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

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

2023-07-31 08:49:4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豹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

篇1: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

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

一、数与式

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 0,每个式子都为 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 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精确度,有效数字。这个上海还没有考过,知道就好!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 0 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 X 公因式要回头检验!

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改变符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 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去分母,分数相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得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三、函数

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的意义。

易错点2:熟练掌握各种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有几个的待定系数就要几个点值。

易错点3:利用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组)的解,利用图像性质确定增减性。

易错点4:两个变量利用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注意区别方程、函数、不等式模型解决不等领域的问题。

易错点5:利用函数图象进行分类(平行四边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分类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6: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一定要会求。面积最大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差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7: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还应注意结合图像性质解题。函数图象与图形结合学会从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方法,图形为图像提供数据或者图像为图形提供数据。

易错点8: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为 0,0指数底数不为 0,其它都是全体实数。

四、三角形

易错点1: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特征与区别。

易错点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注意其中的“任何两边”。最短距离的方法。

易错点3: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内外角性质,特别关注外角性质中的“不相邻”。

易错点4: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着重学会论证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综合运用以及线段相等是全等的特征,线段的倍分是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与三角函数的结合。边边角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易错点5:两个角相等和平行经常是相似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对应线段成比例,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易错点6: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这里需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入。

易错点7: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易错点8:将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探究各种解题方法。

易错点9:中点,中线,中位线,一半定理的归纳以及各自的性质。

易错点10: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的确定与底上的高(特别是钝角三角形)。

易错点11: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对应线段的比经常出错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五、四边形

易错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何灵活、恰当地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不稳定性。

易错点2:平行四边形注意与三角形面积求法的区分。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易错点3:运用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对称中心的直线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易错点4:平行四边形中运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突出转化思想的渗透。

易错点5: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边长、对角线长、面积等的计算。矩形与正方形的折叠。

易错点6:四边形中的翻折、平移、旋转、剪拼等动手操作性问题,掌握其中的不变与旋转一些性质。

易错点7:梯形问题的主要做辅助线的方法

六、圆

易错点1:对弧、弦、圆周角等概念理解不深刻,特别是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也要考虑两种情况。

易错点2:对垂径定理的理解不够,不会正确添加辅助线运用直角三角形进行解题。

易错点3:对切线的定义及性质理解不深,不能准确的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解题以及对切线的判定方法两种方法使用不熟练。

易错点4: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相切有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包括相交也存在两圆圆心在公共弦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学生很容易忽视其中的一种情况。

易错点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把握好 d 与 R和 R+r,R-r 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的方法求解。

易错点6:圆周角定理是重点,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易错点7:几个公式一定要牢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以及全面积以及弧长与底面周长,母线长与扇形的半径之间的转化关系。

七、对称图形

易错点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把握不准。

易错点2:图形的轴对称或旋转问题,要充分运用其性质解题,即运用图形的“不变性”,在轴对称和旋转中角的大小不变,线段的长短不变。

易错点3:将轴对称与全等混淆,关于直线对称与关于轴对称混淆。

八、统计与概率

易错点1: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彻,错求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易错点2:在从统计图获取信息时,一定要先判断统计图的准确性。不规则的统计图往往使人产生错觉,得到不准确的信息。

易错点3: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它们的适用范围不清楚,造成错误。

易错点4:极差、方差的概念理解不清晰,从而不能正确求出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

易错点5:概率与频率的意义理解不清晰,不能正确的求出事件的概率。

易错点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方差公式,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与频率之间的关系,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加权平均数的权可以是数据、比分、百分数还可以是概率(或频率)

易错点7:求概率的方法:(1)简单事件(2)两步以及两步以上的简单事件求概率的方法:利用树状或者列表表示各种等可能的情况与事件的可能性的比值。(3)复杂事件求概率的方法运用频率估算概率。

易错点8:判断是否公平的方法运用概率是否相等,关注频率与概率的整合。

中考数学九种题型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

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所以在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6、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有想法,这就是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方程可以说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中考中必考内容。从近年来的中考来看,结合时事热点考的比较多,所以还需要考生有一些生活经验。实际考试中,这类题目几乎要么得全分,要么一分不得,但是也就那么几种题型,所以考生只需多练多掌握各个题类,总结出一些定式,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7、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有“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8、几何图形的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加大了对考生归纳,总结,猜想这方面能力的考察,但是由于数列的系统知识要到高中才会正式考察,所以大多放在填空压轴题来出。对于这类归纳总结问题来说,思考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9、阅读理解问题

如今中考题型越来越活,阅读理解题出现在数学当中就是最大的一个亮点。阅读理解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介绍一个超纲的知识,或给出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条件出题。对于这种题来说,如果考生为求快速而完全无视阅读材料而直接去做题的话,往往浪费大量时间也没有思路,得不偿失。所以如何读懂题以及如何利用题就成为了关键。

篇2:初一英语8大易错点

[易错点一] 名词

1. 这些女老师们在干什么?

[误] What are the woman teachers doing?

[正] What are the women teachers doing?

[解析] 在英语中,当一名词作定语修饰另一名词(单或复数形式)时,作定语的名词一般要用其单数形式;但当man, woman作定语修饰可数名词复数形式时,要用其复数形式men, women。

2. 房间里有多少人?

[误] How many peoples are there in the room?

[正]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room?

[解析] people的意思是“人们”。

3. 我想为我儿子买两瓶牛奶。

[误] I want to buy two bottle of milk for my son.

[正] I want to buy two bottles of milk for my son.

[解析] 表示不可数名词的数量时,常用“a / an或数词+表量的可数名词+ of + 不可数名词”这一结构,其中当数词大于1时,表量的可数名词要用其复数形式。

[易错点二] 动词

1. 你妹妹通常什么时候去上学?

[误] What time does your sister usually goes to school?

[正] What time does your sister usually go to school?

[解析] 借助助动词do(或does)构成疑问句或否定句时,句中的谓语动词用其原形。

2. 琳达晚上经常做作业,但今晚她在看电视。

[误] Linda often do he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evening she watching TV.

[正] Linda often does he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evening she is watching TV.

[解析] 一般现在时的谓语动词用原形或三单形式,Linda是第三人称单数,故谓语动词应用does;现在进行时的谓语动词结构为:am/is/are doing,故应为she is watching TV。

3. 这双鞋是红色的。

[误] This pair of shoes are red.

[正] This pair of shoes is red.

[解析] 在shoes, trousers, gloves, glasses等表示成双成对的衣物或工具名词前用pair(表计量)修饰时,谓语动词的形式由pair的单复数形式来决定。

[易错点三] 代词

1. 这张票是她的,不是我的。

[误] This is hers ticket. It’s not my.

[正] This is her ticket. It’s not mine.

[解析] 物主代词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后一定要接名词,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后不能接名词。

2. 吴老师教我们英语。

[误] Miss Wu teaches our English.

[正] Miss Wu teaches us English.

[解析] teach sb. sth..中的sb.作teach的宾语,因此当sb.为人称代词时要用其宾格形式。

[易错点四] 介词

1. 你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误] Can you find the answer of this question?

[正] Can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解析] 英语中用“the answer to …”表示“……的答案”。类似结构还有the key to the door, the way to the zoo等。

2. 格林先生星期六上午来这里。

[误] Mr. Green will come here in Sunday evening.

[正] Mr. Green will come here on Sunday evening.

[解析] 表示在上午、下午等时,介词要用in;而表示在具体的某天上午、下午时,介词要用on。

3. 那个穿着红裙子的小女孩是我们老师的女儿。

[误] That little girl on a red skirt is our teacher’s daughter.

[正] That little girl in a red skirt is our teacher’s daughter.

[解析] 用介词表示“穿戴衣物”时,只能用in,其他介词没有此用法。

[易错点五] 副词

莉莉,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误] Lily, why don’t you go to home?

[正] Lily, why don’t you go home?

[解析] home在这里是副词,动词后直接加副词。

[易错点六] 连词

我喜欢语文和英语,但我不喜欢体育和历史。

[误] I like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I don’t like P.E. and history.

[正] I like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I don’t like P.E. or history.

[解析] 在肯定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用and来连接;而在否定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连接需用or。

[易错点七] 冠词

乘飞机去北京花了史密斯一家人一个小时。

[误] It takes Smiths a hour to go to Beijing by a plane.

[正] It takes the Smiths an hour to go to Beijing by plane.

[解析] ①表示“……一家人”用结构“the + 姓氏复数”;

②hour 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不发音,它的发音是以元音音素开头的,所以“一小时”要用 an hour;

③用介词by表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时,交通工具名词前不加任何冠词。

[易错点八] 句法

——你不是学生吗? ——不,我是学生。

[误] ——Aren’t you a student? ——No, I am.

[正]——Aren’t you a student? ——Yes, I am.

[解析] 对否定疑问句的回答是用Yes还是用No,这取决于实际情况:如果事实是肯定的,就用Yes;如果事实是否定的,就用No。

篇3:中考数学易错点

2020中考数学易错点

一、数与式

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精确度,有效数字。这个上海还没有考过,知道就好!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四边形

易错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何灵活、恰当地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不稳定性。

易错点2:平行四边形注意与三角形面积求法的区分。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易错点3:运用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对称中心的直线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易错点4:平行四边形中运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突出转化思想的渗透。

易错点5: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边长、对角线长、面积等的计算。矩形与正方形的折叠。

易错点6:四边形中的翻折、平移、旋转、剪拼等动手操作性问题,掌握其中的不变与旋转一些性质。

易错点7:梯形问题的主要做辅助线的方法

如何分配答题时间

第一,充分利用考前五分钟。

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这五分钟可以看题。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学生拿着数学卷子,不要看选择,不要看填空,先看后边的六个大题。这六个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从易到难。我们为了应付这样的一次考试,提前做了大量的习题,试卷上有些题目可能已经做过了,或者你一目了然,感觉很轻松,我建议先把这样的大题拿下来。大题一般12分左右,这12分如囊中取物,你就有底气了,心情也好了。特别是要看看最后那个大题,一看那个题目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着后边只有五个题,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够控制速度和质量。如果倒数第二题也没有什么感觉,你就想,可能今年这个题出得比较难,那么我现在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把前边会做的题目踏踏实实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因为后边的题目不是正常人能做的题目。

第二,进入考试阶段先要审题。

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一旦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也就会做了。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多少时间。

第三,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

现在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会做的题目,就快速地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以为前边题目的分数不值钱,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所以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腾出时间来检查。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那些难题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第四,要由易到难。

一般大型的考试是要有一个铺垫的,比如说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1979年的高考,数学就吓倒了很多人。它第一个题就是一个大题,很多学生就被吓蒙了,于是整个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就出现一些心态的不稳。所以后期,就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故性的试题的出现,不能让一个学生正常发挥,我们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慢慢地进入状态,再去慢慢地加大难度。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平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所以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会让你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当然由易到难并不是说从第一题一直做到最后一个,以数学高考题为例,一般数学高考题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它的难度属于难题的层次;第二个小高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比较难的;第三个小高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我说由易到难,是说要把握住这三个小高峰。

第五,控制速度。

平常有学生问我:“我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个填空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你平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人为地告诉自己,考试的时候要加快速度。其实你考试的时候,速度要是和平常训练的速度差距比较大的话,很可能因为你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质量的下降。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加快速度,结果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会做的题目得不着分,不会做的题目根本不得分。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个学生的正常考试,如果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的,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你一直投入到会做的题目中,按照你平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不认为这是一个令你后悔的结果。最后结果出来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平要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篇4:中考物理易错点

电学

1.的定向移动形成(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可以测电源电压)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随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某些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错,应该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电阻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

8.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0.原理:R=U/I;伏安法测原理::P=UI。(测电阻和测电功率都要搞定U、I两个量,所以电路图一般也一样)

11.电路中:电压U、电功W、电功率P、电热Q与电阻R成正比;

电路中:电流I、电功W、电功率P、电热Q与电阻R成反比(简记为“串正并反”)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越多并联用电器相当于越增加了总电阻的横截面积,电阻越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无论在还是在中,某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大了,则整个电路的等效总电阻也变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由N极出发,回到S极(磁体的内部方向相反)。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现象(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制成的,转化为(法拉第)。发电机无电源!

25.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有电源!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缺一不可!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磁场不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光学

29.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光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34.(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色散、星星眨眼)。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说反射角=入射角(也说“像与物┅”的顺序,注意逻辑顺序,儿子长得像父亲,不能搞反哈)。

36.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像为虚像;像距=物距;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点与物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一倍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39、放大镜、平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0.凸透镜(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光路可逆)。

42.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分大小,1倍焦距分虚实)

44.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45.凸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热学

46.熔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47.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48.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9、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0、在过程中,物体吸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篇5:中考化学易错点

01

化学的研究范围,对象,基本化学概念

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02

空气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03

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2.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3.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

4.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熔化体积减小

04

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

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O2、SO2、TiO2中均没有O2分子

6.食品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O2-、F-、Na+或Mg2+等等

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

12.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

13.氢一般为+1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中氢为-1价

14.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15.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

篇6:初三中考数学易错点有哪些

初三中考数学易错点归纳

函数部分:

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的意义。

易错点2:熟练掌握各种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一般情况下有几个的待定系数就要几个点的坐标代入。

易错点3:利用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组)的解,利用图像性质确定增减性。

易错点4:利用函数图象进行分类(平行四边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分类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5: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一定要会求。面积最大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差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6: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还应注意结合图像性质解题。函数图象与图形结合学会从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方法,图形为图像提供数据或者图像为图形提供数据。

圆:

易错点1:对弧、弦、圆周角等概念理解不深刻,特别是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也要考虑两种情况。

易错点2:对垂径定理的理解不够,不会正确添加辅助线运用直角三角形进行解题。

易错点3:对切线的定义及性质理解不深,不能准确的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解题以及对切线的判定方法两种方法使用不熟练。

易错点4: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把握好 d 与 R之间的关系求解。

易错点5:圆周角定理是重点,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易错点6:圆的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以及全面积以及弧长与底面周长,母线长与扇形的半径之间的转化关系。

旋转与相似:

易错点1:对于常见旋转模型不熟悉,不能通过题目判断出旋转特征。

易错点2:相似对应关系不明确时注意分类讨论。

易错点3:线段乘积转比例时,注意比例的顺序。

易错点4:常见几何条件运用要熟练、比如中点、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的和差,角度的二倍关系、平行等条件,要熟记相应的辅助线。

易错点5:过于依赖图形,从图中看着像的结论揪住不放,但实际是错误的。

易错点6:旋转方向要看清楚,分清顺时针和逆时针。

锐角三角函数:

易错点1:应用三角函数定义时,要保证直角三角形这个前提.

易错点2:在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要画出图形,以利于分析解决问题.

易错点3:选择关系式时,要尽量利用原始数据,以防止“累积误差”.

易错点4:遇到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图形时,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解.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攻略

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巧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由其是函数中的动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质,相似,全等,旋转,平移,对称等);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棱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性质,定义,面积。

第二轮数学复习时,更要发挥同学的学习自主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策略,突击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争取更上一层楼。希望同学能重视模拟考,对自己的模拟考卷做个详尽的分析。同学可以根据模拟考成绩,初步分为三类同学:100分以下、100分到130分之间、130分以上。

100分以下的同学,急需夯实基础,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由于今年数学中考的题型发生了变化,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分数共占72分,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如果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做题时考虑不周密,都会轻易失分。这就要求同学们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中考试题中属于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8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各位同学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复习宗旨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第二类同学的复习策略我们建议应该是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对各区县的模拟卷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每天做一小套选择填空题试卷,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在解综合题时可以先跟着老师走,弄清解题基本策略。至少要做出综合题的第一第二小题。首尾得分提高,中间部分的得分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

对于模拟考130分以上的同学,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式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要掌握的是题目的知识点和几何背景。要留下自我纠错和消化的时间,做好自我整理,并有跟踪练习,确保下次遇到类似题型绝不再错。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同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

对所有试题中较普遍感到困惑的无疑是中考试卷的最后两题:函数中的图形问题、图形中的函数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两题最终拉开了试卷的得分。建议大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与梳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同学们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动力工具,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就会使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显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措施。由此我们建议,在初三第二轮的复习中能否以思想方法为主线,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在复习中,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概括、总结、揭示了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品质,使我们不仅会梳理知识,更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培养能在千变万化的问题情景中,善于握着数学思想方法这把金钥匙,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总之,“对待未见过的题,需要用数学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一味地靠做题,不认真进行反思,提炼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综合题复习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技巧

一、模拟训练关键是选好模拟试题,要按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要求,结合中考数学试卷的结构特点和命题趋势,选择真正具有模拟性的模拟试题。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都要符合中考要求。

二、模拟测试后,要及时对答案,趁热打铁,有利于及时查漏补缺,复习效果明显提高。同事要对自己做的卷子评分,严格按照中考评分要求,以便掌握自身的复习水平。

三、留给自己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

四、适当的“解放”,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调节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关注的心态和信心调整,此时此刻学生的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篇7:高考数学易错点

易错点1 遗忘空集致误

错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就有B=A,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B,三种情况,在解题中如果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了 B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易错点2 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在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后,再具体解决问题。

易错点3 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 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 ,b都是奇数。

易错点4 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易错点5 逻辑联结词理解不准致误

错因分析:在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时很容易因为理解不准确而出现错误,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真或q真,命题p=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命题pq真p真且q真,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p真p假,┐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

易错点6 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

错因分析: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分母不为0;(2)偶次被开放式非负;(3)真数大于0;(4)0的0次幂没有意义。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决函数定义域时不要忘记了这点。对于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的。

易错点7 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

错因分析: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对于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一是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最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二是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进行直观的判断。研究函数问题离不开函数图象,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象,学会从函数图象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易错点8 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有求错函数定义域或是忽视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当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数。在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再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在用定义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性。

【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相关文章:

1.中考政治常考易错点

2.中考冲刺名师点拨各科易错点

3.文言文翻译九大易错点

4.超详细高中生物易错点

5.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易错点

6.小升初数学考试易错点大总结

7.高一历史知识点,高一必修易错点

8.五年级数学上册易错知识点

9.高三年级数学易错知识点

10.小学四年级数学易错知识点

下载word文档
《中考数学8大易错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