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qw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下面给大家分享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
篇1: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
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
主持人上场:
男
1、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男
1、六年五班“了解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
女
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
四、班会目的:
大家都知道,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却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一定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
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
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
女1:接着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
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女1:纪念屈原便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男1:牛郎织女银河鹊桥会,古老的乞巧节如今已与时尚接轨,演变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节。
女1:团团圆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男1: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尊老敬老,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女1:俗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月初八——腊八节。
男1:一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三十儿——除夕,辞去旧岁,第二天就是春意盎然的正月初一——新春佳节。
女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百年来,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田。
男1:请第一小组来介绍春节的习俗。
①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请听关于“年”的古老传说。
②民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③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④春节过后不久,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载歌载舞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联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
⑤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我为大家准备了饺子,请大家品尝,祝福大家万事如意!
⑥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你们会拜年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一起来做手势,口中说祝福的话)
⑦春节,人们喜气洋洋,到处欢声笑语,请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⑧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男1:说到春节,就一定提到元宵节了。
女1:下面请第二组同学介绍元宵节。
第二小组:
1、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北方有盛大的灯会和烟火活动。南方有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我们富拉尔基的元宵节非常隆重,夜幕降临,人们漫步到江边,放许愿灯、观灯猜灯谜、观看露天电影、燃放烟火、滚冰、拾柴等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富拉尔基的元宵节即滚冰节,已被收入吉尼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家长的骄傲,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一位同学端着一盘汤圆上场,唱《卖汤圆》。
3、圆溜溜、爽滑香甜的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象征团团圆圆,请品尝我们小组为大家准备的炸元宵,愿老师、同学们永远幸福,与亲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第三小组:
1、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农历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2日的“寒食节”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
2、宋代诗人王安石便有著名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寄托对先人无尽的哀思,对逝者的怀念直至今日,清明节乃是人们为已逝亲友扫墓的日子,展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第四小组:
1、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天中节”。它是汉族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在我们家乡还有佩香囊、系五彩线、挂彩葫芦等习俗,以祝愿亲人朋友身体健康。
2、端午节除了这些习俗我们小孩子还自创了一种“蛋碰蛋”游戏,那便是以煮熟的鸡蛋相互碰撞,最后保存完整的鸡蛋的主人获胜,哪位同学有兴趣来参赛,获胜的同学将赢得香囊一个。凡参与同学即可得我们小组同学亲手编的五彩线一条。
3、游戏蛋碰蛋。六组(需16个鸡蛋)
第五小组:
1、端午节的习俗真是很有趣,到了盛夏时节,我们迎来了“乞巧节”。
2、“乞巧节”又称“少女节”、“女节”,或“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日。源于古代的民间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据说那天是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且每年只有一次。人们在晴朗的夜晚,牛郎织女两颗星星才看得真切。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女子都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节日里,民间有晒物、乞巧等习俗。在这个节日里,古时候的人们还在庭院里搭起彩楼,谓之“乞巧楼”。妇女们摆设香案,陈列瓜果,穿针引线,乞求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登上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地方在那天中午的太阳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面上,根据针在碗底的影子来确定是输巧还是得巧。
3、还有的地方以此日为“少女节”。年轻的姑娘举行“慕仙盛会”。江南一带,在这天解开孩子们脖子上的五色彩丝,甩于屋顶,谓之送健绳。广州一带甚重七夕节。家家户户陈列瓜果以及各色香花,化妆用品,少女盛装,于月下祭拜七姐(毛蓝七姊妹)。广西等地的人民在这天储水,叫做“双七水”。据说用此水洗浴,可以避邪祛病,达到洁身美容效果。古时台湾、福建等地的人民把农历七月七日作为“情人节”。如今,人较普遍地将七月七日定为的“情人节”。据说牛郎织女在七仙湖边成亲,生儿育女,因此,“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人讲得绘声绘色。每年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许多人就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观看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人们一边纳凉一边讲着古老而神奇的爱情故事。习习的晚风带走了白天的炽热,神奇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最为有名,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六小组:
1、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是汉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如今与春节、端午节一起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中秋时节,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百果成熟之际,又因此时月亮与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
2、中秋节拜月、赏月必不可少,从古至今赞美明月的诗句举不胜举,请同学吟诵几句:
(1)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9)《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品尝月饼:
同学们,中秋节你们吃月饼了吗(吃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宋代,流行于元朝。相传,元朝末年,各地灾荒严重,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官府。为了秘密联络起义平民,泰州张士诚把写有八月十五日杀敌起义的秘密传单夹制在月饼里面,送给平民。起义平民吃到月饼后,就知道了起义的时间、地点,从而一呼百应,举行了民族大起义并取得了胜利。后来,在八月十五这天就流行互赠月饼,吃月饼的习俗,以示对前人的纪念和对亲朋好友的节日祝福。请品尝我们小组为大家准备的月饼。
4、中秋节这天,民间盛行走亲访友,互赠礼品,特别是青年男子要趁中秋节日拜会岳父母大人。礼物不拘轻重,但月饼是不能少的。另外还有糖果、酒类、水果、糕点等。最好是成双成对,表示吉利。前几天中秋节,我的爸爸妈妈就买了米旗月饼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姥姥、老爷。
5、每年中秋佳节,现代人们会聚集在城市的广场,或公共绿地,举行大型的集会。内容有文艺表演、武术竞赛、篝火晚会、情侣化妆舞会、集体婚礼等。还有的地方在山地湖边宿营,举行自助式烧烤集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今年我们全家就跟我爸爸的徒步队去野外宿营,天空为被,大地为裤,赏明月、吃月饼,这中秋节我们过得特别有趣。
重阳节:
1、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它源于古老的《易经》,在人的眼里,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便开始过这个节日。
甲:同学们,你们对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还知道哪些
生:主持人我们小组的同学从上收集了有关的资料,就让我们来说说吧!
2、早在春秋战国时《楚词》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阳。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里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由此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重阳。
3、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这首诗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在这首诗里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那天就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4、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庆贺,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寿山登高啊!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5、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再有二十天就是重阳节了,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给自己的长辈送去祝福,陪伴他们,做个孝心的好孩子。
6、千百年来,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重阳节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著名的有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伟人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第七小组:
1、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2、腊八粥的做法:红小豆、胡桃、松子、柿、粟、黄米、糯米、小米、菱角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等。今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虽然原料上有些变化,但营养健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第八小组:
传统节日中的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就是大年三十儿。
这一天,人们都要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一直到深夜都不睡觉,而是要与家人一起听新年钟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而新年钟声响过,迎来的就是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主持人:班会准备中,得到班主任迟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面请迟老师讲话:
男1:了解了传统节日,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渊源流长、丰富多彩。
女1:为了弘扬宝贵的民族文化,我们就应该重视传统节日
男:爱我们的祖国,就从重视传统节日开始
女:爱我们的祖国,就从过好传统节日开始
男:正月初一(齐)——春节
女:正月十五(齐)——元宵节
男:四月五日(齐)——清明节
女:五月初五(齐)——端午节
男:七月初七(齐)——乞巧节
女:八月十五(齐)——中秋节
男:九月初九(齐)——重阳节
女:腊月初八(齐)——腊八节
合:大年三十儿(齐)——除夕夜
男: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女:六年五班“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篇2: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
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
主持人上场:
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男1、六年五班“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
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
班会目的: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却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一定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
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
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
女1:接着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
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女1:纪念屈原便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男1:牛郎织女银河鹊桥会,古老的乞巧节如今已与时尚接轨,演变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节。
女1:团团圆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男1: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尊老敬老,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女1:俗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月初八——腊八节。
男1:一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三十儿——除夕,辞去旧岁,第二天就是春意盎然的正月初一——新春佳节。
女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百年来,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田。
男1:请第一小组来介绍春节的习俗。
①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有所不同的。
篇3:传统节日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
传统节日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设计思路: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创新的问题。时代赋予了幼儿教育担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儿教育应当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其尽早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粗浅的了解,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谈话,帮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习俗,第二环节通过做元宵,体验节日氛围,第三环节吃汤圆,与同伴互相送祝福,体验到团团圆圆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篇4:传统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开 场
时光的车轮碾过一道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今天,我们在这里激情歌唱,歌唱我们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在这里尽情欢呼,欢呼我们学习的愉快。
今天,我们在这里诚挚祝福,献上我们中秋的寄语。
中秋佳节,温馨校园浓浓情。
中秋佳节,我们放飞心中的歌。
293班“中秋佳节”迎中秋主题目班会现在开始。
过 程
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说:“此日恰秋之半,故称之为‘中秋’。”按我国的传统历法,七、八、九三月为秋季,八月十五恰好在秋季正中间,这就是“中秋”的由来。
自由讨论:
1、中秋有关的传说:
李婉霖:《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世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刘伯温则将“八月十五夜起义”的信条藏入饼子里,到了起义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成功。
2、各地中秋的习俗与在家如何过中秋
梁柱:从十岁开始就在外住校,只有__年在家过了一次中秋,和同学们一起过中秋其实比和一家人在起更热闹。小学一次,我们是在楼顶过的中秋,大家拿了一堆吃的,在楼顶上放声高歌,还有丝丝凉风吹过,感觉很好,希望自己在高中的中秋节会更加深刻……
薄钒:每逢中秋节,一家人必定回到故乡,这便是中华传统的影响。几千年的沧海桑田,国人唯一不变的是对中华传统思想的延续。
中秋夜晚,在四合院中央摆一张小园桌,呈上大如盘的月饼和村里人多少天来攒聚的瓜果,我们姐弟四人随奶奶身后,朝着那轮皓洁的明月,虔诚的祈祷,怀着一颗圣洁的心,只为远方的亲人,寄托深深的祝福,人应有真情实感,纯真才是美!祝愿今夜纯真的中秋情结,能成为我们美好的永久回忆。
3、娱乐:小品《中秋孔雀飞》表演者:周楠、任润雨、刘越等
将嫦娥与后羿的传说改编为搞笑版,现代化的故事,引发了全班同学的`爆笑。
4、朗诵中秋节诗词
贾斐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紧接着主持人领唱,全班同学合唱该诗词。
邢校铭:呤诗《嫦 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话剧《一切为了谁》表演者:党舒伟、周楠等
《一切为了谁》讲的是一个尽职的老师,一个爱而不负责任的父亲。其中有父亲给儿子的这样一封信:
孩子!
你我之间已有太多的隔阂,对不起,今年的生日我又无法陪你过了,倘若今日我留在家与你过生日,那学校那些学生该怎么办?要知道,我身上有太多的责任,我不仅仅是一个父亲更是一名教师。师者,育人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们每一个在我心中与你同样重要,也许这就是教师。中秋佳节,你最起码可以看到我,而那些无法回家的孩子们呢?他们看到的只有那轮孤单的明月,有的只是无尽的思念。我实在无法面对学生思家的那份黯然,那是一种揪心的痛。啊!孩子,原谅我,我不是一个好父亲,对不起,但我必须要当一个好教师,为了不愧于良心,不愧于教师二字。生日快乐!
爱你而不负责任的父亲
随着忧伤的音乐,和真情的演出。同学,老师们都流出了内心的泪,全体同学自发起立,(伴随着《爱的翅膀》的背景音乐)向我们的老师深情鞠躬,齐声高喊:“老师,您辛苦了。”随后齐唱《爱的翅膀》,使班会达到了高潮。
我们的爱是你的翅膀,给你穿越风雨的力量
你的微笑是我们的信仰,快乐忧伤有我们和你分享
我们的爱是你的翅膀,给你穿越风雨的力量
你的幸福是我们的愿望,一起打造一个属于你的天堂
6、老师“寄语”
解老师:看完你们的演出,我哭了,内心的泪止不住地往出流。确实让人感动,你们真的长大了,如此团结的班级体我很愿意为你们做些什么,如果你们在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帮忙,我不仅是你们的解老师,更是你们的解妈妈。
篇5: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八(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篇6:中秋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三、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四、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1、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2、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3、老师小结。
五、分享月饼。
活动反思:
“认识中秋节”这堂课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听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过节该吃月饼了,代表家人的团圆。
篇7:中秋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背景音乐、中秋故事、图画、月饼
四、活动过程:
中队长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中队长: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中队长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队长: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讲。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二、中秋佳节话月饼
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中队长:你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2、举办月饼宴
中队长: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三、中队辅导员总结
队员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篇8:感恩祖国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祖国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意义:
由于近来阅读了一本《感悟父爱》的书,于是想到了感恩,对比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大懂得感恩。所以,决定在班级举办这样一个主题班会。想以此来唤醒同学们心中那业已尘封的感恩的情结。
主持人:陈慧、肖磊
表演手段:小品,心得交流,舞蹈,手语歌表演等
设计理念: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及对成长过程中身边事件的感悟,学会感受关爱,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世上并不缺乏爱,而是缺乏能够体会爱的心灵,只要愿意用心灵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爱和关怀,从而萌发出感激之情。
班会流程:
主持人A:同学们、老师们,很高兴今天能够在此召开我们进入高三以来第一次主题班会。
主持人B:是啊!对了,我先来考考你,进入南中已经快三年了,你知道我们南中的校训是什么吗?
主持人A:这我当然知道啦!那就是:自尊、自强、自信心、诚实、守信、责任心和常怀感恩之心。
主持人B:没错,那么今天我们就对常怀感恩之心来展开讨论。
主持人AB:走进经典,体验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第一部分历史的见证
主持人A:出个问题考考你,听好了,什么人给你做可口的,自己吃剩下的;什么人给你买新的,自己穿旧的;什么人在训斥你的眼底充满爱意?
主持人B:我知道,这当然是父母啦。父母抚养子女的艰辛绝非含辛茹苦四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对子女的恩情也不止恩重如山那么简单。
支持人A:是啊,提起父母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主持人B:对,今天我们班几个颇具表演天赋的同学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改编自《左传》中的经典历史故事:
小品表演《郑伯克段于鄢》(演出:陈仲、张涛等)
主持人A:看了这个故事真是让人感动,怪不得左丘明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孝子不匮,永赐尔类来赞美颖考叔这样的孝子。
主持人B:确实,真正的孝道不止是关心自己的父母,而是用自己人性的光辉去感染他们的同类,甚至是人性即将泯灭的不肖子。
主持人A:不知道,我们的几位演员在排练这个历史故事的时候,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主持人B:下面就请两位主演的同学来发言,不知这次他们有什么高论。
学生就表演历史剧的心得进行交流(发言人:表演学生)
主持人A:中国的'史书真是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这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看来我们都得好好学习历史,充分挖掘一下这笔文化宝藏。
主持人B:说起历史,我忽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知道孺子牛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吗?
主持人A:啊呀,这句诗人人都会背,不过这个典故真是没什么人知道。
主持人B:告诉你吧,这个典故也出自《左传》,说得是齐景公为了哄自己的儿子,甘愿给他当牛,嘴里衔着一条绳子,让幼子牵者走。他的儿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齐景公因此连牙齿也被磕掉了,后世就用甘愿当孺子牛表现父母对儿女无条件的爱。
主持人A:真是长见识了,不过现在孺子牛大多用来形容老师了,好象这个词语还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大教师代名词之一呢!
主持人B:确实很贴切,父母的恩情最深最重,没齿难忘,可是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不仅有父母,更有许多为我们耕耘和奉献的人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班主任工作 )他们象红烛般照亮所有人的生命和前路。从小学到高中,想必在这十年的光阴,大家对自己的老师都会有着特殊的感情。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他们的故事或者感想。
第二部分心情故事
学生访谈《心情故事》(陈琳等、穿插学生自编的新疆舞表演)
主持人A:同学们,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可以有父母的疼爱,师长的教导,同学的友爱及社会的关爱。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有幸能够坐在七中宽敞舒适的教学大楼里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接受一流的教育。
主持人B:作为一名苏南发达城市中学生,我们更应感到庆幸,庆幸可以生长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中。庆幸在这样一个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对外文化都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中的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我们,不应该感恩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幸的人,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请听陆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故事。
第三部分学会感恩
演说《感恩社会》(黄英、陆凌燕等)
手语舞《感恩的心》(张燕等)
主持人A和B:我们想说一声谢谢送给父母,送一句您辛苦了给老师,道一语感激给社会,张开双手,我们放飞我们的爱心;握拢手心,我们收起爱的礼物。
双手捧满关爱的我们,该如何感恩?我们用歌声,小品、朗诵来表达。我们用心用眼来发现;我们用行动用微笑来回报。
主持人A:在结束之前,请我们的班主任裴老师来点评我们这一次的班会。
第四部分名师点评
班主任点评及发言《爱需要用心来体会》
主持人B:确实,这次的节目都是同学们用心体会出来的成果,只要我们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一份感动。
主持人A和B:高三(4)班用心体会感恩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主任点评及致辞:
看到这次班会能够成功结束,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次班会的策划和排练都是同学们用心来完成的。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在排练节目的同时,也把心灵沉浸到节目当中,所以你们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过去的你们往往忙于课堂学习,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之间疲于奔命,对书本渐渐厌烦,对生活渐渐变得木然,这决不是学校教育要达到的效果。今天,我们创造出这个美丽的情境,就是为了让你们重新感受心灵的悸动,让你们在繁忙的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强有力的爱的脉动。在这次的活动中,你们从尘封泛黄的书页中体会到了感动;你们从过去平凡无奇的生活琐事中体会到了感动;你们还从广阔无垠的陌生人海中体会到了感动,这都是你们用心的结果。罗丹说过世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的是世上并不缺乏爱,而是缺乏能够感受爱的心。只要你能够敞开心扉,就能从极北的冰层下感受到爱的潜流;只要你敞开心扉,就能让这爱的春潮破冰而出;只要你敞开心扉,你就能看到无数爱的细流最终汇成幸福的海洋
学生的生活圈子是狭小的,你们能接触到的除了书本之外,就是父母师长。有人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充满了恐惧,因为传闻那里是情感的荒原戈壁。不要害怕,只要你心中有爱,一定能在茫茫黑夜中看到绚丽的极光,也能让情感的海市蜃楼变成真实的爱的绿洲。你能从无数微茫的小事中体验到萌动的感激之情,因为你有一颗懂爱的心在跳动。
篇9: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活动使学生心中有祖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二、活动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祖国历史和现在的资料。
2挑选主持人。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祖国多么神圣的名字。祖国!我们可爱的母亲!我们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而骄傲,我们为拥有这样伟大的祖国而自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书法我们的爱国情怀吧!我宣布《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 现在开始。
2、主持人(甲)轻轻打开地图,我第一眼看到了彩色的中国,望着她,我的思绪回到了历史的年轮里。首先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祖国的历史。有请?美婷。
3、?XX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朗诵诗歌《祖国,我爱你》
4、主持人(乙)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我们倍感骄傲,那第二小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有请周XX。
5、周XX展示他们的.资料,并进行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6、主持人(甲)我们为祖国历史的辉煌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痛心,中国人民为了祖国的复兴经历了多少年的浴血奋战呀,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纪元,东方巨龙腾飞了。请听何XX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7、何XX进行朗诵。
8、主持人(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怎么能不为之自豪呢?第四小组也要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下面请欣赏第四小组带给我们的诗朗诵《给亲爱的祖国》。
9、第四小组进行朗诵
10、主持人(甲)今天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祖国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去开创,有请第五小组,看看他们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11、第五小组齐唱歌曲《中国心》。
12、主持人(合)今天我们重温了历史,热情讴歌了祖国的辉煌成就,作为中华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开创,最后让我们齐声朗诵《中华少年》来表达我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坚定决心吧。
13、学生大声朗诵诗歌《中华少年》。
篇10: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欢乐中认识祖国的版图、首都、天安门及知道其地理位置;认识到凡是中国人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提高民族族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活动准备
1)复习语文、思想品德及各科中有关内容。
2)国歌、队歌
3)“国旗”拼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分解字4套。
4)相关节目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中国版图,宣布主题班会——“祖国在我心中”
2 “看谁拼得又快又准”竞赛——用字卡拼出祖国的全称。
A竞赛
B 颁奖
C 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知识竞赛
(主持A):现在,我想考考大家对我们祖国了解多少,马上进行知识竞赛
(主持B):宣布竞赛规则:竞赛题目共4题为抢答题.每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5分.
A 竞赛活动
B 观看表演
C 颁奖
4 游戏《跑到北京去》
5舞蹈《我爱北京天安门》
6 认识国旗,讲出国旗的含义
1)国旗旗面的红色表示什么?
2)国旗上面有几颗星?大的表示什么?小的呢?
3)拼图游戏
7 小队朗诵《国旗国旗我爱你》
8 国徽的认识
9 集体朗诵《国徽》
小结:我们是祖国的小主人,我们爱祖国!(学生齐读)
10 集体表演《娃哈哈》结束活动。
【实用的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3篇】
篇11: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准备
1、结合语文课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的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包括文字素材和影像素材。
2、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秀英古炮台,充分地感受志士的爱国情怀。
3、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份“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的设计稿,并且按照自己的设计安排同学参与节目,并要求整个活动不能超出15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的导入:“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人类所有道德中最崇高最神圣的美德。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优秀儿女为祖国流血献身。这一节课,咱们就来充分地感受这一种最高尚的情感。
2、抽取三位同学分别主持。以下为王海燕同学的主持稿:
3、请同学们对三位同学的主持做出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教师小结:通过三位同学对“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的主持,我们了解了许多爱国志士的爱国事迹,也从不同的作品里头感受到大家对爱国行为的敬仰,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愿我们也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一分贡献。
活动设计说明
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学生搜集、筛选素材的能力,策划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应变的能力,与同学合作的能力,评判的能力等。同时也是课内外知识融合的体现。
篇12: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准备
1、结合语文课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的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包括文字素材和影像素材。
2、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秀英古炮台,充分地感受志士的爱国情怀。
3、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份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的设计稿,并且按照自己的设计安排同学参与节目,并要求整个活动不能超出15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的导入: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人类所有道德中最崇高最神圣的美德。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优秀儿女为祖国流血献身。这一节课,咱们就来充分地感受这一种最高尚的情感。
2、抽取三位同学分别主持。以下为王海燕同学的主持稿。
3、请同学们对三位同学的主持做出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教师小结:通过三位同学对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的.主持,我们了解了许多爱国志士的爱国事迹,也从不同的作品里头感受到大家对爱国行为的敬仰,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愿我们也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一分贡献。
活动设计说明
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学生搜集、筛选素材的能力,策划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应变的能力,与同学合作的能力,评判的能力等。同时也是课内外知识融合的体现。
【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相关文章:
3.主题班会教案
4.班会主题教案
8.学会主题班会教案
10.高中主题班会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