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

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

2023-05-22 08:38: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月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

篇1: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

2019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

作者对事物、景物或某段人生突然有了感悟,从而形成的文章叫做散文。让学生们感悟到,写好散文应包含两个步骤:一是作者要将所看到的事物、景物或经历过的某段人生通过叙述和描写来展现给读者,让读者随着你所讲述的情节来进行一定的感情积累和思想储备。然后再利用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来写感悟,揭示哲理,使读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

散文就是要写感情,而记叙文不是要写故事,散文中的故事可大可小,但不可缺少,它是为抒发感情奠定基础的,而记叙文则侧重于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这是小散文与记叙文写作上的区别。

小散文的三大特点:一、轻松而随意的文笔;二、生动细致的描写;三、富有哲理的情感抒发。同时散文的总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肥散文比作是一串珍珠项链,那么项链上的一个个珠子就是作者所书写的一个个故事性较强的场景或片断,而连接珠子的线则是贯穿全篇的统一的情感。例如以“爱”为话题写一篇小散文,可以从不同角度选取故事场景,比如家庭中的母子之欢、学校中的师生之爱、社会上的人间之情……都可以作为片断归纳式散文的选材对象,在记叙完每一场景后,都要用抒情和议论进行有哲理的阐述,从各个角度紧扣“爱”的主题,从而揭示人间处处有真爱的哲理。

例如:关于幸福范文

幸福在哪里,幸福又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出了家门,我要自己去寻找答案。

镜头一: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对儿老人站在过道里,老爷爷用满是青筋的手搂住妻子的肩,用他那不再健壮的身躯,挡住身后流动的人群,他的妻子转过头望着他,俩人相视一笑。(叙述描写部分)没有过多的表情、没有亲密的动作、没有动情的话语,只是这么一笑,就让人感受到了身为妻子被丈夫守护的幸福。我不禁心头一热……(抒情议论感悟)

镜头二:在热闹的大街上,一位进城打工的父亲领着他的小女儿在街上走着,突然,女孩停住了脚步,两眼紧紧盯着橱窗里的冰糖葫芦,父亲看看自己的女儿,又看看橱窗里的冰糖葫芦,犹豫着把手伸到衣袋里慢慢摸出一元钱,递给了橱窗里的售货员,买了一支冰糖葫芦给了女儿。女孩高兴地接过,刚要放在嘴边,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一下子塞到父亲的嘴里,父亲一楞,随即抱起女儿,用自己的胡子拉茬的下巴去扎女儿,女儿被逗得哈哈直笑,父亲也笑了,笑得黑红的脸上散发出灿烂的光彩。(叙述描写部分)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却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幸福真的是如此简单,一串糖葫芦,勾起人们心底暖暖的幸福感。我不禁莞尔……(抒情议论部分)、

幸福是不分界限的,无论你年轻还是苍老,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从那对夫妇的身上,从那对父女的身上,你都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我终于找到了幸福。(总抒情)

幸福在哪里?幸福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你发现它了吗?

篇2:中考议论散文写作指导

作者/曹津源

议论散文与典型的议论文相比,主要有两个不同点:一是在中心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用、论证的展开等方面相对而言没有严格的要求;二是说理的方法比较灵活,叙述、描写与议论往往结合使用,有时还可适当运用具有文学色彩的语句。议论散文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是借物明理式。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落笔于今昔紫藤萝,传达的却是一种深沉的人生思考。

二是形象说理式。即主要不是通过严密的推理进行论证,而是从一些精心构思的形象生发开去,寓哲理于形象性描述之中。例如有位考生写《忙,不亦乐乎》,入题时即道出中心――“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然后分别以“忙是问号”“忙是省略号”“忙是惊叹号”领起进行述说,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三是叙议结合式。行文体现“叙述不枝不蔓”“议论娓娓道来”的特点。

中考作文适合写议论散文的命题渐见其多,例如成都题《走过那一个拐角》、徐州题《又是一个新起点》、连云港题《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南昌题《垒高自己》、陕西题《逗号》等,考场上出现了一批议论散文佳作。但总体上看考生对议论散文还比较陌生,缺少必要的构思立意技法。归纳考场议论散文佳作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下面三条。

一、科学安排记叙、抒情与议论的比例,让记叙、抒情作为立论的“由头”,让议论成为行文主线和“重头戏”,避免写成“四不像”文章。

20成都一位考生写《走过那一个拐角》,论点是“生活没有死角,拐角更不可怕,拐角后的新发现,给人自信。”文章先这样叙述:在北京迷宫般的老胡同里穿行,拐角后发现古老墙壁上有一只报箱,报箱上有一个精巧的“微型天堂”――鸟巢。这段七十多字的叙写就是议论的“由头”,文章由此引发议论:“再平常不过的鸟儿,却不因生活在无人知晓的拐角而抱怨,反倒从平凡中绽放出一份从容的美丽。于是,我发现:在这小小的巢宇面前,所有的悲伤都是没有理由的。生命的韧性与美丽在这处默默无闻的'拐角彰显到极致!在生命的拐角,我要学习这只鸟,面对平淡甚至平庸的生活,永远持有一份希望,相信会有一天,我会在黑暗的角落,瞥见绝美的阳光!”作者用带有抒情味的议论阐述观点,增强了说理色彩;文章接着叙写“我”的一次旅游经历――在被导游称作“绝境”的海南“天涯海角”后面竟然又发现了天堂般美丽圣洁的“鹿回头”公园。此处叙述也只用了七十多字,接下来由叙转议却用了较多篇幅:“当我迈入这落英缤纷的天堂,我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一种历尽霜寒重感温暖的欣慰!于是,我坚信:走过茫茫高原,才知太阳的炽热;经过漫漫长夜,才会拥抱黎明的彩霞。生命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有时所谓的绝境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拐角,转个弯,便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发现久违的明媚与温暖。”(写作技巧)这种形象性议论,正体现了议论散文“形象与哲理共舞”的特色。在“两叙两议”之后,此文以归纳性议论收尾:“在生活的拐角,我遗留下关于痛苦的经验,捡拾起关于生命的思考。任流年飞逝,任时光变幻,我都会用一颗童真的心去领悟、发现拐角里蕴藏着的美丽,播下希望的种子――即便在最不起眼的拐角,也能绽放出常开不败的花。”看,由于有适当的叙述作“由头”,由“拐角”引发的人生思考,自然而深刻。这篇文章启示我们:议论散文的议论需占全文篇幅2/3以上,记叙、抒情必须精选定向性强的内容,只能作为“引子”、“由头”,不能随意“扩容”;引发的观点必须与“由头”有内在联系,对接要自然、顺畅。

二、形散“理”不散,“理”的提炼力求多角度,有新意。

年陕西考生写《逗号》,较多考生采用了议论散文的文体,出现了一批含义隽永的佳作。有位考生的考场作文上半部分边叙边议,阐述逗号的人生意义,尽管“形散理聚”,但立意仍停留在一般层面;下半部分在简要叙述后,以一句“所以我钟情句号,对句号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调转笔锋,从比较逗号与句号的区别切入,鲜明地亮出“拒绝句号,钟情逗号”的新论:“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抗争,也是与自身惰性和保守的对抗。尽管跨过每一个句号都要付出双倍的力量,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每消灭一个‘可恶’的句号,便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新路。这时,我们会惊喜:咦,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怎么竟然会变成逗号?此时你就会从中得到启示:积极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的逗号人生。”“逗号人生”,多么新鲜的感悟!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泉州一位考生同样论述逗号与句号的文章,在筒述自己刻苦练琴,最后终于“用美妙的琴声征服评委”的经历后,转入议论:“回首往事,我终于明白:没有逗号,哪有句号?没有句号的召唤,哪有消解逗号的勇气?成长之路充满了逗号般的挫折,句号般的圆满,它们镶嵌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人生也是如此――一支回肠荡气的‘逗号――句号――逗号’交响曲!”很明显,本文的“交响曲”与上文“逗号人生”切入角度不尽相同,两种创新立意堪称由“逗号句号”引发的“并蒂莲”,显示了议论散文多角度构思的魅力。

三、在议论为主的前提下讲求行文的形象性、哲理性,提升立论与说理的可读性。

首先,在边叙边议中发挥修辞的魅力。2012年玉林市一位考生写《给我一片阳光》,作者把“阳光”定义为自信、自强,其中有一段很精彩:“据说‘鲁迅’这一笔名取‘愚鲁和迅速’之意,周树人不无幽默地称自己和天分较高的人比起来不过是一条不具备先天优势的‘小狗’,但他毫不气馁,用勤勉大声地唱响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歌,不仅亮出了上帝给自己的‘嗓门’,而且震惊了文坛,震惊了一群群‘大狗’。由此可见,不要因为自己暂时的渺小而惧怕世界的强大,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心有‘阳光’,敢于按照上帝给你的嗓门大声歌唱,说不定连自己也会吃惊呢!所以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你完全可以勇敢地说‘我来’,别理会有人会比自己回答得更好。”你看,这段文字中引用、拟人、比喻、借代、拈连等辞格的运用,把“心有阳光”这一主旨阐述得多么生动耐读。

其次,以有形沟通无形,以具体演绎抽象,以感性阐述哲理,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奥为通俗。这就要求你平时热爱生活,细心观察,放飞想象,深入思考。2012年济南―垃考生写《咀嚼生活的真味》,别出心裁地将品味樱桃与品味生活联系起来,新论迭出。请欣赏其中一段:“生命之初。犹如樱桃成熟之后的美丽诱人,引人品味;唇齿的合作是生活的磨砺,生命的河流像樱桃的汁液一样慢慢流淌而出。有酸,有苦,有甜。酸,是生活中酸楚、伤心的往事;苦,是生命中蕴藏的忧愁、苦闷;甜,是生活中成功后的喜悦。还有软呢,樱桃的果肉绵软,不离不弃,我想,这正是生活中那些永远在我身旁鼓励、支持、帮助我的亲人或是朋友吧。”这段文字联想丰富,由表及里,堪称“舌尖上的哲理”,作者“咀嚼”的生活百味尽收其中。

再次,用语精辟,“论”中寓情,“说”有气势,给人痛快淋漓之感。20扬州一位考生别出心裁地在半命题《忍不住_______》里补上“愤怒”,文章在大气地议论多种必须“愤怒”的情形后,以鞭辟入里、气势磅礴的议论结尾:

如今,高度的物质文明像酸雨一样浸泡着人们,使不少人骨骼缺钙,精神萎靡。愤怒则是我们需要的碱,它能中和掉一切软弱。愤怒吧,愤怒与寿命是否成反比还有待探究,愤怒与伟大咸正比则无需质疑。愤怒是人生之河奔涌而下的雄壮瀑布,是人生之歌流淌而出的华美乐章!

忍不住愤怒,让我感受到自己;忍不住愤怒,让我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读着如此大视野、大心胸、大气魄的文字,读者定会怒作者之所怒,悟作者之所悟,产生强烈共鸣。这就再次说明,在动情基础上的明理,是最能让人铭刻于心的。

篇3:中考作文散文写作指导

对于中考作文,需要把握好下面几个方面

(1)题目鲜亮:作文题目要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

(2)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其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快,都可以移到纸上。”

(3)表达灵活:散文取材广泛,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也就多种多样。

(4)情理相透: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

对于中考散文来讲,需要注意上面四个方面,如果能很好的把握,那么在中考作文的时候,就会取得一个自己理想的分数。

【散文】

拼音:sǎn wén

英文: [prose]

1. 文采焕发。

晋 木华 《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绫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2. 犹行文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3.文体名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篇4:中考写作指导

一、作文当从审题入手。同学们的作文“不能切题”、“内容淡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读题时没有唤醒生活,没有接通生活,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胡乱地堆积了一些文字。“审题”是作文“切题”的第一个环节,其实,在考场上,唤醒生活,让作文与生活对接很重要。运用“三句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三句口诀是: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首先,强调“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把大题目演绎成一个小角度(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大题小做,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第二,强调“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文章既然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和感受,那就应该明确地表达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剪裁和行文的倾向。

第三,强调“通过描写彰显主题”

只是概括直白的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决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

记住:在考场作文这样严酷的竞争中,写生动的故事是极易使阅卷者“单调乏味”之中“眼睛一亮”的。“三句诀”的步骤是:根据题目,快速构思--想好“一个故事”--确立“一个主旨”--写好“一组场面”--连缀成篇。

篇5:中考写作指导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应对策略。

语言丰富生动的方法

一、词语扩展

1.清晨,阳光洒向我的居室,小鸟在歌唱。

清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洒向我的居室,轻盈的小鸟在树梢上婉转地歌唱。

2.夕阳的余晖下,小草和着微风,门卫的那只大白兔卧在草丛里,望着那片天空。

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

方法一: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

二、短语、句子扩展法

1.太阳升起来了。

那圆圆的红红的太阳从天地相接处的笔直的地平线上缓缓地不慌不忙地升起来了。

2.我喜欢静幽,总斜倚树干,思索友人的深情。

我喜欢红彤彤的枫叶旋在风里的静幽,总在晚霞中斜倚树干,挟一片枫叶遮住眼睛,思索友人的脉脉深情。

方法二:运用想象写出语言的韵味

三、修辞扩展法

1.我们初三(5)班的孩子们疯狂地迷恋上了作文,他们说那种感觉难以形容。

我们初三(5)班的孩子们疯狂地迷恋上了作文,他们说那种感觉就像孔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迷恋灼热的火焰,水仙迷恋清澈的倒影。

2.以“尊重”为话题写一段话。

尊重是一阵清爽的风,当你心烦意乱时,让你感到轻松;尊重是一张亲近的脸,当你腼腆歉疚时,让你从容化解每一个陌生;尊重是一双温暖的手,当你失落无助时,把你从泥沼中托起;尊重是一把自信的伞,在你风雨飘零中为你撑开,让你穿过风雨之后见到彩虹……

方法四:运用修辞展示语言的魅力

四、诗词扩展法

我向往幽闲,我喜欢纯净,我心仪静谧……

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种纯净,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种静谧……

“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从中学会了凛然正气、英勇无畏、英雄气概。《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方法五:灵活引用诗句、歌曲

3、如果你是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如果你是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五、幽默风趣显趣味

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1.如有个同学写父亲为搞科研而用脑过度,出现了秃顶,他写道:……头发禁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足”,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了。最令人伤心的是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小作者的借用语鲜活、俏皮,远比直接描写父亲如何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强得多。)

2.“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请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一次你考试的经历。

精彩片段: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篇6:中考写作指导

描写是一般叙述文体常用的表现方法,是写作的一种基本手段。那么,什么是描写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写作人物描写静动态描写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下面,我就谈一下有关描写的内容。

一、细描与白描

1.细描。细描是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进行浓笔涂抹,细描是文章的血肉。可以说,没有精湛的细描,就不会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文章的真实感。大文豪鲁迅说过,描写人物最好写他的眼睛。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桔子时的情景就采用了细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正是这个细描,写出了父亲的艰辛,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鲁迅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先前买酒时,付钱时得意洋洋地“排”出九文大钱,而到后来却“摸”。这些细描,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毒害之深而又迂腐穷酸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2.白描。白描是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比如,《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里

未加任何夸张、渲染,可是一个饱受欺凌的旧知识份子孔乙己的形象却鲜活地站在了读者面前。

二、人物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常用的有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常用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如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种衬托,描写出罗敷无与伦比的惊人之美,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想象。

正面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1)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2)心理描写,即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特征进行的描写。

(3)行动描写,即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4)语言描写。精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能使文章增色许多。那么,怎样描写语言,运用语言呢,首先,引用风趣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作文升格的一大诀窍。合理而巧妙地运用风趣语言,能够化生硬为生动,变平常为非常。幽默的语言如夏天的凉风能使人清爽;幽默的语言是山间的清泉,令人心旷神怡;幽默的语言可以打开尘封的记忆,使人敞开心扉,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比拟句,“他的学问多得挤掉了头发”。调侃式的,一位老师说:“如果坐在后面说话的同学都能像前面玩手机的同学那样安静的话,就不会影响中间睡觉的同学了”。这样的语言都能给文章增添色彩。再比如,这样的打油诗:“作业几时无,把笔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上床睡觉,又恐明日挨训,恶语似毒箭。无限凄凉情,真想离人间。手发酸,身乏力,脑灌铅,不敢有恨,此身不知在何处。爹是望子成龙,娘是盼女成凤,此事古难全。但愿天开眼,与作业再见”。这首反映课业负担繁重的打油诗,

幽默中透着一股辛酸,令人耳目一新。其次,运用一些修辞方法。修辞能使语言优美,还能突出主旨,优化结构。比如,“我们用心灵呼唤友谊,让友谊变成清晨你窗前一缕温暖的阳光,让友谊成为小鸟的清啼,在你耳畔吟唱,让友谊成为你寒冷时身边红红的火炉,让友谊变成烈日下你头顶的一片绿荫”。这段排比、比喻句,尽情呕歌了友谊。四个句子条理通畅,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增添了气势。再比如,朱自清《春》中的第四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灵活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很优美,读这样的语言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再次,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既能增强表达效果,又能展示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比如,“荷花映日的六月,我彷徨于河边。我不愿沉迷于李清照'冷冷清清'的凄凉,也不愿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沧桑,更不愿'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泪流满面”“”这段文字优美,但不雕琢,句式灵活多样,读来琅琅上口,听来流畅悦耳。再比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地轻轻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地掀开了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这段文字引用这些名人诗句,不仅使文章语言优美,增强了表达效果,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三、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比如,”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段文字优美,描绘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动态描写是指以动来写静,或用修辞手法

对事物进行描写。比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奔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动态描写,淋漓尽致,仿佛读者看到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可分为两类:

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前文”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中的那两段文字。

2.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比如,写一个学生,就要联系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鲁迅《孔乙己》中,”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既是自然环境描写,又是社会环境描写,预示着孔乙己将要来临的命运。

描写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把客观对象写的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学好描写这种方法,也会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7:散文写作指导

散文写作指导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

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篇8:中考小作文的写作指导

合作精神

白远方

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如同上面例子中的五位小朋友,若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团结合作,那么一个也活不了;相反,若团结起来,则可以全部生还。由此引申到一个民族,若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这个民族必须有极强的凝聚力。以前的中国人曾被称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就是因为“窝里斗”,团结精神不强,这样怎能不衰落呢?我们一定要虚心向这五位小朋友学习合作精神,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评语 角度新颖,论述有理有据。

【中考试题荟萃】

篇9:中考小作文的写作指导

一、早晨的景象(如田野、村庄、街道、公园、学校……)充满生机,令人陶醉。请先把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描写性文字来表现早晨的一种景象的特征。

要求:(1)描写性文字不少于2/3。(2)不少于200字。

早晨的

二、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花鸟草虫、风雨雷电等事物不仅可亲可近,而且可思可感,请你任选一种自己或接触较多、或观察较细、或感悟较深的某一具体事物,以“我眼里的 ”为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语言生动,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三、以《我的学习方法》为题,写一篇短小的说明文。

提示:1、先总体介绍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何特点,然后具体说明这方法如何操作。

2、内容要有条理,选用说明方法要恰当,表达要准确。

3、200~300字。

篇10:中考小作文的写作指导

一、体会下面誓言的含义,自拟文题,写一篇300字以内的议论短文。

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直的。

二、阅读下面这则材料,选一个角度写300字以内的有观点的议论性文字(不必拟题)

据说,狮子所以能成为兽中之王,是因为生下来时,母狮把它不断地摔下山谷,让它一次次地从山谷爬上来,直到有了一个强壮的身体为止。

【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相关文章:

1.散文写作教学指导

2.作文散文写作指导

3.中考作文的写作指导

4.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

5.中考作文写作指导:有理有据

6.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7.中考写作指导:灵活构思

8.中考议论文写作基础指导

9.中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

10.中考自由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下载word文档
《中考小散文写作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