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 教案
“Vicky838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视图 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视图 教案,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视图 教案
视图 教案
竞业园学校教学方案 授课 年级 初三 学科 数学 主题 视图 任课教师 张晓芳 课型 综合解决课 课时 1 授课 日期 11月8日 教材 分析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内容的继续学习和深化。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的有关经验,本章进一步对特殊的几何体――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进行识别并能画出其三种视图。而视图与平行投影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特殊位置下物体的投影便是物体的三种视图,所以,本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可由各种实物的形状而想像出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形,能画出这些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并能实现这些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是空间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于实物,先让学生抽象出其几何体,然后再尝试画出其三种视图。 学情 分析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意识,对于视图部分的学习有一定基础,学习兴趣浓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也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偏差学习吃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仅限于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和实践活动,激发对视图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 难点 1.几何体三视图的规范画法。 2.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转化。 关键 问题 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转化 教学 准备 《问题生成――评价单》 《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 序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 2 分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一句诗,它蕴含了数学上的什么知识点呢? 激情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诗句的`含义及蕴含的知识点。 积极思考回答,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状态 二、展示目标,达成共识 1 分钟 创设目标情景,学生学有目标,追有方向。 组织学生读训练单上的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快速阅读师给定的目标,补充自己预习时制定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自学文本,生成问题 8 分钟 创设自学情景,学生深入研究课本,找出问题。 1.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引领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读文本,寻求答案。 2.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3.指导学生记录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1.根据要求快速浏览引领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读文本,寻求答案。 2. 记录自己读书的新收获和仍不明白的问题。 四、小组交流,解答疑惑 10分钟 创设交流情景,学生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1.组织学生快速交流引领问题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各组及时把本组生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巡视、参与各组的交流,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3.指导学生记录小组的问题。 1.根据要求快速交流引领问题,形成明确的答案,思路,方法。 2. 选出到黑板书写本组问题的同学,其他同学浏览其他小组的问题,并积极交流,寻求答案,思路,方法,争取实现拓展,能展讲的理顺思路,做好准备。 3.各组积极展讲,其他组的同学积极补充、质疑。 五、问题训练,提升能力 15分钟 创设竞争情景,学生争相板演,展示思路、方法。 1.组织学生完成训练题,要求认真审题,规范作图,规范书写,明确思路。 2.巡视,批阅,及时指导个辅。 1. 认真审题,规范解答,明确思路。 2. 积极展讲、质疑,及时记录和补充。 六、问题归纳 合作评价 5 分钟 创设归纳情景,学生从知识、方法总结。 1.组织学生回扣目标,总结收获,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2.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 1.回忆本节内容,实现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2.做好组内互评和学科长评价。 课外 拓展 某工厂要加工一批密封罐,设计者给出了密封罐的三视图(如下图),请你按照三视图确定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 板 书 设 计 4.1视图 一、视图的分类 二、画视图应注意的问题篇2:视图 教案
视图 教案
济阳县竞业园学校课堂教案(试行) ____年级 授课年级 初三 学科 数学 课题 视图 任课教师 张晓芳 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时间、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等) 四、小组交流,解答疑惑(15分钟) 师:1.组织学生快速交流引领问题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各组及时把本组生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巡视、参与各组的交流,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3.指导学生记录小组的问题。 4.引领各组积极展讲。 生:1.根据要求快速交流引领问题,形成明确的答案,思路,方法。 2. 选出到黑板书写本组问题的同学,其他同学浏览其他小组的问题,并积极交流,寻求答案,思路,方法,争取实现拓展,能展讲的理顺思路,做好准备。 3.各组积极展讲。 你的小组问题是: 预计问题: 1.画三视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三视图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五、问题训练,提升能力(12分钟) 师:1.组织学生完成训练题,要求认真审题,规范作图,规范书写,明确思路。 2.巡视,批阅,及时指导个辅。 生:1. 认真审题,规范解答,明确思路。 2.板演第6,7,8题 六、小组讨论,合作评价(5分钟) 师:1.组织学生交流训练题,总结思路,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2.巡视,指导。 生:1. 积极交流,明确各题的思路方法,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2.评价板演,积极展讲。 七、问题归纳,知识概括(5分钟) 师:1.回扣目标,总结收获,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2.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 生:1.回忆本节内容,实现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2.做好组内互评和学科长评价。 自我评价 备课组长评价 年级评价 课型 综合解决课 课时 1 授课日期 10月25日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技能目标: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仅限于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交流和实践活动,激发对视图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1.几何体三视图的规范画法。 2.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a)朗读讨论法(b)“六字诀”读书法(c)质疑点拨法(d)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时间、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一句诗,它蕴含了数学上的什么知识点呢? 生:认真听,认真思考,积极作答。 二、展示目标,达成共识(时间1分钟) 师:组织学生读训练单上的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生:快速阅读师给定的目标,补充自己预习时制定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自学文本,生成问题(5分钟) 师:1.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引领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读文本,寻求答案。 2.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3.指导学生记录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生:1.根据要求快速浏览引领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读文本,寻求答案。 2. 记录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篇3:组合体视图 教案
组合体视图 教案
教学要求:1、了解读图的基本要领一: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2、掌握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在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及在读图中的实际应用 教 具:挂图:“轴承座的.读图步骤” 教学方法:讲练法等 教学课时:2节 教学反馈:读组合体视图的目的是为以后读零件图提供方法。讲课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一个图框为一体的概念,具有能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几何体,又能把它们再组合为一个整体达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顾:画图和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培养读图能力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画图是将空间的物体形状在平面上绘制成视图,而读图则是根据已画出的视图,运用投影规律,对物体空间形状进行分析、判断、想象的过程,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二、新课教学内容 (一)读图的基本要领 1、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视图是由图线和线框组成的,弄清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对读图有很大帮助。(举例讲解) (1)视图中的每个封闭线框可以是 a)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 b)孔的投影。 主视图上的线框A、B、C是平面的投影,线框D是平面与圆柱面相切形成的组合面的投影,主、俯视图中大、小两个圆线框分别是大小两个孔的投影。 2、熟练牢记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总结如下) 二个矩形一个圆为圆柱; 两个矩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为直角三棱柱。 三个长方形为长方体。 两个若干个矩形线框一个多边形为棱柱; 二个三角形一个圆为圆锥; 两个若干个三角形线框一个多边形为棱锥; 二个梯形一个同心圆为圆台。 两个梯形一个同心矩形为四棱台。 三个等径圆为球。 三、小结 1、读图的基本要领一: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2、总结例题,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及在读图中的实际应用。 四、布置作业习题集P47、2、3、4;48、50篇4:其他教案-幻灯片中的视图
课 题 | 幻灯片中的视图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 认识ppt中的视图 | |
能力 | 利用视图更好的设置幻灯片 | ||
德育 | 通过计算机的学习,掌握更多科学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认识ppt中的视图 难点: | ||
课时安排与准备: | 1课时。 | ||
教学方法: | 先演示后操作 | ||
教 具 | 计算机 | ||
教 学 过 程 | 引入新课 powerpoint提供了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页视图和幻灯片放映视图。 下面详细解释一下以上几种视图 普通视图 普通视图包含三种窗格:大纲窗格、幻灯片窗格和备注窗格。这些窗格使得用户可以在同一位置使用演示文稿的各种特征。拖动窗格边框可调整不同窗格的大小。 幻灯片视图 在幻灯片窗格中,可以查看每张幻灯片中的文本外观。可以在单张幻灯片中添加图形、影片和声音,并创建超级链接以及向其中添加动画或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显示所有文稿中全部幻灯片的放小图像。 备注视图 备注窗格使得用户可以添加与观众共享的演说者备注或信息。如果需要在备注中含有图形,必须向备注页视图中添加备注。 在以 Web 页保存演示文稿时,也存在这三种窗格。唯一区别就是大纲窗格中显示有目录,这样用户可以在演示文稿之中漫游。 三、练一练:利用视图制作幻灯片 四、交流心得:: 五、小结、质疑: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 |
篇5:机械制图教案:§5-8 补视图和补缺线2
机械制图教案:§5-8 补视图和补缺线(2)
教学时数:2学时 课 题:§5-8 补视图和补缺线(2) 教学目标: 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补缺线。 教学重点: 利用形体分析法补视图、线面分析法补缺线。 教学难点: 两种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 具: 挂图、模型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看懂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讲授新课) §5-8 补视图和补缺线 二、补缺线 补缺线的主要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分析已知视图并补全图中遗漏的图线,使视图表达完整、正确。 例1:如图5-21a所示,已知支座的三个视图,补画主、左两图中的缺线。 解:形体分析:支座可看成是由一圆柱底板Ⅰ与一圆筒Ⅱ叠加组合后,又经切割而成。 (1)从俯视图中可知,圆柱底板Ⅰ的前后各有一方槽,且中间有一圆孔,所以须补画出在主视图与左视图中应有的图线。 (2)从俯、左视图中可知,圆筒Ⅱ前后分别铣切有正平面,故须补全主视图中应有的.图线;又由于圆筒Ⅱ有一通孔,所以也须补画出左视图中的圆筒内孔虚线。 (3)补齐所缺图线,完成其三视图。 例2:根据轴测图补画三视图中的缺线。 补完缺线的三视图为: 例3:根据已知视图想象物体形状,补全视图中遗漏的线。(主视图不补线)。 (巩固练习)习题集P72 6 (2)习题集P74 7 (4) (课堂小结) 1、补缺线的方法。 2、补缺线的步骤以及有关注意点。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习题集 P72 P73 课后作业:习题集 P74 教后感:【视图 教案】相关文章:
7.教案
8.曹冲称象教案
9.《时分秒》教案
10.燕子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