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

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

2024-03-19 07:42: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acks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

篇1:加减消元法的评课稿

加减消元法的评课稿

今天我聆听了何老师的一堂研讨示范课,听罢感受颇深,何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深邃思维、顺畅简明的课堂结构设计使我倍感钦佩!下面具体就如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何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何师不是一味地传授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他的两个探究活动的设计就是很好的体现!

二、小组内合作交流与小组间竞争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氛围。何老师的课,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何老师又通过小组间竞争的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三、课堂设计科学合理,上课思路清晰流畅。本节课中,何老师首先复习和呈现了等式的两条性质和一个具体应用,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1.等式的两条性质是加减消元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复习回顾一下,对学生理解和把握加减消元法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为知识的正迁移做好了铺垫。

2. 活跃和调解大脑思维,让学生顺畅地过渡到课堂新知的学习状态!然后就是对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的解法思考、加减消元法的定义归纳、同一未知数不相同或相反的方程组的解题探究和最后的归纳小结、作业布置。整个上课流程环环相扣,活动间过渡自然。老师轻松而自如,学生紧张而充实!

四、问题探究的启发精准恰当。比如,何老师对同一未知数的系数不相同或相反的方程组的解法问题探究的启发语言的设计是这样的:1.这个方程组直接加减是否可以达到消元的目的?为什么?2.能否对方程组中的方程进行变形,使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如果可以,你的依据又是什么?3.消去x和消去y,哪个更方便计算,为什么?4.请你用加减法尝试解答这个方程组。5.怎样保证求出的解一定正确?问题启发精准到位,既为学生的探究描画了蓝图,也把探究引领到了学生自己去探究没法到达的高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我的两点思考。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何老师在本节课中有比较充分和核心地体现,但是如果本堂课对加减消元法定义的归纳和表述部分和对三种题型的归纳小结部分能让学生来就更好了。

2.本节课如果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下加减消元的基本解题步骤也就更完美了。

总之,何老师的这节研讨课给了我很好的生命课堂的示范作用,让我体验到了又一个精彩而不一样的上课风格!

篇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节上,曾老师的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

一、首先本节课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温故而知新”环节复习了与本节课有密切联系的等式的基本性质,促使了学生发生知识迁移,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设计对于系数相同,或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如何解答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包括字迹书等各方面突出的学生,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学生学习都是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敢于上台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四、教学设计清晰,体现了生命课堂的内涵。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在探究新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先独立阅读课本,初步感知加减消元法,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展示交流,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和练习,教学过程自然,是我校生命课堂的一次大胆,有效的尝试。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加减消元法的内涵,也获得了生命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

当然一节再好的课堂,总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课堂小结不及时,课程内容缺乏体系等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但相信有了长期这种彼此之间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大家的教学水平定会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篇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课题《发新书》,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出多种算法,体验多种算法,然后比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讨论,达到对算法的优化,在通过“试一试”、“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达到知识的掌握。

三、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先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篇4:一年级上册数学《10加几及相应减法》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10加几及相应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页的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道理,熟练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二、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2、看图写算式,复习用一幅图片写出四道算式。

3、填空复习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十三根小棒图,看图片写算式,并说一说各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2)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算理。

2、教学例6

(1)出示11根小棒,再出示2跟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在计数器上演示11+2=13的过程。强调2要加到个位上去,强调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一表示一个一。

(3)演示从13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上台演示13—2=11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

(5)学习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老师任意指算式,学生说出该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看图片列算式。

3、做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四)、全课总结。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探索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用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等方法,使学生探索发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

教授例5时,教师起示范作用,使学生理解并明白2要和单根的一根小棒合并到一起。那么在教授例6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了。

3、实际操作法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更好的直观的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四、说练习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安排的是教科书第8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1—5题。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例5和例6的小棒图和相应的加法减法算式。这样安排突出重点,简单大方。

篇5:《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小学数学说课稿

[使用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

[教材分析]

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小棒、电脑、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上课一开始,录音机里播放出节奏明快悦耳的乐曲,学生听到乐曲立即做好听算准备。接着录音机里报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学生逐题写出得数。算完后,教师报答案,学生自己核对。在3分钟里完成20道题。

二、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显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50本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

3、教师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明他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列出算式29+18=

4、教师向学生讲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分组思考这道题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来?

5、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

6、学生汇报合作结果。

A竖式的方法。

(1)、|让一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说出列竖式的方法。教师板书:

29+18=47

29

+118

47

(2)、让学生观察这个竖式,你有哪些还不太明白?(突破满10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3)、请学生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列坚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是要进一。

B、摆小棒的方法。

(1)、摆小棒,并鼓励学生边说出自己摆的过程。

(2)、让学生比较摆小棒和列竖式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

C、口算方法的尝试:

(1)、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让学生再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一些?说一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

森林医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试着改正过来

2、让学生完成试一试里的习题。

四、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齐唱儿歌结束。

篇6: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页的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道理,熟练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二、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2、看图写算式,复习用一幅图片写出四道算式。

3、填空复习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十三根小棒图,看图片写算式,并说一说各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2)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算理。

2、教学例6

(1)出示11根小棒,再出示2跟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在计数器上演示112=13的过程。强调2要加到个位上去,强调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一表示一个一。

(3)演示从13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上台演示13―2=11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

(5)学习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老师任意指算式,学生说出该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看图片列算式。

3、做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四)、全课总结。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探索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用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等方法,使学生探索发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

教授例5时,教师起示范作用,使学生理解并明白2要和单根的一根小棒合并到一起。那么在教授例6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了。

3、实际操作法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更好的直观的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四、说练习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安排的是教科书第8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1―5题。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例5和例6的小棒图和相应的加法减法算式。这样安排突出重点,简单大方。

五、本课自评

本节课在进行公开课之前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并得到了数学教研组长贾老师的精心指导,因此整节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

其他老师也反应和上节公开课相比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分为复习、新授和巩固练习三大部分。教学各个环节安排恰当。

在教授例5:103=13、310=13、13―10=3、13―3=10时,特别将算式后面的答案擦去,并提问:

103,10、3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310,3、10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13―3,13、3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13―10,13、10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一幅图片能列四道算式的算理。

在教授例6时,特别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和动手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使学生明白2要加到个位上去,和原来的一个一合起来一共是3个一。使学生明白算理。

在巩固练习时,出示8个写有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式的动物图片,让学生小动物找朋友。寓教于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兴趣浓厚,这样安排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篇7: 小学数学第一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页的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道理,熟练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二、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2、看图写算式,复习用一幅图片写出四道算式。

3、填空复习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十三根小棒图,看图片写算式,并说一说各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2)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算理。

2、教学例6

(1)出示11根小棒,再出示2跟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在计数器上演示11+2=13的过程。强调2要加到个位上去,强调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一表示一个一。

(3)演示从13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上台演示13-2=11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

(5)学习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老师任意指算式,学生说出该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看图片列算式。

3、做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四)、全课总结。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探索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用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等方法,使学生探索发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

教授例5时,教师起示范作用,使学生理解并明白2要和单根的一根小棒合并到一起。那么在教授例6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了。

3、实际操作法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更好的直观的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四、说练习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安排的是教科书第8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1—5题.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例5和例6的小棒图和相应的加法减法算式.这样安排突出重点,简单大方.

五、本课自评

本节课在进行公开课之前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并得到了数学教研组长贾老师的精心指导,因此整节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

其他老师也反应和上节公开课相比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分为复习、新授和巩固练习三大部分。教学各个环节安排恰当。

在教授例5:10+3=13、3+10=13、13-10=3、13-3=10时,特别将算式后面的答案擦去,并提问:

10+3,10、3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3+10,3、10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13-3,13、3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13-10,13、10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一幅图片能列四道算式的算理。

在教授例6时,特别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和动手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使学生明白2要加到个位上去,和原来的一个一合起来一共是3个一。使学生明白算理。

在巩固练习时,出示8个写有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式的动物图片,让学生小动物找朋友。寓教于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兴趣浓厚,这样安排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本节课通过自我反思和其他教师的指点,发现还有一些地方有待改进:

1、在做练习时,应该让学生先不要拿笔,听老师讲完注意事项之后,再让学生拿出笔来动手练习更合理。否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拿出笔来,会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听讲的现象。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动作不够干脆利索,应改进。

3、在讲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时,应适当的讲解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的区别。

本节课经过众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点评,使我获益匪浅。在此感谢!

篇8: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师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43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及学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

1、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课始通过“文字叙述填空”和“一数分两数图示填空”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通过课件展示“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的情景,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3、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随后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找朋友”游戏

在音乐声中让上台的5名同学出示算式依次呼叫找朋友。

5、反馈练习

通过计时计算课本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计算能力,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同时教师在巡查中掌握全班同学对本讲内容的掌握情况。

6、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提升了一年级小同学的注意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了常规教学。

【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2.人教版法不可违说课稿

3.火烧云说课稿加点评

4.倒叙记述法的写作方法加

5.数学说课稿

6.说课稿数学

7.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8.列举法求概率 说课稿

9.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说课稿一:《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10.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下载word文档
《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