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蚂蚁丫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故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故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故乡的端午节
故乡的端午节 故乡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作文 ,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你应该猜到是什么节日了吧?是的,恭喜你答对了,就是端午节。
端午又称重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家乡的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家家户户还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雄黄酒。
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头上写个“王”字,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赛龙舟、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吃了午饭,每家每户都到河边看划船。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比赛一开始,千舟竞发,像千百条真龙在水中游泳。每条船要想获胜,船上的每个成员必须团结合作。所以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真是热闹非凡。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灌南县实验小学三(9)班刘昊宇指导老师:周海龙
篇2: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故乡的端午节
故乡的端午节 故乡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端午节的儿歌。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传说这一天是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为了纪念他,端午节又叫“诗人节”。据说那时的老百姓为了不让诗人不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到了江里去喂鱼虾,还组织了许多的船队到江中去寻找那些诗人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因为五月初五有两个五,所以在民间有许多跟“五”相关的习俗。为什么要在小孩子的脖颈.手腕上系着红.黄.蓝.白.黑的五色线呢?因为在小孩子的脖颈上和手腕上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线可以长命百岁,这五色线称为长命缕。表示带来“长命百岁”的`好运。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悬插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等到中午,孩子门就可以大饱口福了,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雄黄酒少不了,还有很多很多的菜,把我们的肚皮撑得鼓鼓的。
其实,我们最喜欢的是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事。因为这天上午比赛还没有开始,漓江两岸围观者已经是人山人海,只听鼓声阵阵,漓江上的一只只龙舟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场外人群的欢呼声小学生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参赛队伍的口号声,还有不绝于耳鼓点声,能传到十几里外呢,
看完了赛龙舟,肚子饿了,回家去吃“五子”去喽,你知道五子是什么吗?就是三角粽,吃得好饱还是还想再吃,可是肚子已经吃不下了,真是太美味了!所以说它有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事。
故乡的端午节年年过,我们小孩子也年年盼,就这样我们都慢慢长大了,但妈妈教的童谣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掉: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每年的这一天。
篇3: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每年的五月初五,宽阔的大街上不时散发出一阵阵香喷喷的粽子味,扑鼻而来的香味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真想把粽子一口就吞下去。街道上传来阵阵的吆喝声:有甜的,也有咸的,快来品尝呀!那声音如此亲切、如此热情,如白雪飘落的冬天有了一丝阳光。街上的人们津津有味的品尝着香甜的粽子,多么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活乐章呀!你们猜一猜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呢?哦,是端午节呀!
站在清澈见底的小河旁边,不时传来一阵阵的鼓声,轰天震地、源源不绝。一二一、一二一的声音多么短促有力;一条条神勇无比的蛟龙,它们互不相让的在水里划来划去。
说到端午节,我们不得不想到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后任左徒,从事国家外交工作。在战国时期,楚国与齐国两个大国的联合引起了秦国的极大注意,于是秦王便派张仪带着许许多多的金银珠宝到楚国,去收买奸臣,奸臣便去楚王面前陷害忠臣屈原,楚王便把屈原赶到寸草不生的荒郊野外。六十二岁的屈原听闻到郢城失陷的消息伤心无比,为了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忠心耿耿,激起江楚人民的爱国之心,便抱着一块光滑的石头投进了汨罗江,清澈的江水卷起了悲哀的浪花,这个结果使大家为之一震!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便把屈原投江的日子定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呀!端午节实在是太有意思啦!
篇4: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
几片翠绿的粽叶,三折两卷后把白糯米塞进去,放上一枚红枣或者一块鲜肉,再用一根竹绳扎捆,便成了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粽子:有像枕头的枕头粽,有像金字塔的三角粽;最有趣的要算小脚粽了,奶奶告诉我,奶奶的妈妈的脚就像这粽子。
煮粽子时烧火是很有讲究的。我小时候是不懂事,只想着粽子快点儿熟,就大把大把地往灶里头填柴火。大人们说:“粽子要烧一会儿,焖一会儿,才不会夹生。
粽子刚烧好,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一股粽叶的清香随着腾腾的热气扑面而来,看准了一只粽子,迅速地把它拎出来,吹着气,在手里来回倒着,等凉一些解开竹绳,一层层剥开碧绿的粽叶,那如出水芙蓉的粽子便呈现在眼前。咬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那滋味别提多好了。
我为家乡的端午节能有如此美味无比的粽子而自豪。
篇5: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端午节的民谣,但却不是我故乡的。我的故乡是辽阔燕赵大地,因为干旱少水,所以端午节并没有龙舟下水的盛事,但因为与庙会的融合,也自有我们的繁华,就像粽子,各地的下料和包法不同,当然也各具风味。
在我们这儿,首先是提前了端午节的时间,日子由农历的五月初五改到四月二十八。这大概跟节气有关,一般五月初五就接近芒种了,芒种三天见麦茬,这时节家家户户摩拳擦掌,准备抢收,谁还有多少心思过节呢?而提前了的端午节,放在了丰收在望的时节,放在了大忙之前的闲暇里,放进了人们祈贺风调雨顺的心思,就显得格外恰当了,更何况人们还要热闹好几天呢?
要过好端午节,节前的忙碌是最重要的了。早在前一个月,人们就开始盘算起来,赶集上店的时候也就多了一项任务:准备过节包粽子的原料。首先是糯米,要选粘性好的,就要挑厚实的米粒儿,选有淡青色光泽的,而发白发轻的,往往是陈米或劣米,包出来的粽子就味同嚼蜡了。其次是枣,要选个大肉厚的,还要看看有没有蛆眼。通常我们这里认阜平的大枣,有了阜平的大枣,即使贵的肉疼也要买的,因为的确是物有所值。粽子叶一般不早买,提前三四天即可,因为节前卖粽子叶的很多,还有走街串巷卖的,绿绿的一筐筐的,带着芦苇的清香,带着晶莹的水珠,拿过来看叶子厚实宽大,没有褶皱就可以了。
准备好了东西还要尽人事,因为是庙会,往往要唱戏的,所以要提前通知自己的远一点的亲戚朋友,请他们来过节。还有一件最要紧,就是一定要请出了门的姑娘回娘家来过节。如果谁家没有请回出嫁的姑娘,就一定要有个冠冕的理由,否则会被乡里耻笑的。而且每家亲戚朋友多少,家里热闹与否,是衡量你家体面不体面、人混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所以家家户户在此节日无不尽心竭力。
包粽子一般是在节日的前一天进行的。上午就把米晾一晾,拣一拣(通常狡猾的小商贩会在米里掺点小石渣),淘一淘。把花生、红豆之类的配料用温水泡上,枣子也洗干净晾着。粽子叶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洗洗,就泡在在大盆里备用了。吃过午饭,人们就在家里敞亮的地方摆开了阵势,叶、米、枣、豆和花生之类的分列在大大小小的盆里,再准备一个盛粽子用的大笸箩,每人一双筷子就可以包了。
故乡包的粽子不似别地儿的三角粽,那虽精致却嫌小气。我们是包锥形的大粽子,容量相当于两三个三角粽。一则包得快,二则也是像样的待客礼数。而这种粽子的包法也很有技巧。先取一宽大的叶子在左手食指上缠三圈成一个小巧的圆锥库,再拿一片叶子贴库边插进去,把刚才围库的残叶别过来压在要插得叶子下,就这样依次半叠着衔接着插叶子,并把插好叶子顶部三分之一处往外褶一下,这样插上6、7片叶子就围成了一个圆锥筒,然后用手捞些米放进去,间或放些枣、花生之类的,装好了就用两根筷子把外翻的粽叶朝上捋一下,然后用筷子夹住朝怀里一翻,之后把折过来的叶梢左右一分,再对接,拧两下,在粽子腰间一别就好了。包得好的挺拔秀丽,像一位系着裙带的美人呢。手拙的人呢,往往插不成库就根本包不上,或者松松垮垮的不象个样子。于是这项技巧也成为衡量女人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如果谁家的女人不会包粽子,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撇嘴呢?
粽子包好后已是黄昏,于是人们在院子里支好大锅,架好劈柴,然后把粽子结结实实的摁在锅里,再压块石板或水盆,之后注满水,盖严锅,就可以烧火煮了。大火烧上两三个小时,中间还要续两三次水,之后就不再烧了,但炭火不撤,让余火慢慢煨,一般要煨上一夜的。但其间多数孩子会在那浓浓的粽香里饥馋难耐,撒泼耍赖,于是父母会骂着“馋鬼”,呵着热气拿出一两个来,让孩子先吃,大人也顺嘴咬上一口,品一品火候与成色。
吃粽子的正时候当是四月二十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揭开了焖了一夜的粽锅,香气也随着晨风飘散,沁人心脾,使人胃口大开。但通常早饭也比较简单,粽子蘸白糖或简单的配点的稀饭小菜,那粘粘的甜甜的粽子的美味就显得特别的好,让人吃了还想吃。但吃多了,大人就会限制,因为糯米发沉,吃多了肚子会不好受,更何况午饭还会更丰盛呢?
早饭后,主妇们把家里和家人收拾得利利落落,然后接亲迎友,如果亲戚朋友有事来不了,或者谁家有事没包,就要送些粽子过去,表表心意。接着人们就开始三三两两的去逛庙会了。其实庙会和集市本没什么区别,只是货多人多,热闹罢了。但人们多半是逛一逛,看看景瞧瞧人。即使想买某物,也不急的。先佯装看,有时间就和小贩磨磨牙,几次较量之后,看小贩咬牙跺脚了,自己也揣摸着合适了才掏钱。但有些钱是不能省的,就是招待亲朋的酒菜,要新鲜好看,贵一点也没办法,图的就是高兴和脸面。
庙会上的戏通常不怎么好看,但很热闹。请的大多是小剧团,没那么大的排场,但照样是花花绿绿舞台,那锣鼓照样敲得山响,那偶尔断点声音也唱得有腔有调,所以戏台下也人来人往。最忠实的听众是一帮老头老太太,他们三三两两的坐在戏台下,边嗑唠家常,边品评台上的功夫,不时伸长脖子专注的看上几眼,偶尔把头凑到同伴的耳边私语几句,再对着某人指点一番,他们对戏的理解通常是听来的或者是记忆中琐碎片断,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喜欢看戏,喜欢享受这一刻就足够了。戏台下的孩子是最活跃的了,他们一会儿登高上树的要看台上翻筋斗的,一会又在花花绿绿的面人、泥人前驻足,一会又被糖葫芦、棉花糖、甘蔗之类的美食迷花了眼,还要眼睛追踪大人,有机会就磨上几毛钱,甜甜嘴巴,之后就欢呼雀跃了。
……
故乡的端午节就这样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在浓浓的乡情亲情里,在悠悠的原味乡韵里,一次次飘然而至,又飘然而逝……
篇6: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青翠的芦叶在故乡老人们的手中轻轻旋转,光滑的芦叶被捏成锥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几个干巴巴的大红枣。几转,几捏,粗糙的大手灵巧地转动,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跳荡而出,再倒入冒着热气的大锅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变成深绿,顺着白热的水汽,飘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捞出来,冒着热气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顺着深绿的粽皮滑下来,袅袅的热气让人心里骤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点缀着几颗蜜枣,鲜香润滑,还带着芦叶特有的清新,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满嘴的清甜,满心的温暖。弥漫了双眼的,不止那白热的水汽,还有故乡人分享着粽子,满脸满足的笑。
故乡的端午节,在那粽香飘荡时,渐行渐远……
思绪在湿漉漉的水汽中渐渐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萦绕齿间。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得祈愿。
故乡的端午节啊,我愿在梦中,将你深深思念。
篇7: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世界上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热闹的赛龙舟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说起。
据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公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言免去职位,赶出都城,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泪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船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扔进江里,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再去吃屈原的尸体。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习惯。
吃完粽子,来到河堤上看赛龙舟,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嘀……”一声汽笛声响起,河堤上马上安静下来。队员们也马上做好准备,身上蹦起结实的肌肉。“咚……”一声炮响,五颜六色的龙舟像离弦之箭,飞快的向终点飞去。锣鼓声、助威声把刚刚安静下来河堤的又一次点燃,整个河堤沸腾起来了……
故乡的端午节,你给了我喜悦。
篇8: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秦国灭楚国之后,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极了,便跳入汨罗江自杀。两岸的民众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用糯米粽叶包成食物投入水中供鱼虾食用。端午节由此而来。这个感人的来历使我对端午节喜爱有加。
端午节主要有吃粽子、戴花绳、带荷包、插柳条这几件风俗活动。去年我们在老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端午节。
首先是包粽子,吃粽子。妈妈买来了糯米和粽叶。奶奶将粽叶几下折成一个奇怪的菱形,然后用勺子往粽叶里倒入糯米,放入几颗枣和葡萄干,接着包好粽 皮,用细绳扎住,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妈妈和奶奶手法很熟练,包起来井井有条;每一个粽子都那么饱然,棱角分明。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一煮,顿时热气腾腾, 香气四溢。奶奶用漏勺将粽子一个个打捞出来。我嘴很馋,每次趁奶奶不注意,偷偷拿走一个。“小机灵鬼!”奶奶不忍心骂我,每次都这样说。粽子香甜可口,嚼 一嚼,糯米的甜味里透着淡淡的枣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戴花绳和戴荷包也是端午节风俗之一。尽管,我并不喜欢这项活动。奶奶用五彩的丝绳制成花绳,戴在手腕和脚裸上。据奶奶说,这样可以防止被蛇咬。奶奶 绣的荷包十分好看,一只褐色的雄狮张牙舞爪,长长的鬃毛倒竖着,身上还有一些花纹图形和金色的小铃铛,狮子的四个爪子分别挂着一条线,每条线上是三个生肖 动物,四条线合起来,正好有十二个生肖。
插柳条是为了避邪,但它插的地方也有讲究,一般插在房檐或门上。端午节那天,我和奶奶从柳树上折下了较好的枝条四五支,拿回家中。爸爸顺着木梯爬上房檐,在适当的位置,插好柳条。
怎么样,故乡的端午节别有一番风味吧!
篇9: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那么,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让我来告诉你,端午节那天我们要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吃咸鸭蛋、挂艾草……习俗多种多样。其中,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数吃粽子和赛龙舟了。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还有一段传说呢!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积极革新政治,却受到陈封旧贵族的打击,最终于五月初五怀着悲愤、绝望的心情投汨罗江。善良的老百姓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箬叶包粽子,投入江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端午节这一天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仅来历奇异,而且馅的种类也有很多。粽子内咸馅儿有蛋黄、猪肉等等,甜馅儿有红豆沙、枣子等等。种类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眼花缭乱的粽子,个个都是我的最爱。
说完了那香喷喷的粽子,再来说说精彩纷呈的赛龙舟活动吧。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是令人振奋。
龙舟赛开始了。舵手们意气风发,随着鼓手击打出富有节奏的激越鼓声,划船的姿势整齐有力,小舟如离弦之箭飞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两岸上挤满了观众,呐喊声如同响雷一般,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也响起了,热闹的气氛顿时涨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龙舟赛力与美的比拼中,陶醉在声震云天的鼓声中……
端午节,一个热闹的节日,一个蕴含着丰富民俗文化的节日。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篇10: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匆匆。一眨眼,又要快到粽子飘香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每到五月初四,天才蒙蒙亮,奶奶就叫我说:“快起来,割艾草,去晚了,就割不到了。”我急忙跑到山上割了艾草回来。看见邻家大婶再挂艾草,我也赶紧把艾草挂在家里的大门和窗棂上。于是整个院子里散发着艾草的馨香。
我不认识什么是箬竹叶,所以没办法去摘,看见别家孩子高兴地背着箬竹叶回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每年都是邻家大婶给我们送箬竹叶,也不知如何感谢她才好。有了箬竹叶之后,奶奶把它们放在锅里焯过,再放到清亮的水里,一张张洗刷干净,就开始包扎粽子。
粽子包扎完已是傍晚了。晚饭过后,我和弟弟把粽子放在锅里,用准备好的干柴煮上两三个小时,再让它焖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温尚在,还带着箬竹叶的清香。粽子出锅的时候,奶奶让我端给东家的爷爷吃吃,西家的婆婆尝尝,每个人吃着粽子,脸上都堆满了满足的笑容,整个院儿里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按照我们这儿的习俗,粽子从初一吃到初五。初五那天,奶奶还要做包子、炸麻花、煮盐水蛋。奶奶挑选了一个又圆又大的盐水蛋,还在蛋壳上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好,挂在我的脖子上,嘱咐我说可保平安,要挂到第二天才有效。等玩儿累了,我却和小伙伴儿分吃了盐蛋,还找了个差不多的鹅卵石装在网袋里。
到了傍晚,奶奶把艾草收在一起,蘸上雄黄酒,撒到屋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我怕蛇,所以奶奶还在我的额头上擦了雄黄酒,用以消邪避虫。
故乡的端午节,一个浸透着浓浓乡情、亲情的端午节。
篇11: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青翠的芦叶在家乡老人们的手中轻轻旋转,光滑的芦叶被捏成锥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几个干巴巴的大红枣。几转,几捏,粗糙的大手灵巧地转动,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跳荡而出,再倒入冒着热气的大锅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变成深绿,顺着白热的水汽,飘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捞出来,冒着热气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顺着深绿的粽皮滑下来,袅袅的热气让人心里骤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点缀着几颗蜜枣,鲜香润滑,还带着芦叶特有的清新,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满嘴的清甜,满心的温暖。弥漫了双眼的,不止那白热的水汽,还有家乡人分享着粽子,满脸满足的笑。
家乡的端午节,在那粽香飘荡时,渐行渐远……
思绪在湿漉漉的水汽中渐渐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萦绕齿间。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得祈愿。
家乡的端午节啊,我愿在梦中,将你深深思念。
篇12:故乡的端午节作文
雨打在车窗上,溅起了一朵又一朵的水莲花,很美,但我却无心欣赏这种美,我的心早已回到了那令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伴着一路的思绪,故乡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涨满了水的稻田,碧绿的嫩芽在微风中摇摇摆摆,似乎是在与我这个比它们大一号的嫩芽打招呼。还有那连绵的群山,在雾的遮掩下显得朦胧,但他们结实的身躯依旧清晰,一个农家小屋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不禁怦然心动,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我下车,走到小屋门前,轻轻地把门推开,见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我高兴的叫道:“外公、外婆,我和爸妈回来啦!”外公、外婆像触电一般的回过头来,仔细的注视着我,我看到了,他们的眼中有惊喜,有喜悦,也有泪花。外公停下手中的事,围在我的身边嘘寒问暖,我一边握着外公的手,一边回答者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婆则更加用心的做着饭。当我回答完外公所有的问题后,外公一边拭去眼中的泪水,一边点着头念叨着:“好,好。”
这时,外婆已经把菜都端上了餐桌,催促着我们快去吃饭,我来到餐桌旁一闻,一股清新淡雅的香味令我食欲大增,我二话不说,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虽然菜不多,也不够光鲜亮丽,但是外婆做出来的菜真的好吃。吃完后,我咂了咂嘴,还口留余香呢,这时,我才发现外婆一直在看着我吃,突然,外婆变魔术似地掏出一个粽子递给我,问:“好不好吃?”我吃着粽子,含糊不清的说:“外婆做的菜最好吃了。”听到这句话,外婆释然的笑了,似乎我的享受是对外婆最好的回报。
天黑了,外公和外婆已相继睡去,我悄悄的来到他们的床前,看着这二位孤独的守望者,他们已经老了,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苍老的面孔已毫无青春的活力,就连手上也结满了茧子,我转头对着妈妈说:“妈,以后我会与你一起常回家看看。”
这一刻,我懂得:回家过节不再是任务,而是关怀长辈的责任。天虽然黑了,但我们的心更亮了。
【故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相关文章:
10.传承端午节作文5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