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称象》说课稿
“wwwwlq20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小学语文《称象》说课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语文《称象》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小学语文《称象》的说课稿
教材简析:
《称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是在学生通过快两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以继续抓好词句教学、落实训练重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法:由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利用了简单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多层次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以读代讲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以“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的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并相机指导写“称”字,目的是使学生“无意识”地进入的学习情境中,再说生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生词和生字,指名认读,并正音,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字词教学落到了实处。接着再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一步,我按照阅读教学从“整体---部份---整体”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激发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三)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由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课文教学我直奔重点,通过让学生默读,说曹冲称象的步骤,找动词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接着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口述曹冲的称象方法,老师演示操作过程。电脑课件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的文字表达是反映图中的事物。这一操作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以读为主,我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增长词汇的作用,也是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的手段。接着抛出:“曹操有什么反应?”引出对第五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引出“果然”一词。帮助学生理解。
(四)了解曹冲称象的原因。
用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引出描写大象大的句子,进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比较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
这一环节我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像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像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便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结。
(六)课堂作业
我设计了连线的练习,对量词和名词的恰当搭配进行巩固。
课后,我觉得对于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方面还很不到位,以及多次朗读之间是否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深度,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篇2:语文《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称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之上,抓好词句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2、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篇课文,我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教学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难点)
这样设计,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级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能,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自身情况特征以及语言阶段性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复习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字词。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既可以充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又可以为这一节课文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二)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出示大象图片并揭示课题,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图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疑问自由地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大致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解疑释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容,对下一步突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个难点作好铺垫。
(四)读议结合,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摇头的原因。接着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课年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亲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主题升华。
“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这样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大胆构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四、说板书:
官员们 曹冲
(有的……有的……也有的……) (把……再把……然后……)
板书的设计以官员和曹冲解决称象办法的对比,直观的显现出曹冲的睿智。学生还可以根据板书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易于分析记忆。
篇3:一年级语文《称象》说课稿
教材简析:
《称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是在学生通过快两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以继续抓好词句教学、落实训练重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法:由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利用了简单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多层次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以读代讲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以“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的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并相机指导写“称”字,目的是使学生“无意识”地进入的学习情境中,再说生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生词和生字,指名认读,并正音,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字词教学落到了实处。接着再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一步,我按照阅读教学从“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激发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三)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由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课文教学我直奔重点,通过让学生默读,说曹冲称象的步骤,找动词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接着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口述曹冲的称象方法,老师演示操作过程。电脑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的文字表达是反映图中的事物。这一操作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以读为主,我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增长词汇的作用,也是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的手段。接着抛出:“曹操有什么反应?”引出对第五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引出“果然”一词。帮助学生理解。
(四)了解曹冲称象的原因。
用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引出描写大象大的句子,进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比较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
这一环节我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像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像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便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结。
(六)课堂作业
我设计了连线的练习,对量词和名词的恰当搭配进行巩固。
课后,我觉得对于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方面还很不到位,以及多次朗读之间是否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深度,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篇4: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篇5: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欢迎大家前来浏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1课 《称象》(板书课题),注意“称”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称象。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2自然段段,今天我们学习第3、4、5自然段。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讲读第3自然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后,谁来说说人家送曹操一头怎样的象?
师:是啊!这头大象真大,曹操非常想知道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想出了那些称象的办法?曹操是怎么反映的?
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篇6: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说明大家都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3、按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 )赶象上岸 ( )称石重量 ( )船舷画线 ( )赶象上船 ( )船上装石
七、板书设计
板书:
11 称象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秤 宰象 直摇头
曹冲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点头微笑
篇7: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方法一: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早一杆大秤。(不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
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不好:大象会死,很可惜。)
板书: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称 宰象 直摇头
3、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再读一读,体会曹操的态度。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
2、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思:曹冲说的五句话里,哪几句是写他说的称象的过程?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划出),齐读2——4句
4、师:曹冲的5句话,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曹冲说的第1句:告诉我们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二层就是第2、3、4句:告诉我们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
第三层是曹冲说的第5句话:告诉我们曹冲的办法产生的结果。
5、曹冲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他说就行了,为什么要站出来说?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很小。
6、重点学习第二层。
(1) 默读,思: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引读: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2)画出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交流——齐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用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赶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程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边说边演示称象过程。观看电脑演示。
(4) 出示四个小问题,想一想曹冲当时:
①为什么把大象赶上船后,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②为什么要到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船上的石头?
③为什么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④为什么要往船上放石头,而不放别的?
(5)讨论:曹冲说的以船代秤的方法比官员们说的方法哪个好?为什么?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6)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孩子?(聪明,爱动脑筋)
(7)刚才我们所说的都是曹冲称象中的问题,让我们把曹冲说的方法再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读出曹冲聪明、爱动脑筋,把有志不在年高的志气读出来。
四、讲读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哪个词告诉我们?(果然)
“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3、讨论: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想一想。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讨论宰大象称象块的办法后又可能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考:
(1)学习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五、扩展学习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动脑筋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能不能想想办法简便快捷的称出大象的重量。
3、回答后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随堂练习
1、用下面的词语练习造句。
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有的……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的想法非常不同意。)
(2)曹操的儿子7岁。
曹操的儿子才7岁。(“才”,说明曹冲刚刚7岁,强调年纪很小。)
(3)大象有多重呢?
篇8:小学二年级语文称象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称象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思路: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思路: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思路: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三、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四、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象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思路: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思路: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思路: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思路: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篇9:小学语文《与象共舞》说课稿
小学语文《与象共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与象共舞》,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报告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密切调和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区文化。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表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非常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兴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捉住重要内容,相识差别地区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推测作者是怎样写出风景、风情特点的,并细致积聚课文中的柔美语言。根据它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环境,特订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相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安定、松弛、难过、气氛、熏染、笨重、视而不见、彬彬有礼、出生入死、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相识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觉人与动物调和相处的柔美。
3.意会课文的表达要领。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生长本领和熏陶情操细密联合,在同一教学进程中,相互渗透排泄排泄,共同完成。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相识人与大象的密切关系;难点是意会课文的表达要领。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尺度》指出:“阅读是学生的天性化活动,不应以老师的阐发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头脑和感情活动中,加深明白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索,受到感情熏陶,得到头脑开辟,享受审美兴趣。”有了新课程的明白引导,也为了突出学生在讲堂教学中的主体职位地方,我决定采取“朗读——讨论交换——点拨小结“的要领与学生共同完资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教为学服务,好的教是为了更好的学。为了能让学生更有服从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学法上侧重于“读——讨论——感悟“,让学生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同时,能自己悟出一些有关于事物表达的要领,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关系教导。
说教学步调:
教学历程,我设计了四个关键:
一、发言导入,引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乐成的一半。为此,上这课时,我选择了发言式导入法。
1.发言:泰国有“大象之邦”歌颂,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祥瑞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夸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奋醒目,智慧灵性,既是便宜的劳动力,又是灵巧的旅游宠物。
这发言的设计重要引发学生对异国风景的好奇,引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团体感知泰象
这一关键意在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造就学生的自学本领。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好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大象和本地人民的关系怎样?
学生自由颁发自己的想法。好比:(相机板书)
泰国的大象勤奋、善良,偶然淘气,偶然灵巧,偶然生动。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通过这个关键的学习,学生已打扫了阅读课文的停滞,为深入明白课文提供条件。
三、捉住重点,深入相识泰象
学习的历程是循规蹈矩的。为了进一步造就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本领,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本领,在这一关键中,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然后办理题目: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故见得呢?(这也是课文的重点)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换,根据学生的答复可以归纳综合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间隔。
(3)象是一种智慧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打趣。
(4)看大象舞蹈是一种享受。
3感觉作者先概述后叙述的的表达要领.(你怎么很快就能找到呢?)(每段都有一句话归纳综合本断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放在开头。)
4.精读重点段落,领会人象之间没有间隔。
由于课文除第一自然段之外,每个自然段都是根据先概述后分述的的次序叙述的,都有一个明白的评释该段重要意思的中央句,但是五个自然段又单独成段,要是逐段上,不克不及表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我们将教学的重点放在4、5两段,设计了捉住“最故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推拿”和“最风趣的是,他偶然也会和人开开打趣”等句子关键词语,精美语言做重点训练,品词析句,再播放录像片,开导学生想象。
(1)读悟第四段,穷究泰国象。
以题目:泰国象的智慧灵气详细表如今那边?引导学生读此段。
让学生从为人演出、为人推拿、和人开打趣的句子中找到重点词,如:“可笑的姿态,警惕翼翼、抚弄、屈膝、优雅”等,去领会你眼中的大象是怎样的?而且更深的领会到:在泰国,人和大象之间没有间隔。
(2)读悟第五段,与象共舞
我们刚刚看到智慧而又有灵气的大象,泰国人都高兴和他们成为密切的搭档,瞧,他们是怎样与象共舞的?让学生在自读自悟想象与象共舞的场所排场。
播放大象舞蹈的高兴场所排场的录像片,让学生能直观地感觉大象舞蹈的姿态。并带出重点句(形貌大象舞蹈的句子)品读。联合录像片明白“摇头晃脑踮脚抬脚、惊动、摆荡”这几个动词。
播放人们与象共舞的场所排场,请细致观察认得心情和象的样子边幅形状,想想如今人们和大象的心情怎样?看后交换感觉。再一次深刻地感觉到人和象之间没有间隔。
另外段落请学生根据朗读感悟、品析词句、想象领会的要领自读自悟出人象之间没有间隔。
四、话说人象密切,天性感悟
请学生当导游选取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内容联合你课前找的资料向大家先容在泰国,人和象的密切关系。(将阅读的表达联合起来,及时给学生创造语言的表达的机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本领,同时作育学生学会整合伙料的本领。)
本课设计突出:讲堂结构“简”:块状设计,抓大放小,有所侧重;内容选择“精”:大胆弃取,突出重点,咀嚼语言;语言训练“实”:创造时机,读说联合。
篇10:《称象》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会13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象、像”、“称、秤” ,练习上下文理解“议论、果然”等词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悟出故事所蕴含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4、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教学重点及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果然”等词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课文第3-4自然段)。
【说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把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挖掘教材内蕴,因势利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说教学方法】
自行预习后,本课时虽然是第一节课,可我牢牢围绕“称象”主要思路去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与老师,文本对话,运用读读、想想、议议来反馈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可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大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悬念,引入课文
1、教师导语: 小朋友们,以收到礼物为话题,转入曹操收到礼物DD大象。
2、看大象图,揭示课题。(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3、说说看图、读题后的感受,……
(从小学生生活走中举例,设计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感受,整体把握
1、出示要求:读准字音,带着疑问去读。
2、反馈初次读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师随机板书)
3、说说自己最想学学哪些内容?
4、师导语调控。
(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做到将学的东西,心里有底了。)
三、读议思悟,突破重点
,《称象》说课稿
1、读懂第3小节,体会官员们议论的称象方法自由读
读,与同座一起学者官员议议,理解“议论”词义?
2、体会曹操听后有什么反应,找文中句子读读,。
3、理解“直摇头”,从中感受到什么了?
(师板书导语:正当官员们为难时,有个人确想好了一个办法,谁呢?什么办法?)
4、找找、划划、读读文中有关内容,
读懂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让学生多读几遍,口头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师随机板书)
5、曹操听了反应有吗?找句子读读体会一下。
6、演示称象过程(指名学生读,放课件展示)
在此过程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7、出示PPT学会抓重点简单的描述称象过程。
8、称象方法比较,显示曹冲的聪明。理解“才7岁”?
9、朗读3、4小节,体会一下曹冲是怎么想出如此妙法?可以找伙伴交流意见。
10、得出曹冲以船代称,以石代象,以水代人的聪明举措。(师板书)
(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观看称象过程的课件,或让他们亲自做实验,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到学习,研究,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激情抒发,感情升华。
导语:(同学们,此时此刻,要是曹冲来到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学生同座互说,后指名说说。
2、你会想出比曹冲更好的称象方法吗?
(质疑激发学生去想去构思,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五、出示作业题(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去做)
1、田字本上抄写自己感觉易写错的生字,几个几遍自己定。
2、回家找时间自己做做实验,给你的亲人或朋友讲讲
《曹冲称象》的故事。
3、摘抄文中写大象又高又大的句子,自己照样子学着也写一个句子。
4、想办法去知道曹操和曹冲的其他故事,下节课交流。
(作业的设计要面向所有学生,出一些层次不一的习题,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有选择地去完成,回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
【说效果】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要不断进取,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具生命力。
篇11:《称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19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冲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做具体说明。
一、教材
《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爱动脑筋想出了秤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表达的品质。
二、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
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才”等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看动画、结合课后题等多种手段,根据步骤,用上表示顺序地词语,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同时,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在课堂的教与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1、图文结合法。
借助多媒体,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此外,在学习重点段时,通过演示图,让学生能根据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自读提示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读书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中应用了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看图想象说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重点句的朗读、逻辑思考表达、用词造句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
本篇文章的授课教学,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
学生复习巩固生字词以及量词的使用,夯实基础知识。教师书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浏览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导入文本。(此环节用时4分钟)
(二)接着明确学习目标(不读ppt)
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就好像行驶在大海里的一条船,知道自己的方向。(用时1分钟)
(三)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1)出示大象的图片,请孩子们迅速找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通过多媒体图片的直观比较,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使学生明确,大象的确又高又大呀!增加了称重的难度。再通过提问,引出句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屏幕上出示两个句子,一个没有“到底”一词,一个有“到底”一词,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评价读,体会有“到底”这个词更能说明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再顺水推舟,让学生用“到底”一词说句子,以读促悟,以说促悟。
(2)下一步出示自学提示
学法,被喻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或小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官员们想的办法,用横线画出曹冲想的办法,在读一读,评一评官员们的做法。预设学生会从麻烦、浪费树木、曹操听了直摇头等方面说出官员们的做法不可行,体会曹操的不满意。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分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语气。读曹冲的话,要读的自信,胸有成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在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3)小组讨论。接下来是小组任务。讨论
曹冲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结合课后第一题,将曹冲想出的办法与官员的办法作比较,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对这个办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划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通过学生提问或是回答问题,让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结合动画PPT,完成课后第2题,给内容排序,在借助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
这一环节,通过有感情朗读、做比较、质疑、以及结合PPT动画、课后题和借助词句等多种方法,再让孩子们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从而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曹冲称象的这一部分叙述后,问一问孩子们,佩服曹冲吗?为什么?引出“他才七岁”这个句子,运用比较读,说句子等方法,体会“才”字的作用,突出了曹冲的年龄之小。
(5)课文结束后,让孩子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我们要学习曹冲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说板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进入文本开始,我会板书课题,交流到曹冲称象的过程,概括总结为造秤、秤石,随机板书,最后升华文本的思想感情,将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板书。给学生直观的信息,留下长久的印象。
六、拓展阅读
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本堂课的拓展内容是《司马光砸缸》,让学生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加深对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这些品质的深化!
七、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各位评委辛苦了!
篇12:《称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动脑筋”第一篇主体课文,《称象》。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讨论,展示,延伸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便可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升华。
二、说教材
《称象》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大象的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过程的介绍以及与大臣称象方法的比较,说明了曹冲的机智与聪慧。本文内容充满生趣,语言通俗易懂。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只要平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将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低学段学生思维活跃,模仿性强的特征,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精神。
掌握称象的过程是对课文理解的关键,所以我将曹冲称象的过程定为重点。
探究称象方法的原因,低学段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将学习曹冲遇事多观察动脑定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低学段学生好奇心强,爱动手,敢质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就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所以我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提问法:
学贵有疑。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就课题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自学讨论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而小组合作讨论正是其精神实质的
体验。在教学中我将合作性学习大量用于“释疑课题问题,讨论官员,曹冲如何去称象”等重要环节。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3、朗读理解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既是重要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我在重要段落,个别字句均采用齐读,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通过朗读更加准确的把握主体思想。
4、动手操作法:
多媒体与实物教学的应用会更加直观,形象的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通过课件演示及实物操作,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针对教法又制定了以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读中思,读中悟
3、在分析比较中领悟
4、口述练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针查,检测生字
出示生字,对上节课所学生字、词语进行巩固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用谈话启发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三)初读课文,解答质疑
师范读。感知课文大意。释疑课题采用分组讨论,以此加深理解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通过官员与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明确曹冲的聪慧与敏锐。师生,生生合作讨论,课件,实物演示更加深对曹冲称象过程的理解。并做口头复述。
(五)扩展延伸
深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想象,挖掘内在潜能,不断充实进步。
六、说教学评价,板书设计
教学中运用生评生,师评生,师引生评的方式在朗读,讨论,操作中进行,评价语言应形象,丰富,指导性强。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及思维。
板书设计以官员和曹冲解决称象办法的对比,直观的显现出曹冲的睿智。板书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易于分析记忆。
篇13:《称象》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称象》,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说课,在这里我说的是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称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之上,抓好词句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2、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篇课文,我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教学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难点)
这样设计,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级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能,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自身情况特征以及语言阶段性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复习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字词。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既可以充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又可以为这一节课文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二)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出示大象图片并揭示课题,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图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疑问自由地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大致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解疑释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容,对下一步突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个难点作好铺垫。
(四)读议结合,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摇头的原因。接着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课年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亲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主题升华。
“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这样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大胆构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篇14: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称象》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本组教材是围绕“动脑筋,想办法”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课文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目标
本次送课下乡,学校给我安排的上第一节课。没有了解学生的时间,我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遇到问题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四段,了解曹冲称象的的过程
三、说教法与学法
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图文结合法。
2、自主研读法
3、说话训练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字词,前后衔接
学生复习生字词,再课题《称象》,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也为后文的理解作了铺垫。
二、观象——以读代讲,感悟象“大”
通过看大象图说话,练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让学生感知比喻句的作用,体会大象的高大,积累语言。
三、称重——读议思悟,比较方法
这一环节教学意在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
(一)议象——表演体会,理解“官员办法”
听读第3自然段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此环节结合上下文,通过表演读、再现、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官员办法的不可行。
(二)称象——理解过程,“解说”过程
1.读: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第四自然段曹冲说的这几句话,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2、说: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说一说称象的过程分几大步,每一步主要做什么?(师生梳理称象过程: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到线秤出重量)
3、想:出示图片演示过程,再次让学生感知称象的步骤,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下沉”“沿着水面”“船舷”等词语的意思。用“船为什么会下沉:”“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
4、赏:欣赏《曹冲称象》的整段动画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
本环节设计通过学生自读汇报、教师分步骤引读、小组接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依次理解每一步的做法,产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完整观看动画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学习,研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评议——引发赞叹,激发思考
此环节先说一说曹操听了曹冲的办法有什么表现,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好在哪?想一想(曹冲这为什么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再来夸夸他。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本环节设计通过曹操的表现,由果溯因,引发学生对比这两种办法。并且说出这两种办法的区别。这样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曹冲的好印象。为夸赞曹冲埋下了伏笔。
六、作业——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课下学生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称象的好办法?可以做一做曹冲称象的实验。也可以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这样开放的作业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七、说板书设计:23、称象
官员曹冲
造秤以船代秤
宰象以石代象
板书的设计以官员和曹冲解决称象办法的对比,直观的显现出曹冲的睿智。学生还可以根据板书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易于分析记忆。
总之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要不断进取,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具生命力。
篇15: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部编版二年级册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课文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教法与学法
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图文结合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此外,还采用了情感朗读法。在学习重点段时,让学生边看边讲述并且能根据图画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中应用了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想象说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重点句的朗读、交流讨论等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你们觉得司马光怎么样?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曹冲。曹冲是东汉末年,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之子。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很喜欢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曹冲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3、勇闯生字关——复习生字词(出示课件)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记忆生字。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分步细读,重点感悟
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课件出示大象图片)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
(课件出示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分角色练习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自由朗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齐读课文,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分小组,讨论交流。
试着用上“先……然后……再……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集体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指名说一说称象过程。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2、集体总结
(板书:赶象上船——船沉画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重——知象中)
3、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4、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个词的语气。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思考: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曹冲为什么会想出这个好办法呢?
你们以后生活中遇到难题应该怎么办呢?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六)作业设计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练习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篇16:《称象》说课稿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法:
由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利用了简单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多层次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以读代讲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以“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的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并相机指导写“称”字,目的是使学生“无意识”地进入的学习情境中,再说生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生词和生字,指名认读,并正音,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字词教学落到了实处。接着再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一步,我按照阅读教学从“整体――部份――整体”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激发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三)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由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课文教学我直奔重点,通过让学生默读,说曹冲称象的步骤,找动词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接着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口述曹冲的称象方法,老师演示操作过程。电脑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的文字表达是反映图中的事物。这一操作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以读为主,我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增长词汇的作用,也是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的手段。接着抛出:“曹操有什么反应?”引出对第五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引出“果然”一词。帮助学生理解。
(四)了解曹冲称象的原因。
用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引出描写大象大的句子,进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 比较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
这一环节我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像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像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便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结。
(六)课堂作业
我设计了连线的练习,对量词和名词的恰当搭配进行巩固。
课后,我觉得对于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方面还很不到位,以及多次朗读之间是否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深度,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语文《称象》说课稿】相关文章:
1.二年级语文称象
2.语文教学设计称象
3.五年级称象教案
10.《称象》教学实录及点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