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扇枕》读后感_1000字
“欢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黄香扇枕》读后感_1000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黄香扇枕》读后感_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黄香扇枕》读后感_1000字
《黄香扇枕》读后感_1000字
话说东汉有个造福百姓的好官,名曰黄香。他刚九岁,母亲就去世了,此后生病的父亲一直由他照顾:夏天,他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席子扇凉并赶走蚊虫;冬天,他用自己的体温给父亲的被窝加热。从此,便有了《黄香扇枕》的典故。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可以“效仿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也许我们可能一辈子也赶不上这事儿,因为科技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现在,父母让许多孩子成了“孝子”,因为在他们看来“你只要不让我操心就是对我进孝了”、“你能考上好的学校就是给我‘增寿’了”……诸如此类。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种孝顺的方法,而实质上,即使你做到了又如何呢?你真会觉得自己进孝了吗?有时候,我觉得爸爸妈妈也挺累的:最开始求孩子平安,过不了多久又求孩子有出息,好不容易忍了十天半个月,又求孩子身体健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至于孩子小时侯是否有孝心,无所谓。有所谓也要等自己风烛残年、老态龙钟时再说。
不过,也有例外。我曾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位漂亮的阿姨边给自己的妈妈洗脚,边说:“妈,烫烫脚对您的身体有好处。”阿姨的女儿看到这一幕后,立刻端来一盆洗脚水,对刚进房的阿姨说:“妈妈,洗脚。”然后,旁白:“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开始,我不以为然,总以为妈妈看了这则广告之后会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深有感触。直到有一次刚看完这个广告,妈妈竟然对我说“这个小孩子多懂事”才恍然大悟,顿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孩子们看这则广告应该立即学孝顺而不是让妈妈先做好自己再跟着学。从此以后,我每看一次都不敢不拿它当回事了。这个广告就是“子路负米”和“黄香扇枕”的现代版!
我认为,孝是有很多种的:子路负米、黄香扇枕是孝,门门考100分也是孝,只在于人们的观念。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前者需要的是对父母神圣的爱,后者需要的则是记忆力和在考场上保持头脑清醒。从来没有人门门考100分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而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未来(我承认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没有学生是真正喜欢考试的,我甚至有些朦胧地觉得,片面追求好成绩似乎会毁了一些天才,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大科学家是幸运的'。不知他们父母的在天之灵会不会觉得儿子是个大孝子。令我这种爱钻空子的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子路、黄香能因孝而青史留名,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却只能当他的大科学家?或许这种说法太偏激,但这确实是事实。
我真想对全中国的大人们道个喜:你们的孩子都是大孝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成绩好的合了你们的意,成绩不好的也正在向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发展。当然,这些挖苦讽刺的话不便于言表。恕我直言:当孝顺的孩子,好难!
篇2:扇的作文1000字
扇的作文1000字
“金玉丝线攒成坠,青色丝纱铺扇面”。扇,是我国古代最为传统的器物之一。在远古时代便有它的身影。夏日炎炎,祖先们便猎取植物叶、禽羽作为躲避烈日的工具,以叶障目,故扇子也称障目。
在晋人的《古今注》中曾记载,“舜广大视听,求贤人自铺,作五明”。可见舜的时代已有扇子的出现。到了商周时期,人们用雄雉鸡色彩绚丽的羽毛做成扇子,称“翟扇”。此时扇子便是权力的象征。唐朝经改良,用孔雀毛制扇称“羽扇”。汉代丝织业发达,人们用丝绸制成“绢扇”,此时,扇子已向民间大众流传、普及。
扇,在引风纳凉方面,远不如空调来得直截了当。但扇是在生活美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无论是在茶庄还是书屋,不论是在屏风上还是客厅中,扇都是极好的装饰。扇给人带来一种古典雅韵,让人心神平静,仿佛回到了古代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生活。
在中国数百年的岁月中,扇的制作分为四大特色――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广东折扇与四川火化扇。其中要数苏州檀香扇最为精细。
檀香扇的样式多种多样。人们喜欢在扇柄处雕人物、山水,也有雕刻花鸟、鱼虫的,他们用烫花的形式将形状一一勾勒,栩栩如生,细致精巧,让人拿在手中爱怜不已。檀香嫦娥奔月扇便是其中代表,工匠将人物形象描绘得极近逼真,把嫦娥升入广寒宫的情形刻入了一把扇上面,真叫人惊叹不已。
檀香扇的扇面用好的绢布制成,其样式主要分为――倒肩、全景、全面三种。倒肩是三种样式中最普遍受人喜爱的。倒肩,又称倒扇,因为其竹面大于竹蔑,故又称杭州“西冷桥”的西冷。制好扇骨架,便请当时出名的.文人墨客提诗作画于其上,便原本便精巧的檀香扇,锦上添花。
檀香扇不仅是外形巧妙绝伦,“日日花香扇底生”的美誉也是因此而来。不论过了多久,扇中依然传来幽幽的香味。即使入秋藏入柜中,它也有防蛀虫的特效。深受各阶级妇女喜爱。
不同于檀香扇的芳香馥郁,小巧精致,折扇则是以大气典雅著称的。如果檀香扇是娇羞的小家碧玉,那折扇便是优雅湿润的大家闺秀。
人言道:“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则是空白。”折扇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随性,也是折扇倍受青睐的原因。
在明代时,折扇最为流行,由明永乐帝掀起的折扇热潮直到清兵入关时才结束。当时永乐帝吩咐各个阶层进贡不同的精美折扇,造成了当时“京都扇贵”的景象。
扇,是时代腰间的奢侈品,其实现在的扇已脱离扇风本意,它是台上优雅的美人,用自己的容华装点了一切。
扇,成为了中国的扇,它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而推广进各个国家,中国文化也因扇而得到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扇子出口国。它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饰品。
篇3:黄香温席读后感
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
在黄香小时,就失去了母亲。所以十分爱父亲,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在冬天,黄香正在读书,忽然觉得很冷,他便想到:这么冷的天气,父亲在外工作一天,该让他好好休息一下。便躲进父亲房间,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父亲的被褥,直到被褥暖和为止。到了夏天,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为了让父亲休息好,便提前在父亲回来时把蚊虫扇走。年纪那么小小黄香就这样懂事,而我身为11岁的少年却不如一个9岁的黄香懂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再想起小时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在生病时,陪在我们身边的是父母,一直守在我的身旁,生怕出一点意外。
当然,我们也该做些什么,比如打扫打扫房间,顺顺东西,做做家务・・・・・・尽一切我们能为父母做的。读了《黄香温席》,我们更要孝敬父母。
篇4:《黄香温席》读后感
一天,黄香帮爸爸铺被子时发现被子好冷啊,聪明的黄香想到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被子,被子暖和了,黄香却冻得发抖,但是他却很高兴。以后冬天的时候黄香就为爸爸温席,夏天就为爸爸驱蚊扇扇子。黄香的孝行使他在做人、求学上都有所成就。
看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黄香的孝行让我明白了,虽然我帮不了家里做多少事,但我应该好好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篇5:黄香温席读后感
黄香温席读后感
有的人说,听父母的话就是孝顺;也有人说,好好赡养父母就是孝顺;还有人说,对父母好,给他们吃好、穿好、住好,有病给他们治疗就是孝顺……可见每个人对孝顺的看法各不相同。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篇有关孝顺的故事――《黄香温席》。
黄香,汉朝时期一苦位穷人家的孩子,他幼年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他看到父亲如此辛劳,总想为他分担一些。炎炎夏日,他用扇子把席扇凉,再请父亲上床休息;冬天,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人们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用“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称赞她。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到无比的惭愧。以前我很任性,爱发脾气,使小性子,把爸爸、妈妈当成自己的保姆。从今往后,我要洗心革面,像黄香那样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天,我为妈妈做了一件微不足道却能温暖她内心的事――帮妈妈洗脚。我准备好了温水,先用自己的小手试试,觉得温度合适,轻轻的把妈妈双脚浸入水中。当我触摸到她的脚底时,我怔住了,这是一双多么粗糙的脚啊!这双脚为了我,为了我们的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波,这一块块老茧,一道道疤痕是妈妈对我凝结的爱。看到这我情不自禁道:“妈妈,我爱您”妈妈先是一愣,然后很欣慰的回答:“宝贝,我也爱你。”平时老师告诉我们母爱是无私的',是细腻的,是温暖的,到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黄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篇6:黄香温席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黄香扇枕温席》。
这让我想起四岁时我做过差不多的事情。那是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爸爸妈妈都在上班。放学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和蔼和亲的奶奶僵硬的躺在床上,嘴巴也歪了。我看着奶奶心里非常害怕。急忙叫来爸爸,将奶奶送到了医院。自从奶奶病倒后,我就每天都照顾奶奶吃药、喝水,还一口口地喂奶奶吃饭。在家人的照顾下奶奶的病一天天好了起来。终于要出院了,在奶奶的前一天,我拿着湿巾,把扶手给洗了个澡,扶手们好像在说谢谢。我把墙壁擦得像镜子一样明亮,都能看见我自己了呢!我把窗户擦得像新买来的一样。在我的劳动下屋子焕然一新,就像新的一样。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爸爸去接奶奶了,我却拿了一块有一点湿的布在奶奶的床上擦,这样奶奶就会凉爽了。奶奶回到家里坐到床上说:“恩,我果然有个好孙女。过了好几天,奶奶的终于全部康复了。奶奶可以像以前那样自己站起来走路了。后来,奶奶还能自己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了呢。恢复健康的奶奶总是向别人夸奖我懂事,说我就像月亮一样给家里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篇7: 《黄香温席》读后感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天气格外的凉爽,我早早地起床了,心想:这个时候是记忆最好的阶段,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里,学习许许多多新的知识。
于是,我打开电脑,看起了尊老爱幼的故事。看着看着,我突然看见一行故事名:黄香温席。这个题目使我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我带着疑问走进了故事中,去体会主人公的心情与感受。
“黄香温席”这篇故事在中国古书上有着“香九龄,能温席”这样的记载。讲的是黄香小时候夏天和冬天的两个小情节:黄香家中生活很艰苦,五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小时侯的他就非常孝敬父母,母亲去世了,他对父亲就更加关心、照顾。冬夜,天气特别寒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确让人难以入睡。黄香看书时,感觉很冷,手冰凉冰凉的。他想,爸爸一定很冷,于是,他跑到爸爸房间里,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温暖爸爸的被窝;夏夜,黄香家低矮的房子里非常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当大家都在外面乘凉时,黄香没有出去,而是拿着扇子把爸爸房间里的闷热消灭,把讨厌的蚊蝇赶跑。黄香的这种行为都是为他的爸爸着想,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这让我深感触动。
我十分敬佩黄香这种行为,在他的心里,爸爸是最重要的。面对着黄香,我心中未免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而感到惭愧,心中也冒出了几许猜想:黄香从小就这么孝敬父母,长大后肯定会懂得关心百性,不会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百姓,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效力。结果果真与我猜想的一样,孝顺的黄香后来成了地方官,不负众望,他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也流传至今,每一个看过这篇故事的人,都和我一样,有着很深的感受。看了这篇故事,我的感悟不止是这些,还对自己做了全面的调查,更深的了解了自己,对自己的有些行为做了检讨,为自己立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目标,时常也帮父母干点家务,让他们明白,我已经长大了。
篇8: 《黄香温席》读后感
暑期的时候,我最喜欢沉浸在图书馆里,翻阅各种书籍,翻看各种插画。一次在翻找书本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本《黄香温席》的书,我很好奇书的内容,心里想着,那会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
捧着书,我坐到图书馆的角落里,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的一页,静静的看起书来。
书中讲了黄香的生活非常艰苦,母亲在他九岁的时候去世了,剩下他跟他父亲相依为命。有一次天气非常寒冷,黄香偷偷地跑去父亲的屋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父亲的被窝,希望父亲能有暖暖的睡眠。
合上书本,我闭上了眼睛,细细体味书中所讲到的那种爱,想起了学校里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孝”,我想到了我自己。
以前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总是顾自己去做作业,没有帮妈妈忙过。这个学期,让我改变了想法。
那天,妈妈正在打扫卫生,而我正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看到妈妈弓着腰一下子坐在沙发上,然后拼命的敲打着自己腰,我吓坏了,急忙跑过去问:“妈妈,你怎么了?”“没事儿,就腰闪了”妈妈若无其事地又站起来拿起来拖把。我一把抢过拖把,把她按到沙发上,“妈妈,您就休息下,今天这卫生,女儿我包了”,我信誓旦旦的说,心里想着:“不就这一房间的卫生嘛,小事情,一会我就能完成继续看我的电视了。”
说干就干,我立马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拖把,朝着目标前进。不一会我就感觉我的腰开始酸痛了,到最后感觉那腰那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我瘫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原来打扫卫生那么累啊,那么妈妈每天打扫卫生都不知道有多累。我原来是那么不关心妈妈啊。我惭愧极了,从那时,每当看到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我总是会去帮忙,哪怕就洗洗拖把,就算尽我的一份孝心吧!
爱,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平淡,简单到平凡,但是就是这份爱,让我们感觉到温暖,感觉到阳光,感觉到生活的色彩!
篇9: 《黄香温席》读后感
中外美德故事,《黄香温席》必定在榜上前列。黄香是我国古代美德的典范,为后人敬仰。我校便有“黄九龄,能温席”的介绍牌,黄香在看到父亲辛苦劳作后,晚上睡不好后,便在夏天晚上用扇子将席子扇凉,冬天则在父亲归来前自己用体温将被窝捂暖,让父亲睡上好觉。于是,“黄香温席”的事便流传开来。
如今,让夏天变凉,冬天变暖十分容易,不需要像黄香那样用原始的方法了,可大家想过没有,既然不用像黄香那样,但为什么黄香还被当做模范呢?因为黄香他代表的是一种“尊老爱老”的美德,这种美德是永远会被尊敬的。然而,我们现代人连古人都不如,美德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虚假的口号,现在尊老爱老的年轻人已经绝迹,难得的小朋友会帮助老人,也基本上是学校,家长逼迫,为了有面子,在他人面前宣扬。学校则是假情假意,社会号召,便声势浩大地宣传一翻。
唉,现在社会上有多少空巢老人希望子女多陪陪他们啊,而子女却为了金钱地位势力这些身外之物常年在外,而亲情则是金钱买不到的啊。只有在老人逝去的时候才痛哭流涕,有时连这些都是假的。难听点说,有些人甚至巴不得父母早死,以拿到一笔遗产。父母死后,他们甚至会舒一口气,“老家伙,总算死了。”禽兽尚且懂回报,这些人难道不懂羞耻吗,禽兽不如啊。一些人则不去工作,游手好闲,在家沉溺于电子科技。让父母累死累活工作,养他们,稍不顺心便破口大骂成了社会败类,垃圾,啃老族。真不明白,他们怎么会好意思理所当然地向父母要钱的。这种人活该被饿死。公交车上,不让座的现象比比皆是。年纪大的老人反而要向年纪小的人让座,有些老人还得向年轻人哀求。
什么社会,什么世道?你们有为自己老去的那一天考虑过吗?将来,自己也遇到年轻时的事,你们是否会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事情。
篇10: 《黄香温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黄香温席》。古时候,有个叫黄香的小孩。她九岁时,母亲不幸病逝,她与父亲相依为命。
黄香家的房子很破旧、矮校夏天到了,闷热蚊蝇又多,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每天晚上,拿着扇子跑到父亲的房间,用扇子把蚊蝇扇跑,又把枕头和床扇凉了,才让父亲入睡。
冬天到了,冷得让人无法入睡,那时候没有取暖设备。小黄香为了父亲少挨冻,每天晚饭后,跑到父亲被窝里,脱下衣服把被窝焐暖后,再叫父亲入睡。黄香长大后,做了地方官,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决心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今天,看了《黄香温席》这个故事后,感触良多。在古时候,黄香在冬天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被窝才让父亲睡觉。现在又有谁能做到?
古语有云:“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对,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关心父母,为父母着想。父母是我们的养育恩人,他们为了我们,每天晚上加班,日夜操劳,身体也弄得十分虚弱,我们应该从每一件小事中关心父母。古语有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古代,除了有《黄香温席》,还有《蔡顺分桑葚》的孝顺故事。在古代,蔡顺因家境贫苦,上山摘桑葚。还特意分类,将成熟、优质的给母亲吃,未熟的留给自己吃。记得有一次,将要测验了,父母问我复习好了吗?我说复好习了。第二天,测验成绩终于公布了,竟然退步了,父母很不高兴。晚上,我隐隐约约听见父母议论这次测验。第二天一早,妈妈把我叫醒,为我讲解试卷。听着听着,我留意到了,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疲倦,眼神里包涵着父母对我的期待。回想起来,我为父母对我的'关心感到惭愧,竟让父母这么操心!
“父母之所爱以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句话将永远留在我的心,这件小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时刻提醒我要做个孝顺的好儿女!齐来报答养育之恩,齐来关心父母!
篇11: 《黄香温席》读后感
有一次,我在书上读了《黄香温席》,心中有许多感慨。《黄香温席》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孩子,他叫黄香,他非常孝顺。在那时,黄香家里穷,到了冬天,他和父亲还要睡凉飕飕席子。晚上,他总是把父亲的被窝先捂热了,然后,才去捂自己的被窝,这,让他的父亲为此感到骄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向黄香学习这种精神。
读了《黄香温席》,让我想到了我平时是怎么做的。每当妈妈买好吃的时。我都先给爸爸妈妈吃,他们不吃的话,我就跟他们生气(不过他们还不吃),到最后,我才吃。不过,每到冬天,我都会请妈妈到我的房间帮我捂被窝,而我却不常帮她捂被窝。我没能向黄香学习这一点,真是惭愧呀!
“冬则温夏则醭吭蚴』柙蚨ā保这是《弟子规・入则孝》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冬则温”不就是指黄香温席的事情吗?《礼记》中说:“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
篇12: 《黄香温席》读后感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特色体现。在古代的孝子故事中,固然存在不少迷信与愚孝的成分,但其中的孝心实质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孝道不是通过金钱和功名来体现的,孝是一种精神,孝是一种行动,只要能在心里为父母亲人留一席位置,只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足够了。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以孝出名。黄香年少时就博通经典,善写文章。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香曾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章。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小黄香伤心欲绝,为母守了三年孝。虽然年少,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之后,黄香便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到父亲身上。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但在人群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气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就这样交替往复,一直扇到席子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是如此。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窖一般。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子,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一来,父亲就可以免受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扇枕温衾”的孝行,就被广泛流传开了。父母不计一切辛劳,只希望孩子能在安全、温暖中茁壮成长,爱护子女情深至极。那么子女要用什么来回馈父母呢?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裕,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我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启冷风让父母的房间变得凉爽?冬天到来时,我们是否想到开启暖气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仅仅需要一个小小的举动,父母就会因为子女的细心关爱而倍感欣慰。行孝是天下所有子女应尽的义务。当父母渐渐走进花甲之年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让父母感受到亲情的暖意。
篇13: 《黄香温席》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黄香温席》的故事,被与我同龄的小黄香的懂事、孝顺深深感动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黄香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看到父亲成天那么辛劳,就特别难受,一心想为父亲分担一些。夏天,他为父亲扇扇子;冬天,他为父亲温席。在漫漫长冬里,他坚持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父亲的被窝,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黄香才九岁,就能如此孝顺,真是个善良的孩子啊!我也要像黄香一样孝顺父母,孝顺长辈。我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长辈多操心。我可以自己洗衣服、盛饭、整理房间,还要帮长辈做一些家务活,给长辈盛饭、捶背、洗脚等。长辈们最希望看到我能用心学习,为自己的将来负责。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表现自己,在各方面都能争取优秀,在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同时,要争当“三好学生”。这样,爸爸妈妈一定会为我高兴、为我骄傲的。
篇14: 《黄香温席》读后感
《国学经典》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书中《黄香温席》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动。
这个故事讲述了黄香小时候生活艰辛。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更加关心。冬夜里,天气很冷,为了让疲倦的父亲好好休息,黄香利用体温帮爸爸暖被窝。这件事传开了,街坊邻居无人不夸奖黄香。夏天到了,天气炎热,蚊蝇很多。大家都在院里乘凉,而黄香在屋里用扇子扇走蚊虫,使父亲睡好点。长大后,黄香被人们推举当地方官,在他的领导下,家乡的日子越来越好。
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主人公黄香,如此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孝顺,真是难得。我喜欢故事里的一句话:黄香用自己孝顺的心,暖了父亲的心。我想对黄香说:“您这么孝顺父母,又刻苦读书,怪不得人们会推举您当地方官。我要向您学习。”
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然。意思是黄香九岁时能给父亲温席。孝敬双亲是每个人应该做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上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下有黄香帮父温席。这些孝顺父母的人值得称赞。
黄香孝顺父母的故事流传至今,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要向黄香学习,学习他的孝顺父母,学习他的刻苦读书的精神。
篇15: 黄香温席读后感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德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自古有德行之人数不胜数,而德又分仁、义、礼、智、信。黄香温席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妇孺皆知,相传黄香在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更加的关心父亲,冬天,天气寒冷,他就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被窝,让父亲睡得踏实,到了夏天,蚊子成群结队,而且非常的炎热,黄香怕父亲热得睡不着,蚊子咬人,他就用扇子扇,他也不顾自己热不热。黄香才九岁就如此的懂礼貌,看了他的事迹,我恨不得地下有个缝能钻进去!那一次妈妈喊我起来时晚了,我吃饭又吃得很慢,我又生气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说:“我看你很晚才睡,第一次叫你起来没起来,看你睡得香所以就没有喊。”我已经顾不得和妈妈说话了,而是使出吃奶的劲儿吃饭,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不得以只得放下饭,而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这么晚喊我,真是烦死了,如果迟到还不知道要怎样呢……可至今想起来,我是大错特错,妈妈没叫我是想我能够多睡一会儿,她为了给我弄早饭比我起得早,我真是不应该,那时黄香仅仅只有九岁而已,我比他大了四岁。
也没有黄香一半懂事,惭愧!惭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黄香一样,我们国家的素质就会提高,这样就给灿烂的历史绘上了一笔。
【《黄香扇枕》读后感_1000字】相关文章:
1.我爱黄香树
5.《黄纱巾》读后感
7.《香玉》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