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3-06-14 08:44: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盒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在观察、想象、表演中体会阅读的快乐

3.了解事物的两面性,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螃蟹图片

1.学生观察,回答所看所想。

2.出示课题——笨拙的螃蟹

(二)老师读绘本,学生认真听。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封面的内容。

2.看图片,听故事,感受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钳子的原因。

a.和朋友一起玩顶泡泡的游戏,大钳子把泡泡扎破。

b.玩追逐游戏,大钳子总是碍事,螃蟹尼尼摔跤。

c.玩捉迷藏,大钳子把贝壳碰碎。

3.尼尼的大钳子在危急时刻拯救了好朋友,发挥作用。

4.大钳子从笨拙到有用,学生体会尼尼的表情、心情变化。

5.尼尼不再是一直笨拙的螃蟹,那么尼尼是一只怎样的螃蟹呢?

6.出示问题:尼尼是一只____的螃蟹。

7.学生练习说话。

三、总结布置作业

师总结:原来笨拙的尼尼也是一只了不起的螃蟹啊!螃蟹尼尼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哦,他后来和小伙伴还会有哪些故事发生呢?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跟爸爸妈妈分享后,再一起说说尼尼后面的故事并把它画下来,好吗?

篇2: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笨拙的螃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在与朋友玩泡泡、追逐、捉迷藏的游戏中,大钳子总是让自己很难堪,把事情搞砸。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双笨拙的大钳子,尼尼非常羡慕他们。后来在一次游戏中,章鱼被水草困住,其他朋友都无能为力,但尼尼的大钳子却派上了用场,刷刷几下,就切断了困住章鱼的水草,把朋友救了出来。原来,看似笨拙的大钳子其实并不笨拙。

尼尼和朋友们玩追泡泡游戏,结果泡泡被大钳子夹碎了;玩追逐游戏时,他的大钳子害得他不仅跑不快还从高坡上骨碌下来被埋在了沙子里;玩捉迷藏时尼尼藏在了一个“绝妙的好地方”——贝壳里,结果又是大钳子把贝壳弄碎了。讲到这里,我先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当尼尼的大钳子把泡泡弄破后,当尼尼摔倒被沙子埋起来时,玩捉迷藏时尼尼把藏身的贝壳弄碎后,他的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反应很热烈:“他的朋友们没有怪他,还安慰他。”“他被埋在沙子里是海龟救了他。”“他的朋友们真好!”我适时说:“真希望你们也有这样宽容的、能互相帮助的朋友。”我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从故事中学到怎样和朋友们相处,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我接着问:“你认为螃蟹尼尼是笨拙的吗?”“是”“不是”。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不置可否,接着讲故事:在尼尼和朋友们玩捉迷藏游戏时,章鱼被海草紧紧地缠住了,动弹不得,海龟和水母去帮忙,可是越帮越忙,海草缠得更紧了,这时尼尼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他用他的两把大钳子“一会儿砍,一会儿切,一会儿撕,一会儿抛,海草都被剪断了,章鱼终于自由了。”我又问了那个问题:“你认为螃蟹尼尼是笨拙的吗?”“不是”。这次可是异口同声。我又接着问:“为什么呢?”孩子们说:“他的`大钳子有时候有点碍事,可是他不笨。”“对,他的大钳子很尖利,能利用它做许多事情呢!”“尼尼能帮助别人,他一点也不笨拙。”“对,当尼尼做游戏时大钳子可能影响了他,可反过来他那又硬又尖的大钳子还能快速地剪断海草救了章鱼,所以孩子们能让你成为‘笨拙的’,或者‘聪明的’,‘有力量的’,并不是大钳子,而是你怎样去看待它,去使用它。”我知道这些话孩子们现在还不能完全明白,但我想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慢慢领悟其中的道理的。这就是优秀绘本故事的目的,它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这次的绘本教学中,学生能通过《笨拙的螃蟹》的生动的图画和教师的讲解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从中感受到了图画的内涵;在整堂课中,我引导学生关注图画,创设悬念,运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想象,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孩子们都比较活跃。另外,我也注入了育人的环节,希望孩子们也能正视自己,明白每个人都是最棒的,做最好的自己,争创优秀的自己。

篇3:校本课程 《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

绘本解读:

小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这对大钳子让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在与朋友玩捉迷藏、追泡泡、追逐游戏中时,大钳子总使自己难堪,把事搞砸。尼尼多么羡慕她的朋友们呀!可是在一次游戏中,它的朋友章鱼被水草缠绕,其它的朋友都无能为力,这时尼尼挺身而出,用他的大钳子刷刷几下就切断了水草,救出了章鱼。它终于明白,原来自己的大钳子一点都不笨拙呀!

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能力。

2、通过读图、听故事等,让学生感受听故事的快乐,培养学生听故事的兴趣。

3、初步感悟:正确看待自己,就拥有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形容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螃蟹?

2、师:是呀,这是一只可爱的螃蟹,它叫尼尼,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关于尼尼的故事。

二、讲述故事,适时提问

1、你听出来尼尼觉得自己笨拙在哪了吗?猜一猜它的大钳子干什么会碍事?

2、现在你明白了,尼尼为什么不喜欢它的大钳子了吗?它的朋友们讨厌它的大钳子吗?

3、你们能帮尼尼找一找章鱼在哪儿吗?

4、你觉得尼尼的大钳子笨拙吗?

三、继续故事,课堂写绘

1、引导生观察最后两幅画面,看,尼尼又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了,不过现在,再也看不到那只不开心的螃蟹了,启发想象,尼尼心情怎样?他还讨厌那对大钳子吗?

2、小结:是呀,现在,尼尼终于知道自己的大钳子是多么有用了!回想以前,他不喜欢这对大钳子,因为这对大钳子总把事情搞砸,在和朋友玩追泡泡,捉迷藏、追逐游戏时,大钳子总碍事,使自己难堪,可是现在,这对大钳子竟在关键时刻救出朋友,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它真是太高兴了!尼尼不在是一只笨拙的螃蟹了,现在,它是一只怎样的螃蟹呢?(生自由作答)

3、回顾故事,师生共讲(生扮演尼尼)

4、师小结:原来尼尼也是一只了不起的螃蟹呀!尼尼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你能猜猜尼尼的'那对大钳子还会帮朋友们做些什么?他和小伙伴之间还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把你想到的用笔画下来吧!

四、交流展示

1、抽生讲述自己的写绘,师点评鼓励

2、生交流自己的写绘

五、总结布置

同学们,小螃蟹尼尼来到了我们面前,它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你我当中,它的烦恼也许就是你的烦恼。经过这一系列的小事,尼尼似乎成长了,它也明白了,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缺点也会变成优点,快乐就在身边。记住你是最棒的。回家后将《笨拙的螃蟹》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把自己所绘画的故事也讲给他们,还要请他们帮助你写一写,在每一幅图画的旁边用文字简单地记录下你的故事。

教学反思: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它是文字和美术的相互配合、相互丰富和相互激发,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绘本最能调动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绘本的阅读启发着儿童的想像力,帮助他们在心中培育故事形象。绘本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本节课只想通过教师的生动的讲解,学生的联想,穿插学生的表演,让孩子触摸感受螃蟹尼尼的形象,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绘本故事的快乐。不想让这个故事承担太多的教化功能,只想在孩子的童年播下一粒种子,让螃蟹尼尼的形象走进学生心里,这就够了,剩下的便是等待,因为只有当学生有了类似的情感体验时,《笨拙的螃蟹》蕴含的哲理才会被学生理解。那时,也正是这里种子发芽的时候。

篇4:《螃蟹歌》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活泼风趣富有戏剧性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四川童谣。歌曲内容反映了孩子去河里玩,遇到螃蟹的情景。歌词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螃蟹夹人的过程;负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节性和戏剧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螃蟹的长相、形态,第二部分是音乐戏剧情节的展开,描述了玩童的脚趾被螃蟹哥的“夹夹”夹住了,一方面顽童努力挣,要摔掉螃蟹夹,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从而将歌觑推向高潮。最后是螃蟹哥放了“我的脚”,意味深长,充满幽默感。

设计意图:

根据孩子喜欢动物这一特点,本课选择了四川童谣《螃蟹歌》,学习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同时根据歌曲的风趣、幽默增强学生幽默感,提高学生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根据学唱四川童谣《螃蟹歌》,使学生能够结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得幽默感和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点:

准确地唱好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课前准备:

电子风琴、自制课件、螃蟹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动物形象表演。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张贴螃蟹图片:认识螃蟹、学生模仿螃蟹形态。

2、讲故事

师: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小朋友们成群结队地和家一起下河去玩,捉鱼虾 、打水嬉戏……在玩耍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倍螃蟹夹住的经历呢?

师:好,那能不能把这些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可以把这个过程表演给大家看吗?

同学们不但故事讲的好,表演得也也非常棒。大家都知道,螃蟹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经常见到,有时在河里玩也会被它夹住,这样的故事编到歌里是不是很有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螃蟹的歌。

设计意图:

上课之前,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我们生活实际,用动物形态表演及讲故事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地学习中去,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沟通了音乐与生活地联系。

二、学习歌曲:《螃蟹歌》

1、聆听新歌,创设情境

2、教师播放课件《螃蟹歌》,请同学们仔细听,然后教师问:通过歌曲里边的描绘,你知道螃蟹长什么样子吗?(8只脚、两个大夹夹、一个硬壳壳)

(学生听后回答)

师:大家觉得语言与我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

师:你知道我们与邻近的哪个省的语言相通吗?

师:对,这是一首四川童谣,在演唱上运用四川方言,听起来比较亲切、有趣、富有

幽默感。

3、朗读歌词。

课件出示歌词,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边读歌词边跟着老师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4、教师用方言教唱《螃蟹歌》

师:为了体验这首歌曲诙谐、活泼的情绪,我们要唱准方言,如:哥:guo; 只:zi;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

① 学生随琴分句学唱歌曲。

② 播放课件,学生听唱歌曲,默唱。

③ 学生随琴完整地运用方言唱歌曲。

设计意图:

教师播放音频,边唱边表演,从自身的表演直接感染学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被吸引,教师的初次表演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演唱时运用了四川方言,让学生感受到了诙谐、风趣的演唱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实践与反思

1、师生分段演唱。

2、男女生接唱。

3、分组、分段演唱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练唱,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川童谣的风格特点以及音乐中表现出来的风趣与幽默感。

四、形象表演

师:同学们,《螃蟹歌》很有趣,想一想螃蟹走路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表演好?

师:采用同桌二人的表演形式,一个扮演“螃蟹”,一个扮演被螃蟹夹住的小朋友,随着歌词的发展进行。

1、自由表演。

2、小组评价。

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看哪些小朋友表现得好,并推出小组的小代表。

3、上台与老师一起表演

请个小组代表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教师提醒:一定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所想)

4、选最佳

孩子们互相讨论选出表演最佳的孩子。(教师提醒:好孩子一定要公正无私)

设计意图:

让孩子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孩子的兴趣高而且学习效果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学习,改善了生敬而远师的层次关系。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螃蟹歌》,感受了歌曲欢快的情绪,并用了四川方言演唱,同学们为歌曲创编的动作很形象,课后同学们把这首歌曲演、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篇5:《螃蟹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28页《螃蟹歌》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四川方言轻快活泼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诙谐活泼的情绪。

2、能够根据歌曲内容自主表演,感受歌曲节奏,培养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民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体验表演乐趣。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大跳6—5连续高音的演唱技巧,

2、学习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卡片、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四川方言版《猫和老鼠》

师:在这个片段里它们说的是四川方言,所以跟我们平时说话有点区别,你们觉得有趣吗?在今天的音乐课堂里呢!老师也要带着同学们来学习一首四川方言的有趣的歌曲,可是主角不是猫和老鼠,而是另外两只小动物,它们之间也发生了像猫和老鼠一样的有趣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主角是谁?

(出示螃蟹图片)

师:谁来说说螃蟹长的什么样子?

生:……

师:真有趣,螃蟹呀除了有两只大钳子,会横着走路,他还能吹泡泡,螃蟹是怎么样泡泡的呀?老师呢把螃蟹吐泡泡做成了一个节奏型,跟着老师来念一念!

(出示节奏型)

2/4 xxx xxx |xxx x

吐泡泡 吐泡泡 吐泡泡 吐

横着是 横着是 横上坡

夹呀么 夹 得 紧又紧

下面请同学们当一回小螃蟹,带上你们的大夹夹,我们来表演一下螃蟹吐泡泡和走路的样子,好吗?

二、聆听音乐,了解内容

1、了解歌曲内容和方言

生:

师:对了,这只大水鸟被螃蟹的大夹夹夹住了,它苦苦的哀求螃蟹哥,请你放放我的脚吧!而且歌曲里面有些字跟我们平时的发音不一样,有哪些呢?咱们再来听一听

生: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呀!因为这是一首四川的民歌,在演唱上利用了四川的方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首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编出来的民谣《螃蟹歌》,(板书)在这首歌中哪些字跟我们平时的发音是不同的呢?

生:

师出示:guō jiuó guò kuó huó(板书)

哥 脚 个 壳 河

师:太有趣了,那现在咱们就把这些字放进歌词里边来,咱们读一读。

2、练习6—5连续高音的演唱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看看两只小螃蟹,他们长得一模一样,就是底下多了两个音符,老师想请你们来帮大家分辨一下,把这两个音符唱一唱,这样,我们就不会把它认错了。

三、学唱歌曲

过渡语:这么有趣幽默的歌曲同学们想不想学完?那就跟着老师,咱们一起来学唱吧!

1、听范唱

2、默唱

3、跟着教师模唱第一段歌词

4、跟琴演唱2 3段

5、歌曲处理

a、默唱一遍,提示学生该用什么情绪演唱

b跟范唱演唱,第二遍时让学生边唱边想动作

四、律动

1、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表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表演)

2、请几位学生带头饰表演

五、拓展

这是一首四川的民谣,但是关于《螃蟹歌》许许多多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唱法,不同的方言唱出了不同的味道,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首昆明的《螃蟹歌》让同学们饱饱耳福,来,咱们听一听。

课件播放昆明民谣《螃蟹歌》

师:听完了你们想说什么呢?

生:

师:是的,《螃蟹歌》今天咱们听到的这两种唱法,还有湖南的《螃蟹歌》,还有好多个地方不同的唱法,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些民族这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方言、音乐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希望同学们回去不断地探索,去体会民谣不同的唱法不同的特点,好吗?

六、结束

篇6:《螃蟹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认识螃蟹。

2、歌曲《螃蟹歌》。

3、模仿和创编螃蟹活动的动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软件、钢琴、活螃蟹。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唱好歌曲《螃蟹歌》。

2、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扩展进行开平民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学生在歌曲“小毛驴”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边走边拍手,小跳步,找位置站好,跟随音乐律动。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唱一唱关于动物的歌曲。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唱关于动物的歌曲吗?

生:略。

师:想一想,你们都会唱一些什么样的动物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老师弹琴,引导学生唱出多首学过的动物歌)

生:略。(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边拍手边念唱)《两只老虎、唐老伯、小兔乖乖》

师:那你们会不会唱关于螃蟹的歌?

生:略(可以思考,可以回答没有)

2、介绍螃蟹。

师:你知道螃蟹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生:海边。

师:你听到了多少关于螃蟹的介绍?

生:讨论。(可以讲吃螃蟹、有毛蟹、膏蟹、花蟹、河蟹等)

师:先别急,我给小朋友一首关于螃蟹的儿歌。(出示螃蟹图片)

3、念儿哥。

小螃蟹、小螃蟹,八只脚,扛着钳刀横着跑,眼睛竖起四处瞧,嘴巴还在吹口哨,吹什么?听不到,只见满嘴白泡泡。

4、模仿螃蟹走路。(学生自己先模仿)

师:哎,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已经耐不住性子了,两只脚都已经象螃蟹一样行走了。

5、观察活螃蟹走路。

师:来,我们看看真的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出示螃蟹)

生:(学生仔细观察后再次模仿,请个别上台表演)

6、画螃蟹(分小组比赛,派一位代表上黑板画,画出千姿百态的螃蟹来,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评价,奖励表现出色的)

师:你们学螃蟹走路这么聪明,要是让你们画螃蟹,可以吗?(在音乐停止时要画出一只螃蟹)

7、小结。

师:螃蟹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在我们周围的江边、河边就有螃蟹的兄弟姐妹,它们的队伍庞大,生存的本领很强,因为它们有一对大夹子,因此人们写了一首关于螃蟹的歌,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四川民歌《螃蟹歌》。

三、学习新歌

1、初听《螃蟹歌》

师:你听了四川民歌后有什么感觉?你能把听到的有趣的词不哼唱一下吗?

生:(尝试,模仿)

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歌guo只zi脚jiao个guo壳kuo

(1)教师示范。

(2)学生模仿。

2、听歌曲。

(1)跟音乐哼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富有四川地方方言的特点,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大家吧!(指名回答)

小结:讲的是一班可爱的小朋友到海边捉螃蟹,因为贪玩,最后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住了大脚指的故事。

(2)讨论

师:我们听了这首歌觉得很有趣,那么你哼了以后觉得情绪如何?

生:集体讨论,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活泼、风趣。

师:同学们真聪明!好,我们就用这种活泼、风趣的声音来学唱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出示多媒体)

(1)跟琴声轻声唱第一至三段(体现情绪)

(2)跟着范唱音乐唱。(咬字准确)

(3)跟伴奏自己唱。(音准,唱准确)

(4)分角色唱:分组接唱

4、全班随着音乐边唱边律动。(学走路,或吹气泡)

师:请小朋友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边唱边跳,可以是学螃蟹走路的神气模样,可以是螃蟹吹气泡,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象!

5、介绍开平民歌

师:同学们用四川方言来学唱这首歌,唱得真好听,哎!那你们知不知道用我们开平方言来演唱也会很好听?

生:(表示很好奇,轻声讨论)

师:其实,我们开平是全国有名的“中国曲艺之乡”。譬如“小卖鸡”、“大卖鸡”等等歌曲,都享有盛名。下面就让同学们扮演一段由我们开平一位小朋友参加全国曲艺大赛的精彩片段。由于他表现出色,为开平争得荣誉,获得全国金奖,请看……(多媒体播放片段)

师:欣赏完了,有没有注意到他唱的语言是用……(拉长语气,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师:好,既然他唱得这么好听,我们也来尝试一下用开平方言来演唱《螃蟹歌》的第一段,有这个信心吗?

生:齐答“有”。

6、开平方言演唱歌曲

(1)出示第一段歌词,齐用开平方言朗读歌词。

(2)自由试唱,教师从旁指导。

(3)集体浓度演唱。

(4)指名个别演唱。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演唱得很认真,就请其中的一位来表演一下!(指名表演)

师:你唱得真好听!(奖励),老师奖你一个小小的礼物。

7、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我们既认识了螃蟹,又学唱了四川童谣《螃蟹歌》,还懂得了运用开平方言来演唱歌曲,这节课我们就上到此,我们下节课再见!

8、师生互道再见,学生自由走出课室。(放音乐)

篇7:《螃蟹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川民歌《螃蟹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体验歌曲中的欢快诙谐的情绪,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仿来学习歌曲,并能够运用四川方言进行演唱,感受歌曲的诙谐的情绪。

3、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良好的歌唱状态,准确的按着节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按照准确地节奏、节拍运用自然的、正确的歌唱方法,充满风趣地演唱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的音准及用方言演唱歌曲

2、一字多音的演唱

3、能够运用四川方言来演唱歌曲

教法设计:

听唱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

《螃蟹歌》课件电子琴螃蟹头饰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片②)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螃蟹)

2、提问:你们见过螃蟹吗?说说螃蟹是什么样子的?(跟随学生的回答,画出螃蟹的简笔画。)看看螃蟹的图片。(片③)

3、螃蟹走路的姿势是什么样的?谁能学一学?

二、熟悉歌词

1、螃蟹是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有一首歌是专门描写螃蟹的,大家想学吗?请大家读读歌词。(片⑤)

2、请大家听听这首歌,注意:歌曲中那些字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不一样。(片④)

蟹读作hai哥读作guo脚读作jiuo个读作guo

硬读作en壳读作kuo横读作hun

3、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是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所以有一些字的发音和普通话发音不一样。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歌词,读音有变化的字音用四川方言来读。(片⑤)

4、其实我们的岚皋方言与四川方言非常接近,哪位同学能用我们的岚皋方言读一读歌词呢?(片⑤)

三、演唱歌曲(片⑤)

1、聆听歌曲范唱,打打2/4拍子。

2、聆听歌曲范唱,看着歌词做口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聆听范唱,小声跟唱。

5、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6、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7、结合歌词内容,讨论每一段的演唱情绪:

歌曲写了一群孩子去江边玩耍,遇上螃蟹的情景。

第一段写了螃蟹的长相形态,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风趣)

第二段描述了螃蟹夹住了顽童的脚趾,双方僵持不下的情景。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着急、紧张)

第三段写了被夹住脚的顽童苦苦哀求螃蟹的情景。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哀求)

8、请同学们带着情绪演唱歌曲。注意每段情绪的不同。

四、表演歌曲(片⑥)

请同学们合作思考,怎样表演歌曲中的音乐故事呢?(小组展示)

五、拓展(爱护动物)

螃蟹有话对大家说。(片⑦)

读一读,拍一拍《保护动物拍手歌》。(片⑧)

六、岚皋民歌欣赏(片⑧)

编者按:这篇教案中出现的对本地岚皋方言以及民歌的教学内容,是本教案的亮点。

像这样的音乐课,可以做到对自己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传承,值得推广。

篇8:螃蟹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画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及用色的能力,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PPT课件,笔、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起兴趣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有八条腿,走路横着爬,嘴里还会吐泡泡!大,考吧.幼,师,网是谁呢?(螃蟹)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三、播放ppt

1.出示一个正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正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3.教师小结:将正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并涂上鲜艳的颜色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4.出示圆形、三角形、梯形,请幼儿讨论如何将这些图形添画成一只螃蟹.

5.播放ppt,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知道螃蟹的眼睛、钳子、八条腿可以画成不同的样子。

6.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画好螃蟹后可用彩色蜡笔添画泡泡,丰富画面。

7.展示幼儿作品,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大,考吧.幼,师,网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画的螃蟹。

活动反思:

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吃过螃蟹,捉过螃蟹。小朋友对螃蟹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节美术活动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引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看一看范画,说一说常见的螃蟹,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为欣赏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础。这样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海底螃蟹,孩子们缺乏观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观察的目的,指导他们观察的正确方法,从而准确的迁移到观察其他事物中去。

在欣赏这一环节中,我如果能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有关螃蟹的知识经验,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没有让孩子用动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势,也没有出示大螃蟹实物,让幼儿观察横着爬是什么样的?和幼儿一起学一学大螃蟹走路,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这个环节没有是比较有缺憾的。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儿绘画的大螃蟹还有了情节。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上动态的螃蟹很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画的螃蟹动态也不同),

本活动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身体的和脚的连接。在教师示范画时,没有明确提出大钳子要画大一点,以致于有些幼儿绘画时会将大钳子画得很小,导致比例有些失调。在涂色方面我没有加强指导,因为幼儿已有经验,幼儿颜色涂得比较均匀。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孩子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整幅画面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篇9:螃蟹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要求:

1、学习用手指印画螃蟹的背壳,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再用色笔添画各种动态的螃蟹。

3、结合画面学习讲述情节简单的故事。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红、蓝水粉颜料若干份,笔、幼儿用纸、抹布。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水底动物动作。

(1)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2)教师示范做动作,幼儿观看猜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解示范。

(1)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示范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摁一下,成螃蟹的背壳。

(3)然后用水彩笔添画腿和大钳(鼓励幼儿变换腿和大钳的方向,画出不同动态的螃蟹)。

(4)最后添画。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画出几种不同的形态,启发自编情节,边讲边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

(2)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和画面的清洁。请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并结合图画自己编故事。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篇10:《螃蟹歌》教学反思

《螃蟹歌》教学反思

《螃蟹歌》一课,选自走进音乐世界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教科书。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这一课我拟订的目标是聆听歌曲《螃蟹歌》,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能理解音乐;学会用幽默、风趣的感情演唱歌曲《螃蟹歌》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二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平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篇11:《螃蟹歌》教学反思

《螃蟹歌》一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教科书第4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这一课我拟订的目标是聆听歌曲《螃蟹歌》,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能理解音乐;学会用幽默、风趣的感情演唱歌曲《螃蟹歌》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本节课以动物表演为主线,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展开学习,以谜语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螃蟹的形式,横着走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模仿其动作,为下面律动表演做好准备。

篇12:《螃蟹歌》教学反思

为响应区教育局4月份举行的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赛课。各位老师都积极参与,虽然准备时间紧,但都上出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是我为赛课准备的一篇祥案: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2、能够配合歌曲进行表情(哑剧)表演。

教学重点:

1、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

2、演唱歌曲时运用四川方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四川方言的学习。教学设备:多媒体、螃蟹的头饰。

教学设想: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呀,(喜欢)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啊?(小狗,,,)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并且还能用歌声来表达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你们能象老师这样吗?(能,数鸭子)(板书)好,同学们唱的好极了,下面了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种小动物,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听范唱)

2螃蟹,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首《螃蟹歌》。(出示课件)大家打开课本18页,螃蟹它怎么啦,惹的大家都笑成这样了,能不能告诉老师啊?(被夹注脚了)哦,原来如此啊,螃蟹为什么要夹我的脚啊,那么夹住脚之后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这些呀我们在从歌曲中仔细找找。(听范唱)

3、找到了吗?(求求它…)大家有没有发现,歌曲中唱到“夹注我的脚”是怎么唱的啊,(JIO),为什么呢?(四川儿歌)唱是咱们四川顽皮的螃蟹,那当然的用四川的方言来演唱了,大家拿好铅笔,把我们听到的不同于普通话的字圈出来。(听范唱)

4、老师已经会唱了,来听一听!这么有趣的螃蟹歌,大家想不想学啊,(想),在唱之前呢,可要解决咱们的语言问题呀。我们还得用四川的方言来演唱呀,大家看一看,这是不是我们圈出来的字啊!我都为你们准备好了,(播放课件练习方言)来,现自己拼一拼,可以把拼音写到书上。

5、看着课本我们一起用四川方言来朗读一下歌词,括号里的衬词可以不用读,(读歌词)等等,这么重要的记号大家怎么没看见呢?他可要生气了。(歌曲中出现了//、//这样的记号)这首歌曲中的反复记号上面还有1、2,这是什么意思呢?好,这个1、2是指我们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演唱的反复,第三段就不需要反复了,直接接后面的结束句。在读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歌曲的顺序来进行。跟伴奏。

6、大家读的很整齐,非常好,四川方言我们学的已经很到为了,唱的时候大家可不要出错哦!能不能做到啊。我们一起来跟着范唱试唱一遍。(播放范唱)。

7、,并且我们结束句的演唱的速度怎么样啊,对了,比前面的要慢一些,这样才有结束的感觉。

9、歌曲中的我哪天从你门前过,螃蟹就夹注了我的脚,我感觉怎么样啊,你看,我从你家门口走,他却夹注了脚是不是感觉很冤枉啊,很无奈啊!我被夹注了显示甩,可是怎么甩也甩不脱,后来看看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求求螃蟹哥,求求他放放我的脚,对不对啊,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种情绪给表现出来啊,我们来试一试怎么样啊!(好,范唱)

10、好,我看见有的同学表现的非常棒,我们有请他来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好不好啊,我们还有请一位螃蟹先生来配合一下,他在表演时,大家干什么呀,给他来伴唱好不好啊!(播放伴奏)

11、表演的非常棒,我们来进行分组练习,一组同学唱一句并把表情做出来好不好,反复的地方我们一起来。

12、这只可爱的螃蟹不正象我们可爱的同学们吗?愿大家永远保持那份天真、可爱、童趣的一面!让我们在这首生动有趣的《螃蟹歌》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可不要忘记我们的表情表演哦!

13、下课!

在上完课后,我自己觉得很流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一些细节方面我忽略了:

1、四川方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对歌曲中字的读音的讲解过于少,所以在最后演唱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些怪音(普通话)。

2、歌曲中有衬词的演唱,在以前的教学中曾经讲过,同学们有所了解,可是这首歌曲中的衬词没有关注到,在朗读歌词的时候没有读到衬词,但这些衬词在演唱时用到了!所以学生一时没反应过来,演唱时就出现了节奏不准,慢了!

3、歌曲中有一个音乐基础知识,反复记号的学习,很基本的音乐知识,同学们都了解,但在教学中,我反复的讲解,当作了一个重点,过于罗索,浪费时间。

通过讲课,评课,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成长

篇13:《螃蟹歌》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教授一首四川民歌《螃蟹歌》,歌曲中有教授四川方言的读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的很细,很扎实,这说明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作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学生学习歌词时的节奏都很准确,也足已说明了平时的锻炼与积累。在这些方面我做得很不够,教学中我总是想让学生学的快一些多一些,就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所以学生的节奏总是掌握不扎实,导致每次在读歌词时都是我在教,并没有起到教师时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作用。还有就是课前的准备工作,不但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在这方面我总是忽略学生的存在,只想着怎么样让学生去适应教材,并没有做到活学活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改变或许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去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因素才能上好一堂课。常态课堂更是如此。

通过本次听课,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大,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丰富自我,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螃蟹歌》教学设计

2.《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及反思

3.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4.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5.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6.珍珠泉教学设计及反思

7.《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8.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

9.生日蛋糕教学设计及反思

10.影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下载word文档
《笨拙的螃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