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

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

2022-06-07 08:14: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狮子头饲养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

篇1: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

知道晏子和《晏子春秋》,最早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教读过《晏子使楚》等篇目。这位个子矮小的外交官聪明机智,不辱使命,使蓄意取笑他的楚王君臣自取其辱,给人以深刻印象。后来读书渐多,又从其他渠道较多地接触了其中篇章。但通读全书,却是近年的事。

《晏子春秋》八卷,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说:此书“旧本题齐晏婴撰。晁公武《读书志》:‘婴相景公,此书著其行事及谏诤之言。’《崇文总目》谓后人采婴行事为之,非婴所撰。然则是书所记,乃唐人魏徵《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特失其编次者之姓名耳。题为婴者,依托也。”这样的甄别应该是不错的。

晏婴(前578年―前5),字仲,谥平,习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父为齐国上大夫晏弱。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病死后,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生活节俭,谦恭下士。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不辱使命,名闻诸侯。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在《史记》中与管仲合为一传。

据考证,《晏子春秋》大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但搜集整理者为何人,迄无定论;今本系经刘向再次整理。其思想倾向,或以为儒,或以为墨,或以为亦儒亦墨、非儒非墨,其实恰足以证明其自成一家而已。其著述体例,或以为子,或以为史,其实非子非史,《四库提要》谓其“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今人罗a(1874-1932)《诸子学述》谓其“当属俳优小说一流(俳优即古之稗官)。非晏子为小说家也,辑是书者小说家数也”,倒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读后感觉,辑录者是搜集了当时有关晏子的各种传说,统一编定时取舍亦不甚严,以致其中颇有同一故事之不同版本兼收并蓄者,亦有前后自相矛盾者。但不管怎样,作为留存不多的先秦典籍,此书记载了晏婴生平事迹及言行的大量重要资料,即便不能作信史看待,其价值还是不可低估的。

晏子打交道最多的是齐景公。按书中的描写,这位齐国君主既颟顸又不乏可爱之处。据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家》),对此,书中也多有反映。他受燕子的谏诤之后往往一犯再犯,更不要说能举一反三了。然而尽管如此,却是他给了晏婴用武之地;难能可贵的是,晏婴多次弄得他下不来台,他虽然不无怨言,却能不计前嫌,长期信任晏子。这一点,是后世的许多权势者所难以做到的。也正因如此,他在位58年,保持了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终其一世,齐国总算没有直接败在他的手里。

书中颇有精彩语句,不少已成为成语或格言,如“衣莫若新,人莫若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等,不胜枚举;更有许多故事成为习用的典故,这对丰富汉语词汇显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和其他先秦典籍相比,《晏子春秋》相对好读。近年中华书局先后出版陈涛(,选本)、汤化注译本(,全本),颇便于一般读者阅读。而对于研究者而言,仍以吴则虞等撰《晏子春秋集释》最有参考价值。

篇2: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

小时侯就读过几篇写晏子的文章,记得最牢的是《晏子使楚》。在我的印象中,晏子是一名善于外交辞令的“习辞者”。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晏子春秋》一书后,才知道圣人晏子岂能以“习辞者”三字概括!也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打造智慧型的晏婴小学。

晏子首先是一个让人景仰的爱民宰相。书中记载,叔向问晏子:“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回答说:“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齐景公向晏子询问治国良策,晏子说:“政必合乎民。”《晏子春秋》这部书,体现晏子爱民思想的话语比比皆是,可以说,晏子是用爱民思想来要求和衡量君王的。更为可贵的是,作为齐国的宰相,晏子的爱民思想不仅仅挂在口头上,还落实在行动上。齐景公时,大雨接连下了十七天,齐景公不知体恤民情,只管在宫中饮酒,歌舞不断,日夜相继。晏子多次请求发粟赈民,景公不许。晏子只好把自己家中的粮食拿出来赈济灾民,然后向景公辞职。景公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晏子还是一位直言敢谏的诤臣。《晏子春秋》一书,十之七八记录的是晏子进谏。齐景公喜欢享乐,又动辄杀人,为了自己的快乐置民生疾苦于不顾,他可以连续打猎十八天不理朝政。面对这样一个庸君,晏子进谏就格外困难。好在景公借鉴了庄公被杀的教训,尽管晏子的话逆耳,最终也还能够听得进去。晏子进谏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勤政爱民,二是节用戒奢,三是任贤去佞,四是崇礼尚义,五是反对战争。晏子进谏的方式多为当面提出,不留情面。晏子不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谏,而且晏子进谏时很讲究艺术,让国君不得不收回错误的决定,改变错误的行为。有一次,景公的爱妾婴子死了,景公思念不已,三天不吃饭,坐在垫婴子尸体的席子上不离开,尸体无法入殓。别人来劝说,不管用。晏子就说:“有一位医生想救治婴子。”景公一听就起来了,高兴地说:“死了的人还可以救活吗?”晏子说:“不妨试一试。请君王回避。”景公走后,晏子命令立刻将尸体入殓。后来景公知道了,很不高兴,说:“我当国君,不过是徒有其名而已!”晏子说:“难道君王不知道死人不能复活吗?国君正,臣子服从,就叫顺;国君邪僻,臣子服从,就叫逆。朽尸不入殓,是羞辱尸体!”景公终于醒悟过来。

晏子还是一位智者。《晏子春秋》一书的重点不是表现晏子的足智多谋,但晏子的超人智慧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我觉得晏子只要略施小计,就可以置对手于死地。

《晏子春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特别是晏子的高尚人格,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让我们看到智慧可以帮我们走出困境,智慧可以让我们走上成功之路,智慧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所以这本书确实值得我们晏婴小学的老师好好研究研究。

篇3:《晏子春秋》地名探析

《晏子春秋》地名探析

地名既是特殊的语言单位即专有名词,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某一时期地形地貌的缩影,人们活动的痕迹.地名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地理、心理趋向等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分析<晏子春秋>中的地名,探讨了这此地名的'得名缘由、构成特色,以期能展现与这些地名相关的一些历史、文化,揭示这一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以及词汇状况等.

作 者:周勤 ZHOU Qin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刊 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年,卷(期): 24(1) 分类号:H131 关键词:《晏子春秋》   地名   得名缘由   构成特点  

篇4: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1、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2分)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4分)⑴√⑵√⑶×⑷√

2、(2分)B

3、(4分)我节制自己吃饭穿衣(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大意1分,关键词“节”“养”“先”翻译正确各得1分)

4、(4分)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每点1分)

篇5:《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阅读两段有关晏子的古文,回答小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①,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市租:税款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2分)

(1)缚者曷为者也?

(2)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2)寡人反取病焉。( ) (4)晏子辞( )

小题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小题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缚者/曷为者也? (2)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2:(1)犯罪,(2)它们的果实,(3)辱 (4)推辞,不接受

小题3: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4:(1)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2)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的使臣到了。

小题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1)“缚者曷为者也”的含义是“被绑着的人是什么人”,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被绑着的人、是什么人”,即“缚者/曷为者也”。(2)“是寡人之过也”的含义是“是我的不对”,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是我的、不对”,即“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2:试题分析:①“坐”,古今异义词,古义:犯罪。②“其实”,古今异义词,古义:它的果实。③“病”,古今异义词,古义:辱。 今义:疾病,患病。④“辞”,一词多义,推辞。

小题3:试题分析:“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是结构助词“的”,“是寡人之过也”中的“之”也是结构助词“的”。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得无”(莫非)、“善”(善于)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方”(正在)、 “使”(前一个“使”:派)、“至”(到)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5:试题分析:楚王想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机制善变,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当楚王取笑齐国人偷盗时,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从和使者分食食物和不接受景公的赠送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清廉简朴的人。

篇6: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在《晏子春秋》中,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当齐景公赏赐他车马时,他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杂下》)这就是说,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晏子春秋》还十分突出地表现了晏子对礼的重视。他说:“礼者,所以御民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把礼看作是治国的根本,统治百姓的工具,可见礼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晏子与后来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晏子对无礼或不合礼的行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内谏》)载:“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晏子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没有礼,人就成了禽兽。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国家根本就会动摇。《外篇》中载有晏子的.另外一番话,内容与上面一段话类似:“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夫麋鹿维无礼,故父子同?。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史弟无礼,不能久同。’”

《晏子春秋》不仅鲜明地表现了晏子光辉思想,而且也记载了许多表现晏子优良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故事。节俭是《晏子春秋》中重点突出的晏子的品质,这一点,上文已有所交代。此不赘言。另外如退思补过、待人宽以约、责人重以周、谦虚谨慎等美德,书中都作了大力宣扬。《内篇杂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彼尝托,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托乎?’再拜而辞。”齐景公看到晏子的妻子老而丑,想把年轻漂亮的女儿嫁给晏子,晏子严辞拒绝了。晏子的这种糟糠之妻不下堂,坚守爱情,不背叛老妻的行为与品德,不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殊为难得,就是在今天,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

从《晏子春秋》的内容来看,编者或作者似乎有意突出晏子光辉的一面,极力塑造晏子的正面形象,由此也可以推断,此书的编者或作者肯定是一个景仰晏子的人。

《晏子春秋》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价值。它以人物为中心,一事一记,各事之间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表现晏子的思想品德。全书可以说是晏子的言论及佚事汇编,统而观之,又可以看成是一部晏子传。

篇7:《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晏子春秋》

(甲)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②以祠③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④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祟:鬼怪 ②少赋敛:略微收些赋税 ③祠:祭祀 ④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群臣莫对( ▲ ) ②祠此无益也( ▲ ) ③齐景公为高台,劳民( ▲ )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

A.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其幸而雨乎 其一犬坐于前

C.祠之何益 辍耕之垄上

D. 夫灵山固以石为身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1.请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

(2)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12.甲文中晏子劝阻景公不要祠灵山河伯,其表面的理由是:天久不雨,灵山河伯

▲打4字格 (填一成语,1分),其根本的原因是担心祭祀的`费用会 ▲ 打4字格 (用乙文中的原文填空,1分)。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个 ▲ 的人(用两个短语概括,2分)。

参考答案:

9.(3分)(1)回答 (2)好处(3)使劳苦

10.(2分)A

11.(5分)(每个分句1分)(1)老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一天比一天减少,河流将要干涸;(2)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当做快乐的。

12.( 4分)(1)自身难保(1分) 重敛于民(1分)

(2)爱国忧民(关爱百姓)、机智善辩(2分,两个方面各1分,意思相同的词语即可)

参考译文:(甲)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稍微多征一点赋税,祭祀山神,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难道不想下雨吗?祭它有什么好处?景公说:不能这样(的话),我将要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不可以。河神把水作为国家,把鱼鳖作为子民,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将要干涸,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他难道不想要雨水吗?祭它有什么好处呢?

(乙)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篇8:《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②主:掌管,主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束二缚一人诣王 (2)其实味不同

(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4)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译文:

【3】 阅读两文,回答问题。(3分)

甲文通过 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 ;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 。

【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4分)

答案

【1】(1)诣:到(2)其实:它们果实(3)亡:丢失(4)故:原因,缘故

【2】(1)圣人是不可以随便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2)让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这是第三条罪过。

【3】齐人固善盗乎;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机智善辩。

【4】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举烛邹的罪状,其实是在点出景公的错误,语言灵活睿智,既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又挽回了烛邹的性命。

解析:

【1】试题分析:诣另有学问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意思;其实是古今异义词,古文中绝大多数都是一字一词,解释时要以字为单位,不可与今义混淆;亡与故是一词多义,亡另有亡故和无的意思,故另有所以原来的友人故里等的意思。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词汇的掌握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标记的都是常用文言字词,易于理解。学习古文,要多加注意常用词语的意义,尤其是课文注释中的词语。古文中很多词语都是一词多义的,学习时要对多义词识别记忆,比如本题中的故就有很多意思,学习时要举一反三,识记字词某一意思时,要想一想学过的其它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2】试题分析:第一句很难翻译,其中熙本意为取乐,句中意为不严肃地开玩笑,反意为事与愿违,译作反而,取本意为获得,句中意自取,病,本意为疾病,转义为心神不悦,句中当无趣讲。焉字的陈述中略带感叹的语气要译出来。第二句中使意为让,不是出使使节,以是认为,不是把、用,君是国君,不是君子,罪三,是倒装的用法,意为三条罪过。

考点:考查学生对古文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第一句,难解字较多。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3】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关键词的提示作用,比如侮辱性表现,有引号,一定要写原文句子,不可写译句。对人物分析来说,表现,一般指其性格和精神方面的特点。填空,语言要精炼,不可多写或少写,不能有错别字。

考点:考查学生对古文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表达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所问问题在文中从文字信息上易于理解。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功夫在平时。阅读文章要做到读而思,勤练习,多动脑动手才能提高根据文本筛选文字信息,归纳其意,组织语言正确表达的能力。考试做题时,要静心细心地阅读文段,注意题目的提示和要求,如本题中表现,了解它的指向。

【4】试题分析:题干中提示了从两文来分析,不可偏一,要将两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语言技巧,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分析;题干所问其实是两个问题:语言技巧,效果,不可漏一。

考点:考查学生古文阅读中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较难,要比较两文人物的语言,阅读和思考力度大,学生对语言技巧不甚了解,有知识上的障碍。语言技巧,主要是指人物语言表达的方式和特点,效果,指所起的作用和达到的目的。

篇9:《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天放晴。③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晏子避席对曰( )

(3)叶徒相似( )

(4)公被狐白之裘(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其/实味/不同

2.(1)捆绑(2)座位(3)白白地(仅仅、只)(4)通“披”,穿

3.(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4.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5.示例:

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符合文意、题意、说理清楚即可。)

篇10:《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选文有改动)

篇11:《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②政席,尊残③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④。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自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骖: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④摈:道“傧”,傧相。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已 诎:屈从

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因载而与之俱妇 ②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

B. 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①而申乎知已 ②胡为乎迎迎欲何之

D. 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运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散,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参考答案:

3.A

4.B

5.B

篇12:《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6题。(共9分)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①存于陌。公驱及之康②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康:大路。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请 身 而 去 遂 走 而 出 公 从 之 兼 于 涂 而 不能 逮 令 趋 驾 追 晏 子 其 家 不 及

答案: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2)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答案:

(1)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

(2)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吩咐!

参考译文:

齐景公时,(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17天。景公不以为然,成天在宫中纵酒欢宴。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请求自己离开朝廷。于是,便快步离开了宫殿。

齐景公在后边追赶他,路上泥泞不堪,行路艰难,没有赶上。景公便催促车辆,赶到晏婴家里。晏婴已经把家里的粮食、器具都送给饥民了。齐景公在大路口追上晏婴后,连忙下车,跟在晏婴身后说:我有罪,先生抛弃了我而不援救。我没有俭仆的美德让您屈从,难道先生还不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先生能多帮助我,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吩咐!齐景公就在路上向晏婴拜谢(得到了晏婴的谅解)。晏婴这才是回到朝廷(组织起救灾赈济工作),他命令主管粮食的官员去巡视流离失所的人家,对有纺织工具、原料而缺粮户,让他们有一个月粮的粮食储备;对无纺织工具的缺粮户,给一年粮;对没有积聚柴薪的百姓,给柴草、木椽,让他们足以度过汛期。让柏遽巡视,家中房屋不能挡雨的人家,给他们钱。国都以上赈济,限定三日内做完;超过时限的官员,按不执行命令治罪。

篇13:《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②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③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⑤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⑥,无言其名。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摘编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霁:天晴。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③婴:晏子,名婴。④闻命:听从教诲。⑤里:里闾乡里。⑥循国计数: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

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公被狐白之裘

(2)与饥寒者

(3)孔子闻之曰

6.下面句中的“劳”与“逸而知人之劳”中的“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无案牍之劳形 B.劳其筋骨 C.无奔走之劳矣 D.不劳而获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译文: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

8.请你说说文中的景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来源试卷:20xx福建省龙岩市语文中考模拟试题考点分析:20xx中考答案解析:

5.(3分) (1)被通披,穿着 (2)给 (3)听说

6.C(3分)(原句“劳”解释为辛苦,劳累。A、B劳:使动用法:使……劳累;D劳:劳动)

7.(4分)

(1)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2分)

(2)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2分)

8.(3分)

一开始,景公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能体恤天下百姓;(1分)但是他能虚心接受晏子的批评(1分),知错就改,心胸宽广(1分)。

【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得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上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的,看见在乡里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的,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篇14:《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1-14题。(12分)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②。”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④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 ④爱:吝惜,舍不得。

1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

(3)晏子入见 入见:_______

(4)公遂废酒 遂:_______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1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分)

14.[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____(2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1(1) 刺:指责。 (2)间:偶尔。 (3)入见:进宫拜见(或朝见)。 (4)遂:于是,就。(共4分)

12.(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2)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共4分)

13.把景公与桀、纣两位暴君进行比较,暗示景公不要像他们一样。(2分)

14.当政者应虚心纳谏(或从善如流)(2分)

篇15:晏子春秋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原文翻译

一、《晏子使楚》

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淮南”是指:淮河以南,喻体就是“齐国”

古今异义词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2、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侍 今义:左右表方位

3、反取病焉,病,古义;辱 今义;疾病

译文: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人物形象

晏子:机智善辩,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牙还牙,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善于外交,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聪明机智。不辱使命。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无礼,想侮辱齐国,大度,知错能改。高傲自大 。

二、晏子春秋寓言故事

原文: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

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

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

数(shǔ):历数;列举

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

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前:前面。

毕:结束。

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

汝:你。

谏:规劝

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是:这。

欲(召吏欲杀之):想

请:请求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寓意:

1. 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

2. 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

3. 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

【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1.晏子春秋翻译

2.晏子春秋原文及翻译

3.《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4.读后感 作文

5.春节读后感作文

6.六年级读后感作文

7.作文童年读后感

8.读后感作文700字

9.作文滴水穿石读后感

10.读后感作文初一

下载word文档
《晏子春秋读后感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