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

2023-12-08 09:02: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是小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

篇1: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 2分 共 10分 )

1. 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

2. 3x=x·x·x ( )

3. 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变.( )

4. 在一个长方体中,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7.5分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0分米. ( )

5.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 ( )

二、单选题(每道小题 2分 共 10分 )

1. 53= [ ]

a.5×3 b.5+5+5 c.5×5×5

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是1分米,它的6个面的总面积是 [ ]

a.6平方分米 b.4平方分米 c.12平方分米.

3. 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117 [ ].

a.立方米 b.立方厘米 c.立方分米

4. 一个长方体体积是100立方厘米,现知它的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 [ ]

a.8厘米 b.5厘米 c.5平方厘米

5.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8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 ]

a.45厘米 b.30厘米 c.90厘米

三、填空题(第1小题 2分, 2-6每题 4分, 第7小题 8分, 第8小题 12分, 共 42分)

1. 一种水箱最多可装水120升,我们说这个水箱的( )是120升.

2. 300厘米=( )分米450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 9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4. 一个长方体的横截面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长是5厘米,这个长方 体的表面积是( )平

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5.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6.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用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四、应用题(1-2每题 5分, 3-6每题 7分, 共 38分)

1. 求下图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求下图的表面积和体积.

3. 一个正方体木块,它的棱长是5分米,已知每立方分米重0.4千克,这个木块重多少千克?

4. 每瓶鱼肝油滴剂10毫升,现在有鱼肝油0.4升,可以装多少瓶?

5. 一块砖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6. 加工厂要制作一批长方体的录音机套,现量得它的长是6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5厘米,做2500个这样的录音机套至少用布多少平方米?(没有底面)

篇2: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简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 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这样编排,虽然突显了以上这些概念的紧密逻辑关系,但也形成了同一单元内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强调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附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  12的因数:1、2、3、4、6、12(一对一的找,个数有限,最大。。。。。最小。。。。。。。)  2的倍数:2、4、6、8、10、12、14。。。。。。。。(依次乘以1、2、3,无限,最小。。。。。。) 一个数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 教学反思2:《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特别是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的理解上。课前我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效的突破了这一难点。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今天孔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照片,不过我先不给你们看,先让你们来猜猜。照片有两个妈妈两个女儿。请你猜猜照片上至少几个人?有学生说5人,有学生说3人,说3人的学生还特别解释了一番。当时我还真为有这样的学生激动不己 师:正像同学所说的,妈妈或女子是不能随便叫的,是相对与另一个人而言的.。得说清楚谁是谁的妈妈,谁是谁的女儿。看来人和人之间是具有一定关系的。我们学的数学,那数和数之间是否也具有一定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数和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二课时   练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练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2、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基练:   1、你是怎样理解倍数和因数的?能举例说说么?   2、下面这些数哪些是24的因数哪些24的倍数,你是怎么找的?   1、6 、24、48、8、96、3 方法:较小数是24的因数。较大数是24的倍数,24既是。。。。。。。。又是。。。。。。。(整除) 你还能找出它的其它因数或倍数么?有哪些,你还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理解相互依存关系。 2、21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是多少? 3、它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它还是2和3的倍数) 7的倍数:7、14、21、28、35、42。。。。。。(还找么为什么) 42的因数:1、42、2、21、3、14、6、7 它们可能是:7、14、21、42 接着想:这四个数中2的倍数(14、42)3的倍数(42) 共同倍数:42通过解这道题有什么时候启示? 三、综合练习: 1、56÷7=8 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2、15的因数有哪些?15是哪些数的倍数?15的倍数有哪些? 3、一个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4、完成优质课堂。 附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 因数、倍数是相互依存关系 15是哪些数的倍数?(实求15的因数) 第三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1、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

篇3:小学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一、填空题

1.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5<22( )×9<55

2.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7<51( )×6<45

3.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 )<40( )×8<60

4. 在○里填上>、<、=.

50○5×99÷1○9

5. 在○里填上>、<、=.

9+9○8181-9○9

6. 在○里填上>、<、=.

7×9○606○54÷9

7. 填空

45÷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每一份是( ), 还表示( )里面有( )个( ).

8. ( )×( )=24

( )×( )=24

( )×( )=24

( )×( )=24

9. 在○里填上>、<、=.

72÷9○936○4×9

10. 写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1.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12. 看图填空.

○○○ ○○○○○○ ○○○○○

14÷3=______(堆)…______(个)

14÷4=______(个)…______(个)

二、口算题

7×9=

63÷7=

8×9=

23+8=

8×8=

28÷7=

9÷1=

1×9=

9÷9=

27÷3=

45÷9=

54÷6=

18÷2=

9×3=

36÷9=

5×9=

6×8=

40-6=

三、应用题

1. 元元用4天时间读完36页的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54个桃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6个桃子, 够几只猴子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30张画片, 分给4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同样多, 每人分多少张? 还剩几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填空题(1-12每题 2分, 13-14每题 3分, 15-16每题 4分, 第17小题 6分, 共 44分)

1. 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3. 比699999大1的数是( ).

4.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5. 比较大小.

240×15□240×10×5

6. 比较大小.

28-28×0□(28-28)×0

7. 比较大小.

(45+25)×6□45×6+25

8.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9. 比较大小.

96-(54+26)□96-26-54

10. 比较大小.

60×4×2×25□60×2×(4×25)

11. 比较大小.

27×13+27×27□(13+27)×27

12. 13870000千克=( )万千克

13.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

14. 1195000000人≈( )亿人

15. 704560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16. 十八亿零六十万七千零二十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17. 最大的.六位数是( ),最小的六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 差是( ).

二、简算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21分 )

1. 563+296=

2. 1001×78

3. 4500÷25

4. 125×24

5. 1846-620-380

6. 8×125-25×6×4

7. 32×46+32×54

三、计算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5分 )

1. 156-x=78

2. x+72=146

3. x×11=121

4. 750÷x=30

5. 408×(3080-1980)+712

四、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4分 共 8分 )

1. 被除数是432, 商是13, 余数是16, 求除数.

2. 2520与30的商加上12与75的积, 和是多少?

五、应用题(每道小题 6分 共 12分 )

1. 某工厂原计划一年生产农具4800部, 实际用10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平均每月比原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部农具?

2. 一台机器8小时可以加工320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 要用5台机器加工个零件, 需要多少小时?

篇5: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

1.线段有( )个端点,它是( )的一部分。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

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

3.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度叫( )。

4.量角的大小要用( ),计算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 ),

用符号( )表示。

5.平角的一半是( )度,它是( )角。

6.( )角>( )角>( )角>( )角

7.有一个角是45度的2倍,这个角是( )度,它是( )角。

钟面上是( )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8.比平角小135的角是( )度角,它比直角小( )度.

9.∠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10.1周角=( )平角=( )直角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在( )里。(每题2分)

1.把( )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2.角的两条边成一条( ),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3.91°的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4.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是( )。

A.边越短角越小。B.边越长角越小。C.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如果1+2=2+3,1=35°,那么3=( )。

A.90° B.55° C.35°

6.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

A、160° B、40° C、120°

三、判断,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5分)

1.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 )

2.一条射线长6厘米。 ( )

3.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 )

4.直线比射线长。 ( )

5.平角没有顶点。 ( )

四、把下面度数的角按要求分别填到四个圈内。(12分)

15°26°45°180°125° 179°90°135°36°150°164°89°

锐角( ),

钝角( ),直角( ),平角( )。

五、实践操作:

1、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8分)

2、填出图中每两个三角尺拼成的角的度数。(9分)

3、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8分)

4、用量角器画一画。(9分)

(1)40° (2)165° (3)98°

六、求下面各角的度数。(14分)

已知:1=45°,求:2

2.

已知:1=90°,2=30°

求:3等于多少度?

3.

已知:1=135°

求:2、3、4各等于多少度?

七、拓展:考一考你的眼力。

(1)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 )个角 ( )个角

(2)数线段。

( )条线段 ( )条线段

篇6: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一、仔细分析后再填空

1、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 )做单位,称较轻的物体一般用( )做单位。

2、1枚2分硬币大约重( )克,6个苹果大约重( )千克。

3、1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9千克=( )克 3千克50克=( )克

4、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 重3( ),所生的 中,其中一个重50( )。

(2)一个 重150( ),一个 重5( )。

(3)小明身高143( ),体重33( ),他的脉博1( )跳动80下。

5、在○里填上、或 =。

900克○1千克 45克○45千克

3千克○2999克 8千克○8000克

6、看图填空。每只重70克 每个重5千克 每听重500克

4只重( )克

( )个重15千克

( )听重2千克

二、用心推敲后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5克重的口香糖和5克重的棉花糖( )。

A、口香糖重 B、棉花糖重 C、一样重

2、要称一元硬币的重量,应该选用( )来称。

A、磅秤 B、天平C、弹簧秤

3、一辆汽车载重量约为( )千克。

A、40 B、400 C、4000

4、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的`重量是( )。

A、500克 B、1千克 C、1克

5、一只鹅重3千克,2只鹅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一只鸡重( )。

A、4千克 B、3千克 C、2千克

三、反复辨别后再连线(12分)

2千克 300千克 500克 25千克

四、运用生活经验估计(9分)

1号 2号 3号

100克 200克

1、1号杯中装了( )克的果汁。

2、估计一下,2号杯中的果汁重( )克,3号杯中的果汁重( )克。

篇7: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试卷内容预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知识内容:第二单元)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23分)。

1、45分钟=( )时 1250千克=( )吨

2、米的 是( )米 米是 米的( )

( )千克的 是 千克 吨是( )吨的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则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4、王师傅 小时做12个零件,那么他1小时做( )个零件。做1个零件是( )小时。

5、10.5:3.5的比值是( ),化简比得( )。

6、一个数的 是80,这个数是( ),它的 是( )。

7、( )÷ = ×( )= )=1

8、在Ο里填上“>”“<”或“=”。

÷ Ο × Ο ÷ Ο ×

9、做一批零件,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时间的比

是( ),乙和甲工作效率的比是( )。

10、被减数48,减数与差的比是2:1,减数是( ),差是( )。

二、判断:(6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如果а是ь的 ,那么ь是а的 倍。 ()

3、5米:20千米的比值是1:4。 ()

4、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 ,盐与水的比是1:19。 ()

5、1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就等于这个数的倒数。 ()

6、比值是 的比只有一个。 ()

三、选择题:(10分)。

1、2400÷5×7,可以改写成( )

①2400× ②2400× ③2400÷

2、当a是自然数时(а不为0),它的倒数的2倍是( )

①2a ② ③

3、一种钢材 米重 吨,求这种钢材每吨长多少米,正确算式是( )

① × ② ÷ ③ ÷

4、下面的算式中得数大于2 的是( )

①2 ÷ ② 2 × ③÷2

5. 把10克盐放入1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① ② ③

四、计算。

1、直接填得数。(10分)

÷10= ÷9= 42÷ = ÷ =

× - × = 27× = ( - )×20=

×51= 0÷7 = 21÷ =

2、化简比并求比值。(6分)

0.4:8.4 0.25 :0.8 :

3、解方程:(4分)。

× = 4: =

五、文字题:(6分)。

1、一个数的 相当于25的 ,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2、12吨的 是 吨的几倍?

六、应用题:35分。(第1―2题每题5分、第3―5每题6分、第6题7分。)

1、一件衣服调价后每件96元,是原价的 。原价是多少元?

2、王营乡挖一条水渠,东村挖了75米,西村挖了65米,两村挖的正好是剩下的 。还剩多少米没有挖?

3、学校参与美术组的'同学有35人,参与书法组的人数是微机组的 ,又是参加美术组人数的 。求微机组有多少人?

4、同学们去公园游玩,他们以每小时 千米的速度步行, 小时行了全程的 。学校到公园的路程长多少千米?

5、用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按照长、宽、高是3:2:1的比围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6、某电视机厂第一季度生产电视机台数与第二季度生产电视机台数的比是 ,第二季度生产电视机台数是第三季度的 ,已知三个季度共生产电视机7200台,每个季度各生产多少台?

篇8: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2018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填空。

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 ),线段有( )个端点。

2、()、()都可以无限延长,其中()没有端点,()只有一个端点。

3、一个钝角大于()度,而小于()度。

4、从一点引出(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5、一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度量角的大小可以使用()。

7、下午6时,时针和分针形成了( )角。

二、判断。

1、0°的角和360°的`角一样大。( )

2、一条射线OA,经过度量它的长度是5厘米。( )

3、射线就是周角,直线也就是平角。( )

4、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

5、用三角尺可以画出75°、120°、140°的角。( )

6、经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

三、选择。

1、()比直角大而比平角。A、锐角 B、钝角 C、周角

2、角的大小与两边的( )有关。A、张开的大小B、长短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2.小学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模拟试题

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试题

4.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题

5.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试题

6.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7.第二单元的测试试题

8.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试题

9.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试题

10.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题

下载word文档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