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村印象作文
“我是学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张谷英村印象作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张谷英村印象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张谷英村印象作文
张谷英村印象作文
暑假,天热得像蒸笼一般,人如饱经风霜的叶子,打不起上点精神。这一天爸爸忙完回来了,说要带我们去张谷英村清凉一“夏”,我一听,高兴得像一只刚获自由的兔子,到处乱蹿,嘴里还说:“早就该去了。”第二天上午九点,一家人坐在车里,向岳阳出发了,上了高速,一路向北驶去,路上小车来往如梭,大车因为载着东西像蚂蚁一般,行走并不灵便,哎,我们这台车也经常被挤到后面去了。听爸爸说原来这是“京珠”――全国南北方向最大的'交通动脉,公路两旁山峦边绵起伏,竹子苍翠欲滴,接着车子进了一个便道,路窄了,树又多了,拐了一个又一个的弯,我向下眺望,呀,一大片屋子紧挨着,表色的瓦片边在一起,仿佛一条卧着的青龙,张谷英村到了。这是个古村,村口有个石牌坊,上面说村里人口多,祖先名张谷英,他来到这里发现是三块宝地,就让李姓,王姓先挑,李姓挑了官,王姓挑了商,张姓只有人多,张谷英村最重要的是“当大门”踩广场上的福进门就会有福,门口两个当是门当的含意。门当越大财家产越大越富饶,门道旁两汪水,常年不息,用来救火,各门户都有天井,都用来排积水,村中下水道管设计先进,既便大雨倾盆,排水道也不会堵塞,天井的宽度不一,第一个天井走三步,第二个天井四步、五步,这样代表步步高升。在张谷英村,小姐不出户,日日只在楼上绣花织布,报守道德,村中建有公学、张氏子弟都须入学苦读。他们那儿的房梁,都是百花争艳,门窗也花格,听导游说在这里,下雨不用带伞,鞋袜也不湿,就算太阳再辣也晒不着,到了一个走廊,导游说这个走廊有防火功能,假如一家起火,不会马上烧到另一家,而是顺走廊的墙,往上蹿,掀开瓦,邻家就避免了火灾牵连。村里空地建有一个生活场景馆,里面旧时的用具样样俱全。
张谷英村真是时代博物馆,很值得一看。张谷英村印象作文650字篇2:张谷英村游记作文
星期天,李老师组团带我们来到了青山环绕、风景优美的张谷英的故居。
进了当大门,同学们就把笔记本拿出来,开始了张谷英故居之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很高的门槛,从大门可以一直看到最里面的楼房呢!果真是庭院深深,有几个好奇的同学就问导游,为什么要修这么多的门槛,而且要修这么高呢?导游笑着回答道:“其实啊,修这么多门槛,又修这么高,是步步高升呢,而且门槛越高,代表地位越高哦!以前古人都特别讲究风水,你们看,这个大门是对着山的空隙呢!”同学们都似乎明白了,点了点头。
走了一会,我们来到了张谷英族人的家中。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每一块青砖都大小一样,据了解,它们都是厚6寸,长9寸,宽3寸。导游还告诉我们,这里是张谷英故居的正中心,整个布局成“丰”字形,代表着丰收!而且,导游介绍张谷英村被评为“天下第一农村”“民间故宫”呢!亲自参观同学都不禁大吃一惊,为古人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导游带我们穿过了一条长长的走道,参观了一下。
走了许久,我们来到了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青云楼。清代据统计,青云楼走出举人7人,贡原1人,贡生7人,秀才45人,大学生33人呢!同学们听了,都目瞪口呆!
接着,我们参观了学堂,看了家训,还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许多建筑布局呢!
张谷英故居,这个美丽,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让我们大开眼界,颇有收获!
篇3:张谷英村游记作文
在周末,我和同学们去了“天下第一村”――张谷英。
一路上,同学们欢呼雀跃,一直在叽叽喳喳的议论着,我的心也一直的平静不下来。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乐边的群山之中。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有“民间故宫”之称。经过几小时后的漫长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张谷英村。
一下车,就感到一股新鲜的空气涌来,凉爽极了。
吃完午饭,我们随着导游从村的'唯一入口――“当大门”里进去。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一天的旅程。突然,一间青砖砌成的房子出现在我眼前,听导游说,这些房子已经有六百多年了呢!大家听了以后,都不禁张大了嘴巴。咦?房子里怎么这样亮?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我边走边想,只见一个大大的天窗呈现在我眼前。怪不得这么亮。导游告诉我们这个天窗叫做天井,张谷英村有206个呢!我不禁感叹道。“这个小洞是东西是什么”身边的同学问道,导游笑了笑说“这是古代的排水系统,它六百年来都没有堵过,你们看这个洞就是排污水的地方。”她用手指了指这个小洞。这洞好小呀!我不禁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后来,我们去了龙形山。这山不高,山形状蜿蜒似龙,因为张谷英村人酷爱龙,所以取了“龙形山”这个名字。我们一边登山一边看风景,到了山顶后。我们看到了整个张谷英村,呈一个“丰”字状。
我们参观完龙形山,就自由活动了。在张谷英村内,荡漾着同学们的笑声。
篇4:张谷英村一日游作文600字
张谷英村一日游作文600字
张谷英村是岳阳的一个旅游景点,有2600位姓张的族人居住在那儿。那里风景奇丽,这里被称为“名间故宫”。
几个小时过后,张谷英被我们的歌声迎来了。我们吃完午饭,就开始参观张谷英了。
我问导游姐姐为什么要叫“张谷英村”,导游姐姐说:之所以叫“张谷英”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的名字就叫张谷英。我恍然大悟。
张谷英的房子里冬暖夏凉,而且走来走去就像来到了原地。导游姐姐带着我们在“迷宫”里穿梭。
我们走到一户张家的房子面前,我见有门槛,正准备踩上去,却被导游姐姐制止了。她问大家:“同学们有没有人知道这门槛的意义?”导游姐姐见没人举手,便说:“进门的门槛要跨进去,不能踩。踩上去,就相当于踩到了主人家的肩膀上,门槛高代表地位高。”
每栋房屋前都有天井,天井用来采光、排水,导游姐姐仔细地为我们讲解:“曾有日本人来我们这做实验,他将一桶有颜色的水倒入天井,在这外面等了一个星期,都没等到这水流出来,便疑惑不解地离开了。为什么不见了,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一边听着导游的`解说,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村后一座小山的面前,导游姐姐让我们爬上去,到了山顶,往下望,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字形的张谷英村,导游姐姐认直地说:“这是龙形山,它的形状蜿蜒似龙,又称‘龙脊’”。
下岗同时,我们发现了山壁上有一座门,有同学问:“这是啥子?”导游姐姐又说:“这是地窖,相当于现代的冰箱。”
岳阳这个旅游景点真是名不虚传,你想不想来玩呢?
篇5:张谷英村游记作文600字
张谷英村游记作文600字
星期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距今已有36的历史,村子占地5100m2,有1732间房子。吃过午饭,我们跟随着导游来到了第一个景点――当大门。导游向我们介绍,当大门是张谷英的正门,所有的人都必须从正门进入张谷英。这时,一个同学向导游问到:“导游姐姐,为什么大门前会有一条小河啊?”导游微笑着回答:“古代时的.人建房都很讲究风水。建房要讲究屋前有水,屋后有山,大门必须对着山的缺口,否则会挡住钱财。所以我们的祖先要在这里控一条河。”“噢!原来如此。”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跟着导游,走进村子,来到一个天井前。此时,导游微笑着问:“你们有谁知道天井的作用吗?”有个同学用不敢确定的声音说:“是用业采光的吗?”“回答正确!但也并不只是用来采光,居民们的日常用水都是往里面倒。有趣的是多年来,下水道从未被堵塞,也没有发过洪水。到了现在,这都是个未解之谜呢!”我们一边听导游讲,一边认真地做笔记。
导游带着我们在整个村子里不断穿梭、走动。我在黑漆漆的巷子里走着。突然,眼前一亮,是一座山。这时,导游出来给解说:“现在,你们左手旁的屋子,是张家的学堂――青云门。而你们前面的这座山叫龙形山,因为形状像龙,所以得到此名称。”
我们翻越这座山后,再走一段路,就到了商业街。商业街上有张家礼堂、饭店和卖特产的店子,让人流连忘返。
这次张谷英之旅,让我真正了解到了民间故宫的风土人情。
篇6:湖南的张谷英村作文
湖南的张谷英村作文
湖南的张谷英,以它的历史悠久而闻名中外。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县的张谷英镇。整个村子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而经明清两个年代的多次新建,至今依然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居的传统建筑。
张谷英村不仅历史十分悠久,外形也十分美观,这最大的特点是“家家相连,户户相通。”连体的建筑如群,中轴线设计理念,被誉为“民间故宫”。
村庄建筑由“当大门”,“王家瑖”,“上新屋”三大部分组成,整座大屋依山而建,平面布局呈“丰”字形,建筑内廊相接,穿行其间“晴天曝日,雨不湿鞋”,走进张谷英村,处处高墙深巷,家家民居相连,室内都靠天井通风,室内建筑雕刻精美,笔画简练,线条清晰,形象逼真,历经数百看风雨侵蚀依然保存完好,故被建筑专家称为“湘楚明清民之活化石。”
张谷英本身就是春兰空调,冬暖夏凉。从前,有个英国人参观张谷英,晚上,他慕名住进了张谷英的一间房子,第二天,直到太阳升得很高了,他才起床,一出门,他就对导游竖起大拇指,直呼:“OK!OK!OK!”他告诉我们,他昨天住了一间世界上最舒服的房子,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张谷英已被外国游客称为“华夏之最,东方明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十分自豪,骄傲。
篇7:造访"张谷英"作文
造访"张谷英"作文
造访”张谷英”“张谷英”是位于岳阳城东南百余里的一个小镇,它以设计独特的建筑群落,朴实纯真的民俗风景吸引着众多建筑大师和海内外游客纷纷而至.国庆长假,我也幕名来到这座向往已久的历经七个F纪的乡间古镇.走进这座民俗村,立即就被它那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的建筑群体所吸引.覆盖五万一千平米的整体大院家家相连,纵横交错又四通八达,既微风扑面又效果极佳,连九八年特大洪水,地势极低的张谷英村在一个小时内就退完所有积水,难怪鼎鼎有名的建筑大师自始佩服着先人的`设计精密.家家相,户户门口都摆着一个储满水的大缸,防火于未燃,有备无患,消防知识和意识早就领先于他乡.参观中,众多绘画爱好者席地而坐,选择不同角度和地域在领悟着这鬼斧|工的精妙之笔;同时也把历史的记忆凝聚在一张张精美的画卷之中.纺纱,织布的简陋机械,朴实浓情的豆腐作坊,整洁明净的农舍,无不让人留连望返.一条常年不断的小溪绕院而过,古老的水车哼着它那不变的旋律,仿佛召换着人们自强不息的奋斗乐章.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仿佛奉献着人间最朴实祥和的长寿安康.张谷英村,明天会更加美好.造访"张谷英"作文450字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8:湖南岳阳张谷英古村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被誉为“江南第一屋场”的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隶属张谷英镇,地处幕阜山脉,是以明洪武年间迁入始祖名姓而定。村民繁衍至今已26代,目前村里所居2600多人,均系迁入始祖后代。上下6聚族而居堪称一奇,而张谷英大屋,更是传统民居瑰宝。张谷英大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一个含大小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巷道60多条的古建筑群。它依山傍势延绵四华里,呈丰字形布局。整个建筑群分为三大部分当大门(龙头)、王家煅(龙身),上新屋(龙尾)。
现在大家站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大门,前面的这条溪流叫玉带河,它像一条玉带环绕古村。当大门是建筑群的“龙头”,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张谷英的第8代孙思男公始建的,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大小堂屋和天井各24个,住房422间,整个形状像一把打开的扇子。
正前面田里的天然巨石就是“龙珠”,小溪上“八”字形的石桥就像平起的“龙须”,通往小溪里的5个石级是“龙齿”,当大门就是“龙口”。从“龙口”进来,在两道石大门中间有三条麻石并排铺成的路是“龙舌”,也叫“过厅”,相当于“官道’,专供车、轿进出。在“龙舌”的两边各有一水塘,就是“龙眼”,起消防作用。
进入第二道门,布局为“上下五进”,即有五重天井、五个堂屋。天井具有“通风、采光、排水”功能,有了它,新鲜空气从天而注,改善了通风条件;在排水方面,几百年来,张谷英村遭受过无数次的大雨洪灾,但天井从未出现过因渍水堵塞而成灾的现象。考古专家公认这是古建筑史上的一个谜——神秘的下水系统。采光、排水,这堪称建筑群的“两绝”。
屋梁上的四角雕有四季花卉,春牡丹、夏荷花、秋金菊、冬梅花,这些雕刻笔画简练,线条清晰流畅,颇具明代风格。
这里天井没有井台,但井壁上雕有十二生肖,左边雕有太阳,右边是月亮,它表示阴阳结合,男女平等,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代表了人们对“人人平等”的向往。在天井正中有一个圆孔,是“日规”,原来在圆孔里竖有一根木柱子,柱子上标有刻度,在有阳光的日子,太阳照在哪一个刻度就表示什么时候,在那个时候就是根据这个推测时间的。 张家大屋一大特点是巷道多、深。它有三大作用即通风、防火、交通。因为整个建筑群没有一颗铁钉,通过巷道隔墙可起到防火作用。整个建筑群有这样的巷道60多条,最长的有74米,通过这些巷道,“晴不曝日,雨不湿鞋”,随便从哪一家都可以走通全村,它既起分割又起联系的作用。
大家现在所处地方叫横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一般纵向做几“重”房子以后,再向两边扩建横向发展的叫“横堂”,整个建筑群是由100多个横堂组成的,每一个横堂都是三“重”,面积是相同的,都是168平方米,共12间房子,而且每一个横堂都有神龛。房子一般是两层,上层为木结构,是小姐住的闺房,下面是砖结构。每一个堂屋都有门,门关起来就是一小家,打开就是一大家,都可以相通。
现在请大家上龙形山看看全景,站在龙形山的龙头上,张谷英村的风水就尽收眼底。这里四面环山,树木葱茏,大屋依山傍水,正对面的山峰是文笔峰,左边是狮形山,右边是象形山,叫“狮象把门〃,从风水学上讲“狮象把门”能“聚风聚气”。看这龙形状的古建筑群是屋脊连屋脊,天井连天井。正前面的就是刚刚看过的“龙头”,是明代的建筑。现在将要去看的是清代的“龙身”部分。
王家塅位于龙形山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是张谷英的16代孙云浦公建的,建筑面积9474平方米,横堂天井分布各21个,有房屋468间。房子的结构是“丰”字形,大门是另外起的,有侧门与主体建筑相连。第一道门是“龙口”,“龙口”进来是“龙眼”,中间是“龙舌”。在这里可以看到类似岳阳楼的盔顶山墙,最前面的叫“青龙朝阳”,下面狮子头露出来的地方叫“双狮出洞”,左边的叫“双龙摆尾”。第二道门两边对称的门框是一通到底的,两条巷道叫“双龙出洞”,按这里的规矩是东边进西边出,当官的由中门出入。从第二道门进来,房子的布局是“三井四进”,中间有保存完好的中门槛。这中间的门槛为什么这么高呢?因为在那时讲究门第观念,门槛的高低表示官位的高低,一般的人是走两边的。中央电视台拍《日出东方》(第二个堂屋)和《毛泽东和他的乡亲们》(第三个堂屋)在这里拍过。
上新屋位于龙形山尾,建于清嘉庆年间,由张谷英的16代孙张绪彬始建,建筑面积7560平方米,有房屋172间,具明清时期庄园建筑雏形。布局是五井七进八横堂,呈井字形结构。整个建筑群不尚奢华,大同小异,虽经数百年却保存完整,可以想象中国传统伦理、宗族观念对于一个大家族团结、和睦所起的维系和规范作用。
这里是“百步三桥”,就是在一百步内三座石桥横跨渭溪河三次。据说此三桥也叫张谷英桥,因为三桥共有九段,每段三块条石共二十七块大条石构成,正应张谷英老式笔画数。 所有来这里游览过的客人和大家一样,都觉得这个古建筑群是一个大型建筑艺术博物馆,是民间艺术的园地,同时也是一座大型迷宫。先祖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设下许多不解之谜。如为什么张谷英村人繁衍数十代,历经几个朝代,600多年而群居不散?为什么整个古建筑群的下水道不堵塞,而水又流向何方?为什么整个古建筑群的构造没有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为什么在殡葬礼仪隆重的农村,惟有张谷英村埋死者不择时辰日期?为什么张谷英村抬死者埋葬时,头在先而脚在后等等?希望各位有识之士能破译这些谜团。张谷英村还是一个养在阁楼上的大家闺秀,她神秘而美丽的面纱还未被世人揭开。7月她已正式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各级政府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着手恢复、保护、建设、开发张谷英村。张谷英村不仅有这座博物馆式的迷宫,在她的周围,还有许多似九寨沟、桂林、张家界等风景区的山水景色,也正在开发之中。
篇9:湖南岳阳张谷英古村导游词
岳阳县张谷英镇。整个村子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村落因张谷英始姐起建而得名,而经明清两个年代的多次兴建,至今依然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居传统建筑。张谷英村最大的特点是“家家相连,户户相通”,连体的建筑形式,中轴线设计理念,被誉为“民间故宫”。
村庄建筑由“当大门、王家瑖、上新屋”三大部分组成,整体面积51000平方米,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整座大屋依山而建,平面布局呈“丰”字形,建筑内廊相接,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走进张谷英村处处高墙深巷,家家民居相连,室内都靠天井通风,室内建筑雕刻精美、笔画简练、线条清晰、形象逼真,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保存完好,故被建筑专家誉为“湘楚明清民居之活化石”。 村落里现在依然住有600多户,2600多人口,他们都是张谷英的后代子孙,至今还保存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张氏族人们始终把“耕读继世、孝友传家”这八个字作为告诫后人的家训。古村、家族、民俗、吸引了诸多知名剧组再此取景拍摄, 如《建党伟业》,《摩卡》等 “探民间故宫之谜”、“享世外桃源之乐”,张谷英景区热忱欢迎您。
篇10:游张谷英散文
游张谷英散文
关于张谷英屋场,我还在17岁的时候就对它有了印象,那是1972年,我在岳坊水库修大堤,下雨天不好做工,就有人约我去看张谷英。
别人是一茬一茬地去看,我却是没有动心,每当下雨,我就懒在被窝里看书,这双脚就是没走进张谷英这个屋场。
张谷英就是一个大屋场,到底有好大,我那时候也是不知道的。我心里总是想,有什么看头,无非就是明清建筑,无非就是连屋搭栋,无非就是个大屋场。在我们老家那块地方,大屋场明清建筑多的是,我自己的老家铜盆冲就是个大屋场,也是明清建筑;赵再茂是个大屋场,我去看过;黄帝园是个大屋场,我也去看过;坪桥河是个大屋场,我也去看过。这几个屋场都是千人以上,都是连屋搭栋的明清建筑,张谷英再古朴,不也就是这样子吗?
那时候,就有人在我耳边嚼蛆了,说的就是张谷英的历史。说过去有一句顺口溜就是讲张谷英历史的,顺口溜说:渭洞有个张谷英,三十六岁得曾孙;竹林钻出撑天竿,内面必有老竹根。
我那时候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句顺口溜是损人的话,我只知道,张谷英人是不许别人在他们面前提这件事的。谁要是传说这句顺口溜,必须是在没张谷英人的场面才行。
我那时就想,36岁得孙子并不是稀奇事,旧时有早婚早福的观念,我的一个伯父16岁结婚,17岁得子;他的儿子也是16岁结婚,17岁得子。我的伯父还在34岁就做了祖父,现在的34岁男人还只是一个大孩子啊,36岁得曾孙那就不可想象了!我没有读过张谷英的《张氏族谱》,不敢随便置喙。
张谷英是以人名为居所名的,当年,就是这个叫张谷英的人在这里建居立业的',随后,这个屋场也就叫张谷英了。张谷英这个名字有点女性化,就像叶剑英这个名字样,其实,他们都是男子的名字。
张谷英屋场座落在岳阳县东边的笔架山下,以前,这个地方叫渭洞,行政名称也是叫渭洞的,岳阳县所谓的“三田一洞”的“洞”就是指的这个渭洞。之所以改名叫张谷英,是因为岳阳县要将张谷英这个旅游品牌推出去,于是改名了。
儿子读大三的那一年暑假,我终于去了一次张谷英。我们是两家人一起去的,我一家,赵君一家。那时候,赵君在新墙联校当校长,我们去张谷英旅游也算是便利。
站在岭头的公路上看张谷英,只见这个建筑群就坐落在一个低洼的平地上,它的四周全是小山岗,有一条小河从屋场中央穿过。这个景象其实我也是见过的,我们的《岳阳县志》封面就是取的这个背景。
进张谷英屋场要经过一张新修的大门,这里也是收票的地方。我们穿过这座大门,来到一个大地坪,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当大门”。
这个建筑其实就是这个屋场的一张总门,类似于我们屋场里的那个“洞门”。大门上方有一块大匾,上书“当大门”三字,大门两边是一副木板对联“耕读经世,孝友传家”。有人解释说,所谓当大门,取意于大门两侧的石鼓,也就是门当。门当越大也就表示家族越旺、家势越大。门上方的横梁叫“户”,表示一户人家,当大门的门户上刻有太极图形与门当彼此呼应,二者合起来就叫做“门当户对”。
进入当大门是一个不小的庭院,甬道两侧各有一个水池,被称为“烟火塘”。塘中水波荡漾,堪称一道景观。甬道尽头又是一扇门,进门才是当大门堂屋。当大门堂屋的布局是“五井五进”,“井”指的是天井,“进”是指堂屋的间数。五井五进是说当大门堂屋是由五个天井,五间堂屋构成的。堂屋的尽头供奉着张谷英老先生的塑像,每到年节,张谷英村的村民会在这里举行祭祖活动,参加祭祀的人长袍礼帽,古老的仪式展示着这个家族悠久的文化传承。
张谷英的景点有“百步三桥”,所谓百步三桥,就是在百步之内有三座桥,这是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河上的一景。龙形山尾的上新屋也是一景,这个建筑群始建于清嘉庆,有房间172间,外观有点像庄园的形式,有6进7井8横堂屋,木结构为主,青砖、花岗岩结构为辅。接官厅也是一景,它占地不大,用材最多,做工最考究。接官厅比其他厅堂显得豪华、庄重。有人解释说,其上梁整个形状像一顶“官帽”,由三层做成,寓意在此接待的官客能够“连升三级”。最下面一层木梁呈“井”字形,寓意“井田制”,代表人们对土地的追求;第二层木梁呈“~”(即木枕形),寓意官运享通,高枕无忧;第三层是“*”型,像古代官帽上的“帽翅”标记,寓意高官在位,在四角还雕有四个鳌鱼头,是“独占鳌头”的意思;在正梁中间还雕有一个大铜钱,表示财富。我想一想,这接官厅建筑和我老祖仕安公修建的仕安堂屋结构极为相似。“进士第”也是一景,张谷英有“书香世第”之称。它历代有尊儒重教、读书为荣的传统,在大屋内兄弟同登金榜,祖孙共夺文魁的现象也是有的。有人统计:民国前有进士1名、举人7名、贡员1名、贡生6名、秀才45名、太学生33名,解放后大学生300余人、博士2人、1名留英博士。议事厅也是一景,村外和村里有了纠纷都在议事厅处理。厅旁两个木柱子下面的基石,有别于其他地方相对称的基石,这里外边一个上圆下方,内面是方的,天井也是外圆内方,表示“无规矩不成方圆”,它告诉人们在处世判事方面,对内讲规则、讲原则,对外讲灵活。王家F也是一景,是整个建筑群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张氏第十六代云浦公所建,这里有“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外楼”的美称,它的建筑风格近似于岳阳楼。整个建筑是一个典型的“丰”字型结构,屋脊上有“双凤朝阳”、“大鹏展翅”的造型,正堂两边各有巷道一条,叫“双龙出洞”。巷道纵横交错,成十字穿堂,宛如民间迷宫,门庭严谨,高墙耸立,有古园林庙宇风格,颇为壮观。
游览的过程中,我们还在那条小河边歇息了一会儿,照了几个相算是一个纪念,赵君的女儿还逗着我们笑了。
回来的路上我就想这张谷英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在我们湖南,到处都有这样的大屋场,凡是大屋场,其建筑都是明清建筑,因为现在的湖南人大都是朱元璋时代“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迁徙过来的,然后才有了后来的建筑,我年轻时代看到的铜盆冲屋场、赵再茂屋场、黄帝园屋场、坪桥河屋场和现在的张谷英屋场就毫无二致,也是青砖青瓦,也是几进几井,也是巷口联通堂屋,也是方砖面地,也是涵管排水,也是雕梁画栋。
不同的是什么呢?就是别处的明清建筑从70年代起就逐渐地拆除了,解体了,它只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而张谷英屋场却保留下来了,所以,养在深宫人未识的张谷英现在就走出了深宫,以古朴的丽质感动了世人。
有人说,张谷英是“天下第一村”,这个说法近似于吹牛,不知是张谷英人自己吹的,还是岳阳县或者是岳阳市给吹的,别的不说,它能和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比吗?它能和四川大邑的刘家庄园比吗?它能和安徽的西村宏递比吗?能和福建的土楼比吗?
说张谷英是一个书香门第还是可信的,那些统计数字就可以说明问题,这些数字有不有水分就不好说了。统计数字说,张谷英在中共建政后出了300多个大学生,这个说法很让人怀疑。我们屋场就是一个盛产大学生的屋场,而且远近闻名,也不过是五六十人的样子。他们300多个大学生中只出了2个博士,我们屋场里可是有5个博士,其中还有2个是留美博士。
旅游看什么,一是看自然景观,一是看人文景观,无论看什么,重要的就是不造假,如果是靠做作,那游客看起来也就索然无味了。
篇11:印象宏村作文400字
印象宏村作文400字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评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不久前,爸爸妈妈带我去游览了宏村。
从村口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河,清清的河水上盛开着一朵朵颜色鲜艳的荷花,有粉的、白的、黄的,美丽极了!河中有一群大白鹅在悠闲地游来游去。河上架着一座石拱桥,许多中外游客都驻足在上面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也迫不及待地登上桥,让爸爸拍下这美丽的景色。宏村里面是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德义堂拥有“小家碧玉”的美丽。汪氏宗祠是当地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那里木雕雕饰非常精美,坐在南湖书院里,我仿佛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恬静的`月沼曾被制成邮票,这里粉墙黛瓦,墙上悬挂着红灯笼。所有的一切都映照在湖水中,交相辉映,如在画中一般。
夜幕降临,我们在这宁静的小村中散步,欣赏这河塘月色的美景,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宏村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更有美院的大学生来写生,这里也让我们一家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同学们有时间也来看看吧!
篇12:举村印象作文1000字
举村印象作文1000字
夕阳下,汽车行驶在波光粼粼的乌溪江旁,我们坐在车里谈笑风生,回忆两天来的美好经历
星期六,我们和叔叔一家、姨父一家一起来到举村乡游玩,顺便来拜访一位经营民宿的伯伯。沿着乡间小道行驶,各种景象纷纷映入眼帘:眼前的世界仿佛是被绿色包裹了一样,绿意盎然。苍翠的青山高耸入云,山上是一片竹林。一阵风吹来,竹叶在风中摇曳,真是“入竹万竿斜”啊。群山环绕中,一条小溪在我们身边欢快地流淌,湍湍的流水像是在给我们伴奏,我们的心情更加畅快了!白云在空中自在地飘,炊烟也从烟囱中升起。不知不觉中,我们寻着小溪的脚步来到了乌溪江畔,真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啊!
行驶在沿江公路上,一路欣赏着美景,我被乌溪江的美景震撼到了:乌溪江好似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群山环绕之中,与山的绿色完美交融在一起,汇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江上水平如镜,微风拂过泛起阵阵涟漪。鸭子、鸳鸯在水中玩耍嬉。翠鸟掠过湖面,鱼儿争先跃起多么和谐的景象啊!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我们终于来到了伯伯开的.民宿。一进去,我就忍不住赞叹:哇,这可真是世外桃源!民宿建在一个山谷里,小溪横亘其间,民宿就坐落在小溪的西侧,小溪东侧有着一个游泳池,游泳池里的水全是清凉的山泉水。在泳池的东侧是一大片菜地,种着许许多多新鲜的蔬菜,为民宿提供优质的食材,许多农民都在田地里辛勤地劳动呢。伯伯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请我们吃美味的土鸡以及各种山珍,吃着原汁原味的土鸡,我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中饭后,我们来到房间睡觉。一走进房间,我就眼前一亮:房间装修的古色古香,有两铺床。一铺在底下,另一铺在上面,有楼梯可以上去。上面的那铺用长条竹子围住,睡在上面可以望见窗外的景色。妹妹一看见就立刻爬上去,站在上面神气十足。看着妹妹那仿佛傲视群雄的模样,我们都被逗笑了。午觉睡醒,我们一起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池里的水都是山泉水,冰凉冰凉的,我们在里头嬉戏打闹,用水枪玩枪战,玩得不亦乐乎、十分享受。
黄昏的夕阳下,落日把余晖均匀撒向大地,万物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我坐在凉亭下,望着太阳缓缓落下,此时,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挂在了天边。天地很快暗了下来,星星在天空中格外闪烁。民宿的灯光亮起,炊烟从烟囱中飘出,飘进了夜色中。劳作一天的人们回到了家,燕子从山谷中飞过,回到了屋檐下。知了也不再聒噪,风吹过山谷,给我们带来一丝清凉。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祥和。晚饭过后我们围坐在凉亭,唠起了家常。在大人们的谈笑声中,我们度过了一个充实且美好的夜晚。
第二天早晨,阳光斜照在床头。吃完早饭,我们乘着车子离开了民宿。我恋恋不舍地上了车,这次举村之行,真是令我流连忘返!举村留给我的各种印象,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难以磨灭!
篇13:宏村印象作文1200字
宏村印象作文1200字
遥远 小镇 雨天
我本能地喜欢遥远的地方,因为未知,所以喜欢。
心中的小镇,应该在南方,有白墙黑瓦,房子要有漂亮的屋脊,雨水顺着屋檐滴答。有很高的墙,围成一个高高的天井。中间只有一小块地方,有阳光,摆满了花花草草。猫卷起尾巴,警醒地立在水缸边。
我去了宏村,春雨。没有太多人知道的小村子。它那么干净,是个梦吧,但已经存在了800多年。
我走进深深的院子,没有人,只有满屋静静的老物件。有华丽的太师椅,有着钱币图案的坐垫已有年头,泛茶色。我坐上去,一块冰凉的大理石嵌在椅背,贴着我的后心。我想像自己是这屋子的长辈主人,面前是静静立着的孩子,左右有仆人,一切都是静静的,有一种微微阴郁压抑的.感觉。站起身,走出来。我对阴雨天,总有种特殊的喜好,看到湿漉漉的云层,会莫名其妙地觉得安心。
我怕我会忘记这些,但,怎么可能呢?
枕水人家
宏村,古老的牛形村落,被大山环抱。
它有着极其繁杂的复式水道,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废水,全赖此输入,排出。我不敢想这水道是如何建成的。
虽是小村,却像个城。村前有很大的莲花池,有瞬间,让人感觉仿佛是在西湖。漂亮的拱桥,是从正面进村的唯一路径。时间滞重,无法前进,我看到一切古老都在这里复苏。有穿碎花衣裙的美术系女生在静静地作画——古老和现代的奇异交汇。
村子不大,石板铺就的道路,穿细高跟鞋子走在上面,鞋跟轻扣石板,叮当作响,煞是好听。但年久失修,路面有细缝,不小心扭伤了脚,也是常有的事。妈妈苦不堪言,赤脚走在石板路上,手里提着快断了跟的鞋子,满脚水泡。本该一个小时就走完的小村,我却在那里留连。
我只是喜欢,那里的静,单调的黑白灰和华丽的木雕。
月沼
村子中央的月沼,形状像牛胃。深深的一潭水,从不肯轻易吐露心事。
中午了,村子里几乎没有人。大家都吃饭去了,我也饿了。
就在月沼旁边,有个叫“得月楼”的小店,妈妈拉我进去。我们点了一品鲜笋蒸腊肉,一品野味。我本以为会非常油腻,味道却十分鲜美。今天有人家包场宴客,客人大都在楼上。过了一会儿,女主人看来心情不错,下楼赠送了一盘冰西瓜,顺便聊了几句。我信步走到后院,这是典型的徽州人家,有石头堆起的凹形小池,红色的锦鲤硕大无比。水很清,我甚至看见鱼尾透明的脉络。转身,对面墙上竟然挂了满满一墙的腊味。大块的肉,一条条挂着。整只的火腿,似乎还滴着油。阳光很刺眼,我微微有些晕眩。
妈妈是不愿也不能再走了,说:“你自己去溜达,相机给你,累了就回来,我在这等你。”
现在是正午,我走出小楼,眯起眼睛,像夜晚出逃的小猫,悄无声息。
庭院深深,深几许
在宏村,每户人家都不会紧闭大门。那微启的门,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诱惑。透过门缝,隐约看见繁盛的绿色藤蔓绕满整个庭院,细巧的鸢萝点缀其间。还有艳红饱满的花朵,在静静的院落里兀自华丽。有人在下棋。身旁的小池里,金鱼游弋。我知道这里不会有人拦我,但我却不敢举步,我怕扰了花草的静心。
转身,却看见大白鹅在月沼里成双成对。鹅们干净漂亮,浑身雪白,红掌拨清波。
祠堂曾是村子里的政治中心,现在早已辉煌不再。空空荡荡的祠堂,里面值钱的东西早就没有了,只剩下那些搬不走的石雕、木雕和石碑。它们静静地等待,不知在等待什么。
即使是细小的屋角,也有细致的石雕,大多是狮子。而门上繁复的雕花,简直令人疯狂。面对正厅,左边是二夫人的卧室,右边是正夫人的房间。六平米的窄小空间里,三分之二的位置给了一张雕花大床。卧室却没有窗户,传递着一种压抑的气息。
楼上是小姐的绣楼。空间也很压抑,高度最多一米八。楼上没有人居住,已经很破旧了,但依然依稀可见曾经的华丽。闷热、黑暗而且潮湿,当时的女孩子们可真不容易呢。我很庆幸我不用这样。
在下午的阳光里,我昏昏欲睡。当我终于睡着时,已是在回程的车上了。
篇14:听张厚英爷爷报告作文
听张厚英爷爷报告作文
今天,我们听了张厚英,张爷爷的报告。
张爷爷是一位非常非常伟大的一个科学家,主要是航天这一方面的研究。是国家级的`一个重要人物。
张爷爷的报告,是我受益无穷。
世界首次登上太空的是俄罗斯,接着是美国,再后来就是我们中国。排名第三个才飞上太空的中国,让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又不是第一个。可是当我听张爷爷说:俄罗斯虽说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但是他在围绕地球转不到半圈,就回到了地球。美国虽说也比中国靠前,但是围绕地球就转了一圈。但是中国宇航员在飞上太空时,围绕了地球转了14圈零两个小时。这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听得都很自豪。
张爷爷还跟我们讲了为什么他这么优秀,这么伟大,当不了航天员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张爷爷的身高不标准,想要当航天员,必须身高在160——170厘米张爷爷都一米九了,所以不能加入。为什么有身高标准,是因为船舱的大小是有规定的,可能有人会想把船舱改大点不就行了么,张爷爷笑了笑说:“那多费钱啊。”顿时大家就都笑了起来。
并且还说了,想要当航天员,也不能戴眼镜,身上不能有伤疤。不允许有伤疤是因为,在太空中很有可能造成伤疤破裂。
由于今天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强大,航天员飞上太空后,吃的也很好,主食有大米饭,菜类就多的去了,以前有几种接着就几十种,后来就一百多种。有宫保鸡丁红烧排骨等等,听着就垂涎欲滴。
除此之外,还给我们分享了小视频。讲了更多的一些关于航天的知识。
今天的报告,真让我受益无穷!
篇15:古村乡韵霄南印象初中作文
古村乡韵霄南印象初中作文
霄南,位于广东鹤山市龙口镇东部这里是中国最传奇的民族之一——鲜卑族后裔源氏的聚居之地。今天,我做了一番小记者,来到了霄南这“人间仙境”的地方参观。
一踏入霄南村,你便会问:一个在鹤山人数并不算多的姓氏,一座古老的村庄,为什么能够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哦,原来,这里的`源氏蕴含着有千年的历史。
我们走向一位老伯伯访问了他,据说,有一间大祠堂门上写着一副对联“发源由北魏,进爵纪西平”,它讲的是鹤山源氏老祖宗源贺受北魏太武帝赐名“源贺”,并进爵四平王的故事,所以,他们的姓氏——源,正是古鲜卑姓氏之一。
霄乡源氏虽然以鲜卑后人自居,但是,蜚声国外的源吉林万应和茶也是一很好的例证,源吉林家族的始祖是源吉华,但它的创达始人却是他的后人源吉荪。据当地人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这个民族有许多人因一种怪病而离开人世,于是,有两位名医确定研制一种药材——源吉林,经过反复的研制,成功创制配方,制成的要药茶味甘,药性纯和,故名甘和茶,寓意子孙后代吉祥如意,家族生蒸蒸日上,他们把“源吉林”三字作为甘和茶的牌子,后来,人们服用了它后,百病全部医治好,人们把它称为“灵药”,由于源甘林茶药效好,最后发展得很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啊!霄南村每年中秋节都举行烧关塔祭祀习俗。当晚全村人集中吃团圆饭,饭后村民们围着关塔载歌载舞,随后开始烧关塔。霄南中秋“火供”祭祀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说这样做,寓意是把保护家人平安、幸福……
啊!霄南的风俗真美丽,真特别,它使我有些依依不舍,不过,经过这一天的“旅行”,我的收获可真大,让我更进一步去了解霄南。
篇16:段村学校三(1)班小作家张晨宇的日记之二 学生作文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去操场的时候,发现一户人家的烟筒里冒着浓浓的难闻的烟,我想:这是在破坏我们生活的环境啊!要是我是这家的主人一定不会让人闻到这难闻的烟味,人们也就不会因为呼吸有害的气体而得病了。今天这件事我明白了:要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做环境小卫士。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我们组扫地,因为我的脚疼,没有抢到条帚,我在班里找来找去,还是没找到我能干的活,后来我看到了水瓶子,对了!我可以洒水。看到我们组的同学都在热火朝天的劳动,我觉得同学们都像我一样,都能当劳动班长。
一会儿,看到我们打扫干净的教室,我们组的同学都很开心。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晴
爱
爱是一种看不见 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的东西,妈妈的爱让我最难忘。
因为我的妈妈知道我最爱吃肉。所以在我过生日时,妈妈给我做了很多好吃的,还专门炒了肉。妈妈让我多吃点,我问妈妈:“你怎么不吃?”妈妈说她不爱吃。可是我知道妈妈是想把好吃的都留给我。
为了让妈妈吃到好吃的,我用善意的谎言说:“妈妈你是不是在肉里放盐太多了,那么咸。”
“没有呀!”妈妈回答。
我说:“不信你尝尝。”
妈妈吃了一片肉说:“不咸啊!”
我说:“谁说不咸?您再尝尝。”
看见妈妈又吃了一片,我忍不住笑了,妈妈这才知道她上当了。
上当的妈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高兴地称赞了我:“晨宇,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啊!”
妈妈给予我数不清的爱,妈妈,我要大声告诉你:我永远爱你!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听见有人叫我,我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王文炎来找我写作业,还穿着溜冰鞋。我想:王文炎又是拿着书又是穿着溜冰鞋,是学习还是玩呢?我真想对王文炎说,学习要好好的学习,玩要痛快的玩。
[段村学校三(1)班小作家张晨宇的日记之二 学生作文范文]
【张谷英村印象作文】相关文章:
1.张丽英教学反思
6.初中印象作文
7.印象初三作文
8.作文初二印象
9.月亮印象作文
10.印象水乡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