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

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

2023-06-11 07:53: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丁纯心丁酉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

篇1: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

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

教材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上)教材第八单元的最后一课《夕阳真美》。

教材解读:

《夕阳真美》是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

读课文,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景(夕阳)美,还写出了情美(爷爷奶奶晚年幸福生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夕阳映照下西山的“壮丽”之美。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太阳慢慢往下沉”天空中云朵的“绚丽”之美。随着太阳慢慢往下沉,周围的云被染得五颜六色。第四自然段写“太阳走向西山的背后”,满天霞光的“绮丽”之美。西山的余晖、日旁的彩云、天边的霞光,壮丽、绚丽、绮丽,多么令人陶醉!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夕阳西下的美景写得充满活力,富有情趣。霞光中,爷爷也被照得“满面红光”,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夕阳真美呀!”情由景生,由景生情,情景过渡是那么自然,却又韵味无穷。图中正因为有了“爷爷、奶奶和我”,画面才显得更加和谐、美好。那么,爷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是赞美夕阳映照下的美丽景色,二是指爷爷奶奶晚年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日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却很少有人关注它。文中的“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把观察到的“美”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并能将之转化为优美的文字。我想学了课文后,这也是应该引领学生学习的一点。可以联系前面刚学的《云房子》一课,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要学着用画笔或丰富的词汇记录下自己所感受到的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夕阳的美,感受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处理“入境品读,感悟夕阳美”

设计意图:

1、在品味美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体会美。并且抓住题眼,反复品读,透彻地抒发美的感受。“抓题眼”是针,过渡语言是线,每个自然段的欣赏是珠,把它们连成一条闪闪发亮的珍珠,发出耀眼的光芒。

2、教学中宜紧扣课文的题目“夕阳真美”,在导入课文处,学习美文中,总结美文时,反复品读,一次一次再读,学生每读一次,所表达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与作者形成了共鸣,抒发自己的情感。

3、主要抓住关键词,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借助一些关键词句的品读,以及教师启发学生想象的画面等多种教学方式,变单纯的“师教生学”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就是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横亘在学生面前的抽象事物――“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变得清晰、明朗、美丽了,于是生对余辉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之倍感亲切、喜爱。

4、在学生充分透彻地读了课文以后,再去欣赏太阳落山的整个过程,那动情的配乐朗诵、绚丽的色彩、灿烂的霞光,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使阅读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学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美的感染,对夕阳美景的心驰神往,又使本课教学成为一次审美的心理体验。

作业设计:

1、欣赏文人墨客笔下的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白居易

课后可以找一找些夕阳的儿歌,读一读,唱一唱。

2、分小组画出“夕阳真美”组图(三幅),办班级画展。

3、回家和爸爸妈妈或同学看看夕阳,真正感受一次夕阳的美,回家后把课文美美地背给爸爸妈妈听,同时再观察夕阳还变出了怎样的美丽景象,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以上就是《夕阳真美》综合资料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2:《夕阳真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铺垫

1、师:(出示朝阳、夕阳美景)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景色美吗?

2、师:老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发现图片有区别吗?

生:有的是太阳刚升起来的景色,有的是太阳快落山时的景色。

3、师:对呀,小朋友们很聪明的,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早晨刚升起来的太阳叫做“朝阳”。(出示词卡:朝阳,正音,贴黑板)傍晚快要落山回家的太阳就叫“夕阳”。( 出示词卡:夕阳,正音,贴黑板)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我”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谁来读读第一小节?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人物、事情)

2、“带着”能换成“跟着”吗?

三、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夕阳西下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他特地画了三幅图,寄给我们欣赏呢!大家看!(出示三幅图)。

2、作者分别用了三个自然段写这三幅图的内容,你能找出对应的是哪三个自然段吗?打开书,读一读第2、3、4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你能读一读吗?

4、唉呀,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把这三幅图的顺序排错了,是不是?那应该怎么排列?谁来帮帮我?

有道理,夕阳先是西斜,再慢慢地往下沉,最后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多美啊!如果能再加上优美的朗读,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你愿意给这三幅图配音吗?要读出夕阳的美。先自己读一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了为止。

5、你最想给哪幅图配音?再读一读这一段吧!

6、下面我们按照夕阳下落的顺序来给这三幅配音。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们先给第一幅图配音。

谁来试试?指名读。

在这段文字里,你觉得哪里美?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

现在的太阳有什么变化吗?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中午时你看着太阳有什么感觉?(眼睛都睁不开了)对,那就叫(出示词卡:刺眼的光芒,就像有把刀要刺进眼睛一样,觉得很不舒服,读词)。现在光芒没有了,像个光焰柔和的灯笼。(出示图,对比)

你能把这种柔和的感觉读出来吗?个别读,(评价:你能把太阳的光芒再收点起来吗?)

女生齐读

(2)天空

天空是什么样的了?

“天空一片深蓝。”展开想象,天空一片深蓝,像什么?是啊,像大海那般广阔无垠,像大海那般碧蓝深邃。你能读出来吗?(评价:我好像看到了巨大的蓝宝石,真美呀!)

(3)西山

什么样的西山呢?(出示词卡:连绵起伏,读词)拿出你的手,跟着老师画一画,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绵延几十里,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起伏。读词,读得慢一些。

篇3:二年级语文教案《夕阳真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读背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的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新课文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结图意。

5、学习课题里的生字。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词语。

b、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段指名读。

5、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把意思概括一下。

四、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里的“傍晚”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5、小结。

6、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课文

第二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话写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来画“连绵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辉”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理解“壮丽”。

5、小结。齐读。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说的是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齐读。

第四段

1、默读。

2、“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轻轻地走向……”?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4、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指名读。

2、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读。

3、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篇4:二年级语文教案《夕阳真美》

教学内容:

指导背诵、写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听录音

3、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4、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5、指名全文试背

6、同桌二人交替互背

7、全班齐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壮、蓝、芒、伏、更、余、沉、涨、傍、慢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四、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成词语

皮( ) 夕 ( ) 运 ( ) 摇( )

披( ) 多 ( ) 远 ( ) 遥(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太阳 ( )的云朵

板书设计:

夕阳真美

西斜 收起光芒 山坡 余挥 壮丽

往下沉 脸涨红 染云 黄 红 紫

西山背后 脸更红 天边 留 霞 光

篇5:二年级语文教案《夕阳真美》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

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

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的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荚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篇6:《夕阳真美》教案

教学内容:

精读2―5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太阳已经西斜”的“西斜”是什么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的“刺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连绵起伏”是写西山的什么样子?

“披着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

(5)小结

师: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西斜的景象。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出示: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满慢地”?

为什么这一自然段开头要说这一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新的符号?

板书……(省略号)(领读)

“它圆圆的脸涨红了”跟“它圆圆的、红红的”来比,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的?这句当中哪一句表示“造成”的意思?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慢慢往下沉时的景象。

(5)齐读第三自然段

3、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出示: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齐读。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句好?为什么?

师:这句话把太阳说得多么可爱,谁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落山后的景象。

(5)齐读第四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这红光是从哪里来的?爷爷说“夕阳真美呀”,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篇7:《夕阳真美》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感情读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夕阳。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2、指读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3、齐读。

二、受邀观赏,初感夕阳:

1、把课文大声朗读一次,看看夕阳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哪些段落是描写夕阳美的?

3、快瞧瞧这些词,还认识吗?横着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读读,又有什么发现?

4、师板书:西斜 下沉 落山

三、观赏西斜图,感受壮丽之美:

1、谁想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读。

3、谁还想来试试?

4、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看看你的脑海当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5、生汇报

6、还看到什么景色?

7、读读看。看看图,再读这句。

8、还有吗?

9、来读读这句。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

10、这样的景色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可真是够――壮丽!齐读这句。

11、这一份壮丽,是谁赋予西山的?此刻,你真想对夕阳说:……

12、读

13、齐读这段话。

四、想象下沉图,感受多彩之美:

1、小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会发现又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2、谁来读?

3、生评价

4、再读。

5、其他同学认真听,通过他的读,你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6、看到了什么颜色?这么多的颜色,知道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吗? 7、老师范读。

五、寻找落山图,感受灿烂美:

1、快读读第四个自然段,你来读!

2、太阳都躲起来了,这世界还美吗?

3、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份美好的礼物,齐读这段。

六、系统强化,巩固背诵:

1、孩子们,披着夕阳的余晖,跟着老师来欣赏这份美丽。

2、【配乐朗诵】想试试吗?用我们所有的热情一起来读这三段话。

七、回归自然,凸显中心:

1、告诉老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欣赏着这夕阳美景,还有一位老人无比激动,他就是……(爷爷)读下去。……

3、满面红光该怎么理解?被映红的仅仅是爷爷的脸吗?

4、齐读课文,祝愿像爷爷奶奶一样的人们,今后生活得更加幸福!

八、布置作业:

孩子们,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欣赏,自然美景随处可见,牵起家人的手,一起去欣赏吧!回来后,可以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篇8:《夕阳真美》教案

课前透析:

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

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3)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的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荚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的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篇9:小学二年级《夕阳真美》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夕阳真美》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的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新课文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5.小结图意。

6.学习课题里的生字。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词语。

b.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段指名读。

5.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把意思概括一下。

四.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里的傍晚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5.小结。

6.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课文

第二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话写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来画连绵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辉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理解壮丽。

5.小结。齐读。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说的是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齐读。

第四段

1.默读。

2.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轻轻地走向?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4.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指名读。

2.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读。

3.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皮主()夕()

披()往()多()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阳

篇10: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夕阳真美》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夕阳真美》

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设计如下:

・・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    二、课前准备:

・・    1.观察实践:

・・    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    2.教学用具:CAI课件

・・    三、教学设计

・・   (一)导入新课

・・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

・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

・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      (二)检查复习

・      游戏:摘云朵

・      合作复习

・      开火车读生字

・・   4.看录像,听范读

・・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

・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篇11:二上教案 夕阳真美

二上教案 夕阳真美

22、夕阳真美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夕阳西下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3、采用边学边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作画中体会太阳下山时路线、颜色以及周围景色的变化。 4、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夕阳真美 2、你们知道吗,看夕阳西下的美景可是一种享受呢?让我们也跟着爷爷奶奶去瞧一瞧吧! 二、总体感知。 1、看,夕阳正要挥着小手向我们告别呢!它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呢?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读一读2-4自然段,找找夕阳西下的过程。 根据回答,相机板书:西斜往下沉 走向西山的背后(提醒学生可以用上“先……接着……最后”等连接的词) 2、师述:是呀,太阳正在逐渐往下沉,你们知道吗?不仅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脸也在变呢!请小朋友再读读书,体会一下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 老师这儿有三个颜色深浅不同的红太阳,谁能把它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呢?(在板书的后面贴太阳) 3、是呀,太阳的脸变得越来越红了,其实,除了太阳,这时周围的景色也在变呢!让我们快快去欣赏吧! 三、边学边画、以画促讲。 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一读,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太阳西斜 天空深蓝 西山壮丽)这时的太阳光已经不再刺眼,它的光芒变得柔和,我们能清楚地看着太阳。(出示图)读 2、啊,有着蓝天的.映衬,夕阳的照耀,高大雄伟、连绵起伏的西山显得十分――(壮丽)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叫――连绵起伏。读(看,高高低低的群山都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披) 3、齐读第一自然段。太阳美,天空美,西山美,小朋友的朗读更美。 第三自然段 1、太阳慢慢往下沉――(引读) 2、你能根据书上的文字,把太阳下沉时的美景画出来吗?(生作画、师巡视。) 3、(实物投影)瞧!他画的多漂亮!?咦?怎么你画上了书中没有说到的颜色?(理解省略号) 4、这么多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5、这儿的颜色多丰富,多壮观呀!谁来读一读?(评议:仿佛有许多颜色,仿佛看到了……)(紫色拖得很长,好象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这时的太阳还在变化,看!它的脸变的――(引读) 2、你在读第二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该怎样读好这句话? 轻轻地 走(亲切 变化缓慢,拟人) 3、读出这种感觉。(练读、评价、齐读) 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2-4段,去感受一下夕阳的美好。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再次去感受一下夕阳西下的美景吧!――放录象。 四、拓展、延伸 1、看了录象,面对这样一幅画,你想说什么吗? 2、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课题,读――夕阳真美 3、我们看了夕阳,觉得真美,课文中的爷爷奶奶看了夕阳,有什么反应? 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夕阳映照、高兴)是啊,爷爷牵着奶奶的手、牵着小孙孙的手,多开心,多幸福,多浪漫呀!人们把夕阳红作为老年人生活好的象征,作为对老人的祝愿。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齐读全文 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夕阳像个顽皮的孩子,不停地往下落,一会儿就走到了西山的背后。夕阳又像个爱美的姑娘,给自己换了一件又一件的外衣。夕阳还像个神奇的魔术师,让四周的景物也跟着它变啊变。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这篇课文描写了夕阳落山时天地间壮观美丽的景色。其实在不同的地点看夕阳还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到公园、小河、高楼、大街、树林、校园等地方去看夕阳)老师就收集了一些不同地点夕阳的图片。(出示图片) 3、大自然真的很奇妙,只要我们用眼睛去仔细观察,用心去细细品味,一定能欣赏到更多的自然美景。 4、这么美的课文,让我们试着背一背,把这美景牢牢地记在心理。 [板书] 夕阳真美 西斜 (贴太阳) 下沉  (贴太阳) 走向西山的背后  (贴太阳)  

篇12:《夕阳真美》优秀教案

《夕阳真美》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语第3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

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篇13:《夕阳真美》

《夕阳真美》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作者:ygr    发表时间:-4-30    阅读次数:1234

广西柳州市雅儒小学  王  芩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

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1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4:夕阳真美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读背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

2.夕阳真美

西斜 收起 天空 西山

光芒 深蓝 披余辉

往下沉 脸涨红 染云 黄 红 紫 夕阳真美

走向西

【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相关文章:

1.《夕阳真美》课后教学反思

2.小学语文教案

3.田野真美小学作文

4.小学作文:西林真美

5.观夕阳小学作文

6.夕阳小学作文200字

7.小学五年级作文:夕阳

8.夕阳小学优秀作文

9.小学语文《荷花》教案

10.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下载word文档
《小学语文《夕阳真美》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