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

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

2023-10-17 08:34: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xing0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

篇1: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

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

设计意图:

进入中班,幼儿会对自己是怎么来的,妈妈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产生好奇,这样的话题大人也很难解释清楚。《棕熊的神奇事》正是讲述了关于繁衍下一代的话题,作者用轻松而浪漫的笔调诠释了一个严肃的生物学命题,最终告诉我们: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小宝宝是由爸爸和妈妈共同创造出来的奇迹。本次活动始终以“神奇事”作为主线,采用师生共读与幼儿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推理并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封面、环衬和画面中棕熊的不同动态,推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尝试自主阅读绘本第12—23页,并大胆讲述。

3.感受孕育生命、繁衍后代是很神奇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

活动准备:

1.认识棕熊,了解棕熊冬眠的习性;了解鲑鱼、鹳鸟的特征及不同动物繁衍下一代的`方式。

2.绘本PPT,绘本小书(11页前和23页后用别针别上)。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PPT封面和环衬,猜测棕熊会有什么“神奇事”。

1.阅读绘本封面。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看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是谁?(棕熊),这本书的名字叫“棕熊的神奇事”,你们有过什么神奇事吗?这只棕熊可能会发生什么神奇事呢?猜猜看。

2.阅读环衬页。

师:瞧,这只棕熊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看来真的是有神奇事发生了,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们来一起看书。

二、集体阅读绘本(PPT)第一部分,根据画面中棕熊的不同动态猜测故事内容。

师(翻开PPT):这只棕熊长得怎么样?它为什么会这么瘦?(讲述P4—5内容)

师:这只饿着的棕熊接下来会干什么,看看下面这三幅图。(吃饱了,在想问题,在大声喊叫)

师(讲述P5—11内容):哦!棕熊想当熊爸爸了,可是又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你们能告诉它想当爸爸需要先做什么吗?

师:书上会有谁来告诉棕熊怎样才能有个宝宝呢?

三、自主阅读绘本小书第12—23页后讨论“谁会告诉棕熊怎样才能有个宝宝”。

师:请小朋友转身从椅子后面拿出书,从第12页看到第23页,看看谁会告诉棕熊这个问题。棕熊照着做了吗?

师:小兔子告诉棕熊怎样才能有宝宝?(讲述P12—13)小兔子说宝宝是从萝卜地里长出来的,兔宝宝真的是从萝卜地里长出来的吗?你相信吗?棕熊相信了吗?它照着做了吗?(讲述P14—15)结果怎样?

师:棕熊还问了谁?小喜鹊会怎么说呢?(讲述P15—16)小喜鹊的话对吗?棕熊相信了吗?它照着做了吗?

师(讲述P18—19):它能下出蛋吗?(不能)是呀,怎么可能下出蛋呢?

师(讲述P20—21):鲑鱼告诉棕熊了吗?没有,鲑鱼和棕熊是在开玩笑。那你知道鲑鱼是怎么有宝宝的?(产卵)

师(讲述P22—23):鹳鸟告诉棕熊怎么有宝宝了吗?(没有)那你知道鹳鸟是怎样有宝宝的呢?

四、阅读绘本(PPT)第三部分内容,对“神奇事”展开想象。

师:鹳鸟也没有告诉棕熊怎样才能有个宝宝,棕熊问过许多小动物都没得到答案。哎,怎样才能有个宝宝呢?

师(讲述P24—25):哦!原来熊宝宝是从云彩上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是妈妈对棕熊讲的,你们的妈妈有没有和你们讲过,你们是从哪儿来到这个世界的?你相信吗?棕熊宝宝真是从云彩上来的吗?棕熊会有个熊宝宝吗?一定会的,我们接着看书。

师(讲述P26—31):故事讲完了,棕熊会有一个熊宝宝吗?熊宝宝的爸爸是谁?熊宝宝的妈妈又是谁?这就是棕熊与棕熊小姐之间发生的“神奇事”?你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你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谁和谁之间的神奇事呢?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继续投放《棕熊的神奇事》绘本,幼儿可以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1.与家长一起搜集不同动物以及他们的宝宝的图片,了解不同动物繁衍后代的不同方式;

2.感受粉质铅笔在不同材质的纸张上作画的画面效果;

3.阅读作为主画面的联想、旁观、配角的小画面的内容。

附:我执教绘本《棕熊的神奇事》的体会

一天,中班绘本《棕熊的神奇事》进入我的视线,翻着翻着我竞不忍放下。故事以棕熊的疑问“怎样才能有个熊宝宝”为线索,用轻松而浪漫的笔调诠释了“小宝宝是由爸爸和妈妈共同创造的奇迹、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在小兔子、喜鹊、鲑鱼、鹳鸟都没能给出答案时,棕熊小姐出现了,并唯美地解答了这个关于繁衍下一代的严肃的生物学命题。

我把绘本推荐给中班教研组长,建议她带领中班老师进行研讨,开展一次公开教学。中班组进行研讨后却没人敢第一个“吃螃蟹”,教研组长又把“球”踢回给我:“园长,大家都说这个绘本好是好,可是孩子能懂吗?家长接受吗?老师也觉得作为公开教学张不开口,把握不好,绘本的美感就没了。”

我决定亲自执教《棕熊的神奇事》,并邀请上课幼儿的家长来园和中班组教师一起前来观摩教学活动。

如何实现唯美题材的唯美呈现,把一个羞答答的话题大方地说出来?我反复阅读绘本,找出这个绘本所有的教育价值,然后确定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精心设计了教学提问。

我按照预设的教案如期进行教学,效果也如预想般理想。听完课,老师们说:“好喜欢这个绘本哦,喜欢故事最后羞涩出场的棕熊小姐,喜欢故事结尾唯美的描述。”“孩子被一个个问题带进去,又明明白白地出来了。”

家长说:“这一点儿不像我们想得那样复杂,自己的担心真是多余。”“真没想到,孩子的回答精彩又好笑。”

虽然也有孩子爆出自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妈妈充话费送的”等让听课老师忍俊不禁的回答,但多数孩子回答“妈妈生的”。

“棕熊会有一个熊宝宝吗?棕熊宝宝的爸爸是谁?妈妈又是谁?”——当孩子迟疑后回答“棕熊宝宝的爸爸是棕熊,妈妈是棕熊小姐”时,我心释然,顺势揭示谜底:“这就是棕熊和棕熊小姐之间发生的神奇事。”

“你是谁和谁之间的神奇事呢?”——我没有收手,穷追不舍地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有孩子说“是妈妈的神奇事”,当我重申并强调“是谁和谁的神奇事”时,孩子怯怯地回答“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神奇事”,当我面向全体幼儿大声问出,也是第三次重复“你是谁和谁之间的神奇事”时,所有孩子似乎全都明白过来,大声回应我“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神奇事”。听课老师和幼儿家长报以欣慰的笑声和惊喜的掌声。

篇2:中班绘本活动教案:《棕熊的神奇事》

中班绘本活动教案:《棕熊的神奇事》

中班绘本活动:《棕熊的神奇事》

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幼儿园 张书琴

设计意图:

进入中班,幼儿会对自己是怎么来的,妈妈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产生好奇,这样的话题大人也很难解释清楚。《棕熊的神奇事》正是讲述了关于繁衍下一代的话题,作者用轻松而浪漫的笔调诠释了一个严肃的生物学命题,最终告诉我们: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小宝宝是由爸爸和妈妈共同创造出来的奇迹。本次活动始终以“神奇事”作为主线,采用师生共读与幼儿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推理并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封面、环衬和画面中棕熊的不同动态,推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尝试自主阅读绘本第12—23页,并大胆讲述。

3.感受孕育生命、繁衍后代是很神奇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

活动准备:

1.认识棕熊,了解棕熊冬眠的习性;了解鲑鱼、鹳鸟的特征及不同动物繁衍下一代的方式。

2.绘本PPT,绘本小书(11页前和23页后用别针别上)。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PPT封面和环衬,猜测棕熊会有什么“神奇事”。

1.阅读绘本封面。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看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是谁?(棕熊),这本书的名字叫“棕熊的神奇事”,你们有过什么神奇事吗?这只棕熊可能会发生什么神奇事呢?猜猜看。

2.阅读环衬页。

师:瞧,这只棕熊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看来真的是有神奇事发生了,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们来一起看书。

二、集体阅读绘本(PPT)第一部分,根据画面中棕熊的不同动态猜测故事内容。

师(翻开PPT):这只棕熊长得怎么样?它为什么会这么瘦?(讲述P4—5内容)

师:这只饿着的棕熊接下来会干什么,看看下面这三幅图。(吃饱了,在想问题,在大声喊叫)

师(讲述P5—11内容):哦!棕熊想当熊爸爸了,可是又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你们能告诉它想当爸爸需要先做什么吗?

师:书上会有谁来告诉棕熊怎样才能有个宝宝呢?

三、自主阅读绘本小书第12—23页后讨论“谁会告诉棕熊怎样才能有个宝宝”。

师:请小朋友转身从椅子后面拿出书,从第12页看到第23页,看看谁会告诉棕熊这个问题。棕熊照着做了吗?

师:小兔子告诉棕熊怎样才能有宝宝?(讲述P12—13)小兔子说宝宝是从萝卜地里长出来的,兔宝宝真的是从萝卜地里长出来的吗?你相信吗?棕熊相信了吗?它照着做了吗?(讲述P14—15)结果怎样?

师:棕熊还问了谁?小喜鹊会怎么说呢?(讲述P15—16)小喜鹊的话对吗?棕熊相信了吗?它照着做了吗?

师(讲述P18—19):它能下出蛋吗?(不能)是呀,怎么可能下出蛋呢?

师(讲述P20—21):鲑鱼告诉棕熊了吗?没有,鲑鱼和棕熊是在开玩笑。那你知道鲑鱼是怎么有宝宝的?(产卵)

师(讲述P22—23):鹳鸟告诉棕熊怎么有宝宝了吗?(没有)那你知道鹳鸟是怎样有宝宝的呢?

四、阅读绘本(PPT)第三部分内容,对“神奇事”展开想象。

师:鹳鸟也没有告诉棕熊怎样才能有个宝宝,棕熊问过许多小动物都没得到答案。哎,怎样才能有个宝宝呢?

师(讲述P24—25):哦!原来熊宝宝是从云彩上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是妈妈对棕熊讲的,你们的妈妈有没有和你们讲过,你们是从哪儿来到这个世界的?你相信吗?棕熊宝宝真是从云彩上来的吗?棕熊会有个熊宝宝吗?一定会的,我们接着看书。

师(讲述P26—31):故事讲完了,棕熊会有一个熊宝宝吗?熊宝宝的爸爸是谁?熊宝宝的妈妈又是谁?这就是棕熊与棕熊小姐之间发生的“神奇事”?你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你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谁和谁之间的神奇事呢?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继续投放《棕熊的神奇事》绘本,幼儿可以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1.与家长一起搜集不同动物以及他们的宝宝的图片,了解不同动物繁衍后代的不同方式;

2.感受粉质铅笔在不同材质的纸张上作画的画面效果;

3.阅读作为主画面的联想、旁观、配角的小画面的内容。

附:我执教绘本《棕熊的神奇事》的体会

一天,中班绘本《棕熊的神奇事》进入我的视线,翻着翻着我竞不忍放下。故事以棕熊的疑问“怎样才能有个熊宝宝”为线索,用轻松而浪漫的笔调诠释了“小宝宝是由爸爸和妈妈共同创造的奇迹、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在小兔子、喜鹊、鲑鱼、鹳鸟都没能给出答案时,棕熊小姐出现了,并唯美地解答了这个关于繁衍下一代的严肃的生物学命题。

我把绘本推荐给中班教研组长,建议她带领中班老师进行研讨,开展一次公开教学。中班组进行研讨后却没人敢第一个“吃螃蟹”,教研组长又把“球”踢回给我:“园长,大家都说这个绘本好是好,可是孩子能懂吗?家长接受吗?老师也觉得作为公开教学张不开口,把握不好,绘本的美感就没了。”

我决定亲自执教《棕熊的神奇事》,并邀请上课幼儿的家长来园和中班组教师一起前来观摩教学活动。

如何实现唯美题材的唯美呈现,把一个羞答答的话题大方地说出来?我反复阅读绘本,找出这个绘本所有的教育价值,然后确定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精心设计了教学提问。

我按照预设的教案如期进行教学,效果也如预想般理想。听完课,老师们说:“好喜欢这个绘本哦,喜欢故事最后羞涩出场的棕熊小姐,喜欢故事结尾唯美的描述。”“孩子被一个个问题带进去,又明明白白地出来了。”

家长说:“这一点儿不像我们想得那样复杂,自己的担心真是多余。”“真没想到,孩子的回答精彩又好笑。”

虽然也有孩子爆出自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妈妈充话费送的”等让听课老师忍俊不禁的回答,但多数孩子回答“妈妈生的”。

“棕熊会有一个熊宝宝吗?棕熊宝宝的爸爸是谁?妈妈又是谁?”——当孩子迟疑后回答“棕熊宝宝的爸爸是棕熊,妈妈是棕熊小姐”时,我心释然,顺势揭示谜底:“这就是棕熊和棕熊小姐之间发生的神奇事。”

“你是谁和谁之间的神奇事呢?”——我没有收手,穷追不舍地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有孩子说“是妈妈的神奇事”,当我重申并强调“是谁和谁的神奇事”时,孩子怯怯地回答“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神奇事”,当我面向全体幼儿大声问出,也是第三次重复“你是谁和谁之间的神奇事”时,所有孩子似乎全都明白过来,大声回应我“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神奇事”。听课老师和幼儿家长报以欣慰的笑声和惊喜的掌声。

篇3:中班绘本《棕熊的神奇事》

一、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简单的故事,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尝试制作图画书,并享受制作和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绘本《棕熊的神奇事》、白纸若干、水彩笔人手一份、订书机。

2、经验准备:会画熊的基本形状

三、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

1、教师讲述绘本《棕熊的神奇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你觉得神奇是什么意思?故事里发生的故事有哪些是神奇的?

2、教师结合幻灯片再次讲述绘本。

总结神奇的意思。

3、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神奇事”。

(二)、说故事

师幼简单回忆故事内容,并出示绘本最后两页,引发幼儿遐想。

师:故事中,棕熊想干什么?

师:最后它当上爸爸了吗?

师:最后棕熊和棕熊小姐走向了一片草丛……,如果让你来说故事,你觉得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三)、画故事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编写自己的图画故事。(一人六张纸)

教师帮助幼儿制作完成图画书,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各图画书的书名。

3、展示故事

把小书展示在绘本区域,让幼儿共同欣赏、阅读。

篇4:《神的一滴》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一、导入

一个人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贪婪无厌,他就成了奴隶,成了沉陷于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隶。为了从繁杂纷扰的俗事中解脱出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状态,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劳作之余,悠闲地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两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把这些景物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这本书开始时反响不大,后来声名鹊起,成为世界文学经典。

梭罗崇尚的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因而他笔下的自然令人身心愉悦,飘扬着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与质朴的自然观相呼应,梭罗运用朴素的语言,保持了文章的嫩绿和新鲜--有时候,这甚至会让人感觉不够成熟。这也被看成美国自然文学的特征之一:读者和作者没有距离,就像自然和描绘它的作者之间没有距离一样。

二、思路解析

1对湖光山色的礼赞

2作者荡舟湖上,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真实的瓦尔登湖中

3进一步描述生态的行为及其恶果

4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5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赞美瓦尔登湖的博大永恒

6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

三、赏析品味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瓦尔登湖)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样的内涵?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梭罗的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之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自然的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真实的天性。

2、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真正的 “富有” :

不以金钱衡量,精神才是标准。

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得到的一种自得其乐的圆满。

3、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自然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

4、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

①以恒河之水作比,足见其内心地位之高,内心热爱与崇敬;

②突出圣洁,为下文喻作“神的一滴”做铺垫。

5、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永远年轻。

①自身角度:它在现代文明粗暴的蹂躏中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社会的变迁中一直以年轻富有活力的面貌出现。

②欣赏者角度:对于善于发现美、亲近美的心灵而言,它是常看常新的,并能够给人带来新的喜悦。

6、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着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创造者的喜悦:对其坚持自身本性的肯定;对其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

我的喜悦:赞叹;融合;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

7、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看到了同样的倒影。

虚写;

内心的领悟--对纯美天性的领悟;

8、诗的解读

人与自然平等;

内在本性的精神引导;(纯化灵魂)

诗节将上文以诗的方式进行了浓缩,并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9、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对受工业文明所污染的人类的灵魂的洗涤和修复。

10神的一滴也就是神的眼泪,神的眼泪与人的眼泪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神的眼泪为世人而流,客观的,是重生和轮回。而人的眼泪是为自己流的,是自私和虚伪的。

神的一滴”的命名十分恰切地概括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

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

四、写作特点

1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神态

把湖比作“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

把湖边的树木比作“睫毛一样的镶边”。

四周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2取景--善于变化,多角度展现了瓦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

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方式,自然、逼真、传神地写出了瓦尔登湖的风光。

3语言--质朴、凝练、意味深长

朴素的文字和细节化的的描述中包含着无尽的哲思。

文字是从作者内心流淌出来的一泓清泉

五、总结:

在瓦尔登湖,他与大自然同起同睡,像一位高古的哲人漫步在森林的小径上。大地是如此的神奇,到处都有鲜花和嫩草,散发着芳香;虫吟蝉鸣,是大自然中天然的歌手;而哲人高贵的思索则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竖琴。梭罗清晰地记得,一切的生活都因为自然的影响而变得洒脱和超凡脱俗,他的心就如大海般宽广,他的神思则像冰山上的雪莲那样无暇。“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梭罗描写了他的平民意识、躬身耕种、采果垂钓的体验,俭朴的生活态度,让人深深感动。他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世外桃源”意境,但却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博大、深刻、积极得多,让人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体悟到生命的意义,也对美与宁静、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切的体味。

六、思考感悟

1、有人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闲居生活是在虚掷光阴,徒劳无益,而梭罗却坚信自己“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能够尽情地挥霍它们,一点也不后悔。读了《神的一滴》,你有怎样的看法?

参考: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汲汲于名利和物质享乐的人反而会常常感到疲倦、无聊和空虚。劳作之余,梭罗面对瓦尔登湖美景,陶醉其中,放飞心灵。他的生活和生命因此变得滋润和富有。梭罗说:“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而且,也只有从繁杂的俗事纷扰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反观和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状态,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

2、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有一个梭罗纪念馆,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假如你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你有怎样的感想?请你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100字左右的留言。

参考: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意识中的工具理性日益膨胀,对自然的侵害变得越来越肆意,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贪婪,人成了物欲的奴隶。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那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简朴的隐居生活,对于沉溺于欲望生存之中而不可自拔的人们来说,则无疑是当头棒喝。梭罗以他的亲身实践告诉世人,人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最最俭朴的生活方式来获取精神的最大快乐与满足。

七、小结

阅读本文,它那清新朴素的文字所展现的迷人风光和作者的宁静心境,使我们的心灵顿时离却尘世的喧嚣,减轻甚至消除我们生存的疲惫,使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描绘中重新获得生活智慧的启迪,重新找回灵魂安宁的居所。

八、课后探索发现(任选其一)

人们在谈及梭罗的时候,喜欢与中国的著名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但也有人认为,他们的归隐生活,除了年代上的差异,在隐居的目的等方面也有着不少实质的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隐士的一面。陶渊明是历史上著名隐士,“隐士”这个头衔加于陶渊明身上非常恰当;虽然梭罗曾经独居了两年多一点时间,但他记录了自己的观察体会,分析研究了从自然界得来的音迅、阅历和经验,所以绝不能把梭罗的独居湖畔看作是什么隐士生涯,只是沾点隐士的色彩罢了。

对于人生态度。不管是陶渊明还是梭罗都是人生的热爱者,他们都寄情于山水,从自然界里获得乐趣。但陶渊明和梭罗的境遇不同,陶渊明生活在一个仕宦之家,妻儿环绕,而梭罗与孤独为伴,家境艰难,他们对于人生的感受有差异性。

作者邮箱: liuzhidh@126.com

篇5: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教案《唱唱神秘洞》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乐曲中的拊点的唱法。

2、运用默唱、曲配词进行感知和表达。

3、感受多种符号进行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与歌曲:神秘洞

【活动过程】

一、有选择进行歌曲复习。

1、师:这个月,我们正在进行主题活动《神秘洞》,现在,老师弹奏以前学过的歌曲,小朋友找一找,那支歌唱洞的,我们就唱它!

2、在幼儿的寻找过程中唱一唱,表演表演。

二、听磁带进行“默唱、曲配词”歌唱。

1、教师放磁带音乐。

2、请幼儿想一想,在心里唱一唱,再想一想:我们会唱这首歌吗?

3、跟着磁带唱歌《神秘洞》。

三、大家再次戴着望远镜边唱儿歌边到幼儿园周围去远望呀!

边唱歌边远足哦!(可以进行歌曲的仿编)

附歌曲《神秘洞》

这是一个桶,桶上有个盖,

盖上有个洞,洞里有什么?

让我瞧一瞧,原来里面躺个毛毛虫!

篇6: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教案《唱唱神秘洞》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欢快气氛。

2、愿意在集体面进行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歌曲内容:

这是一个桶,桶上有个盖,盖上有个洞,

让我来瞧一瞧,让我来瞧一瞧,原来里面躺着一只毛毛虫。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教案《唱唱神秘洞》]

【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乐于助人的棕熊寓言故事

2.本杰明巴顿奇事台词

3.梦境奇事小学作文

4.《本杰明巴顿奇事》经典台词参考

5.小白兔和大棕熊中班音乐活动设计教案

6.神读后感

7.小学童话作文:棕熊小姐减肥记

8.《神探》观后感

9.神树作文

10.小学生神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棕熊的神奇事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