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会爬高的水宝宝》
“大师傅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会爬高的水宝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会爬高的水宝宝》,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会爬高的水宝宝》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会爬高的水宝宝》
【活动设计】
我园每个班都有一块种植地,每天都是小朋友轮流去给这些植物浇水,并要求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有一天,有个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这些植物为什么和人一样可以慢慢长高呢?”我风趣的回答:“因为你们每天都给水它们喝呀!”没想到这个小朋友追问我:“它们又没有嘴巴,怎么喝水呢?”这个问题把我问倒了,想做回答,又怕不科学。于是我就去查阅了有关资料,这一查,才发现小小问题学问还真不小:原来植物吸收水分还属于一种物理现象——毛细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会爬高的水宝宝》。
这一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
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
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倾向。这三点来设计,我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蕴含在操作活动中,并运用启发、引导、直观形象法、讨论法,表扬鼓励等教学方法激励孩子们去操作探索。
环节一:提供给孩子许多材料,让他们自由操作,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能与同伴分享、交流。重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幼儿带着疑问看课件,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初步了解物体的毛细现象,引出活动主题。
环节三:是实验的验证阶段,也是本活动的重点。通过毛细玻璃管的实验,科学地验证了毛细现象,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环节四:把科学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论证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知识得到了迁移。
环节五:是活动的`延伸。通过游戏——给水搬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课件、医用毛细玻璃管、各种颜色的颜料水、毛线、宣纸、棉布、餐巾纸、粉笔、纱布、拖把、抹布、棉花、海绵、幼儿事先折好的纸睡莲。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实验,观察物体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幼儿思考物体变化的原因。
幼儿讨论:为什么把物体一端放入水中,没放进去的部分也湿了?水是怎样上去的?
二、看CAI课件,初步了解物体的毛细现象。
引导幼儿总结:许多物体中都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管道,水就是顺着这些小管道爬到物体上面去,这一现象叫毛细现象。
三、幼儿做玻璃管实验,验证这一现象。
小朋友每人一根细玻璃管,插入红颜料水中,观察水爬到管中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用毛细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幼儿解释前面做的各种实验,水是怎样爬到纸、粉笔、毛线、纱布等上面去的。
2、解释花为何开得那么美?它是怎样喝到水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属于这一现象?
3、游戏:睡莲开花。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游戏:给水搬家。
水宝宝想住到大一点的房子里去,我们怎么帮助它(不用倒的方法)。
篇2:幼儿园大班上学期《会爬高的蝴蝶》教案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会爬高的蝴蝶》教案
游戏内容:科学游戏《会爬高的蝴蝶》 观察要点:通过实验,探索让纸蝴蝶会爬高的方法,了解摩擦生电的秘密。活动背景:这是《动感天地》主题中的一个科学游戏,主题的大目标是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有关运动的小实验,激发幼儿对物体的各种运动现象产生兴趣。而《会爬高的蝴蝶》这个科学小游戏,是以纸蝴蝶与绳子的相互摩擦生电而产生了向上爬的现象,可以说是主题目标的一个延伸活动。
观察记录:
游戏开始了,洋洋和皓皓来到了科学区,两个人选择材料,开始制作《会爬高的蝴蝶》。皓皓拿了一张纸,开始画蝴蝶并用蜡笔涂上漂亮的颜色。皓皓画好蝴蝶不动了。我问:“怎么了?”皓皓说:“我忘了,蝴蝶画完还要怎么做了?”我指了指墙上的示意图并说:“你看看示意图里下一步要做什么?”一边的洋洋说:“我知道,要把剪下来,还要贴上吸管、穿上线呢。我说:“洋洋你说得很对,你都会看示意图了。洋洋这个办法很好,皓皓也可以看着示意图来制作。”洋洋和皓皓继续制作,只见两个孩子边看示意图边制作,终于蝴蝶制作好,线也穿好了,现在开始要试验了。皓皓拿着制作好的蝴蝶不知道要怎样玩?我说:“你看看洋洋是怎么玩的?”只见洋洋拿着蝴蝶,将蝴蝶一边的线挂在墙上钉子上,然后开始拉着两根线依次前后拉,小蝴蝶爬上去了,洋洋开心的说:“老师,我的蝴蝶爬上去了。”看到洋洋的成功,皓皓也模仿着洋洋的玩法开始尝试了。可是洋洋的蝴蝶没有很快的爬上去。看到这时,我说:“皓皓的你的蝴蝶怎么没有爬上去啊!”皓皓说:“我也不知道,我看到洋样也是这样做的呀。”我对洋洋说:“你来试试皓皓的蝴蝶看看能不能爬上去。”洋洋接过皓皓的蝴蝶开始实验,只见小蝴蝶一会就爬上去了。我说:“皓皓,你看你的蝴蝶是没问题的,是能爬上去的。那为什么你玩的时候,蝴蝶就不会爬呢?你有没有发现洋洋玩的时候手是怎样的?”皓皓说:“好像比我用力,他的线拉得很直、很快。”我说:“对啊,原来让蝴蝶爬上来与我们实验的'方法有关,力气越大,绳子拉得紧,绳子和蝴蝶之间的摩擦就大,蝴蝶就会很快爬上去。力气小,线拉不直,蝴蝶就爬得慢,或者不动。”听了我的话后,皓皓又尝试了一次,这次成功了。可是两个人玩了一会似乎没有兴趣了。我说:“除了把蝴蝶的一头线挂在钉子上玩这个游戏,还可以在哪里玩?”他们看了看四周说:“老师可以用小椅子背来游戏,门的把手也可以。”我说:“你的方法行不行,一会你们再去试一试,看看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么不同?”听了我的话,两个孩子去换不同的地方去实验。
幼儿行为分析:
⒈案例中发现幼儿对《会爬高的蝴蝶》这个游戏很感兴趣,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之间存在差异。对于能力强的洋洋能很快的掌握实验的方法进行游戏,而能力弱的皓皓对于制作的方法还是不太了解。
⒉虽然后面两个幼儿都能进行实验了,但对于科学原理还是不知道的,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的提炼。
⒊孩子们只会最基本的玩法,还不能感受小蝴蝶在不同地方爬的不同变化。
教育策略与建议:
结合以上情况的分析,我运用了一些教育策略来解决。
⒈运用语言提示、示意图暗示,激发幼儿自主游戏。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我们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指导方面,老师不是直接介入告诉幼儿怎样做,而是用语言的提示,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向同伴学习。案例中皓皓在不知道怎样继续制作时,老师用语言提示孩子可以像成功的同伴学习,皓皓获得了制作的经验。此外,利用实验的示意图,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些暗示的作用,实验图示间接的指导了幼儿的自主游戏。
⒉运用对比法,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在案例中,当皓皓的蝴蝶没有爬起来时,老师没有直接给幼儿做演示,而是请成功的洋洋给皓皓示范,在两次实验不同效果的对比下,引发皓皓思考其中的原因。这种对比的方式,会让幼儿更加清楚、加深记忆。此外,老师及时梳理幼儿说出来的经验,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有助于经验的提升。
⒊细心的观察,调整游戏的玩法,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
在区域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在幼儿都能成功的让自己的小蝴蝶爬高以后,应该说游戏的目标已经达成了,此时老师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开始变淡了。为了调动幼儿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经验,就需要老师对游戏的玩法进行调整。在案例中,老师用语言:“除了把蝴蝶的一头线挂在钉子上玩这个游戏,还可以在哪里玩?”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幼儿去思考新的游戏玩法。老师接着说:“看看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给幼儿一个新的游戏观察要求,为拓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了支持。
篇3: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会变的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会变的水》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发现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容器、蜡烛、颜料等若干份,图书《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萤火虫”画丛)。
活动过程:
活动(一)冻冰花
1.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或幼儿园附近寻找结冰的'地方。师生一起在一块平坦的土地上泼一些水,建造一个小小滑冰场。
让幼儿在自己建的小冰场上滑冰、拉冰车,充分地感知冰的特性(凉、滑、硬、脆),享受冰上游戏的快乐。
2.请幼儿用一个小容器盛上水,在水中放些颜料或彩纸屑。将盛满水的小容器放到室外。
第二天早晨,让幼儿看看自己的小容器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取出自己冻的冰,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为什么会冻成冰。
活动(二)小实验
1.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
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2.当冰化成水后,再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水还能变成什么?怎样才能让水发生变化?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实验,用各种办法将水加热,观察水变成蒸气的过程。
以上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继续向幼儿提出问题:水蒸气还会变成什么呢?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思考。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冬季进行。如果在其它季节进行,可以重点放在“小实验”上。或利用冰箱来制冰。
平时可指导幼儿阅读图书《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丰富关于水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知识。
篇4: 大班社会《帮水宝宝搬家》教案
大班社会《帮水宝宝搬家》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心里准备:幼儿在以前玩水过程中初步了解水的特征。
2.物质准备: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子、海绵、注射器、塑料袋、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交流不同信息,教师梳理归纳。老师请来了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好朋友(水宝宝),出示一盆水,通过观察和感知,鼓励幼儿说说水的特性。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水的特性:无味、无色。
2.玩水活动。 水宝宝在盆里玩累了,很想到那边的水桶里去玩一玩,可是他们自己去不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助水宝宝呢?请小朋友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和工具帮助水宝宝,然后尝试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和水宝宝玩一会。
3.帮水宝宝搬家: 采取比赛形式,教师巡回指导。
(1)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看哪组小朋友最先把水宝宝运到水桶里,哪组小朋友用到的方法最多。
(2)介绍比赛规则:水盆和水桶不能离开原地;把所有水宝宝都运到水桶里,不能落到半路;记住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4.小朋友向评委老师介绍自己队所用的工具和方法,评委老师帮助记录,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总结。
5.活动延伸
浇花:水宝宝说:“今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可开心了,可是不能只知道玩,还有帮助妈妈干活(外面的花草都渴了,他们要去让花草喝水),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拿着我们的工具去给花娃娃喝水吧!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篇5: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其他容器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水变冰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把水变成冰的'。教师小结:水在0℃以下会结冰。
2、幼儿操作实验,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①激发幼儿讨论水遇热会发生什么变化。介绍操作材料及用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水在加热后发生的变化。
②提问: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水变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到哪里去了?(飘散到空气中去了。)
3、引导幼儿讨论并实验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③提问:我们能不能让水蒸气变成水?(让幼儿把冷的物体放在水蒸气上,观察蒸汽凝结成的小水珠;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感受手的潮湿。)
④ 小结:水冷了就会变成冰,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冷了又会变成水。
4、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用较扁的盆里放满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水的变化。(水变少了,水在常温下会蒸发成气体。)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会爬高的水宝宝》】相关文章:
3.帮水宝宝搬家教案
4.蛋宝宝大班教案
10.幼儿园水教案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