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tiemian0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5篇风俗习惯作文400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风俗习惯作文4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民风民俗,在我出生的国家——中国,最具有民风民俗特点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小的县城——涡阳,“老子故里,道德之乡”。春节是其中时间最长,也是最热闹的节日。除夕到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鸡鸭鱼肉酒香味,男女老少全都穿上新衣服,大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全是祝福新年的句子。一天三顿在开膳之前都要放鞭炮。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除了很小的宝宝或小孩子,没有人在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家家都要走亲串门,小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要压岁钱,男人们要去亲戚家拜年,女人自然在家中烧火做饭,迎接亲戚们来家中拜年。还有一些庙会会有一些商家卖一些新年特有玩具,例如:炮、烟花、摔炮等。
元宵到了,家家张灯结彩,整个城市就像一家子一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着元宵,有的放着孔明灯,向天上飞,满天处处是灯火,美丽极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春节”。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一定要传承下去。
篇2:绍兴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它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232公里,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南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湿度16.4摄氏度,年降水量1300毫米。
绍兴是一座杭州湾旁地方色彩特浓的水城,境内河道纵横,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桥梁4000余座。
绍兴又是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之城。在夏朝,有大禹治水,春秋战国时,有越王勾践的卧心尝胆。近代有鲁迅,秋勤,周总理等等。所以绍兴有“鱼米之乡”,“文物之绑”的美称。可是我更迷恋桥。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桥。素有江南水乡之称的绍兴有许多数不清的桥,一座座千姿白态的桥都构成了一副副独特的画面,你看那古色古乡的“老柯桥”,它像一轮弯月,又像一条美丽的彩带倒映湖面上,它显示着它的历史它的美。那现代派的轻纺大桥,像一艘即将起航的帆船,耸立在大运河上,它展现着今日绍兴的蓬勃发展。
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桥,它们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它们朴实的身材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像一副副真实的水墨画,多么的婀娜多资。
家乡的桥,每一座都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每一座都见证了历史的变更。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爱家乡的桥。
篇3:绍兴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绍兴,是一个拥有25悠久文化历史的一座古城,越王勾践曾在这儿卧心薪尝胆,鲁迅在这儿谱写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绍兴是这么多英雄的出生地,而我也有幸出生在绍兴。
绍兴,一年四季都风景宜人。春天到处都是姹紫嫣红的景象,这里的景色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天池塘里开满了艳丽的荷花,它们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把夏日的炎热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三五成群,池塘里成了粉红色的天下。“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的不就是这景色吗?不知不觉中秋已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落叶伴着风的节奏翩翩起舞,宛如一支优美的乐章。山上的枫树在夕阳的照耀下露出了火红的笑脸,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呀!冬迈着轻捷的脚步踏入人间。天空中飘下了几片雪,轻而柔,缓而美。一个上午,雪姑娘便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棉袄,放眼望去,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此景不正符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吗?
绍兴,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以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篇4: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倒过来贴,“福”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妈妈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生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光、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我们全家准备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在桌边,桌上有鸭、虾……餐桌上必有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鱼,一样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的,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前门放鞭炮。
开始放鞭炮,“砰——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鞭炮飞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响的声音,多么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天空就成了百花园。“爆竹声中一岁除”,就这样,除夕过去了,新年又来到了。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篇5: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扭秧歌”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妈妈经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从来没见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春节,我有机会看到了它,那场面可真够壮观的,使我终身难忘。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带我去逛地坛庙会。庙会上,卖的东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种,什么“驴打滚”,“艾窝窝”。让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庙会里不仅东西多,尔且人也特多。远远看去,人群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似的,黑压压的一片。忽然,我发现东北角的人最多,人们紧紧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往前一看,嘿!这是什么?真棒。只见广场上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身穿红色的服装走摆摆步。衣服上挂着一条红段子,腰上系着一只鼓。随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脚步随着鼓点越跳越快,最后想飞起来一样。场面十分壮观。
这时,妈妈挤了进来,对我说:“佳欣,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这时,一位老爷爷搭上话,“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轻轻点点头。老爷爷继续说:“要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可能你们这辈人尽看不着他了。”
听着这位纯朴憨厚的北京老汉的一番话,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中国扭秧歌和许多其他民族文艺,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如果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尔把我们自己的艺术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国的“土产”,而且它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气魄,把奋进的精神带给我们每个人,我们一定要继承他,发扬它。
篇6: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过年了!我好高兴,想着年夜饭中那些山珍海味,我口水都流了出来。又想到那些压岁钱,可以买那么多好东西,我更飘飘然了。想着想着,康晨,快来!,爸爸在厨房里叫我了,我兴奋地跑过去,问:爸爸,有什么好吃的吗?爸爸拍拍我的脸,说:小肥猪,就知道吃,口水擦擦!今年我们的年夜饭是饺子。我们自己动手,每人都吃自己包的饺子,怎么样?到时你没有可别哭哦!我生气地说:包个饺子有什么难,看我的!于是,一场包饺子大赛开始了。
我拿了一张饺子皮,再往里面放了些馅儿,然后捏起来,可是,饺子爆肚儿了,再看看爸爸,他已经包了两个饺子了,我更着急了,手忙脚乱的,妈妈笑着说:傻孩子,馅儿别放太多了。接着妈妈又做示范给我看。我想,不急,还是先学学吧。妈妈先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然后夹了一块肉馅放在里面,再把两边捏拢,叠两个小褶就完成了。不难,我看后照做了,没想到看起来容易,要做好还真难。此时,爸爸已经包了十几个了,而且个个都直直的立在案板上,而我爸爸已经开口了:瞧你,怎么每个饺子都是奇形怪状的?下锅准成菜汤,能吃吗?仔细看看,也是,有的.像小鱼,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包子妈妈说:不要灰心,熟能生巧嘛。我点了点头,又有了信心,继续认真地包起来,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更好,我心里非常的高兴。
终于,饺子可以下锅了,当我包的饺子下锅时,它们就像一条条白色的小鱼游来游去,也没有哪只小鱼爆肚了。我欣喜若狂,大叫道:嘻嘻,是谁说我包的饺子会成菜汤啊?爸爸脸红了,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把冠军让给你,行吗?耶,太好了,我是冠军喽!
今年的年夜饭,虽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丰富,,可是它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篇7: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与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与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妈妈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说话,而我就与大妈妈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妈妈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妈妈出来了,原来大妈妈是去拿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打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是漂亮极了!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大妈妈。”
离开了大伯伯大妈妈家,我又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非常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篇8: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就来介绍家乡的饮食小风俗。春节这天,人们会早早的醒来,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会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点,吃上一两口,我们称之为“开口糕”。薄薄的糕点吃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从嘴里蹦出的话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与“高”同音,小孩吃了开口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们吃了则希望来年“福寿高升”。正是因为人们对新年的这些渴望,吃开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放完开门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后,都围在桌子旁吃团圆饭,也就是吃汤圆或饺子了,人们把饺子称为“万万顺”,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会顺顺当当。“顺心”的心愿也就寄托在这常见的饺子上了。吃汤圆则预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这喝茶也有讲究,落座时,北面的位置必须空着,听妈妈说这是为了给灶神爷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里灶台上总是满满当当的。喝茶快结束时,每个人的碗里须留下一些饺子或汤圆,预示“年年粮食皆有余”。不管是吃开口糕也好,称饺子为“万万顺”也好,还是给灶神爷留位也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虽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但这些饮食上的小风俗正是人们对新年中丰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种美好愿望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呢?
篇9: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一眨眼,又迎来了春节。羊年,一个让人期待的年份,大家都长大了一岁,又可以收红包,可以一家人吃团圆饭,开开心心的。
32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我们来到了诸暨,好菜一道道上,红包一个个收大人们谈得投机,小朋友们玩的快乐。
午夜一到,鞭炮声四处响起,一朵朵鲜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我和妹妹趴在窗前,幻想着新一年的美好,欣赏着空中美丽的烟花。
大年初一,我们不在家,一早我们就乘车去拜访爸爸在萧山的'亲戚了,午饭在萧山吃,晚饭也一样。第二天还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来爸妈就不见了,可我并不着急,他们去菜市场了,去准备中午给亲戚们吃的饭菜去了。
照现在,接下来几天就是我们出去走南闯北的时候了,去领略祖国的文化古迹,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国外玩玩,只要你要钱,哪儿都可以去,换在以前,这时候还在过年呢,小孩子们手中拿着鞭炮东放一个西放一个,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聊这个,聊聊那个,还有些在看着这些小孩子们奔跑着。
过完年就到元宵了,过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汤圆,家家户户都飘出了汤圆的香味,这时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马上就咕咕叫了。
这些就是我们绍兴以前和现在的新年,也和我们来介绍介绍你家乡是如何过新年的吧!
篇10: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篇11: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煮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秽气,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看,这就是我国过春节时的风俗,很有趣吧!
那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民间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凶猛异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己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人不再相信春节的风俗和传说了,但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风俗,要继续传承下去。
篇12: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今天是年三十,我们要一家人吃团圆饭!”外婆说。我开心高兴极了!过春节,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观花灯,吃年糕,包饺子……这些都是春节的风俗!最最开心的还是我们小孩子!我主动要求今年的春联由我来贴!我家的春联是请一位长寿的老爷爷写的。用的是传统的金粉,写在大红色洒金的纸上,非常的喜庆!
一开始我不明白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后来我请教妈妈,才知道春联的来历。春联,起源于桃符。源于周代,当时是用桃木制作而成,所以叫“桃符”。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上联的末尾的一个字是“仄”音,下联是“平”音。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妈妈说现在的人不太注意这个,大多数的人都贴反啦。所以我就根据读音很容易就区分出来了,上联是“东来紫气西来福”,下联是“南来祥光北来财”,横批“春如人意”!
春联寄托了人们对于春节的美好愿望,我今年把春联贴在我家的大门上,我也希望来年自己拥有美好的愿望。
篇13: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篇14: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篇15: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年爸爸打算带我回爷爷奶奶家过年。腊月二十三是老家的小年,我听爷爷奶奶说起了春节的习俗,原来春节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过年,它是有故事的。
从前,有一只年兽。它喜欢到处吃人,因为怕热,只能在海底睡觉。这一睡就是一年。每到年底,它就跑出来吃人了。有一位丁奶奶打算对付“年”,这时,一位乞丐走过来,说:“给我点吃的吧!”丁奶奶给了他吃的。乞丐便告诉她赶走年的办法。这一做,果然赶走了年。于是,人们叫这个为“过年”。这就是我们放炮、穿红衣、贴对联的由来。
说到包饺子,我便垂涎欲滴,口水流了三千尺。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一起包饺子。尽管我包的饺子很丑,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吃着自己劳动的成果,心里那个美滋滋的感觉就别提了。
老家的亲友家里都有贴福字,而且全是倒着贴,原来这样表示福“到”了。但是你如果想把福字贴在大门上的话,那可不能倒着贴了,因为这样代表着把福气全部都倒出去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进了人们的距离,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爷爷奶奶的介绍,我了解了很多春节的习俗,希望这样有意思的传统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篇16: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腊月二十九的上午,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妈妈每年都要选择一副称心如意的好对联。今年选的上联是:福到家门步步高,下联是:财聚宝地年年旺,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在贴春联的同时,有一些人还在屋门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久以来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这些向往和祝愿,有一些人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福”字倒过来贴,说明了“福”倒(到)了。
春节不仅要贴春联,贴“福”字,还要发红包,穿新衣呢!
过年啦,人人都换上了新衣服,有的人还会聚在一起玩耍,最开心的肯定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啦!每见到一位大人,我们就会甜甜的叫上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春节,每年就只能过一次,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篇17: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金鸡辞旧岁,旺犬踏春来,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我的家乡有许多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守岁、拜年……等等许多习俗,我实在数不清了。
大年三十我们要贴春联,挂灯笼,还要上供。除夕夜我们都要守岁,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我一直守岁到零时,放完鞭炮,上完供我才去睡觉。正月初一我们要早起拜年,小孩子在这一天还会收到红包。我早晨5:30就起了床,跟着妈妈去拜年,当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红包。
春节当然还要放烟花,放鞭炮。晚上,爸爸和爷爷一起放烟花、爆竹,我用平板把烟花都拍了下来,拍了好多小视频,烟花都特别美,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我们家包饺子最厉害的是我爷爷,他每次包饺子都参与,而且包得是最快的,包出来的饺子一个个的像小小的元宝一样,好看极了。可惜今年包饺子我没有参与,因为我要照顾两个弟弟。不过,今年的饺子非常好吃,我一连吃了好多。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你的家乡的春节习俗还有什么?快到我的留言区告诉我吧!
篇18: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咱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篇19: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说起春节,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团圆饭等这些习俗当然一个也不能少。
放鞭炮是人们谈起春节最先想到的习俗,每年除夕夜,我都会扒在窗台上看烟花。窗外五彩缤纷的烟花,如钢水四溅,似麦浪滚滚,时而金雨阵阵,时而银花朵朵,有的恰似鸿雁飞舞,有点宛如孔雀开屏。每当这时,我的眼睛就会应接不暇,这边的礼花还没放完,那边的冲天炮已窜出炮筒;这边的一树梨花还没喷完,那边长鞭的引线已经点燃……
春节的习俗还多着呢,看!那边门廊上红彤彤的是什么?这是春节的又一大习俗——挂灯笼。过年时家家都会挂上红灯笼,大大的福字喜庆团圆,在漆黑的夜里,增添星星般的美丽。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三十是每家每户贴对联的日子,这对联的讲究可多了,要符合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等要求。“风摇竹影有声话,雨打梅花无字诗”,“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在平仄之间体现艺术的魅力。
源远流长的春节习俗,需要我们去传递;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
篇20: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看,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已经高高挂起来了;听,淘气的孩子已经噼里啪啦放起鞭炮来了,因为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已经到来了。
说到除夕,自然也少不了一顿年夜饭。妈妈在厨房忙里忙外,不多时,丰盛的饭菜摆上了饭桌。有红烧大鲤鱼,表示年年有余;有香喷喷的烧全鸡,代表吉祥如意;有韭菜炒鸡蛋,寓意圆满长久;还有那肥肥的大猪蹄,妈妈说它是搂钱耙子,大人吃了多挣钱,小还吃了打高分。哇!那可太好了,大家吃得满嘴都是油。后来,有人提议,我们喝一杯,我把大家的杯子都给满上了,小孩喝饮料,大人喝啤酒,然后我们高举起酒杯,碰了一下子一饮而尽。大家吃着美味,喝着美酒,说着美好的话,真是开心极了。
不知不觉中,到了晚上八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着水果,嗑着瓜子,剥着花生,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电视。节目真是丰富多彩,有歌舞、相声、杂技等,可我最喜欢小品了,尤其是赵本山演的小品,更是妙趣横生。当新年种声敲响时,我在心里许下了好好学习,努力向上的愿望。
啊!欢乐的除夕之夜,真希望你永远停留!
篇21: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新春是我们国家传统的年俗。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挂红灯笼,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
每年新春可真热闹呀!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每家都灯火通明,鞭炮声彻夜不绝。我们全家回到奶奶家,奶奶高兴地眉开眼笑,爷爷拿出好多好吃的忙个不停。妈妈、爸爸在厨房炒菜,做饭忙得热火朝天。不过新春里令我最高心的事,那就是放鞭炮了。
晚上,爸爸说:“儿子,大家一起去放鞭炮!”放鞭炮!我一听见放鞭炮!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赶快梳理好自己。对爸爸说:“我们走。”我们拿出在市场上买了许多的炮,有三角雷、雷王、礼花炮、鞭炮、刺花、黑鞭炮、谢天元……等等。
我们买了很多炮。我的弟弟一看见摔炮,就高兴地不得了。还摔了一个狗啃泥呢。我拿出了几盒。便开始玩,弟弟也在玩。我们放了许多的小花炮,有的像花,有的像小树,还有的在空中爆炸了还散开了!突然“轰”的一声,天都震了一下。原来是爸爸放了一个震天雷,声音可真大呀,吓死我了。啊!在新春中可真快乐呀!
篇22: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汉族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有很多习俗:拜年、贴窗花、吃饺子、守岁……我最喜欢吃饺子这一习俗。
关于春节吃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这个传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每年春节,爸爸妈妈把饺子包好后,都让我第一个吃。我们还可以在碗里放一点油泼辣椒和醋沾着吃,可好吃了。每一次爸爸妈妈看我吃得高兴的时候都说:“慢点吃,别呛着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浓浓的年味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我爱家乡的春节,更爱那浓浓的亲情。
篇23:写风俗习惯的作文400字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儿过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3怨?绶梗??胰嗣ψ派奔Γ?毖迹?急改暌狗埂W钣腥さ氖枪?θッ??螅?ǘ涝诩ξ舶蜕狭粝氯??鹈?N冶慊匙藕闷娴男那楸闳ノ誓棠蹋?ldquo;奶奶,为什么要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说:“这三根羽毛象征着人们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这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
奶奶又说:“把这只鸡放进盆里,再加上一根大葱端着去庙里祭拜,许上愿望,希望来年的牲畜能够更加兴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寿糕,爸爸在一旁帮忙碌着,并不断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摆上一个“寿”字,这才知道这是为外公祝寿准备的。
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这种饺子的原料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饺子必须要包甜的或咸的陷,放在锅里炸后才能吃,吃在嘴里弹力十足,有嚼劲,回味无穷。
吃完饺子,过了一会儿,一颗烟花飞向空中,瞬间爆炸,那爆炸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的花瓣。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要喝糖水,我便去问爸爸:“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为什么总要喝糖水?”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让亲朋好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们快快乐乐的过新年。”
篇24:写风俗习惯的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关于风俗习惯的范文3:家乡的民风民俗
篇25: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今天,我们接受藏民邀请参加藏族歌舞晚会。
一到夜晚,藏族家里就跳起了舞蹈欢迎各方游客。我们走进一家藏族大院,热情好客的“扎西、卓玛”为我们献上哈达,敬一杯青稞酒。青稞酒真香,我尝了一小口,心里甜滋滋地。走上楼一看,喔!这里的人可真多。扎西、卓玛在跳舞,游客们在欢唱,好热闹。我赶紧找了座位坐下来,小桌上摆放着许多小吃,有青稞面,酥油茶,炸青稞小米,还有香香的奶酪、青稞酒。美丽的卓玛阿姨为我们倒满酥油茶,教我们做“掌巴”。我把青稞面放入酥油茶中,加点白糖,搅拌均匀,成了一块灰色的面团,然后放在手中揉起来,揉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就是我做的“掌巴”。你想来品尝、品尝吗?歌声越来越欢快,人们都围着柱子跳起了“迎宾舞”。我也加入了舞队和“扎西、卓玛”手拉手跳起了热情的藏族舞蹈。我们开心地跺脚,欢唱“亚雄、亚雄、亚亚雄-扎西得乐”。卓玛阿姨美妙的歌声-“青藏高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歌声、舞蹈、欢笑声,大院里沸腾起来。穿着盛装的扎西端着香喷喷的烤全羊上来了。真香啊!我忍不住都流口水了。烤得金黄、透红的小羊,背上插着一把藏刀,真诱人!我迫不及待地用两手撕着羊肉往嘴里塞,太美味了
!真想留下来做藏族小扎西。院子里燃起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这美好的时光,久久不愿离去,再见了,好客的扎西、卓玛、再见了,美丽的香格里拉,我还会再来的,带上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相会。
【风俗习惯作文400字】相关文章:
1.风俗习惯作文
2.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4.风俗习惯的作文
5.描写风俗习惯作文
6.中秋风俗习惯
7.中秋节风俗习惯
8.写风俗习惯的作文
10.彝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