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未减 “减负”能行? “减负令”令家长犯难
“一个好命女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高考未减 “减负”能行? “减负令”令家长犯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考未减 “减负”能行? “减负令”令家长犯难,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考未减 “减负”能行? “减负令”令家长犯难
重庆市教委近日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以下为《通知》),《通知》对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以及控制考试次数等9个方面提出了硬性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并经查实的学校和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但是这一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举措却引起了社会各方截然不同的反应。
教委:将中小学课业负担减下来
重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是下定决心要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所以,市教委要求全市中小学在新学期开学后,建立“减负”责任制,对社会发表公开声明,作出减负承诺,并接受社会监督。重庆市教委还将对学校的“减负”情况进行抽查。
该通知作出了多项硬性要求:比如时间方面,要求中小学上学时间“城市(含县镇)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30,中学(包括初中、高中)不早于8:00。学校和教师要求学生到校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课前15分钟”。在校学习时间也有规定:每天教育教学活动总量,小学最高不超过6个小时,初中不超过7个小时,高中不超过8个小时。寄宿制中学安排晚自习时间,初中每天不超过两课时、高中每天不超过3个小时。学校“午自习”的行为被制止:“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午自习或集体辅导。
资料图片
《通知》还要求:下课不得拖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量:小学三至六年级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中学控制在1.5个小时以内。鼓励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义务教育阶段非毕业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
家长:担心落后于别的孩子
早上7:40,当记者来到重庆南桐矿业子弟学校时,校门口已经聚满了学生和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据学校门卫告诉记者,学校规定是8:30上课,但家长都提前到校了。其主要原因是担心孩子迟到。
“减负当然是好事,但要符合地区、家庭、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把握好各方面的‘度’,不能一刀切!”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长,重庆南桐矿业公司的王先生认为,虽然作业在学校减了,但不少学生都在特长班、补习班或者家庭教师等处充电,在这样的大气候下,真担心自己孩子的生存压力!
“我是教师,也是家长,在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合适的社会实践的同时,他们就不该多学点东西吗?”重庆南桐矿业公司中学的刘老师这样告诉记者,放学后许多学生处在没人管的状态。“减负”后,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家看电视、在外面上网,“我还是希望学校把学生在放学后也管起来,学生在校补课总比请家教便宜吧”。
据重庆106中学贺校长反映,许多家长都对“减负”表示不理解,以往虽然也有规定禁止学校补课,但常常有很多家长要求学校补课。
学校:高考不减,减负能行吗?
“哪个老师想补课呢?我们也想减减压!”重庆丛林中学教导处赵主任认为,高考是人才选拔的主要手段,考试是人才选择的主要措施,学校看重的是分数和成绩。所以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该减一减中考和高考,给老师减负!
“现在减负,喊的是‘过程减负’,但高考是结果,到那时候还不是要拿成绩说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说得更直接:“我们作为教师是应该为学生着想,但在目前的考试制度没有大变化的前提下,你要我们怎么办?” (记者 朱丽亚 通讯员 文良兵)
篇2:杭州最严减负令出台六年 各类数学杯赛不降反升
杭州最严“减负令”出台六年 各类数学杯赛不降反升
央广网杭州12月9日消息(浙江台记者沈泽南 何冰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绿洲杯、中环杯、睿达杯、希望杯....。。进入12月,杭州各类数学杯赛纷纷到来。记者调查发现,号称杭州史上最严“减负令”出台六年来,各类数学杯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兴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减负”变得如此尴尬?
希望杯、睿达杯等杯赛名字,对杭州中小学家长来说耳熟能详。但在百度上输入这些名字,跳出的却多是关于它们的培训报名信息。
以即将开考的希望杯为例,实际举办方是一家名叫浙江睿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董小姐说,要想在杯赛上获奖,不参加培训基本不可能,目前他们6天制冬令营项目报名非常火爆,“冬令营基本是集训,一是竞赛体系,一是思维体系,难度系数是针对希望杯、睿达杯,一个是二试难度,一个是稍微基础一点的一试难度。竞赛班的价格有1500、、1800,具体看课程。师资基本是大学教授。”
董小姐介绍,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都来自杭师大、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在职教授,其中不乏像浙江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吴卫东教授这样的“名师”。对于这样的宣传,吴卫东有些生气,“他们当时想要借我名,把我作为他们的专家成员。我没有去给他们上过课,也不可能给小朋友去上课,高校老师给小学生上课难度比较大,因为差异确实很大,孩子解题思路跟大学老师习惯的教学方式可能不匹配。”
不过,尽管价格高昂,师资来源不明,也并不影响培训机构的火爆。想为孩子报名的王女士说,除了希望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更直接的目的是为“小升初”做铺垫。“所有家长都知道,如果想上民办中学,一定要上奥数。从三年级开始,他们会参加各类杯赛,为了参加杯赛要去上更高一点的培训,比如一对一的培训,在杯赛拿到一个好成绩,继而拿到民办学校的录取名额。”
其实早在,浙江省就出台过当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条件和依据。为何“减负令”出台六年,孩子身上的负担不但没减,各种奥数培训班却越来越火爆?
纯私立的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副校长孙卓人坦言,减负令使他们失去了自己出考卷考察学生的主动权,为了招到“尖子生”保证学校升学率的口碑,杯赛获奖证书无疑是个不错的替代选择。“比如学校学生如果要进入杭州优质高中,就要参加中考,必须要有强的应试能力。所以在选拔学生过程中,肯定会考虑到他是不是有这样的应试能力。因为学校自己不能组织考试,通过第三方评价,也是一种无奈。”
知名民办初中杭州采荷实验学校执行校长王丽丽说,目前民办初中招生面谈没有统一标准,考察学习基础肯定是绕不开的环节,“成绩单我们要看,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成绩单,学生还会把能够代表自己各方面特长的奖状拿过来,拿过来的我们都会看。最终的评价标准还是学校自己制定。”
正是在这样的推动下,数学杯赛逐渐成为香饽饽。据了解,目前多数杯赛其实都由一家或几家培训机构自行举办,办一个杯赛并不赚钱,通过名师、获奖等噱头,吸引学生参加培训才是组织者的真正目的。一个学生少则上千,多则上万的培训费,其中纯利润可达20%。
而要管理这些杯赛,教育部门却显得束手无策。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袁立斌表示,“所有所谓的‘竞赛’都是民间机构举办的,有些甚至是培训机构自己弄的,只要不违法,都没有问题。本身是民间组织,官方渠道没有认可杯赛成绩。”
袁立斌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只能加大对民办初中招生面谈中的监督力度,更多还是要靠学校自觉。“在小升初包括民办初中录取里,有明确规定,竞赛成绩不能作为录取依据。”
数学杯赛的火爆无疑催生出一条看不见的利益链条。链条的一端连接着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渴求,另一端,连接早已赚得钵满盆满的培训机构。强烈的需求养肥了杯赛滋生的土壤,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滋润的雨露和普照的阳光。
篇3:沈阳最严减负令:老师不得布置需家长代劳的作业
日前,沈阳市教育局专门召开会议,就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进行全面部署和要求,堪称沈阳最严“减负”令,其中许多要求都是首次提出。市教育局规定,对违反者,一经查实,市教育局在全市通报批评,并由区县(市)教育局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关键词:作业
不得要求家长批改
市教育局的“减负令”非常具有针对性,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不得不加选择地布置教辅材料上的作业,不得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鼓励教师基于学情开发校本作业,自编作业或改编现成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之内。学校要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监测各年级课后作业量及学科分布,达到“学科平衡、总量合理”。双休日和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要实现作业公开。
关键词:成绩
严禁发送至家长群
为了规范评价方式和结果使用,鼓励采取“等级加评语”方式,实施分级评价。严禁学校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区县(市)教育局和教研部门不得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中考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学校不得用考试分数对班级、教师、学生进行排名,教师不得用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编排座位。树立学科成绩是学生隐私的理念,严禁将全班学科成绩及名次发至家长微信群、QQ群等公共平台。
关键词:课时
老师不得占用自习
严格控制周课时总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一二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26节,5.2节/天;三至六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30节,6节/天;七至九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34节,6.8节/天。保障学生在校每天都有自习时间,自习时间不计算在周课时中,不得占用。
关键词:英语
从三年级开始开设
教师要基于学生接受程度有效开展教学,不赶超进度,不增加难度。从2017年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起,以三年级为起点开设英语课,且从英语知识的“零起点”开始教学;一二年级只可安排游戏或听说类的英语社团活动。现小学一二年级英语课保持不变。
关键词:考试
提倡排在节假日前
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举行区域性统一纸笔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可进行期末质量监测,监测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初中除学业水平考查、学业水平考试、学业质量监测外,不举行市级统一考试。区县(市)教育局根据需要,每学期可对部分年级或部分学科进行一次教学质量抽测。严禁以“质量监测”名义进行区域性“统测”。要人性化安排考试,提倡将必要的考试安排在节假日之前。
关键词:辅导
在职教师不得办班
学校及在职教师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补课或上新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以推荐等形式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文化课补习班。坚决杜绝“校内不讲校外讲”、“课内不讲课外讲”的行为,一经查实,按规定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提倡和鼓励教师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
关键词:评比
禁与家长贡献挂钩
要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动教学开放,创造条件方便家长及有关专业人士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家庭、社会应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减少或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及班级各类评比不得与家长的贡献程度挂钩,不得以评比变相加重学生及家长负担。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萧林熙
【高考未减 “减负”能行? “减负令”令家长犯难】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