用七巧板拼摆平面图形并创造性地拼摆其他图案。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课前5分钟
【设计意图】
故事中的种田人、兔子、树利用七巧板拼图制作,让学生初步接触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图案,并在故事中懂得妄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活动2
【讲授】认识七巧板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玩具“七巧板”。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中的种田人、兔子、树就是利用七巧板拼成的。(利用课间演示七巧板拼出种田人、兔子、树的过程)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说一说,认一认。
师:七巧板真神奇,可以拼出这么有趣的图案。请观察七巧板,你有什么发现?它里面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藏着哪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取出七巧板里的平行四边形,看一看,摸一摸,它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但是不像正方形正正方方。)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真是善于动脑思考的孩子,那你能动动你的小手把七巧板里的图形分分类吗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有没有分法不一样的,学生大面反馈,师评价。
小结:七巧板里有7个图形,3种图形,正方形有1个,是5号;三角形有5个,分别是1、2、4、6、7号;平行四边形有1个,是3号。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来发现七巧板中图形的组成和每种图形的块数,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摆一摆,比一比。
师:“七巧板里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三角形。”“我们一起把三角形从七巧板中请出来。摆一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结论:
1号和2号三角形一样大,它俩最大。(验证,跟他一样的请举起来,它俩可以重叠。)
4号和6号一样大,它俩最小。(验证不同方法,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7号是中等的。
师:我们已经发现了七巧板的很多秘密,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特点,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复习,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师:你们找到了七巧板的这么多秘密,真棒!那你们知道七巧板是谁发明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来历:七巧板又称“智慧板”、“东方魔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它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的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的人数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4人拼成四边形,6人拼成六边形……有意思吧!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一种玩具,它十分好玩,人们叫它“七巧板”。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国外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设计意图】:
数学具有人文性,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来历,既实现了书本知识与人类文化历史沟通,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3
【活动】拼摆七巧板
师:我们中国人太了不起了,发明了这么好玩的七巧板。你们想不想玩七巧板?我们一起动手吧。
1.拼平面图形。
(1)拼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样拼的?都用到了那几块图形?还有不同的拼法吗?展示不同的拼法。
(2)拼三角形。
独立完成,展示不同的拼法。
(3)拼其他平行四边形。
你还能拼出其它我们学过的图行吗?展示不同的拼法。
【设计意图】:
利用七巧板拼摆平面图形是本课难点,我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在交流中学习不同的拼法,并尝试模仿别人的方法进行拼摆。这样的安排适合一年级孩子,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又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模仿拼图。
师:大家动手又动脑,用七巧板里的图形拼成了这么多我们学过的图形,真厉害!其实,七巧板除了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能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呢。大家请看:
(1)欣赏用七巧板拼出的各种图案
(2)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案,照样子拼一拼。
(3)向同桌介绍你拼的图案,用了哪些图形拼成的。
【设计意图】:
由拼一拼学过的基本图形到模仿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再一次提高。
3.创意拼图。
师:同学们照样子拼得很认真,能不能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你们这双巧手来设计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呢
(1)创造拼图。
要求:同桌合作,发挥你俩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一幅或两幅七巧板,拼摆出一幅作品。记得给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作品欣赏。
两位作者一同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
学生积极参与到拼摆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活动4
【活动】欣赏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伴音乐)
师:其实呀,七巧板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拼出这么多有趣的图形,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是用七巧板的原理设计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坚持到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实属不易。在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我利用精美的课件,带他们欣赏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再次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活动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你开心吗?你想对七巧板说些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们还想玩七巧板吗?我也想,七巧板真神奇,只要你大胆尝试、动手创造,七巧板可以千变万化,带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世界。最后,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小组四人合作,一起拼一个有趣的故事,下次上课接着展示。下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
篇7:数学一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篇8: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积累反义词,巩固学过的生字。
4、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
1、学生:“字词游戏”中汉字的字卡。
2、教师:口语交际《该怎么做》课件。
第一、二课时(或1.5课时)
〖我的发现〗
1、我会认:
⑴认读这些汉字,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先读第一组:饿、饼……,要求读准字音。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与“食”有关。
⑶学习第二组:猴、猫……,要求同上。
⑷识记生字。
⑸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2、我会填:
⑴引导学生思考,“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⑵试着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这个字都能组成另外的字。如果行,就对了。再把这个字填进圆圈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商量)
⑶拓展练习:
如:“少”“工”“气”“羊”“先”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先读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记背这两个句子。
⑶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这类给人以启发的句子。
2、我会写:
⑴先读一读“冷”“热”,想想这两个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说出另外五个字的反义词。
⑵把这五个意思相反的字分别写进对应的田字格里。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姿势。
3、我会读:
⑴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利。
⑵边读边想,了解大意。
⑶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听。
〖展示台〗
1、用学生说、老师写的方式,比比谁认的字多。
2、玩“字词游戏”:
⑴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练习组新字的游戏,边组边读。
⑵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词语,边组边读,还可以与另外的字组词语。
篇9: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导同学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激发同学交流的愿望,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引导同学做一个老实的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4、鼓励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做个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口语交际”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引导同学发现识字规律。
2、在学习中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我会认
1、(出示识字卡片)同学大声朗读后,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答:
同学甲:我发现“饿、饼、饮、饺”这几个字都有“饣”,都与“食”有关。
同学乙:我发现“猴、猫、狗、狮、猪、狼”这几个字都有“犭”。
同学丙:我发现……
3、识记生字。
4、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识字。
二、我会填
1、引导同学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2、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心)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
4、扩展练习: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协助同学积累词句。
2、朗读短文,培养同学的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出示句子,同学自读。
“只有自身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自身学会生活的身手,才干成为真正的狮子。”
2、指名读句子,要读正确、读流利。
3、练习背诵。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鼓励同学课外阅读时,可以多搜集、背诵一些说得很有道理的句子。
二、我会写
1、出示字卡:“冷、长、老、前、开、慢”,指名认读。
2、想想这些词的反义词是什么?
冷──热长──短老──少前──后开──关慢──快
3、照样子,在书上的田字格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注意书写姿势。
三、我会读
1、同学自由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用铅笔画出自身喜爱的句子。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了解同学的真实想法,引导同学做一个老实的人。
3、鼓励同学在交际中做到: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注意听(课件: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了?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学习交流
1、看图(课件出示)了解故事:
⑴请男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并将你看到的事情,讲给女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谁听得最仔细。
⑵请几位女同学把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⑶(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着课件说说,看谁讲得最清楚。
⑷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他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2、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该不该如实地将实情告诉爸爸呢?爸爸的做法对吗?
3、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
4、同桌交流。说说你怎么做,并把自身的想法扮演出来。
5、师小结同学的几种做法,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请以小组讨论一下。
6、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7、刚才小朋友们谈到了自身心理想的,那你们一定想知道爸爸、妈妈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今天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好吗?
8、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这几位家长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他们都希望自身的小朋友做一个老实的小朋友。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了他人的东西,比方:折断他人的铅笔、弄坏他人的文具盒……这时你会怎么做?
2、假如是你的东西被他人损坏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不只知道了和他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而且还知道了弄坏他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五、展示台
1、鼓励同学将自身课外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师板书),比比谁认得多。
2、玩字词游戏:
⑴出示写有独体字的卡片,指导同学认读:
王、禾、木、门、虫、又、口、朱、木、下、寸、里
⑵同学仔细观察哪两个字可组成一个新字?
⑶同学汇报:
王+里=理又+寸=对禾+口=和木+朱=株门+口=问虫+下=虾门+木=闲
⑷同学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字。
⑸完成扩词练习。
篇10:七上数学第一章教案
七(上)数学第一章教案
课题:1.1 生活 数学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与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应用的普遍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交流和表达所获得的一些数学知识。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把那些现存在于学生脑中的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境一: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居民身份证一张,可以向父母借用(如图1) 身份证是公民法定身份证件,是国家为每个公民编制的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按照有关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领取身份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带的身份证,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设计说明:通过识别“身份证号码”信息的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数字和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教师本人的身份证号码(教师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写在黑板上),师生相互交流,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图1 图2 图3 情景二:教材P6(如图2),是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照片,其中包含了学多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同学们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 【设计说明: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图形中时时蕴藏着数学知识】 情景三:教材P7(如图3),是大家熟悉的“奥林匹克五环旗”,从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 【设计说明:感受图形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是人们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有效工具】 (二)探索规律,学会捕捉数字信息 观察1:(如图4)从车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若擦除其中某个信息,将会怎样?(假如你是乘客) 【设计说明:进一步感受交通生活领域中的数字信息】 观察2:(如图5)下表为东陇海线旅客列车时刻表:假期内,家在连云港的小东和爸爸想去北京旅游,请你根据上述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4 图5 (1)他们应该在哪一个站点买票( )A.连云港 B.新沂 C.徐州 D.以上都不对 (2)他们应该买哪一车次的票( )A.直快1444 B.直快1443 C.双优1503 D.双优1504 (3)上车后,火车应该何时发车( ) A.18:30 B.18:35 C.19:30 D.19:33 (4)*他们应该乘坐哪一车次的火车返回连云港( ) A.直快1444 B. 直快1443 C. 双优1503 D.双优1504 (5)*从连云港去北京,他们在火车上的时间大约为( )小时 A.12 B.13 C.14 D.15 (6)*在他们去北京的途中,因有事想在徐州下车,则他们应该何时做好下车准备( ) A.19:33 B.21:00 C.21:15 D.21:30 【设计说明:随着我国铁路提速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火车将会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交通工具之一,而首先能够识别火车时刻表,对于大家来说十分有必要,第(4)-(6)小题根据学生情况可选讲】 (三)尝试反馈,初步渗透用数学的意识 尝试1: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从今天起将和大家一起共同奋斗三年,三年后同学们将步入中考的考场,假如你是市招生办公室主任,如何合理编制参加中考的每一位考生的考试号呢? 【设计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尝试2:据广东省防总最新统计,6月18日以来暴雨洪水灾害造成54人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23.58亿元,大约有2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而且各地水情、雨情、险情、灾情的威胁依然没有解除,可能要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救灾粮食? 分析:假如平均一个家庭有4口人,那么20万人需要5万顶帐篷,假如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的粮食,那么20万人一天需要10万千克的粮食…… 【设计说明:能对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渗透国情、爱心、节俭教育】 (四)拓展延伸,渗透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1.解决教材中的“试一试”第1题 【设计说明:通过举例,深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解决教材中的“试一试”第2题 【设计说明:这是一道估算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解决教材中的“试一试”第3题 【设计说明:主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边长的变化会引起它的面积的变化,不要求求出小兔的活动范围的最大值,教师可不要提及最大值问题】 4.(如图6)所示:在高1.5米,宽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多少米? 图6 分析:要求地毯的长度至少多少,需要将楼梯上所铺的地毯的长度转化为楼梯的高与水平宽的和。 【设计说明: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树的痕迹,如我们的教室有一定的面积,我们可以将楼梯铺上漂亮的地毯……,我们离不开数学。】 (五)课堂小结,尝试交流与表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感受。 (要点:图形、数字中有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知识,学会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深刻体会数学还是人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2.何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 分析:将苹果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苹果的体积。然后将水注入规则容器,利用规则容器的体积计算公式就可以算出体积。 【设计说明: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无法测量,通过“排水”的方法最终转化为规则容器求体积问题,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中的转化思想。】 (六)布置作业,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1.猜谜:(1)1,2,5,6,7,8,9,10(打一成语);(2) (打一成语)。 2. 图7 按你所发现的规律填空:(1)1,3,5,____;(2)1,1,2,3,5,8,____。 3.(如图7)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第__条最近? 4.股民小王抛出甲乙两种股票,其中甲股卖出1200元,赚了10%,乙股也卖出1200元,亏了10%,你认为在此次交易中,小王是赚还是亏,还是不赚不亏?若赚,赚多少?若亏,亏多少? 【设计说明:对于第1题,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若能巧妙地将数学问题与语文成语知识联系起来,不难想到(1)是“丢三落四”(2)是“七上八下”;第2题主要培养学生在找数字规律时,切勿浮躁,而应仔细观察,冷静思考;对于第4题的安排,我们主要考虑到,人类在数学的海洋中,人们随时都会与数学打交道,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股票等都会与数学相关联,从而更深地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学反思:(暂时缺) 《1.2活动 思考》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思考,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收集、选择、处理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难点】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辅助教学;2、牙签、长方形纸片、剪刀等实物。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创设情景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 (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按图进行操作,由于有生活的经验,学生兴趣很浓,也很容易动起来.) (二)操作实践 问题1:你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很顺利地回答是正方形,但至于为什么,学生一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来对其加以判断.) (三)探索思考 问题2:你得到的正方形是最大的吗?你有其它方法剪成正方形吗?分组动手试一试. (这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分组操作、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剪出的正方形进行对比,使学生经历“猜想――操作――探索――归纳”的全过程.需要说明的是,一定要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去体会,不要从理论上去挖掘.) (四)总结应用 问题3: 就这一张纸片,你还能剪出其它的图形吗? (相对与前2个问题,这个问题更具开放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活动二: (一)创设情境 用牙签按图示的方式搭正方形. 师:我们做一个用牙签搭正方形的活动。下面,同学们先拿出准备好的牙签,我介绍一下搭法。 (学生拿牙签,教师操作,屏幕显示图1.) 如图① 如图② 如图③ 师:按图1的方式搭配正方形,能看明白吗?(……) (师操作,屏幕显示图②③.) (二)操作实践 (学生根据老师介绍的方法动手搭,并思考解答屏幕上的几个小题.) 问题1: 如图①,搭1个这样的正方形需___根牙签; 问题2: 如图②,搭2个这样的正方形需___根牙签; 问题3: 如图③,搭3个这样的正方形需___根牙签; 问题4: 搭4个这样的正方形需 根牙签; (通过搭牙签,学生很快解决前3个问题.对于第4个问题,老师可在学生搭之前先让学生猜测或思考一下,再通过搭进行验证,这也为下一步“探索思考”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探索思考篇11: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七》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的两位数加减法计算。
2、借助情境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解答数学问题。
3、通过判断、估算来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P64-1:1、让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对错。3、发现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P64-2:1、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原因。2、改正。
P64-4:1、讲小松鼠吃松果的故事。2、提出问题:小松鼠吃了25个,还剩17个,原来有多少个?
3、小组讨论:怎样解决?用什么方法计算?4、你们能编出这样的问题吗?
P64-5:1、学生独立做。2、集体订正。
P64-3:
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P65-6:年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能说出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吗?你今年几岁了?你出生的时候,你的`妈妈多少岁,你知道吗?今年妈妈多少岁?2.同学之间说一说。并弄清过一年,每人都长一岁。
回答书中的问题:象妈妈多少岁?[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二、P65-7: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2、说一说题目的含义。3、估计小黄可能有多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4、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画出跷跷板。
1、回想我们玩跷跷板的情形,跷跷板为什么会一面高,一面低呢?2、谁能说出书中两只小熊玩的情形吗?
3、看懂题意。4、学生独立尝试完成。5、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可以先计算,也可以根据两个算式的特点来判断,或者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
第三课时:
一、购物:
1、通过看图,了解每一种玩具的价钱。2、讨论:小淘气拿20元钱能买哪些玩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小组活动:你用20元钱想买什么?花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四个人一组,每人模仿依次小淘气来买玩具,其他同学做售货员。
二、猜猜我是谁:这是一道逆向思维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1、让学生看懂题意。2、学生可用不同的方法说出得数。3、引导学生进行验证,交流。
三、把得数排一排:
1、先算出得数。2、再进行比较。也可用估算的方法比较。3、填方框,再检验。
四、数学游戏:火星探险。1、对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帮助同学扫清语言的障碍。2、组织活动。
篇12:《蜀道难》公开课教案及课后练习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及课后练习
《蜀道难》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句,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蜀道难》
师:课文大家已经课前预习了,预习之后,不懂的字音字义交流一下(生没有出声交流)
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老师检测一下
二、预习检测(10分钟)
预习检测一 读准字音
一生说,另一生纠错,生齐读
Ppt出示:
1、不与秦塞通人烟2、猿猱欲度愁攀援3、砯崖转石万壑雷4、飞湍瀑流争喧豗
5、胡为乎来哉?6、但见悲鸟号古木7、磨牙吮血,杀人如麻8、侧身西望长咨嗟
预习检测二 解释词语
一生说,另一生纠错
师提示积累方法:借助注释,圈点法师生齐读
Ppt出示:
1、危乎高哉2、畏途巉岩不可攀3、扪参历井仰胁息4、剑阁峥嵘而崔嵬
三、出示教学目标:1、借助诵读,明确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借助诵读,涵咏语言,体悟文本丰富的意蕴
生齐读目标
四、诵读(20分钟)
1、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
师评:字音准,语速稍快《蜀道难》本为乐府旧题,应用“咏叹调”,读时要“咏叹”
Ppt出示:大声诵读全文,试着圈画出本诗的主旨句和能够表现蜀道之难的关键词
生1读,师指导读:危乎高哉 上青天
生齐读,师打手势再次指导“上青天”的`诵读
师:哪句是表现“高”的诗句?
生2读
师:非读不能明其志有两种读书方法——把书读厚,把书读薄现在我们用这两种方法,借助想象,再次诵读
Ppt出示:把书读厚——大声诵读,找出具体表现蜀道其“高”和“险”的语句,然后选出你喜欢的一处,和大家分享一下喜欢的理由
师提示:我喜欢: 喜欢的理由是:
共5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做分析,老师指导诵读(10分钟)
Ppt出示:把书读薄——请结合原文语句思考:作者反复吟咏蜀道之难,其写作目的是什么?
篇13: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目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目
一、根据算式填空。
算式:8÷2=
这个算式有2种不同的含义。
可以这样说:这个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也可以这样说:这个算式还表示()里面有()个()。
二、仿照例子编出两道不同的应用题(提示:数量不变,应用题的事件可以变换成不同的内容)。
15÷3=5
例:(1)有15名同学,平均分成3个小组,每个组有几个人?
(2)有15名同学,每3个人为一个小组,这些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三、三年级组买回16个实心球,12副羽毛球拍。
(1)把买来的实心球平均分给三年级的4个班,每个班分到几个实心球?
(2)如果每个班分4副羽毛球拍,能分给几个班?
(3)要想把这12副羽毛球拍恰好分完(分给全年级的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几副羽毛球拍?
四、桌子上有一些钮扣,只告诉你这些钮扣比10个多,又比20个少,如果把这些钮扣平均分的`话,分的份数与每一份的个数正好同样多,桌上有多少个钮扣?
篇14:小学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4.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个有心人。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大声朗读后,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答。
学生甲:我发现“饿、饼、饮、饺”这几个字都有“饣”,都与“食”有关。
学生乙:我发现“猴、猫、狗、狮、猪、狼”这几个字都有“犭”。
学生丙:我发现……
3.识记生字。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二.我会填。
1.引导学生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2.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心)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
4.扩展练习: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句子,学生自读。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2.指名读句子,要读正确、读流利。
3.练习背诵。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多搜集、背诵一些说得很有道理的句子。
二.我会写。
1.出示字卡:“冷、长、老、前、开、慢”,指名认读。
2.想想这些词的反义词是什么?
冷――热 长――短 老――少 前――后 开――关 慢――快
3.照样子,在书上的`田字格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注意书写姿势。
三.我会读。
1.学生自由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用铅笔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3.鼓励学生在交际中做到: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注意听(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了?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学习交流。
1.看图了解故事。
①.请男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并将你看到的事情,讲给女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谁听得最仔细。
②.请几位女同学把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③.请同学门看着图片说说,看谁讲得最清楚。
④.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别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2.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该不该如实地将实情告诉爸爸呢?爸爸的做法对吗?
3.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
4.同桌交流。说说你怎么做,并把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来。
5.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请以小组讨论一下。
6.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7.刚才小朋友们谈到了自己心理想的,那你们一定想知道爸爸、妈妈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今天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好吗?
8.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这几位家长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
①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比如:折断别人的铅笔、弄坏别人的文具盒……这时你会怎么做?
②如果是你的东西被别人损坏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而且还知道了弄坏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五.展示台。
1.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师板书),比比谁认得多。
2.玩字词游戏。
①出示写有独体字的卡片,指导学生认读。
王、禾、木、门、虫、又、口、朱、木、下、寸、里
②学生仔细观察哪两个字可组成一个新字?
③学生汇报:王+里=理 又+寸=对 禾+口=和 木+朱=株 门+口=问 虫+下=虾 门+木=闲
④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字。
⑤完成扩词练习。
篇15: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一年级数学《课后练习七》教案】相关文章:
8.一年级的教案数学
9.作文教案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