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土壤学试题

土壤学试题

2022-05-30 07:02: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igficti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土壤学试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土壤学试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土壤学试题

篇1: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1. 尿素、氯化铵不宜作(追肥).

2. 对无结构的挖垫土壤进行改良,最好施用( 堆肥 ).

3. 杜鹃、山茶、兰花、凤梨对养分需要属( 少肥 )花卉.

4. 土壤腐殖化程度强,其不良后果是导致土壤(养分积累少).

5. 当填充物在填补树洞边缘时,填充物应(低于韧皮部 ).

6. 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影响植物对(磷)的吸收.

7. 下列常见化学肥料中,(磷酸二氢钾)为复合肥料.

8. 下列氮肥中,(硝酸铵)属生理碱性肥料.

9. 五星花是茜草科的耐热性花卉,其主要繁殖方法是(播种 ).

10. 磷肥有效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流失).

11. 下列营养元素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s).

12. 土壤微生物中耐酸性较强的是(土壤真菌).

13. 为减少磷酸亚铁被土壤固定,可与(泥炭或有机肥)混合施用.

14. 根据测定土壤的(电导度),可以大致推断土壤中氮的含量.

15. 下列花卉中耐热性最弱的花卉是(欧洲报春)

16. 在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中,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还原转给(非生物成分)而形成循环..

17. 露地用地膜覆盖,其土壤属于(非淋溶、非聚积型).

18. 下列氮肥中,(尿素)属生理酸性肥料.

19. 晚香玉为春植球根,不耐寒,喜温湿气候,其主要用途是(切花).

20. 以观花为主的植物,在花芽分化期应多施(磷肥).

21. (花叶芋)是以观赏叶片为主的球根花卉.

22. 风信子在观赏应用时同中国水仙的类似特点为(水养)

23. 植物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适合于(磷)的.pH值,其他营养元素也是基本足够的.

24. 施用锌肥时,如果与(尿素)适宜配合,效果更好.

25. 单位体积固体颗粒(不包括孔隙)的干重称(土壤比重).

26. 铵态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流失与挥发).

27.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种类丰富,下列常见的栽培种类中花色最丰富的是(欧洲报春).

28. 氮肥施用量过多,会导致植物(徒长 ).

29. 豆科绿肥在(盛花至初荚期)翻压人土最为适宜.

30. 以下几种介质中持水性能最强的是(木屑 ).

31. 土壤内物质和能量存在状况及其被植物利用转化程度称为(土壤肥力).

32.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花卉种类丰富,其中以观叶为主的是(彩纹秋海棠).

33. 以下几种介质中通气性能最好的是(陶粒).

34. 上海土壤类型中,分布最广且耕性较好的是(黄泥沙).

35. 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称为复合肥,下列肥料中的(磷酸铵)属于复合肥.

36. 大多数园林植物适宜孔隙度的范围是(50-60%).

37. 为减少饼肥在腐熟时的臭味和氮的损失,同时增加营养可在饼肥中加入(磷酸亚铁).

38. 在下列氮肥中,(硝酸钠)属生理中性肥料.

39. 土壤真菌的营养类型为(异养型).

篇2: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美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带领和教导。

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

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1.认知实习实习心得体会

2.实习心得体会

3.推荐实习护士实习心得体会

4.关于实习生实习心得体会

5.实习生实习心得体会

6.关于实习生的实习心得体会3篇

7.关于小学实习心得体会

8.产房实习心得体会

9.会计实习心得体会800字

10.新闻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篇3: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前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 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 (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 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平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 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41.652’ 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观测点五(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二):宁岗至井冈山319国道旁海拔7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8.865’ 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篇4:土壤学专业英文简历

土壤学专业英文简历模板

下面本站为大家推荐一份土壤学专业的简历模板,请看

Name yjbys Sex Male Ethnic Han

Date of Birth Year November political landscape members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lege enrollment and graduation time. 9 - . 7

Name Landscape Design family of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Degree (4 years) to train the way the 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undergraduate degree

Telephone E-mail

Garden art and design to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of soil science geology

Computer

Skills • be able to master and use the AutoCAD, Photoshop, and preliminary master 3dmax and other professional graphics software garden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 Proficiency in Windows a variety of operating platforms, and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maintenance capabilities.

• proficient use of the Office suite of software for modern office, especially Word, Excel,.

Practice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April 2022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schools to teach to Kunming for a one-month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Internship period to visit and survey the outskirts of Kunming, the many scenic spots, such as the Kunming World Expo, the Golden Temple Scenic Area, Grand View Park, Black Dragon Pool Park and so on. The internship process in addition to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parks and scenic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understand, learn their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future work. Jiahe Yu Mau district planning,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in the usual process of learn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ual project, the Qijiang a pedestrian street design, resort planning of Sugar & Wine Co., Ltd. of Chongqing Jiulongpo, Chongqing Chunfei industrial round animal medicine factory green design .

• social practice: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school called Summer intelligence Township activities

篇5:土壤学实习报告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观测点六(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三):黄洋界西北坡319国道旁海拔1248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7.453’ 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观测点七(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四):黄洋界东南坡319国道傍海拔925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 N26°34.941’ 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观测点八(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五):大院农场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 N26°24.347’ 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 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 N26°24.886’ 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 鹿原镇公路旁海拔245m处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 N26°22.970’ 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33.097’ 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53.530’ 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

二、实习内容与分析

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 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 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三、个人总结与建议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篇6: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

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

2.成土因素:

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

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

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

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

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

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

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

黄土:黄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野外土壤剖面观测与描述指南

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

土壤层次:

名称:指发生学层次名称

代号 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

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 单位:厘米

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 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

颜色:按照图示描述

质地:用搓试法判断

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

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

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

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

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

11.障碍因素:对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说明障碍因素类型和严重性.

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层次为基本单元,从上向下逐层描述.

土壤形态观察与分析

一.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主要由白,黑,红,黄四色来组成,白色来自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和钙镁盐类.黑色主要来自腐殖质,还有铁,锰化合物,磁铁矿,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等.红黄色来源于水化程度不同的氧化铁,如

褐铁矿2Fe2O3 3H2O 黄棕色褐色 Fe2O3 nH2O

黄针铁矿 Fe2O3 2H2O 全黄,棕黄色

针铁矿 Fe2O3 H2O 黄棕,棕黑色

红褐铁矿 2Fe2O3 H2O 红至棕红色

赤铁矿 Fe2O3 红色,樱桃红

Fe3(PO4)2 3H2O 蓝色 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

MnO2 软锰矿 黑色,深灰,铁灰.

Fe3O4(Fe2O3 FeO)磁铁矿 铁黑色

FeCO3 菱铁矿 兰深色

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

代号

名称

成 分

存在的土层

相近的颜色

1

腐殖质,碳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

灰黑,暗灰

2

1+3

灰色森林土,白浆土的表层

浅灰色,淡灰色

3

高岭土SiO2,CaCO3,CaSO4

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

灰白

4

含水氧化铁

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

浅黄

5

氧化铁(Fe2O3)

红壤B层

橙红,红棕

6

1+5

栗土及褐色土各层

褐色

7

1+4+5

棕壤的B层

黄棕

8

灰棕

2+7

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

棕灰

9

暗棕

1+7

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

棕黑

10

青灰

Fe+++3

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

灰绿灰色

鉴别土壤颜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为主,灰色为次.并注明占优势的颜色和斑杂的颜色.土壤湿时色深,干时色浅;土壤质地粗时色浅,细时色深;有结构的色深,粉碎后色浅;光线强弱反应的色也不一致,在观察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尽力做到标准统一.

二.土壤结构

注意结构的大小,形状,光泽,坚韧力,结持力,结构内外的颜色等.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见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结构在野外条件下可以视为无结构.

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

类别

结构特征

农业性状

备注

粒状

近圆形,表面较圆滑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团块状

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核状

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

坚实,扎不下根

淀积层

片状

水平分布如片

通透性差

白浆层,脱硅层

鳞片状

成片,但不呈水平

不良

犁底层

块状

近方形土块

易跑墒,难出苗

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

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

极不良

碱土

棱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明显

三.新生体

新生体的形状有: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

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四.土壤湿度

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

湿 用手挤压土壤出水

潮 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

润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

五.土壤坚实度 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

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

很坚实 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坚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紧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

稍紧实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

稍松 轻轻一压,土即散开

六.土壤质地

在田间用手测试法确定,再根据室内分析检查对照.田间鉴别方法参照表3.

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

质地名称

质 地 特 征

干 试

砂土

不能成片

不成土块

砂壤土

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

轻压即碎

轻壤土

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

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

中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较难压碎

重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

很难压碎

粘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

七.植物根:

根的多少分为4级

(1)很多 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

(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

(3)少 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

(4)极少 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

根的粗细分4级

(1)极粗 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

(2)粗 根的直径3~10毫米

(3)细 根的直径0.6~3毫米

(4)极细 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

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

八.层次过渡情况

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

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

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

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

碳酸盐含量(%)

可听到

可见到

级别

<0.1

0.5

模糊极弱的声音

极弱

1.0

声音弱而不很清楚

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

2.0

明显地听到声音

弱气泡反应

5.0

容易听到音响

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

10.0

容易听到音响

泡沫高大7毫米

极强

要记载泡沫反应的强弱反应的强弱,起止深度,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注意不要将滴过盐酸的土壤取作样品.

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十.pH

怎样识别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

五,看土壤裂纹.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

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不易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七,看田水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气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八,看夜潮现象 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九,看保肥供肥能力 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为瘦土.

十,看指示植物. 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菜,黄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年毛草,鸭舌草,野荸荠,三棱草,青葫苔,茅草,野兰花,野胡葱和老鸦蒜等土壤为瘦土.

十一,看指示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蝗,大蚂蚁等的为瘦土.

附件:

土壤学教学实习分组及命名情况

组号

组 名

组 长

组 员

1

土组

于雄胜

胡海燕,田莲桂,管芜萌,柳瑞旗,陈 凯,

2

黑垆土组

吴 健

赵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陈东风,孟祥登

3

黄土组

张 洋

赵 淳,陈 秦,李 超,龙 海,杨立峰

4

潮土组

高井刚

杨丽慧,王 媛,汪羽宁,张育林,毛文雄

5

淋溶褐土组

张 宏

尤 楠,魏 样,梁艳茹,李志江,高洪武

6

蒙金土组

樊 琳

王 芳,牛赵群,徐荣险,程正良,南雄雄

7

钙化过程组

乔小琳

孙 然,徐洪敏,陈晓燕,张 鹏,许成川

8

粘化过程组

段 敏

吴 妍,段春梅,杨学伦,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

9

氧化还原组

胡顺利

付成蕾,孙盼盼,秦宝军,王毅栋,黄先兵

10

锈纹锈斑组

孙文义

贾文燕,毛文娟,杨瑜琪,李亚芳,石生伟,莫成军

表5.土壤剖面记载表

剖面编号

地点

土壤名称

地形

地下水位

成土母质

侵蚀情况

排灌情况

农用地状况

石灰反应深度和特点

施肥情况

剖面示意图

层次

深度(cm)

颜色

湿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新生体

植物根系

层次过渡

土壤农业生产性状综合评定:

调查人: 年 月 日

篇7: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5月7日,对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会盟镇的土壤及园林用石、苗圃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5月5、6、8、9日为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时间:

指导老师: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一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一天,路线是:学校孟津县平乐镇孟津县会盟镇--孟津黄河大桥--洛阳奇石交易中心--洛阳一苗圃园。在上午,我们挖掘了两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获益匪浅。

原始记录:

地点一:孟津县平乐镇一田地边

时间:

基本特点:褐土,坡度约15度。

基本属性与剖面特征:土壤发生层次明显,上部为深厚的熟化层,中部为黏化层,下部为钙积层。土体结构为上虚下实,表层粒状,下层多为棱状与拟柱状结构或块状结构。土壤呈微碱反应,PH值7.0-8.0.新土石灰反应明显, 老土不明显。黏化现象明显,再黏化层往往有铁锰胶膜,结核等新生体出现。土壤通透性良好,总孔度50%左右,大小孔隙比例适当,供肥保肥性能良好。

地点二: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黄河大桥

时间:205月5日上午

土壤类型:潮土

基本特点:土层深厚,质地层次明显,中间有明显的夹层。土层上部为砂壤,下部为沙层。表层有明显较多的红褐色锈斑绣纹,红色的角膜。下层有较多的青灰色低价氧化物。

剖面位置;孟津黄河公路大桥东50米黄河南。

地点三:洛阳奇石交易中心

时间:

洛阳奇石宝典。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具有观赏、收藏及科研价值。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观赏奇石,要讲究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十二个方面,更主要是要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并进而影响到海外诸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赏石渐成国际潮流。据统计,全世界至少有万天然奇石爱好者,并成立了国际爱石协会,国际自然艺术石爱好者协会等国际性赏石团体。 奇石溯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当武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定向现代文明,直至久远的未来。古今一切利用石头的行为及其理论,就构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石文化现象不分古今、中外,是全人类所共有的。

一、假山用石

(一)湖石

湖石即太湖石,因原产太湖而得名,实际上是经过风化的石灰岩,呈灰白色,在我国分布很广。湖石经风化溶蚀后,色泽光洁润腻造型美,线条浑圆而柔和,给人以纤秀优雅之美感。湖石因色泽、纹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又分为:

1.太湖石 原产苏州太湖西山,质坚而脆。由于风浪或地下水的溶融作用,形成美观的纹理及“弹子窝”等,观赏价值较高。还有宜兴石、龙潭石、青龙石与太湖石相近。

济南有一种少洞穴、多坚纹、形体顽夯的湖石称仲宫石,豹突泉、黑虎泉都是用这种湖石叠成假山。

2.房山石 产于北京房山,也是石灰岩。但因红色山上的作用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也称北太湖石。

3.英石 原产广东英德县一带,质坚特脆,用手指弹有较响的共鸣声。淡青灰色,有的间有白脉笼络,多为中小形体。分为白英、灰英和黑英,灰英居多,白英、黑英均甚罕见。

4.灵壁石 原产安徽省灵壁县。石产土中,常沾满赤泥,刮洗方显本色。手指弹也有共鸣声。石形干变万化,常要借人工全其美。

5.宣石 产于安徽宁国县。有积雪般的外貌,也有带赤黄色者。要刷净方见其质,故越旧越白

(二 )黄石

是一种带橙黄颜色的细砂岩。产地很多,以江苏常熟虞山的为著名。其石形体顽夯,见棱见角,节理面近乎垂直,雄浑沉实。

(三)青石

青石是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产于北京西郊洪山口一带。节理不像黄石规整,形体多呈片状,故又称青云片,在北京较多见。

(四)石笋石

外形修长如竹笋的一类山石的总称。产地很广,石藏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又分:白果笋,青灰色的细岩中沉积了一些卵石,尤如白果嵌在其中;乌炭笋,是一种乌黑似炭的石笋;慧笋,是一种青灰色或灰青色石笋;钟乳石笋,是经熔融的石灰岩钟乳石倒置。

盆景用石

山石盆景的用石主要从种类、质地、纹理、神态、形状、色泽进行选择。我国岩石种类繁多,适宜制作盆景的岩石也很丰富。现常用制作盆景的岩石有30余种。多以产地、外形、加工难易等命名,与岩石学上的名称不相一致。

(一)软石

这类岩石便于加工,吸水性强,易生长植物。缺点是怕冰冻风化,软硬不均匀,有的有硬石块,有的太疏松。主要有:

1.砂积石 即上水石或称石灰华。产于石灰岩地区。当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沿石灰岩缝隙下渗时,不断溶解碳酸钙,当这种水进入平坦地段,水流速度减缓,水分蒸发,碳酸钙和泥沙胶结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形成一定厚度的砂积石。其中常有泥沙、砂石、植物残体,由于雨水继续溶蚀,植物腐烂,常形成芦管、孔穴等构造。由于自然的差异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砂积石,如芦管石、粗砂积、细砂积、硬砂积等各有特色。砂积石有灰白色、棕黄色、土黄色等。除石灰岩外,有些钙质砂岩在河床上经河水长期冲刷也能形成砂积石。

砂积石产地以安徽、浙江、江苏、江西、云南、四川等雨水充沛的石灰岩地区为好。

2.石珊瑚 又称海母石,是一种生物石灰岩,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虫是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腔肠动物,个体小,喜群居,繁殖快,死亡后表面附生新的珊瑚虫,如此不断交替,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海水下面的珊瑚礁。一旦露出水面就形成珊瑚岛。盆景中的石珊瑚是六射珊瑚,白色,含石灰质,水分多,不易干燥,盐分含量较多,需要淋洗盐分后才能适宜植物生长。

3.浮石 盆景常用的浮石有两种:

(1)玄武岩浮石 玄武岩中比重小于1的能浮于水中称浮石。颜色有黑色、暗绿色、红棕色等。组成矿物为隐晶质。

(2)沸石浮石 火山喷发后期,大量灼热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冲天而出,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加快冷凝,形成不同圆形及丝状气孔的疏松物。能浮于水面,颜色有灰黑色、灰黄色等,易于加工。

4.鸡骨石 是含有硫化物的石灰岩露出地壳经流水等化学溶蚀作用,将硫化物、方解石带走,形成不规则孔隙,骨架是硅质的,孔隙中含有泥沙。其颜色、纹理很像鸡骨髓,故称鸡骨石,其骨架较脆,不易加工。有棕红色、土黄色、白色、红褐色等。

(二)硬石

硬石硬度大,加工困难,一般只采用天然形态,吸水困难,种植植物要精心护养。硬石天然形态持久,神态是软石难以达到的,是山水盆景中较高级的石种。

1.硅化木 又称树化石。在地壳变动时将大片树木陷于地下,在成煤条件不够时,树中的碳元素逐渐被SiO2所代替,变成十分坚硬的氧化硅。有黑色、棕红色、棕黄色等。又可分为竹化石、松化石、柏化石等。质坚而脆,加工困难,一般只取天然形态。

2.斧劈石 含泥质的石灰岩,水平层理明显,有浅灰色、深灰色、土黄色等。可呈片状、丝状等断裂,如夹有白色方解石、白云石带,可选作雪山、瀑布用石料。产地有江苏常州地区、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以常州产最佳。 硬石还有英石、石笋石、钟乳石等如前所述。

除假山、盆景外,园林中的石雕艺术多为纯白色大理

岩,有的为白色隐晶质石灰岩。园路常用卵石铺成各种图案。卵石即各种岩石在海边、江边、河床上的无棱

角、似卵圆形的石蛋。由各种石灰岩、砾岩、砂岩、岩浆岩、变质岩等形成的。台阶、栏杆等用石不一,多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片麻岩等。

从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认识了一些园林用石,怎样去用想象的思维去欣赏奇石。

地点四:洛阳一苗圃园

时间:年5月7日下午

盆景用土;蛭石、泥炭、珍珠岩、陶粒、青苔、扦插牛粪稻壳

实习内容总结与分

褐土:为河南第二大土壤,主要分布于豫西北黄土丘陵及潜山丘陵,南以伏牛山北坡坡麓,北以太行山东南麓为界,东北以京广线为界,西达省境。

环境条件;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温13.5--14.6度。年降水量:640--805.2毫米。

地形:潜山丘陵,阶地,缓岗等地形部位上。

主要为农业用土,成土母质为黄土母质,山地为岩石风化物。

植被:中生绿阔叶林为主,并有旱生林与灌丛,代表树种有侧柏、辽宁栎,灌丛有黄栌、荆条、酸枣等。

褐土与碳酸钙反应明显,钙镁丰富。

影响农业主要因素:干旱(灌溉、降水)、水土流失(粘化过程、钙化过程),旱耕熟化。

措施;1.水土保持,2.发展灌溉与防旱保墒相结合,3.合理耕作,4.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潮土:河南第一大土壤。位于豫东黄淮海冲积平原,西以京广线为界与褐土相接,南以淮河干线为界与水稻土相接,东和西达省境,与安徽、山东、河北三省潮土接壤。

主要母质为河流沙冲积母质即冲积母质。地下水为降水,土层深厚,质地层次明显,中间有明显的夹层,上部为砂壤,下部为明显的沙层,表层有较多的红褐色锈斑锈纹,红褐色角膜,下层有较多青灰色的低价氧化物。主要地形,平原。

人为活动是加速土壤侵蚀的因素。人类对坡地的开发利用以粗放式经营为主,长期以来沿用的陡坡开荒、毁林(草) 开荒、乱砍滥伐森林植被以及其它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加剧了坡地土壤侵蚀。径流小区试验证明,有的坡地开垦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比自然裸地还要严重,特别是经常顺坡种植的旱坡地,由于人为松耕,使土壤侵蚀比自然裸露坡地增加10 倍左右。

应该怎样治理呢?

其方法可以借鉴广州火炉山和中山五桂山的治理方法,具体如下:

A、防治原则: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③治理措施与农业生产措施相结合。④治理与治贫相结合。⑤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B、防治措施:1、植被措施治理坡面侵蚀;2、植被工程措施治理沟蚀与崩岗;3、坡耕地推广应用保水保土耕作法;4、推广应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如立体农业。

个人总结:

对于这次实习来说,我认为收获是巨大的。其一,免费旅游黄河滩景,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其二,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篇8: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 地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2、岩石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3、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4、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5、岩浆岩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分布很广的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6、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 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8、地质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9、地质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内外力对改变地貌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地质作用根据地质营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 1

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第三章 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2、物理风化 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 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称化学风化。

4、生物风化 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

5、同晶代换 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这种阳离子的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换。

6、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7、残积母质 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8、运积母质 运积母质是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他地区的母质,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浅海沉积物、风积物、黄土及冰川沉积物等。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可以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 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

2.钙积阶段 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

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第四章 土壤生物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主要是: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复合体或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团聚体;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即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2、简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2

第五章 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酶的氧化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和植物可以利用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2、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 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是指土壤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合成为成分和结构都更为复杂的稳定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施用的有机肥料是苗圃、园林绿化土壤及果园、耕地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有机质大致可分新鲜有机质、有机残余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和土壤腐殖质为两大类。

2、简述土壤有机质的肥力意义。

答案要点: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主要有: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对酸、碱的缓冲性;减轻重金属和农药的危害;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 壤蓄水通气性。

3、简述土壤腐殖质的组分与性质。

六、论述题

1、试述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特点,可采用哪些营林措施进行调节?

答案要点: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森林中绝大部分的有机残余物都累积在土壤表面且含有较多的不易分解的木素、树脂和单宁等物质,极易形成腐殖质,这就是森林植物对土壤的生物自肥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目标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通过调节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的相对强度,来使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维持在合适的水平。在森林土壤中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持森林中的凋落物和通过营林措施调节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过程来满足林木对养分的需求。为改善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条件,可行的营林措施有:

1、通过主伐、疏伐等营林手段,降低林分郁闭度,增加林内光照,提高地温,促进分解。

2、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单纯林中,引进其它乔灌木树种,并考虑适当的豆科种属,改善森林凋落物的组成分,以加速有机质的分解。

3、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挖设排水沟,排除过剩水分,清除部分凋落物,施用石灰或硫磺以调整土壤反应,耕松土壤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六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土粒密度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含孔隙)的质量(多以重量代替,g/cm)叫土粒密度(土壤比重)。

2、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土重。

3、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状况。

4、土壤结构性 土壤中结构体的类型、数量和排列状况,以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分布状况等叫做土壤结构性。

5、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土粒大小及其数量的构成情况。

6、当量孔隙 当量孔隙是指土壤中相当于一定水势范围内的土壤孔隙。

7、土壤粘结性 土壤粘结性是使土壤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是造成耕作阻力的重要原因。

8、极限容重 极限容重是指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

9、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指土壤容易耕作的程度。土壤耕性的好坏以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好坏,宜耕期长短来衡量。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砂土、粘土和壤土有何不同的肥力特点?

3 3

答案要点:粘土的肥力特点有:水分的有效性低,不耐旱、不耐涝;空气含量低,容易污浊;升温降温都慢;养分含量高,转化慢,肥劲慢而持久;耕性差。砂土类的性质与粘土类恰好相反。壤质土集中了粘土与砂土的优点,适合种植绝大多数植物。

2、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如何识别?

答案要点: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根据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判别。

3、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培育团聚体?

答案要点:(1)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 在深耕过程中结合施用有机肥使“土肥相融”,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紧密结合,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适当施用石灰、石膏、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以补充钙离子,增加高价离子的数量,调节土壤中阳离子的组成。

(2)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既能增加植物需要的养分物质,又可以形成大量腐殖质,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

(3)合理耕作 在耕作时要掌握水分状况,不宜过干或过湿,耕地次数要适当。另外,还可以进行中耕、晒垡、冻垡等措施,来改良土壤结构。

(4)施用上壤结构改良剂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团聚体是肥沃土壤的标志之一?

答案要点:(1)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度协调:团粒结构是经过多次复合,每一次复合或团聚,都产生相应直径的孔隙,初级复合的孔径小,多次复合的孔径大。因此,团粒结构土壤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具有3~5个直径级别的孔隙,即大小孔隙比例协调。团粒结构土壤的多孔性和多级孔性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耕作性质,以及对水、肥、气、热的良好协调性。

(2) 团粒结构土壤中的水汽协调:在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主要是非毛管孔隙,可以透水通气,团粒内部主要是毛管孔隙,可以蓄水,大小孔隙的共存使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的兼蓄并存。

(3) 团粒结构土壤的供肥与保肥相协调:由于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协调兼备、水汽协调兼容,因而好气性空间和厌气性空间也协调存在,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能共存,使土壤养分的分解与合成共存,即供肥与保肥相协调。

(4)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性:团粒体的比表面积小,团粒之间的接触面也小,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等都小,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

(5)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团粒体主要存在于土壤的耕层,下层由其他结构体组成,土壤孔隙呈上层大、下层小的特点,这种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有利于接纳和保蓄水分,有利于早春土温升高、养分释放和根系发育、伸展,也易于耕作。

七、计算题

某土壤土粒密度为2.64,土壤密度为1.32。

求:(1)土壤孔隙度。

(2)1hm地20cm土层土壤质量。

解:10000×0.2×1.32=2640(t)

(3)若使0~20cm土层的水分由12%增加到20%,1hm地需灌水多少吨(理论值)?

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100=(1-1.32/2.64)×100

=50%

灌水理论值:10000×0.2×0.5×(20%-12%)=80(t)

第七章 土壤化学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活性酸度 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导致的土壤酸度,以cmol/kg表示。

2、潜性酸度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 4 22

以cmol/kg表示。

3、盐置换性酸度 盐置换性酸度指土壤中可为中性盐置换进入溶液的氢、铝离子数量。

4、水解性酸度 用碱性缓冲盐(如乙酸钠)浸提土壤所测得的酸是水解性酸。

5、土壤碱度 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导致土壤碱性的程度称土壤碱度。

6、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

7、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胶体分哪几类?都带什么电荷?它们的电荷各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要点:(1)矿质胶体 矿质胶体指土壤矿物中的细分散颗粒,比表面大,并带电荷,具有胶体特性。主要为极细微的粘土矿物,包括成分简单的含水氧化物和成分复杂的各种次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等。含水氧化物主要包括水化程度不等的铁、铝、硅的氧化物。粘土矿物胶体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还有蛭石、绿泥石、水铝英石等。土壤胶体微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粒表面分子本身的解离所致。

(2)有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指土壤中腐殖质、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细分散状态,具胶体特性。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带负电荷,主要由各种官能团产生。

(3)有机矿质复合体 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通过表面分子缩合、阳离子桥接及氢键合等作用连结在一起的复合体,称有机矿质复合体。因复合体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故又称为吸收性复合体,它是土壤中胶体存在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土壤胶体的电荷包括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它们使土壤具有交换性吸附阳离子的能力,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过程称为阳离子交换过程。对这种能相互交换的阳离子叫做交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离子交换能力、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

3、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胶体数量、胶体种类、矿质胶体中交换量大小和电荷数量。

4、什么是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饱和度和土壤pH值有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一般为中性、碱性反应;盐基离子中若以Ca为主,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以Na为主时呈强碱性;盐基饱和度过小则呈强酸性。一般认为盐基饱和度(以 Ca、Mg2+为主)不低于 70%为理想。

5、以硅酸(H2SiO4)为例画图说明土壤胶体的构造?

答案要点:(1)微粒核(H2SiO4)微粒核是土壤胶体微粒的核心部分,由它组成胶体微粒的基本物质的分子群。

(2)扩散双电层 扩散双电层是胶体表面电荷吸引反号电荷离子,在固相界面正负电荷分别排成两层,在电解质溶液中部分反号离子呈扩散状态分布。扩散双电层分以下两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内离子层或双电层内层),带负电荷。它决定着吸附阳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它是土壤胶体吸附离子态养分的决定性因素。

补偿离子层。(图)

6、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1)土壤具有交换作用 当酸碱物质进入土壤后,可与交换性阳离子进行交换,生成水和中性盐。(2)土壤中存有弱酸及其盐 土壤中含有多种弱酸如碳酸、硅酸、醋酸及其与强碱形成的盐,构成了缓冲系统,它们对酸、碱都有一定的缓冲作用。(3)土壤中有两性物质,如土壤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等都是两性物质,它们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对酸、碱都有缓冲作用。

7、土壤酸碱性对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

5 +2+2+

篇9: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土壤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习好土壤学,更好的为种植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是带来的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1.低丘:红壤;2.海拔(600)800-(1100)1200:黄壤;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美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带领和教导。

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

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土壤学试题】相关文章:

1.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2.土壤学实习报告

3.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4.衡山土壤学实习报告

5.土壤学专业实习周记

6.考试试题

7.药理学试题

8.网络安全试题

9.护理试题

10.初中生物试题

下载word文档
《土壤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