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限期热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吴文英:高阳台
《高阳台》
吴文英
宫粉雕痕,
仙云堕影,
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
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
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
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
问谁调玉髓,
暗补香瘢?
细雨归鸿,
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些,
梦缟衣解佩溪边。
最愁人啼鸟晴明,
叶底清圆。
赏析:
此词为咏孤山落梅之作。上片咏梅花凋落。“宫粉”五句以空灵淡远的笔致描摹梅花的仙姿清韵。“南楼”二句寓关山阻隔的离索之悲思,兼蕴惜花与怜人之意。“半飘零”三句以景结情,描梅花飘零之后,庭院黄昏月冷之凄瑟境界,透露出词人冷寂无伴的情怀。下片由物及人,怀思孤山离魂。“寿阳”三句感叹落梅给美人助妆添色,但有谁调和玉髓为梅花凋落之“香瘢”来修饰妆容呢?表示出对落梅的眷恋,暗寓了对梅妆凋残的美人的怀念。“细雨”二句展现了一幅细雨蒙蒙,归鸿渺渺,孤山梅苑春寒弥漫的空寂景象,暗示词人处境之孤独。“离魂”二句以奇幻笔致写落梅如倩女之离魂凄清悲楚,如解佩赠郑交甫的江妃二女杳然无踪。最后以景结情,暗示出梅雨过后“绿叶成阴子满枝”的情状,借梅树形象的变迁,传达出岁月蹉跎,人事沧桑的悲愁和怅惘。全词虚实结合,今昔真幻交融一片,深情婉曲,清虚幽怨。
篇2: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高阳台作者:吴文英 朝代:宋 体裁:词 风袅垂杨,雪销蕙草,何如清润潘郎。风月襟怀,挥豪倚马成章。仙都观里桃千树,映曲尘、十里荷塘。未归来,应恋花洲,醉玉吟香。东风晴昼浓如酒,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燕子重来,明朝传梦西窗。朝寒几暖金炉烬,料洞天、日月偏长。杏园诗,应待先题,嘶马平康。
篇3: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高阳台作者:吴文英 朝代:宋 体裁:词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芳洲酒社词场。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春风侍女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篇4: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高阳台作者:吴文英 朝代:南宋 体裁:词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清圆。 【注释】 ①仙云:状梅花飘落姿影。
②古石埋香:原指美人死去。此处喻指落梅。
③吹横笛:古笛曲中有《梅花落》。
④寿阳: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事。【译文】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古石下埋藏你芳香的遗骨,金沙滩葬着她的连环锁骨。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吹遍万水掠过千山,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试问有谁调匀玉髓,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你穿着洁白的衣裙,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最令人忧愁的是,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连连,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清又圆。【赏析】这首词可看作吴文英咏物词的代表作。词在题面上为咏梅,但大多数词评实都认为在写花的同时也在写人,即怀念杭州的亡姬。本词上片抒写梅花飘落在野水荒湾而引起的的哀婉之情,下片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及江妃解佩典故,为逝去离魂唱出招魂曲,同时寄寓着悼念惋惜的深意。其中也寄托了伤逝怀还的感情。由于这首词用典特别多,所述的情事和旨意比较隐晦,故本词历年来褒贬不一,对此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持否定的意见认为“杂凑”、“斧凿”、“不连贯”;肯定的意见则以为“合数典为一典”是这首词的特色,且“既幽怨,又清虚”。但总的来说,该词还不失为一首托物咏怀的好词。全篇写景用词有些晦涩,不太容易把握总的意境和思想脉络,这不能不说是个缺点。但若详细参详一翻,还是可以读明白的。联系全词脉络的是一股感情的潜流。开头三句直接描写落梅的颜色和资质,用笔空录。“无人”句补出背景,那仙姿绰约的幽韵冷香的梅花竟飘落在孤寂无人的野水荒湾,境界清旷凄寒。“古石”两句由落写到埋,并用锁骨菩萨之典故来显示梅的高贵。“南楼”以下六句续写各处梅花均飘零的情景。下片用三个与梅花相关的典实暗寓梅花飘落瘗埋而无处寻觅,为落梅和亡妾唱出凄哀的招魂曲。结拍用“绿叶成荫子满枝”来表现天地终究无情而人自多情的感叹。其中有着很深的哲理。
篇5: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高阳台作者:吴文英 朝代:宋 体裁:词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秋。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篇6:庆 /高阳台,庆 /高阳台吴文英,庆 /高阳台的意思,庆 /高阳台赏析
庆 /高阳台,庆 /高阳台吴文英,庆 /高阳台的意思,庆 /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庆 /高阳台作者:吴文英 朝代:宋 体裁:词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莲花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一镜清寒。风光未老吟潘。嘶骑征尘,祗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翻烬。系船香斗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
篇7:庆 /高阳台,庆 /高阳台吴文英,庆 /高阳台的意思,庆 /高阳台赏析
庆 /高阳台,庆 /高阳台吴文英,庆 /高阳台的意思,庆 /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庆 /高阳台作者:吴文英 朝代:宋 体裁:词 残叶翻浓,馀香栖苦,障风怨动秋声。云影摇寒,波尘销腻,翠房人去深扃。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阑干横暮,酥印痕香,玉腕谁凭。菱花乍失娉婷。别岸围红,千艳倾城。重洗清杯,同追深夜,豆花寒落愁灯。近欢成梦,断云隔、巫山几层。偷相怜处,熏尽金篝,销瘦云英。
篇8:韩疁——《高阳台》
【年代】:宋
【作者】:韩疁——《高阳台》
【内容】: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
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作者】:
韩疁(?—?) 字子耕,号萧闲。有《萧闲词》一卷,不传。近人赵万里有辑本。
【注释】:
银签:刻漏的签子,在古时记时用。
绛蜡:红烛。
衮衮:匆匆。
蜂腰簇翠:古代妇女的头饰。
燕股横金:燕形的金钗,亦为妇女头饰。
芳思:美好的情思。
逞:施展、尽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除夕守岁时的所思所感,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求。年华易逝,岁月不居,但作者并不沉溺于感伤和及时行乐之中,而主张把握现在、珍惜光阴,充分享受明媚的春光。这样的主题,在宋词中是难难可贵的。
篇9:《高阳台》七夕诗词
银汉无垠,金簪有势,袖挥腰断痴情。
巧巧兮兮,神州喜鹊巢倾。
飞升重九云桥去,驾长风,直上宫庭。
护知音,琴瑟萧筝,天籁新声。
牛郎织女双心一,想天涯阻断,义鸟铮铮。
王母辞寒,谁知灵雀精诚。
东风应报坚贞意,恋千钟,恩遇泓澄。
赋残词,洛水仙乡,浪碎舟轻。
诉衷情立秋夜
匆匆清韵送茫茫,点点话凄凉。
无心怅叹新恨,望冷月,忆春光。
风瑟瑟,夜苍苍,沁芬芳。
玉辉南北,云罩东西,依旧家乡。
如梦令月辉
最忆痛时无悔。望月蟾光凄美。浅雪谱清辉,依旧薛涛笺纸。
诗意,诗意。各在天涯盟誓。
如梦令雨后
两岸柳亲芳草。又喜芙蓉娇好。粉蝶戏金蜂,反让莺啼鹂恼。
知了,知了。休卧高枝呱噪。
篇10:《高阳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高阳台·桥影流虹
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友人为作传,余记以词。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7?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翻译
桥的倒影像彩虹在水中流动,湖光山色映衬着雪一般的波浪,翠绿的窗帘不曾挂起,使人感到春天更深将归他方。她那一寸秋波似的眼睛忽然看到,那牵新她柔肠的人出现在楼阴里。无奈游动的情丝系不住他的羊车,又能请谁作青鸟为她传语?最使她难以禁受的是,倚遍雕花栏杆再也看不见他,梦遍绫罗被褥也无法和他相遇。
他再次来到这里,已见她如巫山神女化作胡云散去,他帐怨她如佩戴的明珠已经变冷,又如紫玉像轻烟一缕沉入地底。前次来时看到的桃花,如今依然开满江边之地,他也是无限钟情的人,最怕再看到引人相思的路,只盼长提上长满红心草,为他答谢她的深情蜜意。啊,他感动得发出了愁苦的低吟,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难觅。
注释
叶元礼:叶舒崇,字元礼,江苏吴江人,康熙丙辰(1676年)进士,官中书舍人。
流虹桥:《苏州府志》:“流虹桥在吴江县城外同里镇。”
雪:这里指明亮的水波。
横波:比喻眼神流动如水波。
断肠人:指词中的女主人公,“游丝”
二句:意为既无法留住情人,又无由传递消息,游丝,空中飘动的蛛丝。
羊车:羊拉的小车,多用于宫廷或供儿童乘坐。
倩:请求。
青禽:即青鸟,相传为西王母的信使。
难禁:受不了。
朝云散:用巫山神女化作一片朝云散去,比喻少女之死。
明珠佩冷:身上佩戴的明珠随少女死而冷却。
前度桃花:暗指桃花虽盛开,而美如桃花的人面却一去杳然。
江浔:江边,
草尽红心:唯有盼望长堤上的芳草,每年都长出像丹心一样的红心,借以答谢少女的深情。“碧落黄泉”:天上地下。
赏析
上片写少女怀春。词的开头三句“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写故事发生地,点和季节,生动地描绘了太湖之滨的江南景色。接着词人以“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两句展示她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诉说的心态,她独处楼阴,心事无人理解,而又羞于表露,不免黯然伤神,低回肠断。然而这里揭示的,还只是这位少女初步的心态,下文两句乃作深层的展露。“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羊车”,词人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这位少女陷身于不能自拔的眷恋。游丝既系不住那人所乘的车子,也无法请人用青禽为她传情表意。她的怅惘之情,只有埋藏在深沉的苦闷之中,内心世界无由吐露,“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她最难忍受的是叶元礼离去之后,便是望穿双眼,日思夜梦,都见不到那人的影子,日复一日,长期的单恋,终至一病不起,魂归离恨之天。
下片写叶元礼还情,换头“重来正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写叶元礼复见少女之时,少女已玉体冰凉,香魂风散。这里的“朝云”、“明珠”、“紫玉”,均为极富传奇色彩的形象,用来比喻殉情的少女,十分贴切,同时也为叶元礼抒写了对少女深切的悼念之情。下一韵“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桃花两度,崔护喜结良缘;而叶元礼,“复过其门”,见到的却是死不瞑目的少女,个中的巨大苦痛,实在震撼人心。“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一“怕”一“盼”,用笔极尽曲致之妙,写尽叶元礼对少女的一片深情。叶元礼希望长堤附近凡触目处都是红心草,以寄托他对少女难已的哀思,这“草尽红心”的愿望能否变为现实不得而知,故尔只能愁苦地吟唱“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这刻画明皇贵妃生死恋情的名句被朱彝尊化为“碧落黄泉,两处谁寻”。而且词句与白诗原句的情思也完全一致。
这首词用典圆熟,其中许多典故被融在词句之中,非明指不见痕迹。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以记叙之笔写哀艳之情的作品。词的小序概述了这个爱情故事。吴江叶元礼,少年时有一天经过流虹桥。有少女在楼上,一见钟情,日夜思慕,竟至悒郁成疾,绝望而死。气方绝,适叶元礼复过其门女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大哭,女目始瞑。作者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词。
篇11:《高阳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翻译/译文
原野中移动的旌旗耀眼飞扬,朝觐天子的车马浩浩荡荡,平沙万里,云天低旷,在饯别的宴席上,你腰系着宝带身佩着金章,风吹茸帽倾斜而神采飞扬,故乡的秦关汴水,都是你此行要经过的地方。我猜想当你登临它们时,一定会激动得吟咏新的诗章。你将在北国尽情游历,听叠鼓胡笳高亢雄壮的乐声。你骑着骏马威风凛凛,还有著名的美姬陪伴在身旁。
当你酒酣耳热时,面对着燕山白茫茫的一片冰雪,如凝冻了一般的明月照在结满层冰的河面上,拂晓时陇头处有几朵白云在飞翔。如今我已是韶华远逝,像当年的贺方回一样,身在江南无法返家而无限感伤。又人谁来惦念思量?春风渐渐染绿西湖。大雁已经回到这里,但你却依旧未能返乡,最令人动情的`是,即便折飞了梅花,也无法寄托我对你的思量。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平韵格。
陈君衡:名允平,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亡后,曾应召至元大者,不仕而归。有词集《日湖渔唱》。词风和婉平正,少数作品表现了故国之思。
旌旗:旗帜的总称。
朝天:指朝见天子。
宝带金章:官服有宝玉饰带,金章即金印。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茸帽风攲(yǐ):《北史·周书·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陈师道《南乡子》词:“侧帽独行斜照里,飕飕。”茸帽,皮帽;欹,侧。“风欹”,原本作“风欺”,据别本改。
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晓陇云飞:柳永《曲玉管》词:“陇首云飞,江边日晚。”
投老:到老,临老。
方回:北宋词人贺铸字,有《青玉案》一词最负盛名。黄庭坚曾赋诗赞云:“解道江南肠断句,只今唯有贺方回。”此处作者自指。
东风: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借用其意。
最关情:用陆凯、范晔故事,见舒亶《虞美人》注。
赏析/鉴赏
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因此这首词较一般的送别诗词而言,在感情上自有一番特色。开头三句写陈君衡被召,临行时车马旌旗繁多。“宝带”二句则隐含对陈氏屈仕元朝的不满之辞。“秦关”三句写路途迢迢。“纵英游”三句推想陈氏此去定豪纵携妓。下阕开头三句仍就送别意替对方设想那边景象,表现出关切之情。“投老残年”以下转写自己暮年的寂寞。结尾三句写对君衡的怀念。此词对君衡“被召”的态度肯昧隐晦,既有关切,又有婉讽,表现了前朝文人的复杂心态。语言朴实无华,词意比较苍凉。
上阕以写送别的场景为主,与一般的送别诗词似并无二致。起首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作者用豪放笔法勾画出一幅威武鲜明的郊野送行的场面。只见旌旗飘飘,光照原野,车马辘辘,浩浩荡荡。这样威武雄壮的画面,衬以广阔的原野作背景,活脱脱一幅令人振奋的图画,给人以充分的遐想。
接下去这首词的主角陈君衡,出现在这幅画卷中。作者只用“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两句人物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宝带金章”,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同时暗示此行的缘由:“尊前”,酒尊之前。唐诗人马戴《赠友人边游回》有“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句。“茸帽风欹”,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的神气。欹即侧帽,典出《北史·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词用此典,极为贴切,而有微意。君衡之应蒙元之召,与慕信而侧帽的胡风,正相一致。这一用典,实不同于一般泛用。作者由此想到友人北上要经过的路途和友人走后的作为。“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一路之上,登秦关临汴水,吟诗作赋。秦关,应泛指沿途之山,中国习又称秦。汴水,流经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的一条河鼓声阵阵,胡笳清脆;乘骏马,携名姬,纵情游乐。
上阕对送别场景的铺陈及对别后情景的想象,看似与一般的送别诗词类似,但提及北宋旧地“秦关汴水”作者委婉地透露出对故国的念和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叹,而用笔极为含蓄。
下阕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远去的伤感和对友人出仕新朝的担心与不满等复杂的心情。头一句“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进一步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的情景。“酒酣”,指朝廷召宴,作者想象友人彼时彼地应是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影象,连月亮都仿佛冻住了似的,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辉。“冰河月冻”,造语甚新,意境颇佳。这阴冷影象与上阕热烈欢快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下面的感叹铺垫了气氛。接着,作者将笔锋一转:“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意为:我已是风烛残年,不愿为新朝用而隐居江南,又有谁能常常记起我呢?方回,贺铸的字,他的《青玉案》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十分有名。黄庭坚曾说:“解道江南断肠句,世间唯有贺方回。”作者身在江南,又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这两句词不仅包含年老力衰的伤感,友人离去的伤情,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北方冰雪尚未消融的时候,春风已经吹绿了江南,大雁已经飞回了,可是友人还没有回来。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句,此处周密化用之想到此处,不禁叹息道:“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盛弘之《荆州记》载:陆凯曾从江南将梅花寄到长安送给他的好友范晔,并曾诗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周密这两句亦用此意,意思是说:我的相思之情即使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
从字面看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极为真挚恳切的怀念之情。但如果深入体味,就不难悟出,这里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那就是作者担心友人到了北方,有了高官厚禄,忘怀自己,忘怀故国。这就不仅表达了身为遗民的惨淡心情,而且含蓄地透露出对友人仕元的不满。这首词在送别诗词中是颇具特色的。写送别而通篇贯穿着深切感人的故国之思,作者既写眼前实景,也写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宛转地表达了作者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送别友人的不舍和伤感,又有对其屈身仕元的不满,还有对南宋灭亡的怅恨。正是这种复杂的心理,使得这首词没有像一般送别词那样只刻画离愁别绪当然也没有对友人的明显指摘,而只有借描写送别情景、抒写相思离愁,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高阳台,高阳台吴文英,高阳台的意思,高阳台赏析】相关文章:
4.庆 /高阳台,庆 /高阳台陈德武,庆 /高阳台的意思,庆 /高阳台赏析
6.阳台花事美文
7.阳台春色散文
8.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10.智能阳台花园计划书






文档为doc格式